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考试题型有答案解析

一、生活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对下列现象的成因及吸、放热解释正确的是A .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熔化吸热B .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化吸热C .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放热D .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固放热2.水无常形,变化万千。
如图所示的各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3.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打开电冰箱能看到“白雾”的季节是夏天,看到口中呼出白气的季节是冬季。
下面所述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中,错误的是( )A .夏天潮湿,空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汽,是产生前者的条件之一B .夏季干旱,燥热是产生前者的条件之一C .口中呼出的气体含有大量水蒸汽是产生后者的条件之一D .冬季干燥、寒冷是产生后者的条件之一4. 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2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固体 液体 气体升华(吸热)熔化(吸热) 汽化(吸热)液化(吸热) 凝固(吸热) 凝华(吸热)5. 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 )A 、人呼出的水蒸气B 、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
C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D 、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6. 用质地密实的薄纸做成一个纸锅,在纸锅中盛有适量的水,放在火上加热,过一会儿水沸腾了,而纸锅却不会燃烧,这主要是因为( )A 纸的着火点低于火焰的温度B 纸的散热性能很好C 水的沸点不变且低于纸的着火带点D 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7.寒冷的冬天,教室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B .“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C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室外水蒸气凝华生成的D .玻璃窗上的“汗”是室外水蒸气液化生成的8.流行歌曲《青花瓷》因其浓浓的复古中国风而颇受广大歌迷喜爱。
晓婷同学从物理角度解读歌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天青色等烟雨”,雨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 .“炊烟袅袅升起”,炊烟随风飘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 .“月色被打捞起”,水中月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D .“冉冉檀香透过窗”,闻到檀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二、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1.小明和小华分别用相同的灶具和锅来煮鸡蛋,两人的锅中都加入同样多且足够的水、同样多的鸡蛋。
物态变化练习题与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与答案物态变化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到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状态转变。
以下是一些物态变化的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A. 蒸发B. 凝结C. 凝固D. 升华答案:C2. 下列哪个现象不属于物态变化?A. 冰融化成水B. 水蒸气凝结成雨C. 铁生锈D. 水蒸发成水蒸气答案:C3. 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会:A. 蒸发B. 凝结C. 升华D. 凝固答案:B二、填空题4.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
答案:升华5.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
答案:凝华6. 当水的温度达到100°C时,在标准大气压下,水会________。
答案:沸腾三、简答题7. 描述一下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答案:水的三态变化包括:液态水在温度降低时会凝固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在温度升高时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在温度继续升高时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在温度降低时会凝结成液态的水,或者在温度和压力都很低的情况下直接凝华成固态的冰。
8. 为什么在冬天的早晨,窗户上会有雾气?答案:在冬天的早晨,室外温度较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窗户玻璃时,会凝结成液态的小水滴,形成雾气。
四、计算题9. 如果一个冰块的体积是200立方厘米,当它完全融化成水后,水的体积是多少?(冰的密度是0.92克/立方厘米,水的密度是1克/立方厘米)答案:首先计算冰的质量:200立方厘米× 0.92克/立方厘米 = 184克。
由于质量不变,融化成水后,水的体积为:184克÷ 1克/立方厘米 = 184立方厘米。
以上练习题涵盖了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现象描述以及简单的计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知识。
物态变化练习(含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1、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
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儿都没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2、我们在冬天睡觉时会盖上被子,但夏天卖冰棍的人也会用被子把冰棍盖上,这其中的主要理由是:A.防止冰棍被破坏; B.防止冰棍因吸热而熔化; C.防止冰棍的冷气跑掉而熔化;D.防止外界的温度传给冰棍.3、开启电风扇,对着一盆O℃水的水面吹风.过了一段时间A.水的表面出现薄冰,温度降到0℃以下 B.水的表面出现薄冰,温度仍为0℃C.水不会结冰.温度也保持O℃不变 D.水不会结冰,但温度要下降4、把一块0℃的冰投入O℃的水里(周围的气温也是O℃),过了一段时间,情况如何?( ).A.冰的质量减少,所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于O℃ B.水的质量减少,所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O℃C.冰和水的质量都没变,所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仍为0℃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5、炎热的夏天,放在碗中的冰棒慢慢的熔化,在熔化的过程中冰棒的温度:A. 降低 ;B. 不变 ;C. 升高;D. 先降低后升高.6、物质在吸热过程中( )A.温度一定是上升的 B.温度不一定上升C.如果是晶体,温度就一定不上升 D.如果是非晶体,温度就可能不上升7、中国南极长城站是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 ]A.沸点较高B.沸点较低C.凝固点较低D.凝固点较高8、海波的熔点是48℃。
由此可知温度是48℃的海波 ( )A.一定是液态 B.一定能从固态熔化成液态 C.要么是固态的要么是液态的 D.可能是部分为固态部分为液态9、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A. 放热,温度不断降低;B.吸热,温度不断升高;C. 吸热,温度不变;D. 放热,温度不变.10、5g00C的水与750g00C的冰混合,则:A. 冰要熔化;B. 水要凝固;C. 都保持原状不变;D. 说不清楚.11、初冬的某个夜晚,放在屋外的金属盒内的水结了冰,这说明夜里的气温:A.一定比0 ℃低;B.可能是0 ℃,也可能比0 ℃低;C.一定是0 ℃;D.可能是0 ℃,也可能比0 ℃高.12、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 )(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C)游泳后离开泳池时身上会感到有点冷 (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13、冬天,室外一个戴眼镜的人走到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出现一层雾。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的白雾是干冰升华后的气态二氧化碳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容易液化出现小水珠C.夏天,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示数先下降后上升D.自然现象“雪”、“霜”、“冰雹”都是凝华过程2.夏天扇扇子感觉凉快,这是因为()A.扇出的风是凉的B.能使空气温度降低C.加速人身上汗液蒸发,蒸发时吸收人体上的热量D.扇子扇走了热空气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⑴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⑴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⑴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⑴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1)(2)B.(1)(3)C.(2)(4)D.(3)(4)4.有一支刻度不准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读数为﹣3⑴;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读数为77⑴,现测得气温为17⑴,那么室内实际气温是()A.18⑴B.20⑴C.17⑴D.25⑴5.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A.秋天房顶上结霜B.铁水被浇铸成工件C.冰棒冒出“白气”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6.下列有关生活谚语解释正确的是()A.“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是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C.“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是水升华吸热形成的D.“下雪不冷,化雪冷”,雪熔化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7.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下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A.B.C.D.8.小昌同学在26⑴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于26⑴B.先下降,后上升到26⑴C.低于26⑴D.等于26⑴9.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致敬抗疫英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水银温度计的原理为液体的热胀冷缩B.用酒精擦拭消毒后皮肤发冷是因为酒精蒸发吸收热量所致C.喷酒消毒剂后,离得远也能闻到刺鼻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长时间穿着防护服,眼罩内的雾气是由于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10.某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该物质()A.是非晶体B.熔化过程用时8minC.第10 min时处于固态D.熔化过程内能不变11.夏天用同样多的0⑴的冰和0⑴的水来冷却汽水,结果是()A.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的温度低B.用水的效果好,因为水与汽水瓶容易接触C.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在熔化成水时吸热D.两者效果相同12.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A.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B.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C.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D.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二、填空题13.加热材料A,温度一直低于其熔点,一段时间后,A质量不变,体积减少.此过程中A处于(选填“固态”“液态”“固液混合态”).依据公式,A的密度(选填“增大”“减少”“不变”).14.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考试时间:100 分钟;总分:100 分题号一二总分得分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复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复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完毕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共40.0 分〕1.如下图的以下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A. 枝头结霜B. 山间起雾C. 雪人变小D. 海面结冰2. 小美同学对冰和石蜡分别加热,并通过试验过程中记录的试验数据绘制成两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以下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水的凝固点是0℃,BC段的物质是固液共存状态B.甲图象中的DE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C.乙图象是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D.甲图中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3.在标准大气压下,把一块零下15℃的冰放在一杯5℃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水中仍留有一块冰,此时能说明杯中( )A.水的温度和冰的温度都是0℃B.水的温度高于冰的温度C.冰的温度低于水的温度,水的温度是0℃D.不知水和冰的质量,无法确定冰和水的温度4.关于热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冬天户外用温度计测量铁块和木块的温度,铁块的温度比木块的低B.夏天翻开冰棒包装纸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C.冬天我们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冰棒冒出的“白气”形成缘由不一样D.秋天早晨的“大雾”,是夜间从地面冒出的“白气”5. 如下图,甲试管装酒精(酒精沸点为78℃),乙试管装水,将两试管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直到里面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都不沸腾B.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C.甲试管内的酒精先沸腾,乙试管内的水后沸腾D.甲试管内的酒精会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沸腾6.依据如图所供给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推断正确的选项是( )物质熔点/℃沸点/℃酒精−117 78水银−39 357铅328 1740A.80℃的酒精是液态的B.−39℃的固态水银吸热,温度肯定不变C.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作温度计的测温液体D.铅的凝固点时温度为−328℃7. 在标准大气压下,如下图用水浴法做“冰的熔化”和“碘升华”的试验.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 ℃和113.5 ℃.比照两试验有以下推断:(1)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取热量;(2)冰和碘都经受了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这两个推断( )A. 只有(1)正确B. 只有(2)正确C. (1)和(2)都正确D. (1)和(2)都错误8.以下现象中物态变化推断正确的选项是( )A.初秋的早晨,草叶上消灭露珠属于熔化现象B.晒在太阳底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液化现象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汽化现象D.冬天的早晨,树叶上的霜是凝固现象9.关于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B.C. D.A. 水结冰— —凝固,吸热 C. 露的产生— —汽化,吸热B. 雾的生成— —液化,放热 D. 霜的形成— —升华,放热10. 关于物态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汽化B. 蒸发和沸腾都是在液体外表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都是吸热的C. 早晨,路边的草上结有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分散成的小水滴D. 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四周会冒“白气”,这里的“白气”是水蒸气11.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当珍惜每一滴水。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A. 蒸发B. 凝固C. 升华D. 液化2. 下列哪种情况下,物质会经历升华过程?A. 冰块在室温下融化B. 干冰在室温下直接变成气体C. 水蒸气凝结成水滴D. 水沸腾后变成蒸汽3.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A. 凝固B. 液化C. 凝华D. 蒸发4. 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物态变化?A. 霜的形成B. 雾的形成C. 雪的融化D. 植物的生长二、填空题5. 当水蒸气遇冷时,会_________成小水滴,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
6. 冰变成水的过程是_________,而水变成冰的过程是_________。
三、简答题7. 描述一下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过程,并给出每种过程的名称。
四、计算题8. 假设一个封闭容器内有一定量的水,当容器内的温度从20°C升高到100°C时,水的体积变化了多少百分比?(水的比热容为4.18J/g·°C,水的密度为1 g/cm³)答案一、选择题1. B. 凝固2. B. 干冰在室温下直接变成气体3. C. 凝华4. D. 植物的生长二、填空题5. 凝结,液化6. 熔化,凝固三、简答题7. 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过程包括:- 熔化:固态物质变为液态- 凝固:液态物质变为固态- 蒸发:液态物质变为气态- 冷凝:气态物质变为液态- 升华:固态物质直接变为气态- 凝华:气态物质直接变为固态四、计算题8. 首先计算水吸收的热量:Q = mcΔT,其中m是水的质量,c是比热容,ΔT是温度变化。
由于水的体积变化与温度变化成正比,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热量来估算体积变化。
假设水的质量为m,体积变化为ΔV,那么ΔV = (Q/m) / ρ,其中ρ是水的密度。
将已知数值代入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体积变化的百分比。
请注意,上述计算题的答案需要具体的数值来完成计算,这里仅提供了计算方法。
物态变化练习题与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与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属于物质的三种基本物态?A. 固态B. 液态C. 气态D. 等离子态2. 当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时,下列哪个描述是正确的?A. 融化B. 凝固C. 升华D. 汽化3. 下列哪个不是物态变化的例子?A. 冰融化成水B. 沸水变成冰C. 铁生锈D. 香蕉变熟4. 借助加热,下列哪个物质能发生升华?A. 水B. 酒精C. 糖D. 干冰5. 当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时,下列哪个描述是正确的?A. 升华B. 凝固C. 汽化D. 冷凝二、填空题1. 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2. 物质由气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3. 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4. 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5. 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三、问题解答1. 请简要说明物态变化的原理。
2. 请举出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实例,并描述其原理。
四、综合题某实验室进行了一项物态变化的实验,过程如下:1. 取一固态物质X,加热使其转变为液态。
2. 将液态物质X放置在常温下,观察其逐渐变为固态。
请回答以下问题:1. 实验中物质X的初始物态是什么?2. 实验中物质X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3. 描述物质X由固态到液态的变化过程。
4. 描述物质X由液态到固态的变化过程。
5. 实验中物质X发生物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案:一、选择题1. D2. A3. B4. D5. C二、填空题1. 融化2. 凝固3. 汽化4. 凝固5. 冷凝三、问题解答1. 物态变化的原理是由于物质的内部结构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改变,导致物质从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
2. 实例一: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原理是水分子在受热后速度增加,克服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从而形成水蒸气。
实例二:冰融化成水,原理是冰晶格结构受热后破坏,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从而形成液态水。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精选试题含答案

物态变化1.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C)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③深秋,树上的白霜④初春,冰雪消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图中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B)A.冰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B.雾是液化形成的,会放出热量C.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D.雪是升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3.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A)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4.如图所示,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体温计的示数是37.3℃.5.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为图甲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凝华,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3)(填序号).(1)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2)打开冰箱门,看到有“白气”冒出(3)寒冷的冬天,早上看到的霜6.在珠穆朗玛峰上,水沸腾的温度只有72 ℃,是因为高山上的气压低,所以水的沸点低(填“高”或“低”).7.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只有60 ℃,当温度达到60℃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 不会(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只有当醋全部汽化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8.小杜同学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选用了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如图甲所示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为78℃;继续加热,当水温上升到80℃时,每隔1 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4 min 后停止读数,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此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6℃.9.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BC(用图中字母表示)段,此过程中海波吸(填“吸”或“放”)热.(2)图中,海波在D 点是液态,在G 点是固态.(均填“固”或“液”)(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 g 的冰和萘,用相同(填“相同”或“不同”)的酒精灯加热,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填“相同”或“不同”)的.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B)A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 .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2.下列图中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D)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 .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B .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C .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D .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 物质/min 冰萘4.如图是某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象描述的过程可能是(B)A.蜡的熔化B.海波的熔化C.水的凝固D.玻璃的凝固5.下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A.草叶上的露珠B.冰冻的衣服直接变干C.草叶上形成的“霜” D.湖面上的冰化成水6.蒸馒头的师傅在用手从蒸笼里拿刚蒸熟的馒头时,为了避免手被烫伤,要先用手蘸一下凉水,他这样做的主要道理是(D)A.利用凉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把手和热馒头分开B.利用凉水温度低,能快速降低蒸笼内水蒸气的温度C.利用凉水蒸发要吸热,能降低水的温度D.利用凉水先对手进行冷却,同时又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避免手被烫伤7.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A.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B.加油站都有“请熄火加油”的提示,这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爆炸C.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没有了,这是汽化现象D.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273.15 ℃以下,因为自然界中没有低温极限8.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C)A.冰是晶体B.冰的熔点是0 ℃C.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9.按照“实施三年增绿计划,建设绿色生态东营”的总体规划要求,我市将大力实施湿地修复保护工程.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湿地的水面面积大,大量水汽化(填物态变化名称)且吸热(填“吸热”或“放热”),可以调节湿度和气温.10.如图所示,烧瓶内装入适量的水,塞紧的橡皮塞上分别插有温度计和玻璃管.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停止加热,用注射器通过玻璃管给烧瓶抽气(填“充气”或“抽气”),水又重新沸腾.第10题图第11题图11.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A(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80℃.12.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1)图甲中A、B、C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B;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96℃.(2)图丙是老师根据两组同学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的温度数据,描绘出的对应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9℃,说明此时当地大气压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温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填“升高”或“不变”).(3)由图丙可知,两组同学的图象存在差异,请说出一条可能的原因:水的质量不同.13.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C)A.同时沸腾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14.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内侧.(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15.雨过天晴,善于观察的小红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路面上积水少的地方一会儿就干了,积水多的地方就很难干.【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身边可利用的器材:天平(砝码)、水、烧杯若干、量筒若干【方案一】(1)在相同环境下,选择天平、水、两只相同的烧杯;(2)可以使用天平来定量判断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具体做法是:①实验前,在烧杯中分别倒入不同质量的水;②调节好天平,把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两托盘上,通过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③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如果平衡,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质量无关.【方案二】(1)在相同环境下,选择水、两只相同的量筒;(2)可以使用量筒定量判断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具体做法是:①实验前,在量筒中分别倒不同体积的水,记录水的体积;②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记录水的体积,计算出量筒中水减少的体积;③如果量筒中水减少的体积相同,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质量无关.【交流与评估】你准备选择方案一(或二)来进行探究,其优点是能观察到质量的微小变化(或操作简单),不足之处是天平的操作较为烦琐(或量筒口径太小蒸发较慢).一、填空题1.盛夏时节天气炎热,小莉从冰箱里拿出根冰棒吃了起来,顿时感觉凉爽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有答案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如图所示,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
先后两次对温水冷热程度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左手感觉热些”、“右手感觉热些”或“一样热”)。
这一现象表明 (选填“‘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可靠的”或“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2.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 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是几种温度计的示数,请你正确读出:甲: 0C ,乙: 0C ,丙: 0C 。
3.夏天,在室外放两支温度计,其中一支的玻璃泡包上湿布,并将湿布的另一端放入水中,如图所示.可以发现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是 。
4.我们从有没有 将固体分为晶体与非晶体。
在沥青、水晶、石蜡、橡胶、萘、铜、玻璃、食盐中, 是晶体.5.填写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 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 ;黑板在潮湿天气里的“出汗”现象 ;铁水浇成铁杆 。
6.学生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1)所示图线.由图可知:水加热的初温度是__ _℃;加热 分钟后,水开始沸腾; 段图线反映了水沸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水的温度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如图(2)所示中甲、乙是该同学观察水沸腾时看到气泡上升情况的示意图,其中 是沸腾时的气泡情况。
此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造成水的水沸点低于1000C 的原因可能是 。
7.北方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 (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
8.如图所示,让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 中,水蒸气在试管中遇冷 将 ,过一段时间,容器B 中的水温 (选填“升高”、第1题图第3题图 甲 第2题图 乙 丙 第6题图 (1) 第6题图(2)“降低”或“不变”),这个实验说明了。
9.下表是几种物质的熔点与沸点的表格,请根据表格信息填空:(当时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①物质的状态是由决定的,假设某时刻温度为-2500C时,则此时氢为态,氧为态;②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如果用降温的方法从空气中提取液氢、液氧和液氮,那么随着温度的下降,依次分离出来的是。
10.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的中a图线所示。
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2分)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1.某支体温计的示数为380C,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去测量370C与390C的就诊者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A.370C和390C B.380C和390CC.370C和380C D.370C和370C12.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镜子先在酒精灯上烤一烤,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给小镜子消毒B.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液化C.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腔中的空气液化D.使小镜子升温,使病人感觉不太凉,更舒服些13.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
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
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14.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1)(2) B.(2)(4)C.(1)(3) D.(3)(4)15.在北方的冬天,汽车驾驶员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作为汽车冷却系统的冷却剂,这是由于这种混合液具有()A.较低的沸点B.较高的熔点C.较低的凝固点D.较好的冷却效果16.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大烧杯内放着盛有80O C热水的大试管,如图所示,当对大烧杯内的水加热时,烧杯内的水很快就烧开,若继续加热,试管内的水将()A. 升到100O C而沸腾B. 升到100O C不能沸腾C. 试管内水温保持80 O C不变D. 无法确定17.下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18.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可以看到门的附近出现—了“白气”.这些“白气”是由于()A.空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冰箱中的水汽化形成的C.冰箱中的小冰块升华形成的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液化形成的19.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表面变湿了,是升华现象B.公路上的沥青高温下变软了,是熔化现象C.衣橱中的樟脑丸变小了,是汽化现象D.阳台上的湿衣服变干了,是液化现象20.铁的熔点为15250C,温度是15250C的铁所处的状态是()A.液态B.固态C.固液共存态D.以上三种说法均有可能21.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A.水温度计B.水银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乙醚温度计22.在文艺演出时,常常要制造出弥漫的“白雾”,演员在其中若隐若现,增添如神话般的效果.这种白雾实际上是()A.向舞台喷射的真实烟雾 B.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成D.利用干冰升华放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23.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B.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凝固时温度也不变C.非晶体熔化时,是由固态变成液态D.熔化时吸热不断升温的固体一定是晶体24.家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烷烃和烯烃系列的混合物,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各种成分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常温下液化石油气很难用尽,瓶内有残留物,该残留物的主要成分是()A.甲烷、乙烷B.丁烷、丁烯C.戊烷、戊烯D.丙烷、丙烯25.一只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将它放入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50C,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0C,现把该温度计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它的示数为320C,则教室的实际温度是()A.270CB.300CC.320CD.370C三.实验探究题(23分)26.(3分)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主要步骤有:A.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及分度值;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择恰当的温度计;C.让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D.取出温度计E.读取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数据.把以上步骤按实验合理顺序为:。
27.(8分)为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情况,小雨同学设计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并在下面的表格中记录了冰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1)请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实验装置图右侧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图象。
(2)实验装置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
(3)通过对数据和图象的分析,可获得的合理信息有:①;②。
28.(6分)在探究水的沸腾、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三个探究实验中,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秒表和;(2)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海波的温度达到53℃时,其状态是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3)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29.(6分)小黄同学做“比较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实验,他取泡沫塑料①和卫生纸②两种作保温材料,两根相同的温度计,两个相同的大玻璃烧杯,钟表和热开水,以及细线、硬纸片、剪刀。
做两个相同的硬纸外壳,其中一个装置如图(a)所示,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得图(b)所示“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实验过程室温基本不变,请回答:(1)你认为小黄在操作时,就控制变量法方面还要注意什么?(只要求写出一条)(2)①和②哪种材料的保温性能较好?为什么?(3)当时的室温大约是多少0C?a b四.简答题(17分)30.(4分)在干旱的夏季,一些地区采用人工降雨的方法缓解旱情,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撒播到云中使其降雨,请你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上述人工降雨的过程。
31.(6分)“开水”常常与“烫手”联系在一起,这是由于在通常情况下开水的温度高达100℃,远比皮肤的温度高。
但是,当你在高山上烧水时,明明看到水沸腾了,却不一定烫手。
在海拔3km的高原,水的沸点为91℃;在海拔6km的山上,水的沸点为80℃;而在海拔8848m的珠穆朗玛峰,水的沸点只有72℃。
在几万米的高空,水的沸点居然会低到11~18℃,那里“开水”的温度,比地面上冷水的温度还要低。
因此,在高山会出现许多怪现象:“开水”不烫手、鸡蛋煮不熟、“开水”不消毒。
请回答:(1)水的沸点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请你针对这一变化情况,提出一种猜想。
(2)按你的猜想推理,在比地面低得多的矿井底部,水的沸点将会怎样变化?(3)想一想,生活中什么餐具利用了这一道理。
32.(7分)有一支未刻刻度的水银温度计,当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4cm,当玻璃泡放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4cm。
问题:(1)对于这支水银温度计而言,外界温度每升高10C时,玻璃管内的水银伸长多少cm? (2)当室温为220C时,水银柱的长度为多少cm?(3)用这支温度计测某种液体的温度时,发现水银柱的长度为16cm,则该种液体的温度为多少0C?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右手感觉热些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2.液体热胀冷缩35.8 17 -8(或零下8)3.水蒸发(或汽化)吸热,有降温致冷作用4.固定的熔化温度水晶、萘、铜、食盐5.升华液化凝固6.90 4 BC 不变甲99 当时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7.室内凝华8.液化升高液化要放热9.①温度气固②液氧液氮液氢10.c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B A C C B B D B D C C D C B 三.实验探究题(23分)26.B A C E D27.(1)见图(2)①使被加热物体均匀受热②减慢冰熔化的速度,便于观察熔化过程(回答一点即分)(3)①冰在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②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28.(1)温度计(2)液(3)9929.(1)水的质量要相等;所用保温材料①②的厚度要相等实验环境要相同(2)①(3)20 四.简答题(17分)30.装有特殊装置的飞机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撤入一定高度的冷云层中,干冰很快就升华,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气温急剧下降,高空中的部分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这些越聚越大面下落,遇到暖气流而熔化成雨点降落到地面,在一定条件下而形成人工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