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题班级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 学号1.清晨看见草地上的露,露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A.熔化B.凝固C. 液化D. 汽化2.以下事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封的河面消融 B.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冬天,湖水结冰3.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在冰箱门附近会出现“白气”,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升华B. 汽化C.液化D. 熔化4. 经消毒后两支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36.5℃和40℃的两个病人,问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分别为()A.36.5℃,40℃B.都是40℃C.都是39℃D.39℃,40℃5.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6.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7.关于液体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B.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C.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沸腾只在一定温度下发生D.蒸发仅在液体表面发生,沸腾仅在液体内部发生8.制药时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条件下提取,应采用的办法是()A.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B.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C.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D.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9.夏天,小明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瓶矿泉水,放在干净的桌面上,过了一会儿,他发现瓶下的桌面上有一滩水,你认为这些水的形成是( )A.液化现象B.熔化现象C.汽化现象 D.凝华现象10.下表是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在我国各地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物质水水银酒精乙醚熔点/℃0 -39 -117 -114沸点/℃100 357 78 35A. 水温度计B. 水银温度计C. 酒精温度计D. 乙醚温度计11. 为缓解旱情适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即通过在空中喷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摄氏温度把 _______________ 的温度规定为 下 ________ 的温度规定为100C 。

2 •在使用温度计时,要将温度计与被测物 体 ,并保持足够长的_ —;在读取数据时温度计不能 _________ 被测对象,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 ____________ 。

3. 图(1)是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情况,其读数为: _______ C 。

4. 每年三月份,是黄河开凌季节,滚滚黄河水托带着冰凌顺流而下,蔚为壮观。

随着春天的 脚步,河水里的冰越来越少,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中叫 当地水温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5. 夏天,人们通常在屋子里放一些冰块可以用来降温,放冰块的容器中发生的物理现象有: ________ 和 ________ ,这两种物理现象都 ________ 热量。

6. 固体分为 ______ 和 ________ 两类。

它们的重要区别是 有一定的熔点,而_____ 没有一定的熔点。

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L 选填“相 同”或“不相同”)。

7. 蒸发要 _____ 热,使液体和周围物体温度 ________ ,有降温作用。

影响蒸 发快慢的因素有 ________ 、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在实施人工降雨时,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 _____ 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大,在下落过程中又 _________ 成小水滴落下来。

9. 根据温度测量实验,绘制了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

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__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在4min 前,杯里的____________ ;开凌季节, OC ,把在一个标准大气压 图(1) 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物质处于(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在4min —9min5 分钟时间内,该物质处于__ 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在9min以后,杯里的物质处于_ _(填“气态”、“液态”或“气液混合态”)。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及答案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及答案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及答案一、选择题。

1、用体温计正确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 ℃,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答案】C2、在冷却食物时用0 ℃的冰比用0 ℃的水好,这是因为 ()A.冰比水的温度低,因为冰是冷的B.同样多的水和冰冷却物体时,吸收一样多的热,所以效果相同C.冰有熔化成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D.水结成冰时要吸收大量的热【答案】C3、小红将一杯常温下的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如图所示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答案】D4、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塑料、沥青、蜂蜡B.明矾、水、石英C.萘、铁、松香D.水晶、食盐、黄金【答案】D5、关于液体蒸发和沸腾的比较,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A.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B.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沸腾只在一定温度下发生C.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D.蒸发和沸腾都要吸收热量【答案】C6、关于液体蒸发和沸腾的比较,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A.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B.蒸发放热,沸腾吸热C.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沸腾只能在一定温度下发生D.蒸发有致冷作用【答案】B7、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A.干冰熔化吸热B.干冰升华吸热C.干冰液化放热D.干冰凝华放热【答案】B8、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A.65℃B.74℃C.66℃D.78℃【答案】C9、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从固态开始加热,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都为6分钟,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在第4~5min内是液态B.甲是晶体C.乙是晶体D.甲在3~6min内不需要吸热【答案】B10、炎炎夏日,考场如火,细心的监考老师轻轻地在教室地面上洒了些水,不一会儿,考生们就有凉爽、舒适的感觉.对于这一现象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利用了水的蒸发、吸收热量B.利用了水的沸腾、吸收热量C.利用了水的汽化,放出热量D.利用了水的液化,吸收热量【答案】A11、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答案】D12、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答案】D13、初冬时节,早晨发现南湖的水面在昨天晚上结了一层薄冰,昨夜最低气温()A.0℃B.0℃以下C.0℃以上D.0℃或0℃以下【答案】B14、某饭店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能有热风吹到手上,手上的水很快被吹干,其主要原因是()A.热风干手机让水沸腾,发生了汽化B.提高了手上水的温度,不利于水的蒸发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流动,有利于水的蒸发D.热风将水吹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有利于水的蒸发【答案】C15、下列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冬天,树木及地面上结霜是凝固现象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冬天,晾在室外结成冰的衣服会直接变干,是蒸发现象D.冬天,晾在室外结成冰的衣服会直接变干,是升华现象【答案】D二、填空题。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一、填空题1.据报道,阿根廷科技人员发明一项果蔬脱水的新方法——升华脱水法,其原理是:先将水果蔬菜冷冻后,放入低压的环境中,使冰直接从固态变为______态。

2.针对我国土地沙化日益严重的形势,专家们建议:要提升植被覆盖率,减少裸地面积,这样可使土壤水分蒸发________(填“减慢”或“加快”)。

3.把与以下过程相关的物态变化填在题后的横线上:(1)用蜡水浇铸模型________。

(2)冷藏的瓶子在常温下外表出汗_______。

(3)用久的灯泡丝变细________。

(4)点燃的蜡烛“流眼泪”________。

4.日常生活中,炸麻花用油,煮饺子用水,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__不同。

5.上物理课时,赵老师写下一幅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中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

此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和______,反映了一个共性是____________。

6.把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会听到“吱吱”声,并看到水面冒出“白气”。

在此过程中,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和______。

7.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向发射台地面,很多物体遇到这样高温的火焰将会______。

为保护发射台底,需要修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______来吸收大量的热,我们看到火箭升空的瞬间,伴有迅速扩散的白气团是________形成的。

8.夏天用手抹一下脸上的汗,就会感到凉快,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吹来一阵风,也感到凉快,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图(1)所示,图甲的温度为________,图乙的温度为__________。

10.上表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都在标准大气压下),假设用这几种物质做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来制造温度计。

《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三套)

《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三套)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在摄氏温标中,一个人正常的体温约为()A.0℃ B.4℃ C.37℃ D.100℃2.有位同学从寒暑表读得室温是-3℃,正确的读法是()A.负摄氏3度 B.摄氏零下3度C.零下3度 D.零下3摄氏度3.如图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4.给体温计消毒,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用自来水清洗 B.在沸水中煮C.用酒精棉擦洗 D.在酒精灯上烧5.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8.7℃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5℃,则他读出的结果应该是()A.38.7℃ B.36.5℃ C.75.2℃ D.2.2℃6.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B.夏天的傍晚,草叶上的露珠是熔化形成的C.秋天,浓雾消散是汽化现象D.北方的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固形成的7.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晶体熔化的是()8.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用地膜覆盖农田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C.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D.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9.下列各种现象,需要放出热量的是()A.北方冬天户外冰冻的衣服变干B.春天冰雪消融C.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D.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10.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1.甲流肆虐全球,严重威胁人们健康。

如图是在预防甲流中我们常常使用的汞体温计。

它是利用液体的性质来工作的。

12.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

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成水融入温泉水中。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题-最新,经典试题,通用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题-最新,经典试题,通用

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试卷班级___ 姓名____ 座号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46分)1、秋天的清晨,漓江河面上常会出现一层薄雾,太阳出来后又消失,这一现象的出现 是由于 ( )A .河水经过蒸发形成的水蒸气B .河水先蒸发后液化再汽化C .河水先蒸发后凝固再凝华D .河水先汽化后凝华再升华2、以下事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 .春天,冰封的河面消融B .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C .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 .冬天,湖水结冰3、下列自然现象中,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B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4、下面哪项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 ( )A .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B .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C .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 .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内5、在文艺演出时,常常要制造出弥漫的白雾,演员在其中若隐若现,增添如神话般的效果.这种白雾实际上是 ( )A.向舞台喷射的真实烟雾B.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成D.利用干冰升华放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6、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上会出现先有水珠后消失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 、先液化后汽化B 、先升华后蒸发C 、先液化后升华D 、先凝华后汽化7、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 )A .水温度计B .水银温度计C .酒精温度计D .乙醚温度计8、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及答案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及答案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及答案一、单选题1.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的倒计时,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2. ”真假实验室”趣味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 在冰棍上,这时舌头表面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3.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4.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A.武隆的雪B.人刚从北温泉里出来觉得冷C.沸腾的火锅D.仙女山的雾5 .下图中,正确描述铁轨的铸造过程中凝固阶段温度变化的是() A 77℃6 .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A.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空气液化形成的B.打开除雾功能,汽车玻璃上的“雾”很快消失,是汽化现象C.冬天,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D.汽车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时吸热、液化时放热7 .有一种植物的繁殖技术叫托插。

育苗时先剪取植物的茎插入土中,等到生根 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

在栽种植物时,为了减慢水分蒸发,提高 成活率,可将茎上的部分或全部叶片剪去,此方式使水分蒸发减慢的物理原理是 ( )D.A.减小蒸发面积B.降低液体温度/∕minA. B. r/minC.C.减慢液体上方空气流速D.三者均是8.物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用体温枪测得小明同学体温为36.8C9.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0.5kgC.某普通中学生百米赛跑成绩为7sD.初中物理教材的长度约为26dm10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说法正确的是()I R—・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10. 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握在34C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C的水中会熔化, 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A. 16℃B. 30℃C. 47℃D. 70℃11.天宫课堂上,王亚平老师将一个液体球“变”成了固体球。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试卷(一)一、选择题1.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A. 0 ℃B. 10 ℃C. 40 ℃D. 100 ℃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A. B. C. D.3.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A. 41℃ B. 39℃ C. 35℃ D. 30℃4.当晶体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

A. 固态 B. 液态 C. 固液共存态 D. 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5.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物质为非晶体B. 该物质的熔点是80℃C. 在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D. 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6.下列物体属于晶体的是( )A. 钢铁 B. 玻璃 C. 蜡块 D. 沥青7.水无常形,变化万千。

如图-5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 B. C. D.8.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B. 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C. 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D.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9.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在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为了新奇B. 为了美观C. 为了清洁房顶D. 为了解暑降温。

10.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变模糊了,这是因为()A. 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凝华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B. 眼镜上有灰尘C. 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D. 镜片导致水发生汽化蒙在玻璃上11.如图所示,在装水的大烧杯A中,浮着一个盛适量水的试管B,对大烧杯持续加热,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时温度达100℃,则试管中的水()A. 温度能达到100℃,也能沸腾B. 温度能达到100℃,但不能沸腾C. 温度不能达到100℃,不能沸腾D. 不能确定是否沸腾12.关于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45 分钟)
学校: _______ 班别: 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成绩: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24 分)
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A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C.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D.广州市冬季最冷时的室外温度
2.图 1 是某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该图
象反映的可能是()
A .海波的凝固过程
B .蜡的凝固过程
C.海波的熔化过程 D .蜡的熔化过程
3.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
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 .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凝华
C.凝固和液化D.汽化和升华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为 0℃时,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温度为 0℃时,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
C.温度为 0℃时,冰和水都有可能存在,但没有水蒸气
D.温度为 0℃时,冰、水和水蒸气都有可能存在
5.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9℃。

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和 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A . 38℃, 39℃B. 39℃, 40℃C. 38℃, 40℃ D . 39℃, 39℃
6.小明用两个相同的铁锅来煮鸡蛋,两锅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的水和个数一样的鸡蛋。

甲锅中的水烧开后,用急火来煮;乙锅中的水烧开后,用文火来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
腾,直到煮熟。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B.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但省时间
C.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这两种方法所用的时间相近
二.填空题:(每空格 2 分,共 32 分)
7.有以下六种物质:铁、牛奶、水晶、白酒、水银、饼干。

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类:
(1)一类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类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 。

8.关于温度计,请你填写以下空格。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________________ 的性质制成的。

( 2)图 2 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图是体温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
数分别为℃和℃。

( 3)下表是几种物质的沸点和熔点。

℃℃温沸点沸点401010



/℃390
/℃
水银- 38.8357
381010酒精- 11778.5
372020水0100
甲乙
①南极的最低温度为- 88.3℃。

应选用_________ 温度计
100图2
来测量南极气温,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应选用 _________温度计来测量沸水温度,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插入一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

小晶同
学将观察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分析此表,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观察时间的顺序( min )0246
温度计的示数(℃)0002
现象有较多的冰,有少量的冰,冰完全消失,
全都是水少量的水较多的水只有水
10.把饺子放在水中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把饺子放在油中炸,就会变黄、变焦。


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沸点为13.1℃的液体氯乙烷,把准备施行手术的
部位“冻结”起来。

这是利用了液体氯乙烷在___________时需要 ______热的原理。

三.实验和探究题:(第 12 题 7 分,第 13题6分,第 14题12分,第15 题 14 分,共 39分)
12.小薇同学把某固态物质加热后成了液态,随后停止加热让它冷却,并记录温度与时
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表。

由于疏忽,她把一个温度值读错了。

请你帮助小薇分析实验数据
并回答:
时间/ min0246810121416182022温度/ ℃989185807969797571676461(1)错误的数据是 _____________。

(2)该物质是 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的活动课中,有以下三个场景:
场景一: A 组的其中一个同学随便选取了一支温度计,在测量过程中同组的另一同学发
现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得很快,差不多上升到玻璃管顶。

于是大喊:“快把温度计取出来,不然。

”但测量的同学还来不及把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温度计却已经“砰”的一
声胀破了。

场景二: B 组的其中一个同学将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同组的同学告诉
他:“要小心点,不然会损坏温度计的。

”话音刚落,温度计的玻璃泡就损坏了。

场景三: C 组同学在读温度计的示数时,有的仰视来读,有的俯视来读,还有的将温度
计从液体中取出来读数,结果他们测出的温度值都不相同。

他们感到奇怪:同一杯水,
温度为什么会不一样了。

请你结合自己在课堂上做这个实验的体验,分析总结一下,应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14.( 1)在图 3 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
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
的“白汽”。

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 _________现象,
雾状的“白汽”实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
的玻璃片表面有 _______,玻璃片的温度将 ____________;(选
填“升高” 、“降低”或“不变” )
(3)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图 3
15.某物理小组的同学用如图 4 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腾。

从点燃酒精灯加热开始计
时,当液体中有气泡上升时,每隔1min 记录水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时间 /min··11121314151617181920··温度 /℃··95969798989895989898··
(1)某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
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
5 中 A、B 所示,则图中是水沸
腾前的情况,图中是水沸腾时的
情况;
( 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
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分钟
时的数据;
图 5
( 3)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此
图 4
时水的沸腾的温度为℃,水在沸
腾过程中温度.(选填“升
温度 /℃
高”、“不变”或“降低” );
( 4)在图 6 中以时间为横轴,以100
温度为纵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
作出水的沸腾图像;96
( 5)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
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

为92
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
措施是88。

84
四.问答题:( 5 分)
80时间/ 16.家用电饭锅的设计是:当锅min 内的温度达到 103℃时,就会自动11 12 13 14 15 1617 18 19 20
切断电源或者转为保温状态。

如图 6
果我们用电饭锅煮粥或煮汤(未
干前),它会自动“跳闸”吗?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