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纳米碳修饰钴酸锌电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范文

《纳米碳修饰钴酸锌电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范文

《纳米碳修饰钴酸锌电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们对高效能源储存和转换系统的需求不断增长,纳米科技在电极材料的设计与制造上正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纳米碳修饰的钴酸锌电极材料以其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稳定性,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纳米碳修饰钴酸锌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深入研究。

二、材料制备1. 材料选择与准备本实验选用高纯度的钴源和锌源作为主要原料,同时选择具有良好导电性和大比表面积的纳米碳材料作为修饰剂。

所有材料均经过严格的纯度检测和预处理。

2. 制备过程首先,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钴酸锌前驱体。

接着,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钴酸锌表面修饰纳米碳材料。

在适宜的温度和气氛条件下,将修饰后的材料进行热处理,得到纳米碳修饰的钴酸锌电极材料。

三、材料性能研究1. 结构分析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制备的纳米碳修饰钴酸锌电极材料进行结构分析。

XRD结果证实了钴酸锌的成功合成以及纳米碳的成功修饰;SEM图像则展示了材料的形貌特征和微观结构。

2. 电化学性能测试对材料进行循环伏安测试(CV)、恒流充放电测试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电化学性能测试。

结果表明,纳米碳修饰后的钴酸锌电极材料具有更高的比容量、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和更高的倍率性能。

3. 性能优化分析通过对制备过程中各个参数的调整,如热处理温度、时间、纳米碳的含量等,优化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发现适度的纳米碳含量能够有效地提高钴酸锌电极材料的导电性和比表面积,从而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四、结论本文成功制备了纳米碳修饰的钴酸锌电极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结构分析和电化学性能测试,证实了纳米碳的修饰能够显著提高钴酸锌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此外,通过优化制备过程中的参数,可以进一步改善材料的性能。

因此,纳米碳修饰的钴酸锌电极材料在能源储存和转换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五、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可以集中在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探索其他具有潜力的修饰材料以及研究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等方面。

功能化石墨烯修饰电极的构筑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功能化石墨烯修饰电极的构筑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功能化石墨烯修饰电极的构筑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石墨烯(Graphene)作为一种新型单原子厚度的二维碳材料,在构筑化学修饰电极伏安传感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然而,石墨烯层与层之间存在π-π堆积作用和较强的范德华力,使得石墨烯趋于团聚,难以分散在常用的溶剂中,这就限制了其作为电极修饰材料的应用。

通过有效的功能化方法可以改善石墨烯的分散性,发挥其优异的性能。

此外,金属纳米粒子具有电子转移速率快、催化效率高等特点,功能化石墨烯进一步负载金属纳米颗粒形成复合材料,进而构筑性能优异的电化学传感器。

复合材料各组分发挥协同作用,实现了对几种药物分子的灵敏检测,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采用一种简单、环境友好、成本低的方法制备了聚乙烯亚胺(PEI)功能化石墨烯(PEI-GR)纳米复合材料,并基于此材料构筑伏安传感平台。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合成材料进行表征。

该伏安传感器对葛根素表现出较强的吸附能力和优异的伏安响应,并进一步系统考察了葛根素的电化学行为。

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利用线性扫描伏安技术(LSV)建立灵敏分析方法,得到较宽线性范围3.0×10<sup>-7</sup>-1.0×10<sup>-5</sup>mol L<sup>-1</sup>,较低检出限8.0×10<sup>-8</sup>mol L<sup>-1</sup>(S/N=3),并应用于注射液中葛根素成分的分析。

(2)基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功能化石墨烯钯纳米粒子复合材料(CTAC-Gr-PdNPs)构筑新颖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可用于芦丁的灵敏测定。

因为石墨烯和钯纳米粒子的协同作用,芦丁在CTAC-Gr-PdNPs修饰电极上展现出显著提高的电化学活性,这为电化学方法实现芦丁的高灵敏检测提供了可能。

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及其在电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及其在电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的原子团包含大约 9 0个原 子,几乎是英 0 文里一个句点的百万分 之一 , 这个比例相
当于 一 条 3 0 米 长 的 船 跟 整 个 地 球 的 比 0多 例。
附近 电子 能级 由准连 续变 为离 散能 级 ;
并且纳米半导体微粒存在 不连续的最高被
占 据的 分 子 轨 道 能级 和最 低 未 被 占据 的分 子 轨 道 能 级 ,使 得 能 隙 变 宽 的 现 象 ,被 称 为 量 子 尺 寸 效 应 。 在 纳 米 粒 子 中 处 于 分 立 的 量 子 化 能 级 中 的 电 子的 波 动性 带 来
选择 性 。纳米材 料的 特殊性 能使 得纳 米 材料 修饰 电极 也具有 以下特性 :
( )表 面 效 应 纳 米 粒 子 的 表 面 原 1 子数 与总 原 子 数 的 比 例随 粒 径 的 变 小而 急
间的纳米 粒子所 组成 的新一 代材料 。它 包 括体积 分数近似 相 等的两 个部 分 :一 是直径为几个或 几十个纳米的粒子 ,二是 粒 子 间 的 界 面 。前 者 具 有 长 程 序 的 晶 状 结 构, 后者是既没有长程序也没有短程 序的
通的金属 、陶瓷和其他 固体材料都是 由同 样 的 原 子 组 成 ,只不 过 这 些 原 子 排 列 成 了 纳米级的原子团 , 成为组成这些新材料的
结 构 粒 子 或 结 构 单 元 。一 个直 径 为 3 nl i ]
就是针对金 属纳米粒子费米面附近 电子能
级状态 分布而提 出的有名 的久保理论 。 ( )量 子 尺 寸 效 应 当纳 米 粒 子 的 3 尺寸 下降 到某一 值时 ,金 属粒 子费米面
米管修饰 电极
由于其组 成单 元 的尺度 小 ,界面 占

超薄带孔类水滑石纳米片膜修饰电极及其检测应用

超薄带孔类水滑石纳米片膜修饰电极及其检测应用

超薄带孔类水滑石纳米片膜修饰电极及其检测应用说到水滑石,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这不是水泥一样的东西吗?”其实它的英文名是“Hydrotalcite”,翻译过来就是“水合滑石”,听着是不是就有点像“湿漉漉的滑石粉”?别着急,真相比你想的要有意思得多。

这种看似普通的物质,其实在科技界可算是个大明星,尤其是在电化学检测领域。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个特别的“角色”:超薄带孔类水滑石纳米片膜修饰电极。

这名字一听就很高大上对吧?可别被它吓到,咱们一步步聊,保证让你听懂,听得清楚,还能涨知识!你得知道,水滑石其实是一种层状的矿物,能够吸附一些大分子物质。

嗯,简单说就是它像一个“海绵”,能把东西吸进去,又能把这些东西慢慢释放出来。

你可能会觉得,哇,听起来就很厉害!是的,这也正是它在电化学检测中大显身手的原因之一。

想象一下,咱们如果想测量某种物质,比如毒品或者有害气体,传统方法可不总是那么方便。

而如果能利用水滑石的特性,把这种物质牢牢“吸附”在某个传感器上,再通过电流变化来监测它,这就成了一个超简单又超级高效的办法。

然后,再说说“超薄带孔类水滑石纳米片膜”到底是什么东西。

这个膜,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科技大片里的神秘材料?它就是把水滑石的某些特点“拆解”成一个个微小的“片”。

这些“片”就像是水滑石的“缩小版”,不仅保留了它的吸附能力,还因为非常薄,能更好地与电极表面接触,提升了检测的灵敏度。

这些纳米片就像是在电极上“搭建”了一座迷你“吸附塔”,既轻薄,又强大。

你要是觉得这些都没啥实质性的意义,那你就真错了!这个薄膜材料一旦和电极结合,立马就变身成一个非常精准的“检测仪器”。

它能准确检测到电流的微小变化,这些变化背后,隐藏的可是各种信息。

有了这些信息,咱们就能识别出水中是否有有害离子,或者空气中有没有有毒气体。

是不是听起来很酷?这种方式比传统方法准确多了,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简直就是“电化学检测的天花板”。

这套技术也被应用到了很多不同的领域。

基于纳米多孔材料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肝毒性药物检测

基于纳米多孔材料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肝毒性药物检测

基于纳米多孔材料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肝毒性药物检测基于纳米多孔材料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肝毒性药物检测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的使用也随之增加。

然而,某些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对肝脏产生不可忽视的损害,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肝毒性。

因此,对于肝毒性药物的检测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精度和灵敏度,科学家们引入了纳米多孔材料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

纳米多孔材料具有特殊的结构和一系列出色的性能,如高的比表面积、调控孔径和通道等。

这些性质赋予了纳米多孔材料优越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同时,纳米多孔材料还能增加电极表面与待测物质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物质的扩散速率,从而增强了电化学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

为了构建纳米多孔材料电化学传感器,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纳米多孔材料。

常见的纳米多孔材料包括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碳纳米管(CNTs)和介孔材料等。

这些材料具有不同的孔径尺寸和形貌特征,可以根据检测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其次,纳米多孔材料需要进行修饰,以增强对待测物质的选择性和敏感性。

例如,可以通过在纳米多孔材料上吸附特定的功能分子或催化剂,使得待测物质与电极表面之间发生特异性反应。

同时,修饰还能改变材料的导电性能,从而影响电化学信号。

最后,将修饰后的纳米多孔材料固定在电极表面,形成纳米多孔材料薄膜。

这种薄膜能够提高修饰分子与待测物质的接触,并增强电化学传感器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薄膜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如自组装、溶液浸渍和电沉积等,可以根据纳米多孔材料的性质和实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基于纳米多孔材料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在肝毒性药物检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

例如,一些研究报道了使用纳米多孔材料电化学传感器检测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和非甾体抗炎药(NSDs)等药物的肝毒性。

通过合理选择纳米多孔材料,修饰适当的功能分子,并采用合适的制备方法,这些传感器能够实现对药物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的检测。

金纳米修饰电极 电化学检测

金纳米修饰电极 电化学检测

金纳米修饰电极电化学检测金纳米修饰电极是一种常用于电化学检测的技术,通过在电极表面修饰金纳米颗粒,可以提高电极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从而实现对目标物质的高灵敏检测。

本文将从金纳米修饰电极的原理、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我们来了解一下金纳米修饰电极的原理。

金纳米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导电性能,可以提高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增加电极反应的速率。

此外,金纳米颗粒还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可以促进电极反应的进行。

因此,将金纳米颗粒修饰在电极表面,可以提高电极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使其在电化学检测中具有更好的性能。

我们来看一下金纳米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

目前常用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溶液法、电化学法和物理气相沉积法等。

溶液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之一,它通过在金盐溶液中加入还原剂,使金离子还原成金纳米颗粒,并将其沉积在电极表面。

电化学法则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在电极表面生成金纳米颗粒,通过调节电极电位和电解液中的金离子浓度来控制金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貌。

物理气相沉积法则是通过在高温条件下将金属蒸发,然后在电极表面沉积金纳米颗粒。

金纳米修饰电极在生物传感、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生物传感领域,金纳米修饰电极可以用于检测生物分子的浓度和活性,实现对生物过程的监测。

在环境监测领域,金纳米修饰电极可以用于检测水体和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实现对环境污染的监测和预警。

在食品安全领域,金纳米修饰电极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和有害物质,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总结起来,金纳米修饰电极是一种常用于电化学检测的技术,通过在电极表面修饰金纳米颗粒,可以提高电极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实现对目标物质的高灵敏检测。

金纳米修饰电极具有制备方法简单、应用领域广泛等优点,因此在生物传感、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金纳米修饰电极在电化学检测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为我们生活的质量和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化学修饰电极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与发展

化学修饰电极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与发展
了较 好 运 用 。 2 . 化 学 修 饰 电极 的分 类 化学 修饰电极的种类大致可 以分 为吸附型 , 共价键合型 , 聚合物型 三大类 。 ( 1 ) 吸附型 : 当电极浸 到溶液 中时就 发生 了吸附 , 这是 固液界面 的
方法 的灵 敏性与选择性相结合 , 在药物分析领域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 ” 。 Z e n 等 将 N a i t o n修饰在电极表面 , 利 用其选择渗透 、 电荷排斥等性能 , 在大量抗 坏血酸存在下选择性 测定 尿酸 。杨小红等 制备 了一种新 型 纳米 F e 0 修饰金 电极 , 对多 巴胺具有 良好 的催化 氧化作用 , 可实现在 抗坏 血酸存在时选择 性测定多 巴胺 。We i 等 研制 了纳米 C e O 修饰玻 碳 电极 , 实现 了对人体血清 中的抗坏血酸和尿酸进行了 同时检测 。 电化学 方法 因其具 有方便 、 快捷等优点 , 近年来在多个领域得 到了 广泛 而深入 的研 究。然而 , 在生物体系 中, 超微电极表面易被 电化学反 应 中产生 的 自由基或 电聚合产 物污染而钝化 。 电极 污染物主要是 些有 机生物 分子 如五 羟色胺 、 组胺、 氨基酸 、 N A D H, 苯 胺等及 其 氧 化、 代 谢产物 , 它们易在 电极 表面吸附形成 绝缘 膜 , 导致 电极电信号 随 时 间急剧衰减 , 灵 敏度和选 择性 严重下 降。为了满足药 物分析研究 复 杂 生理 环境 中痕 量生 物分 子的检 测需 要 , 需要 提高 电极 的抗 污染性 能 。S w a m y t 等采用碳 纳米管修饰 的碳纤维 电极对五羟色胺 进行在体 检测 , 实验结果显示修饰后 的电极受污染程度显著减轻 。
化 学 修 饷 电极 在 药物 分析 巾羽 应 用 与 发 展
中南 民族 大学 药学 院 程 寒 明 月 杨 沫 王 惠霞 万梦婷

碳纳米管修饰NaTi_(2)(PO_(4))_(3)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碳纳米管修饰NaTi_(2)(PO_(4))_(3)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广东化工2021年第9期·52·第48卷总第443期碳纳米管修饰NaTi2(PO4)3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周子凡,许晓纯,刘贝贝(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广东佛山528000)Preparation of Carbon Nanotube Decorated NaTi2(PO4)3Anodeand Its Application in Sodium-ion BatteriesZhou Zifan,Xu XIaochun,Liu Beibei(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Foshan University,Foshan528000,China) Abstract:In this work,the carbon layer and carbon nanotube have been adopted to improve the low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of NaTi2(PO4)3anode for electrochemical sodium-ion storage.This designed composite is successfully prepared using a facile sol-gel route followed by the solid-state reaction.The SEM and TEM images reveal thatthe well crystallized NaTi2(PO4)3@C particles are uniformly dispersed and embedded in the CNT.In this composite,the formed conducting networks constructed by carbon layer and CNT can greatly facilitate the transport of electron/ion.Therefore,the as-prepared anode shows high reversible capacity of 128.1mAh·g-1at0.2C,good rate capability of94.3mAh·g-1at10C and excellent cycling property with high capacity retention of94.2%after200cycles at2C. These results prove that the carbon layer and CNT co-decorated NaTi2(PO4)3composite is a promising anode material for rechargeable sodium-ion batteries.Keywords:Sodium-ion batteries;NaTi2(PO4)3;Anode;Carbon nanotube;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钠离子电池因其原料丰富、成本低廉,成为下一代储能装置的研究热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udy on fabrication and pharmaceutical analytical application of nanomaterial chemically modified electrode Dong Xiaodong , Zhao Jianling , Yu Zhaoyun , et al. ( 1. Department of Medical Chemistry , College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 o f Hebei University , Baoding 071000, China ; 2. Hebei Finance University , Baoding 071051, China ) 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the realizat ion of pharmaceutical molecular detection by using nanomaterial chemically modi fied electrode and the realizat ion of the combinat ion of nanotechnology and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have become the hot spo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of preparation and types, and pharmaceut ically analyti cal application of chemically modified electrode are reviewed. Its future research progress is also prospected. Key words: nano; electrochemistry; modified electrode; pharmaceutically analysis 电化学分析技术近年来在药物分析研究领域 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作为现代仪器分析手 段的重要分支之一 , 电化学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 选择性好、 响应时间短和方法简便等优点 。化学 修饰电极是通过共价键合、 吸附、 聚合等化学修饰 的手段有目的地将具有功能性的物质引入电极表 面固定, 通过电极表面进行分子设计, 形成某种微 结构、 赋予电极某种特定的化学和电化学性质 , 以 便高选择性地进行所期望的反应 , 在提高选择性和 灵敏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是当前电化学、 电
[ 3- 4] [ 2]
且吸附 的修饰剂 会逐渐失 掉, 但 严格控制 实验条 件, 也能获得重现的结果。目前在某些 方面, 如生 物传感器中媒介体的修饰, 特别是在溶出伏安法分 析中都广泛地应用了吸附法。( 2) 欠电位沉积法。 金属的欠 电位沉积 ( UPD) 是指金属在 比其热力学 电位更正处发生沉积的现象。这种现象常发生在 金属离子在异体底物上的沉积 , 又称吸附原子。通 常将一些重金属元素欠电位沉积在某些贵金属或 过渡金属基底上, 形成一定空间结构的单原子层。 UPD 法是制备精细结构单层修饰电极的一种方法。 用 UPD 法能制备出很好的、 有规则的定型微结构, 而且可在电化学体系中研究 , 但其应用有局限性, 仅仅使用于有数的几对主客体。 ( 3) LB( LangmuirBlodgett) 膜法。 LB 膜法是将具有 脂肪疏水端和亲 水基团的双亲分子溶于挥发性的有机溶剂中 , 铺展 在平静的气- 水界面上 , 待溶剂挥发后沿水面横向 施加一定的表面压 , 这样溶剂分子便在水面上形成 紧密排列的有序单分子膜, 然后将单分子膜转移到 固体电极表面 , 得到 LB 膜修饰电极。LB 膜法实质 上是一种人工控制的特殊吸附方法 , 可以在分子水 平上实现某些组装设计 , 完成一定空间次序的分子 组合 , 可望在电催化、 光电转换、 电化学传感器以及 分析方面 得到广 泛的 应用。 ( 4) SA ( Self - Assem bling) 膜法。与 LB 膜的制备不同 , 基于分子的自组 作用 , 在固体表面上自然地形成高度有序的单分子 层为 SA 法。 SA 法受到重 视的原因是双亲分子在 固体表面上自组装形成的单分子层结构, 可作为生 物表面的模型膜以进行分子识别, 同时它又涉及基 础和应用研究的许多方面, 如具有离子( 或分子 ) 识 别和呈现选择性等。 1. 3 聚合物薄膜法 许多高聚物能强吸附于固体 表面上, 产生一至几个分子层的膜。聚合物薄膜的 制备对基底电极的表面状态要求不苛刻, 修饰的聚 合物可以是电子导电的 , 也可以是非导电的, 往往 靠某种化学吸附作用或对所接触溶液呈现低溶解 度而接着在电极表面上。在电极的稳定性上其可 与共价键合法相比。若修饰纳米材料是将纳米颗 粒掺杂在聚合物膜中修饰到电极表面 , 可以增强金
第6期
董晓东等: 纳米材料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 12- 14]
2010
属微粒附着于基底电极上的稳定性 1. 4 组合法

的电化 学行为、 电化学 动力学性 质以及电 分析方 法。结果表明, MWCNTs- Nafion GCE 对 TMP 电化 学氧化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 , 该方法可用于 TMP 的 电化学定量测定。李利军等
[ 11]
2
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的类型及在药物分析
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的一个应用是制备纳米级电极。这 种纳米电极 在电分 析化学上 有潜在的 应用价值。 信噪比比普通金电极上的大几个数量级 , 致使检测 下限降低几个数量级。原因是这种纳米级电极的 背景信号 ( 双电层电流) 小。 2. 1 碳纳米管修饰 电极 碳纳米管自 1991 年被 发现以来, 因其特有的力学、 电学、 化学性质以及独 特的管状分子结构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迅速成为研 究热点。目前 , 碳纳米管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医药、 化学、 生物技术等众多领域。研究表明, 碳纳 米管 独特的结构使其具有高速电子传递效率及良好的 生物兼容性, 这些独特的性质使得碳纳米管成为电 化学传感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 , 碳纳米管的疏水 性使其难溶于常见的溶剂中且不易进行化学反应 , 这极大地阻碍了其应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碳纳 米管与其它物 质 ( 如纳米 材料、 聚合物、 离子液 体 等) 复合后, 不仅可以 极大地改善其溶解性, 而且 可以给其带来新的性质。基于此 , 将碳纳米管和其 它材料结合起来 , 使碳纳米管体现出更好、 更特殊 的性能以进一步提高碳纳米管在电化学分析检测 中的应用是近几年才提出的一个新研究领域。邓 培红等
[ 15- 16]
制备了壳聚糖 多壁
碳纳米管修饰石墨电极 , 并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 双氯芬酸钠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提出了 流动注射双安培法直接测定双氯芬酸钠浓度的方 法。詹雪梅等
[ 20]
研究了替硝唑 ( TNZ ) 在 玻碳电极

( GCE) - 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 ( MWCNTs GCE) 及 疏水性室温离子液体 ( RTIL) 1- 丁基 - 3- 甲基咪 唑 六 氟 磷 酸 盐 ( BMIMPF6 ) - 多 壁 碳 纳 米 管 ( MWCNT ) 修饰电 极 ( RTIL - MWCNTs GCE) 上的电 化学行为、 电化学动力学性质及电化学定量分析方 法。结果与 GCE 相比, TNZ 在 RTIL- MWCNTs GCE 上的还原峰电位正移了 105 mV, 还原峰电流增大了 约 5 倍; 与 MWCNTs GCE 相比 , 其还原峰电位稍有 负移 , 但还原峰电流增大。结果表明 , RTIL- MWC NTs GCE 对 TNZ 电化学还原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 是 一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电极反应过程, 该方法可用于 TNZ 含量的电化学定量测定, 且操作简便快捷、 快速。 2. 2 金属纳米材料修饰电极 这类纳米催化剂多
[ 19]
将化学修饰剂与电极材料简单地混
合以制备组合修饰电极的一种方法 , 典型的是化学 修饰碳糊电极 ( CMCPE) 。 CMCPE 经制备 - 活化 测定 - 再生手续处理可经常保持活性的表面, 有利 于测 定 结 果 的 重 现。利 用 多 种 修 饰 剂 制 备 的 CMCPE可借富集、 分 离、 催化和选择等反应对 很多 物质进行分 析测定 , 是一种 适用范围 宽的分析 手 段
[ 7- 9] [6] [5]
层和 多分 子层 修饰 电极的 吸附 法十 分简 单 吸附型修饰电极常分为以下四种
[ 10- 11]

: ( 1) 化学吸
附法。当电极浸到溶液中时就发生了吸附, 这是固 体 溶液界面的一种自然现象。如修饰纳米颗粒可 以通过表面基团与电极表面的作用直接通过物理 的或化学的作用力使纳米颗粒吸附在电极表面, 如 硫醇保护的金纳米颗粒可以直接吸附在玻碳电极 表面。吸附法制纳米颗粒修饰电极, 除了简单、 直 接的优点外,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吸附层不重现 , 而 70
第27卷 第 6期 2 0 10 年 1 2 月
医 学 研 究 与教 育
M edic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
Vol 27 No 6 De c. 2010
纳米材料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董晓东 , 赵建玲 , 于朝云 , 杨慧
1 2 1 1
( 1. 河北大学基础医学院 医用化学教研室 , 河北 保定 071000; 2. 河 北金融学院 , 河北 保定 071051)
收稿日期 : 2010- 10- 08 基金项目 : 保定市科技局 科技研究 与发展计 划项目 ( 10ZF069) ; 河北 大学青年基金资助 ( 2009- 154) 作者简介 : 董晓东 ( 1976 ) , 男 , 吉林洮南人 , 讲师 , 博士。
6期
医学研究与教育
第 27 卷
极的灵敏度, 测定多种具有电活性和非电活性的样 品等, 进一步扩大了安培检测的范围和适用 性 。 近年来, 利用纳米材料修饰电极来实现药物分子的 检测 , 实现纳米技术、 电分析化学和生命科学三者 的结 合 , 这些 研 究 已 经 成为 科 学 研 究 的 热 点 之 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