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物态变化实验题汇总
物态变化实验题

物态变化实验题中考题欣赏:1.(2016年28题)如图所示,小文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小文发现烧杯中有大半杯热水,就倒掉一部分水再点燃酒精灯加热,她这样做是为了减少水的质量从而。
(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烧杯中水的温度为℃。
(3)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小文绘制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此时大气压强(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4)如图丙所示,水沸腾时气泡上升体积变大,是因为气泡受到水的减小。
2.(2017年28题)小希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甲乙丙(1)组装的实验器材如图甲所示,此时他应将(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适当调整。
(2)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烧杯内水的温度为℃。
(3)小希完成实验后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说明水上方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4)小希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3.(2018.28)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1)将适量碎冰放入试管中,利用水给冰加热,目的是。
(2)某时刻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
(3)图乙是根据所测数据绘制成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冰的熔化特点是:持续吸热、;AB和CD两段图象的倾斜程度不同,原因是。
(4)若不计热量损失,物质在AB和BC两段吸收的热量分别为Q1和Q2,则Q1∶Q2= 。
7题图 8题图4.(2019.28)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烧杯和试管中均装有适量的水。
(1)调整好器材后,用酒精灯加热,这是通过(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
(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烧杯中水的温度是℃。
(3)小明观察实验现象发现,烧杯中的水沸腾了,而试管中的水并未沸腾,原因是试管中的水。
物态变化练习(含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1、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
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儿都没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2、我们在冬天睡觉时会盖上被子,但夏天卖冰棍的人也会用被子把冰棍盖上,这其中的主要理由是:A.防止冰棍被破坏; B.防止冰棍因吸热而熔化; C.防止冰棍的冷气跑掉而熔化;D.防止外界的温度传给冰棍.3、开启电风扇,对着一盆O℃水的水面吹风.过了一段时间A.水的表面出现薄冰,温度降到0℃以下 B.水的表面出现薄冰,温度仍为0℃C.水不会结冰.温度也保持O℃不变 D.水不会结冰,但温度要下降4、把一块0℃的冰投入O℃的水里(周围的气温也是O℃),过了一段时间,情况如何?( ).A.冰的质量减少,所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于O℃ B.水的质量减少,所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O℃C.冰和水的质量都没变,所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仍为0℃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5、炎热的夏天,放在碗中的冰棒慢慢的熔化,在熔化的过程中冰棒的温度:A. 降低 ;B. 不变 ;C. 升高;D. 先降低后升高.6、物质在吸热过程中( )A.温度一定是上升的 B.温度不一定上升C.如果是晶体,温度就一定不上升 D.如果是非晶体,温度就可能不上升7、中国南极长城站是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 ]A.沸点较高B.沸点较低C.凝固点较低D.凝固点较高8、海波的熔点是48℃。
由此可知温度是48℃的海波 ( )A.一定是液态 B.一定能从固态熔化成液态 C.要么是固态的要么是液态的 D.可能是部分为固态部分为液态9、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A. 放热,温度不断降低;B.吸热,温度不断升高;C. 吸热,温度不变;D. 放热,温度不变.10、5g00C的水与750g00C的冰混合,则:A. 冰要熔化;B. 水要凝固;C. 都保持原状不变;D. 说不清楚.11、初冬的某个夜晚,放在屋外的金属盒内的水结了冰,这说明夜里的气温:A.一定比0 ℃低;B.可能是0 ℃,也可能比0 ℃低;C.一定是0 ℃;D.可能是0 ℃,也可能比0 ℃高.12、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 )(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C)游泳后离开泳池时身上会感到有点冷 (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13、冬天,室外一个戴眼镜的人走到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出现一层雾。
专题三 物态变化(含13年中考真题)

专题三物态变化1.(2013•潍坊)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发生升华形成的水蒸气C.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D.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1.D.解: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是壶嘴里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白气”,属于液化现象.因此二者都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2.(2013•嘉兴)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沸腾,后凝固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蒸发,后沸腾2.A.解析:海水是液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气态又变为了液态的现象叫液化.3.(2013•大庆)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拉开易拉罐的拉环时,罐口有少量“白气”生成,这是液化现象B.夏天在早晨的树叶上常有露珠产生,这是液化现象C.冬天放在室外结冰的湿衣服也能干,这是凝华现象D.人们常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这是蒸发现象3.C.解:A拉开易拉罐的拉环时,罐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生成“白气”.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B夏天的早晨树叶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冬天放在室外结冰的湿衣服也能干,水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这是升华现象.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D人们常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是利用了酒精易蒸发,蒸发吸热的缘故.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4.(2013•常州)2013年CCTV 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O℃,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A.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B.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C.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D.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4.B.解:(1)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0℃,因此温度低于或者等于1064.6℃时,铱一定处于固态,而黄金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2)温度都等于或高于2443.0℃时,黄金处于液态,铱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2)当温度高于1064.6℃而低于2443.0℃时,黄金全部处于液态,铱处于固态,因此这个温度范围内如果有铱颗粒,说明黄金制品中掺入铱颗粒.5.(2013•湛江)下列四个实验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A.给盛水的饮料瓶加上盖 B.用电吹风把湿头发吹干C.将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放入冰箱冷藏 D.将湿衣服摊开晒在通风向阳处5.BD.解:A给盛水的饮料瓶加上盖,阻断了空气的流动,使蒸发明显减慢,不合题意;B用电吹风把湿头发吹干,可加快空气的流动,同时,电吹风吹出的是热风,提高了液体的温度,能够使蒸发加快,符合题意;C将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放入冰箱冷藏,阻断了空气的流动,降低了温度,使蒸发明显减慢,不合题意;D将湿衣服摊开晒在通风向阳处,既提高了温度,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又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能够使蒸发加快,符合题意.6.(2013•天津)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B C D6.C.解:水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叫汽化,故A错;水蒸气直接变成冰,叫凝华;冰变成水叫熔化;水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叫汽化,故B错、C正确;水蒸气直接变成冰,叫凝华,故D错.7.(2013•黑龙江)“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节选自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请你指出包含了凝固这种物态变化的一项是()A.风雨送春归 B.飞雪迎春到 C.已是悬崖百丈冰 D.犹有花枝俏7.C.解:A风雨送春归,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飞雪迎春到,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已是悬崖万丈冰,冰是水变成的,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该选项符合题意;D犹有花枝俏,花开香飘万里,属于分子运动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8.(2013•达州)前段时间达州大部分地方出现较长时间的干旱,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为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8.升华;凝华;熔化.解: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成为气体,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空气中水蒸气变成小冰晶,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变为雨滴落到地面,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9.(2013•烟台)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坐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珠附着在上面,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9.外表面;内表面.解:(1)夏天,空调车内温度低于外部温度,外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2)冬天,空调车内温度高于外部,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若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做测温物质.10.水银;酒精.解:萘的熔点为80.5℃,水银、酒精的沸点分别为357℃、78.5℃,水银的沸点高于萘的熔点,因此应该选用水银温度计;甲苯的凝固点为﹣95℃,酒精的凝固点低于甲苯的凝固点,因此选用酒精温度计来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11.(2013•济南)九年级1班的同学在教室指导下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1)本实验中,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位置非常重要.在组装该实验装置时,应当先调整固定(选填“铁圈”或“铁杆”)的位置.(2)实验时,老师要求同学们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这样可以.(3)小亮组通过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98℃,他想这可能是由于当地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造成的.但在与其他组交流时发现,其他组测得的水的沸点都是100℃,于是否定了自己刚才的想法.小亮否定自己刚才想法的理由是:.(4)小亮重新审视并确认自己小组的操作没有问题后,猜想可能是自己组使用的温度计有问题导致了较大的误差.请你帮助小亮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11.(1)铁圈;(2)减少加热至沸腾所需要的时间;(3)若当时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其他组测得的水的沸点就不会都是100℃;(4)用自己组的温度计与其他组的温度计同时测量同一杯液体的温度进行比较.解析:(1)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确定铁圈的高度;(2)在实验中,向烧杯内倒入热水,这样可以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所需的时间;(3)若当地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其它组测得的水的沸点应都低于100℃;(4)要想判断是否自己的温度计出了问题,应该用自己组的温度计与其他组的温度计同时测量同一杯液体的温度进行比较.12.(2013•烟台)在“探究固体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小组设计如图1甲、乙所示的两套实验方案.(1)请分析评估两套实验方案时间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2所示的坐标中绘制出“温度﹣时间”图象.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若是晶体其熔点是.12.(1)甲方案用水间接加热,固态受热均匀,但加热时间较长;乙方案加热时间较短,但固体受热不均匀,容易发生过热现象.所以甲方案较乙方案好一些.(2)如图;晶体;48℃.解:(1)甲中将固体放入试管中,然后在水中加热,这样受热比较均匀;乙图将固体放入烧杯中直接加热,这样加热会不均匀,而造成固体受热不均,会出现加热部分熔化,非加热部分温度还很低.(2)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第5分钟温度偏低,说明此温度读数错误.由表格中数据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48℃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熔点为48℃.13.(2013•泰州)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变化,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其中,由图(乙)可读出第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是℃.(4)由图象可以看出,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选填“变化”或“不变”)13.(1)慢;用搅拌棒搅拌;(2)状态;﹣4;(3)见上图;(4)不变.解:(1)冰的熔点为0℃,所以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用搅拌棒进行搅拌;(2)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不仅要探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且要观察其状态的变化;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其示数为﹣4℃;(3)根据表格中数据进行描点,并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4)由图象知,水达到沸点后沸腾,虽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14.(2013•辽宁鞍山)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上面挂有一层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棍周围冒“白烟”;当把冰棍放在玻璃杯里时,玻璃杯外壁出“汗”,请解释其中的“粉”、“白烟”和“汗”各是怎样形成的?14.(1)冰棒上粘着“白花花的粉”,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2)冰棒上冒“白烟”,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3)茶杯外壁“出汗”,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茶杯凝结而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15.(2013•锦州)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同胞,主要采用烧、烤、炒的烹调方式做像糌粑(把干面粉炒熟)的一类食品,很少用平原地区居民常用的煮、炖一类的烹调方式.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1)藏族同胞很少用平原地区地区居民常用的煮、炖一类的烹调方式的原因?(2)为满足青藏高原的藏族同胞需要,若制造适合在青藏高原地区使用的高压锅,应适当增大还是减小安全阀的质量?15.(1)大气压强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压低;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水面上方气压越小,沸点越低.用煮、炖的烹调方式不容易把食物做熟,所以很少用煮、炖一类的烹调方式.(2)西藏地区外界大气压低,可以增加限压阀的质量来增大锅内气压,提高沸点.。
物态变化实验题整理练习

物态变化实验题练习1.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如右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值.(1)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_;(2)B图读数中的错误是_________;(3)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_________℃.(1)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2)B图中读数中的错误是: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3)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实际温度是30℃2.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_________.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左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右图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温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___℃,温水的温度是_________℃.分度值 D ﹣22℃383.(10南京) 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1)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______;(2)已知水的质量为100g,则水从80℃升高到90℃吸收的热量是______J,此过程水的内能______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3)下表是实验中他记录的一组数据,由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4)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______遇冷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1)秒表 (2)4.2×103 增大 (3)98 见图 (4)水蒸气 液化4.(10无锡)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图中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1)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如果测量方法正确,你认为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 甲 (1)98 (2)水面上的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5.(10扬州)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 所示;(2)小明观察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 °C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附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附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物态变化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B.盛夏,雾的出现是液化现象C.深秋,霜的出现是凝固现象D.严冬,冰雕变小是熔化现象2.(宜宾中考)下面的图中,正确表示水沸腾时杯底气泡向上升的图示是()3.很多宾馆的卫生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这里使水分快速蒸发的主要原因是()A.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B.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4.(青岛中考)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液体凝固成晶体的图像是()5.(益阳中考)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甲壳虫的体温会降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的哪一种()A.熔化B.液化C.汽化D.凝华6.(眉山中考)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以下关于水物态变化及人类对水的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冬季,湖水在结冰的过程中要吸热,这是凝固过程B.高空中的水蒸气急剧降温变成小冰晶的过程中要放热,这是凝华过程C.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D.我市水资源丰富,不必要在技术上优化用水系统7.(襄阳中考)生活中很多热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由于凝固产生的B.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冰箱中取出的冰茶,过一会,容器的外壁附着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液化形成的8.(雅安中考)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冬天的早上,有时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9.(海南中考)小红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由下表可知,实验中应选用测温物质为______的温度计.10.(云南中考)在昆明烧水,水温不到100 ℃就沸腾,是因为昆明气压低,水的________低.水烧开时,壶嘴处产生“白气”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现象.11.(佛山中考)冬天,早晨跑步的人嘴里呼出“白气”,这是一种________现象.吃饭时发现多油的汤不易冷却,主要是因为汤表面的油减慢了水的______,这种物态变化会______热.12.(广州中考)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____,此过程________(填“吸热”“放热”或“不吸放热”).第12题图13.(衡阳中考)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判断出这种物质是晶体,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从刚刚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的时间为______min,该过程中晶体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第13题图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4.(大连中考)实验室的桌子上有一个敞口的空铁盒,现将铁盒装满温度远低于0 ℃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看到干冰冒出大量的“白气”,铁盒的外壁出现白霜.请解释白霜是怎样形成的?15.住在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简易“沙漠冰箱”,如图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问填满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根据上文,请回答:(1)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2)经常向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1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舞台仙境是怎样营造出来的?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温度低于-78.5 ℃,当它遇热而变成气体时,会令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小水珠,这就是白雾.如果把热水淋在干冰上,这些白雾就十分浓厚,显得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舞台仙境”是通过发生怎样的物态变化营造出来的?(2)你认为干冰在实际中还有什么应用?四、实验探究题(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共20分)17.(大连中考)小华为了确定某固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他要探究“该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中的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2)实验中,观察到第6 min时固体全部变为液体,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丙方格纸上画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固体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18.(牡丹江中考)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小强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1)如图甲所示,在加热过程中,会看到从烧杯底部逐渐出现一些较大的气泡,有些气泡没有上升到水面就消失了,这些气泡里也含有一些水蒸气,气泡里的水蒸气去哪里了?__________________(请利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2)当水温接近90 ℃时,每隔0.5 min记录一次温度.加热到第3 min时,水开始沸腾,如图乙所示,沸腾时,水中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这是一种剧烈的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3)如图丙所示,小强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出了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沸腾前,水的温度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当水的温度达到______℃时开始沸腾,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但仍需要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参考答案周周练(第三章)1.B 2.A 3.B 4.C 5.B 6.B7.A8.C9.98水银10.沸点液化11.液化蒸发吸12.汽化吸热13.503吸收14.干冰温度远低于0 ℃,干冰迅速升华吸热,铁盒放热降温.铁盒温度急剧降低,当铁盒温度低于0 ℃时,周围空气中的高温水蒸气遇到低温铁盒放热,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白霜.15.(1)加快沙中水的蒸发.(2)水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对食物可起到保鲜的作用.16.(1)升华、液化;(2)做制冷剂,用于冷藏保鲜食物(做灭火剂等,答案合理即可).17.(1)48(2)(3)随时间的增加温度不断升高,但升高的速度越来越慢(4)非晶体18.(1)液化成水回到水中(2)汽化(3)升高99不变吸热。
初二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知识点复习及随堂例题

第三章物态变化§3.1 温度一、温度(1)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1、工作原理: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中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2、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三、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1.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记作0℃、100℃,平均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 读法:(1)人的正常体温是37℃——37摄氏度;(2)水银的凝固点是-39℃——零下39摄氏度或负39摄氏度.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 使用前“两看”——量程和分度值;Ⅰ.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一般)Ⅱ.体温计:35℃~42℃、0.1℃;Ⅲ.寒暑表:-35℃~50℃、1℃.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如果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就会涨破温度计;反之则读不出温度。
3. 温度计使用的几个要点:(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泡在待测液体10 2040 30仰视:结果偏低 俯视:结果偏高 中,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不能在示数上升时读数,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五、体温计1. 量程:35℃~42℃;分度值:0.1℃.2. 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缩口。
使用方法:用前须甩一甩。
(否则只升不降)☆典型例题 1. 如右图所示,图1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36℃ ;图2中的示数为 -9℃ 。
分析:首先判断液柱的位置:可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观察,若数字越来越大,则说明液面在0℃以上,应该从0℃向上读;反之则说明液面在0℃以下,应该从0℃向下读。
2. 用体温计测量小强同学的体温是37.9℃,若没有甩过,用它只能测出以下哪位同学的体温( C ) A.小红:37.6℃;B :小刚:36.9℃;C :小明:38.2℃;D :小华:36.5℃分析:体温计只升不降的特点。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专题三物态变化图象及实验探究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

(2)凝固点为-__2__℃,实验证实了小莉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 盐水凝固点变__低__(填“高”或“低”)了。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 (如图乙所示), 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变__多_(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专题三 物态变化图象及实验探究
1.(株洲中考)某物质在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据图可知,这种物质( D)
A.是非晶体
B.在t1时刻是固态
C.在t2时刻是液态 D.在t2时刻正放热
2.将一杯温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冷冻室内, 能正确反映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D)
3.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表示三种质量相等的固体
8.君君同学用同一酒精灯加热,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如图所示是根据测量结果画出的图象,请你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要完成这个实验,已准备有烧杯、酒精灯、铁架台、计时器, 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温__度__计_。 (2)由图可知冰是___晶_(体填“晶体”或“非晶体”); BC段(不包括B、C点)处于___固__液__共__存状态。
同时同等条件下加热时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 C)
A.a、、c肯定都是晶体 B.a、b、c的熔点相同
C.c比a熔化得慢
D.a比b的熔点高
4.下图中,能正确描述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D )
5.下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象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象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象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象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会吸收热量?A. 凝固B. 液化C. 升华D. 凝华2.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什么?A. 凝华B. 液化C. 升华D. 凝固3. 当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这个过程属于:A. 凝华B. 液化C. 升华D. 凝固4. 冰棍在空气中逐渐变小,这是因为:A. 冰棍熔化B. 冰棍升华C. 冰棍液化D. 冰棍凝华5. 下列哪种物态变化是放热的?A. 升华B. 凝华C. 液化D. 凝固二、填空题6.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7.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8.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9.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10.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三、简答题11. 请解释为什么冬天窗户上会出现冰花?12. 请简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及其特点。
四、计算题13. 假设有一块冰,其质量为200g,温度为-10℃。
如果将其加热至0℃并使其完全融化为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冰的比热容为2.1J/(g·℃),水的比热容为4.18 J/(g·℃),冰的熔化热为334 J/g)五、实验题14. 设计一个实验来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并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答案:1. C2. A3. B4. B5. D6. 熔化7. 汽化8. 液化9. 升华10. 凝华11. 冬天窗户上出现冰花是因为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窗户表面,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冰晶,形成冰花。
12. 水的三态变化包括固态的冰、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蒸气。
在常温下,水会从固态熔化成液态,当温度继续升高,水会从液态汽化成气态。
反之,水蒸气在冷却时会液化成水,水在更冷的条件下会凝固成冰。
13. 首先,冰从-10℃加热到0℃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Q_{1} = m\times c_{冰} \times (T_{final} - T_{initial}) = 200g \times 2.1 \frac{J}{(g·℃)} \times (0℃ - (-10℃)) = 4200J \]然后,冰在0℃融化成水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Q_{2} = m \times L_{熔化} = 200g \times 334 \frac{J}{g} = 66800J \] 总共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Q_{total} = Q_{1} + Q_{2} = 4200J + 66800J = 71000J \]14. 实验设计: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将烧杯放在加热器上加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实验题
由图像乙所示。如图 15⑴根据实验记录他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
像, __ 末这一时刻,杯里的物质处于(填“晶体”或“非晶体” );在
10min
可知冰是 __ 段的比较可知,冰的比热 CDAB段和(填“固态”、“液态”或
“固
液混合态”);从 (填“大”或“小”)。容比水的比热容要 则水的沸 15 丙
所
示且一直保持不变,⑵继续加热到水沸腾,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填“高
于” 、 “低于”或“等于”)℃,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 __点是 一
个标准
大气压。⑶在冰熔化过程中,如果移走酒精灯,冰停止熔化,放回后,冰又继续
熔化,说明 热量。 固体熔化时需要
9 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2
、用如图
这样做不但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 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
热, (,(选填“快”或“慢” ) 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能使试管
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 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2 除图
9
所示实验器材外, (填 (3)萘加热
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 “白气”是
.小水珠.水蒸汽 A B 序号)。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
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图( 410 分钟。 了
(烧杯内物 1 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用 图
3
、 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根据实验数据描出加热过程中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上图 2 所
该物质的熔点是
( 2) t 与 t 相比,
是:
3
)分析图象可获得的信息有:
①
4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张怡然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
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 10__甲、乙所示, 则 图是沸腾前的情景 , 图是
沸 腾时的情景 .当水温升到 90℃时, 他记录了 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
变化情况,数据如下表:
时
8673450
129/min
温度 / ℃
98
(1
)
示,
时刻杯内物质的内能大。理由
32
⑴ 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 10__丙中先描点, 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温度随时间
变 化的图象
.
⑵ 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的沸点不到 100℃,原因
⑶ 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规律 是: ⑷ 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
停的冒“白气” ,原因 是:
.
5
、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
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_______________ 的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
次
实验,由表格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__________ 的温度计
.
99
92
90
94
99
96
97
99
99
(2)
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
因 是 ______ .
6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作“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撤去酒精灯,小明观察到
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 此时的温度 (选填“高于”、 “等于”或“低于”)
沸点.
2
7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三个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
分别如图 13a、b、c 所示,酒精灯和烧杯均为同一规
格。 用这三套实验 装置实验后作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
的图像。
验作出的图象是 图
、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8)他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
之 处 1 ( 。 是
℃。 (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小凡同学在做 “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后, 又进一步观察了水自然冷却过分
)
( 3)
(4
水在沸腾过程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像如丙图所示,由
图 14 甲、乙、丙是使
用 a 装置做实验作出的
图象是 图;用 b 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象是 图;用 c 装置做实
图像可知 :
℃开始 90、如图甲所示,潘薇和高旻同学分别将初温相同的冷水加热至沸腾,
从
9.
图线所示 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水温,并描绘出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中 a、
b 起点的纵坐标为 ____ ℃,水的沸点是 _____ ℃; b(1)图乙中 a
、两条线
却不重合,)潘薇和高旻所用酒精灯、容器等实验装置完全相同,但 a、
b2
( ____________
.
其原因是 . )研究表明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而冰的熔点则随气压的增
大而降低( 3 科学家将装有适量水的杯子放置在密封的玻璃罩中,并用抽气机向
外抽气,如图丙,逐 不会)沸腾,继续抽气, / ________ (会渐降低玻璃罩内
的气压,你将看到杯子中的水 _______________ 水结冰了,你对这一现象合理的
解释是你会看到让人瞠目结舌的现象:
.
(一点即可)两套器材中任 B10、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
组同学分别从 A、 、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 AB装置))
B
或 ℃, 他们选择的是(1).甲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略高于 100 (A 套
装置。).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 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
同, 他们( 2”)所示。同时他图(填“ 观察到水沸腾时将有大量的气泡产
生,如 右 ab ”或“
3
做上述实验时环境温度(即室温) 中温度的特点
是
是
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 C所示,得到 a、b 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是水的 不
同。
( 3).若要适当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写两
条) :
( 4).通过分析图像 C,归纳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①②
5
)在探究实验中,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秒表和
、小红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分别绘制了冰熔化时
和 11 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丁所示.请你回答:
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______ ℃(1) _____ 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此过程
中该物质的内能 ______ (2)图丙中, ) ;(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
变”
CDAB
看出:吸收相同热量时,冰升温比水升温快,原 段与比较图丙中 段可以
(3)
因是 ________ .℃,由此可判断出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由图丁可知,
水的沸点是 _______ (4) )1 ____ (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
气
压.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 4、小凡同
学在 12 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
快慢有关.
4
C B A
D
)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 ( 1 有关. 的
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两图的对比, 、 (2)通过
水的温度有关.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 , (3)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
热
.
例
:
参考答案
探究题一、实验 , 2)吸收 1)冰; 52;(1、(
低于 ⑵ 98 晶体 固液混合态 小 2 、⑴ 15 ( 4) ( 3)B 3 、(1) 慢
(2)秒表 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 (3)t 04、( 1)-8 ℃(2)℃ 3 甲、 乙
4 .
⑴如图 ) 其它合理说法也算正确 ⑵气压过
6
. ⑶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不变 .
⑷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 水银 、热胀冷缩 5 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附在温度计上
98 96
6 、考点: 4
)水沸腾后,若撤去加热源,由于此时水的温度还没下降,因此
水 的温度还等于 ( 分,共乙(每空 甲 7 、丙 26 分)
5
8、(1)温度计玻璃泡和烧杯底部接触 (2)98℃ (3)保持不变 20
℃
9、(1)90 100 (2
)水的质量(数量)不同 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但要继续
吸热 ( 3)会 压强降低,水的凝固点提高了(或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汽化需
要吸收水的热量,答对一点即可)
10、⑴ B ⑵ a
质
量
( 3)① 适当提高水的初温 ; ② 适当减少水的质量(合理都
对) 。
( 4)① 继续吸热 ; ② 温
11
洗澡感觉凉快等等 )( C 、 A )( 表面积)(
12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