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苏教版生物七下《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教案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教案

第一节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一、教学目标1、探讨世界和中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特别是酸雨、温室效应、水污染等。

3、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及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三、教学难点绘制人口增长的曲线,预测人口数量。

四、课前准备1、搜集环保资料。

2、配制pH为4和5.6的硫酸溶液、清水、烧杯、大培养皿、小麦种子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谈谈我们身边出现的各种环境污染现象,为什么会有如此严重的污染问题呢?1、人口增长过快1.人口爆炸2.世界人口增长趋势2012年世界人口可达到70亿2026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1.世界人口在1810年前有多少?2.从1810年到1920年110年间世界人口增长了多少?3.从1920年到1960年40年间增长了多少?4.从1960年到2000年40年间增长了多少?3、中国人口的增长趋势中国人口数量变化表(单位:亿)⑴把中国人口数量变化表绘制成折线图。

⑵推测中国在21世纪中叶的人口数量。

⑶如何有效地控制人口过快地增长?⑷人口增长过快的危害①耕地面积大大减少,居民地、工厂大大增多。

②木材、煤、石油等资供不应求。

③商场越来越多,街道越来越拥挤,堵车严重。

④教室人数也越来越多,医院床位也越来越紧张。

⑤淡水紧张。

二、环境问题严峻1.酸雨⑴酸雨是较强酸性的雨水,PH<5.6。

⑵酸雨的形成①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形成的②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⑶酸雨的危害①直接或间接伤害植物②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③对人体的健康的影响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⑴目的:探究酸雨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⑵材料:40颗大小形状物种相同活的种子,完全培养液,烧杯,蒸馏水,酸雨。

⑶设计:用不同浓度酸雨对植物进行浇淋,对比产生的影响。

⑷步骤:①将种子分成四等份,分别放入盛有完全培养液的烧杯中,分别记为1、2、3、4。

【新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2018-2019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案(2)

【新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2018-2019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案(2)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2、了解地球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

3、列举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4、了解现阶段人类为保护环境所做的贡献。

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提高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画图,完善推理能力。

3、能够反思人类的不当行为对环境的破坏,提出解决这些污染问题的见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深刻影响。

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

2、树立以低碳环保为时尚的生活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描述世界和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列举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破坏。

3、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1、绘制人口增长曲线。

2、酸雨影响种子萌发的探究实验。

课时计划2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提前一周布置学生用醋酸代替酸雨做模拟酸雨影响种子萌发的探究实验。

2、收集数据资料,准备图片视频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3、配备不同酸性的溶液和PH试纸。

学生准备1、做模拟酸雨影响种子萌发的实验。

2、收集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展示自拍的街头一景:拥挤的人群、堵塞的汽车交通。

导言:当我们漫步街头想欣赏街头美景时,却往往被熙熙攘攘的人流所淹没。

到处是拥堵的汽车,川流不息的人群。

可见城市人口数量在急剧增多。

二、新课教学(一)人口增长过快下面我们看一组数据:展示数据《中国人口增长趋势》,请同学们根据数据画出我国人口未来增长趋势图。

学生活动一: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人口增长曲线图。

教师巡视指导。

把学生的曲线图用投影仪展示到屏幕上。

引导学生讨论:1、从曲线图看出,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如何?2、按照现在的趋势,未来我国人口如何?学生讨论得出:我国人口数量增长较快,未来我国人口将呈爆炸式增长。

教师:我国虽然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但是人均占有的资源还是相当有限的。

尤其是土地贫乏,大大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设计意图:以我国人口数量之多和人均资源之少的对比,加深学生对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的认同,让学生意识到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案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案

第一节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一、教学目标1、探讨世界和中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特别是酸雨、温室效应、水污染等。

3、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及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三、教学难点绘制人口增长的曲线,预测人口数量。

四、课前准备1、搜集环保资料。

2、配制pH为4和5.6的硫酸溶液、清水、烧杯、大培养皿、小麦种子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谈谈我们身边出现的各种环境污染现象,为什么会有如此严重的污染问题呢?小组讨论:1、人口增长过快随着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善和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不断加快。

1804年世界人口:10亿1960年世界人口:30亿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达50亿1999年世界人口达到了60亿2012年世界人口可达到70亿2026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

从人类历史看,在狩猎采食时期,人类群体长期增长缓慢,全球人口经过数十万年才发展至1000万人左右。

此后世界人口较大的增长出现过两次。

第一次大约出现在1万年前,发生在人类由渔猎和游牧生活为主的方式转变为定居的农业社会的农业革命时期。

人类开始种植作物和饲养家畜,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食物生产。

由于定居,就可能更有效地贮存食物,预防食品欠缺,结果是出生率增加,死亡率明显下降。

因此,农业革命引起了第一次人口增长。

经过近一万年,到1750年,全球人口增至约8亿。

第二次增长开始于18世纪,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

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水平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人均寿命延长,人口迅速增长。

这次增长的速度快,至今仍在继续。

据估计,1800年全球人口约为8.5亿,1900年为16亿,1960年为30亿,1975年为40亿,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突破50亿大关。

苏教版七下生物 13.1关注生物圈 环境在恶化 教案

苏教版七下生物 13.1关注生物圈 环境在恶化 教案

片,轻轻晃动玻璃瓶。

③取出叶片至培养皿,观察现象并作好记录,比较现象是否有差异。

预测实验现象:。

(3)进行实验
①模拟酸雨的形成过程
②学生按步骤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提示:注意安全。

4得出结论
5、表达与交流
讲述:经过实验,相信大家都看到了酸雨的厉害,它落到植物上,就会破坏植物叶子表面的蜡质保护层,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我们再来观察一下酸雨对生物生活的环境会有什么影响。

玻璃瓶中加入石灰石(代替雕塑等建筑物)和镁条(代替桥梁等的金属结构),看看有没有变化呢?我们发现:酸雨落到建筑上,会侵蚀建筑材料。

虽然我们没有看到它与石灰石的反应,然而,这并不是说没有反应,日积月累,变化是惊人的。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幅对比图。

(展示酸雨的危害示意图)
过渡:酸雨的危害这只是其中一部分。

它还会对人的眼和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等。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亲眼见证了酸雨对生物圈的危害,也通过资料了解了如今我们生存的生物圈环境问题形势严峻,前景堪忧。

最后,请同学们自学课本116页的内容,并结合今天所学及积累的课外知识,完成环境问题概念图的填写。

【活动四】自学课本P116内容,整理归纳各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完成概念图。

【结束语】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我们可以为地球妈妈做哪些事呢?请大家课后收集相关资力。

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直观体验酸雨对生物圈的危害。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概念图的填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整合归纳等能力。

学生课后完成,培。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圈的概念2.掌握环境污染的种类3.了解环境恶化的危害和原因4.提高环保意识,学会保护生态环境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生物圈的概念2.环境污染的种类3.环境恶化的危害和原因难点1.环境恶化的危害和原因三、教学准备1.课件:PPT、视频2.实验器材:若干个鱼缸、若干条小鱼、若干种清洁剂、若干种空气污染物、若干个空气检测仪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本节课以“生物圈”为主题,让学生初步了解生物圈的范围和概念,引发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第二步:讲授1.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生物圈是由各种生物和它们所生活的环境所组成的,它包括陆地上的陆生生物和水域里的水生生物。

2.环境污染的种类环境污染主要包括水、土、空气污染三种,而其中以空气污染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

3.环境恶化的危害和原因环境恶化会使得生态系统失去平衡,造成许多生态问题。

环境恶化的原因主要有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

第三步:实验实验目的:了解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危害实验步骤:1.准备若干个鱼缸,将鱼放到缸中。

2.在一个鱼缸中加入若干种清洁剂,观察清洁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在另一个鱼缸中放入若干种空气污染物,使用空气检测仪检测其浓度,并观察空气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四步:讲解1.讲解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2.介绍环保法律和政策,呼吁学生共同积极保护生态环境。

第五步:引导引导学生探索环保行动,提高环保意识。

1.发起环保倡议:邀请学生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动员他们对环保发起倡议。

2.亲近大自然: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探险活动,让他们在大自然中认识环境保护的意义。

3.以身作则: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如垃圾分类、充电器拔掉等。

五、作业要求1.总结环境污染的种类和环境恶化的危害和原因2.了解所在小区的环保政策和环保倡议3.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或者发起一项环保倡议。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认识了生物圈的概念、环境污染的种类、环境恶化的危害和原因,提高了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苏教版生物七下13.1《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课程教学设计

苏教版生物七下13.1《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课程教学设计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第十三章围绕着“人与生物圈”展开。

第一节“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是讲人口增长过快,人类各种破坏性的活动导致生物圈遭到破坏,环境在恶化。

人口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为了满足增长的人口对物质的需要,人类利用自己的能力对大自然开始了破坏性的掠夺,从而破坏了人类生存的生物圈,表现为环境恶化: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增强、水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等。

本节内容的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人类各种不适当的活动严重地破坏了生物圈。

人类只有正确地认识到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才能和生物圈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因此,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保护生物圈的思想,形成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显得非常重要,基于上述情况,在本节内容的教学设计上,尝试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有关破坏环境、保护环境的事例,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出发,结合教科书的内容,形成“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的正确观点。

在教学方法上尝试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究或调查活动。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知识与技能1.描述世界与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难点:绘制人口增长的曲线,预测人口的数量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①搜集我国山青水秀的风光图片以及自然资源遭到人为破坏,并引发严重后果的图片资料。

②搜集环境问题图片以及环境污染的一些实例。

2学生准备①各小组自选题目,搜集各种环境污染资料和风光秀丽的自然风景图片,查找本地污染实例,设计并制作手抄报。

②搜集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将会怎样,搜集相关事例。

教学流程: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风光秀丽的自然风景图片和环境污染的资料,以及本地养鸡造成污染和河流受污染的照片。

七年级生物下册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备课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备课教案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七年级生物下册《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备课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备课教案
第一节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二、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生物圈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①7月11日“世界人口日” ②据测算,地球人口的承载能力大约是80亿。

2、环境问题严峻⑴具体表现:酸雨、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增强、水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等。

⑵酸雨①原因:燃烧煤和石油等释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空气中氧化成硫酸和硝酸,随降雨落到地面。

(pH小于5.6的雨水成为酸雨)②危害:刺激眼和呼吸道;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影响鱼类和水生植物的生长;严重时腐蚀建筑物、雕塑等。

3、臭氧层具有吸收紫外线的能力。

(臭氧层破坏――皮肤癌患者增加) 4、温室效应――由二氧化碳引起危害:温室效应的增强将导致全球环境的重大变化,如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增多、物种灭绝等。

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生物圈,也得益于生物圈。

2、保护生物圈的对策和方法⑴我国采取的垃圾处理方法有:焚烧、填埋、堆肥等。

⑵生活垃圾①可回收垃圾(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② 不可回收垃圾(果皮、菜叶、剩饭菜)危险有害垃圾(废电池、废灯管、过期药品)。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_《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名师教案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_《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名师教案

第一节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2、了解地球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

3、列举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4、了解现阶段人类为保护环境所做的贡献。

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提高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画图,完善推理能力。

3、能够反思人类的不当行为对环境的破坏,提出解决这些污染问题的见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深刻影响。

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

2、树立以低碳环保为时尚的生活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描述世界和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列举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破坏。

3、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

课时计划2课时学习过程导学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明确重难点二、自学新知——积累基础知识,树立自信心预习课本P112-116,找出以下知识点1.对生物圈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人类活动主要有酸雨、_____遭破坏、______增强、____污染、_____污染以及_____污染等。

2.酸雨是工业生产中燃烧煤和石油等会释放出的大量____和_____,它们在空气中被进一步氧化形成___和___,并随着降雨落到地面,这种雨水的pH小于__。

3.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_____,臭氧层具有吸收_____的能力,如果臭氧层被破坏会使投射到地球上的_____大量增加,可能会导致_____患者数量的增加,也可能对_____造成一定的伤害。

4.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_____等气体能阻挡从地球表面辐射到宇宙空间的热量,从而导致地球温度____的现象。

温室效应的增强将导致全球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水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排入水体而使水体使用价值_____的现象。

6.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包括未经处理的_____、_____和_____等。

7.噪声的种类有_____噪声、_____噪声、_____噪声、_____噪声和家庭生活噪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苏教版生物七下《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案——环境在恶化》教案——环境在恶化》教案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世界和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3.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2.通过了解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描述世界和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绘制人口增长的曲线,预测人口的数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如:工业污染、森林被砍伐等。

让学生分析造成环境破坏的原因。

水污染树木非法砍
伐白色污染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进行简要点评。

教师:环境的恶化,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类的衣食住行都来源于自然界,动物、植物、水等自然资源都是人类索取的对象,但是这些资源是有限的,它又能被多少
人利用呢?现在地球上的人口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
新课教学:
一、人口增长过快
活动一:学生讨论分析“世界人口增长趋势”
学生认真观察教科书图13-1,并结合教师提示分组讨论。

思考题:
(1)从这幅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发展趋势如何?
(2)什么原因造成世界人口增长过快?
(3)人口增长过快,会给地球带来什么样的危机?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小结:现在地球人口已经超过67亿,有专家预测到2026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到2050年时,世界人口将达到92亿。

照这样发展下去,地球总有一天会支撑不住的。

世界人口增长已经过快,那么人口的增长趋势又是如何呢?
活动二:学生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
学生根据教科书表13-1“人口数量变化表”给出的数据,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并讨论。

思考题:
a.从绘制的曲线中,我们可以发现人口增长趋势如何?
b.根据曲线图,推测在21世纪中叶的人口数量。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讨论结束后,由部分小组代表出示自己绘制的曲线图,并解释曲线图所含的意义。

学生推测出我国人口在21世纪中叶即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24863万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人口已经超过13亿了,并且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几十年来人口增长过快。

我国人口众多,位居世界第1位,那么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又怎样呢?
教师: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可是供给13亿人口来用,就显得贫乏多了。

不只是土地贫乏,而且其他资源也是如此。

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3/5,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占世界人均值的1/4。

这些数据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口太多,不管多么丰富的资源,人均占有量也都是贫乏的。

教师:不管是,还是全世界,如果人口继续膨胀,过多的人口对自然资源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就会给地球带来巨大的压力,以致于不堪重负。

教师出示漫画“苦难的母亲”,学生动脑思考。

思考题:
(1)这幅漫画揭示了什么?
(2)如何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增长?
师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小结:漫画把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人类要从母亲(地球)那里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如果人口过多而且超过“母亲”的供应能力,不仅不能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还会带来教育、就业、住房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因此,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地球环境,才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控制人口的方法就是“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对我国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总结:人口增长过快,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人口过多,给地球母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甚至这种压力对她来说,已经支撑不住了。

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我们要控制人口,保护环境,伸出我们友爱的双手,热爱它,拥抱它,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丽和谐的家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