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实验:果蝇杂交实验

合集下载

遗传实验03:果蝇综合大实验- ...

遗传实验03:果蝇综合大实验- ...

(四)果蝇的雌雄鉴别
果蝇有雌雄之分,幼虫期区别较难,成虫 区别容易。 雄性体型较小,腹部环纹5节,末端钝而圆,颜 色深。第一对脚的跗节前端表面有黑色鬃毛流苏, 称性梳(sexcombs)。 雌性体型较大,腹部环纹7节,末端尖,颜色 浅,跗节前端无黑色鬃毛流苏。
图2、一对雌雄果蝇(左雄,右雌)
下一张
另一对雌雄果蝇(左雌,右雄)1
下一张
另一对雌雄果蝇(左雌,右雄)2
返回
性梳
图3、性梳
下一张
下一张
性梳
返回
(五)果蝇的培养
A、培养基的制备
果蝇在水果摊或果园里常可见到,但它并不是以 水果为生,而是食生长在水果上的酵母菌,因此实验 室内凡能发酵的基质,均可作为果蝇饲料。 目前本实验室所用的果蝇培养基配方如下: A:蔗糖13克,琼脂1.3克,加水100毫升,煮沸溶解。 B:玉米粉17克,加水80毫升,混合均匀。 将B 慢慢倒入A中,并不停搅动混合,加热成糊状 后,再加1.4克酵母粉,混合均匀,稍冷却后加入1毫升 丙酸,调匀后即可分装到培养瓶中。
返回
B、培养容器
培养果蝇的饲养瓶,常用的有牛奶瓶,大中型 指管,用纱布包裹的棉花球作瓶塞(有条件的地方 可改用泡沫塑料作瓶塞)。
饲养瓶先消毒,然后倒入饲料(2厘米厚), 待冷却后,用酒精棉擦瓶壁,然后滴入酵母菌液数 滴,再插入消毒过的吸水纸,作为幼虫化蛹时的干 燥场所。
返回
C、原种培养
在作为新的留种培养时,事先检查一下果蝇有 没有混杂,以防原种丢失。亲本的数目一般每瓶 5—10对,移入新培养瓶时,须将瓶横卧,然后将 果蝇挑入,待果蝇清醒过来后,再把培养瓶竖起, 以防果蝇粘在培养基上。 原种每2-4周换一次培养基(按温度而定), 每一原种培养至少保留两套。培养瓶上标签要写明 名称,培养日期等,作为原种培养,可控制到10— 15℃,培养时避免日光直射。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果蝇杂交实验旨在研究果蝇的遗传规律,通过对不同性状的杂交组合观察和分析,深入了解基因的分离、组合以及连锁和交换现象,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并探究遗传因子在遗传过程中的作用和表现。

二、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2、实验用具:培养瓶、麻醉瓶、毛笔、放大镜、显微镜等3、实验试剂:培养基(玉米粉、糖、酵母粉、琼脂等)三、实验原理果蝇具有生活周期短、繁殖力强、饲养简便等优点,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

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在杂交实验中,通过观察子代果蝇的性状表现及比例,可以推断亲本果蝇的基因型,从而验证遗传定律。

四、实验步骤1、亲本果蝇的饲养与选择选取野生型长翅、红眼果蝇和残翅、白眼果蝇作为亲本。

将它们分别饲养在不同的培养瓶中,在适宜的温度(25℃左右)和湿度条件下培养,保证果蝇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2、杂交一代(F1)的制备选取处女蝇:在亲本果蝇培养瓶中,选取羽化后 8 小时内未交配的雌性果蝇作为处女蝇。

处女蝇的选取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杂交操作:将选取的处女蝇与另一性状的雄蝇放入同一培养瓶中进行杂交,做好标记,记录杂交组合和时间。

3、 F1 代果蝇的观察与培养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杂交后的果蝇,待其产卵、孵化和生长。

观察 F1 代果蝇的性状表现,并记录。

4、杂交二代(F2)的制备选取 F1 代中的雌雄果蝇进行自交,同样做好标记和记录。

5、 F2 代果蝇的观察与统计待F2 代果蝇孵化和生长成熟后,观察并统计不同性状的果蝇数量,记录在表格中。

五、实验结果1、 F1 代果蝇的性状表现在长翅红眼×残翅白眼的杂交组合中,F1 代果蝇全部表现为长翅红眼,说明长翅和红眼为显性性状,残翅和白眼为隐性性状。

2、 F2 代果蝇的性状分离F2 代果蝇中出现了长翅红眼、长翅白眼、残翅红眼和残翅白眼四种性状。

经过统计分析,其比例接近 9:3:3:1,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摩尔根和他的果蝇杂交实验

摩尔根和他的果蝇杂交实验

F1
XWXw
×
XwY
配子 XW Xw
Xw Y
测交后代 XWXw XwXw
XWY
XwY
雌红眼 雌白眼 雄红眼 雄白眼
比例:测1交: 后代:红1:眼:白眼1:= 1:1 1
(四)摩尔根等人亲自做了该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F1
×
测交后代
红眼 红眼 雌雄 126 132
白眼 白眼 雌雄 120 115
测交结果: 红眼 : 白眼= 1 : 1
摩尔根是一位敢于怀疑、勤奋实践的人。
繁殖快,后代数量多 4.
1910年摩尔根进行 (3)其它决定方式:如蜜蜂(染色体数目) 果蝇杂交实验 (二)、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
假说—演绎 找到基因在染色体 上的实验证据
(2)男女的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
基因与染色体存在什么关系?
基因究竟是什么物质呢? 基因与染色体存在什么关系?
人类探索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
(二)、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1866年孟德尔的 发现了遗传因子 ③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假说—演绎
豌豆杂交实验 摩尔根与果蝇的不解之缘
若用w表示控制眼睛颜色的基因,红眼W,白眼w.
(基因)
繁殖快,后代数量多 4.
3/4红眼(雌、雄) 1/4白眼(雄)
性染色体
3对常染色体+ XX
3对常染色体+XY
雌雄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有何异同?
染 色 体 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 的 类 型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如X、Y染色体
男性染色体图
女性染色体图
思考:

红果蝇杂交实验报告(3篇)

红果蝇杂交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果蝇眼色性状的遗传规律。

2. 验证伴性遗传理论。

3. 学习果蝇的杂交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果蝇眼色性状受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红眼(R)为显性,白眼(r)为隐性。

根据伴性遗传理论,X染色体上的基因会随性别传递,导致红眼性状在雄性和雌性果蝇中的表现不同。

三、实验材料1. 红眼雄果蝇(XRXY)2. 白眼雌果蝇(XrXr)3. 透明胶带4. 果蝇培养箱5. 显微镜四、实验步骤1. 将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分别放入果蝇培养箱中,让它们自由交配。

2. 观察并记录子代果蝇的眼色表现。

3. 将红眼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XRXr)进行杂交。

4. 观察并记录子代果蝇的眼色表现。

5. 将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进行杂交。

6. 观察并记录子代果蝇的眼色表现。

五、实验结果1. 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交配,子代果蝇均为红眼。

2. 红眼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交配,子代果蝇眼色比例为红眼:白眼=3:1。

3. 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交配,子代果蝇眼色比例为红眼:白眼=1:1。

六、实验分析1. 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交配,子代果蝇均为红眼,说明红眼性状为显性。

2. 红眼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交配,子代果蝇眼色比例为红眼:白眼=3:1,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

3. 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交配,子代果蝇眼色比例为红眼:白眼=1:1,说明红眼性状与性别相关,为伴性遗传。

七、实验结论1. 果蝇眼色性状受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红眼为显性,白眼为隐性。

2. 红眼性状在雄性和雌性果蝇中的表现不同,为伴性遗传。

3. 孟德尔分离定律适用于伴性遗传。

八、实验讨论1. 本实验验证了伴性遗传理论,为遗传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证据。

2. 实验结果表明,红眼性状在雄性和雌性果蝇中的表现不同,这与X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方式有关。

3.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果蝇的培养和观察,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九、实验展望1. 可以进一步研究果蝇其他性状的遗传规律,如翅形、刚毛等。

果蝇杂交的实验报告

果蝇杂交的实验报告

实验四:果蝇的杂交姓名:许哲同组者:李永久班级:生科08级学号:200805140167 实验时间:周二下午摘要经典遗传学的三大遗传定律分别是: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与交换规律。

果蝇具有生活史短、繁殖率高、饲养简便等特点,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尤其在基因分离、连锁、交换等方面,对果蝇的研究更是广泛而充分。

本次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后代中果蝇的各种性状,结合各种统计处理方法,从而证明这三大定律。

1.引言孟德尔定律是G.J.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提出的遗传学中最基本的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

孟德尔最早选用豌豆,根据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对之后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是指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其表现在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个体进行杂交,F1代全部表现显性个体的性状,F1代自交,F2代出现隐性个体的性状。

并且,在理论上,F2代中,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的比例为3:1。

孟德尔最初使用豌豆的花色(红花和白花来验证)。

理论如图所示:图一:分离定律图示自由组合定律(the 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决定不同对性状的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不同对基因(非等位基因)之间互不干扰,其实质是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最初由孟德尔在做两对相对性状(豌豆的子叶颜色黄色,绿色,圆粒和绉粒)的杂交实验时发现,基因分离比为9:3:3:1。

(如图所示)图二:自由组合定律图示独立组合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2个等位基因是独立传给子代的。

因此可在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同时,选取其中一组性状来验证分离定律。

用于杂交的2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即不能连锁。

遗传学实验实验五果蝇的二对因子的自由组合

遗传学实验实验五果蝇的二对因子的自由组合

试剂
01
培养基
用于果蝇的培养和繁殖。

用于处理果蝇组织,以便分离和观 察染色体。
03
02
染色剂
用于染色体染色,以便在显微镜下 观察。
其他试剂
根据实验需求,可能需要使用其他 特定的化学试剂和缓冲液。
04
03
实验步骤
准备果蝇
收集果蝇
01
从野外或实验室获取果蝇样本,确保果蝇品种纯正。
培养果蝇
02
将果蝇放置在恒温、恒湿、无菌的环境中,提供适宜的食物和
果蝇杂交实验的意义
生物模型
果蝇作为生物模型在遗传学研究 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染色体数目 少、繁殖快、易饲养等特点使其 成为研究遗传现象的理想材料。
实验价值
果蝇杂交实验对于理解遗传规律、 验证遗传理论、探索基因功能等方 面具有重要价值。
实际应用
果蝇杂交实验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 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广泛的 应用,如育种、疾病研究等。
对基因型和表型的理解
01
基因型
基因型是指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包括来自父母的遗传信 息。通过果蝇杂交实验,可以了解个体的基因型组成,分 析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
02 03
表型
表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特征,是基因型与环境 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观察果蝇杂交实验的表型特征 ,可以深入理解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
02
在果蝇的二对因子自由组合实验中,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 基因型果蝇的性状表现,可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03
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包括比较不同基因型果蝇的表型 比例、分析基因型的组合方式和计算基因型的频率等。通 过这些方法,可以确定基因之间的独立性和自由组合情况 ,进一步揭示基因的遗传规律和相互作用机制。

果蝇三点测交试验

果蝇三点测交试验
单击添加副标题
果蝇的三 点测交试

202X
2007.3
一、实验原理和目的
本实验通过对同一染色体上的 三个非等位基因的交换行为来 验证基因是在染色体上呈直线 排列的。
先将野生型果蝇与三隐性果蝇 杂交,作为三因子杂种(abc/ +++),再用三隐性个体进行测 交。在测交后代中,因交换可 得到各种类型的组合。与两个 亲本表型不同的称为重组合类 型。
这里雌蝇不一定要是处女蝇(为什么?) 若用反交F1雌蝇一定要选处女蝇(为什么?)
三、实 验 步 骤
7~8天后倒去 亲本。
再过4~5天, F2代成蝇出现。 开始观测。
果蝇倒出麻醉, 放在白瓷板上, 用解剖镜检查 眼色、翅形、 刚毛,各类果 蝇分别计数。 统计过的果蝇 倒掉。
过2天后再检 查第二批。最 多可连续检查 7~8天,即 3~4次。再迟 F3代就出现了。
0 1 果蝇杂合群体中棕身品系的提纯 选育
0 3 试验目的:通过自己设计试验方 案,在果蝇F2代群
0 5 品系选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0 7 试验设计:根据所学的遗传学理
论知识,设计一个 0 9 蝇F2代杂合群体中选育出一个纯
种的棕
0 2 (设计型试验)
0 4 体中选育出纯种棕身品系,掌握 群体中
用三隐性个体(小翅,白眼,焦刚毛)和野 生型作实验材料。以三隐性为母本,在实 验前收集处女蝇,培养于指管中。
把野生型雄蝇挑出,放到盛有处女蝇的指 管中进行杂交。贴好标签后,在 22~23℃中培养。
7~8天后,倒去亲本。 再4~5天后,子一代成蝇出现,进行观察。
F1雌蝇全部是野生型,雄蝇全部是三隐 性。 从F1代中选6~7对果蝇,放到指管中,在 23℃下培养。

遗传学实验实验四果蝇的单因子试验

遗传学实验实验四果蝇的单因子试验
01
03 02
推断果蝇的基因型
根据实验数据,推断 出果蝇的基因型。
确定单因子对果蝇表 型的影响,以及其在 遗传中的作用。
利用遗传规律,分析 不同基因型果蝇之间 的组合关系。
验证单因子试验的可靠性
01
通过重复实验,验证单因子试验的可靠性。
02
比较不同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分析可能的 影响因素。
进行实验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单因子试验, 观察并记录果蝇在不同条件下的 生长和繁殖情况。
数据记录
详细记录每组果蝇的数量、生长 状况、繁殖情况等数据,以便后 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04
结果分析
分析实验数据
分析数据,确定表现型与 基因型之间的关系。
统计每个杂交组合中不同 表现型的果蝇数量。
观察并记录果蝇在不同杂 交组合下的表现型。
实验所需的果蝇品系
野生型果蝇
标记品系果蝇
作为实验对照,用于观察突变型果蝇 的表型差异。
用于追踪和鉴定特定基因型的果蝇。
突变型果蝇
具有特定遗传突变特征的果蝇,用于 单因子试验。
03
实验步骤
准备果蝇培养环境
01
02
03
准备果蝇培养瓶
选择适当大小的玻璃培养 瓶,清洗干净后晾干,加 入适量培养基。
控制培养环境
选择实验所需的果蝇品系
选择品系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具有不同遗传背 景和特征的果蝇品系,以便更好地观 察和比较实验结果。
遗传标记
利用已知的遗传标记,确定果蝇品系 的基因型,以便在实验中对果蝇进行 准确的分类和鉴定。
进行单因子试验并记录数据
设计实验
根据实验目的和果蝇品系的特征, 设计单因子试验方案,确定实验 组和对照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