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报工作各环节视角的企业情报失察成因分析
情报分析失误原因的理论探讨

析预测 。情报 分析人员 和决 策者在应对
( ) 任偏见 。信 任偏见是 指情 报 敌方 的攻击 时 ,往往会站在 自己的位置 二 信
分析人 员思维层 面 ,情报 与政治 的关 系 分析人员在 面对不 同情 报来 源时 ,偏 执 上考虑对手 的决定 , 以己度人 , 出应对 做 层 面和情 报技 术层 面等 三个 方 向人手 , 的根据 自己的喜好或经验选 择性接受 信 性的分析决策 。这种 “ 镜像 ” 性分 析思维 来探讨情报分析失误的原因。
情报分析失误原因的理论探讨
盛 利
情报分 析服务 于决策 ,有 效的情报 维 就愈显无力 ,在面对众 多的分析对 象 这有可能会颠覆你 已经作 出情报分 析的 分析 结论是 做 出正确 决 策 的先决 条件 。 后 , 趋同的集 团性思维也会形成 。集团思 结 论 。 然而 , 在实际 的情报 分析活 动中 , 并不是 维会 固化分析人员 的思考方 式 ,对于对
2 1 第4 林 安1 0 年 期森 公 1 1
得犹豫不决 ,难 以对 准确 的预警情报 作 中 ,情报政治化 现象再度成 为关注 的焦 势 ,因为高的技术手段 往往在获取情 报 出反应 。“ 狼来 了” 效应 的制造也是 战争 点 , 在这 两起政治事件 中 , 韩给 出的情 上 占据时间和数量 的对 敌优势 ,能 够先 美 从 中常 见的一种战术 ,在屡次对敌发 动迷 报与联合 国派 出的调查机构 以及朝方 的 于对手作 出更 详细 的情报 分 析产 品 , 惑性 的骚扰式攻击后 ,对手在应 对攻击 情报截然不 同 ,不知道 这两次事件是 否 而掌握斗争 的主动权。现代 战争不再是
企业情报实战工作需要澄清的一些认识问题之一

企业情报实战工作需要澄清的一些认识问题之一陈坚钢 男,原宝钢股份公司情报中心首席研究员,现宝武集团管理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竞争环境、 企业管理。
电子邮箱:jgchen@ 。
编者按:情报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从业者(此处指专职情报工作者,有时也称为情报工作者和情报人员等)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即自身所从事的企业情报工作与想象的,与教科书中所描述的,与一些学校或培训机构所讲授的,与专业会议所讨论的不一样,甚至很不一样。
认识的问题影响到了情报工作的开展。
这里,我们有幸与宝钢陈坚钢首席合作,就情报从业者关心的一系列问题,从陈首席多年工作的经验体会总结的角度来解疑释惑。
为此,我们特在本刊开设专栏“‘钢’笔情报”,刊登陈首席的系列随笔。
由于企业形态多样,企业中所从事情报工作的人员多样,企业对情报认识和需求的多样,企业情报直接和间接管理者多样,企业间其他员工的多样,就形成了千姿百态的企业情报工作实况。
仔细分析,根据情报工作的本质,不少企业实际并未真正进入到情报工作状态,充其量只能说处在信息工作状态中。
这就是不少企业的情报工作人员纳闷,好像做的情报工作怎么不是所想的一回事,没有得到很大的重视的原因所在。
从笔者看到、听到、接触到的情况看,企业情报工作存在不少认识误区。
理解错了,自然结果就会产生偏差。
笔者长期的情报工作实践,结合从情报科班生走向情报工作实践,并获得成功。
这一全过程引发了笔者对企业情报工作的思考,觉得有必要对企业情报实战工作的认识进行澄清。
由此也触发笔者决定撰写系列随笔,将梳理近50个业界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予以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作为企业情报实战工作需要澄清的认识之一,本期笔者主要探讨“情报与信息的特征分不清最后会误导谁,情报研究是否有幸运成分,情报工作能不能长期支撑企业的战略和决策,衡量一个企业情报人员入门的标志是什么”四个方面的认识问题。
1 分不清情报与信息的特征,最终会误导谁? 前美国情报学会主席J.贝克对情报的定义:“情报是在特定时间,特定的状态下,对特定的人提供有用的知识、消息。
企业情报工作的几个问题-管理资料

企业情报工作的几个问题-管理资料(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企业情报工作的几个问题 -管理资料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我国企业对竞争情报的重视及投入,较发达国家及知名企业相比还远远不够,企业情报工作的几个问题。
目前,国内竞争情报专业处于导入后期和成长前期的交替阶段。
对CI的整体认知度尚未达到50%,大型企业的平均认知度稍好一点,但也只超过60%。
?去年第四季度,我作为CI人员参与了家电行业某巨头的专项调研项目,从事售前、售中以及售后跟进工作。
第一次与客户经办人员接触时,客户反馈建议书内容没有重点,找不到想要的内容和关注点。
而后与项目小组研究讨论过后,决定与客户的老板直接面谈。
在与客户的老板沟通中,切实了解了他的真正需求,最后将项目重新定义,项目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可见,在竞争情报活动中,项目的开展除了与经办人积极配合,部门主要决策领导人的参与也是分不开的。
?其实情报工作者与决策层之间缺乏沟通,使得情报工作无法为决策服务,这个只是当今国内企业的竞争情报活动存在的问题之一。
以下几点则是笔者认为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1、企业虽然收集了大量信息,但是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没有信息共享,形成许多信息孤岛,造成资源浪费?2、企业对竞争情报的理解有些片面,没有认识到情报工作的价值,情报部门仅起到资料室的作用?3、虽然有专门的信息部门,但是只负责对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不重视分析和利用,认为这些都是领导的事?4、情报活动没有系统化和规范化,具有很大的随意性?5、比较重视原始资料,认为只有原始资料的支撑,数据才具有真实参考价值?6、领导不重视情报工作,情报部门的预算太少?7、直接将报告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而忽略了辅助参考性对于这些问题,笔者想补充:竞争情报不是企业想象中的万能药,也不能让企业马上成功,但可以使企业不处在劣势,管理资料《企业情报工作的几个问题》,竞争情报可能不是最必须的东西,但对于资产超过10亿元的大企业来说,它便是一个避免失败的必要条件。
基于情报决策者非理性决策的情报失察研究

击唱ncs r teri l a so dnIlg tlec fh e I ees y hoec s f ii i i di ne a a a ta b i r laI n g l i
[ e od]iei nedc i —m kr n lec i r;cgiv i ;pyhl i lats K yw rs n l ec eio tl g s n ae;idi n f u t g o a e onte a s o o c c r l i bs c gaf o
[ 把I d]O eaa s f“ tlec —dc i ”m dl dacdb C Y vs n i t a iei nefl e nt nl io iei ne eio h ys n lg s n oe avne yM. .oi,i c e t t tlec ir t d a d h lg n au
半个多世 纪以来 ,西方情报学界一直非 常重视情报失
次 的分析与归纳 ,进而 探讨情 报失察 现象 的深层 次原 因 , 以期在今后 的情报决策过程 中为情 报失察 的克 减提供必要
的理论依据 。
察现象的研究 ,取得 了十分丰硕 的成果 【 。在此基 础上 国 1 J 内情 报学 界也从多种 角度探讨情报 失察 现象 ,研究视 角的
王大龙
( 国人 民武装 警察部 队学院研 究生 四队,河北 廊坊 050 ) 中 600
( 摘 要 】在考察约维茨 “ 情报——决策”模型基础上 , 为情报失察很 大程度 上是情报决策者对 正确 情报 的非理性决策 认
所致。且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性。并指 出 认知偏差与认知一致性倾向是导致情报 失察 的两个重要原 因,进 而阐述情报决策者心
不同使得人们对情报失察现 象产 生的原 因所持 的观点 也不 尽一致 。一般而言情报失察是指 情报流程 自身 的失察 以及 情报决策者对于正确情报 的失察 ,可以认定为在整个情报
情报分析中常见的失误分析

情报分析中常见的失误分析作者:龙嘉易路畅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13期摘要:情报分析是人行动的重要指导依据,我们每个人都自觉不自觉的会根据自己对当前事物的判断与分析来决定自己的下一步行动,所以情报分析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行动的质量,甚至影响着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国家的行动质量,本文通过对情报分析失误原因的阐述来解释人为什么会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改进情报分析的流程,得到更好的情报分析结果。
关键词:情报分析;失误;改进一、情报分析失误的主要原因(1)信息共享上的失误情报分析工作是一项团体活动,而团队活动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以来团队的凝聚力,正式与非正式沟通,当然,我们也需要共同的思维模式以及相似的知识结构,以上所有的这些因素有影响着团队活动能否起到真正的效果。
情报分析工作本身在情报共享上存在一定的制约,这也是为什么至今为止,虽然情报工作者都知道信息共享的必要性,但是信息共享上的失误却依然存在的原因。
(2)对搜集到的材料分析不够客观情报工作者作为情报分析的主体,其思维模式受到人类固有思维模式的制约,而固有思维的弱点集中在偏见与先入之见两个主要问题上1.种族中心主义偏见每个人都会认为其他人应该按照自己定义的理性去行动以及思考,举一个简单的例子,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以色列人认为埃及人在这一天发动战争是不理智的行为,所以,即使在有情报官预测到了埃及将发动进攻的情况下,以色列人仍然做出了埃及不会进攻的判断,最终以色列收到了惨痛的教训。
基于种族中心主义偏见,情报分析很多时候会以某个所谓的理性思维作为判断依据,而这也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情报分析的失误。
2.愿望思维人们往往会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事情,传播学中的知识反螺旋理论指出,人们会去接受他们愿意相信的事情,在情报学领域,在对材料进行分析的时候,分析员往往会去寻找他们认为对的线索,这妨碍了情报分析的客观性致使在情报分析流程中出现主观意愿的判断。
3.提早做出判断如果一个情报分析人员对于现状过早的做出判断,他会下意识的捍卫自己的判断并拒绝新的证据、抗拒与原有判断冲突的判断、这是人固有思维中所必然存在的缺陷。
企业竞争情报实战搜集分析与利用

企业竞争情报实战搜集分析与利用●背景在竞争中,情报系统是企业的眼睛,企业的一切正确决策、科学管理以及员工高效的工作都离不开情报的指引。
然而,我们很多企业的情报工作却出现了这样的尴尬:情报工作开展难度大,情报的搜集效率低、成本高,反应速度慢,情报部门好希望能够做到市场上哪怕一点点“风吹草动”都能在第一时间内掌握,而实际情况却往往难如人意,情报部门在搜集竞争情报的过程中总是感到无从下手、束手无策!企业好希望能通过有效预测竞争对手下一步的行动方案、竞争对手的投标底价等,以便企业提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
但竞争对手总是那么深不可测,无法预知!情报部陷入了一个被人蔑称为“花瓶”,被人视作“可有可无”的困局而无法自拔,要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参谋部门似乎还是个遥远的梦!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如何构建一个高效、迅速反应的情报团队,成了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课程特色课程以资深警官蒋哲钧先生先后成功运作某大型知名家电上市公司、某大型铝厂竞争情报系统的实战经验,从国内企业竞争情报工作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各种典型案例的讲解和分析、沙盘模拟式的情报搜集与反情报的对抗赛、介绍先进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提升企业高管、情报人员的情报意识以及情报的搜集、分析、运用水平。
●课程内容第一讲:竞争情报的搜集方法一、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运作模式、管理方法(情报搜集的大方法)1、案例导入☆如何快速、低成本地搜集到竞争对手的设备状况、产能、劳动生产效率等情报?2、企业情报部门的职责和职能3、某企业情报系统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方法介绍4、如何利用竞争情报系统高效、快速、低成本地搜集情报☆案例1:某铝厂如何利用情报系统快速、低成本地招聘到市场上非常紧缺的阳极工程师?☆案例2:某家电厂商如何利用情报系统准确、快速、低成本地搜集到各竞争对手产品的成交价(非挂牌价)?☆案例3:某制造型企业如何搜集竞争对手的产品成本5、本情报系统在实战过程中的优越性分析6、情报系统有效运作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工作二、竞争情报的主要搜集渠道(情报搜集的小方法)1、文献搜集案例:分析某公司的匿名招聘广告,从中判断出招聘的公司2、互联网搜集3、竞争对手商务活动痕迹挖掘案例分析:某日本造纸厂如何搜集竞争对手每天的销量4、竞争对手无意中或不可避免的情报泄露挖掘☆案例1:在商务交往过程中,对方一个简单、随意的动作造成的身份泄露如何被迅速捕捉到☆案例2:某铝厂如何在竞争对手新产品面市之前快速、低成本地拿到样品及相关宣传资料☆分析与探讨:虚假身份的识别方法5、顾客搜集(市场调查)☆顾客搜集(市场调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6、人际关系搜集三、虚假情报的基本识别方法第二讲:竞争情报的实战分析与利用一、案例导入:如何准确预测竞争对手下一步行动方案?二、在竞争中需要搜集的情报内容及分析☆案例探讨1:某行业内所有的工厂都不愁销售(并且没有一毛钱欠款),产品的销售价格一涨再涨,但这个看似十分红火的行业,在一年内50%的企业因巨亏而倒闭,这是为什么?☆案例探讨2:家电业为什么会出现全行业利润微薄,甚至全行业亏损?是因为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吗?汽车业竞争同样激烈,同质化同样严重,为什么汽车业可以享受丰厚的利润?八、九十年代的家电的竞争更激烈,同质化更严重,为什么当时的家电厂家却可以获得暴利?1、竞争对手情报主要搜集哪些?如何分析?☆分析与探讨1:当竞争对手拼命地降价,而本公司由于产品成本的压力,不可能无限制地跟着降价,为了有效地应对竞争,对于本公司来说应该搜集哪些情报,如何分析?☆分析与探讨2:影响价格的因素除了价值和供求关系以外还有哪些?如何利用情报分析判断出谈判能力低的顾客,同时进行有效地区隔,并索取高价,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司的利益?如何分析判断出谈判能力高的顾客,同时进行有效地区隔,适当予以优惠,以最大限度地赢得顾客?☆案例探讨:在投标过程中,如何预测招标方的底价,各竞争对手的底价?2、本公司情报主要搜集哪些?如何分析?☆站在顾客的角度需要搜集和分析的情报☆站在公司战略的角度需要搜集和分析的情报☆站在公司人力资源的角度需要搜集和分析的情报分析与探讨:员工行为预测:公司重要岗位需要用可靠之人,到底什么样的人就是可靠之人?如何判断?“根正苗红”,“久经考验”的人是不是就一定可靠?过去品行不端,劣迹斑斑的人是不是就一定不可靠?☆公司其他需要搜集和分析的情报3、竞争环境情报主要搜集哪些?如何分析?●授课对象企业董事长、总经理、CIO、情报经理、营销总监、市场总监、战略总监、情报人员、市场调研、市场策划等●师资简介蒋哲钧,工商管理硕士,PTT职业培训师,东方燕园特聘讲师、中国教育电视台“东方名家”栏目特聘讲师、东方锐眼安全顾问公司培训师、中国风险控制网特约培训师、美国通用咨询培训讲师、深圳英盛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顾问,企业竞争情报与反情报实战专家,资深警官,具有近十年侦查员、特警的工作经历,授三级警督衔,曾先后在某大型知名家电上市公司和某大型铝业公司担任情报负责人,具有丰富的情报和反情报工作经验。
【会计实操经验】避免竞争情报缺失而导致战略失误

【会计实操经验】避免竞争情报缺失而导致战略失误近年来,中国企业,特别是能源企业的海外并购如火如荼,三大石油企业不断征战海外,带起一股极强的“中国收购风”。
其中以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最为让人瞩目。
然而,并非所有企业的海外并购都是一帆风顺的,请看以下案例:2010年1月13日,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向澳大利亚白糖提炼商CSR Limited(CSR. ASX)提出14亿美元的收购意向,拟收购其白糖业务。
2010年7月5日,光明食品因将报价17.5亿澳元下调至16.5亿澳元和17亿澳元之间,低于对手17.5亿澳元的报价,导致收购失败。
该企业失败的原因,除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内部因素外,最大的失误就是不了解自己的对手,缺乏相关的预测性决策和后备方案,最终与全球糖业三强失之交臂。
以上案例中光明食品所用的战略是现代营销比较重要的一种战略:横向一体化。
所谓市场营销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稳定战略,即稳定现有业务不做任何创新。
但是,在“快鱼吃休克鱼”的时代,这种战略很容易会导致企业衰退,所谓“忘战必危”。
2.发展战略。
该战略是大多数企业都会选择的,其中又包括多种不同的战略路径,如下图所示:3.收割战略:即谋求短期利润不求长远发展。
4.撤退战略:即放弃所经营的产品或领域。
包括临时、转移以及彻底撤退几种。
以上即为企业营销战略的种类,至于每种战略的具体定义,此处不作深入描述。
现代企业营销中,大都会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战略组合进行市场营销活动,但是选择和制定战略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战略选择错误;战略实施无法延续;战略与战术/策略无关;战略不具指导意义。
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不了解竞争对手;第二,不了解行业和市场环境;第三,不了解自身。
举例来说,某公司决定选择进入某个产品领域,但是此领域已经相当饱和,之所以选择进入是因为该企业决策层主观认为该领域有利可图,而事先不作任何关于竞争对手的调查,该企业所生产产品既不具差异性,也不具替代性,因此在此领域只会失败。
企业科技情报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牢把 握 市场先 机 ,不 断 降低 成本 ,在激 烈 的市 场竞 争 中
就必 须强 化信 息意识 ,运用科 技情 报指 导企业 的生 产经 处于 不败之地 ,科 技情报 在其 中起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 。 2 . 企业科技情报工作存在 的问题 企业 的科技情报工作是企业科学技术管理 的重要组成 部分 ,但在 一些企业还没有引起高度 的重视 ,长期 以来, 些企 业只 重视科 技档 案 的管 理 ,只在 历 史资料 的保存
重要 的资源 。 从这个意 义上看 , 信息社会也称作情报 社会 ,
1 . 3 科技 情报 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指 明方 向 科技情报是企业搞好 生产 经营的耳 目,企业有 了及时
当今 社会的管理系统就是信 息系统 、情报 系统。
科技 情报 专指 通过 公 开信 息渠道 获 取 的有 关 科学 发 有效 的科技 情报 就可 以为企 业 的生产经 营指 明前进 的方 展、技 术创新 、最 新动态 的有 用知 识,构 成社会 生产 力 向。企业 生产什 么 ,销 往哪 里,在 生产经 营过 程 中如何 的最 活跃 因素 ,在 各种 物质 生产 、科 学实 践和经 济 发展 强化 管 理,如何 始终 以先进 的技 术 占领 行业 制高 点 ,牢 中具有 极其 重要 的作 用,企 业要 适应市 场经 济 的变 化 , 营活 动 。本 文结 合相 关企业 实 际,就企业 科技 情报 工作 中的问题提 出解 决对 策 。 1 . 企业科技情报 的作用 1 . 1 科技情报为企业 的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企业 管 理
2 . 2 机 构不健全 ,基础 资料缺 乏
一
起 以专职 情报 员为龙 头,各基层 单位 专业技术 人 员为依
些企业 的科技情 报机构不健全 , 日常工作往 往 由档 托 的科技情报 网络 ,由主管领导、 技术人 员、图书资料员 、 档案管理员 、 计算机专业人员等组成科技情报管理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情报工作各环节视角的企业情报失察成因分析摘要:通过从企业情报工作开展的各个环节入手,对导致企业情报失察的原因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意见。
关键词:企业情报失察;情报分析;原因分析一、引言情报失察一词源于英文中的“intelligence failure”,情报失察研究萌芽于20世纪40年代,研究起因是二次世界大战中频频出现的重大军事失误;后经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发展,情报失察研究打破传统研究局限,开始引入多个学科的理论,2001年美国“9·11”时间的发生和2002年美国发动入侵伊拉克的战争等将情报失察研究推向了高潮。
情报的重要性在于对决策的支持,正确的决策离不开情报的支持。
尤其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情报失察更是不容忽视。
文章从企业情报工作各个环节入手,分析情报失察形成的原因。
二、企业情报失察原因分析企业情报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信息搜集、信息分析与整理以及最终的决策,而企业情报失察便可能出现在上述一个环节甚至多个环节,以下就各环节中的失察原因进行分析。
1.情报信息源处的信息失察信息源是情报工作开展的基础与保障,合理、及时、有效的信息是情报组织形成科学、高价值情报的必要条件。
随着现代社会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除传统形式信息之外的网络信息正以指数级的增长状态产生,信息资源局部有序、整体无序问题日趋突显;此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形成的日益丰富的电子信息源因其自身的快捷性、方便性、信息量大、低成本等优势也造成了搜集人员信息搜集范围、侧重点偏差等多个问题。
笔者在查阅资料中了解到:在实际工作中,情报人员常忽视一次敏感信息,而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在二次敏感信息的搜集。
导致该现象的原因不仅在于前者搜集难度大、面临困难多、竞争情报人员常常受到道德法律以及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制约,还在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因特网、商情数据库等各类电子信息源的日益丰富为竞争情报人员搜集二次敏感信息创造了条件[1]。
在商业情报信息的搜集过程中,过分依赖二次敏感信息而忽视一次敏感信息搜集工作的现象在企业竞争情报界表现突出。
2.情报信息分析整理环节中的情报失察信息的分析整理是情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情报失察高发的环节。
该环节上的情报失察可源于两方面:一为客观因素,二为主观因素。
其中,前者指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失真以及情报工作者选择的情报分析方法自身存在的客观局限性;主观因素则是指信息处理环节中人为因素,如企业情报工作者自身的喜好等。
(1)客观因素信息在社会中的流通不同于物质流通,信息非排他性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导致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失真。
在此引入信息栈和信息失真,马费成教授认为,信息栈是指信息从发送方(s)向接受者(r)流动过程中所经过的环节,其中信息栈越多,信息到达接受者手里真实性越小。
而信息失真则是指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扭曲、没有真实地反应客观事实,失去了信息的精准性。
不论是在企业人际信息传播还是在企业组织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在多个信息栈之间的流通都决定了信息失真的必然性。
个人信息传播中的失真源于传播者认知结构和兴趣爱好的差异;而企业信息传播中的失真则源于企业组织内部的成员和企业结构的不合理,其中企业成员间的信息传播又可等视为人际传播。
针对信息失真,企业情报工作者只能尽量减小失真程度而无法避免。
此外,以swot方法、pest方法、等为代表的情报分析方法虽逐步趋于完善,新的情报分析方法及研究也不断出现。
但任何一种情报分析方法在具备自身优点的同时,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针对性。
例如学者王肖戎、史建伟曾就美国情报界使用最广泛的情报分析方法——竞争性假设分析法(ach)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该方法存在对证据准确性信赖度高、分析过程耗时长,处理复杂事件时操作不便等缺点。
鉴于情报分析方法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多并形成一定的规模性,在此不做详细陈述。
(2)主观因素主观因素是指企业情报工作人员或情报生产者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兴趣偏好、性格心理、个人经验、思维习惯以及工作性质等主观因素,上述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情报工作开展的进程和质量。
r. johnston曾就一些情报分析人员的情报分析过程提出:“分析人员注重寻找与自己的假设相一致的信息,一旦看到异常信息,便感到不安;没时间考虑常规的分析方法,分析人员常常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型进行分析,这样更加直觉,速度也更快。
”在企业情报分析整理过程中都会强调整合的重要作用,整合有两层含义:一是企业情报组织内部或组织之间的信息整合;二是不同类型情报分析结果的整合。
第二层含义在实践中尤其不够重视,原因就在于企业分析人员在选择分析方法和确定分析策略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思维习惯或兴趣偏好来选择,结果造成了不同类型情报分析结果整合中的不完整性。
现代情报学派中不少学者运用认知心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以及其他多个学科的理论作为基础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
其中,个人层面的情报失察研究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主要关注单个的情报生产者的特征如何决定情报产品的质量和能力。
而企业组织层面的情报失察的主要原因有“集团思维”,集团思维指的是企业成员之间思维的相互影响,企业成员在长期合作中会形成一种潜在的组织认同,企业情报人员会逐渐接近和接受团队其他成员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从而形成趋同的集团思维。
集团思维阻碍了企业组织思维的创新、将中立意见视为默许,甚至出现对于错误思想形成一边倒的严重局势。
3.情报决策环节中的情报失察企业决策者作为情报产品使用阶段中的关键人物,是导致情报失察与否的关键。
企业决策者自身的信息意识和情报素质决定了企业情报对决策支持作用的强弱程度。
探讨企业情报失察的原因,有必要从企业决策者寻找线索并加以分析。
研究表示:企业决策者倾向于关注新业务可能带来的利润和突破,而忽视相关的危机和风险;企业决策者更多地关注于那些能够预示成功的信息,而轻视不利情报甚至对不利情报视而不见。
企业决策者的镜像思维也是影响决策行为的重要因素。
“镜像思维”是指企业决策者在面对相似或相同情况时,从自身的立场出发,以己会采取的行为来推己及人,形成对对手的分析预测。
镜像分析的思维严重忽视了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决策者原有镜像情报在时间上失去及时性、空间上失去适应性的不良后果。
企业决策者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也会干扰决策者所作决定的精确性,认知主体在接受情报信息时会被锁定在原有理解的框架之内,很难跳出去设想另一种可能性。
企业决策者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征也是导致企业情报视察的重要因素。
有关学者曾从企业决策者的自我膨胀意识、独断专行、低估运营中的困难、固守过时的成功经验、个人偏好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上述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企业决策者情报失察。
三、避免情报失察的对策1.信息搜集环节针对信息搜集环节中企业情报人员过于侧重二次敏感信息而忽略一次敏感信息的问题,企业情报人员应在充分利用二次敏感信息的同时,也重视对一次敏感信息的搜集。
尽管二次敏感信息获取方便、成本低,但在情报含量、针对性和及时性上却逊色于一次敏感信息。
一次敏感信息贵在能直接反应事物现象的客观本质。
企业情报人员在搜集环节中可遵循以下原则:全面性、系统性、针对性、新颖性、可靠性、科学性、计划性。
其中,信息搜集的全面性强调搜集的信息不仅有强相关性的,而且有一般相关性,不仅有正相关性还要有负相关性,搜集的信息不仅要涉及国内、本地区本单位而且还要涉及国外的、外地区外单位;信息搜集的计划性是指信息搜集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计划中要考虑“4w1h”即为什么(why)搜集、谁(who)搜集、搜集什么(what)、何时(when)搜集以及怎样(how)搜集,多数情报工作人员在信息搜集过程中也容易忽视上述两点,在情报信息搜集时,企业情报工作者可遵循上述原则来实现情报信息搜集的最大效率与效用,避免信息搜集环节中的企业情报失察。
2.信息分析整理环节针对个人信息传播中的信息失真,可采取的措施为加速反馈,减少通道数,实施传递质量控制,进行多通道多元化网络传递,提高人们的信息素质等;对于企业组织中信息传播中的信息失真,可对企业进行组织重组,以扁平化的企业结构替代传统金字塔式的结构以利于信息交流与畅通。
对于该环节中引起企业情失察的主观因素,企业情报分析人员应注重提高专业素质、加强与企业内部其他成员的深入交流、及时总结不足并加以改正;同时,不断充实自身知识结构,提高信息意识和信息掌握、处理的能力,不拘泥于已有的思维习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主观因素造成的情报视察。
3.情报决策环节决策过程中,企业决策者可在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调查法中的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交叉影响分析法等方法集思广益,以此来避免因个人决策所带来的弊端和片面性。
与此同时,企业决策个人需在加强自身决策能力的同时不断加强情报意识、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克服个人性格缺陷,做到不偏不私,客观合理的对待情报信息,谨慎利用镜像思维,以此来克服决策环节中的企业情报失察。
四、结语企业情报的重要价值在于对企业决策过程的支持,科学合理的决策离不开精确高效的情报信息。
而企业情报这一特殊属性恰恰决定了企业情报失察相关研究的重要性。
本文从开展情报工作的各个环节着手,对企业情报失察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对企业情报失察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工程系)参考文献:[1]赛立信竞争情报网.竞争情报搜集方法研究[eb/ol]./?thread-778-1.html.2012-04-07.[2]王肖戎,史建伟.结构化改进竞争性假设分析方法[j].社科纵横,2009,6(24):114-116.[3]江洁,徐志峰.国内外情报失察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1,6(55):24-28.[4]盛利.情报分失误原因的理论探讨[j].森警公安,20011(4):11-13.[5]赵小康,李伟超,周志远.企业决策者情报失察成因分析[j].情报探索,2009(11):43-45.[6]查先进.信息分析与预测[j].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45-53.[7]胡昌平.信息服务与用户[j].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5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