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最后一课》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 邓稼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 片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75页 0104页 0163页 0190页 0217页 0268页 0326页 0328页 0512页 0554页 0575页 0641页 0689页 0713页 0809页 0863页
第一单元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4 孙权劝学 第二单元 6 最后一课 8 木兰诗 第三单元 10 老王 12 卖油翁 名著导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 逢入京使 第四单元 14 驿路梨花 16 短文两篇 爱莲说 综合性学习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最后一课》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 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B.这场车祸,把他吓得魂飞魄散,脸色惨白, 活像个死人。 C.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 里来。 D.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 拉帮结派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D(拉帮结派:组织帮派,搞小集团活动。)
2.“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 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 帽”这句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什么描写?他为什 么要这样穿戴? 这句话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外貌描写,韩 麦尔先生之所以穿上节日盛装,是为了表 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3.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字帖像国旗一样 飘扬在我们心中,烘托出了教室里的爱国 气氛,也说明了小弗郎士领悟了此课意义, 由幼稚变成熟,具有了爱国主义情感。
第七课 最后一课
学 习 导 航
课 前 自 学 达 标 自 测
课 内 精 读
课 外 拓 展
学习目 标
考点链 接
1.了解小说的常识和写作背景;熟读课文并整体感知, 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2.学习文章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的描 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主 义情感。 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点明时令、地点;渲染气氛;衬 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社会环境描写作用:点明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 围等。 3. 人物描写及作用 : 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其作用是:对人物 的 ×× 描 写 , 突 出 表 现 了 人 物 的 ×× 特 点 , 深化 了 ××的主题。
3.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 大多思想感情丰富细腻,而且叙述方法自由活泼。 (“之所以”和“的原因”去掉其中之一) B.我认为,应该尽可能使用简化字,不要滥用繁体字, 这样会给汉字规范化和青少年学习增加困难。(“这样” 一词指代不明,把“这样”改为“否则”) C.望着白云缭绕的香炉峰和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无 不使游览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雄奇和神功伟力。 (去掉“使”,并将“游览者”移到“无不”之前) D.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 的依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将“依赖”改为“依靠”) .D(应将“依赖”改为“信赖”。)
人教课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最后一课》课件

(2)写作背景 1870年7月向普鲁士宣战,挑起了欧洲近代史上著名的普法战争。 但事与愿违,战争一开始,法军就连连失利,特别是1870年9月在 法国东部的色当所进行的一次决战,法军更是溃不成军,路易?波 拿巴也被普军俘虏,成了阶下囚,8万6千法军官兵全部投降。历史 上有名的野心家、普鲁士首相律斯麦在打败法国,完成了德意志的 统一之后,进而率兵进攻法国,长驱直入,一举攻到巴黎城下,将 巴黎团团包围。普军所到之处,烧杀枪掠,无恶不做,激起了法国 各阶层人民的强烈忿怒。这时的战争性质,已由法国对普鲁士的挑 战变成了普鲁士对法国的侵略,法国各地人民被迫起来自卫,拿起 武器抗击普鲁士侵略者,奋力保卫祖国。但法国临时拼凑起来的资 产阶级卖国政府,却同普鲁士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 《凡尔赛协定》,向德国赔款50亿法郎,并将阿尔萨斯省和洛林省 东部地区割让给德国,使这两个地区人民遭异族蹂躏,饱尝亡国之 苦。《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就是以此为题材,直接描写这 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优秀短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理清结构,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 3.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体会文章主人公的爱国情感, 激发学生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1、简介作家、作品、背景
(1) 阿尔封斯· 都德( 1840~1897)是法国十九 世纪下半期的小说家。他 一生共写了十三部长篇小 说、一部剧本和四部短篇 小说集。他的短篇小说有 很多都是以普法战争为题 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 法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爱 国主义精神。《最后一课 》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 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2.浏览课文,交流字词读音与词义。
郝叟( hǎo sǒu )
qí dǎo
诧异( Chà )
gěng )
《最后一课》PPT

体会下面两处细节描写的作用。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
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小弗朗 士天真的热爱祖国的深情。
屋顶上的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这一联想表现了小弗朗士对敌人强 迫法国人学德语的愤慨和讽刺。
如何理解文中第四段“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的常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在反复 诵读中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重点) 2.理解文中细节描写手法的作用;学习本文通 过语言、心理、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难点) 3.学习法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情感和反抗侵略的 坚强意志。(重点)
作者简介
都德(1840—1897),19世纪法国著 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有“法国的狄更 斯”的誉称。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 他应征入伍,其后创作了许多以这场 战争为题材的爱国主义作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小东西》《富豪》《不朽者》,短篇小说《最后 一课》《柏林之围》,剧本《阿莱城的姑娘》等。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 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 西万岁!’……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放学了,——你们走吧。’”
表情
动作
韩麦尔先生的表情、语言和动作一方 面表现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 极大的痛苦之中,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对 祖国必胜的信念。
合作探究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 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文中开头写“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写“布告
牌”,以及结尾处提到的“普鲁士兵的号声”等, 都暗示了这一历史背景。
文中主要塑造了哪两个人物? 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 请按照地点、时间的变化理清故事情节。 (开端)上学路上 (发展)上课(课前、课中) 你认为本文要表现什么主题? (高潮与结局)宣布下课
人教版七下语文课件---《最后一课》

2、‚最后一课‛的意义 (11~16) 3、师生课上认真的 教与学情景 (17~23)
高潮、结局 三、下课之前
(24-29)
“平时上课”和“最后一课”有什么不同?
平日上课 最后一课
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 一切偏安安静静地,整个 气氛 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 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 街上也能听到。 肃气氛。 上课前,开课桌, 上课前,学生们已经都在 学生 关课桌,捂着耳 自己的座位上了。 朵大声背书啦…… 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 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 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 桌子上紧敲,“静一点, 静一点“……平时,我 尺。今天迟到,韩麦尔先 老师 生却温和地叫我快坐好。 迟到,会遭到韩麦尔 老师穿……打……戴…… 先生的责骂。 (和平时不一样)
无忧无虑 不想上课 永远忘不 了祖国语 言、热爱 祖国 感觉 出事 了 痛恨 敌人 心里 难过
细心听讲
最后一课
贪玩不爱学习 怕老师 热爱法语; 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幼稚不懂事
热爱祖国。
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他原本就不是一个坏孩子。
亡国 的惨痛带来的巨大 震撼 ,普鲁土
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 害促使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 的猛醒。
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第一部分,朗读、划出环境描写 。
自然环境描写“天气”“画眉”等 反映出小弗郎士贪玩、无忧无虑的幼稚 心态。 社会环境描写“普鲁士兵操练”“布告 牌”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普 法战争中法国沦陷,国土已被侵略军所 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
"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 描写又表明什么?
1、韩麦尔先生是个普通的人。
最后一课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1)《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 动,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 文能力。”因此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制造语文学习的自由空间,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大力提倡自由研讨,允许学生下位 交流意见。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可以强化视觉和听觉效应多 种感官共同协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达到教学效果最优 化。另外,一个优质的课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感情熏陶,激发 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贯彻寓教于乐、快乐教学的原则。 (3)根据“大语文观”的要求,将课外与课内相结合,将课 堂教学与写作相结合,以深化对文章的感悟,激发学生内心的 情感。
我们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将全文划 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上学路上
(1—6) 6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和结局
第二部分:上课之前 第二部分:
(7-10) )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最后一课
(11-23) 11-23)
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宣布散学
(24-29) 24-29)
第四环节:合作探究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以人物形象刻画中
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 活的叙事作品。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1.理清小说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心理变化过程,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2.体会本文巧妙地选取儿童叙述视角,并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表现“爱国”这一重大主题的写作特色。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4.品味文中语意蕴含深刻、感情表达丰富的语句。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假如从明天开始,你们只能学习外语,不能再学习汉语,你们会作何感想呢?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的表现,失去民族语言就等于丧失国土。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土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的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的感受。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把握作品背景作者简介:都德(1840─1897),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小说家。
他的作品《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
作品背景: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
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理清情节1.结合文章特殊的历史背景,速读课文,说说文题为什么叫《最后一课》。
明确:这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
2.再读课文,找出本文中的人物(主人公);把握线索,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明确:主人公: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 课件 (共38张PPT)

总结:
从第11-23节是《最后一课》中心 部分,着重写韩麦尔先生以自己对祖国无 限热爱的心情上好最后一课,以及小弗郎 士激发了爱国热情,从一个天真、贪玩的 孩子转变成为一个懂事的学生,专心上好 最后一课的情景。
朗读最后一个部分(24-29)
1、这段文字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为什么他听到钟声,脸色惨白?我又为什么觉得他 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神态、语言、动作描写;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1.7.2021.7.20T uesday, July 20,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04:4320:04:4320:047/20/2021 8:04:43 PM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下午8时4分43秒下午8时4分20:04:4321.7.20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 爱 这 土 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艾 青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按课文内容填空:
速读第7至10自然段 提问:跑到学校后,小弗郎士发现 有哪些情况不同往常?
速读第三部分:上课经过(11—23) 提问1:韩麦尔先生的讲话,连用 了两个“最后”,它们的含义各 是什么?表达了韩麦尔什么样的 心情?(11段) 提问2:小弗郎士听到了这样的话, 心理上有哪些变化?(12、13、 14段)
―――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
最后一课 怎忍看最后一眼 那一眼里全是眷恋 静静的是课堂 不平静的是心中的波澜 战争的音讯令人厌倦 多少双眼睛把和平企盼 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 童年在瞬间长成成年 最后一课 是一顿难忘的最后晚餐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吧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戒尺 屋顶上鸽子呱呱叫 绣边的黑丝 帽 破连的初级课本 横放的大眼镜 普鲁士两次操练和军号声 小国旗 教 室里飞出金甲虫 黑板上书写的“法兰 西万岁”两个大字
最后一课
(法)都德
小弗郎士
(心理)
韩麦尔先生
(外貌、语言、行动)
变
亡国痛 民族恨 爱国情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 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 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 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 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 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 球 ……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普鲁士军队正在操练; 布告牌发布的 各种消息.
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 下课部分的内容。
题: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结尾部分。 参考作业: 忽然我听见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 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 ——他们已经收操了。我 的心顿时碎了:最后一堂法语课就这么快结束了,这意味着 我将离开这个我所深爱着的地方,孩子们将不能学习他们深 爱着的祖国语言了,在这最后一刻里,我应该让孩子们记住 法国是我们的祖国,法语是我们永远的语言,更应该让他们 热爱自己的国家,痛恨侵略祖国的敌人。于是我站起来“我 的朋友们啊,我——我——”突然,我只觉得一股悲愤之情 在胸中翻涌而上,哽住了咽喉,使我说不出话来,头晕目眩, 浑身无力。但是,却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支撑着我,使我能努 力地转过身来,拿起一枝粉笔,使出全身力量,写了两个大 字:“法兰西万岁!”然后,我就像虚脱了一样呆在那儿,头 靠墙壁,什么话也说不出了,只向孩子们做了个手势: “放 学了,——你们走吧。”看到朋友们依依不舍地离我而去, 我的心如刀割……
韩麦尔先生是一个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祖国语言、 有强烈爱国之情的乡村教师。 (恪尽职守,道德高尚 )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社会环境:“普鲁士兵正在操练”等
交待背景。 反映小弗郎士的幼稚、纯真。 渲染一种悲剧气氛。
细节描写
常出现在小说或记叙文中,就是极细微的 表情,动作,衣饰等,它象电影里的特写镜头 一样,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 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耐人寻味,发 人深思.请找出本文的细节描写。
①本文的作者 都德,他是 法 国作家. ②本文的体裁是 小说 ,它的三要素 是 人物 、 环境 、故事情节 。 ③本文以 普法 战争为背景,描写了韩麦尔先生给学 生上最后一节 法语 课的情景,表现了 国人民强烈 的 爱国 热情. ④第一部分是故事的 开端 ,有两个细节暗示了“最 后一课”的社会背景,请指出: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识记 “祈祷”、“懊悔”等重点字词。 2.了解关于小说文体的有关知识。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情节 结构。
迅速浏览第一部分:上学路上(1—6)
提问1:“我”为什么想别去上 学了,有几个原因? 提问2:小弗郎士在上学的路上 看到了什么呢?
分析第二层:上课之前(7—10)
把祖国的语言比作钥匙。
比喻
把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国人民的 统治和封锁比作监狱。 打开监狱大门指使人民获得自由
只要不忘记自己的祖国语言,保持强烈的 爱国心,就一定能赶走侵略者。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 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 的钥匙。”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亡了国的人 民,如果还说着自己的语言,实际上就说 明这个民族没有彻底灭亡。 不忘祖国语言,就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 识,从而奋起,赶走侵略者,求得民族解 放。 牢记民族的语言就有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就有了 信心和力量,就能团结人民,最终打败敌人。
分析问:怎样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 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你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 的人呢(试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 神态、动作来分析) ?
“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 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 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 的钥匙。”这一句运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全句的含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