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说课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勾股定理》说课教学课件复习巩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勾股定理》说课教学课件复习巩固
B
C
A
解:如图,过点A作AC⊥BC于点C.
由题意得AC=8米,BC=8-2=6(米),
AB AC 2 BC 2 10米.
答:小鸟至少飞行10米.
★ 利用勾股定理求两点间距离
例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3,5),B(1,2)求A,B两
y
点间的距离.
解:如图,过点A作x轴的垂线,过点B作x,y轴的垂线.
B
B
B
AB 2
AB 5
AB 8
例2
如图,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求△ABC
的周长.
分析:利用正方形网格中有90°角的特点,把△ABC的三
边分别作为三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ABC的三边长,进而求出其周长.
解:∵ = 2 + 2 = 62 + 22 =2 10 ,
A
-2
点A表示 2
B
C
-1
0
1
D
2
7
点D表示 3
点B表示
点C表示 1
我们知道数轴上的点有的表示有理数,有的表示无理数,你能在
数轴上表示出 2 的点吗?

2
3
知识讲解
★ 勾股定理与数轴
问题1: 你能在数轴上表示出 2 的点吗?− 2 呢?
-1
0
1
2
3
用同样的方法作 3, 4, 5, 6, 7呢?
A.9cm
B.12cm
C.15cm
D.18cm
3.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已知甲往东走了4km,
5
乙往南走了3km,此时甲、乙两人相距______km.

勾股定理说课PPT

勾股定理说课PPT
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
目录
1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1 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作用与地位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地位与作用
直角三角形两个锐
角互余等性质
乐学 会学
善学 志学
承上 启下
一元二次方程 解三角形等
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能灵活运用勾股定 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提出猜想,并通过求拼接图形的面积求 验证猜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
知标识题上
学情分析
能标力题上
情标感题上
思标维题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欠标缺题上
学生已经学习过完全 平方公式并具有一定 的运算能力
创设情景引入
探索新知
灵活运用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创设情景导入
求树在未折断前有多高?
探究新知
观察发现
提出猜想
动手操作
猜想验证
观察发现
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 积之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大正方形的面积
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提出猜想
猜想: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为为c,那么a²+b²=c²
学生具有一定的合情 推理,观察图形,发 现规律的能力
学生好奇心强,乐于 探究
学生处于形象思维与 抽象思维的过渡期
学生还未具有完全的 独立证明能力

勾股定理 说课课件(一)

勾股定理 说课课件(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理的探索过程,了 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 2、了解勾股定理的内容。 3、能利用已知两边求直角三角形另一边的长。 【能力与方法目标】1、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 2、在探索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 过程和探索的结果。
课后习题16.1 1.必做题: 复习巩固 练习 综合运用 习题1.2.3. 2.选做题: 了解勾股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
(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掌握情况选择完成.)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
板 书 设 计 :
斜边为c,那么
c a

b
a2+b2=c2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等于斜边的平方.
在我国,把直角三角形的这一个 特佂叫做勾股定理
2、时间分配
1、创设情境
2、实验操作
2分钟
10分钟
3、归纳验证
4、问题解决
10分钟
10分钟
5、课堂小结
6、推荐作业
6分钟
2分钟
A
B
C
A、B、C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SA+SB=SC
直角三角形三边有什么关系? 两直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设: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a、b、c
猜想:两直角边a、b与斜边c 之间的关系?
A a
B b
SA+SB=SC
c
C
a2+b2=c2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
斜边为c,那么
c a

b
a2+b2=c2
勾 股 世 界
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 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周 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将一根 直尺折成一个直角,如果勾等 于三,股等于四,那么弦就等 于五,即“勾三、股四、弦 五”,它被记载于我国古代著 名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勾股定理》说课课件教学(第2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勾股定理》说课课件教学(第2课时)
2、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利用勾股定理解决。
02
重点
A KEY
1、勾股定理的应用。
03
难点
DIFFICUL
1、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
的应用。
01 学习目标
L
E
A
R
N
I
N
G
O
B
J
E
C
01
情景引入
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一块长3 m,宽2.2 m的长方形薄木板
能否从门框内通过?为什么?
分析:
1、由题干内容可知,门的高是2米,宽1米,木板
【解答】 所画图形如下所示,其中点A即为所求.




【跟踪训练2】如图所示,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为a,则a的值是( B )
A. 5 1
B. 5 1
C. 5 1
D. 5 1




1.如图,一架长为10 m的梯子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底
端离墙6 m,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2 m,那么梯子底部
答:这根旗杆被吹断裂前至少有12.8米高.
02
情景引入
5.如图,测得某楼梯的长为5m,高为3m,宽为2m,计划在表面
铺地毯,若每平方米地毯50元,你能帮助算出至少需要多少钱吗?
解:由勾股定理得:直角三角形下面直角边长为
52 − 32 =4m,
将每阶楼梯的横向线段和纵向线段分别向下和向右平移,则横向
理数的两个直角边的长度(这个长度的值为正整数);②画数轴,并在
数轴上以原点为起点画出其中一条直角边,再与以这条直角边的另一
点为起点画第二条直角边,从而画出斜边;③以原点为圆心,以斜边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勾股定理说课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勾股定理说课教学课件
∴ ∠C=∠C1=90°, ∴ △ABC是直角三角形.
B1 M
归纳总结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A
c
b
Ba C
特别说明: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已知三角形的三边 长,且满足两条较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判断此三角形 为直角三角 ,最长边所对角为直角.
变式1: 已知△ABC,AB=n²-1,BC=2n,AC=n²+1(n为
大于1的正整数).试问△ABC是直角三角形吗?若是,
哪一条边所对的角是直角?请说明理由 解:∵AB²+BC²=(n²-1)²+(2n)²
=n4 -2n²+1+4n² =n4 +2n²+1
先确定AB、BC、AC、 的大小
=(n²+1)² =AC², ∴△ABC直角三角形,边AC所对的角是直角.
32,60,68 28,96,100
80,150,170 70,240,250
想一想:
现在我们可以放心的说满足a2+b2=c2 的三角形 就是直角三角形了吗?
很遗憾,并不能,先不说咱们只是验证了这四个特例,没有 验证一般情况,即使是这四个特例,在作图和测量时,也难 免会有误差,所以这种验证方式可以让我们相信它是对的, 但不能以此判定它一定是对的,在未来的学习中,会学到严 格证明的,现在同学们可以先相信它是对的,然后,使用它 解决一些问题.
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C是直角
A

△ABC是直角三角形 构造两直角边分别为a,b的
c
b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的应用说课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的应用说课课件
《勾股定理的应用》说课稿
说课人:
说课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
1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
3
教法学法分析
44
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材分析
提供了直角三角形三边间的数量关系与判断三角形是否 地位与作用 属于直角三角形的根据
提高学生质疑、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过程 第1 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例2、在一个圆柱石凳上,若 小明在吃东西时留下了一点食 物在B处,恰好一只在A处讨论的交流 蚂蚁捕捉到这一信息,于是它 想从A 处爬向B处,你们想一 想,蚂蚁怎么走最近?
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
探索发现
教学过程
(1)在你自己做的圆柱上,尝试从点A到点B沿圆 柱侧面画几条路线,你觉得哪条路线最短?
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
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 提高
三、教法学法分析
学法分析
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练习巩固
激发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使得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 其差距
四、教学过程分析
1
一、创设情 境,导入新
2课
3
4二、合作交
流,探索新 知
5
三、迁移 训练,学 以致用
四、总结反 思,拓展升 华
教学过程
第2 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例1、学校有一块长方形的 花圃,经勾常股有定同理学为了少 走几步而走捷径,于是在 草坪上开辟了一条“新路”, 他们这样走少走了几步? (每两步约为1米)
勾股定理逆定理
4m 3m
设计意图:由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探求愿望,通过 探求过程,学会分析问题中隐藏的几何模型,体会勾股定 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和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

勾股定理-说课课件(一)

勾股定理-说课课件(一)

拼图展示
赵爽弦图
思考:大正方形面积怎么求?
c
a c
a
b
b
1 2 (b a) 4 ab c 2
2
b 2ab a 2ab c
2 2
2
结论:
a b c
2 2
2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 斜边的平方.

c
勾a ┏

b
a2+b2=c2
练习一
A 81 144 1、求下图中字母A、B所代 表的正方形的面积 2、求出下图中直角三角形 中未知边的长度
(二)观察特例→发现新知
Hale Waihona Puke A C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72—前 497年),古希腊著名的哲学 家、数学家、天文学家.
B
观察并思考:毕达哥拉斯发现些什么? 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正方形A、B的面积之和等于大正方形C的面积. 即 a 2 b2 c 2 .
(三)深入探究→交流归纳
教法和学法分析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 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 然”,而且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针对 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选 择“引导探索法”,由浅到深,由特殊到一般 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 惯与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1
课堂训练
例2
学生板演
a2 b2 c2
时间分配
1、创设情境
2、实验操作
2分钟
10分钟
3、归纳验证
4、问题解决
10分钟
10分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勾股定理》教学说课复习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勾股定理》教学说课复习课件

当BC为斜边时,如图,BC 42 32 5.
B B
4
3
C 图 A
4
A
3

C
归纳 当直角三角形中所给的两条边没有指明是斜边或 直角边时,其中一较长边可能是直角边,也可能是斜 边,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进行分类讨论,否则容易丢解.
当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A.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则a2+b2=c2
学习目标
3. 通过用多种方法证明勾股定理,培养学生发散 思维能力.
2. 能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1. 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 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探究新知 知识点 1
勾股定理的认识与证明 相传两千五百年
前,一次毕达哥拉斯 去朋友家做客,发现 朋友家用砖铺成的地 面反映直角三角形三 边的某种数量关系, 同学们,我们也来观 察一下图案,看看你 能发现什么数量关系?
解得 y=5
变式训练
已知S1=1,S2=3,S3=2,S4=4,求S5、S6、S7的值
S2 S1 S5
S3
S5 S1 S2 1 3 4
S4 S6 S3 S4 2 4 6
S6
S7 S5 S6 4 6 10
S7
结论: S1+S2+S3+S4
=S5+S6 =S7
1
1
美丽的勾股树
a
c
数学上,经过证明被确认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所以我们刚刚猜想的命题1在我国叫做勾股定理.
Cb
A 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
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 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a+Sb=Sc
C
c弦
a2+b2=c2
猜想:两直角边a、b与斜边c 之间的关系?
证法一:赵爽弦图
c
a
(1) c c
b
(2) (b-a)2 (3) (2) c
c
(3)
2
a2+b2-2ab = c2-2ab
(4)
1 c 4 ab (b a) 2 2
可得:a2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 c2
证法二: 毕达哥拉斯证法
c
b
a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比较简洁,但可 以呈现重点难点,强化学生记忆。
⑴若a=6 , c=10 ,则b=____
⑵若a=5 ,b=12 ,则c=____
⑶ 若 c=25 , b=15 ,则a=____
1.求下列图中表示边的未知数x、y、z的值.
144 81 144 169 ② 625
z
576


2.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
5
比 一 比 看 看 谁 算 得 快 !
授课人:张碧云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一) 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第 一节勾股定理第一课时的内容。 勾股定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 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直角三角形 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 之一,它揭示了一个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 系,它可以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 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据之一,在实际生活中用途 很大。
布置作业
必做题:
P28 习题:1、2
选做题: 这是由两个边长分别为1、2 的正方形连在一起的“L”型 纸片,你能否只剪两刀就能 将所得图形拼成一个正方形?
设计意图:给不同层次学生留 有继续学习的空间和兴趣。
板书设计
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 边分别为a,b,斜边为 c,那么: a2 + b2 = c2 。
毕达哥拉斯 (公元前572----前492年),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 数学家、天文学家。
探究定理
A
B
C
A、B、C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通过问题激发 学生好奇、探究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A B
C
C A
B
思考:面积A,B,C还
有上述关系吗?
C
A
B A B (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一个单位面积)
C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 探究A、B、C三个正 方形之间的面积关系, 进而发现、猜想勾股 定理,并用自己的语 言表达出来。这样的 设计渗透了从特殊到 一般的数学思想。发 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类比迁移能 力及探索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相互争辩、 互助中得到提高。
观察所得到的各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A a勾 B股 b
a2
a2 c2
b2 a 2 + b2 = c2
设计意图:通过拼图、探究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加深对勾股定理的 理解,体会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
学以致用
填空题:
1.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分 别为a 和b ,斜边长为c,则c2=____.
2.在RT△ABC中∠C=90°。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
学法:鼓励学生采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 交流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的习惯与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 .说教学过程
创设 情境
一.说教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 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拼图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 结合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一.说教材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说教材
(二) 学生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 问题的能力,能够从具体的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 形,但学习中偏重于经验思维,需要有具体的形 象支持,这一点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演示来实现。 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心,求 知欲强,参与意识强,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通 过问题情境的设计,容易达到教学目标。
8
17
x
20
16
x
x
12
设计意图:,通过训练,强调应用勾股定 理时应注意的问题。一是勾股定理要应用 于直角三角形当中,二是要注意哪一条边 为斜边。
小结归纳
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通过本节课,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通过本节课,你掌握了那些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为学生创造交流的 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 面积的角度理解勾股定理,又从能力、 情感、态度等方面关注学生的整体感受。
小结 归纳
布置 作业
探究 定理
学以 致用
板书 设计
创设情境
设计意图:在学生欣赏赵爽弦图的过程中,进 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我国 古代在数学研究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激 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设计意图: 通过讲传说故事来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 习状态。学生会很积极的投 入到探索这个问题的实践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