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7 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解析版)

合集下载

《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检测2

《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检测2

《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一、选择题。

(每题4分,共48分)1.从冰箱中取出棒冰,剥开包装纸后有“白气”出现,这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液化C.凝固D.升华2.往烧杯里放入一些冰块,用酒精灯加热.如下图所示.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凝华C.汽化D.凝固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雪是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滴B.露是小冰晶熔化成的小水滴C.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D.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4.以下事例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A.春天,冰封的河面消融B.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冬天,湖水结冰5.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液化B.汽化C.凝华D.升华6.下表是1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物质水水银酒精乙醚熔点/℃0 -39 -117 -114沸点/℃100 357 78 35A. 水温度计B. 水银温度计C. 酒精温度计D. 乙醚温度计7.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1)(2) B.(2)(4) C. (1)(3) D.(3)(4)8.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9.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C.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 “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10.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面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11,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

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上)沪科版(解析版)

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上)沪科版(解析版)

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以下温度估测中,说法正确的是()A.北京市冬季寒冷的室外温度可达到-65℃B.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36.5℃C.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约38℃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0℃【答案】B【解析】A.北京市冬季最低气温在-20℃左右,故A错误;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6.5℃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B正确;C.人体正常体温在36.5℃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5℃左右,故C错误;D.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才是0℃,故D错误。

故选B。

2.下列对生活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寒冷冬天的早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在玻璃的外侧B.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清明断雪,谷雨断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是因为冰块液化【答案】B【解析】A.“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为小冰晶,故A错误;B.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因为医护人员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眼罩镜片变成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C错误;D.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是因为冰块熔化成了水,故D错误。

故选B。

3.中华古诗文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蜡烛“流泪”是熔化现象B.“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答案】A【解析】A.蜡烛“流泪”是蜡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B.雨的形成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C.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C错误;D.雾的形成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D错误。

初三物理温度和物态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温度和物态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温度和物态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1.关于物态变化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早春,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B.初夏,清晨空中的雾是汽化现象C.暮秋,草木上的霜是凝固现象D.严冬,冰冻的衣服变干是熔化现象【答案】A【解析】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早春,冰雪消融.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A选项说法正确,选填A;露和雾都是由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形成露,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雾,B选项说法不正确;霜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C选项说法不正确;严冬,冰冻的衣服变干,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D选项说法不正确.【考点】物态变化现象识别,物态变化条件。

2.当物体的温度升高后,物体的()A.热量增大B.比热容增大 79C.体积增大D.内能增大【答案】D【解析】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共内部分子的运动会加剧,故其分子的动能变大,其内能变大,D是正确的;热量是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的多少,不能说物体的热量,故A不对;比热容是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故B也不对,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其体积并不都增大,有的不减小,故C也不对。

【考点】热量、内能、比热容的概念。

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箱里冷冻室的内侧结霜是升华现象B.在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C.冬季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D.夏天,草叶上出现露水是液化现象【答案】D【解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冰箱里冷冻室的内侧结霜是冰箱内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在春天,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冰变为液态水发生的是熔化现象,故B错误;冬季河水结冰是由液态水变为固态冰发生的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夏天,草叶上出现露水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D正确.故选D.【考点】物态变化现象4.在下图中A、B、C、D、E、F分别表示一种物态变化,物体发生其中__________(填符号)的物态变化时都会吸热。

初二物理温度和物态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温度和物态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温度和物态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1.白炽灯的灯丝正常工作时温度在2000℃以上,白炽灯灯丝一般选用钨丝,是由于钨的较高;用久的白炽灯泡灯丝会变细,灯泡内壁发黑,是因为一部分钨丝在高温下吸热(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钨蒸汽、钨蒸汽在遇到灯泡内壁又(填“吸热”或“放热”)凝华。

【答案】熔点升华放热【解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

因电灯工作是温度特别高,所以需要选择熔点较高的钨丝做灯丝,灯丝在高温下会发生升华现象变成气态钨,当气态的钨遇到冷的灯泡时,又会发生凝华现象变成固态的钨附着在灯泡上,所以物态变化过程是先升华后凝华。

【考点】升华、凝华2.地球上存在着不同形式的水体,如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咸水等,其中占地球总量最多的是_ _水,右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示意图,写出图中①所代表的物态变化名称__ ,这一过程要__ _热。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是水蒸气液化或_ _形成的。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小冰晶的熔化过程需_ _热。

【答案】海洋;蒸发(或汽化);吸;凝华;吸【解析】在不同形式的水体中,占地球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图中①表示的是海洋中的水变成了水蒸气,是属于汽化(或蒸发)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吸收热量;云是由水蒸气液化或凝华形成的;小冰晶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考点】物态变化过程与吸放热过程3.下列现象发生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初春,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B.盛夏,湿地中水的蒸发C.金秋,夜晚草叶上形成露珠D.寒冬,树枝上形成雾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放热,A选项不符合题意;水的蒸发要带走热量,是汽化吸热,B选项符合题意;草地上的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所致,是液化放热,C选项不符合题意;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所致,是凝华放热,D选项不符合题意【考点】物态变化的判断及吸放热分析4.夏天洗好的衣服晒干了,是现象,冰冻的衣服也可以晾干,这是现象;深秋的早晨,卧室窗户玻璃的内表面有一层“水汽”,这是____________现象,严冬的早晨,窗户玻璃的内表面结有一层冰花,这是 (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分别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人体温都是39.5℃B.甲的体温一定是39.5℃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D.乙、丙两人的体温可能会高于39.5℃2.下列示例中是为了防止熔化或者凝固产生不利影响的是A.冬天将室外水箱中的水放掉B.将玻璃熔化制成玻璃板C.冰冻食品可以保鲜D.发高烧的病人利用冰袋降温3.贵港市区夏季最高气温约为()A.10℃B.20℃C.35℃D.55℃4.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

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B.学生书桌高约为200mm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75次左右D.中学生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压强约为6110Pa5.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用地膜覆盖农田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C.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D.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6.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凝固图像,根据图像可知()A.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第4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B.该物质的熔点为4℃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D.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持续了12min7.如图所示是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A.B.C.D.8.中国最北的气象站﹣﹣﹣黑龙江省漠河气象站记载,最低气温记录为﹣52.3℃,对于这样的气温,你认为应该选用以下哪种温度计来测量(液态酒精、水银、煤油的凝固点分别是:﹣117℃、﹣39℃、﹣30℃)()A.水银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C.煤油温度计D.以上都可以9.如图所示,会“冒烟的”炒酸奶是非常受欢迎的路边小吃。

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题 题号 -------- 4四 总分 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 .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显示的温度为3℃,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显示的温度为 97℃,那么当它插入温水中显示的温度为30℃时,温水的实际温度是( )A.30℃B.小于30℃C.大于30rD.无法确定2 .下列关于温度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使用温度计前,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及分度值8 .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感温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只有当温度计内液面停止上升时才能读数,且视线必须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D.虽然不能用温度计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但对于低温,温度计都可以测量3.将温度计从温暖的室内拿到室外,测量放置在环境温度为-10℃中一大盆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温度计示数为3 c 时,表示被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3 cB.冰水混合物中,冰的量会增加C.最终水会全部凝固成冰D.温度计的示数最终可能会降到-10℃4 .根据下表中所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水银温度计在低于-40 ℃时不能使用D.钢要比铜先熔化5 .如图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48 ℃B.在BC 段,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BC 段,该物质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D.该物质熔化用了 10分钟,之后该物质处于液态6.将一盆0℃的水放入0℃的房间内,用电风扇向水面吹风,则() A.水会结冰,水与冰的总量少于原有水的总量B.水会结冰,水与冰的总量等于原有水的总量C.水会结冰,结冰后室内气温下降D.水不会结冰7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的是()A.水沸腾时壶口冒“白气”B.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C.洗过的湿衣服被晾干D.深秋草叶上结出“白霜 8 .医生给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把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口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A.给小镜子消毒 物质名称固态水银 金 铜 钢 固态氢 熔点/℃ -39 1064 1083 1300 -259A.在-265℃时,氢是液态B.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B.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腔中水蒸气液化C.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空气液化D.给牙齿消毒9.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冰雪消融露珠的形成湿衣服晾干雾淞出现10.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B.冰冻的衣服也会干C.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11.从冰箱冷冻室取出冰棒时,往往会看到冰棒的包装纸外有一小层冰霜,这是因为()A.小水珠在冰箱内凝固而成B.水蒸气在冰箱内凝华而成C.冰箱内空气凝华而成D.冰箱外的水蒸气先液化,进冰箱内再凝固而成12.在冬季,我们教室窗玻璃内表面会出现汽水,我还在上面作画试验过呢!听说在北方,冬天窗玻璃表面也会结霜,它会在哪一面呢?下列猜想及原因分析合理的是()A.内表面,因为产生过程需要从房间吸热B.内表面,因室内水蒸气更容易在玻璃处降温C.外表面,因为只有低温水蒸气才容易凝华D.外表面,因玻璃外表面的低温更易使水蒸气放任13.可燃冰是海洋深处甲烷与水形成的固体,如图表示不同深度、不同温度下甲烷与水存在状态情况,已知深度每增加10m海水的压强增加1 atm(1 atm为1标准大气压),下列情形中,甲烷与水能形成可燃冰的是()A.压强为50atm,温度为10℃B.压强为100atm,温度为0cC.压强为200atm,温度为20℃D.压强为300atm,温度为30℃14.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盛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所示,其主要成因是()A.水的比热容较大B.水的凝固卷子C.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水的汽化15.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知()A.该物质是非晶体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内能会逐渐增加16.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17.如大烧杯中有一试管,烧杯和试管中装有初温相同的水,现用酒精灯对烧杯下面加热,烧杯和试管中水都不会汽化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试管中的水少些,会先沸腾B.烧杯和试管中的水同时沸腾C.无论加热多长时间,试管中的水都不会沸腾D.烧杯中的水先沸腾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水再沸腾18.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球状物,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起到调温的作用.下面四个图19.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升高B.凡是固体都有熔点C.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需要吸热D.各种晶体的熔点都相同20.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 =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 5minD.该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不相同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4分)21.高温闷热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以及寒冷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都是关闭的,而且车窗上都容易出现“水雾”,夏天,车窗的水雾在玻璃的表面,冬天时,车窗的水雾在玻璃的表面(填“内”或“外”).22.下表是给某固体加热的过程中记录的时间和对应的温度.时间 /min0 1 2 3 4 5 6 7 8温度/℃- 6 -4 -2 0 0 0 1 2 3由上表可知,该固体的熔点是,它可能是;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min.(1)他的操作如图1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为小于、等于、大于). 在图3中图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3)分析图4所示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说明当地的气压. 1个标准大气压(填A B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23.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26.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1)该实验器材装配的合理顺序是(填序号) (①烧杯;②酒精灯;③温度计;④铁圈及石棉网).(2)图乙中读数的错误之处是: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 .(3)图丙是正确实验后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填“不变”或“升 高”)(4)实验中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4)小龙感觉水从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太长,请你给他提出一个能有效缩短实验时间的方法: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分) 24 .请读出如图中甲温度计示数为,乙温度计示数是25 .如图甲是一支常见体温计的示意图,它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分度值为_____ ℃ .一天清晨,小明正确操作, 量出小明同学的体温如图甲所示,则他的体温为℃,由 于一时疏忽,小明忘记甩一下就直接测量小军的体温,结果图乙所示,则测量的结果(选填“准确”或“不准确”). t /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T/℃50 57 64 71 78 85 91 94 96 97 98 98 98 98置.27.小龙通过实验“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图所示是他最初组装好的实验器材,请你指出图中的一个错误是: .(2)他改正错误后,进行了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3)根据数据可以推断,在其它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在U13min 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填“升高”、“不变”或“降低”).28.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1)本实验所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的性质制成的.要完成该实验,除了图示的仪器外,还需要一种测量仪器 是.(2)在实验过程中,每隔1 min 记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还要观察冰和蜡的.(3)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实验数据如表,可以判断蜡属于((4), CD段冰处于 态.29.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的是(填"A”或"B”)部分.(2)图甲中A 、B 、C 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4)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此时周围的气压 标准大气压.(5)如果将酒精灯移走,很快水就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的条件是、 .(6)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丁中的Q)、(b )所示,则图 是 水沸腾前的情况.(7)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写一条即可).(8)如果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至沸腾,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中图线。

2021-2022学年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估测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B.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为70℃C.一元硬币的面积约为4.5mm2D.正常人脉搏跳动的频率为90Hz2、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km/h B.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0℃C.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1dm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0g3、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现象判断正确的是()A.冬天清晨,室外草木上有霜是凝华现象B.冬天地面上的雪逐渐减少是液化现象C.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凝固现象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汽化现象4、如图是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过程中晶体的熔点是50℃B.第6min时,该晶体处于固液共存态C.只要温度达到50℃,该晶体就一定会熔化D.该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不断吸热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B.露水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C.夏天,冰棒在嘴里熔化,需要放热D.冬天人呼出“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6、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秋天落叶纷飞B.气体容易被压缩C.百合花散发着浓郁的香气D.把瓶子中的水倒入杯中7、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厲于凝华的是()A.河水表面结冰B.草叶上形成露珠C.山间形成白雾D.草叶上形成霜8、杜甫的《绝句》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一派生机盎然的春色,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章节检测卷(带答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章节检测卷(带答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章节检测卷(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汽化现象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凝固现象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小水珠是熔化现象2.已知酒精、煤油、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0℃、―38℃,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2℃,要测量南极气温,应选用:A.酒精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C.水银温度计D.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3.人造雪花是冬奥会雪道用雪的主要来源,它是由雾炮车喷射的微细水滴遇冷形成的小冰晶。

上述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凝固C.凝华D.液化4.炎热的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棍外表有“霜”,如图所示。

“霜”的形成是()A.熔化现象B.凝固现象C.升华现象D.凝华现象5.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面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清晨,河面上的一团团“白气”,是河里的水蒸发成的水蒸气B.文艺演出时,舞台上施放出的“白气”,是干冰在常温下升华成的气态二氧化碳C.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口的“白气”,是冰箱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D.冬天打开热水瓶的盖子时,瓶口周围的“白气”,是热水瓶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6.有三种液体分别用相同的热得快加热,如图是加热时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如果b、c质量相同,b的比热小于c的比热B.如果b、c是不同种液体,b的沸点大于c的沸点C.如果a、b是不同种物质,它们的沸点相同D.如果a、b是同种物质,a的质量大于b的质量7.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现象,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金属盘底面水变多B.烧杯中冰变少C.推动液态乙醚变多D.碘锤中碘粒变少8.如图甲所示,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装有少量等质量的M、N两种固态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满分:100分时间:35分钟】一、选择(每个3分,共3×10=30分)1.(2018•江苏)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答案】D【解析】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露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B不符合题意;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并与空气中的尘埃结合形成的,是液化现象,D不符合题意;霜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D符合题意。

2.(2018•保定)如图所示,表示晶体凝固过程的图象是( )【答案】C【解析】晶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所以C选项正确。

3.(2019•岳州)已知萘的熔点是80.5℃,则温度为80.5℃的萘所处的状态是( )A.固态B.液态C.固液混合态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D【解析】晶体的温度到达熔点或凝固点时,刚开始熔化或凝固时,处于固态或液态;中间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最后完全熔化或凝固,是液态或固态。

因此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4.(2017•南皮县模拟)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C.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答案】D【解析】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B、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瓶壁,在其表面液化形成小水珠;故B错误;C、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D、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是衣服上的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D正确;故选D。

5.(2018•衡水)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

下列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C.物质的初温是40℃D.加热5分钟时物质的温度是48℃【答案】B【解析】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48℃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48℃,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分析图象可知,CD段已全部变为液态,继续吸热升温,所以B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从图象可以看出,物质的初温是40℃,所以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加热5分钟时,该晶体处于熔化过程,应为固液混合态,此时的温度还是48℃,所以本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6. (2018•海南模拟)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

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天气很冷时,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答案】A【解析】天冷时,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由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A错误;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故B正确;蒸发属于汽化的一种方式,汽化需要吸热,因此要从身上带走热量。

故C 正确;冷冻冰糕外层出现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变为液态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D正确。

7.(2017•石家庄)(多选)关于蒸发和沸腾,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只能在一定温度下进行B.沸腾需要吸热,蒸发不需要吸热C.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D.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发生的汽化现象【答案】BD【解析】蒸发和沸腾的所需的温度不同,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而沸腾是在达到沸点后发生,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热,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蒸发现象是发生在液体表面比较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比的较剧烈的汽化现象,所以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8.(2018•青海)如图是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的冰雕大奖赛中展示的一件冰雕作品,当地气温持续在0℃以下,但冰雕作品会一天天变小,这是由于冰雕作品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答案】C【解析】冰雕作品会一天天变小,是因为固态的冰可以直接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

所以C选项正确。

9. (2018•上甘岭区校级模拟)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2℃的是()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健康成年人的体温C.让正常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D.北京市夏季最热时的室外温度【答案】C【解析】A、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不符合题意;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不符合题意;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符合题意;D、北京市夏季气温炎热,最高气温超过35℃,不符合题意。

10.(2018•安徽)用质地密实的薄纸做成一个纸锅,在纸锅中盛有适量的水,放在火上加热,过一会儿水沸腾了,而纸锅却不会燃烧,这主要是因为()A.纸的散热性能很好B.纸的着火点低于火焰的温度C.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D.水的沸点不变且低于纸的着火点【答案】D【解析】用纸锅烧水时,纸锅、水开始吸热温度升高,当水达到沸点时,吸热开始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由于水的沸点远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

所以D说法正确。

二、填空(每空2分,共2×17=34分)11.(2018•南京二模)如图所示,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选填“冷”或“热”),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要(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答案】压缩体积;冷;汽化;吸收【解析】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气体打火机里的丁烷气体,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丁烷外泄后迅速汽化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冷。

12.(2017•抚州校级期中)夏天,人站在电扇下感到凉爽,这是因为电风扇加快了缘故;若将一干燥的温度计放在电扇下吹,则温度计的示数将(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答案】汗液蒸发吸热;不变【解析】夏天吹风扇,身上感到凉爽,这是因为风扇来吹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导致人身体表面的温度降低,所以人会感到凉快。

而将一干燥的温度计放在电扇下吹,没有蒸发吸热现象,则温度计的示数将不变;故答案为:汗液蒸发吸热;不变。

13.(2019•新疆)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的相同的两壶水在相同的电炉上都已烧开,通过观察可以确定甲、乙两个房间的温度关系是t甲t乙。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小于【解析】“白气”是由壶嘴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外界的冷空气放出热量液化形成的小水滴,“白气”多,表明壶嘴冒出的水蒸气与外界温差大,房间温度低;反之,表明房间温度高。

由图可知:甲房间壶嘴的上方“白气”较多,而乙房间壶嘴的上方“白气”较少,所以甲房间的温度低于乙房间的温度。

14.(2018•吉林)下列现象各属于哪种物态变化?(1)铁在高温下变成铁水是________现象。

(2)在碟子里倒一点酒精,酒精很快“干”了,这是________现象。

(3)打开冰箱门,冰箱周围冒“白气”,这是________现象。

(4)放在箱子里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后变小或消失,这是________现象。

(5)北方,寒冷的冬天,玻璃窗内表面结冰花,这是________现象。

(6)冬天,湖水结冰,这是________现象。

【答案】(1)熔化;(2)汽化;(3)液化;(4)升华;(5)凝华;(6)凝固15.(2017•内蒙古)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

一个粗心的护士没有将水银柱甩下,而直接用它去测量体温是37℃的病人的体温,则该温度计的读数是℃。

【答案】37.3;37.3【解析】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37.3℃,没有将水银柱甩下,用它去测量体温是37℃的病人的体温,则该温度计的读数不变,因为水银柱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

16.(2018•河南)小明在探究熔化实验时,把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质加热,通过实验记录,将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得出的信息有:;(写出两条信息)。

【答案】甲和乙都是晶体;甲的熔点比乙的熔点低。

(其它说法正确也可)【解析】观察图象可知,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时,都有一段时间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说明它们都有一定的熔点,都属于晶体;同时还观察到,甲在熔化时达到的温度比乙的温度低,表明甲的熔点低于乙的熔点。

三、实验探究(每空2分,共2×7=14分)17.(2017•河北)用温度计测得甲液体的温度是8℃,乙液体的温度是-6℃,请你在如图所示的温度计上分别画出水银柱应达到的位置。

两液体的温度差是________℃。

【答案】;1418.(2018•泰安)下表记录了某物质熔化时测得的实验数据,据此回答问题:(1)此物质是(填“晶体”或“非晶体”),其判断根据是;(2)此物质的熔点是;(3)此物质从开始熔化到熔化结束花的时间约为min。

【答案】(1)晶体;在8—14分钟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2)80℃;(3)6【解析】(1)从表格可以看出,此物质的温度先是升高,然后从第8min开始到第14min,温度就保持不变,既然有一段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此物质是晶体,温度保持不变的这一段是该晶体的熔化过程;(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是晶体的熔点,而该晶体保持不变的温度是80℃;(3)该晶体从第8min开始到第14min,温度就保持不变,这一段时间就是晶体熔化时所用的时间,所以熔化一共用了:14-8=6min。

四、简答(每个11分,共11×2=22分)19. (2018•海南模拟)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它测得沸水的温度是95℃,测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15℃,现用它来测量某种液体的温度,示数是29℃,则该液体的真实温度是多少?【答案与解析】温度计上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100C-0C5C=95-154︒︒︒;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的温度为29℃时,这种液体的实际温度为5C29-15=17.5C4︒⨯︒()。

答:该液体的真实温度是17.5℃。

20.(2019•河北)穿上棉衣感到暖和,是利用棉衣有效地阻止了人体产生的热向外散发,棉衣自身并不发热,而法国准备生产的一种夹克,其衣料的纤维中添加了微胶囊,这种胶囊所含的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在温度降低时会结晶,人们穿上它,气温较高时感到凉爽,气温较低时倍感温暖,试说明这种夹克能调节温度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