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管管理办法
公共场所管理办法

安全性:公 共场所需要 保障公众的 安全,采取 相应的安全 措施,如防 火、防盗等。
卫生性:公 共场所需要 保持清洁卫 生,提供良 好的环境卫 生条件。
便利性:公 共场所需要 提供方便快 捷的服务, 满足公众的 出行和休闲 需求。
确保公共场所设 施安全可靠
制定应急预案, 及时处理突发事 件
加强安全监管, 确保公共场所安 全有序
间
定期评估改进 效果:对改进 措施进行定期 评估,确保改 进效果符合预 期目标,并根 据评估结果进
行持续优化
奖惩措施的目的和意义 奖惩措施的制定过程 奖惩措施的具体内容 奖惩措施的执行和监督
建立有效的监 督机制:对公 共场所的管理 进行定期评估 和监督,确保 管理措施得到
有效执行
收集反馈意见: 通过调查问卷、 投诉渠道等方 式收集公众对 公共场所的意
见和建议
针对问题制定 改进措施:根 据收集到的反 馈意见,制定 相应的改进措 施,并明确责 任人和完成时
监督结果处理:对违规行为 进行处罚、整改和公示
定期评价:对公共场所的管理效果进行定期评价,确保管理措施的有效性 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公众对公共场所的意见和建议 持续改进:根据定期评价和反馈结果,对公共场所管理办法进行持续改进 公开透明:将评价结果和改进措施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监督,提高管理效率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施 设备完好无损
发现隐患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 加以整改
建立隐患排查档案,跟踪管理, 确保整改到位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安全 意识,共同维护公共场所安全
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公共场所可 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 应急预案,明确应对措施和责任 人。
培训与宣传:加强对应急预案和 演练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公众对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意识。
公共管理办法

公共管理办法公共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涉及政府和公共组织的组织、协调和控制。
它的目的是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并促进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公共管理办法是一套规章制度和操作指南,用于指导公共管理的实践。
公共管理办法的核心原则是权责清晰、公正透明和效率高效。
在一个有效的公共管理办法下,政府和公共组织应当明确各级组织的职责和权力,并确保相应的资源和授权,以便能够有效地履行这些职责。
此外,公共管理办法还应要求公共组织的决策和行为公正透明,确保公众能够获得信息和参与决策过程。
最后,公共管理办法还应提供一套系统化的流程和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公共管理办法中,有几个重要的方面需要关注。
首先是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公共部门的核心工作,它涉及到资源的调配和利用。
一个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办法应该能够明确预算编制的原则和要求,确保预算编制过程公正透明,并能够合理控制公共支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是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公共组织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政府和公共组织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
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办法应该能够制定明确的绩效指标和绩效评估体系,以确保工作绩效的科学评估和激励,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此外,还有人事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也需要在公共管理办法中加以规定和指导。
人事管理是公共组织能力和效率的重要保障,一个科学的人事管理办法应该能够确保组织中人员的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的吸引留用。
项目管理是公共组织实施重大项目的重要手段,一个有效的项目管理办法应该能够规范项目的筹划、实施和监督,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在公共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参与和合作。
公共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公共组织、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因此,在公共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中,应该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增强公共管理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最后,公共管理办法的完善和落实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公共场所管理办法

公共场所管理办法在现代社会中,公共场所的管理对于社会的秩序和人民的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公共场所的安全和舒适性,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
这些管理办法旨在规范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安全措施以及管理责任,有效维护公众利益和社会秩序。
一、公共场所行为规范为了维护公共场所的良好秩序,确保人们在场所内的正常活动,需要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
以下为常见的公共场所行为规范:1. 遵守公共场所使用规定:公共场所通常有特定的使用规定,人们在使用时应遵守相关规定,不得进行违法、不文明或破坏性行为。
2. 保持环境整洁:在公共场所内需要保持环境整洁,不随意乱扔垃圾或破坏公共设施,积极创建文明卫生的公共环境。
3. 尊重他人权益:在公共场所内需要尊重他人的权益,遵守公共秩序,不进行恶意骚扰、辱骂、打斗等行为,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4. 禁止吸烟与保持安静:许多公共场所已经设置禁烟区,人们需要遵守相关规定,同时在公共场所内保持安静,不打扰他人正常活动。
二、公共场所安全措施公共场所管理办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制定相关的安全措施,以确保公众在场所内的安全。
以下是常见的公共场所安全措施:1. 防火安全措施:公共场所需要配备消防设备,制定防火预案,并提供必要的防火应急演练,以确保人员安全。
2. 安全监控系统:在一些关键的公共场所,如车站、机场等,需要安装安全监控系统,以实时监测和防范安全隐患。
3. 过道疏散指示牌:公共场所内的过道和紧急出口需要设置疏散指示牌,以指导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疏散。
4. 交通安全设施:对于公共交通场所,如地铁站、公交站等,需要设置明显的交通安全设施,确保乘客的安全上下车和行动。
三、公共场所管理责任管理公共场所的机构和个人应当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确保公共场所的正常运营和秩序。
以下为公共场所管理责任的几个方面:1. 监管责任: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对公共场所的管理进行监管,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强巡视和检查,做好违规行为的处理。
公共场合制度管理办法5篇

公共场合制度管理办法篇1为确保广大师生员工在公共场所活动的安全,维护校园治安秩序,特制定如下管理办法:一、公共场所,是指全校师生员工参加的各种集会、文体活动、庆祝活动等人员集中的场所。
凡在学校举办的各项大型活动,必须经校领导批准,举办单位报保卫处备案。
二、大型活动的组织者、主办单位的领导是保障场所人员安全的责任人,活动前要对公共场所进行安全检查,防止电火、爆炸、坍塌,场所要有疏散安全门,指示安全应急灯,并配备足够的安全保卫力量。
三、外单位人员未经许可,不准参与涉及学校公共场所的各项活动。
四、外单位借用学校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室、体育场、进行活动,必须经校领导批准,并报保卫处备案。
五、校各部门举办的各种文、体活动,必须经主管部门领导批准,并制定出具体安全保卫措施,在整个活动中发生的问题均由主办单位负责及处理。
保卫处协助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六、公共场所的日常安全工作,由分管科室负责,并建立健全各项使用、管理、安全责任制。
七、凡不执行上述规定,影响学校治安秩序,造成一定后果要追究举办单位负责人或主管部门领导的责任。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规定的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公共场所的治安管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共场所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人民群众的社交活动和娱乐生活提供安全、舒适、健康、文明的场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条之规定,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的公共场所是影剧院、音乐舞会(厅)、茶座、电视录像放映点、公园(游乐场)、文化宫(馆、站)、运动场(馆)、展览馆、电子游戏室、文娱茶室或者其他供群众聚集的场所,包括临时举办的各种大型联欢活动、商品展销、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等。
第三条凡属于第二条规定的场所,不论是国营、集体或者中外合资、合作、外资经营还是专营、兼营,定期或不定期经营的,除另有规定者外,均要依照本规定进行管理。
第四条对公共场所的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监督管理。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办法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办法
前言
公共场所是人们日常活动的场所,其安全管理问题直接关系到
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
为了加强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维
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公共场所的分类
公共场所分为三类:
1. 生产经营场所,如商场、超市、餐饮店等
2. 文化娱乐场所,如电影院、游戏室、KTV等
3. 其他公共场所,如公共交通工具、公园、广场等
二、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责任
1. 生产经营场所管理者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本管理办法的
要求,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存在安全隐患应当及时进行整改。
2. 文化娱乐场所管理者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本管理办法的
要求,对场所的消防、信号等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3. 其他公共场所管理者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本管理办法的
要求,加强安全巡查和设备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三、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
1. 各类公共场所应当制定适当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
2. 文化娱乐场所应当采用电子化门禁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等设施,加强安全管理。
3. 生产经营场所应当制定安全生产制度,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四、公共场所安全管理监督
1.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监督,对存在违反法律法规和本管理办法的行为进行查处和处罚。
2. 人民群众对公共场所的安全问题有权利进行举报和监督,相关部门应当及时处理。
公共卫生管理办法

公共卫生管理办法公共卫生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公共卫生管理行为,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公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卫生法》等法律、法规,本办法制定。
第二章公共卫生监测第一节总则公共卫生监测是指对公共卫生事件、疾病、卫生环境进行定期、系统地检测、监测、分析、评价,及时发现、控制、消除公共卫生风险和威胁,保障公民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二节监测内容和要求(一)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要求:建立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做好公共卫生事件的上报、处置、跟踪和评估工作。
(二)疾病监测要求:建立疾病监测网,及时掌握疫情、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疾病情况。
(三)卫生环境监测要求:建设卫生环境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环境污染及卫生风险情况。
第三节监测机构和职责(一)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是公共卫生监测机构。
负责公共卫生事件、疾病、卫生环境监测工作和信息上报、分析、评估等工作。
(二)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监测网络和信息上报、分析、评估等工作。
第三章疾病预防和控制第一节总则疾病预防和控制是指通过预防、控制、消灭传染病等手段,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公民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二节疾病预防(一)传染病预防要求:主要采取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卫生防护、环境治理等措施,防范传染病扩散。
(二)职业病预防要求:落实职业健康管理和职业病防治工作,保障职工身体健康。
第三节疾病控制(一)传染病控制要求:采取隔离治疗、消毒、集中隔离、闭环管理等措施,遏制和消灭传染病。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要求: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及时组织应急救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第四节疾病报告和信息发布(一)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和其他卫生机构负责疾病的报告工作。
(二)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发布工作。
第四章环境卫生管理第一节总则环境卫生管理是指对生活和生产生活等领域的环境进行监测、评价、预防和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二节生活环境卫生管理(一)居住环境卫生要求:健全住宅建筑物、餐饮场所、宾馆酒店、娱乐场所等生活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居民生活安全、卫生健康。
公共交通管理办法范本

公共交通管理办法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公共交通的正常运营秩序,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保障城市交通的安全和效率,制定本公共交通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城市内的公共交通运营机构和乘客。
第三条公共交通管理应遵循便利、高效、安全、绿色的原则。
第四条公共交通管理机构应加强设备维护和安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第五条公共交通乘客应遵守公共交通规则,确保自身安全,保持良好的公共秩序。
第二章公共交通管理机构的责任第六条公共交通管理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等。
第七条公共交通管理机构负责确保交通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突发事件。
第八条公共交通管理机构应保障乘客的基本乘车权益,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第九条公共交通管理机构应加强对公共交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服务素质。
第十条公共交通管理机构应制定应急预案,妥善应对突发事件,确保乘客的安全。
第三章乘客的责任第十一条乘客应按照车票种类购买有效车票,并配合车票查验。
第十二条乘客进入车站和上下车时,应排队有序,遵守交通秩序。
第十三条乘客应遵守公共交通的优先座位原则,让座给有需要的人员。
第十四条乘客应勿扰其他乘客,不得施行任何形式的骚扰行为。
第十五条乘客应妥善保管个人财物,如有遗失或损坏,应及时向公共交通管理机构报告。
第十六条乘客应遵守公共交通安全规范,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危险物品等上车。
第四章违规行为处理第十七条对于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公共交通管理机构有权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第十八条违规行为处理的具体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罚款、禁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第十九条乘客对管理机构的处理决定有异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五章附则第二十条公共交通管理机构应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同时废止该地区现行的公共交通管理办法。
公共卫生管理办法

公共卫生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国行政区域内各类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监测、报告、处理和救治等工作。
第三条公共卫生管理应当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及时报告、科学救治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完善公共卫生应急预案,保障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所需经费。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第二章预防与控制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重点传染病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食品、药品、饮用水等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和饮水安全。
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管,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
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公共卫生管理,保障其健康权益。
第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养老院等机构的公共卫生管理,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
第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健康。
第三章监测与报告第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监测网络,开展公共卫生监测工作。
第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共卫生监测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和利用,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第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公共卫生事件。
第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建设,规范报告程序和时限。
第四章处理与救治第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处理公共卫生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寓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寓保洁服务管理工作,提倡优质服务,为职工营造安定、有序、舒适、文明、干净的生活环境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制度所指服务保洁是为公寓、提供管理、服务、卫生保洁服务相关工作。
第三条公寓实行规范化管理,统一配备家具和床上用品,设专人负责公共安全值班、日常管理、环境保洁及设施维护。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
第四条公司成立食宿委员会领导小组
主任:屈有智
副主任:谢逢春(常务)、安忠国、张颜涛、刘海舰、焦万斌
委员会成员:
露天矿:张学俊、褚德兵、康伯元
储运公司:闫家文、冀永臻、苏和
设备维修中心:师永山、张伟、常鑫
公司机关:尼立涛、王婧
物资供应公司:王艳霞、孙建华
生产服务中心:冀宝山、王鹏飞
食宿委员会职责范围:
(一)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员工对食堂、住宿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督促其及时整改,以便不断提高员工食堂、住宿服务质量。
(二)负责检查、督促食堂及住宿的卫生状况、饮食质量、服务态度和价格水平。
(三)定期或不定期地回访员工,征求员工关于改进管理和服务的意见,为职工提供舒适温馨生活、居住环境。
(四)参加例会及与餐饮部门、公寓部门座谈会。
第五条京能服务公司负责公寓管理、服务、细则的落实。
第三章保洁员作业规范
第六条保洁主管职责
(一)直接在项目经理领导下进行工作,以身作则,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项目部的公寓管理和保洁工作。
(二)编排和调整本部门员工的工作日程和休息时间。
(三)负责公寓的日常管理工作,为住宿人员,提供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优质服务。
(四)负责所管辖公寓服务人员的着装、仪表、值班记录等工作的检查与督促。
(五)落实清洁卫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认真执行清扫卫生工作规范,监督落实公寓服务员的岗位职责。
(六)负责做好公寓服务员的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定期组织学习文化和业务知识,并进行岗位培训及考核。
(七)提高工作效率,有计划地完成各项工作,制定每月、每周、每日的计划项目,制定每月的培训项目。
(八)负责清洁用具、日常消耗品、用品的保管、领取和发放工作。
(九)负责培训下属正确使用各种清洁用具,要整齐摆放、注意保养、定期维修。
(十)定期核算各种物品的消耗量,严格控制日常用品的损耗,减少浪费。
(十一)坚持每天巡视本部门的各区域清洁状况,有效制止乱丢、乱扔等不良现象,并现场督导服务员的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十二)对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坚持每天督导检查、提醒。
定期组织一次本部门员工开安全生产会议,学习安全作业规程,对安全工作进行总结。
(十三)负责所管辖公寓维修工作的上报、督促检查工作。
(十四)与其他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密切合作。
(十五)保证完成公寓楼的各项突击性任务和其他卫生工作.
(十六)工作细心,责任心强;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工作经验和能力,合理安排各岗位工作。
第七条保洁员的工作流程
(一)开门
(1)空房:服务员可以直接开门进去清扫房间。
(2)住客房:服务员必须先轻敲三下门,并报“你好!客房服务员”。
直到乘务员允许进入才可以进房间清扫。
(报三次无人应答,可以直接进入房间清扫)。
(二)开灯
(三)检查房间所有的设备和设施是否完好。
(四)开窗
(1)拉开窗帘,打开窗户通风,以确保室内空气清新。
(五)收垃圾
(1)把客房和卫生间所有的垃圾收出,放入工作车的垃圾袋内。
(2)把电热水壶(断电),烟灰缸收入卫生间以备清洗。
(3)把垃圾桶清洗干净,套上新垃圾袋放回原位。
(六)铺床
(1)把床上的脏布草撤下。
(2)换上干净的布草,按标准把床铺好。
(3)把脏布草放入工作车的布草袋内。
(七)抹尘
(1)准备一条干毛巾和一条湿毛巾。
(2)抹尘路线从门开始应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做,以免漏掉。
(3)家具抹尘应按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顺序抹尘,做到把房间和家具的每一个角落都擦干净。
(4)抹尘过程中必须将所有物品按标准摆放好,并补充客房用品。
(八)清洁卫生间
(1)首先把电热水壶,烟灰缸清洗干净,按标准摆放好。
(2)把按比例调配好的洁厕剂倒入马桶内,起到予洗作用。
(3)墙面、毛巾架、淋浴器、卫生纸盒、面镜、面盆、面台、马桶清洗干净,不要留有水珠和手印。
(4)把卫生间地面擦干净,出来时把卫生间门开到45°。
(5)关窗户、整理窗帘。
(6)查漏项、关灯、关门、锁房间门
第八条保洁员的工作标准
(一)仪容仪表及规范
1.按规定着装,禁止化浓妆,佩带首饰,禁止留长指甲,长发。
2.正确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并推广使用普通话。
3.工作期间禁止与客人或同事争吵、在楼道喧哗、嬉戏、打闹、禁止吸烟。
(二)班前会
1.班长组织列队点名,服务员报整理房间数量及遗留问题,班长安排出勤人员的工作重点及安全提示
2.准确无误回答有关规章制度的提问。
3.认真学习上级下达的文件。
(三)房屋整理
1.每天每间公寓房间打扫一次,或应职工要求即时打扫。
2.床单、被罩、枕套等床上用品每周一换,或应职工要求即时更换。
3.在整理房间和补充备品时,房间门必须敞开。
4.撤换床上用品,整理床铺时,床单中分线居中,四角内折,角度平展,被子平铺,被头距床头30cm,被尾内折30cm.
5.将门、踢脚板、桌面、窗台、床头、床身、大衣柜、台灯、电热壶、全部抹尘,不能留有水痕、毛发、污渍。
6.卫生间清洁,要根据清洁部位不同,抹布要分开使用,消毒桶与洗涤桶分开使用。
首先清洗马桶,放置消毒提示条,
清洁墙壁、毛巾架、卫生纸盒、沐浴器及喷头、开关、管道上的水渍。
7.清洁台面、面盆、镜子上的水渍,清洁后不能留有水痕、毛发、污渍。
8.使用百洁布和消毒液对卫生间地面进行保洁消毒,确保无积水、无杂物
9.对于空置的房间,当班人员每周进行一次保洁。
(四)房屋巡查
1.公共区每三小时进行一次巡视,巡视内容包括:有无人员进行违法违规活动,有无人员用大功率用电设备等。
2.消防通道畅通,消防器材完好齐全。
(五)公共区域保洁
1.每天上、下午各进行一次包括走廊、楼道、楼梯扶手、楼道窗台、窗户、垃圾桶、消防器材箱、外漏管道、门厅、门厅坐椅等的清洁工作,全天随时保洁。
第四章入住和退住程序
第六条入住条件
(一)公司的自有或者劳务职工
(二)家在外地的单身职工。
(三)在胜利嘉园没有住房的单身员工
(四)本人自愿申请,并按规定程序批准。
(五)员工须自愿签订《单身公寓入住承诺书》。
第七条入住手续
(一)入住单身公寓的员工入住前向所在单位(部门)提出入住申请,经所在单位(部门)的主管领导同意后,将申请提交人力资源部。
(二)经人力资源部签字批准后。
(三)员工填写入《住登记表》,所在基层单位签署意见。
(四)生产服务服中心后勤管理部办理登记入住,收取押金(劳务职工每人500元),分配房间。
(五)收费标准:每床150元/月
(六)京能服务公司登记入住、领取钥匙。
第八条退住手续
(一)员工调离公司、离职、结婚、已购胜利嘉园住房、退休时,必须及时办理退住手续。
(二)员工到京能服务公司填写入住(退住)登记表,退还领用的钥匙(公用备品)、清理个人用品。
(三)如有房间物品品损失、损坏,按规定扣除部分押金。
(四)公寓管理部门确认房间物品完好,各项费用已缴清签字盖章。
(五)到后勤管理部办理退住手续并退还押金。
第四章住宿管理
第九条. 严禁在宿舍搞封建迷信违法乱纪的活动。
第十条.杜绝黄赌毒,严禁打麻将、打牌等赌博活动,严禁聚集酗酒。
第十一条严禁动用明火、存放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物品。
第十二条杜绝留宿外来人员、私自调整宿舍。
第十三条严禁使用多星锅、电饭煲等大功率电器。
第十四条严禁在宿舍内饲养各种影响他人的宠物。
第十五条自觉遵守公寓楼作息制度,严禁吵闹、扯皮打架和大声喧哗,不得影响他人正常休息。
第十六条爱护公物,保持房间原貌,不得随意涂改、张贴等修改房间装饰。
第十七条维护公寓楼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东西。
第十八条必须节约水电、禁止浪费,做到人离灯熄、人走水关,杜绝长明灯和长流水的现象。
第十九条请公寓住宿员工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凡有以上违反行为,一经查处取消入住资格,情节严重者,公司内网通报并交公司人力资源部处理。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由生产服务服中心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
1.公寓入住申请表
2.公寓退住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