沥青燃烧的热解特性研究

合集下载

沥青质热裂解、临氢热裂解和临氢催化裂解反应动力学

沥青质热裂解、临氢热裂解和临氢催化裂解反应动力学

沥青质热裂解、临氢热裂解和临氢催化裂解反应动力学赵迎宪;危凤;李达【摘要】实验考察了1种正戊烷不溶解的沥青质在703 K下的热裂解、临氢热裂解和由NiMo/γ-Al2 O3催化的临氢裂解反应.3种沥青质转化反应都能较好地吻合二级反应动力学,得到的表观速率常数分别为1.704×10-2、2.435×10-2和9.360×10-2.建立三集总动力学模型,用于求解沥青质裂解转化生成液体油反应速率常数(k1)和与之平行的生成焦炭十气体反应速率常数(k3),以及由液体产物继续转化生成焦炭十气体的反应速率常数(k2).对沥青质热裂解、临氢热裂解和临氢催化裂解反应,速率常数k1分别为1.697×10-2、2.430×10-2和9.355×10-2,k2分别为3.605×10-2、2.426×10-2和6.347×10-3,k3分别为6.934×10-5、5.416×10-5和4.803×10-5.%A pentane-insoluble asphaltene was processed by thermal cracking, thermal hydrocracking and catalytic hydrocracking over NiMo/γ-Al2O3 in a microbatch reactor at 703 K,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asphaltene conversion fit the second-order kinetics adequately, to give the apparent rate constants of 1. 704X 10-2, 2. 435 X 10-2 and 9. 360 X 10-2 for the three cracking processes, respectively. A three-lump kinetic model was proposed and solved to evaluate the rate constants of parallel reactions of asphaltenes to liquid oil (k11) and gas+coke (k3), and of consecutive reaction from liquid to gas + coke (k2). The evaluated k1 was 1.697X10-2, 2. 430 X10-2 and 9. 355 X 10-2, k2 was 3. 605 X 10-2, 2. 426 X 10-2 and6. 347 X 10-3, and k3 was 6.934X10-5, 5. 416X10-5 and 4. 803X10-5 for asphaltene thermal cracking, thermal hydrocracking and catalytic hydrocracking, respectively.【期刊名称】《石油学报(石油加工)》【年(卷),期】2011(027)005【总页数】7页(P753-759)【关键词】沥青质;热裂解;临氢热裂解;临氢催化裂解;动力学【作者】赵迎宪;危凤;李达【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宁波315100;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宁波315100;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宁波315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13.2;O643.12世界各国对燃油的需求日益增加,而轻质原油资源却日趋减少。

稻壳炭-SBS复合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性能研究

稻壳炭-SBS复合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性能研究

建设科技 ∣129*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研究与实践创新项目(SJCX21_0344),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2018-K9-074;2019-K-140),南京林业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基金(CX2019031)。

稻壳炭-SBS 复合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性能研究*陈一凡 王辉 赵曜 王大明*(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 210037)[摘要] 通过三大指标试验、动力粘度试验、DSR 试验和BBR 试验评价了稻壳炭-SBS 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

试验结果表明,稻壳炭与SBS 能显著改善沥青的高温性能,对低温性能有不利影响。

制备稻壳炭-SBS 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后发现,其具有优良的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与SBS 改性沥青混合料相比,低温性能有所降低。

当稻壳碳掺量为15%,SBS 掺量为4%时,复合改性沥青和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性能。

[关键词] 稻壳炭;SBS ;复合改性沥青;沥青混合料;性能Property Research of Rice Husk Biochar-SBS Composite ModifiedAsphalt and Asphalt MixtureChen Yifan 1,Wang Hui 1,Zhao Yao 1,Wang Daming 1*(1.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37,China )Abstract :The performance of rice husk carbon SBS composite modified asphalt was evaluated by three index test, dynamic viscosity test, DSR test and BBR test.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rice husk carbon and SB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high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of asphalt and have an adverse effect on the low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Rice husk carbon SBS composite modified asphalt mixture is prepared. After the test, it is found that it has excellent high-temperature performance and water stability. Compared with SBS modified asphalt mixture, the low-temperature performance is reduced. When the carbon content of rice husk is 15% and the SBS content is 4%, the composite modified asphalt and composite modified asphalt mixture have excellent performance.Key words :Rice husk biochar; SBS; composite modified asphalt; asphalt mixture; property普通沥青寒冷时易开裂,高温时易软化,导致路面出现开裂、凹陷、剥落等病害[1]。

不同来源沥青质的热转化反应性能对比研究

不同来源沥青质的热转化反应性能对比研究

浆 态床 加氢 工 艺 路 线,以 期 为 中 低 温 煤 焦 油 的 合 理 深加工提供一定的指导。
1 实 验
11 正 戊 烷 沥 青 质 的 催 化 临 氢 热 转 化 反 应 选取典型中低温 煤 焦 油 (取 自 山 西 保 德 地 区,
下称 BD)和 典 型 减 压 渣 油 (取 自 中 石 化 塔 河 炼 化 分公司,下称 VR)为原料,分别 提取 其 中 的 正 戊 烷 沥青质和正庚烷沥青质。以热重分析法模拟正庚 烷沥青质的热转化反应。以正戊烷沥青质为原料 在瑞士 Premex公 司 生 产 的 小 型 高 压 釜 上 进 行 了 临氢热裂化反应。在正戊烷沥青质与甲苯混合物 中加入 预 先 硫 化 好 的 MoS2 催 化 剂,充 分 搅 拌 均 匀。正戊烷沥青质的质量分 数为 10%,催 化 剂(以 Mo计)加入 量 为 沥 青 质 加 入 量 的 1.0%。 将 得 到 的加氢产 物 进 行 液 固 分 离,得 到 液 体 产 物 和 反 应 后催化剂。反应后催化剂固体以甲苯为溶剂进行 索氏抽提 48h,充 分 净 化。 抽 提 液 与 上 述 液 体 产 物混合后,利 用 旋 转 蒸 发 仪 充 分 去 除 液 体 产 物 中 的甲苯,得到加氢后 产 物,并 提 取 其 中 的 正 庚 烷 沥 青 质 ,分 析 其 结 构 性 质 。
收 稿 日 期 :20180428;修 改 稿 收 到 日 期 :20181105。 作者简介:王蕴,高级工 程 师,主 要 从 事 油 煤 共 炼 及 煤 焦 油 加
氢工艺研究工作。 通 讯 联 系 人 :王 蕴 ,wangyun.ripp@sinopec.com。

基础研究
石 油 炼 制 与 化 工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PETROCHEMICALS

沥青烟产生机理研究

沥青烟产生机理研究

沥青烟产生机理研究
x
摘要:沥青烟的产生机理是指沥青颗粒在焙烧过程中,气相中气态有机物及其组分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烟雾粒子,它主要是由碳烟粒子、硫酸盐粒子、水滴、水蒸气、固体颗粒以及其他有机物组成的复合粒子体系。

在焙烧过程中,沥青烟源可以分为两个机理:一是沥青颗粒中存在的有机物(如芳烃)燃烧产生的;二是沥青颗粒中固体颗粒和液态有机物升华而产生的。

本文从沥青颗粒的结构和组成,沥青颗粒的气化及燃烧,沥青颗粒的湿学差和热催化反应,沥青颗粒中升华物的气化及燃烧,沥青烟源的组成等方面,采用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分析了沥青烟源的产生机理。

研究发现,然后在沥青烟源的产生过程中,液态有机物的气化和燃烧是主要的产生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沥青烟源的产生和发布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应考虑到其复杂性,评价和控制沥青烟源的污染问题是必须的。

- 1 -。

沥青热重分析操作方法

沥青热重分析操作方法

沥青热重分析操作方法
沥青热重分析是用来测定沥青的失重情况,从而评价其稳定性和耐久性的一种分析方法。

其操作方法如下:
1. 准备样品:将待测沥青样品称取适量,一般为5克左右。

2. 烘干样品:将称取好的沥青样品放入烘箱中,以110~115摄氏度的温度进行干燥,直至其质量基本不变为止。

3. 冷却样品:将烘干后的样品取出,放置于密闭容器中,在室温下冷却至常温。

4. 称重:在精确的天平上称取已经冷却好的样品质量,记录下质量值。

5. 加热:将称取好的样品放入热风箱中,在550~600摄氏度的高温下加热,保持一定时间(一般为4小时)。

6. 冷却:将加热后的样品取出,放置于密闭容器中,在室温下冷却至常温。

7. 称重:在精确的天平上再次称取样品的质量,记录下质量值。

8. 计算失重率:通过第四步和第七步测得的质量值计算出样品的失重率,失重率=(初始质量-终点质量)/初始质量×100%。

9. 分析结果:根据失重率的数值对沥青进行评价,失重率越低,说明沥青的稳定性越好。

以上就是沥青热重分析的操作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对沥青的性能进行初步评价。

关于燃烧炉法测定沥青含量实用性和修正的研究

关于燃烧炉法测定沥青含量实用性和修正的研究

关于燃烧炉法测定沥青含量实用性和修正的研究发表时间:2017-07-13T14:49:37.5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作者:张永利[导读] 摘要: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沥青用量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沥青路面的质量的好坏。

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河北三河 065201摘要: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沥青用量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沥青路面的质量的好坏。

如何控制沥青用量,是路面工程的一大难题。

近年来国内采用燃烧炉法测定沥青用量的应用越来越多,其主要原因是能够快速的测定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操作简单方便。

关键词:燃烧炉;材料;配合比;沥青含量1、燃烧炉及沥青混合料类型沥青作为沥青混合料中的粘结剂,能够有效的将粗骨料粘接在一起,形成整体。

沥青用量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沥青路面的质量品质和生产成本。

因此,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控制始终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我国燃烧炉类型较多,按照加热方式有对流式和直接辐射式。

对流式燃烧炉燃烧温度至少可调到538℃±5℃、482℃±5℃和400℃±5℃并保持稳定.由于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使用广泛。

对于直接辐射式燃烧炉,一般设有3个燃烧模式,即一般燃烧模式,低温燃烧模式和强烧模式,根据沥青混合料的性质选择模式。

一般燃烧模式适用于大部分沥青混合料,低温燃烧模式适用于质量损失较大的软颗粒混合料,强烧模式适用于燃烧不够充分的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主要由两类物质所构成:一类为无机物,由粗细、集料和填料(如矿粉等)组成,统称为集料;另一类为有机物,即沥青。

沥青主要由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所构成,可燃,且灰份质量很小(在试验过程中可以忽略不计)。

沥青在一定温度下能够燃烧,集料则不可燃烧。

将沥青混合料放入设定为一定温度的燃烧炉内充分燃烧,可燃的沥青被烧掉,产生的烟雾通过排风系统排放到外界,只留下不可燃烧的无机矿物质,从而达到油石分离的目的。

燃烧法沥青含量标定

燃烧法沥青含量标定

燃烧法沥青含量标定我们需要了解沥青的基本特性。

沥青是一种黑色、胶状的有机物质,主要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

在道路建设中,沥青起到了增加道路强度、防水、防腐等作用。

因此,准确测定沥青含量对于道路工程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燃烧法是一种简单而又有效的沥青含量测定方法。

其原理是将取样中的沥青在高温下燃烧,使其氧化为气体,并测量残留物质的质量来计算沥青含量。

在进行燃烧前,我们需要将取样粉碎,并确保其颗粒大小均匀。

在进行燃烧前,我们需要准备一台称重精确的天平和一个燃烧炉。

首先,我们将取样放入燃烧炉中,并将炉温调至高温。

在燃烧过程中,沥青将氧化为气体,而其他成分则会残留在燃烧炉中。

待燃烧结束后,我们将燃烧炉中的残留物质取出,并用天平称重。

通过减去残留物质的质量,我们可以得到沥青的质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燃烧法测定的是沥青中的可燃部分的质量,并不能得到沥青的真实含量。

因为沥青中可能还含有其他非可燃物质,如沥青溶剂等。

因此,在进行沥青含量标定时,我们需要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燃烧法沥青含量标定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快速,并且可以快速获得结果。

同时,它也有一些局限性。

由于燃烧法只能测定沥青中的可燃部分,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误差。

此外,燃烧法也无法测定沥青中的其他成分,如沥青中的添加剂等。

因此,在进行沥青含量标定时,我们需要结合其他分析方法,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燃烧法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沥青含量标定方法。

通过测量沥青燃烧后的残留物质的质量,我们可以计算出沥青的含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燃烧法只能测定沥青中的可燃部分,并不能得到沥青的真实含量。

因此,在进行沥青含量标定时,我们需要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沥青怎样产生的原理

沥青怎样产生的原理

沥青怎样产生的原理沥青是一种由石油热解得到的油脂状物质。

下面将详细介绍沥青产生的原理。

石油是一种由有机物质经过长时间、高温、高压的地质作用形成的。

石油主要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化合物是石油的主要成分。

石油存在于地下岩石中,一般通过钻探的方式开采出来。

沥青是石油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之一。

石油在进行炼油处理的过程中,经过分馏、裂化、重整等工艺,将石油中的不同成分分离出来。

这个过程中,石油经过高温加热后,不同重量级的组分会根据其沸点的不同而分离出来。

石油中轻质组分如汽油、柴油等在较低温度下就能汽化,而重质组分如沥青则需要在较高温度下才能分离出来。

沥青的分离过程主要通过加热和蒸馏的方式进行。

加热是将石油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中的轻质组分汽化,进而使沥青分离出来。

在加热过程中,沥青的粘度逐渐降低,使其能够与其他轻质组分分离。

蒸馏是将加热后的石油通过不同温度的分馏塔进行分离,将不同重量级的组分分开。

在蒸馏过程中,石油会被加热至高温,然后通过分馏塔中的不同层级温度来分离出不同沸点的组分。

沥青一般在温度高达200以上时开始分离。

在分馏塔中,沥青被分离出来后,会以液体的形式流出。

由于沥青的高粘度,使其在流出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

为了降低沥青的粘度,常常需要添加热载体或稀释剂,例如蒸汽、溶剂等。

这样可以提高沥青的流动性,使其更容易流出。

当沥青分离出来后,它会被收集到特定的容器中,经过进一步的处理和加工,从而得到市售的沥青产品。

总体来说,沥青产生的原理是通过热解石油,将其中的轻质组分汽化,然后经过蒸馏将沥青从石油中分离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石油被加热至较高温度,使其沸点较高的重质组分分离出来并流出,最终得到沥青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ta t Th y oy i o s h l h s b e t de y u ig t e mo r vme rc a ay i a t s h r s r c e p r lss fa p at a e n su id b sn h r g a i t n lss t a mo p e c i i
E, i d f r n o a h sa e b t i i d p n e to h y e o p at a d i e t g r t . Th r — s i e e tfr e c t g , u s n e e d n f t et p f a h l n t h a i a e f s s n e fe q e c c o e e d n t e h t g r t n n e e d n f h s h l. Th i a il fv ltl u n y f t rd p n s o h e i ae a d i i d p n e to e a p t a a n s t a e f lyed o oa i n s e
f s — r e d ls e t b i e O d s r et e p r lss f s h l. I h d e , t ea tv t n e e g i to d r mo e s a l h d t e c b h y o y i o p at n t e mo l h c ia i n r y, r i s i a o
维普资讯
3 6
冶 金 能 源
2 1 性 研 究
龚 景 松 傅 维 镳
( 清华 大 学工程 力 学 系)
摘 要 利 用 热 重 分 析 系 统 对 沥 青 燃 料 的 热 解 特 性 进 行 了详 细 的 研 究 。实 验 在 一 个 大 气 压 、氮
m o li e S na l de Sr O a be.
Ke wo d t e mo r v me r n l ss p r l s a p at y r s h r g a i ti a ay i y o y i c s sh l
1 引 言
程进 行 研 究 是十 分 必要 的 。研 究 沥青 材料 的热 分 解过 程 对 渣 油 的深度 加 工 和燃 烧都 有 重要 的
指 导意 义 ,有必 要 进行 深 入 的研 究 。
2 实 验 方 法
重 质燃 料 油主要 作 为各 类 工业 窑炉 、电站
锅炉 、大型 船舶 的燃 料 ,具 有 粘度 高 、水 分含
量 大 、杂质 多 、胶 质 与 沥青 质 含 量 大 的 特 点 , 其性 质 已接 近 沥青 。燃 烧这 些 重 质燃 料 时 ,会 产 生大 量 的污 染物 ,严 重 污染 环 境 。在 重 质燃 料 的燃 烧 过程 中 ,与轻 质 油 品不 同 ,燃 料 的 热 分 解是 其 中一 个重 要 的环 节 ,它 将 直接 影 响燃 料 的着 火 和燃 烧过 程 ,因此 对燃 料 的 热分 解 过
沥 青 热 分 解 的频 率 因 子 与 加 热 速 率 有 关 ,与 沥 青 的 种 类 无 关 ;沥 青 的 最 终 挥 发 分 产 量 与 沥 青 的 种 类 有 关 。通 过 实 验 结 果 验 证 ,计 算 结 果 与 实 验 符 合 得 较 好 。 关键词 热重分析 热 解 沥 青
A TUD Y N S o TH E PYRO LYSI F PH ALT SO AS
Go gJn s n F eba n ig g o u W iio
( p rme to gn e n c a i ,Tsn h aUnv riy De at n fEn ier gMe h nc i s ig u iest )
p es r n t i o e st ea i tg s Th e t g r t 0 a d 8 ℃ m i ~ . A wo s a e r s u ea d wi nt g n a h mb e a . h r n eh a i a e i 5 ℃ n 0 n s n t -tg
d p n so h y e o s h l. Th d ld r s l g e t h x e i n a a u e n s O t e e e d n t et p fa p t a e mo ee e u t a r ewih t ee p rme t l s r me t ,S h s me
特 别是 质 量 比较 小 的时候 。而慢 速 加热 法 与工
* 清华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 目 收 稿 日期 :2 0 —1 0 1 2—1 8 龚 景 松 (9 5~) 博 士研 究 生 ;1 0 8 北 京 市 。 17 , 0 04
实验 研 究燃 料 热 解 的方 法有 快速 加 热法 和 慢 速 加热 法 。两 种 方 法各 有 其优 缺 点 ,快 速加 热 法接 近 于 工 业 应 用 ,但 参 数 测 定 比较 困 难 ,
气 环 境 下 进 行 ,加 热 速 率 为 5 C mi 0 I n和 8 ℃ / n 0 mi。同 时 建 立 了 一 个 描 述 沥 青 热 解 的 分 阶 段 一 级
反 应 模 型 。在 该 模 型 中 ,两 个 不 同 阶 段 沥 青 的 活 化 能 不 同 ,但 与 加 热 速 率 变 化 和 沥 青 种 类 无 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