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件可持继发展共15页PPT资料
合集下载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7. 绿色经济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 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 8. 我国在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推进我国绿色 经济的发展。 9.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可持续消费旨在通过每个人负 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 费。 10. 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可持续消费倡导“减量、重复使用、回 收、 再生”的原则。
(2)鱼菜共生模式的优势有 ( C )
① 解决鱼塘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② 蔬菜可从鱼塘中
汲取养分 ③ 鱼类主要以蔬菜的根系为食 ④ 丰富
农产品供应,增加农民收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该农业模式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 D )
A. 市场 B. 地形C. 水源 D. 技术
课堂检测
等大型建筑 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④封山育林,定期开禁以保护繁育期的鸟、兽、
鱼、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 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
,设计了 3 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
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 )
解析:理解并掌握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的内涵,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答案:(1)该发电厂在生产全过程中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所有生产环节中出现的“废弃物”都进入到 新的生产环节,成为新的资源,污染物充分利用,排放量减到最小。 (2)清洁生产是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体现了循环经济 理念;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对环境影响大。 (3)该发电厂的清洁生产工艺,实现了煤炭发电的良性循环,向环境的排废降到了最低程度,同时废 物综合利用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兼顾的可持续发展。 (4)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调整产业结构。以循环经济为模式,实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以清洁生产 为目的,开发新能源。 (5)降低了污染,净化了环境;改变农田施肥结构,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 (6)发展生态农业,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力,而且可以维持自然界良好的生态平衡,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环境与发展教学课件

自学窗: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类从诞生起就一直与环境休戚与共。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就是人类同环境相互 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地关系的思想逐渐形成并发生演变。
采集渔猎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环境对人类的制约较强,人类对环境既 崇拜又依赖。
沼渣和沼液肥田
生态农业
走课向堂人练地习协调—可持续发展
2019年2月1日,太湖开始了长达7个月的封湖禁渔期。读太湖流域及附近地区 示意图,回答1~2题。
1.太湖定期禁渔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B)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走课向堂人练地习协调—可持续发展
2019年2月1日,太湖开始了长达7个月的封湖禁渔期。读太湖流域及附近地区 示意图,回答1~2题。
工业社会,人们对人地关系的探索越来越深入,人地关系思想出现交锋。例如,一些人强调环境对人 的制约作用,形成“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另一些人却提出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科学技术的飞速 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空前提高,使人类可以征服环境,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然而,当人们陶醉在征服自然界的胜利之中时,自然界开始向人类实施报复,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们终于清醒地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 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协调人地关系的“和谐论”成为当下主流的人地关系思想。人 们基于人地协调的思想,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
的需求,而
又不危及
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表现
2019人教版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生态持续发展——基础
高中地理课件ppt

3
应用
广泛用于导航、军事、科研、交通等领域。
06
复习题与思考题
中国地理复习题
• 总结词:中国地理的复习题主要围绕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 口与民族、经济与文化等方面进行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中 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
中国地理复习题
详细描述 1. 列出中国地理的主要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
2. 简述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特点。
水文特征
介绍中国的主要河流、湖泊和 水资源状况。
中国人文地理
人口和民族
介绍中国的人口数量、民族分 布和语言文字。
历史和文化
介绍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如古代文明、朝代演变等。
经济和产业
介绍中国的经济状况和主要产 业,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
城市和乡村
介绍中国的城市和乡村分布, 城市化进程和城乡差异。
华东旅游区
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等地 区,以江南水乡、园林风光等人文 景观为主。
华南旅游区
包括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等地 区,以海岛风光、海滨城市等自然 景观为主。
西南旅游区
包括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等地区 ,以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等人文景观 为主。
西北旅游区
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等地 区,以黄土高原、丝绸之路等人文 景观为主。
环境保护
01
02
03
环境污染
列举大气污染、水污染、 土壤污染等环境污染现象 ,分析其危害。
生态保护
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组 成和功能,强调生态平衡 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措施
阐述环保法规、环境监测 和环保技术等环境保护措 施的作用和意义。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
高中地理课件可持继发展784556

者.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
境问题日益突出.
人地思想 人类文明时 发展阶段 期 崇拜自然 采猎文明
人地关系特 后果 点
环境对人类制约作 环境问题不
用较强,人类对环 境的影响微弱
严重
改造自然 农业文明 征服自然 工业文明
人类对自然的依赖
性减弱,对抗性
增强
人类改造自然能力 增强,试图成为自 然的主宰
环境趋于恶 化
人地关系全面 不协调,矛盾 迅速激化
谋求人地 后工业化时 寻求人地协 环境和发展
期
调的道路 问题得到普
高中地理课件可持继发 展784556
2021年8月7日星期六
8、3 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问题与 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1、崇拜自然 2、改造自然 3、征服自然 4、谋求人地协调
类文明的演进
公元纪年
工业时代
中世纪
铁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
农业革命开始 耕种灌溉
制
约
1、崇拜自然:环境
日 益
A、传统的以高消耗,
突 单纯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
生态破坏
出 B、先污染、后治理
农 业 文 明 时 期采 猎 文 明 时 期
公元18世 纪初
公元前 8000年
距今300 万年
约6亿人
改造自然 人类是 自然的主人,简单 地消费着自然界提 供的物质和能量.
约0.1亿人 崇拜自然 人类听 天由命,依赖自然, 畏惧自然.自然主 宰着人类,人类是
人类出现 自然的奴隶,被动 地去适应环境.
时间 人口 不同的认识
新技术革命时期 工 业 文 明 时 期
公元 2000年
谋求人地协调 人类
境问题日益突出.
人地思想 人类文明时 发展阶段 期 崇拜自然 采猎文明
人地关系特 后果 点
环境对人类制约作 环境问题不
用较强,人类对环 境的影响微弱
严重
改造自然 农业文明 征服自然 工业文明
人类对自然的依赖
性减弱,对抗性
增强
人类改造自然能力 增强,试图成为自 然的主宰
环境趋于恶 化
人地关系全面 不协调,矛盾 迅速激化
谋求人地 后工业化时 寻求人地协 环境和发展
期
调的道路 问题得到普
高中地理课件可持继发 展784556
2021年8月7日星期六
8、3 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问题与 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1、崇拜自然 2、改造自然 3、征服自然 4、谋求人地协调
类文明的演进
公元纪年
工业时代
中世纪
铁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
农业革命开始 耕种灌溉
制
约
1、崇拜自然:环境
日 益
A、传统的以高消耗,
突 单纯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
生态破坏
出 B、先污染、后治理
农 业 文 明 时 期采 猎 文 明 时 期
公元18世 纪初
公元前 8000年
距今300 万年
约6亿人
改造自然 人类是 自然的主人,简单 地消费着自然界提 供的物质和能量.
约0.1亿人 崇拜自然 人类听 天由命,依赖自然, 畏惧自然.自然主 宰着人类,人类是
人类出现 自然的奴隶,被动 地去适应环境.
时间 人口 不同的认识
新技术革命时期 工 业 文 明 时 期
公元 2000年
谋求人地协调 人类
高中地理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 鲁教版必修3

“泛珠三角’’实际上就是沿珠江流 泛珠三角’’实际上就是沿珠江流 泛珠三角’’ 域的省份合作.共同发展。 域的省份合作.共同发展。我们通常 9+2”.它包括广东、福建、江西、 叫“9+2 .它包括广东、福建、江西、 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 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 个省( 再加上香港和澳门。 州9个省(区).再加上香港和澳门。 泛珠三角’’区域里经济的特点, ’’区域里经济的特点 “泛珠三角’’区域里经济的特点, 一是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部、中部、 一是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部、中部、 西部都有; 西部都有;二是资源很丰 富.特别 是广西、云南、贵州等地,水利、 是广西、云南、贵州等地,水利、矿 产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产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6、地域分工与合作的独特模式——“前店后厂”。 、地域分工与合作的独特模式 前店后厂” 前店后厂 (1)“前店”指港澳地区 ) 前店”
(2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 一种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 加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 出口外销为经营方向的经济 以出口外销为经营方向的经济
政策因素: 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了“对外开放, 政策因素: 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了“对外开放, 优先发展” 设特区,全开放)的策略。 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的策略。
4、产业结构 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 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三产 业比重明显上升.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业比重明显上升.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5、工业的发展 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发展成以轻工业为主、 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发展成以轻工业为主、 重化工业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 重化工业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大力发展 了外向型经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了外向型经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珠 江三角洲地区以外贸为导向. 江三角洲地区以外贸为导向.经济发展逐 渐与国际接轨。 渐与国际接轨。
【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ppt3

2、改造自然:
(农业文明)
思想:天命观、有神 论,保护生物、因地 制宜
行为:开垦耕地,冶炼, 制陶、机械迁徙,逃避 自然的惩罚,
3、征服自然:(工业文明)
在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为社会公害
在全球范围:大气保温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危
及人类生存
4、谋求人地协调: (后工业化时期)
人口激增 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问题
日 益 突 出
A、传统的以高消耗,单 纯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 B、先污染、后治理
农 业 文 明 时 期
公元18 世纪初
约6亿人
改造自然 人类是 自然的主人,简单 地消费着自然界提 供的物质和能量. 崇拜自然 人类听 天由命,依赖自然, 畏惧自然.自然主宰 着人类,人类是自然 的奴隶,被动地去适 应环境.
采 猎 文 明 时 期
公元前 8000年
约0.1 亿人
距今300 万年
人类出现
时间
新 技 术 革 命 时 期
人口
不同的认识
谋求人地协调 人类已 达成共识:只有善待自 然,建立人与自然的协 调关系,走可持续发展 之路,人类文明才能不 断发展下去。 征服自然 人类试图成 为自然的征服者和主宰 者.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 境问题日益突出。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它 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 续发展,在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 面的持续发展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中, 共同组成了复合系统。实现可持续发 展,需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原则。
练习: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下图的适当位 置
D F C G A E B
E、土壤肥力下降
F、人口急剧增长 G、毁林开荒
谋求人地 后工业化 寻求人地协调的 环境和发展问题 协调 时期 道路 得到普遍关注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PPT电子课件

合作探究
能力一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思维导引】
1.人地关系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河流采取“截弯取直”和“恢复弯道”的不同做法,分别体现了怎样的人地关
系?
【能力形成】
1.人地关系的主要理论:
理论
核心思想
人地关系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社会的发 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地 理环境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 大
(2)转变传统发展观念。 由片面追求GDP增长的_单__一__目__标__模式,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环境持续承 载相协调的_多__目__标__模式转变。 (3)可持续发展。 ①概念: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_满__足__其__需__求__的__能__力__构成危害的发 展。 ②内涵: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和_社__会__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综合 体。 ③基本原则:_公__平__性__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有限
原始的平衡
对资源和环境 开发利用的强 度与_广__度__明显 增大,环境遭到 破坏,甚至导致 一些文明的消失
人类还不能正确认 识人地关系的不协 调,但对人地关系 有了一定程度上的 认识
工业革命后
人口数量 生产力水平
机器和矿物燃料
的大规模使用,
急剧增加
使人类对自然资 源的开发利用达
到了空前的规模
01
探究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 概念: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和活动都受一定的地理环境 的影响。 地理环境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也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等人文地理 环境。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阅读教材第119页到121页“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内容,自学完成下面 表格
高中地理课件可持继发展784556

第二页,共13页。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人类文明的演进 (yǎnjìn)
第三页,共13页。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 (gōngyè)
•
•
•
• (shídài) •
代旧 新 青
石石 铜
器 时
器 时 代
器 时 代
•农业革命 (gé〃mìng)开 始
•耕种灌溉
铁 器 时 代
时 代中
世 纪
• 公元前
• 8000年
• 约0.1亿 人
• 距今(jù •人类出现 jīn)300
•崇拜自然(zìrán) 人类听天由命,依 赖自然(zìrán),畏 惧自然(zìrán).自 然(zìrán)主宰着 人类,人类是自然
第七页,共13页。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jìshù) • 工 业 文 明 时 期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问题
•日 益
•A、传统的以高消耗,
突 • 单纯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
出 •B、先污染、后治理
第六页,共13页。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农 业 文 明 时 期 •采 猎 文 明 时 期
•公元 (gōngyuán )18世
• 纪初
• 约6亿人
•改造自然 人类是 自然的主人,简单地 消费着自然界提供 的物质和能量.
自然的惩罚,
第五页,共13页。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3、征服(zhēngfú)
自然•(:工业文明)
•在局部地区:环境污染(huánjìng wūrǎn) 演变为社会公害
•在全球(quánqiú)范围:大气保温效应和臭氧层 破坏等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人类文明的演进 (yǎnjìn)
第三页,共13页。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 (gōngyè)
•
•
•
• (shídài) •
代旧 新 青
石石 铜
器 时
器 时 代
器 时 代
•农业革命 (gé〃mìng)开 始
•耕种灌溉
铁 器 时 代
时 代中
世 纪
• 公元前
• 8000年
• 约0.1亿 人
• 距今(jù •人类出现 jīn)300
•崇拜自然(zìrán) 人类听天由命,依 赖自然(zìrán),畏 惧自然(zìrán).自 然(zìrán)主宰着 人类,人类是自然
第七页,共13页。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jìshù) • 工 业 文 明 时 期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问题
•日 益
•A、传统的以高消耗,
突 • 单纯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
出 •B、先污染、后治理
第六页,共13页。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农 业 文 明 时 期 •采 猎 文 明 时 期
•公元 (gōngyuán )18世
• 纪初
• 约6亿人
•改造自然 人类是 自然的主人,简单地 消费着自然界提供 的物质和能量.
自然的惩罚,
第五页,共13页。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3、征服(zhēngfú)
自然•(:工业文明)
•在局部地区:环境污染(huánjìng wūrǎn) 演变为社会公害
•在全球(quánqiú)范围:大气保温效应和臭氧层 破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较强,人类对环 境的影响微弱
严重
人类对自然的依赖 环境趋于恶 性减弱,对抗性 化
增强
人类改造自然能力 人地关系全面
增强,试图成为自 不协调,矛盾
然的主宰
迅速激化
谋求人地 后工业化时 寻求人地协 环境和发展
协调
期
调的道路
问题得到普 遍关注
1、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下图的适当位置
D
F
C
G
A、水土流失严重 B、粮食大幅减产 C、盲目扩大耕地 D、自然灾害频繁
A
E
B
E、土壤肥力下降 F、人口急剧增长 G、毁林开荒
8、3 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问题与 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1、崇拜自然 2、改造自然 3、征服自然 4、谋求人地协调
人类文明的演进
旧新 石石 器器 时时 代代
青 铜 纪
工 业 时 代
农业革命开始 耕种灌溉
公元纪年
制
约
1、崇拜自然:环境
人类
(采猎文明)
2、改造自然:
(农业文明)
思想:
天命观、有神论,保 护生物、因地制宜,
行为:
开垦耕地,冶炼,制 陶、机械迁徙,逃避 自然的惩罚,
3、征服自然:
时 期
展之路,人类文明才能 不断发展下去.
工 公元20世纪
业 60年代初
征服自然 人类试图成
文
约30亿人 为自然的征服者和主宰
明
者.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
时
境问题日益突出.
期
人地思想 人类文明时 发展阶段 期 崇拜自然 采猎文明
改造自然 农业文明 征服自然 工业文明
人地关系特 后果 点
环境对人类制约作 环境问题不
(工业文明)
在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为社会公害
在全球范围:大气保温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
危及人类生存
4、谋求人地协调:(后工业化时期)
人口激增
资源短缺 问题 环境污染
日 益
A、传统的以高消耗,
突 单纯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
生态破坏
出 B、先污染、后治理
农 公元18世
业
纪初
文
明
时
期
约6亿人
改造自然 人类是 自然的主人,简单 地消费着自然界提 供的物质和能量.
采 公元前 猎 8000年
约0.1亿人 崇拜自然 人类听 天由命,依赖自然,
文
畏惧自然.自然主
明
宰着人类,人类是
时 距今300 人类出现 自然的奴隶,被动
期
万年
地去适应环境.
时间 人口 不同的认识
新
公元
谋求人地协调 人类
技 2000年
已达成共识:只有善待
术 革
60.6亿人 自然,建立人与自然的
命
协调关系,走可持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