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辣椒全膜垄作沟灌与保水剂配合节水技术研究
四川丘陵旱坡地节水种植技术研究_____

第38卷第9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9月V o l.38N o.9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 w e s t C h i n a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S e p.2013文章编号:10005471(2013)09012305四川丘陵旱坡地节水种植技术研究①邓虹,郭伟,刘建中,白梓嵩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四川南充637000摘要:在四川丘陵旱坡地上,研究了不同种植技术对节水保水和粮食产量㊁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秸秆覆盖㊁免耕种植基础上,合理安排种植模式,可收到节水保水,提高产出的效果, 麦㊁玉㊁花㊁苕 模式节水保水效果最好,经济效益最高, 麦㊁玉㊁苕㊁豆 模式节水保水效果较好,粮食产量最高.②节水保水的关键措施,除免耕种植外,一是秸秆还田和间种豆科以增加土壤有机质;二是恰当配置匍匐作物和矮株作物,构建良好的地表植被增强生物覆盖.③秸秆还田和间种豆科有良好的改土培肥作用,对土壤有机质㊁氮素的效果最为明显,对钾和磷也有较好的作用.关键词:丘陵旱地;节水保水种植;技术中图分类号:S344.3文献标志码:A丘陵旱坡地是四川省的主体旱耕地,面积约104.8万h m2,占全省旱耕地的55.1%[1];坡度>10ʎ的面积占75%,以10ʎ-20ʎ的面积最大,占50%以上[2];受地形地貌倾斜起伏和灌溉设施简陋滞后的制约, 80%以上的面积为 雨养农业 .节水技术的关键,是提高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四川盆地年降水量900~1200mm,但时段分配不均,常有干旱发生,尤其夏旱频率76%㊁伏旱频率67%,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丘陵旱坡地受灾更甚.四川盆地夏㊁秋季,大雨㊁暴雨过程较多,旱坡地水土流失严重,不仅导致土壤和养分大量损失,还成为塘库㊁江河水体污染的重要源头[4-6].丘陵旱坡地的节水保水技术,是关乎农业生产㊁土壤养护和水域保护的重大课题,四川农业科技工作者对此作了大量研究,提出了网格垄作[7]㊁免耕平作㊁秸秆覆盖[8]等行之有效的耕作技术.我们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于2009-2010年进一步探索了秸秆覆盖增加间套种植的节水保水效果,以期为四川丘陵旱坡地实施节水保水㊁减轻流失㊁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1.1试验土壤田间试验在南充市嘉陵区龙泉乡5村实施,试验地土壤为侏罗系蓬莱镇组棕紫石骨土种,多砾质粘质壤土质地.0~20c m土层土壤体积质量1.78g/c m3,有机质10.5g/k g㊁全N0.88g/k g㊁速效N60m g/k g㊁有效P(P-P2O5)10.7m g/k g㊁速效K(K-K2O)83.1m g/k g.1.1.2作物品种小麦绵麦38号㊁玉米川单21号㊁甘薯西成薯007㊁洋芋费乌瑞它㊁蚕豆成葫14号㊁大豆南豆12号㊁花生天府18号.①收稿日期:2012050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基金项目:四川省公益性研究项目(2008N G0021).作者简介:邓虹(1960),男,四川武胜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作物耕作栽培及农技推广.1.2 试验处理带距带比1.67mʒ1.67m ,设5个种植模式.A 处理:[麦+预]/[玉/(薯+豆)],即麦㊁玉㊁薯㊁豆四作.预留行套种4行玉米,地膜覆盖,膜侧栽培;麦收后套种两垄甘薯,每垄下腰部间种1行大豆.小麦㊁玉米秸秆就地覆盖还田.B 处理:[麦+芋/[花+薯],麦㊁芋㊁花㊁薯四作.预留行覆膜间种4行冬洋芋,洋芋收后免耕套种4行花生,麦收后间种2垄甘薯.小麦秸秆覆盖还田.C 处理:[麦+预]/[(玉+豆)/豆],麦㊁玉㊁豆㊁豆四作.预留行套种4行玉米.膜侧栽培,间种3行大豆;麦收后免耕套种4行大豆.小麦㊁玉米秸秆覆盖还田.D 处理:[麦+蚕]/[豆+薯],麦㊁蚕(豆)㊁豆㊁薯四作,预留行间种4行蚕豆,蚕豆收后套种4行大豆,麦收后间种2垄甘薯,小麦秸秆覆盖还田.E 处理:[麦+预]/[玉/薯],麦㊁玉㊁薯三作(c k ).预留行套种4行玉米,麦收后套种2垄甘薯.耕地,秸秆不覆盖还田.符号说明:/为套作㊁+为间作㊁[]为分带种植㊁()为同带种植.1.3 试验设计田间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定位试验.小区面积26.68m 2.第1重复设为径流测定区,每小区作1径流坑,小区四周用0.1mm 厚薄膜和砖头做成防溢漏墙,下坡方留出水孔(口)直通径流坑.1.4 分析测定方法1.4.1 土壤分析试验前后取0~20c m 土层土壤,由我院中心实验室分析有关项目.分析测试方法:土壤体积质量用环刀法㊁有机质用重铬酸钾法㊁全氮用全自动凯氏定氮仪㊁速效氮用碱解扩散法㊁有效磷用钼锑抗比色法㊁速效钾用火焰光度法.单质P ˑ2.2913ңP 2O 5㊁单质Kˑ1.2046ңK 2O.1.4.2 径流测量在降水产生径流后立即测量,径流坑取出水量减去径流坑接雨面承接的降水量,即为处理小区径流量(1000k g=1m 3).1.4.3 数据分析用D P S 软件处理.方差分析用试验观测数据,相关和通径分析用转换数据.即:秸秆不还田赋值0,一作覆盖还田赋值1㊁二作覆盖还田赋值2,不间豆科赋值0㊁间一作豆科赋值1㊁间二作豆科赋值2,用x +1转换数据参加分析.土壤测试值和径流量用分年度的均值化数据参加分析.1.5 处理投入表1 各处理费用投入/元㊃h m -2处理种子肥料农药农膜人工合计A 麦㊁玉㊁薯㊁豆1155.03660.0450.0210.014400.019875.0B 麦㊁芋㊁花㊁薯5400.03681.0300.0525.014400.024306.0C 麦㊁玉㊁豆㊁豆870.02760.0600.0105.011400.015735.0D 麦㊁蚕㊁豆㊁薯960.01920.0300.0105.010800.014085.0E 麦㊁玉㊁薯1065.03660.0300.0210.013200.018435.0注:农资投入按实际购买价格计算,人工费按实际雇工单价40.0元计算.2 结果与分析2.1 各处理节水保水效果据过程降水量较大(>24.0mm )的11期次统计(表2),节水保水效果最好的是B (麦㊁芋㊁花㊁薯)处理,径流总量1933.4m 3/h m 2,比对照E (麦㊁玉㊁薯)少525.7m 3/h m 2(21.4%),差异极显著;其次是C (麦㊁玉㊁豆㊁豆)处理,径流总量2076.0m 3/h m 2,比对照少383.1m 3/h m 2(15.6%),差异极显著;A (麦㊁玉㊁薯㊁豆)和D (麦㊁蚕㊁豆㊁薯)两处理,径流量比对照少7.4%和2.1%,差异不显著.521第9期 邓 虹,等:四川丘陵旱坡地节水种植技术研究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2 各处理径流量/m 3㊃h m -2日 期ABCDE (c k)20096/29-30153.3133.6154.5154.6167.720097/11189.0169.2188.4228.6207.620097/31-8/1300.1295.0297.5321.6315.820098/3-5307.1295.3303.4327.0317.720099/19-20224.1179.0226.4198.7237.4200910/8-1172.646.443.687.283.1200910/26-2731.023.024.031.637.820107/17-18195.2179.3174.3199.3227.520108/20-26510.5387.1407.8544.2535.020109/5-6141.095.7111.1151.8161.020109/9153.6129.8145.0163.1168.5合计2277.51933.42076.02407.72459.1ʃm 3h m -2-181.6-525.7-383.1-51.40ʃ%-7.4-21.4-15.6-2.10L S D 0.05a bb a aL S D 0.01A B C B C A A注:L S D 0.05=198.33m 3㊃h m -2㊁L S D 0.01=265.32m 3㊃h m -2.2.2 各处理对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作用各处理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如表3.粮食产量以A ㊁E 两个处理最高,均在13100k g/h m 2以上,二者差异不显著;B ,D 和C3个处理比对照低8806.4~10250.1k g /h m 2,减产极显著.经济效益以B 处理最高,次为D 处理,比对照高5560.7元/h m 2和1900.0元/h m 2,差异均极显著;A 处理的效益也高于对照,但不显著,C 处理比对照低1620.4元,极显著.表3 各处理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k g㊃h m -2㊁/元㊃h m -2作 物ABCDE (c k)小麦2943.82918.82968.82956.33000.0玉米5806.305737.506050.0甘薯3581.33818.803900.04056.3大豆800.001543.81093.80洋芋02068.8000蚕豆0001081.30花生01293.8000薯藤88639350092699331粮食13131.48806.410250.19031.413106.3ʃk g25.1-4299.9-2856.2-4074.90L S D a A c C b B c Ca A效益5373.810651.34370.06990.65090.6ʃ元283.25560.7-720.61900.00L S Dc Ca Ac Cb Bc C L S D 0.05=542.4k g ㊃h m -2㊁1147.3元;L S D 0.01=738.7k g㊃h m -2㊁1900元.注:粮食产量中不包括花生,甘薯㊁洋芋为5ʒ1折成的原粮产量;产品价格为:小麦㊁玉米1.6元㊃k g -1,甘薯(鲜)0.4元㊃k g -1,大豆4.0元㊃k g -1,洋芋(鲜)1.4元㊃k g -1,蚕豆3.0元㊃k g -1,花生5.6元㊃k g -1,薯藤0.1元㊃k g -1;效益=总产值-总投入.2.3 各处理对土壤理化指标的效应在定位试验2个周期后,各个新的种植模式的土壤理化指标,均比 麦㊁玉㊁薯 对照(E )处理有增益性变化(表4).土壤体积质量变化不大,仅降低0.6%~1.7%;土壤养分提高较为明显:有机质增加2.7%~7.1%,全氮增加1.1%~5.6%,速效氮增加1.4%~12.9%,有效磷增加0.9%~20.2%,速效钾增加62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 t t p ://x b b jb .s w u .c n 第38卷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3.7%~23.8%.表4 各处理土壤理化指标项 目ABCDE (c k )容质量g㊃c m -31.761.761.751.741.77ʃ%-0.6-0.6-1.1-1.70有机质g ㊃k g -111.5 11.6 12.0 11.8 11.2 ʃ%2.73.67.15.40全 氮g ㊃k g -10.900.910.940.930.89ʃ%1.12.25.64.5速效氮m g ㊃k g -171 73 797770 ʃ%1.44.312.910.00有效磷m g ㊃k g -112.6 12.6 11.513.711.4ʃ%1.510.50.920.20速效钾m g ㊃k g-1119.3 114.4 114.2100.096.4ʃ%23.818.718.53.70 注:取样日期2010年10月20日,土层深度0~20c m.3 结论与讨论3.1 处理评价B (麦㊁芋㊁花㊁薯)处理节水保水效果最好,且经济效益最高;A (麦㊁玉㊁薯㊁豆)处理节水保水效果较好,且粮食产量最高;C (麦㊁玉㊁豆㊁豆)处理虽然节水保水效果很好,但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较低.3.2 节水保水原因分析A ,B ,C3个处理都有较好的节水保水效果,除免耕种植外,还有两个主要原因:其一是秸秆覆盖还田和间种豆科作物,两项措施均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相关系数r =0.7428和0.9674),从而增强了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秸秆覆盖还田通过土壤有机质对径流量的间接作用为-0.5353,间种豆科作物通过土壤有机质对径流量的间接作用为-0.6971,均表明增强节水保水能力;其二是匍匐作物和矮株作物增加了对土表的生物覆盖,减缓了径流速度,增强了土壤渗水性,B ㊁C 处理的植被构成中匍匐作物和矮株作物比重较大,因而保水效果更好.3.3秸秆还田和间种豆科对土壤培肥有良好的作用秸秆富含有机质和N ,P ,K 等土壤肥力成分,秸秆还田是物质循环利用,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的重要措施[9];豆科作物根瘤菌固氮总量的1/3残留在土壤中[10-11],每生产100k g 经济产量的固氮残留量在1k g以上.豆科属直根系植物,能吸土壤深层的P ,K ,其中一部分通过根茬和落叶残留在表层土壤中.本研究相关分析结果(表5),秸秆还田㊁间种豆科对土壤有机质㊁氮素的增益效果都很明显,秸秆还田对钾㊁间种豆科对磷的效果也较好.表5 秸秆还田㊁间种豆科与土壤理化指标的相关系数农业措施容重有机质全氮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秸秆还田-0.70020.74280.71170.57560.32350.8811间种豆科-0.70020.96740.97110.72390.50490.4595注:N=10,r 0.05=0.632,r 0.01=0.765.参考文献:[1]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省农业统计年鉴[M ],2006-2009.[2] 四川省农牧厅,四川省土壤普查办公室.四川土壤[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3] 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节水抗旱增产措施[C ]//四川省农学会.四川农学(四川省节水旱作农业研讨会专辑),1999:5-11.721第9期 邓 虹,等:四川丘陵旱坡地节水种植技术研究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82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 t t p://x b b j b.s w u.c n第38卷[4]赵齐良,邓良基,张世熔.四川省土地退化的现状及防治对策[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2,20(4):357-361.[5]刘玉平,王桥,王文然,等.中国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状况[J].水土保持学报,2001,15(6):17-19.[6]吴希媛,张丽萍.坡地水土流失对水体富营养化贡献的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研究,2006,13(5):296-298.[7]赵燮京,张建华,杨元文.四川丘陵区抗旱节水的土地管理技术[C]//四川省农学会.四川农学(四川节水旱作农业研讨会专辑),1999:30-33.[8]杨勤,刘永红,柯国华,等.麦玉薯三熟保护性耕作水土保持效应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8,21(2):305-308.[9]吴婕,朱钟麟,郑家国,等.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06,19(2):192-195.[10]孙晓辉.作物栽培学(各论)[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山东花生研究所,万书波.中国花生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O nD i v e r s eP l a n t i n g P a t t e r n i nA r i dU p l a n da n dH i l l y L a n d o f S i c h u a nD E N G H o n g, G U O W e i, L I UJ i a n-z h o n g, B A I Z i-s o n gN a n c h o n g A c a d e m 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N a n c h o n g S i c h u a n6370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e a b i l i t y o fw a t e r s a v i n g a n d r e t e n t i o n,g r a i n y i e l da n de c o n o m i cb e n e f i t i n f i v e p l a n t i n gp a t-t e r nh a v eb e e n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i n t h e a r i du p l a n d a n dh i l l y l a n d o f S i c h u a n.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1)O n t h e b a s e o f c o v e r i n g w i t h s t r a wa n d n o-t i l l a g e,t h e a b i l i t y o fw a t e r s a v i n g a n d r e t e n t i o n a n d e c o n o m i c b e n e f i t o f w h e a t/p o t a t o+p e a n u t/s w e e t p o t a t o p l a n t i n gp a t t e r na r eb e s tw h e r e a s t h eo u t p u t o fw h e a t+m a i z e/p o t a t o s w e e t p o t a t o+s o y b e a n p l a n t i n gp a t t e r n i s t h eh i g h e s t;2)E x c e p t t h en o-t i l l a g e,k e y m e a s u r e so fw a t e r s a v i n g a n d r e t e n t i o n i n c l u d e d t h e s t r a wr e t u r n e d t o f i e l da n d i n t e r c r o p p i n g l e g u m e t o i n c r e a s e s o i l o r g a n i c m a t t e r a n d a p p r o p r i a t e i n t e r c r o p t oc o n s t r u c t a n de n h a n c es u r f i c i a l p l a n t c o v e r;3)R e t u r n i n g s t r a wi n t o f i e l do r i n t e r-p l a n t i n g l e g u m i n o u s i m p r o v e d t h e s o i l q u a l i t y.K e y w o r d s:a r i du p l a n d a n dh i l l y l a n d;w a t e r s a v i n g a n d r e t e n t i o n p l a n t i n g;p l a n t i n gp a t t e r n责任编辑陈绍兰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旱作农业中的节水灌溉技术

旱作农业中的节水灌溉技术旱作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依靠和充分利用自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种雨养农业类型。
在旱作农业区域,水资源匮乏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节水灌溉技术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一、滴灌技术滴灌是一种精确的灌溉方式。
它通过滴头,将水一滴一滴地、缓慢而均匀地滴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
这种灌溉方式最大的优点在于其节水效率极高。
由于水直接滴灌到作物根部,减少了水分在土壤表面的蒸发和在非根系区域的渗漏。
例如在一些干旱地区的果园里,滴灌技术能使每一滴水都被果树的根系充分吸收。
滴灌系统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规律,精确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
对于一些需水量较少的作物,如某些耐旱型的蔬菜品种,滴灌能够提供恰到好处的水分,既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又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
滴灌技术还有利于土壤结构的保持。
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往往会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土壤变得板结。
而滴灌由于是小流量灌溉,对土壤的冲击力极小,能保持土壤的疏松性,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和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
在一些沙质土壤的旱作农业区,滴灌可以防止土壤因过度灌溉而导致的沙化加剧现象。
二、微喷灌技术微喷灌介于喷灌和滴灌之间。
它是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以较小的流量将水喷洒到作物上。
微喷灌的喷头可以将水雾化成细小的水滴,就像下着轻柔的小雨一样。
这种灌溉方式在旱作农业中有独特的优势。
一方面,它的覆盖面积相对较大,适合于种植密度较大的作物,如一些谷类作物。
它能够均匀地将水分洒在作物的叶片和周围土壤上,既补充了土壤的水分,又能起到一定的降温增湿作用,有利于作物在干旱炎热的环境下生长。
另一方面,微喷灌系统的安装和维护相对比较简单。
与滴灌系统相比,它不需要像滴灌那样精确地对准每一株作物的根部,喷头的布置相对灵活。
在一些小型的旱作农业农场或者家庭式的种植园中,微喷灌技术更容易被采用。
而且微喷灌系统的成本相对较低,对于资金有限的旱作农户来说是一个比较经济实惠的选择。
泾川县旱地辣椒全膜双垄沟栽培技术

温 水 浸 种 ,可 防 疫 病 和 炭 疽 病 ;总 的浸 时间遮光 ,以防幼苗失水 萎蔫。
般 亩 追 施 尿 素 10 — 15kg,用 追 肥 枪 将
种 时 间 要 达 到 7h。
4 土壤处理
肥 料 追 在 两 植 株 中 问 。
3.2 苗 床制 作。塑 料 大棚 早 春茬
地 下 害 虫 危 害 严 重 的 地 块 ,整地 起
2 选用 良种
定植前 10~ 15d要低温炼苗 。
敌 畏乳 油 260g,拌 上 锯末 ,与 2.5 ~3.5kg
品种选择一般要求抗旱 、株高适中 、
3.6.2 水肥 管理 ,分苗到新 根长出 硫横 粉 混 合。分 处点 燃 ,密 闭熏 蒸一
高抗辣椒疫病 ,适合 的品种有金椒 6号 、 以前 ,一般不要浇水 ,育苗前期 的表土 昼夜 ,扣棚做畦。每垄定植 2行,穴距 金 椒 8号 、 民 欣 早 椒 、线 椒 8819、 陇 发白才可浇水 ,选 晴天午后一次性浇 足。 35~40cm,每 穴 2株 ,亩 定植 350o穴
通过近几年的生产实践 ,在设施蔬菜栽
3.5 分苗
膜后 ,将第二幅膜的一边与第 一幅膜在
培方面进行 了该技术 的示范推广 ,取得
分苗 一般在 2叶 1心成 3叶 1心时 大垄 中间相接 ,从下一大垄垄侧取 土压
了较好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进 行 。分 苗前 要低 温 炼苗 2~3d。苗 实 ,依次类推 ,铺完全 田。要求地膜 与
家 肥 5000kg, 尿 素 15 —20kg, 磷 肥 过 30℃,夜 间 16— 2O℃。 缓 苗 后 要
7 定植
4o~50kg,钾肥 5一 lOkg,结合整地全 控制 温度 ,一般 白天 20~ 25℃,夜 间
制干辣椒全膜垄作栽培技术

剂5 0 0 0 倍 液 、或 2 0 %速灭杀丁乳 油 2 0 0 0~3 0 0 0倍液喷雾
防治。
6 . 5 红蜘 妹
及时打去主茎上 的老叶和主权以下的小枝 、 腋芽 、 侧芽 。 立 秋后所结果实一般无法 自然红熟 , 最好 在拔 棵前 4 0~ 4 5 d 打去顶尖 , 以保证所结果实全部能够 自然红熟 。
1 . 4 药 剂除 草
播种后及 时灌 透水 , 保持垄面湿润 以利 出苗 。当门椒 坐 稳 之后灌 一次水。以后进入盛果期 ,每隔 1 0~1 5 天灌 水一 次, 盛 果期共灌 水 5次左右 , 每 次灌水不超 过沟深 的三分 之
对杂草 为害 比较严重 的地块 , 起垄后覆膜前用 5 0 %乙草
果重 2 0 g 左右, 味辣 ; 耐湿热 , 抗病性较好 。 2 0 1 4年・ 第 1 8期 ( 总4 4 3 期)
根 据 长势 随水 追肥 三 四次 ,每 次 追施 氮 、磷 、钾复 合 肥
2 2 5— 3 0 0 k g / h m。 , 以保证生长期需肥 。追肥 时可用穴播器穴施
后 补 为原 则 。 第一次追 肥在 门椒果实 坐住后 追施 , 追纯 氮
9 0 k g / h m 。 、 五氧 化二磷 6 0 k g / h m 、 氧化 钾 2 2 . 5 k g / h m ; 以后
熟果绿 色 , 红熟果深红色 , 干物质含 量高 , 油分多 , 色价高 , 单
距4 0 c m、穴距 2 5 c m每垄播 种两行辣椒 , 7 9 5 0 0穴 / h m2 左
右。破膜 打穴播种 , 干籽直播 时每穴播六七粒种子 , 催芽后播 种 时每穴播三 四粒种子 , 播后覆盖河沙 1 1 . 5 c m将穴封严 ,
辣椒膜下滴灌栽培技术分析

辣椒膜下滴灌栽培技术分析辣椒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是一种利用薄膜滴灌技术来进行辣椒种植的方法。
它采用滴灌系统将水和养分通过管道输送到辣椒根部,通过薄膜覆盖在地面上,形成雨水渗入的效果,从而提高辣椒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露地栽培的辣椒种植中。
辣椒膜下滴灌栽培技术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节水节肥:该技术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淋失,节约用水。
可以减少肥料的流失,提高肥效利用率。
2. 环境友好:膜下滴灌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控制病虫害:膜下滴灌可以减少叶片湿度,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可以利用系统注入农药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4. 提高产量和品质:膜下滴灌可以使辣椒根系充分吸收养分,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发育,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5. 减少劳动力成本:膜下滴灌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减少了人工浇水的劳动力成本。
辣椒膜下滴灌栽培技术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土壤处理:首先进行土壤松化和平整处理,去除杂草和残留物,保证土壤的质量和通透性。
2. 系统铺设:在土壤表面铺设滴灌系统管道,并将薄膜覆盖在上面,形成一层薄膜覆盖层。
3. 滴灌系统连接:通过连接器将滴灌系统与主供水管道连接起来,保证水和养分的供应。
4. 水和养分供应:根据辣椒的生长需要,通过滴灌系统给予适量的水和养分。
5. 农药使用: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通过系统注入适量的农药来进行防治。
6. 定期维护:定期对滴灌系统进行检测和维护,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辣椒膜下滴灌栽培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注意事项:1. 技术要求高:膜下滴灌技术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门槛较高。
2. 成本较高:辣椒膜下滴灌栽培技术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购买滴灌系统和薄膜材料,导致成本较高。
3. 天气条件:膜下滴灌技术对气温和降水情况有一定的要求,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来实施。
4. 定期维护:滴灌系统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增加了农民的工作量。
浅议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技术

色抗 旱 作 物
关键 词 : 覆 膜: 保墒; 旱作: 节 水
中 图 分 类号 : ¥ 2 7 5
( 隆德 县 温 堡 乡 农 业 科 技 服务 中 心, 宁夏 隆德
7 5 6 3 0 0 )
摘
要: 覆 膜 保 墒 技 术 是 发 展旱 作 节水 农 业 的 重 要科 技 支撑 。 现 代 意 叉 上 的覆 膜保 墒 旱 作 节 水 农 业技 术在 覆 膜 时问 上 包括 秋 覆 膜和 早 春
Ab s t r a c t : L a mi n a t i n g mo i s t u r e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y g i s a n i mp o r t a n t 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s u p p o t r f o r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w a t e r — s a v i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e .I n c l u d i n g t h e a u t u mn c o a t e d a n d e a r l y s p i r n g l a mi n a t i n g c o a t i n g i n t h e mo d e r n s e n s e o f t h e s o i l mo i s t u r e wa t e r — s a v i n g a g r i c u l ur t a l t e c h n o l o y g i n t h e c o a t i n g t i me s e mi i f l m c o v e r a g e nd a i f l m c o v e r a g e , i n c l u d i n g i n t h e c o a t i n g w a y t o s t a y me mb r a n e s ,i n c l u d i n g t h e e x t e n s i o n o f t h e c o v e r i f l m u s i n g w i t h s ub t b l e in w t e i r n g nd a a il f m t wo y e a r s . C o mp a r e d
干旱天气土壤保墒节水措施

干旱天气土壤保墒节水措施
作者:杨云梅
来源:《湖南农业》 2014年第5期
泸溪县农业局杨云梅
高温少雨天气,地面蒸发量大,土壤含水量明显不足,不适宜作物正常生长。
针对这种情形,为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建议因地制宜采取以下保墒节水措施。
覆盖地膜、秸秆适宜辣椒、大蒜、西瓜、蔬菜和各类果园。
秸秆覆盖:每667平方米用作物秸秆600~1000公斤,顺预留行覆盖;地膜覆盖起垄带,垄高25~30厘米,垄宽33~39厘米,盖膜后用土压实,以防大风揭膜;生物覆盖主要通过轮作、套作、间作技术来实现。
以上方法平均能提高抵御季节性干旱时间3~7天,土壤耕作层含水量比对照增加2%~4%。
种植绿肥适宜各类果园。
选用良种,精细整地,适时播种,推广混播,注意增施肥料、防旱防渍和防治病虫害,适时翻沤。
能抵御季节性干旱3~4天,土壤耕作层含水量增加
1.5%~3%。
合理施肥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1500公斤作底肥,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结合土壤分析化验结果,确定土壤氮、磷、钾的需要量,施用作物专用配方肥。
抗旱能力可延长7~15天,土壤耕作层含水量比对照增加1.5%~3%。
叶面喷施旱地龙适宜于各类作物。
用旱地龙与适量的水配合成溶液喷施在作物植株叶面上。
一般农作物每667平方米用旱地龙100克对水400~500倍叶面喷施。
早晚无风时喷施效果最佳,如果喷后4小时内遇雨淋应重喷。
抵御季节性干旱喷施1次可持效17~21天,具有“有旱抗旱保产,无旱节水增产”的双重功效。
保水剂与供水方式对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

基 金 项 目 :“十 一 五 ”国 家 科 技 支 撑 计 划 资 助 项 目
(0 7 2 0 BAD5 B0 )。 7 4
收稿 日期 : 1 —O ~2 2 O 5 5 O
qq
・
设施栽培 ・
北 方 园 艺 201 :~1 0 ( )9 0 1 59 4
重 ×10 o叶 片相 对 含 水 量 ( ) ( 始 鲜 重 一干 重 ) 0Y; 一 初 / ( 和鲜 重 一干 重 ) 10 。 饱 × 0
水分很难浇到基质中 , 费严重 。在水 资源 日益紧缺 的 浪 状况下 , 变灌 溉 方式 , 穴 盘育 苗 节 水 的一 个 途 径 。 改 是 同时 , 保水剂 的应用是近年来 发展较快 的一种 化学节水 技术 , 它是利用强吸水性树脂 制成 的一 种具有 超高 吸水 保水能力的高分子聚合物 , 含有大量结 构特异 的强 吸水 基团 , 可吸收 自身重 量数倍 至数十倍 的纯水 。保 水剂 ] 可 以增加基 质含水量 , 适宜浓 度的保水 剂可 以提 高秧苗 质量 、 根系活 力 和叶片 含 水量 , 以起 到保 水 、 保肥 、 促进 植物根系和地 上部生 长 的多重 功效 。但 是保 水剂 应用 受到多种因素的制 约 , 如果使用 不合理 反而会抑 制作物
辣 椒 品种 为特 大 牛角 椒 ( 肃 绿 星农 业 科 技 有 限 责 甘
第一 作者 简 介 : 建设 (93) 男, 李 16- , 河北 藁城 人 , 教授 , 现主 要 从 事
设施 蔬 菜栽培 生 理厦 设 施 园艺 方 面 的教 学 与研 究工 作 。E mal - i :
jl x n y h o c m c 。 sn c @ a o . o . n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第2期 2011年3月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Arid Areas Vo1.29 No.2
Mar.2011
干旱区辣椒全膜垄作沟灌与保水剂配合节水技术研究 丁 林,王以兵,李元红,雒天峰,李 斌,孟彤彤 (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 要:在民勤地区进行辣椒全膜垄作沟灌与保水剂配合节水技术试验,测定免储水灌注水移栽条件下辣椒 地土壤水分扩散规律、辣椒耗水规律及产量效应,分析配套施用保水剂对辣椒地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民 勤地区,辣椒采用免储水灌全膜垄作沟灌注水移栽技术,并配合使用适当量的保水剂,能使辣椒增产l9.73%,节水 30.7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2.33%;适当施用保水剂具有减少作物耗水量的作用,保水剂在合理使用范围内施用 增产效果明显。 关键词:注水移栽;保水剂;辣椒 中图分类号:S152.7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01(2ol1)02—0077—06
近年来,民勤县按照“产业化生产,区域化发展” 的思路,积极引导农民种植商品辣椒,做大做强辣椒 产业,种植品种由单一的“猪大肠”发展到包括美国 红、兰州线椒、陇椒、航椒在内的十余个品种,种植范 围达到10多个乡镇,年种植面积达到5 200 hm2以 上,成为全省种植规模最大的县_l, 。随着辣椒种 植面积的扩大,传统辣椒覆膜平种模式耗水量大,水 分利用效率较低,病害较多,已不能适应种植结构的 调整及高效节水型农业的发展。已有研究表明垄作 沟灌结合保水剂节水技术可减少表层土壤水分消 耗,提高抗旱能力及肥料利用率 娟J,促进作物根系 及植株生长发育 ,节约大部分冬 (春)灌水量, 增加作物根区土壤含水率l13]。由于注水移栽时所 注水量有限,这些水经蒸发和侧渗后根区土壤含水 量降低很快,因此我们结合保水剂和注水移栽的优 点,提出辣椒全膜垄作沟灌结合保水剂注水移栽技 术,并在民勤地区开展试验研究,以期为干旱区节 水、增效开辟新的有效途径。 1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1.1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位于民勤县大滩乡的甘肃省水利科学研 究院民勤试验基地,地处民勤绿洲和腾格里沙漠交界 地带,地理坐标东经130。05 ,北纬38。37 ,属典型的大 陆性荒漠气候,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风沙 多,自然灾害频繁。多年平均气温7.8℃,极端最高气 温39.5 oc,极端最低气温一27.3 oc,平均湿度45%,多 年平均降水110 ITlm,多年平均蒸发量2 644 mm,年日 照时数3 028 h,光热资源丰富,≥0 ̄C积温3 550 ̄C, ≥10 ̄(2积温3 145℃,无霜期150 d,最大冻土深115 em。试验区土质0~60 em为黏壤土,60 em以下逐渐 由黏壤土变为沙壤土,土壤平均容重为1.54"g/cm3。 1.2试验设计 供试辣椒品种为美国红,收获红辣椒后用于制 作辣酱或提取色素。试验采用穴盘育苗,于4月1 日播种,5月15日移栽,9月2日收获测产。试验设 置5个处理,保水剂为唐山博亚科技(集团)有限公 司的“白金子”沙地保水剂,各处理保水剂施用量分 别为0 g/穴(T1)、0.1 g/穴(T2)、0.2 g/穴(T3)、0.3 g/穴(T4),移栽时注水量0.8 kg/穴(120 ITI /hm )。 试验田免冬(春)季储水灌,移栽前先起垄覆全膜,垄 顶宽50 em,垄底宽60 c:m,垄高30 enq,沟宽40 em,起 垄覆膜后在垄沟灌水,灌水量600 Ill /hm2,灌后7~ 10 d按行距40 em,株距30 em移栽。辣椒全生育期 灌水5次,灌水定额600 m3/hm2,灌溉定额3 120 m3/hm2(包括移栽时注水量),对照(CK)为春季储水 灌覆膜平地移栽,春季储水灌时间为5月5日,储水 定额1 200 rrl3/hm2,覆膜移栽后灌5次水,灌水定额 900 m /hm2,灌溉定额4 500 m /hITI2,各处理重复3 次,小区面积45 ITI (3 m×15 m)。 1.3测试内容及方法 在辣椒地起垄前、移栽前2 d及整个生育期内 每隔10 d以及辣椒收获后,测定作物根区及垄顶、 垄沟土壤水分,深度分别为0~10、10~20、20~40、 40~60、60~80、80~100 cm,采用土钻取土烘干法测 定,灌水前后及降雨前后加测。采用管道输水垄沟
收稿日期:2010-06.28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46B05);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801009);甘肃省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计 划项目(0912TCYA010);甘肃省创新团队建设项目(098TTCA006) 作者简介:丁林(1978一),甘肃武威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节水灌溉及旱区水资源利用方面的研究。E-mail:d120709@yahoo.eoFl1.cn。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第29卷 灌溉,灌水量由水表量测,记录每次灌水时间、灌水 量,并在辣椒生育期内观测记载温度、降水、蒸发、风 速等气象因素。试验收获后按小区测定辣果鲜产 量,自然晒干后测定干产量。辣椒生育期耗水量 (ET)用下式计算: ,7 ETl 2=10 riHi( l一 2)+ +P+K—C i=l 式中,E 为阶段耗水量(mII1);i为土壤层次号 数;n为土壤层次总数目;r 为第i层土壤干容重 (g/cni。);H 为第i层土壤的厚度(CRI);WiI为第i层 上壤在时段始的含水量(干土重的百分率);W 为 第i层土壤在时段末的含水量(干土重的百分率); 为时段内的灌水量(nlm);P为时段内的降雨量 (mm);K为时段内的地下水补给量(HIID);C为时段 内的排水量(地表排水与下层排水之和)(mm)。由于 民勤试验区地下水埋深在30 m以下,所以,地下水 的补给量在计算作物耗水量时不予考虑,即K:0; 试验采用的是定点定时定量的灌水,不会产生深层 渗漏,所以不考虑地下水排水量,即C=0;在民勤, 高强度长时间的大降雨基本很少,在计算作物耗水 。5 蔓堇 翌 薹 .2O 2O 一 19 !I 8 《: l 7 群 _J£I6 一 :1 5 ≥j 14 ;1 3 主I 2 移披 24h时上壤 水 (%) Mot still e content after 24h oftransplanling l 0 l 2 I4 l 6 1 8 20 量时,一般将5 mm以下的降雨称为无效降雨,计算 时不考虑。试验数据用Excel进行原始数据处理和制 图,由DPS(v6.05)软件做相关的统计分析。 ‘
2结果分析 2.1 辣椒施用保水剂注水移栽后水分扩散规律 各处理施用保水剂注水移栽后不同时段注水原 点(土表面以下5 cm)土壤水分纵向及横向变化情 况如图1和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注水播种 后24 h、72 h时各处理注水原点含水量均高于其他 测试点,各处理以T4最高,T3次之,其中|r4局部含 水量甚至高于对照处理,主要是由于注水移栽时采 用适量保水剂量,使注水原点水分扩散较慢,提高了 局部含水量;由于保水剂作用,各注水移栽处理注水 原点周围含水量较离注水原点较远地方的含水量 高,水分扩散较慢;在离注水原点较远的地方,处理 Tl的含水量却高于T4及T3,主要是其水分纵向和 横向扩散较快,到注水72 h后处理T1注水原点含 水量与纵向25 em及横向20 cm处已差别不大。
三 。
i 羹 。
移栽后72h时上壤龠水量(%) Moisture COlltent alter 72h oftransplanting
8 l 0 1 2 l4 l 6 1 8 20
图1 注水移栽辣椒土壤水分纵向扩散情况 Fig.1 The soil water vertical change condition of pepper transplanted with water
0 5 1 0 1 5 20 三 一5 0 5 l0 I 5 洲点{ 置(onI) 测点位置(cm) Measul ing points Measm ing points
图2 注水移栽辣椒土壤水分横向扩散情况 Fig.2 The soil water transverse change condition of pepper transplanted with water 第2期 丁林等:干旱区辣椒全膜垄作沟灌与保水剂配合节水技术研究 79 2.2施用保水剂注水移栽辣椒全生育期土壤水分 变化规律 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各处理土壤水分的变化过 程,施用保水剂能保持作物根部足够的水分含量,移 栽后的各生育阶段,由于保水剂抑制了土壤蒸发,作 物根区土壤均能维持较高的含水量;另一方面,保水 剂不会破坏土壤结构,使得土壤有效持水孔隙比例 增加,对增加灌水的入渗有一定的作用。保水剂在 辣椒移栽后的保水作用较为明显,并且随保水剂施 用量增大,保水效果越趋于显著。图1是辣椒移栽 蓦 : < 宝 i 1 后土壤含水量全生育期变化过程,各处理在移栽前 土壤含水量基本一致,移栽后由于保水剂的影响,.r4 及T3的土壤含水量较T1分别提高l9.0l%和 12.39%,而CK由于移栽后灌水定额较大,其含水 量增幅较明显,较T1提高31.43%。随着灌水的实 施各处理含水量逐渐变化一致,含水量之间的差距 也逐渐消除,在生育旺盛期土壤含水量降低很快,耗 水量增大,到收获期,随着降雨量增多,土壤含水量 也有所提高。
禽水 测定I¨鲥(M d) Date ofmeasuring inoisture content
图3 注水移栽辣椒土壤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规律 Fig.3 Dynamic of soil water in growth period of pepper transplanted with water
2.3施用保水剂注水移栽辣椒全生育期耗水规律 通过田问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利用水量平衡方程 计算各个阶段和全生育期辣椒的耗水量,结果如表 1所示。各处理耗水鞋均呈现前期小、中期大、后期 小的变化规律,各处理施用保水剂量越大,整个生育 期耗水量越小,其耗水量分别为CK:546.20 Film、T1: 420.80 lllm、T2:399.60 mill、T3:396.50 mill,T4: 378.00 mm,T4全生育期耗水量比CK减少168.2 mm。辣椒移栽~开花期耗水强度最大,各处理最大 为开花期CK的5.33 mm/d,与CK相比最小的rr4耗 水强度较CK降低37.34%;处理rr4全生育期耗水 强度为3.41 mnr/d,较对照降低30.79%,由于施用 保水剂量大,使其移栽后生长旺盛,在开花~结果期 耗水量大于其它处理,而在其它生育阶段,耗水量均 小于其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