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6第四章

合集下载

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陈独秀借‚民主‛和‚科学‛两个名 词英文译音的第一个音节,称‚民主‛为 ‚德先生‛(Democracy),“科学‛为 ‚赛先生‛(Science)。
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 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 民主政治制度。
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 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 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 科学知识。
中国人向西方寻求
真理的路径
器 物 地主阶级 改革派 科学技术 制 度
鸦片战 争时期 洋务运 动时期 改 良 派 革 命 派 维新 运动
“师夷之长 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资 产 阶 级
君主立 宪制
资产阶 级民主 共和制
辛亥 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文化 (观念形 态的革命)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 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这是指五四运动体现了近代以来历 次斗争所不具有的广泛性、群众性。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毛泽东说:‚五四运动时中国无产 阶级开始有了觉悟,五四运动发生在 1919年,1921年便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 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同 时,也开始领导中国农民运 动。
广州、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2、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1927年 ‚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13位代表: 李 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 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烬美、邓恩铭、 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章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章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章节引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对中国近现代历史重要时期、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概要总结和归纳,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 1840年鸦片战争1.1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与中国闭关锁国政策的矛盾•英国私人贸易与中国对外贸易的不平等•鸦片走私与中国政府的禁烟运动1.2 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中国军队的失利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南京条约的签订与中国的割地赔款•鸦片战争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意义和影响第二章辛亥革命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兴起2.1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清朝政权的腐败与内外压力的加剧•兴中会、同盟会等民主革命党派的兴起•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的爆发2.2 辛亥革命的经过和结果•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政权与建立中华民国•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革命政府的改革措施•辛亥革命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意义和影响第三章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3.1 北洋政府的建立和特点•袁世凯的权力掌握与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近代国家机构的建设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袁世凯垮台与军阀混战的开始3.2 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政治上的混乱和党派斗争的激化•经济上的殖民侵略和国民经济的困境•社会上的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的兴起3.3 北洋政府时期对中国的影响•民主革命的理念在社会上的传播和深入•西方文化的引进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对中国近现代史观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第四章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4.1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原因•中日甲午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与青年学生运动的兴起•威权政府的专制统治与人民需求的增加4.2 五四运动的主要活动和影响•学生示威游行和反对帝国主义情绪的高涨•文化运动的兴起与新文化思潮的传播•全面影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第五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农民革命5.1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早期阶段•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主义思潮的影响•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在农村中的组织和发展5.2 农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土地革命和农民协会运动的兴起•农民起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农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第六章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6.1 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原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对中国的侵犯•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壮大•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6.2 抗日战争的过程和结果•盧溝橋事變与全面抗战的爆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艰难曲折的胜利•抗战胜利和新中国成立的奠基结论本文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探讨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各个章节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精讲)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精讲)第四章

(四)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①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 根源, 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 之为思想文化,是错误的。 之为思想文化,是错误的。 ②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又脱离了 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 革命实践,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革命实践,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③不少领导人看问题很片面,存在绝对肯定 不少领导人看问题很片面, 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后期
1917年俄 1917年俄 国十月革 命以后, 命以后,传 播马克思 主义
(三)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①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②是中国现代的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③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④推动了文化平民化和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⑤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⑥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小结: 小结: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兴起
1915年陈独 1915年陈独 秀在上海创 青年》 办《青年》 杂志
前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四)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 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1. 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 领导核心。 领导核心。 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 2. 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 。 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 3.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使中 国革命有了新前途。 国革命有了新前途。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视频《五四运动》
13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v
14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五四运动的经过
第一阶段: 1919.5.4--1919.6.5 中心: 北京 主体: 知识分子
5月4日 北大等13所大专学校的学生3000余人在天 安门前集会游行,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 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下午4时许,涌至曹 宅前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32名学生被捕。次日, 北京学生宣布罢课。
9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启示和影响
• 启示: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 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新的革命方法和经验. • 影响: 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 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 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总之,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 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1923.2 二七惨案发生后,全国工 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毛泽东去安源 (油画)
29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这些罢工斗争,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坚定的
革命性和坚强的战斗力,也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教
训。
一是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要战胜强大的 敌人,仅仅依靠无产阶级孤军奋战是不够的,必须争取
26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一大后,党首先以主要力量从事工人运动。以1922年1月 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
点,掀起中国工人
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全国罢工180余次, 持续时间13个月, 参加人数达30万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的爆发 2、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1、五四运动的爆发
(1)五四运动发生的条件 ) (2)直接导火线 ) (3)五四运动的经过 ) (4)五四运动的结果 )
(1) 历史条件 ) 历史条件:
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和壮大 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 之萌动.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之萌动.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 之在人身,青年兴则社会兴, 之在人身,青年兴则社会兴,青年 亡则国家亡! 亡则国家亡! ______ 敬告青年》 《敬告青年》


(1891--1962) ) 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 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 史学、文学家,哲学家。 史学、文学家,哲学家。以 倡导“五四” 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 于世。历任北京大学教授、 于世。历任北京大学教授、 北京大学校长、 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 究院院长等。 究院院长等。
2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性 质: 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1915年 青年杂志》 标 志: 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基本口号: 民主、 基本口号: 民主、科学 主要阵地: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 主要阵地: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
李大钊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 者和共产主义者, 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 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 前途无限忠诚。 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 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 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 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改良文学须从八事入手……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 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 无病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 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 不避俗字俗语。‛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蔡 元 培 (
) 浙 江 绍 兴 人
1868—1940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其次,启蒙的形式不一样。西方启蒙运动是源自世 俗生活基础的自下而上的个体自我确证之渴望,是一种 大众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反对的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有着 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参与意识,是一项影响深远的世俗化 运动,因而是一种正向的自身觉悟式的启蒙和现代性的 诞生路径。但是,中国的情况与此殊异,社会基础的缺乏 使得启蒙运动不可能生发自强烈的个体意识,也不可能 自下而上地进行启蒙,而是自上而下地由知识精英们对 大众进行灌输式的逆向式启发的文化启蒙,结果启蒙成 为‚化大众,而不是大众化‛。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 文小说,也是他开始鲁迅笔名射向封 建礼教的第一支标枪。
‚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 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 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 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 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 字是‘吃人’。‛ ——鲁迅
视频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 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不仅规 模之大遍及全国,而且斗争方式是崭新的。
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起到了先锋作用。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 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概念的分梳:文化运动还是政治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1991年版。
5、王光远《蒋介石与北伐》,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0年版。
谢谢、结束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展现了崭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 领,为中国人民指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开始采取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
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
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时间 时间 原因 领导人 结局
1922.1-3 香港海员 罢工
鲁迅杂文语录
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 保隋;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吴、杨妃乱唐的 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 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 但向来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 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 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 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 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1921年7月23日-31日,中国共产党一大
上海:李达 北京:张国焘 长沙:毛泽东 济南:王尽美 武汉:董必武 广州:陈公博 旅日:周佛海

李汉俊 刘仁静 何叔衡 邓恩铭 陈潭秋
包惠僧、马林、尼克尔斯基
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
确立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用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 党的纲领: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专政 消灭阶级,实现社会主义
明确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
领导工人运动
中央局(陈独秀、张 选举领导机构:国焘、李达)
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历史特点及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2019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2019年)

中国的出路是什么?
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中虽 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 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
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 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 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五四运五四动运前动陈前新独的新秀文文开化化始运运时动把的动标自的志己标办的志杂志定
名为《青年杂志》,可以看出他将改 造社会的职责寄予青年身上。
“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将国 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 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人们各有其独立自主之权, 而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亦绝无 以奴自处之义务。”
“西洋所谓法治国者,其最 大精神,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绝无尊卑贵贱之殊。”
“人既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又因其理性特点和对自我的认识 而区别于自然界。正因为发扬了 理性自主的特点,古猿才得以进 化为人。”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 革命。它打开了世界资本主义的一个缺 口,证明了资本主义不是永世长存的。 从而给全世界人民展现了一种新的希望 和前景,它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 的。
1917年,陈独秀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 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 1919年 12月,他在《新青年》发表《新青年宣言》,主张:“我 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已经造成了无穷罪 恶,现在是应该抛弃了。”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迫使中国人民再一次思考、 探索中国的出路。这就为中国人民最终接受作 为救国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内在动力。
(二)内部条件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 阶级的成长、壮大。
无产阶级的成长和政治觉悟的提高,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 阶级条件。
(二)内部条件
3、思想文化条件——新文化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段祺瑞
黎元洪
冯国璋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 • • •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 3、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4、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1919年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 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这个运动从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 年杂志》开始。 《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 的主要阵地。 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 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 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是一个区 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 人阶级革命政党。
其次,五四爱国运的左翼骨干
毛泽东
再次,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 命时期的活动家
董必武
第一、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 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第二、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 结合的思想
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已经发展 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 在思想文化领域发挥指导作用了。
第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 分地暴露出来 第二,一战以极端的形式暴露了资本主义的 基本矛盾 第三,中国人学习西方屡屡失败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 想指导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 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 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 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 是李大钊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 • • • 北洋军阀的统治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后,统治中 国的主要是北洋军阀控制的政府。 袁世凯当权时,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 在形式上是统一的。 1916年袁世凯称帝败亡以后,中国又陷 入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从客观上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 由于统一战线出现了剧烈的分化 从主观方面来说,是由于陈独秀为代 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 领导权,同时幼年的中国共产党还难以摆 脱共产国际错误思想的指导。
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一是国共两党的合作,有利于中国革 命的发展,也有利于两党自身的发展。 二是在统一战线中,共产党人必须坚 持自己的独立性,争取对革命的领导权。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历史条件 • 五四运动的爆发 导火线 爆发 •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历史条件
• • • • 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十月革命的影响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陆政祥
顾维钧
历史特点
• 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 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 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1917.1)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17.2)
鲁迅《狂人日记》(1918.5),宣告了现 代白话小说的诞生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 学,民主就是资产阶级民主,也是指资 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科学则有广狭二义。 民主和科学,是为了实现在中国“建设 西洋式之新国家”。
黄埔军校 五卅运动 北伐誓师 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3、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 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 推动了革命战争的发展
4、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大革命的失败 大革命失败原因
中山舰事件
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大革命的意义
李 之 龙
大革命失败原因
开 天 辟 地 的 大 事 变
北洋军阀的统治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和五四运动 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马克思主义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进一步传播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与中国共产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党的诞生 中国革命的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新局面 实行国共和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 国共产党诞生
•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1、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2、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特点
3、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首先,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精神领袖
李大钊 陈独秀
大革命的意义
这场失败了的革命,实际上 是未来胜利的革命的一次伟大的 演习!!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济 南 共 产 主 义 小 组 旧 址
第一、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第二、到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第三、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 际组织工作
一 九 二 〇 年 十 一 月
《上 中海 国共 共产 产主 党义 宣小 言组 》起 草 的
3、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是切中时弊的。 • 没有因为批判孔学而否定全部传统文化 • 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 提倡资产阶级民主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 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 • 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很难改造社会环境 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 • 许多领导人物还是使用资产阶级的批判方 法 事实上,当时的先进分子中,就已经对资 本主义有所怀疑了——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 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有了自己的 领导核心。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 1、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二大 中国革命的新面貌
• 2、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 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 目标。
提出了群众路线的革命方法
苏 兆 征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1、国共合作的形成 2、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3、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4、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1、国共合作的形成
中共二大提出“党外合作”的方式 中共三大正式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 针和办法 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2、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