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练习题.docx

合集下载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物态变化综合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物态变化综合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3章物态变化综合训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1. 下列图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2. 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符合实际的是()A.冰箱保鲜室内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B.洗澡时的水温约为70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的温度约为100 ℃D.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为0 ℃3.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物质为非晶体B. 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 在第5 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D. 第10 min时物质处于液态4. 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冰融化——凝固(放热)B. 雾生成——液化(放热)C. 露产生——汽化(吸热)D. 霜形成——升华(放热)5. 夏天,将经过冷冻的瓶装矿泉水从冰箱中取出放置在室内一段时间,发现瓶子的外表面附着了一层小水滴,这一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A.液化,放出热量B.熔化,吸收热量C.凝固,放出热量D.汽化,吸收热量6. 实验桌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上面分别滴有等量的、表面积相同的水,小明加热其中一块玻璃板,如图所示,观察两玻璃板变干的快慢。

小明探究的问题是()A.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B.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表面积大小的关系C.水蒸发的快慢与水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D.无法确定7.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冰是晶体B. 冰的熔点是0 ℃C. 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D.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8. 为防止食物腐败变质,可利用冰块或干冰使食物降温。

这是因为()A.冰块和干冰熔化吸热B.冰块和干冰升华吸热C.冰块升华吸热、干冰熔化吸热D.冰块熔化吸热、干冰升华吸热9. 如图所示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10. 温为25 ℃的教室内,小亮给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A.体温计是利用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A.在−190℃时氮是液态B.将液氮和液氧放在−200℃的环境中,慢慢提高温度,氮气会比氧气更快分离出来C.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D.将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8.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A.用久了的固体清新剂会变少——液化B.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升华C.冰柜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白粉”——凝华D.从冰箱里拿出冷藏后的鸡蛋,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汽化9.人们常用75%的酒精给物体消毒,需要用酒精擦拭物体表面,并让酒精作用3min的时间。

为了让酒精蒸发得更缓慢,达到规定时长,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通风处B.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向阳处C.擦拭酒精后用吹风机向物品吹热风D.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阴凉处10.小明同学在家中学习炒菜时,发现透明的锅盖里边,有水不断地从锅盖顶部往下流,锅盖里边的水所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熔化后液化D.先升华后液化1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5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80℃C.该物质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D.BC段的特点是无需吸热但温度不变1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谷雨”: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白露”: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大雪”:雪花形成是凝华现象二、填空题14.海波物质的熔点为48℃,意思是说,只有把海波加热到时,海波才能熔化。

当18.中秋节小明买了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20.北方的冬天,菜窖里常放几桶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当温度降低时,可以利用水在21.如图是一款疗伤喷雾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冬天,结冰的湿衣服也能晾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华 B.升华 C.凝固 D.液化2.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冬天湖面结冰 B.冰箱冷冻室里的“白霜”C.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 D.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露珠形成,汽化、吸热 B.冰棱消融,熔化、放热C.干冰变小,升华、吸热 D.霜的出现,凝固、放热4.下列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A.蜡B.铁块C.松香D.玻璃5.在下图中,属于晶体熔化图象的是()A.B.C.D.6.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B.“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性“音调”高D.“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7.如图所示,加热﹣40℃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段表示当前物体的状态仍是固体B.在0℃时,物体的状态为固、液共存C.冰在熔化过程中,冰的质量在减少,密度不变D.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8.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积雪熔化 B.雾的形成 C.霜的形成 D.河水成冰9.下列描述中与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属于同一物态变化过程的是()A.衣柜里的樟脑片放上一段时间,结果消失了B.秋天,霜打枝头C.闷热潮湿的夏天,自来水管冒“汗”D.冬天,千里冰封10.为了验证装在试管里的固态碘受热升华,甲同学直接将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如图甲所示;乙同学将试管浸入热水槽中,如图乙所示,两试管都会出现碘蒸气.已知: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下列说法正确的()A.固态碘受热后,碘的内能增加,碘分子热运动减慢B.碘升华是从液态变为气态C.更合理反映碘升华的是实验甲D.给碘加热的过程利用了热传递11.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下列现象与此特点无关的是()A.冬季地窖里面放桶水能防止温度过低而冻坏贮藏在里面的蔬菜B.探究电流热效应时用煤油代替水C.冬天的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D.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12.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50℃B.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为0℃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100℃D.加冰的可乐温度为-20℃2.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3. 下列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B. 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C. 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D. 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4.如图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像,以下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该物质是非晶体B.在ab 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bc 段处于沸腾状态D.c 到d 是熔化过程5.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A. 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B. 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C. 将湿衣服晾晒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 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6.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甲壳虫的体温会降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的哪一种( )A.熔化B.液化C.汽化D.凝华7.洗完澡后看到洗澡间的镜子上变得非常模糊,打开窗户,过一会镜子又变得清亮起来,这种现象先后经历的过程是()A.汽化熔化B.熔化汽化C.汽化液化D.液化汽化8.很多宾馆的卫生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这里使水分快速蒸发的主要原因是( )A.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B.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9.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包括很多物态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雪上上的冰雪在温度升高时逐渐消融-----液化B.海洋里的水经太阳晒变成水蒸气------升华C.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空气形成小水滴-------液化D.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形成雪-------凝固10.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A.冬天哈出的“白气”B.正在消融的冰雪C.夏天湿衣服晾干D.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二、填空题11.有一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示数如图所示,用这支体温计给两个体温分别是38.2℃和39.1℃的感冒病人测量体温,则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和.12.沥青路面在烈日下由硬变软,在这个过程中沥青的温度不断升高,说明沥青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13.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许多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 ℃,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冰需要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14.滚烫的油锅不小心滴入了水珠,你会发现油花四溅,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________(填“高”或“低”)的结果.而我国古代铁匠师傅锻造兵器时,常将烧得发红的铁器放入冷水中“淬火”时,会听到“嗤嗤”声,同时看到水面上冒出一股“白气”,在这个过程中水先后发生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物态变化.15.游泳者出水后,由于水分蒸发的缘故导致身体会感到冷,此时他会不由自主地将身体蜷缩起来,这其实是为了(选填“加快”或“减慢”)水分蒸发。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经典)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经典)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经典)有答案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1、把 0℃的冰放进0℃的水中,若它们与外界不发生热传达,则:()A、冰会增加,水减少B、冰会减少,水增加C、冰多则水就会凝结;水多则冰就会消融D、冰和水的多少跟本来的同样2、在下边列举的现象中,不是升华现象的是()A 、碘加热时变为蒸气。

B .夏季,冰棒四周冒“白气”。

C、萘制的卫生球日久变小。

D .冬季,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3、在夏季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和严寒的冬季的公交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 水珠是在车窗的 ( )A. 夏季在表面面 , 冬季在内表面B.夏季在内表面,冬季在表面面C.都在内表面D.都在表面面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B.冰一定先消融成水,才能变为水蒸气C. 冬季,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D.樟脑丸在渐渐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5、酷热的夏季,以下能够有效降低室内温度的方法是()A、翻开正在工作地电冰箱的门 B 、翻开电扇,而且调到转速最大的档位。

B、封闭房门D、在地面上适合地洒些水。

6.用铁锅能消融锡,而不可以用锡锅消融铁,这是由于()A、铁的密度比锡小B、铁比锡硬C、铁传热比锡快 D 、铁的熔点比锡高7、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的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以前老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烤,再进入病人口中,这样做主假如为了()A、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能杀菌B为了让病人不感觉太凉,放在火焰上涨温C纯属职业习惯,不烤也行D为了防备口中水蒸气在平面镜上液化,影响看病8、如图 2 所示,甲试管装水,乙试管装酒精,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使里面的水沸腾,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沸腾B、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不沸腾C、甲试管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不沸腾D、甲试管内的水不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沸腾9、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0 ℃,若没有甩过,又用它挨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质体温为36.90 ℃和 38.60 ℃,那么两次测温后以下数据正确的是()A.36.90 ℃和 38.60 ℃B.37.50 ℃和 38.60 ℃C.36.90 ℃和 37.50 ℃D.37.50 ℃和 37.50 ℃10.如下图的是海波的消融图象,从图象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选项是()A.海波在CD段是固态B.海波的熔点是48℃C.海波在 BC段不汲取热量D.海波消融经历了 12 min11、下边有几个常有的物理现象,各属什么物态变化:( 1)湖面结冰:;(2)烧水时看到“白气”:;(3)自来水管“出1汗”:;(4)寒冬玻璃窗上结有“冰花”:;(5)冰箱中拿出冰棒冒“白气”;( 6)放在衣箱中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就消逝了,这是_______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物态变化实验单元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物态变化实验单元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________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________热(选填“吸”或“放”).(2)图中,海波在D点是________态,在G点是________态(均选填“固”或“液”). (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 g的冰和萘,用________的酒精灯加热(选填“相同”或“不同”),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答案】BC 吸液固相同不同【解析】(1)图中BC段表示温度不变,即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 (2)由图象可知,AB段表示海波还没有熔化处于固态,BC段是海波的熔化过程,CD段表示海波已经熔化完毕,故D点处于液态,EF段表示凝固过程,在F点已经凝固完毕,故G点处于固态. (3)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了80g的冰和萘,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保证吸收相同的热量,根据图表示物质熔化的时间可以看出: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成液体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点睛: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相同质量的冰和萘完全熔化所需的时间不同,而加热装置相同,这就说明了两者完全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可据此进行分析.2.在实验探究“汽化、液化中的吸放热”时,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给左边试管中的水加热,把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引导到右边试管内的冷水中:物质水银酒精甲苯荼熔点/℃﹣39﹣117﹣95﹣80.5沸点/℃35778111218(1)上表中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在该实验中温度计的感温泡里不能选____做测温物质。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____;(2)实验中将左侧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时,可以观察到左管中温度计示数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试管中水的内能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右侧试管中能说明水蒸气液化的现象是____,能说明液化放热的现象是___。【答案】酒精相平不变增大右侧试管中水面升高右侧试管中温度计示数升高【解析】【分析】【详解】(1)[1]由表格可知,酒精的沸点78℃小于水的沸点,所以不能选酒精做测温物质。[2]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D.在市区夏季最高气温达到70℃2.我省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自然界赋予我们许多美景。

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B.仲夏露珠晶莹C.深秋雾气缥缈D.寒冬冰花剔透3.某人直接用一支示数为37.6℃的体温计,先后测量温度分别为37℃和38.5℃的甲乙两人体温,则测得数据分别为()A.37℃和38.5℃B.37℃和37.6℃C.37.6℃和38.5℃D.37.6℃和37.6℃4.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5.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物质是非晶体B.该物质可能是沥青C.在第20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该物质的熔点是80℃,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6.如图所示,是模拟“云和雨”的实验装置,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酒精灯加热湿沙,加快水的汽化B.烧杯里的“白雾”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C.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D.冰块使水蒸气降温,液化成小水珠7.为抑制扬尘、改善空气质量,城市道路上经常用如图所示的雾炮车向空中喷出水雾,其工作过程是喷雾筒口周围有一圈出水孔喷出细小水流,在筒内吹出的高速气流作用下成为更小的雾状水滴,将其抛向空中。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雾炮车喷出的水雾是液化形成的B.雾炮车喷出的水雾是汽化形成的C.部分水雾在空中消失是由于发生了汽化D.部分水雾在空中消失是由于发生了升华二、多选题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温度可达-45℃的北方,不可以用水银温度计B.每一种固体都有自己的熔点C.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0℃D.冰的温度升高到0℃,它就会熔化9.碘锤是由装有少量碘的密闭玻璃管制成的。

202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docx4

202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docx4

202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的上表面为-10℃,下表面是0℃B.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C.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0℃D.冰层的下表面的温度是-10℃2.用刻度不清的温度计,可以作如下测量,将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得水银柱的长度为4cm;将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测得水银柱的长度是24cm;现将它插入某种液体中时,测得水银柱的长度为9cm,则该待测液体的温度是()A.29.2℃B.20℃C.25℃D.23.6℃3.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A.35.0℃B.36.5℃C.37.0℃D.36.8℃4.用体温计分别测甲、乙、丙三人的体温,测得甲的体温是38℃,在没有甩体温计的情况下,用酒精消毒后又用它去测乙和丙的温度,已知乙的实际体温是37℃,丙的实际体温是40℃,那么测乙、丙后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A.38℃和40℃ B.37℃和40℃ C.都是38℃ D.37℃和38℃5.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温度变化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为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了9minC.在EF段,该物质不放热D.在CE段,该物质处于液态6.在标准气压下,把10g、-2℃的冰放入200g、0℃的水中(不考虑环境温度),过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水的多少不变B.有少量冰化成水C.有少量水结成冰D.冰水的温度不变7.随着航天科技的进步,我国已经实现太空3D打印试验。

3D打印就是在高能激光作用下,将打印材料的粉末熔化成液态然后再快速冷却成型。

下列过程与3D打印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洗澡时,卫生间镜子先模糊后慢慢清晰B.工人师傅将铜块铸造成铜像C.碘锤内产生紫色碘蒸气并消失D.舞台白雾的形成8.有些饭店在洗手间外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用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A.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C.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温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9.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A.大暑时节冷饮“出汗”B.立春时节冰雪消融C.霜降时节草木“白头”D.大寒时节河面冰冻10.关于生活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大,沸点低B.人出汗后吹风扇会感觉更凉快,是因为加快了蒸发C.夏天,从冰箱拿出来的饮料瓶外壁会冒汗,这是一种液化现象D.常州的冬季,窗户上的小水珠常出现在玻璃内侧11.绥化的冬天有许多奇妙的自然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物态变化练习题一、选择题1.冰的熔点是0℃,那么在0℃时()A.水为固态B.水为液态C.固态和液态共存D.都有可能2.在-10℃的冬天,水库中的冰的下表面温度为( ),上表面温度为( )A.-10℃B.0℃C.比-10℃高,比0℃低D.低于-10℃3.固态氢的熔点是-259℃,液态氢的沸点是-253℃;固态氧的熔点是-218℃,液态氧的沸点是-183℃。

则-200℃的氢是( ),氧是( )。

A.固态B.液态C.气态D.固液共存4.冬天下雪后,人们会往马路上洒些盐,雪就会化了。

这是因为它们混合后( )A.降低了熔点B.升高了熔点C.盐能放热D.增大路面的摩擦程度5. 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为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可以熔化一部分B.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水可以凝固一部分C.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6. 把5000g 0℃的水和5000g 0℃的冰分别放入菜窖里,使菜窖降温,其效果是()A.用0℃的冰好B.用0℃的水好C.都一样D.无法确定7. 在敞开的水壶中烧水,使水沸腾后改用急火继续加热,壶中水温将()A.升高B.忽高忽低C.降低D.不变8.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条件下提取,则应采用的方法是()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B.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C.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D.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9.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室温下的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将( )A.先增大后减小B.先减小后增大C.一直增大D.一直减小10. 液态氮在常温下会冒出大量的气泡,这个过程是( )A.蒸发,吸热B.沸腾,吸热C.熔化,吸热D.升华,吸热1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放在衣橱里的樟脑球越来越小B.雨后泥泞的路面被风吹干C.湿衣服在阳光下很快变干D.用久了的灯泡壁变黑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夏天,扇扇子时人感到凉快,是因为扇子扇出的是冷风B.冬天,墙角处的积雪没有化成水就越来越少了,这是汽化现象。

不会熔化。

D.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所以蒸发不需要吸收热量。

13. 下表给出了水银和酒精的熔点、沸点。

如果要测量北极地区的温度需用()温度计,如果要测沸水的温度,需用()温度计A.水银B.酒精C.都可以D.都不可以14. 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于容器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的质量减少了 B.冰的质量没变化 C.冰的质量增大了 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15. 工业上常用“分馏法”把石油中的汽油、煤油、柴油等矿物质提炼出来,具体方法是给石油加热让其温度逐渐升高,在不同温度下得到各种油的蒸气,再让其分别冷却,得到各种油的液体。

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不同的矿物油具有不同的()A.熔点 B.凝固点 C.多少 D.沸点16. 上题中,发生物态变化的先后过程是()A.汽化、液化 B.熔化、汽化 C.汽化、凝固 D.升华、液化17. 图1是某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该图象反映的可能是()A. 海波的凝固过程 B.蜡的凝固过程 C. 海波的熔化过程 D.蜡的熔化程18.把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插入烧杯中的碎冰块中,在烧杯底部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熔化了大部分时,试管中的冰块将()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C.一点都没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19. 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12-9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20. 将盛水的试管放人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如图所示,水在烧杯中沸腾,试管中的水将()。

A.达到沸点,沸腾B.达到沸点,不沸腾C.未到沸点,不沸腾D.未到沸点,沸腾二、填空题21. 写出下列现象中属于哪一种物态变化过程:(1)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2)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3)早晨有露水;(4)洒在地上的水干了;(5)用久的灯丝变细了;(6)冬天,玻璃上的冰花;(7)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8)把铁水铸模;(9)夏天,湿衣服凉干了;(10)用久的灯泡壁变黑了;(11)自来水管出了“汗”;(12)雾凇、树挂的形成;(13)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粘着“白花花的”粉是;(14)常温下的干冰很快就会消失,这是。

22. 如图9所示的体温计,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它的测温范围是0C。

如图所示读数为________。

23.如图2所示的是简易气体温度计,它是根据原理制成的。

当外界的温度上升时,玻璃管中的液柱。

24. 图2-1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

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乙的示数为。

25. 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6. 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27. 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是后是。

28. 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成的。

29. 如图2-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种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甲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30. 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地而来的。

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露水,若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就形成。

深秋或冬天,夜晚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会直接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

31. 戴眼镜的李强同学冬天从室外进入温暖的教室,发现眼镜的镜片上“哈气”,过一会儿,“哈气”逐渐消失,“哈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哈气”消失是由于发生了现象。

32. 人工降雨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一般是用飞机或者高射炮、火箭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撒入云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于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就成小冰晶或成小水滴,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遇到暖气流就为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下落形成雨。

33. 如图2-8是某种晶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加热在一标准大气压下进行,每分钟供热不变)。

根据图象可知:这种晶体的名称是,其熔点是,液态名称是,加热2分钟物体处于状态,加热6分钟时,物体处于状态,加热8分钟时,此物质的温度是,此时进行的物态变化是,这种晶体熔化经历了分钟。

34. 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人纸杯里请小明喝.不一会,小明发现纸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1)纸杯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______(2)请简单解释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事例与(1)中属同种现象的是______.(填字母代号)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成水 B.夏天,揭开冰棒纸后看见冰棒冒“白汽”C.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D.夏天的清晨,河面上会出现雾气三、简答题35.霜是怎样形成的?36.冬天的冰花是怎样形成的37.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38.灯泡用久了以后为什么会发黑?39.刚从冰箱中拿出来的汽水瓶外会“出汗”,为什么?四、综合题40. 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做出了如下的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A、液体温度;B、液体表面积;C、液体上方气流流动的快慢;D、液体的种类;⑴实验中根据什么现象判断谁蒸发快?必须控制什么相同?⑵李丽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量的酒精,把一杯放在烈日下,另一杯放在阴凉处,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烧杯中酒精的多少。

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_________;(选填“A”、B、C或“D”)⑶刘明在一个桌面上放三块相同的玻璃板,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上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水,看到的现象如图ll所示。

过一段时间后,发现C玻璃板上的水先干,其次是B,最后是A。

可得出的结论是:在水上方空气流速和________________定时,______________越大,水蒸发的越快。

⑷他又在三块玻璃板上分别滴上质量温度相等的水、酒精和煤油,且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相同。

他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⑸在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上方空气流速的关系”时,刘明用嘴对着水吹气来改变水上方空气流速,这种做法有哪些不妥?41. 小华同学从暖瓶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热水,他想探究这杯水加热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1)实验前,他用温度计测量室内气温,如图所示,此时室内气温是_____℃。

(2)他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请在方格纸上画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时间t/min O l 2 3 4 5 6 7 8温度t/℃90 94 97 98 99 100 100 101 100(3)根据图象,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小华与同学交流时发现,在开始0-2 min升温快,3-5 min升温慢,请你给出合理的解释:⑸实验中收集9组数据与收集6组数据相比,其好处是_______。

A.只有9组数据才能得出结论 B.得到的结论具有普遍性C.减小实验误差 D.得到两物理量的关系更接近实际⑹由水的沸点判断当时的大气压(大于/等于/ 小于)标准大气压。

⑺图2中,表示水沸腾的图是。

沸腾后引起气泡体积变化的因素有_________沸腾前有______。

⑻小华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间过长,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则可行的一种方法是。

⑼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继续沸腾一会儿才停止。

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⑽水沸腾后,停止对水加热,水______(能/不能)继续沸腾,可知水沸腾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同学发现自己小组的酒精灯撤掉后,烧杯里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其中可能的原因是。

实验时,另有甲、乙、丙三同学分别从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B装置)(a)甲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他选择的是________(填“A”或“B”)套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