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Au 修饰电极对甲基紫精测定的研
纳米铜修饰电极对多巴胺和抗坏血酸的同时测定

图 2 pH 对 DA、AA 峰电位的影响 F ig. 2 E ffect o f pH on the peak potential of DA
and AA at the Cu /A u m odified e lec trode
2 3 DA 和 AA 在修饰电极上的同时测定 本文讨论了混合溶液中 AA 和 DA 这两种 物
质的相互影响。实验表明, 定量的 DA 对 AA 的测 定无明显干扰 ( 图 3A ), 8 0 m ol /L 的 DA 与不同 浓度的 AA 共存时, AA 浓度在 5 0 10- 6m ol /L ~ 1 0 10- 3m ol /L 范围内变化, 其氧化峰电流与 浓 度成线性关系, 而 DA的还原峰电流保持不变。反 之, 定 量的 AA 对 DA 的 测定没有干扰 ( 图 3B ) , 100 0 mo l /L 的 AA 与不同 浓度的 DA 共存时, DA 在 8 0 10- 7 m o l/L ~ 2 0 10- 4 m o l/L 的浓度 范围内与其还原峰电流成线性关系, AA 的氧化峰 电流保持不变。所以可根据 AA 在修饰电极上的 阳极峰电流及 DA 的阴极峰电流与其浓度的关系, 同时检测混合溶液中 AA 和 DA 的含量。
扫速实验还发现, 修饰电极在 PBS中的氧 化 峰电流与扫速的平 方根成正比, 说明修饰电极 上 的反应主要受扩散 控制, 在以后的实验中选择 扫 速为 50 mV / s。
2 结果与讨论
2 1 修饰电极在 DA 和 AA混合溶液中的电化学 特性 裸电极与修饰电极在空白 PBS和 DA、AA 混
合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如图 1所示。裸电极在 空白 PBS(曲线 a) 中无明显的电化学响应, 而 Cu / Au修饰电极在空白 PBS( 曲线 c)中有一明显的氧 化峰, 说明纳米铜修饰到了电 极表面。与裸电极 ( 曲线 b) 相比, Cu /Au修饰电极在 DA、AA 混合溶 液中的氧化还原电流响应大大增强 ( 曲线 d)。这 表明纳米铜修饰电极对 DA 和 AA 有明显的催化 氧化作用, 极大降低了 DA、AA 的检测下限。
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在重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_尉艳

过多孔 Au 纳 米 膜 修 饰 的 金 圆 盘 电 极, 可以在中性 条件下检测 As ( Ⅲ ) 。 Bi 具有与 Hg 相 似 的 性 能, 优异的分辨相邻峰 的能力和对溶 解 氧 的 不 灵 敏 性 。 由 于 Bi 的 相 对 低 毒性, 使 Bi 膜覆盖的 碳 电 极 一 直 作 为 Hg 电 极 的 替 Bi 膜 在 广 泛 使 用 中 仍 存 在 一 些 问 题, 代品 。 然而, 如相对低 的 灵 敏 度 和 制 备 上 的 困 难 等 。 为 了 克 服
芜湖 241000 ;
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摘 要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在重金属离子检测中的研 究 现 状 , 分析了这些修饰电极
的特点, 重点阐述了纳米材料在重金属离子检测中的重要作用, 列举了一些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在重金属离子 检测中的应用, 最后对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用于重金属离子的检测研究进行了简要评述和展望 。 关键词 纳米材料 修饰电极 电化学检测 重金属离子 中图分类号: O657. 1 文献标识码: A 281X ( 2012 ) 01011012 文章编号: 1005-
[4]
。 尽 管 可 以 检 测 到 极 低 浓 度 的 As
( Ⅲ) , 但是 却 存 在 受 到 其 他 金 属 离 子 干 扰 的 问 题 。 Cu ( Ⅱ ) 是水体系中最普遍存在的一种重金属离子, 并且含量高 。 由 于 溶 出 电 位 比 较 接 近 和 Cu 3 As 2 的 Cu ( Ⅱ ) 对 As ( Ⅲ ) 的 检 测 存 在 严 重 的 干 形成, 扰
Application of Nanomaterials Modified Electrode in Detection of Heavy Metal Ions
钛基纳米多孔金电极对甲醛氧化的电催化活性

2 01 0 年 3 月
无
机
化
学
学
报
Vo 1 . 26 No . 3 4 59. 46 3
C HI N ES E J 0URNAL OF I N 0RGANI C C HEMI S T RY
钛 基 纳 米 多子 L 金 电极 对 甲醛 氧化 的 电催 化活 性
YU We n — Q i a n g Y I Q i n g — F e n g
( S c h o o l o fC h e mi s t r y a n d C em h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H u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fS o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Xi a n g t a n , Hu n a n 4 1 1 2 0 1 )
A g C 1 ) . E l e c t r o c h e m i c a l i mp e d a n c e s p e c t r a o n t h e Au / T i r e v e a l t h a t i n t h e a c t i v a t i o n r a n g e o f f o r ma l d e h y d e o x i d a t i o n 。
于文 强 易清 风 , 湘潭 4 1 1 2 0 1 )
摘要 : 采 用 水 热 法制 备 了钛 基 纳 米 金 微 粒 修 饰 电极 ( A u ) 。 扫 描 电 镜 图 表 明 纳米 金颗 粒 粒 径 大 约 为 3 0 0 n m, 在 钛 基 体 表 面构 成 三维 多孔 网状 结 构 。运 用 循 环 伏 安 , 电位 阶跃 和交 流 阻 抗 等 电化 学 技 术 研 究 了 碱性 介 质 中 甲醛 在 A u 厂 『 ’ i 电极上的电氧化行为。 循环 伏 安 图显 示 , 甲醛 在 A u 厂 I ’ i 上 的 起 始 氧 化 电位 在 一 0 . 9 0 V左 右 , 相 对 于 多 晶金 电极 提 前 大 约 0 . 2 V, 交 流 阻抗 测试 表 明 , 甲醛 在A u 厂 I 1 i 电极 上 电氧 化 表 现 出 低 的 电荷 传 递 电 阻 。 研 究 结 果 表 明钛 基 纳 米 金 微 粒 修 饰 电 极 对 甲醛 氧 化具 有 良好 的 电催 化 活性 。
石墨烯-纳米金复合物修饰电极用于异烟肼及抗坏血酸的同时测定

石墨烯-纳米金复合物修饰电极用于异烟肼及抗坏血酸的同时测定杨君;刘志敏;展海军;王珍玲【摘要】制备了石墨烯-纳米金(GR/Au)复合物修饰的玻碳电极,并将其用于异烟肼(INZ)和抗坏血酸(AA)的同时检测.在0.1 mol·L-1 PBS(pH3.5)缓冲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分别考察了INZ及AA的电化学行为.结果显示,INZ及AA的氧化峰电流均与扫速(50~300 mV·s-1)的平方根呈良好线性关系,且复合物修饰电极对INZ及AA的氧化显示出高的催化性能,二者之间产生明显的峰分离(△V=170 mY).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当AA存在时,INZ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3.0×10-6~1.5 ×10-4 mol· 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8.0×10-7 mol·L-1.而当INZ存在时,AA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3.0×10-5~1.0×10-3 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6.0×10-6 mol· L-1.将此修饰电极用于药物中INZ及AA的测定,结果满意.【期刊名称】《分析测试学报》【年(卷),期】2014(033)004【总页数】6页(P403-408)【关键词】石墨烯-纳米金复合物;异烟肼;抗坏血酸;循环伏安法【作者】杨君;刘志敏;展海军;王珍玲【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1;TQ460.72异烟肼(Isoniazid,INZ)是临床上一种有效的抗结核药物[1],其代谢产物会引起肝脏损害,因此通过检测药物浓度使个体达到最佳治疗剂量的方法比统一使用标准剂量的方法更为合理。
纳米金-壳聚糖修饰电极循环伏安法测定抗坏血酸

纳米金-壳聚糖修饰电极循环伏安法测定抗坏血酸王岩玲;程云环【摘要】介绍纳米金-壳聚糖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测定抗坏血酸的分析应用.采用电沉积方法,将氯金酸与壳聚糖的混合电解液直接共沉积,制备了壳聚糖-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传感器.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抗坏血酸浓度、pH值等对抗坏血酸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作用,抗坏血酸浓度在5×10-5~1×10-3 mol/L范围内线性良好,回归方程为Ip=0.4338c+0.8819,相关系数为0.99871.该法可指导纳米金-壳聚糖修饰电极的制备及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It was introduced of the method to prepare the electrodes modified by Au nanoparticles and chitosan and the usage to determine ascorbic acid. The electrochemical sensor of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modified by chitosan and gold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electrodeposition with chloroauric acid and chitosan as the mixed electrolyte. The effects of ascorbic acid concentration and pH value on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ascorbic acid over the modified electrodes were investigat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scorbic acid possessed high activity for electric catalytic oxidation on the modified electrode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as shown when the conc entration of ascorbic acid changed from 5×10-5 mol/L to 1×10-3 mol/L. The equation of linear regression was Ip=0.4338c+0.8819 with the 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9871. This method can guide to the preparation of the electodes modified by Au nanoparticales and chitosan and determination of ascorbic acid.【期刊名称】《化学分析计量》【年(卷),期】2017(026)005【总页数】4页(P36-39)【关键词】纳米金;壳聚糖;电化学传感器;循环伏安法;抗坏血酸【作者】王岩玲;程云环【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淮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14纳米金修饰电极具有优良的电催化性能,在食品、医药、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对去甲肾上腺素的电化学检测

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对去甲肾上腺素的电化学检测作者:欧陵斌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03期【摘要】制备了单壁碳纳米管/Nafion修饰电极,研究了去甲肾上腺素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试验结果表明:单壁碳纳米管/Nafion修饰电极对去甲肾上腺素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
在优化的测定条件下,对去甲肾上腺素进行定量测定,其氧化峰电流与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在--范围内呈线性关系,通过标准加入法对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针剂样品A、B分别进行6次平行测定,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8%和99.1%,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是4.9%和2.39%。
【关键词】化学修饰电极;单壁碳纳米管;去甲肾上腺素Electrochemistry detection of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s modified electrode on norepinephrineOU Ling-bin.Yongzhou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Yongzhou 425006, China【Abstract】 A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s/Nafion modified electrode was fabricated,and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norepinephrine at this modified electrode was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of norepinephrine at the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s/Nafion modified electrode was significantly catalyzed.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norepinephrine at the modified electrode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the concentration in the r--mol/L.Through the standard addition method for norepinephrine injection samples A and B, the average recoveries were 100.8% and 99.1%, and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were 4.9% and2.39% respectively.【Key words】 Chemically modified electrode;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s; Norepinephrine去甲肾上腺素(NE)属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内分布很广,它的存在与人体神经系统应急能力有关,因而其测定在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1-2]。
利用金纳米粒子修饰电极检测甲胎蛋白含量

利用金纳米粒子修饰电极检测甲胎蛋白含量
2016-06-25 12:18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
免疫电极的组装过程
甲胎蛋白(α-1-fetoprotein, AFP)是胚胎发育早期的一种主要血清蛋白, 成
人由肝细胞产生, 含量极微. 血清中AFP的升高对原发性肝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AFP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放射免疫测定法(RIA)、间接血凝法、琼脂双扩散法等.这些方法灵敏、可靠, 但大多需要对抗原或抗体进行酶标记或放射标记, 具有放射性危害, 操作繁琐, 且需要昂贵的仪器. 近年来有报道采用电化学方法与免疫反应结合检测AFP, 该法所需设备简单、成本低廉,但目前研究较多的工作是利用电子媒介体对电流的扩大信号, 研制成测定AFP的免疫传感器, 而对于无试剂型安培免疫传感器的研究尚少见报道.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袁若等人利用自组装技术和静电吸附作用, 将甲胎蛋白抗体(anti-AFP)固定在多层辣根过氧化物酶/纳米金及L-半胱胺酸修饰的
金电极表面, 制备出用于检测甲胎蛋白抗原(AFP)的无试剂型免疫传感器. 通过交
流阻抗技术、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考察了电极的电化学特性, 并对该免疫传感器的作用机理及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用计时电流法测得AFP的线性范围为
1.0~10.0和10~200 ng•mL-1, 检出限为0.5 ng•mL-1.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提高了抗体的固定量, 增强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且该传感器响应迅速、选择性好, 血清中常见抗原不干扰测定. 将其用于临床血清检验, 与放射免疫测定法(RIA)的符合率为86.7%.。
金纳米修饰电极 电化学检测

金纳米修饰电极电化学检测金纳米修饰电极是一种常用于电化学检测的技术,通过在电极表面修饰金纳米颗粒,可以提高电极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从而实现对目标物质的高灵敏检测。
本文将从金纳米修饰电极的原理、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我们来了解一下金纳米修饰电极的原理。
金纳米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导电性能,可以提高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增加电极反应的速率。
此外,金纳米颗粒还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可以促进电极反应的进行。
因此,将金纳米颗粒修饰在电极表面,可以提高电极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使其在电化学检测中具有更好的性能。
我们来看一下金纳米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
目前常用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溶液法、电化学法和物理气相沉积法等。
溶液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之一,它通过在金盐溶液中加入还原剂,使金离子还原成金纳米颗粒,并将其沉积在电极表面。
电化学法则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在电极表面生成金纳米颗粒,通过调节电极电位和电解液中的金离子浓度来控制金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貌。
物理气相沉积法则是通过在高温条件下将金属蒸发,然后在电极表面沉积金纳米颗粒。
金纳米修饰电极在生物传感、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生物传感领域,金纳米修饰电极可以用于检测生物分子的浓度和活性,实现对生物过程的监测。
在环境监测领域,金纳米修饰电极可以用于检测水体和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实现对环境污染的监测和预警。
在食品安全领域,金纳米修饰电极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和有害物质,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总结起来,金纳米修饰电极是一种常用于电化学检测的技术,通过在电极表面修饰金纳米颗粒,可以提高电极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实现对目标物质的高灵敏检测。
金纳米修饰电极具有制备方法简单、应用领域广泛等优点,因此在生物传感、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金纳米修饰电极在电化学检测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为我们生活的质量和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多壁碳纳米管/聚吡咯/nano-Au修饰电极对甲基紫精测定的研
究
朱建颖,艾仕云*
山东农业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泰安271018
*联系人:E - mail: ashy@
从七十年代开始,紫精类化合物就已在除草剂、电子转移催化剂、光致变色材料和电极改性材料等很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紫精类化合物是有毒的致癌物质,因此对紫精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在金电极表面依次修饰多壁碳纳米管(MWNT)、聚吡咯、纳米金制备nano-Au/PPy/MWNT/Au这种新型电极。
运用循环伏安法(CV)和交流阻抗法(EIS)对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用示差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不同修饰电极在甲基紫精溶液(含pH = 7.4的0.1 mol/L磷酸缓冲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用循环伏安法(CV)测定了nano-Au/PPy/MWNT/Au修饰电极在不同pΗ值的紫精溶液中的电化学响应,得出pΗ=7.4时,信号最好,因此,选择pΗ=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为最佳缓冲介质。
在pΗ=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甲基紫精的氧化还原电位为-0.55 V。
在最优条件下,用DPSV对甲基紫精进行了测定,在 2.0×10-6~ 2.0×10-3 mol/L浓度范围内,甲基紫精的还原峰电流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是: ip (µA) = - 9.8137 +19.2267㏑c (µmol /L ) (相关系数R = 0.9909),检测限为:1.0×10-7 mol/L。
实验结果表明:nano-Au/PPy/MWNT/Au修饰电极电化学可逆性好并且对甲基紫精有显著的催化效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在对甲基紫精的监测方面将有潜在的用途。
如下图1所示为修饰电极的制备过程:
Pretreatment MWNT
Drop
viologen
DPV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1075078);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No.ZR2010BM005) 项目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C. Gondran, M. Orio, D. Rigal, B. Galland, L. Bouffier, T. Gulon, S. Cosnier.
Electrochem. Commun., 2010, 12, 311-314.
[2]Q. Chen,S. Ai, H. Fan, J. Cai, Q. Ma, X. Zhu, H. Yin.J. Solid State Electrochem.,
2010,14(9): 1681-1688.
[3] Ping Qian, S. Ai, H. Yin, J. Li. Microchim Acta,2010, 168, 347-354.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of viologen based on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polypyrrole nanowires/nano-Au modified gold
electrodes
Jianying Zhu, Shiyun Ai*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 Science,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Shandong 271018
Abstract: A 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viologens using hybrid nanomaterials modified electrode, it was assembled by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MWNT), polypyrrole (PPy) nanowires and gold nanoparticles (nano-Au) was investigated. The hybrid nanomaterials modified electrodes can provide a porous structure with large effective surface area, highly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ies and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The method can provide an alternative for expanding the range of detection methods available for viologens. The reduction peak current of indicator varies approximately linearly with log(concentration) of viologens over the range of 2 uM to 2000 uM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909. The detection limit was 1.0×10-7 mol/L.The method can provide an alternative for expanding the range of detection methods available for violog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