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10吹起羌笛跳锅庄》(动画版1)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3课《吹起羌笛跳锅庄》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3课《吹起羌笛跳锅庄》教案一. 教材分析《吹起羌笛跳锅庄》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三课的一首羌族民歌。
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羌族特色,歌词描绘了羌族人民在节日里吹起羌笛、跳起锅庄舞的欢乐场景。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富有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羌族的音乐文化和风俗习惯,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
在学习这首歌曲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如音高、节奏等,并且有一定的歌唱能力。
然而,对于羌族的音乐文化,他们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羌族文化背景的介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羌族的音乐文化和风俗习惯,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能够用正确的音高和节奏演唱《吹起羌笛跳锅庄》。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羌族音乐特色的理解。
2.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的音高和节奏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对比、分析,使学生感受羌族音乐的特色。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分组学习,共同探讨羌族音乐文化。
4.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的曲谱、歌词、图片等。
2.羌族音乐文化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3.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音乐。
4.乐器:羌笛、鼓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羌族的风俗习惯和音乐文化,引导学生了解羌族,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播放《吹起羌笛跳锅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羌族音乐的特色。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注意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性。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指正,提高演唱水平。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探讨羌族音乐的起源、发展以及与其他民族音乐的关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吹起羌笛跳锅庄》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吹起羌笛跳锅庄》教案一. 教材分析《吹起羌笛跳锅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羌族民间舞蹈锅庄为基础,歌词描绘了羌族人民在节日里欢聚一堂,吹起羌笛,跳起锅庄的欢乐场面。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富有羌族特色,能够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欣赏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羌族文化和民间舞蹈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羌族文化,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羌族文化和民间舞蹈,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羌族特色节奏和旋律。
2.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观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讲授法:教师讲解羌族文化和民间舞蹈的相关知识。
3.实践法:学生分组练习,合作完成歌曲演唱。
4.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展示羌族文化和民间舞蹈的图片和视频。
2.准备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3.准备乐谱,分发给每个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羌族文化和民间舞蹈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羌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羌族特色节奏。
分组练习,让学生合作完成歌曲演唱。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演唱,检查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对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
5.拓展(5分钟)教师提问:歌曲中的羌族特色节奏和旋律有哪些?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羌族文化和民间舞蹈的特点,以及对学生的要求。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吹起羌笛跳锅庄》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吹起羌笛跳锅庄》教案一. 教材分析《吹起羌笛跳锅庄》是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的一首歌曲,歌曲以羌族民间舞蹈锅庄为基础,歌词描绘了羌族人民欢庆丰收的场景。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优美,富有民族特色。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羌族的文化,增强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唱歌。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羌族文化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舞蹈的认知和体验有限,需要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锅庄舞的氛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羌族民间舞蹈锅庄的特点,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
2.学会演唱《吹起羌笛跳锅庄》,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学习歌曲,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了解羌族民间舞蹈锅庄的特点。
3.学会用正确的情感演唱歌曲。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羌族人民欢庆丰收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锅庄舞的氛围。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分组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4.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的欢乐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音响设备。
3.羌族文化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羌族人民欢庆丰收的场景,引导学生感受锅庄舞的氛围。
同时,简要介绍羌族文化,为学生学习歌曲打下基础。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乐谱,让学生初步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随后,教师讲解歌曲的结构,分析歌曲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重点教授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演唱歌曲。
5.拓展(5分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羌族文化,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羌族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下册《(演唱)吹起羌笛跳锅庄》优质课课件公开课课件讲课比赛获奖课件D006

类型:省级获奖课件
欢迎步入音乐课堂
土家族
苗族
芦笙
彝族
火把节
傣族 泼水节
56个民族
锅庄舞
羌族的锅庄舞:锅 庄是一种藏族民间 舞蹈,羌族人民也 经常跳锅庄舞,在 羌寨只要听到哪里 在跳锅庄舞,不论 男女老少都会高兴 参加,可见羌族人 民对锅庄舞的热爱。 锅庄舞的动作主要 有甩袖、弓腰、边 唱边跳等形式。
独具特色的羌族服饰
色 彩 艳 丽 制 作 精 美 的 绣 花 鞋
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中速稍快、欢快地情绪
2、歌曲主要讲了个什么内容?
主要讲羌族人民吹起羌笛,跳起锅庄欢 乐幸福的生活。
3、歌曲中都出现了那些节奏性?
八分节奏、全十六分节奏、附点八分节 奏、前十六分节奏、后十六分节奏
羌笛历史悠久,早 在汉代就有了。现 在的羌笛都是双管, 可以吹出七个不同 的音,羌笛在羌族 人民的生活中是不 可缺少的,每逢过 节、喜庆丰收,羌 寨里就处处想起羌 笛的声音。
羌族独有的吹管乐器------羌笛
走进羌寨
风景秀丽 美丽宜人
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活泼可爱的金丝猴
富 有 特 色 的 建 筑 碉 楼
再见!
小学音乐吹起羌 笛跳锅庄 课件

(羌族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请欣赏歌曲 思考:歌曲的速度和演唱情绪是怎样的?描写了怎样的 场景? 请欣赏歌曲
思考:歌曲里提到了一种羌族乐器和舞蹈。你知道是 什么吗?
节奏练习
1、2/4
X
X
XXXX
X
2、2/4
X.
X
X.X
X X
3、2/4
X
0X
X
0
(节奏密集)
(节奏宽舒)
重音记号:>
请同学们围成圆圈,随歌曲伴奏一起来边唱边舞
1、1=C 2/4 1 2| 3 4|5 6 |7 i | i 7|6 5|4 3 |2 1‖
2、1=C 2/4 5 1| 2 5|6 2|5 i| i -|| “ wu”
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民族,又称“云朵上的民族”。。 羌族人民多居住碉楼和吊脚楼,他们善于唱歌跳舞,节日多在 一起围成圆圈,跳锅庄,羌语称“莎朗”。羌族有著名的乐器—— 羌笛,王之涣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服饰上, 羌人着长衫,外套羊皮马褂,妇女多为布织褂子。穿船型布鞋,叫 “云云鞋”。头上一般会有很多头饰。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下《吹起羌笛跳锅庄》说课材料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下《吹起羌笛跳锅庄》说课材料顾家营镇高级小学张丽娟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吹起羌笛跳锅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中的一课。
本单元是一个从低、中年级连续过来的向学生介绍五十六个民族音乐歌舞的重要单元。
关心学生树立五十六个民族互帮互学共同繁荣的理念是专门有必要的。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优良传统更是学生值得学习的。
羌族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这首歌表现了羌族人民在欢乐的节日里载歌载舞的情形。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通过四年的音乐课熏陶和培养,以具备和把握了差不多的音乐技能和知识。
比如:旋律的高低、音乐的节奏特点、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等;他们会自信、有感情地演唱、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会对自己或他人的表现作出简单的评判等。
基于以上五年级学生的特点,再依照新课标中提出的音乐学科要以审美为核心,以爱好爱好为动力的理念,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感受歌曲轻巧、爽朗的情绪。
2、过程与方法:通过倾听、仿照、演奏等方法,使学生能自信、准确地演唱歌曲,并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和体验音乐,让学生了解和喜爱羌族歌曲,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能用轻欢乐泼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羌族人民颂扬幸福新生活的欢乐之情,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在听,唱,奏等情感体验中努力去感受美、观赏美、表现美。
唱准音高,有操纵地唱好结尾处的高音。
较好地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
二、说教法本课我综合使用创设情形法,歌曲小组合组探究,歌曲二次创作等教法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爱好,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创设情形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整个课堂成为欢乐的海洋。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吹起羌笛跳锅庄》教学设计(2)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吹起羌笛跳锅庄》教学设计 (2)一. 教材分析《吹起羌笛跳锅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以羌族音乐为素材,展现了羌族人民欢庆丰收的喜悦心情。
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羌族的音乐文化,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同时,歌曲中的多声部合唱形式也能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他们对于羌族音乐文化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们的合唱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羌族的音乐文化,感受羌族人民的喜悦心情。
2.学会演唱《吹起羌笛跳锅庄》,提高合唱能力。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羌族音乐的特点。
2.学会演唱多声部合唱。
3.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对比、分析,让学生感受羌族音乐的特点。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合唱法: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图片等。
2.乐器:羌笛、鼓等。
3.合唱架:用于分组练习合唱。
4.教学用具:乐谱、歌词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羌族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羌族音乐文化。
2.呈现(5分钟)播放《吹起羌笛跳锅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重点教授歌曲中的多声部合唱部分,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教师点评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探讨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如羌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习俗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羌族音乐的特点和多声部合唱的重要性。
《吹起羌笛跳锅庄》(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吹起羌笛跳锅庄》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接触过民族音乐和舞蹈?”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羌族音乐和锅庄舞的奥秘。
《吹起羌笛跳锅庄》(教案)
一、教学内容
《吹起羌笛跳锅庄》(教案)
本节课选自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材下册第7课《民族音乐风》。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了解羌族音乐及锅庄舞的基本知识,感受羌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2.学唱羌族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学习锅庄舞的基本动作,能跟随音乐节奏进行舞蹈表演。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特殊节奏和舞蹈动作的掌握程度不够。针对这一情况,我考虑在课堂上增加更多互动环节,如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拍手、跺脚等练习,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节奏感。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可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对小组讨论的主题进行更具体的设定,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表演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将羌族音乐和锅庄舞融入日常生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