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杂志征稿通知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作者:刘加勇来源:《职业》2024年第08期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智能制造已成为世界各国抢占发展机遇的主攻方向。
智能制造就在我们身边,智能手机、服务机器人这些智能产品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智能装备、智能产线、智能工厂创新了企业生产模式,智能管理、智能决策实现了制造业降本增效。
智能制造产业链范围非常广泛,贯穿于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涵盖了智能产品及制造装备、智能生产、智能服务、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以及上述环节有机结合的生产系统集成,并应用于多个行业领域,从业人员数量巨大。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是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人才支撑,任重道远。
记录时间:2021年5月6日记录人:王某远上午工作情况9点1.参加公司新项目——某家电制造企业生产线智能化改造项目研讨会,接到制定工作方案的任务。
2.结合客户要求,分析项目大致需求,形成需求文档初稿。
(需求分析)3.带上需求文档初稿与项目经理交流,查漏补缺,完善项目需求。
(更新需求)4.根据项目需求进行功能性设计讨论,并与团队其他开发成员达成一致意见。
5.进行产线智能化框架设计。
(框架设计)下午工作情况14点1.设计与需求对应的系统各个功能模块。
(功能模块设计)2.根据方案内容制作汇报展示PPT。
(框架方案汇报)3.组织召开首次框架方案讨论会,展示实施方案。
(组织管理)4.与客户进行沟通,确认一些方案细节及存疑问题。
(技术咨询)5.根据客户和团队成员意见,进行方案技术层面的修改和调整。
(技术支持)6.着手进行智能装备与产线生产工艺设计及程序编制。
(系统开发)职业定义。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是从事智能制造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对智能制造装备、生产线进行设计、安装、调试、管控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
关联职业。
密切相关的职业有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员。
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是从事机械加工工艺、工艺装备研发和生产技术组织的工程技术人员。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是基于工业机器人自动编程、数控机床智能加工、智能在线检测、MES管控新模式之上的产线应用,作为新业态,职业要求也有所不同。
《智能制造》杂志征稿通知

声音Voice量。
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健全激励与分配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队伍建设环境。
2.6 完善产业发展体系与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及时制定促进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加强金融、贸易、土地、环保、安全生产等政策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政策的有效衔接。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在行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加大机制体制创新力度,着力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建立依托重大工程发展高端装备的机制,鼓励由装备使用单位和制造企业共同开发高端装备。
建立高端装备首台(套)保险机制和示范应用制度,加大对首台(套)及配套系统推广应用的支持。
探索建立高端装备发展与重大项目审批的联动机制,对于重点领域工程项目的所需装备,组织使用单位、制造企业制定装备联合攻关方案,并加快实施。
完善招投标制度,加强对招投标工作的指导和监管。
推动配套设备及高端装备维修、支援、租赁、服务等产业配套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健全有利于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点产业技术标准体系,组织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工程,以应用拉动产业发展。
以促进高端装备制造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目标,组织和引导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骨干力量,建立集“产学研用”为一体的高端装备产业联盟,在科研开发、市场开拓、业务分包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大力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品牌强企、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开拓海内外市场,强强联合,跨国跨地区并购重组,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加快培育形成一批拥有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以及主业突出、带动明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大企业集团。
鼓励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基础零部件、工艺辅具和适宜专业化发展的配套产品制造企业开展专业化协作配套,形成一大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后续内容本刊将继续连载)2020年第11期- 15 -。
智能制造展策划书3篇

智能制造展策划书3篇篇一《智能制造展策划书》一、展会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智能制造已成为当今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为了展示智能制造领域的最新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促进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和交流,我们计划举办一场智能制造展。
二、展会目的1. 展示智能制造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技术,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2. 搭建智能制造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平台,促进供需双方的合作与交流。
3. 加强智能制造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展会主题“智能制造,引领未来”四、展会时间和地点1. 时间:[具体时间]2. 地点:[详细地址]五、组织机构1. 主办单位:[主办单位名称]2. 承办单位:[承办单位名称]3. 支持单位:[支持单位名称]六、展品范围1. 智能装备:工业、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等。
2. 智能工厂解决方案:MES、ERP、PLM 等。
3. 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平台、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
4. 智能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
5. 3D 打印:3D 打印机、3D 打印材料等。
6. 其他相关产品和技术。
七、展会宣传1. 在相关行业媒体、网站上发布展会信息和广告。
2. 向国内外相关企业、机构发送邀请函和宣传资料。
3. 组织专业观众参观展会。
八、展会活动1. 举办智能制造高峰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就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2. 举办智能制造技术研讨会,邀请相关企业和技术专家就智能制造的具体技术和应用进行讲解和演示。
3. 举办智能制造产品发布会,邀请相关企业发布最新的智能制造产品和技术。
九、展会服务1. 为参展商提供展位设计、搭建、展品运输等服务。
2. 为观众提供免费的交通、餐饮等服务。
3. 设立咨询台,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咨询服务。
十、展会预算1. 场地租赁费用:[X]元2. 展位设计和搭建费用:[X]元3. 宣传推广费用:[X]元4. 活动组织费用:[X]元5. 其他费用:[X]元十一、展会效果评估1. 设立专门的评估小组,对展会的效果进行评估。
江苏智能制造项目申报材料(17)

报告说明智能制造代表着先进制造技术与信息化的融合,尽管概念提出至今仅30年的时间,但智能制造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上世纪中叶,其发展与演进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从上世纪中叶到90年代中期的数字化制造,以计算、通讯和控制应用为主要特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发展至今的网络化制造,伴随着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应用,先进制造进入了以万物互联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化阶段;当前,在大数据、云计算、机器视觉等技术突飞猛进的基础上,人工智能逐渐融入制造领域,先进制造开始步入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制造阶段。
但受限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水平与制造业应用尚未成熟,目前的“智能制造”还远未达到“自适应、自决策、自执行”的完全智能化阶段,智能化制造仍是未来的主要发展目标。
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9902.8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037.6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17%;建设期利息185.1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7%;流动资金1680.0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97%。
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204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6827.60万元,净利润2607.67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8.85%,财务净现值3823.16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17年。
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通过分析,该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
从发展来看公司将面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改变工艺条件以高附加值的产品代替目前产品的产业结构。
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
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
中国智能制造市场空间广阔。
2017年全球智能制造市场规模达到153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1.9%,2020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2137亿美元。
中国智能制造市场规模增速高于20%,大于全球市场整体增速,2018年中国智能制造市场规模为1560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2380亿元。
工信部2024年智能制造专项申报指南

一、申报背景智能制造是国家发展的方向,也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为了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工信部特别设立了智能制造专项,以支持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的研发和应用。
本指南的目的是介绍申报智能制造专项的相关要求和程序,以帮助企业顺利完成申报过程。
二、申报范围1.智能制造技术研发项目:包括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智能制造设备和系统研发等项目。
2.智能制造应用示范项目:包括智能制造在各个行业的应用示范。
3.智能制造产业链项目:包括智能制造相关产业链的建设和优化。
三、申报条件1.申报单位: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国内机构。
2.项目要求:申报的项目需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和创新性,有望对国家智能制造发展和企业竞争力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
3.资金配套:申报的项目需提供一定比例的自筹资金,工信部将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进行资金配套。
四、申报流程2.填写申报表:申报单位需按照要求填写申报表,并提供项目的详细信息、技术方案和预期效果等资料。
3.申报材料评审:工信部将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确定是否进入下一阶段。
4.项目筛选和公示:工信部将根据评审结果,筛选出符合条件的项目,并在工信部官网进行公示。
5.基金拨付和项目实施:工信部将根据公示结果,拨付资金给符合条件的项目,并监督项目的实施过程。
6.项目验收和结题:项目完成后,申报单位需进行项目验收,并提交结题报告和相关成果。
五、申报时间本次申报的截止日期为2024年12月31日,过期不予受理。
申报单位需在规定时间内准备好相关材料,并按照流程进行申报。
六、注意事项1.申报单位需按照要求填写申报表,并提供真实、准确的项目信息和资料。
2.申报单位需注意保密和知识产权的保护,确保项目的技术和成果不受侵犯。
3.申报单位需及时关注工信部官网的公告和通知,了解相关政策和流程的变动。
总结:本指南是为了帮助企业了解并顺利完成工信部2024年智能制造专项的申报过程。
只有具备一定技术含量和创新性的项目才符合申报条件,并需提供一定比例的自筹资金。
《智能制造》杂志征稿通知

产品iProducts大的管理系统,可提供快速部署的能力,并支持安全运维人员高效监视设备和威胁状态,同时提供可行的报告。
◎无线和3G/4G扩展:FortiGate Rugged支持外部3G/4G调制解调器,允许额外或冗余的WAN连接以提升可靠性,防火墙还可以作为无线接入点控制器来进一步扩展无线功能。
◎支持主流工业控制协议识别和威胁防御:比如BACnet、DNP3、Elcom、EtherCAT 、EtherNet/IP、HART、IEC 60870-6 、(TASE 2) /I C C P、I E C60870-5-104、I E C61850、LONTalk、MMS、Modbus、OPC、Profinet、S7、SafetyNET和Synchrophasor等。
◎支持多种主流工业自动化制造商的产品:比如7Technologies/Schneider Electric、A B B、A d v a n t e c h、B r o a d w i n、CitectSCADA、CoDeSys、Cogent、DATAC、Eaton、GE、Iconics、InduSoft、IntelliCom、Measuresoft、M i c r o s y s、M O X A、P c V u e、Progea、QNX、RealFlex、RockwellAutomation、RSLogix、Siemens、Sunway、TeeChart、VxWorks、WellinTech和Yokogawa等。
“FortiGate Rugged是我们 OT 安全防护战略的重要一环,我们希望推动该防火墙在工控网络中的部署,并将其与其他针对OT细分市场的关键安全解决方案无缝整合在一起,以实现全面的安全性、可靠性。
”Fortinet中国区总经理李宏凯表示。
2019年第12期- 35 -。
《智能制造》杂志征稿通知

2020年第4期- 33 -
产业前沿
Cutting Edge
(3)关注疫情对供应链冲击的传导效应
对于机械、电子、汽车和家电等产业链较长的行业,建议政府部门建立全面的供应链安全评估机制,在关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同时,科学评估疫情对供应链冲击的溢出效应和传导效应。
其中,建议重点分析评估供应链整体和关键环节对于疫情的抗冲击能力,尤其注重保护关键产业链中掌握核心技术“小巨人”企业的稳定运营。
2、企业层面
(1)内外兼顾部署企业防疫复工
企业的防疫复工措施,不仅要重内,还要兼外。
一是建议大中型企业通过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和资金扶持等手段来保障供应链的平稳有序运行,可采取诸如调整内部生产计划或调整对配套企业的付款方式来降低中小配套企业的资金压力等措施;二是建议小微企业提高风险意识,扩大信息关注面,提高运营灵活性,避免因供应链波动而导致经营受阻。
(2)多种措施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一是建议劳动密集型企业适度考虑提高自动化水平,采用在线协同研发和远程运营,通过共享技术工人或生产能力来减少员工返工难的问题;二是建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协同作战共享信息,共谋出路;三是建议汽车、电子、家电和机械行业利用工业互联网等手段来优化资源配置,在产业链上组成若干协同联合体,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3)互通有无推动产业协同复工
一是建议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加强交流,通过在线研讨和社交媒体等形式交换供应链信息,互通有无;二是建议大型企业加强对配套和服务型企业的保护和支持,“安内”的同时也要注意“保外”,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三是建议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以龙头企业为代表,支撑地方政府或银行相关工作,针对产业集群以及供应链来制定供应链相关金融扶持政策,保护供应链中小配套企业能够顺利复工。
《智能制造》杂志征稿通知

声音Voice3.3.3 十大重点领域(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信息通信设备、操作系统及工业软件。
(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主要功能部件及关键应用软件。
(3)航空航天装备——新一代运载火箭、重型运载器、新型卫星,以及空间信息互联网系统。
(4)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深海探测、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和专用设备、深海空间站、大型浮式结构物、豪华邮轮和液化天然气船。
(5)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一代绿色智能、高速重载轨道交通装备系统。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和智能控制。
(7)电力装备——大型高效超净排放煤电机组、超大容量水电机组、核电机组、重型燃气轮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先进储能装置、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以及高温超导材料等关键元器件。
(8)农机装备——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生产过程使用的先进农机装备、大型拖拉机及其复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
(9)新材料——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先进复合材料、颠覆性新材料、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熔炼、凝固成型、气相沉积、型材加工和高效合成等)。
(10)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新机制和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全新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疫苗,以及临床优势突出的创新中药及个性化治疗药物;医疗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可穿戴和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生物3D打印和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
(后续内容本刊将继续连载)投稿邮箱*****************.cn******************.cn -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