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折78例行后路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的效果观察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的效果观察1. 引言1.1 背景脊柱胸腰段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常见于交通事故、摔跤、高墙坠落等外伤情况。
该种骨折一旦发生,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剧痛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目前,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已被广泛应用,并被证实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促进愈合方面具有明显疗效。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在临床中得到了更为准确的操作和更为安全的保障。
对于该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尚需深入观察和评价。
本研究旨在对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观察和评价,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治疗选择和指导,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方案、术前术后对比、并发症观察和临床效果评价的系统分析,我们旨在全面了解该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为日常临床中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我们也希望通过本研究,为后续进一步改进治疗策略和提高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在考虑患者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我们将对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1.3 方法引言本研究旨在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详细记录手术方案以及术前术后的对比情况。
具体方法如下:1. 患者选择标准:对于符合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适应证的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手术风险评估进行合理筛选。
2. 手术方案: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手术方案和固定方式,包括手术部位、植入物选择等。
手术过程中严格操作,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3. 术前术后对比:对患者进行术前临床资料的收集和术后随访,比较手术前后的临床指标变化,评估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文章通过对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了该手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观察结果、并发症分析、临床效果评价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和满意度。
结合结论和展望指出,该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论文为进一步推广该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关键词: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疗效观察、并发症、影响因素、临床意义。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脊柱胸腰段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由高能量外伤引起。
这种骨折会导致患者严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是保守治疗往往无法获得理想的疗效,而手术治疗却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本研究旨在对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治疗方法。
通过对手术原理、疗效观察结果、并发症分析、临床效果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进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以及临床效果,评价该手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我们旨在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选择和指导,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我们也希望通过本研究,为将来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手术改进提供基础和启示。
通过对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的效果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希望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减少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手术方法、术后效果评价、并发症分析、治疗优势比较和临床病例分析,旨在评价该治疗方法的实际效果与潜在风险。
研究结果显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能有效恢复患者脊柱结构稳定性,提高生活质量,但在手术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结论部分将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全面评价,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提出总结和建议。
通过全面分析,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决策参考。
【关键词】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手术方法、术后效果评价、并发症、治疗优势、临床病例分析、结论、展望、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脊柱胸腰段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脊柱损伤,主要由于高能量外伤引起,如交通事故、坠落等。
这类骨折常伴随着腰背疼痛、弯腰困难、步态异常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疗的目标是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减轻疼痛,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功能。
对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对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和指导,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该手术方法在治疗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疗效。
具体包括手术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技术要点,术后效果的评价指标及临床效果的观察,对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和防治措施,以及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的优势和实用性。
通过对临床病例的详细分析和病例讨论,可以进一步验证和总结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脊柱骨折治疗中的优势和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和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旨在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不断完善和发展脊柱骨折的治疗技术和方法。
1.3 意义和价值:后路内固定融合术作为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一种重要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脊柱胸腰段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脊柱损伤,其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然而传统手术治疗存在着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等问题。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器械的改进,后路内固定融合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逐渐受到关注。
这种手术技术通过后路切口,使用内固定器械对患者进行融合治疗,能够更好地稳定脊柱,促进骨折愈合。
然而,虽然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一些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其临床效果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数据来验证。
因此,本研究旨在对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临床效果,并评估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总结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2. 比较后路内固定融合术与传统治疗方法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效果差异,探讨其优势和局限性;3. 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其长期疗效;4. 分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临床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关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指导意见,为患者的治疗决策提供科学根据,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1.3 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了一定数量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骨折类型、伴随病史等信息。
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合适的手术方案,进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
在围手术期管理方面,严格执行术前准备工作,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术后随访情况包括对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的定期观察和评估,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功能恢复情况等。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分析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对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0年7月-2012年3月间收治的发生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患者病例76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前路内固定术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较前路内固定术而言,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具有创伤小、愈合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特点,值得推广。
关键词: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前路内固定术【中图分类号】r6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076-01脊柱胸腰段为骨折的高发部位,该部位发生骨折的主要特点为脊柱中柱会受累,由于轴向应力或者是压缩暴力伴屈曲力的作用,会导致椎体呈现爆裂性裂开的现象。
所以,对其进行治疗的主要原则为复位、植骨融合以及内固定[1]。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从而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现汇报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我院收治的7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在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后,对照组中有男21例,女17例,年龄22-56岁,平均(39±12.19)岁;观察组中有男22例,女16例,年龄23-57岁,平均(38±12.47)岁。
研究的对象的年龄、性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1.2.1研究方法:将抽取的76例研究对象按照1:1的比例分成两组,每组38例。
一组为对照组,对其采用前路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一组为观察组,对其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进行治疗。
而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胸腰段骨折后路内固定术的疗效

的保护,创缘清理后创面上用0.5%的碘伏消毒,注重创面浆肌层修复。
②炎性腹腔液的处理:本组患者中一半以上为穿孔及坏疽性阑尾炎患者,阑尾组织的坏疽、腐烂肠内容物进入到腹膜腔,形成脓性腹腔液,在阑尾切除后,要注意对炎性腹腔液的处理。
避免炎症扩散,腹腔脓肿的发生。
③肠壁创面的处理:本组40例患者中28例是慢性阑尾炎发作时来做手术,由于炎症反复发作,导致组织增生、炎性液渗出,以至阑尾及周围肠壁广泛粘连、变形、组织水肿,容易损伤肠管组织和浆肌层。
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护肠管,必要时进行创面修补,减少肠粘连和肠瘘的发生。
④彻底止血:手术结扎好阑尾系膜后,观察好盲肠的血液循环,要注意对盲肠血管的保护。
盲肠组织血供障碍或者血管受到破坏时要及时建立侧支循环,以有利炎性肠管的修复。
⑤一旦发现阑尾穿孔,阑尾周围脓肿或腹腔污染严重,立即手术引流。
⑥老年阑尾炎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在手术中结合实际情况作好无菌保护,术后给予抗生素及适当营养支持治疗,加强术后护理,注意保护心、肝、肺、肾等功能,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4]。
综上所述,我国幅原辽阔,大部分人口地处乡镇,乡镇医院在提高自身医疗水平的同时,还应加强健康教育,使村民提高自身健康意识,在疾病发生后及时就诊,以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心理护理,以减轻对疾病的恐惧,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14.2 闫玉山.急性阑尾炎相关疾病延诊误诊56例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161-162.3 姜纯琳.老年人急性阑尾炎205例外科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71.4 向太安,杜振秀.阑尾炎的临床诊治体会[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6(5):405-406.胸腰段骨折后路内固定术的疗效分析王静1 汤逊2通讯作者(1.昆明医科大学 650500;2.解放军昆明总医院附属骨科医院 650032)【摘要】 目的 采用后路内固定术对胸腰段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治疗疗效。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I Ke y wo r d s 1 P o s t e r i o r o p e r a t i o n o f s p i n a l ra f c t u r e ; I n t e r n a l i f x a t i o n ; C l i n i c a l e fe c t
・
论著 ・
后路手术 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的疗效分析
粟 玉斌
临桂县 人 民医院
广西
临桂
5 4 1 1 9 9
【 摘要 】目的:研究后路手术 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 效。方法 :从我院胸腰椎骨折患者 中选取6 8 例 ,并将其分为治疗组 和 对照 组 ,均 为3 4 例 ,对比 两组 患者 I 】 盘 床 治疗 总有 效率 。 结果 :治 疗组 患者 临床 治疗 总有 效 率 高达 9 1 . 1 8 %同对 照组 患者 的6 1 . 7 6 %
相 比 ,P < O . 0 5 。结论 :在 治疗胸 腰椎 骨折 疾病 l 临床 上后路 手 术 勾固定 方法效 果显 著 。
【 关键词 】 后路手术内固定;胸腰椎骨折 ;临床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 2 7 4 . 1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I S S N . 2 0 9 5 — 8 2 4 2 . 2 0 1 4 . 0 7 . 0 2 4 0 . 0 0 2 5 . 0 2
效和无效三个部分。临床治疗 总有效率= 有效率+ 显效率_ l _ 。
1 . 4 统 计 学 分 析 :本 次 研 究所 有 患 者 的 临 床 资 料 均 采
6 8 例进行研究分析,报 告如下:
用S P S S 1 8 . 0 统计 学软件处 理,计量 资料 采用均数 加减标准 差表示 ±s ) ,计数资料采用t 检验 ,组 间对 比采用 检验 , P < O . 0 5 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王彦明(德州市人民医院 253014)【摘要】目的:探讨与研究脊柱胸腰椎段骨折给予后路手术内固定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临床安全性比较。
方法:抽调2016年5月~2018年1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80例脊柱胸腰椎段骨折患者,其中按随机分表法把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给予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等数据统计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状况的数据统计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干预脊柱胸腰椎段骨折,临床疗效明确,术中出血量较小,术后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值得医师推广。
【关键词】后路手术内固定;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安全性【中图分类号】 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1X(2019)07-0026-02脊柱胸腰段骨折(T10-L2)的常见发生因素是由巨大暴力导致应力在机体胸段脊椎及腰段脊椎集中,从而导致不稳定型骨折发生。
临床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但易发生截瘫、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碍等并发症[1]。
本文研究脊柱胸腰椎段骨折给予后路手术内固定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临床安全性比较。
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调2016年5月--2018年1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80例脊柱胸腰椎段骨折患者,其中按随机分表法把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
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19~68岁,平均年龄:36.46±5.76岁。
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18~67岁,平均年龄:37.45±5.23岁。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比较,P>0.05吴统计学意义,可比。
纳入标准:1.全部患者经影像检查符合脊柱胸腰椎段骨折诊断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置引流 管 , 嘱 患 者 加强 营 养 , 合理锻炼。 术后 1 、 3 、 6个月定期复查 , 观察 患者 的恢 复情况 。
0 7. 071
者的 C o b b角 、 椎管 侵 占率和椎 体前 高 压 缩 比。所 有患者人手术室全身麻醉后 , 在 椎体 骨折 处 取 切 口暴 露手 术 视 野 , 在 C
臂 X线 透 视 的 介 导 下 复 位 后 路 内 固定 术 治
0 . 0 5 ) 。具 有 可 比性 。 方法 : 术前 经 X线 、 C T检 查 , 测 定 患
能性 。故伤椎 的 同定 技术 决定 着胸 腰
椎 骨折 患 者 的 预 后 。 目前 后 路 内 固 定 术 成 为 治疗 胸腰 椎 骨 折 的 研 究 新 热 点 , 它
7 4 6 0 0 0甘 肃 陇 南 市 人 民 医院 骨 三 科
后路 、 B组经前路 内固定 伤椎 的相 邻椎 弓 根, 然 后融合相 邻椎板 的关 节突 , 当神经 功能严重受损 、 椎 管受压 大时可进行椎板
减 压 。记 录 手 术 时 间 和 出 血 量 。 术 后 留
短, 减轻 了患者 的身 心 负担 。创 伤 面 积 小, 损伤 血管 和神 经的概 率 明显 降低 , 故
与传统的前 路 内 同定 术相 比具有 何 种优
缺 点 是 本 研 究 的重 要 内容 。 本 研 究 结 果 示 , 与前 路 内 同定 术 相 比, 后路 内 固定术 涉 及 到 的解 剖 结构 较 少, 简化了手术 的程 序 , 手术 时间 明显缩
d o i : 1 0 . 3 9 6 9 1 j . i s s n . 1 0 0 7 —6 1 4 x . 2 0 1 3 .
疗 胸 腰 椎 骨 折 患者 的 临床 效 果 和 安 全 性 。 方法: 将7 8例 胸 腰 椎 骨 折 患 者 随 机 分 成
两组 , A组 行 后 路 内 固定 术 , B组行 前路 内固 定 术 , 比较 两组 的 临床 疗 效和 安全 性 。 结果 : A组 的手术 时 间、 血 量 明 显 小 于 B组 ( P<0 . 0 5 ) , 术后 A组的 C o b b角
成难 以 骨 化 的 血 肿 , 不 利 于 支持 和 固 定 伤
椎。
是前路 内同定术 , 因其 具有 创伤 大 , 小 血 量多 等 缺 点 , 难 以 取 得 理 想 的 治 疗 效
果 J 。随 着 胸 腰 椎 骨 折 治 疗 的 研 究 进
C o b b角 、 椎体前高压缩 比、 椎 管侵 占率均
见表 1 。
讨
论
综上所述 , 后 路 内 固 定 术 能 有 效 缩 短 手术时间 , 创伤小 , 出『 f 【 【 少, 伤 椎 的 复 位 和 固定 效 果 欠 佳 , 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
参 考 文献
1 王旭 , 李 永 民, 谷守 L I J . 椎 弓根 钉 置 人 内 同
定效果欠佳 , 需进 一 步 改进 。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后 路 内 固 定 术
C o b b角 椎 体 前 高 压 缩 比 临床 上 传 统 治 疗 胸 腰 椎 骨 折 的 方 法 A组 的手 术 时 间 和 } I I 血 量 均 明 显 小 于 B组 ( P<0 . 0 5 ) , 术 前 A 组 和 B 组 的
术 中 A组 的 手 术 时 间 和 出 血量 均 明 显 少
于 B组 ( P<0 . 0 5 ) 。C o b b角和椎 管侵 占 率越小 、 椎体前高压缩 比越大手术 的 固定 和矫正效果越好 。本研 究 中术后 A组 的 C o b b角 明显高 于 B组 ( P<0 . 0 5) , 椎 体 前高压缩 比明显 低 于 B绀 ( P<0 . 0 5 ) 。
统计学处 理 : 所 有 数 据 采 用 X±S表 示, 两样本 问 比较用 t 检验, P <0 . 0 5表
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结 果
明 显 高 于 B组 ( P<0 . 0 5 ) , 椎 体 前 高压 缩
比 明 显低 于 B组 ( P<0 . 0 5) 。结论 : 后路
内 固定 术 创 伤 小 、 出血 量 少 、 但 复位 和 固
沦著 ・ 临 论坛
c H i N E S E c o M M U N t T Y 0 O c T 0 张 s
胸腰椎骨折 7 8 例 行 后 路 内固 定 术 的 临 床 疗 效 及 安 全 性 分析
刘长风
白小 军
闰晓 光 鲁 茂 森
焦 永 杰
性别 、 骨折 累计 范 同、 D e n i s分类 、 F r a n k e 1 分类等 一 般 资料 比较 无 明 显 差 异 ( P<
无明显差 异 ( P >0 . 0 5 ) , 术 后 A 组 的
展, 后路 内 固定术 引起 了 临床 的 广泛 重 视。本研 究将 后路 内 固定术 与前路 内 同
定术 进行 对 比 , 旨在 评 估 后 路 内 固定 术 的 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总结报告如下。
C o b b角明显 高 于 B组 ( P<0 . 0 5 ) , 椎体 前 高压缩 比明 显低 于 B组 ( P<0 . 0 5 ) 。
构又不能恢复 , 故锥体 的承受能力和 愈合 速度都会 受到 显著 影响 。而前 路 内 固定 术 由于椎体 旁血供 较多更容易融合 , 尽快 回复。另外 , 与 前路 内后 手术 相 比 , 后路 内后 手术 的椎 板减 压效果欠佳 , 故不能完 全清除伤椎周 围 的异物 , 易压 迫椎 管 , 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