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国民经济3
河南省城市经济指标

四级 五级 七级 七级 七级 七级 七级 八级 八级 八级 八级 八级 八级 八级 八级
省份 河南 非农人口(万人) 151.54 职工工资(元) 8825 第三比重(%) 60.7
城市 郑州 GDP(万元) 2888932 人均储蓄(元) 零售(万元) 1725166 人均零售(元) 8229.97
居民储蓄(万元) 1861922 人均 GDP(元) 12390.38 非农比重(%) .71 第二比重(%) 52.5
GDP(万元) 1133592 社消零售(万元) 509794 人均储蓄(元) 4809 人均零售(元) 3133.34
职工工资(元) 7489 第三比重(%) 38.4
人均储蓄(元) 11129.07
三门峡市经济指标 省份 河南 非农人口(万人) 19.47 职工工资(元) 7053 第三比重(%) 47 鹤壁市经济指标 省份 河南 非农人口(万人) 28.46 职工工资(元) 5370 第三比重(%) 34.7 城市 鹤壁 GDP(万元) 381861 人均储蓄(元) 6239.02 综合分值 21.03214 社消零售(万元) 120782 人均零售(元) 2484.72 城市等级 八级 居民储蓄(万元) 303279 非农比重(%) .59 市总人口(万人) 48.61 人均 GDP(元) 7855.61 第二比重(%) 57 城市 三门峡 GDP(万元) 280696 人均储蓄(元) 11059.31 综合分值 22.97953 社消零售(万元) 110145 人均零售(元) 4204.01 城市等级 八级 居民储蓄(万元) 289754 非农比重(%) .74 市总人口(万人) 26.2 人均 GDP(元) 10713.59 第二比重(%) 50.7
郑州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研究

郑州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研究[摘要] 在国家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第三产业逐渐崛起。
第三产业的领域覆盖性很广,关乎国计民生,所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郑州市为例,深入分析其第三产业发展概况,指出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郑州市发展第三产业的方向和对策。
[关键词]第三产业;郑州市;发展;对策1前言在经济改革的新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向集约化、现代化、社会化转变,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第三产业逐渐崛起。
郑州市的第三产业相对发展较快,并逐渐形成门类齐全、功能完整的产业格局,但是从横向比较,郑州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与沿海发达城市存在明显的差距。
因此郑州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步伐,立足本市的实际情况,摸清优势,确定重点发展的方向,清除发展第三产业的障碍。
2郑州市第三产业的存在问题郑州市已初步形成了发展第三产业的主体格局,发展速度比较迅速。
1999年第三产业总产值已达6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2%,全市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也已上升到35%,并呈日益扩大趋势。
纵向来看,郑州市的第三产业发展趋势良好,但横向来看,郑州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
2.1第三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偏低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郑州市第三产业的总产值占GDP的比重明显偏低,表明该市的第三产业仍然不够壮大。
2.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偏低就业人数的增加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必然结果。
相关数据表明,20世纪末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已达到60%以上。
而郑州市在1993年才达到24.7%,与国内的沿海城市比较,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比例低10个百分点以上。
2.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最近几年,郑州市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上虽然取得不小的成绩,但其第三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具体体现在:①城市配套功能存在缺陷;②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不完善,动力不足,限制了一、二产业的发展;③对教育不够重视,科技服务行业不突出,不能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④各项社会福利事业以及卫生、体育、城市公用事业滞后,城市结构功能失调。
2013年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郑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郑州市统计局(2014年4月8日)2013年,面对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突出“三大主体”工作,坚持开放创新双驱动,着力“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加快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国民经济发展实现新的跨越,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完成生产总值620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人均生产总值68070元,比上年增长7.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7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3470.5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2584.4亿元,增长9.6%。
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65.5亿元,增长5.5%;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57.8亿元,增长9.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93.9亿元,增长0.3%;金融业增加值487.4亿元,增长26.6%;房地产业增加值281.8亿元,增长6.9%;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312.6亿元,增长5.1%;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485.2亿元,增长9.7%。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6:56.4:41.0调整为2.4:56.0:41.6。
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3790.1亿元,增长9.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1.1%。
年末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7.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8%。
食品价格上涨4.8%;其中肉禽及其制品类上涨5.5%,蛋类上涨4.9%,菜类上涨8.5%。
居住价格上涨2.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1.8%;烟酒及用品价格下降0.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0.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7%;交通和通讯下降0.3%;衣着价格上涨1.9%。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97.5万人,比上年下降3.5%,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64.7万人,下降4.9%。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5.4万人,增长10.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0.5万人,下降11%。
郑州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态势与结构优化

4. 3 0
l8 6 5. O 3. 98
2 9 8
1 l 38 2 3
人均服务产品 占有量( / ) 元 人
服务密度 ( 万元 ,m ) l: c
I9 95 14
36 1 O 9
38. 79 7
21 年 02
第1 期
S IN E&T C N L G N O M TO CE C E H O O YIF R A IN
O高校 讲坛0
科技信 息
郑州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态势与结构优化
田 霖
( 州大 学 商学 院 郑
结构升级优化的对 策与措 施。 【 关键 词 】 第三 产业; 产业结构 ; 州市 郑
房地产业 700 1l7 574 199 80 . 2 58 . 9
1 郑州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态势
本文主要选取 以下指标来衡量第三 产业的发达程度 : 1 ( )地区第 三产业产值 比重: 地区第三产业 产值/ 区国内生产 总值 ( D ) ( ) 地 G P ;2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 ;3 地 区第三产业就 业 比重= 区第三产 业就业人 () 地 数( 年底 )地 区就业总人数 ( / 年底 ) ( ) ;4 人均服务( 第三产业产 品) 占有 量: 区第三产业产值/ 区人 1数 :5 地 地 : ( )服 务密度= 3 地区第三产 业产 值/ 地区面积 。表 1列 出了河南省 和郑 州市第三产业发展 的相关指标
数值
诅赁和商务服务业
科学研究 、 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水利 、 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居 民服务和其他服 务业 教育
2 9 3 5 l4
郑州市统计局关于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郑州市统计局关于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正文:---------------------------------------------------------------------------------------------------------------------------------------------------- 郑州市统计局关于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199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和中央关于增加投入、扩大内需为主的一系列方市政府提出的各项任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综合1998年在各种困难和矛盾交织出现的情况下,全市国民经济仍保持稳定增长。
据初步统计,199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6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1亿元,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327.8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250.3亿元,增长12.9%。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8077元,比上年提高7.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9958.5元,比上年增长8.7%。
市场物价持续低位运行。
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1.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工业经济效益不理想,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农业基础较脆弱,职工下岗和再就业压力大,治理环境污染任重道远。
二、农业农业获得好收成。
1998年我市认真贯彻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使农村经济全面、持续发展。
1998年粮食生产在夏季遭受旱灾的情况下,经过努力,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77.8万吨,比上年增长21.3%,夏、秋两季获得全面丰收,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最高水平。
全市夏粮播种面积213.8千公顷,夏粮总产量90.7万吨,比上年增长0.73%;秋粮播种面积200.6千公顷,秋粮总产量87.1万吨,比上年增长53.8%;在粮食总产量中,谷物产量161.1万吨,增长19.5%;豆类4.2万吨,增长74.0%;薯类12.5万吨,增长32.3%;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油料产量10.79万吨,增长54.4%;棉花、烟叶生产在国家政策和市场导向的作用下,种植面积减少,全年棉花总产量0.6万吨,减少20.8%;烤烟产量1.1万吨,减少2.6%;蔬菜、水果等农作物产量持续增长。
2022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尊敬的市民朋友们,各位代表,各位委员,今天,我代表郑州市政府向大家作2022年度市政府工作报告,感谢大家对市政府工作的监督和支持。
一、总体情况2022年,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时期,也是郑州市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之年。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努力,郑州市经济蓬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形势依然任重道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依然很多。
2022年,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发挥好市政府的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转型升级。
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全方位的目标奋斗。
二、经济建设作为一线城市,经济始终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指标。
2022年,我们2019年经济总量(地区生产总值)的10%的增长目标依然和去年一样,同时还将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绿色发展”的方针,加强我们在环保方面的努力,保护我们的国土绿色生态,推进绿色、低碳经济高速发展。
1. 新增投资:我们将面向全国和世界范围寻找新的投资项目,同时升级我们现有的投资项目,这样我们就能大幅提升我们的GDP以及市场竞争力。
2. 三大产业:我们要强化三大产业,分别是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农业。
其中,我们将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金融、商贸、旅游、文化等领域的支持,同时在高端制造业方面,我们要加快推进新基建和新材料的应用,加强智能制造的能力和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整合,提高科研和技术创新水平。
在现代农业方面,我们将大力推进农产品的品牌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同时大力推进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等方面的发展,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农业示范园区。
3. 招商引资: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陈敏尔书记重要批示,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思路,加大与优质企业对接,向各种资源的整合等多种方式实现招商引资。
三、民生建设市政府一直把民生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2022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提升。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法规类别】计划综合规定【发文字号】郑政[2015]27号【发布部门】郑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15.06.05【实施日期】2015.06.0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郑政〔2015〕2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郑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十四届人大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据此安排好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郑州都市区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要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十届十次全会明确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打造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建设以国际商都为特征的国家中心城市的“三大一中”战略定位,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抓改革创新、强投资开放、促结构转型、求民生改善”为总要求,抢抓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升“三大主体”工作,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和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统揽的郑州都市区建设,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具体计划由市发展改革委另行下达。
2015年6月5日郑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宏观经济形势极其复杂严峻的一年。
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重大决策部署,认真实施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紧紧围绕“三大一中”战略定位,坚持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为统揽,持续推进“三大主体”工作,深入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抓改革、强投资、调结构、求提升,有效遏制了经济下滑势头,经济社会总体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
郑州市人口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郑州市人口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径和机制是极为复杂的,这不仅因为经济发展本身包含着非常富的内涵并由多种因素构成,而因为人口本身也是具有多种属性社会群体。
人口在经济发展的作用不能一概而论它可以通过多个能量、信渠道作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不同的人口因,如数量、质量等所表现作用也不同,因此不能简单地为某种人口状态是有利或不于经济发展的,必须行具体的综合分析。
、郑州市人口数量的统计分析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郑州市人口数量统计分析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人口则是生产力和消费力的统一因此人口数量对经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为经济长提供必要的劳动力发作用。
人口是劳动力的源泉,一定量的人口构成经济增长的动力刺激经济的发展。
但大量低质的人口可能会成为经发展的沉重负担。
二是通过消引起的。
一定数量人口的食住行能够增加有效需求,而促进经济增长。
但人口越多,消量越大,就会影响积累扩大再生产的投资,最终影响经济产出。
一个地区的人口量状况,一般由人口总量人口自然增长率反映来。
下面我们用统计数据分析州的人口状况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从上表可以出建国以来郑州的人口经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1949~1959年,郑州人口速发展。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迅速复和发展,随着人民生活平的初步改善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死亡率大幅下降,而出生率依然很高,形成了州人口的第一次生育高峰1961年由于自然灾和经济建设指导思上的错误,国民经济发生严重的困难,造成了口非正常死亡,出现了建国后郑州口第一次负增长,以后州的人口依然增长很快,虽然在70年代实行了计划生育策,但由于人口基数太大,迁入口多,人口的净增长然很高。
郑州市人口数量对济发展的影响由上面的分我们知道了郑州人口的基状况,但是郑州人口对经济发的影响如何?下面建立我们模型分析郑州人口对经济的影响。
容计算,平均相对误差为6.57%,也就是模型较的模拟了人口数量对经济发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标单位1990199520002005201020112012直接进出
口总值
万美元161291921611019345244215359293528949 直接出
口总值
万美元111913072123137565933127294140020225632旅游外汇
收入
万美元46537769133841476015800金融
金融机构
各项存款
亿元86.3464.41215.43116.17990.98964.910448.3金融机构
各项贷款
亿元87373.7881.92428.15717.56112.86794.1教育
在校学生数万人84.4114.9139.7191.3222.3227.4231.6
专任教师数万人 6.2 5.97.19.412.512.913.6
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
配收入
元14964535593510640188972161224246农村居民
人均纯收
元69215552912477492251105012531城市居民
人均居住
建筑面积
平方米19.82328.229.5-
农村居民
人均居住
平方米21.523.835.443.75254.955.7城乡居民
储蓄余额
亿元56.1254.2565.81436.129113252.13845.5工资
在岗职工
年平均工
元21265226901716694327793554141480卫生
医疗机构数个9358796881637134740443810
卫生技术
人员
个28410305903113733568495195689165403
医疗床位数张20937221222447229295470945275059664
市政建设
自来水供
水量
万吨23037325062878330448377243578535825城市集中
供热面积
万平方米85113831777226122853349用气人口万人59.5107.9149.2230439457533城市道路
长度
公里4285636841131133813901446
公共汽(电)车总辆40472813423077478852715548郑州市主要年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及速度指标统计(1990-2013)(三)
注:1.1990
年城市居
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
以人均生
活费收入
代替;2.直
接进出口
总值.直接
出口总值
统计范围
委及省属
进出口公
司.1995
年.1990年
为业务统
计数.2000
年以来为
海关
数;3.2013
年邮电业
务总量按
格计
算.2001-
2010年按
2000年可
比价格计
算.2000年
以前按
1990年可
比价格计
算;4.固定
资产投资
2010年以
城镇投
资;5.2010
年以后.工
业总产值
和增加值
包含河南
中烟工业
公司和河
南电力公
摘编自《郑州统计年鉴2014》
20132013比上年±%
421774919.5
50643823.6
16500 4.4
12450.518
9342.311.5
241 4.1
13.92
266159.8
1400911.8 --
52.6-5.6
4475.316.4
446227.6
4026 5.7
7628216.6
6876415.3
35413-1.2
381513.9
528-0.9
1520 5.1
5745 3.6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