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四川省遂宁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四川省遂宁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48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 道家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儒家肯定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为人负有“仁民爱物”、善待自然的伦理义务。
这些观念A. 专注于保护生态环境B. 属于农耕经济的产物C. 受到天人感应说影响D. 强化了神权政治体制【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道家和儒家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而这些理念的出现则植根于农业生产需要掌握自然规律,故是农耕经济的产物,B项正确。
题干强调道家和儒家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而不是专注于保护生态环境,排除A。
天人感应思想是董仲舒提出的,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
题干强调道家和儒家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而不是借天强化了神权政治体制,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2. 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
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
这说明A. 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B. 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C. 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D. 思想的吸收与融合成为发展趋势【答案】D........................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3. 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在于它A. 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B. 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完善C. 一定程度上抑制暴政,巩固中央集权D. 解除了各诸侯王国割据势力对中央的威胁【答案】C【解析】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主要作用在于为封建统治的统治制造合理的法理依据,便于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其天谴论一定程度上抑制暴政,答案选C。
四川省遂宁市2015_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遂宁市高中2018级第一学期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6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
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A.禅让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2.汉武帝成年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
汉武帝这样做意在A.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 B.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C.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 D.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3.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这一制度指的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时指出,“□□□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
”文中的□□□应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军机处5.遂宁某中学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
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3专题检测:专题四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含解析

专题检测(四)(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1947年,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营垒,一种是“自由制度”,一种是“极权政体”。
其中后者是指()A.君主专制制度 B.法西斯主义残余C.君主立宪制D.社会主义国家答案D解析注意当时的时代背景,美国与苏联的矛盾激化,美国挑起冷战,攻击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把社会主义制度污蔑为极权制度。
故D项符合题意。
2.下列历史现象与雅尔塔体制没有关系的是()A.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B.对德意日的殖民地实行托管C.协调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D。
建立联合国,以协调国际争端答案C解析雅尔塔体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处置战败国、重新划分欧亚政治地图、建立联合国等;C项是一战后华盛顿会议召开的目的,与雅尔塔体制没有关系.3。
二战后初期,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初具雏形。
该体系()①基本上按照美苏两国的意志建立②违背了世界人民实现和平的愿望③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以合作来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④打破传统的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C解析雅尔塔体系对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和发展各国经济,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因此,从总体上说,该体系符合世界人民实现和平的愿望,②的叙述不正确。
4.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C。
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D。
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答案B解析本题为逆向性选择题,马歇尔计划是一个经济援助计划,故可以排除B。
5。
二战后,美国实行冷战政策,其中不属于冷战表现的是()A.援助希腊、土耳其B。
马歇尔计划C。
扶植联邦德国 D.侵略朝鲜答案D解析冷战是指除武力对抗以外的其他敌对方式,而侵略朝鲜是直接的军事冲突,属于典型的“热战”。
故D项不属于冷战的表现。
【全国市级联考】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水平监测(期末)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全国市级联考】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水平监测(期末)历史试题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81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
……然则某今日之论,虽或于朱子异,未必非其所喜也。
”请判断该学者是 A .程颐 B .朱熹 C .王阳明 D .李贽2、“自由”“平等”之所以被资产阶级视为天赋人权并写入《人权宣言》,归根到底是因为它是A .保护私有财产的需要B .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 .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需要D .反对君主专制的需要3、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革旧大臣,而渐擢小臣。
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
”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 ( ) A .要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争夺 B .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C .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D .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4、根据下面两幅图的内在联系,选择与此相关的明治维新的内容A .富国强兵、创办军事工业B .殖产兴业、承认土地私有C .文明开化、发展现代教育D .奉还版籍、废藩置县5、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该评价( ) A .客观的反映出废除农奴制对农民的影响 B .是一种完全否定客观事实的溢美之词 C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奴制改革的社会影响 D .站在封建主阶级的立场上诋毁改革6、19世纪中叶法国某小说家曾对一位朋友说:“你描绘人类如你所眼见,我按照我希望于人类来描绘。
历史-四川省遂宁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卷(解析版)

四川省遂宁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据史书记载:关羽兵微将寡屡战强大的曹军而不克,于是改用水攻而淹曹七军,一战成名;盛名之下,关羽渐骄,最后败走麦城。
关羽的一生,暗合了先秦时期某思想家的观点。
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2.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孔子释‘礼’为‘仁’,把这种外在的礼仪改造为文化﹣﹣心理结构,使之成为人的自觉即自我意识,使人意识到他的个体的位置、价值和意义,就存在于与他人的一般交往之中即现实世间生活之中;在这种日常现实世间生活的人群关系之中,便可以达到社会理想的实现、个体人格的完成、心灵的满足或慰安。
”据此对儒家思想分析正确的有()①“礼”与“仁”两者相辅相成,要把外在形式的“礼”内化为人的精神自觉②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③其主张贯穿讲求实际功利精神④教导人不仅要具有独善其身的自我修养,还要兼济天下,有社会责任感。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出现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与儒家伦理相抵触B.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4.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其说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A.“理”是世界构成的本原B.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衡量标准C.“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D.“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5.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图示反映的内容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6.《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问世后风靡全国,被誉为“四大奇书”。
四川省遂宁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教学水平监测(期末考试)试题

遂宁市高中2015级第四学期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48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韩非子“以法为本”中的“法”与英国《权利法案》中的“法”对君权的作用 A.完全一致 B.大同小异 C.正好相反 D.互为补充2.一些史学家常称唐朝为“李唐”、宋朝为“赵宋”,由此可以判断发生在“元魏”时期著名的改革应该是A.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的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C.三国时曹魏政权的改革 D.元世祖的改革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
”这实质上是主张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限制君权C.民主共和 D.人民主权4.古希腊语中的“民主”是指“人民的统治”或者“人民的管理”。
与该词汇的形成无关的是A.古希腊先哲突出人的地位和价值 B.统治疆域的不断扩大C. 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国家 D.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传统5.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后世,梭伦素有雅典“民主之父”之称。
下列对他的改革措施表述正确的是A. 颁布“解负令”,废除雅典的奴隶制度B. 使各等级的公民有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C. 设立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1D. 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6.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述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讲:“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
新课标人教版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5-2016-2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期末质量调查试卷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1至2页,第II卷3至3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答题纸或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Ⅰ卷一、选择题(每题1.5分,32题共48分。
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始皇”为“制六合”而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A.设三公九卿加强皇权B.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颁布细密严苛的律法D.统一度量衡和货币2.钱币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以下钱币,能反映从分裂到统一的时代变迁特征的是()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这句话意在强调()A. 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 选官须注重才学C. 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 选官应注重品行4.“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了唐太宗A.民贵君轻的思想 B.农业为本的思想C.君治为本的思想D.强调“存百姓”思想6.康熙“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
我朝施恩于喀尔喀(漠北蒙古),使之防备朔方(沙俄),较长城更为坚固。
”以下能体现上述材料观点的有①组织雅克萨之战②崇尚儒家文化、恢复科举③尊重喇嘛教④多伦会盟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7.据史书记载:公元前 479 年鲁哀公追封孔子为“尼父”,公元 492 年北魏孝文帝遵奉孔子为“文圣尼父”,贞观二年唐太宗遵奉孔子为“先圣”,1307 年元成宗封谥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以上史实不能说明()A.历代君主都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 B.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C.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D.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8.面对乱世,孔子忧心忡忡,希望以他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其政治理念最终破灭于现实面前。
四川省遂宁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试题(含解析)

遂宁市高中2018级第四学期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976年,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其中著名的史墙盘有铭文曰:“宪圣成王,左右绶刚鲧,用肇彻周邦,渊哲康王,勔尹亿疆。
”与铭文密切相关的制度是A.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 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D. 祖宗圣人,百世不迁【答案】C【解析】由题干中“宪圣成王,左右绶刚鲧,用肇彻周邦,渊哲康王,勔尹亿疆。
”这反映的是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说明天子“勔尹亿疆”主要是为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C 正确;“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反映的是宗法制的内容,与题干反映的分封制不符,故A错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的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度,与题干反映的分封制不符,故B 错误; D反映的是宗法制的内容,与题干反映的分封制不符,排除。
2. 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特征。
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的成就是A. 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B. 兴办私学开始出现,教育学术开始下移C. 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关键信息“地区性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儒家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时期属于我国古代战国时期,C项属于战国时期的文化领域成就,故C正确;A、B是春秋时期,D是西汉时期,三项均不属于这个时期,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遂宁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教师版)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据史书记载:关羽兵微将寡屡战强大的曹军而不克,于是改用水攻而淹曹七军,一战成名;盛名之下,关羽渐骄,最后败走麦城。
关羽的一生,暗合了先秦时期某思想家的观点。
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2.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孔子释‘礼’为‘仁’,把这种外在的礼仪改造为文化——心理结构,使之成为人的自觉即自我意识,使人意识到他的个体的位置、价值和意义,就存在于与他人的一般交往之中即现实世间生活之中;在这种日常现实世间生活的人群关系之中,便可以达到社会理想的实现、个体人格的完成、心灵的满足或慰安。
”据此对儒家思想分析正确的有①“礼”与“仁”两者相辅相成,要把外在形式的“礼”内化为人的精神自觉②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③其主张贯穿讲求实际功利精神④教导人不仅要具有独善其身的自我修养,还要兼济天下,有社会责任感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目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
“孔子释‘礼’为‘仁’,把这种外在的礼仪改造为文化——心理结构,所以①正确,“存在于与他人的一般交往之中即现实世间生活之中”,所以②正确,“可以达到社会理想的实现、个体人格的完成、心灵的满足或慰安。
”,所以③正确。
墨家讲求实际功利精神,儒家是重义轻利,故④不符合儒家思想。
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思想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出现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与儒家伦理相抵触 B.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目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
魏晋时期,斥责佛教的人在指出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危害的同时,强调“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友朋之信”,这正是儒家伦理的体现,也表现了佛教“四大皆空”与它的冲突抵触。
故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背景4.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其说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A.“理”是世界构成的本原 B.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衡量标准C.“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D.“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主要用一些的伦理道德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人身上是要求人们遵循儒家伦理道德,方法论上强调格物致知或者发明本心致良知,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
宋明理学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从材料“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该皆此理之流得,无所适而不在。
”可以看出朱熹的思想体现了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
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内容5.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图示反映的内容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①《雨霖铃·寒蝉凄切》②赵孟頫《汉汲黯传》③《梦溪笔谈》④胶泥活字版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表达的是宋代时期我国民族文化的繁荣。
结合所学知识,《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北宋柳永的成就、《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的成就、胶泥活字版是北宋毕升的成就;赵孟頫《汉汲黯传》是元代的成就。
故选C。
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宋代的文学艺术6.《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问世后,风靡全国,被誉为“四大奇书”。
这些作品都是A.明末清初异端思潮的载体 B.适应当时市民生活的需要C.正面刻画商人的群体形象 D.反映现实生活的短片小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古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明清小说,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的能力。
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明清小说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精神生活需求在文学上的反映《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是明清小说的代表作,所以说其反映了市民生活的需要,据此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明清小说7.《诗经》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
有学者指出《诗经》具有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它站在社会公认原则立场上表达了人民对现存社会秩序的不满。
可证明此观点的内容集中在A.《风》 B.《雅》 C.《颂》 D.《九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诗经》按月乐调分三个组成部分。
风是古代各地方的民间乐歌,反映了人民的喜怒哀乐,表达了人民对现存社会秩序的不满;雅是西周王畿(今陕西中部)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其中部分是舞曲。
故选A。
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诗经》8.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了起来B.抨击君主专制制度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质疑孔子的权威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为小。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黄宗羲9.以下是中国各政治阶层在那一时期的政治言论,其共同诉求是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C.启蒙与救亡并重 D.推动中国近代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梁启超的观点主要目的是培养新国民,认为有了新国民便有了新国家,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章太炎主张民主革命。
是革命派的观点;郑观应主张发展工商业,是维新派的观点;李鸿章主张引进技术,发展工业。
所有这些,体现了中国不同层面的近代化的进程。
故选D。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运动·顺乎世界的潮流·近代化10. 据统计: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
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
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A.中国民族危机的困境 B.文学革命的直接影响C.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D.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舆论监督的功能,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它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机关报成了新闻传媒的主体,报纸重视言论,尤其注重政论,中国的传媒事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
它随着中国国内政治运动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而出现高潮,维新运动中出现第一次高潮,辛亥革命前后再一次出现高潮。
所以,报纸数量增加的原因是“文学革命的影响”,故答案选D。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变迁.报刊11.中国近代最早的国立综合性大学京师大学堂在1902~1906年期间,其师范馆共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
这表明此时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D.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京师大学堂是维新办法时期创建的近代新式学堂,教学内容包含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但学生成员中却有大量科举士子,这说明近代中国教育的产生中任然保留了大量传统教育因素,这体现出中国近代教育制度在制度转型中的突出特征,故答案选C, A、B、D三项合义,材料无法直接表现。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教育的发展.近代教育的特点12.19世纪80年代,康有为游历香港、上海等地后认为:“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
”上述史料表明A.国人正式提出学习西方政治 B.要求中国全面学习西方文明C.赞扬殖民统治推动社会进步D.认识到西方社会治理的先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从题干中的时间可知当时并未正式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要求中国全面学习西方文明和赞扬殖民统治,排除B和C;材料反映的是近代都市的文明使康有为的思想发生了转变。
故选D。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运动·顺乎世界的潮流·康有为13.1901年10月,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
……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
”下列观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的是A.契约立国 B. 以法治国C. 君主立宪 D.人民主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体现A项;“人民当有无限之权”体现B项;“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体现D。
君主立宪无法体现,故选C点评: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但是材料并未体现,因此解答材料题关键是依据材料。
相关的知识点如维新派的主张、维新变法的影响等需要掌握。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运动·顺乎世界的潮流·梁启超14.在近代西方共和观念传入中国后,当时的人们认为“共和”必须包括对政府权力的宪政约束。
据《新青年》中“共和”、“民主”两词的使用频率统计,“民主”一词的使用次数在1918年时还远远少于“共和”一词,而从1919年1月开始反超“共和”。
上述变化反映A.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深入人心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C.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D.先进知识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失望15.1921年陈独秀在《青年的误会》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
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
……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意在A. 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B. 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C. 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D. 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的成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目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