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I 居住建筑与公共建筑的设计建筑节能设计范例

合集下载

居住建筑与公共建筑的设计建筑节能设计范例

居住建筑与公共建筑的设计建筑节能设计范例

居住建筑与公共建筑的设计建筑节能设计范例居住建筑节能专项设计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2、工程建设地点3、工程子项名称4、建筑类别、建筑面积、建筑的结构体系等基本概况二、地区气候参数南通地区气候参数见表1。

表1 南通地区气候参数三、建筑节能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2、《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2、《江苏省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B32/478-20013、《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 144-2004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2004四、建筑与建筑热工节能设计 (一)建筑的体形系数本工程居住建筑的体系系数计算 见表2。

表2 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C C f/v0.320.32<C f/v <0.35 提高 窗 热阻 提高10%,每增加C f/v 0.010.35C f/v0.38 提高 窗Ro ≥ 1/2.7 m 2·K/W墙(按北热阻)屋面Ro ≥ 1.42(1.26) m 2·K/WC f/v >0.38 综合能耗计算提示:1、体形系数按如下公式计算:C f/v =o oV F 物体积外表面面积包围的建筑标高以上的外表面面积建筑物00.0 (m )(二)窗墙面积比及窗的性能设计1、各向立面的窗墙面积比及对应的外窗传热阻限值本工程居住建筑各立面的窗墙面积比及对应的外窗传热阻限值Ro见表3。

表3 各立面的窗墙面积比及对应的外窗传热系数(阻)限值注:凸窗要计算展开面积2、窗的选型(1)传热阻Ro: 1/4.7m2·K/W的居室外窗,选用塑料单玻窗;(2)传热阻Ro: 1/3.0m2·K/W的居室外窗,选用铝合金中空玻璃窗;(3)传热阻Ro: 1/2.7m2·K/W的居室外窗,选用5+9A+5、5+12A+5塑料或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窗3、东西向外窗应采用适宜的活动外遮阳措施,使其遮阳率满足标准要求,南向窗可以使用固定遮阳。

建筑节能方案(范本)

建筑节能方案(范本)

建筑节能方案(范本)一、项目背景本项目位于我国某大城市,旨在打造一座绿色、环保、节能的现代化建筑。

建筑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地上25层,地下3层,主要包括办公、会议、餐饮、休闲等功能区域。

随着我国能源消耗的日益增长,建筑节能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为此,本项目将采用一系列节能措施,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

二、节能目标1.节能率:本项目总体节能率不低于65%,其中空调系统节能率不低于50%,照明系统节能率不低于60%。

2.能源利用率: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能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3.环境保护:降低建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三、节能措施1.建筑设计(1)建筑朝向:选择最佳朝向,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减少照明能耗。

(2)建筑外立面:采用Low-E玻璃,提高保温性能,减少空调能耗。

(3)建筑体型:优化建筑体型,减少体型系数,降低能耗。

2.空调系统(1)冷热源:采用高效节能的冷热源设备,提高空调系统效率。

(2)末端设备:选用节能型末端设备,降低空调能耗。

(3)智能控制:实现空调系统的智能控制,根据室内外温度、湿度等参数自动调节空调运行状态,提高能源利用率。

3.照明系统(1)光源:选用节能型光源,如LED灯、荧光灯等。

(2)灯具:选用高效灯具,提高照明效率。

(3)智能控制:实现照明系统的智能控制,根据室内外光线强度自动调节照明亮度。

4.电气系统(1)供电:优化供电方式,降低线损。

(2)变压器:选用高效节能变压器,降低损耗。

(3)配电系统:采用智能配电系统,实现能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5.节水措施(1)给水系统:采用高效节水型给水设备,降低给水能耗。

(2)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中水回用等技术,减少排水能耗。

(3)绿化:充分利用绿化,降低建筑热岛效应,减少空调能耗。

四、实施方案1.建立项目组:组织专业团队,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指导、监督和验收。

2.制定施工方案:根据项目特点和施工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质量。

建筑节能设计范例.doc

建筑节能设计范例.doc

建筑节能设计范例1居住建筑与公共建筑的设计建筑节能设计范例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2、工程建设地点3、工程子项名称4、建筑类别、建筑面积、建筑的结构体系等基本概况二、地区气候参数夏热冬冷(寒冷)地区气候参数见表1。

表1 地区气候参数年平均温度最冷月平均温度极端最低温度最热月平均温度极端最高温度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全年日照率冬季日照率冬、夏季主导风向主导风向频率夏季平均风速三、建筑节能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2、《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2、《江苏省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B32/478-20013、《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 144-2004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2004四、建筑与建筑热工节能设计(一)建筑的体形系数本工程居住建筑的体系系数计算见表2。

表2 居住建筑的体系系数Cf/vFo (m2)南墙东墙西墙北墙屋面其他合计Vo(m3)Cf/v Fo/ Vo标准规定结论Cf/v £0.320.32<Cf/v <0.35 提高窗热阻提高10%,每增加Cf/v 0.01 0.35£Cf/v £0.38 提高窗Ro≥ 1/2.7 m2·K/W墙(按北墙热阻)屋面Ro ≥ 1.42(1.26) m2·K/WCf/v >0.38 综合能耗计算提示:1、体形系数按如下公式计算:Cf/v = (m)(二)窗墙面积比及窗的性能设计1、各向立面的窗墙面积比及对应的外窗传热阻限值本工程居住建筑各立面的窗墙面积比及对应的外窗传热阻限值Ro见表3。

表3 各立面的窗墙面积比及对应的外窗传热系数(阻)限值朝外门窗面积,m2 外墙窗墙面积外窗Ro向M2 比m2·K/W2C1+1C2+。

:东6C3+12C4+。

+5Cn:南西。

北。

2、窗的选型(1)传热阻Ro: 1/4.7m2·K/W的居室外窗,选用塑料单玻窗;(2)传热阻Ro: 1/3.6m2·K/W的居室外窗,选用铝合金中空玻璃窗;(3)传热阻Ro: 1/2.7m2·K/W的居室外窗,选用5+9A+5、5+12A+5塑料或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窗(4)传热阻Ro: <1/2.5m2·K/W的居室外窗,选用5+9A+5、5+12A+5塑料或断桥铝合金中空Low-E玻璃窗3、遮阳系数计算东西向外窗应采用适宜的活动外遮阳措施,使其遮阳率满足标准要求,南向窗可以使用固定遮阳。

建筑节能结构设计方案范本

建筑节能结构设计方案范本

建筑节能结构设计方案范本建筑节能结构设计方案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建筑节能已成为未来建设的重要任务。

为了减少建筑物对能源的消耗,保护环境,提出一份建筑节能结构设计方案,旨在将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降至最低。

一、热工方案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热工方案是节能的关键。

采用合理的建筑形态、立面设计和材料选择,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建筑物对外界环境温度的敏感性。

同时,在保证舒适度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采光和通风系统设计,减少冷暖能耗,降低空调与供暖系统的负荷。

二、材料选择建筑材料的选择对于建筑节能的影响极大。

优选具有良好保温性能的材料,如绝缘材料和保温材料,可降低建筑物内外热传递的损耗。

同时,采用可再生材料和环保材料,如木材和石材,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三、外墙保温与隔热采用外墙保温材料和隔热层,减少建筑物外墙与室外的热交换,降低墙体对外界环境温度的敏感性。

合理选择外墙保温材料的厚度和热传导系数,能将建筑物内部热量有效保持在室内,降低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

四、采光与通风系统设计合理的采光和通风系统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人为供能的消耗。

采光方案应考虑建筑物的朝向、窗户的位置和尺寸,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线。

通风系统应采用先进的换气设备,使新鲜空气进入室内,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与清洁。

五、节能系统1.空调系统方案:选择高效能的中央空调系统,采用可以根据室内温度自动调节的温控器,合理设置空调系统的风速和制冷/制热温度,以减少能源的浪费。

2.供暖系统方案:采用集中供暖方式,选择高效能的供暖炉具或供暖设备,加装隔热管道,减少供热热量的损失。

3.照明系统方案:采用LED照明系统,节能高效,寿命长。

合理设置灯光的亮度和开关控制,根据不同的使用区域和时间段,灵活调节照明的亮度,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总结:建筑节能是未来建筑设计的趋势,制定合理的节能结构设计方案,不仅可以降低建筑物运行的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建筑节能结构设计方案模板

建筑节能结构设计方案模板

建筑节能结构设计方案模板建筑节能结构设计方案模板一、设计目标和原则1.1 设计目标:本节能结构设计方案旨在将建筑的能耗降至最低,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率,并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1.2 设计原则:本方案的设计原则包括优化建筑的能源利用、减少能源浪费、提高建筑的热舒适性和室内环境质量。

二、设计内容2.1 建筑外墙设计2.1.1 外墙隔热材料的选用:选择具有良好隔热性能的材料,如外墙保温砂浆、外墙保温板等,以减少建筑散热。

2.1.2 外墙厚度的设计: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建筑的热传导系数,合理确定外墙的厚度,以减少外墙的散热和传热损失。

2.2 建筑屋顶设计2.2.1 屋顶的隔热和保温设计:采用具有较好隔热性能的材料,如屋面保温板和隔热毡,以减少屋面的散热和传热损失。

2.2.2 屋顶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利用屋顶空间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将阳光转化为可再生能源,减少用电的依赖。

2.3 建筑窗户设计2.3.1 窗户材料的选择:选择具有较好隔热性能的材料,如双层中空玻璃和低辐射膜玻璃,以减少窗户的散热和传热损失。

2.3.2 窗户框架的设计:采用热桥断热技术,避免窗框对建筑的传热影响,减少能耗。

2.4 建筑门设计2.4.1 门的隔热设计:采用具有较好隔热性能的材料,如实心门和夹芯门,以减少门的散热和传热损失。

2.4.2 门的开闭控制:采用自动门和关闭门感应器等技术,减少门的开启时间,避免能源的浪费。

2.5 建筑空调设计2.5.1 空调系统的选择:选择能效比较高的空调系统,如变频空调和集中供冷供热系统,以减少能耗。

2.5.2 空调温度控制:采用智能温控技术,根据室内外温度及人流情况,合理控制空调温度,减少能源浪费。

2.6 建筑照明设计2.6.1 LED照明系统的应用:采用LED照明灯具,具有较低的能耗和较长的使用寿命,减少能源浪费和照明成本。

2.6.2 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采用感应开关和光线感应器等技术,实现自动感知和控制灯光开关,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公共建筑节能居住建筑节能计算

公共建筑节能居住建筑节能计算

公共建筑节能居住建筑节能计算附表一建筑节能计算文件府西苑2#楼建筑专业专业负责人:(设计总负责人)审定人:校审人:计算人:山西容海城市规划设计院2012年10月目录一、工程概况二、维护结构节能计算第1页第1页三、定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及保温措施第1~5页第4页四、设计结论第6页五、设计建筑结构做法表第6页表E.0.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表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柳林贺昌村委,府西苑2#住宅楼。

本楼总建筑面积9545.5㎡,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200.02㎡,地下建筑面积为1345.48㎡。

层数为11层,一层为商业网点,二至十一层为住宅。

建筑高度为36.6m。

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二、维护结构节能计算:执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2-2012,柳林县属于寒冷(A)区,设计时,首先计算体型系数、窗墙比,再决定采用节能设计方法。

1.体形系数计算:(S)1)外表面积计算(A)1766.88+1766.88+869.25+869.25+1041.90=6314.16㎡2)体积计算(V)1041.90x5.1+44.86x3.9x3+726.45x30=27632.05m³3)体形系数(S)S=A/V=6314.16/27632.05=0.23门窗面积明细表b、墙面积49x30+47.2x5.1+4.8x3.9x3=1766.88㎡c、窗墙比窗墙比:816.33/1766.88=0.462)北向窗墙比a、门窗面积门窗面积明细表b、墙面积49x30+47.2x5.1+4.8x3.9x3=1766.88㎡c、窗墙比窗墙比:541.65/1766.88=0.303)东向窗墙比a、门窗面积门窗面积明细表b、墙面积17.5X30+3X11.4X3.9+23.7X5.1+1.5X30X2=869.25c、窗墙比窗墙比:123.48/869.25=0.144)西向窗墙比:0.145a、门窗面积门窗面积明细表b、墙面积17.5X30+3X11.4X3.9+23.7X5.1+1.5X30X2=869.25c、窗墙比窗墙比:126/869.25=0.1453.决定节能设计方法由于各朝向的窗墙面积及体形系数比均未超过标准第4.1.4条、4.1.5条的规定,所以节能设计采用“建筑热工性能判断表”。

节能设计方案范文

节能设计方案范文

节能设计方案范文
1.外墙保温材料:选择高效的外墙保温材料,如聚苯乙烯泡沫板或岩棉板,以减少建筑物的热量损失。

此外,还可以在建筑物的外墙上添加阳光房或温室,以利用太阳能提供额外的能量。

2.外窗与窗框:选用高效隔热的窗户和窗框,如双层玻璃窗或真空玻璃窗,以减少热量的散失。

此外,在窗户上添加隔热窗帘或百叶窗也是一种有效的节能措施。

3.照明系统:采用节能照明系统,如LED照明灯具,以替代传统的白炽灯和荧光灯。

LED照明灯具不仅能减少能源消耗,还能提高照明效果和寿命。

4.供暖与冷却系统:采用先进的供暖和冷却系统,如地源热泵或太阳能热水器。

地源热泵系统能够从地下获取稳定的地热能量,为建筑物提供供暖和冷却,从而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5.建筑结构和设计:在建筑结构和设计阶段,应考虑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

建筑物的布局应优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量损失并提高环境舒适度。

此外,还可以采用太阳能板或风力发电机等可再生能源设备,为建筑物提供额外的能源。

6.智能控制系统:安装智能控制系统,能根据空间使用情况和温度要求自动调整供暖、冷却和照明设备的工作。

这种系统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减少能源的浪费。

7.水资源利用:在节能设计方案中,还应考虑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采用低流量水龙头、节水马桶和雨水收集系统等设施,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

综上所述,节能设计方案是建筑师和工程师在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采用的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通过合理运用上述节能设计方案,可以为建筑项目带来显著的节能效果。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标准课件 (一)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标准课件 (一)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标准课件 (一)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标准课件节能是当今社会建筑设计的主要趋势,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及公共建筑节能标准是建筑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分别从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 透过外窗采光,同时保温隔音。

传统建筑转化为新型房屋时,将不合格的老窗户改为节能隔热的新窗户或改为双层玻璃窗,以减少冬天的能量损失。

往往同时采用更高等级的墙壁和屋顶保温系统,以减少冬季的热量流失,同时降低空调电耗,提升空间舒适度。

2. 采用地源、水源、空气源热泵系统。

这一系列的设备都是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具有高效节能的标准化设施。

逐渐替代传统的较为浪费能源的空调、锅炉、热水器等以达到面积小,裁剪本地节能的目的。

3. 在节能设备上持续创新。

新型节能产品在能耗消耗上比传统产品大大降低,并且体积更小,更为适用。

同时,智能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不断提高了建筑的节能水平,为人们提供更为智能便利的居住环境。

二、公共建筑节能标准课件1. 必须具有制冷、制热、通风、照明、电梯等的智能控制。

目前智能控制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对于大型公共建筑来说,不智能化很难实行节能,而且大量能源的消耗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由数字化仪表对能源使用情况与实时状态进行监管。

因此智能化设备从技术支持角度具有无可比拟的生态价值。

2. 相较于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来说,建筑的立面应用率应更大。

在总体指导标准方面,比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立面应用率只能达到2∶1,自然照明等能源的使用变得极为有限。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尽可能增加立面应用率,以获得更高效的节能效果。

3. 不断推进建筑节能的技术创新。

比如在空调制冷设备、LED灯具、玻璃幕墙等领域的创新,才能保证公共建筑的节能效果长远可持续发展。

随着智能控制、新能源去油化等飞速发展,公共建筑的节能实质化越发明确。

总之,居住建筑的节能技术与公共建筑的节能技术都是建筑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是支撑建筑行业的技术支持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I 居住建筑与公共建筑的设计建筑节能设计范例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2、工程建设地点3、工程子项名称4、建筑类别、建筑面积、建筑的结构体系等基本概况二、地区气候参数夏热冬冷(寒冷)地区气候参数见表1。

表1 地区气候参数年平均温度最冷月平均温度极端最低温度最热月平均温度极端最高温度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全年日照率冬季日照率冬、夏季主导风向主导风向频率夏季平均风速三、建筑节能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2、《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2、《江苏省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B32/478-20013、《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 144-2004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2004四、建筑与建筑热工节能设计 (一)建筑的体形系数本工程居住建筑的体系系数计算 见表2。

表2 居住建筑的体系系数C f/vF o (m 2) 南墙 东墙 西墙北墙屋面 其他 合计 V o (m 3)C f/v F o/ V o 标准规定结论C f/v ≤0.320.32<C f/v <0.35 提高 窗 热阻 提高10%,每增加C f/v 0.010.35≤C f/v ≤0.38 提高 窗Ro ≥ 1/2.7 m 2·K/W墙(按北墙热阻)屋面Ro ≥ 1.42(1.26) m 2·K/WC f/v >0.38 综合能耗计算提示:1、体形系数按如下公式计算:C f/v =o oV F 物体积外表面面积包围的建筑标高以上的外表面面积建筑物00.0± (m )(二)窗墙面积比及窗的性能设计1、各向立面的窗墙面积比及对应的外窗传热阻限值本工程居住建筑各立面的窗墙面积比及对应的外窗传热阻限值Ro见表3。

表3 各立面的窗墙面积比及对应的外窗传热系数(阻)限值朝向外门窗面积,m2 外墙M2窗墙面积比外窗Rom2·K/W东2C1+1C2+。

:南6C3+12C4+。

+5Cn:西。

北。

2、窗的选型(1)传热阻Ro: 1/4.7m2·K/W的居室外窗,选用塑料单玻窗;(2)传热阻Ro: 1/3.6m2·K/W的居室外窗,选用铝合金中空玻璃窗;(3)传热阻Ro: 1/2.7m2·K/W的居室外窗,选用5+9A+5、5+12A+5塑料或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窗(4)传热阻Ro: <1/2.5m2·K/W的居室外窗,选用5+9A+5、5+12A+5塑料或断桥铝合金中空Low-E玻璃窗3、遮阳系数计算东西向外窗应采用适宜的活动外遮阳措施,使其遮阳率满足标准要求,南向窗可以使用固定遮阳。

4、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现行国标《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级(低层3级,高层4级)。

5、工程中采用的外窗传热阻R及气密性等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屋面的热工节能设计1、倒置式上人屋面采用35厚挤塑板(XPS)作保温层,屋面的构造层次及热工性能计算值见表4-1。

表4-2 屋面的构造层次及热工性能计算值层次材料名称(由上至下)厚度m计算导热系数λcW/(m.K)计算蓄热系数S cW/(m2·K)热阻R(m2·K)/W热惰性指标D面层配筋细石混凝土保护层0.040 1.51 15.36 0.03 0.41 隔离层聚脂无纺布一层/ / / / /保温层挤塑聚苯板(XPS)0.035(0.040)0.03⨯1.15 0.54⨯1.151.01(1.16)0.63(0.72)防水层防水卷材0.004 0.17 9.37 0.02 0.22 找平层 1:3水泥砂浆0.020 0.93 11.37 0.02 0.25找坡层陶粒混凝土,起坡厚度400.040 0.50⨯1.2=0.60 6.70⨯1.2=8.04 0.07 0.54结构层钢筋混凝土屋面板0.120 1.74 17.2 0.07 1.20 内抹灰腻子合计1.21(1.36)3.25(3.34)屋面的传热阻R o=R e+R+R i=0.04+1.21+0.11=1.36(m2·K)/W(1.36) (1.51)屋面的传热系数K=1/R o=0.74W/(m2·K)(0.66)屋面的热惰性指标D=3.25(3.34)符合标准要求(江苏省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提示:1、保温材料的计算导热系数λc和计算蓄热系数S c,是以材料设计导热系数(在实验室检测的导热系数加保证率)λ和蓄热系数S,乘以考虑使用位置和湿度影响的大于1修正系数a后的计算值;2、材料的导热系数λ、蓄热系数S和修正系数a,可由《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附录中的附表4.1、4.2查取;3、对找坡兼保温的保温层材料的计算厚度可取最小部位的厚度尺寸(即起坡高度),也可以用加权厚度计算:H=2/(1/H起坡+1/H止坡)4、不能用松散材料、高吸水材料作屋面保温层;5、防水层的热阻可忽略不计。

2、坡屋面采用40厚挤塑板(XPS)作保温层,屋面的构造层次及热工性能计算值见表4-2。

表4 坡屋面的构造层次及热工性能计算值层次材料名称(由上至下)厚度M计算导热系数λcW/(m.K)计算蓄热系数S cW/(m2·K)热阻R(m2·K)/W热惰性指标D波型瓦水泥瓦0.010 0.93 11.37 0.01 0.12 找平层1:3水泥砂浆0.020 0.93 11.37 0.02 0.25 防水层防水卷材0.004 0.17 9.37 0.02 0.22 保温层挤塑聚苯板(XPS)0.040 0.03⨯1.15 0.54⨯1.15 1.16 0.72 找平层1:3水泥砂浆0.020 0.93 11.37 0.02 0.25 结构层钢筋混凝土屋面板0.120 1.74 17.2 0.07 1.20 内抹灰腻子合计 1.30 2.76 屋面的传热阻R o=R e+R+R i=0.04+0.98+0.11=1.45(m2·K)/W屋面的传热系数K=1/R o=0.69W/(m2·K)屋面的热惰性指标D=2.76符合标准要求(四)外墙的热工节能设计1、外墙主全部位的传热阻K p及热惰性能指标D p本工程为框架结构体系,外墙主体部位为KM1空心砖砌体填充墙,采用水泥基复合保温砂浆RE(W)外墙外保温系统1)填充部分南向外墙填充部分的构造层次及Rot、Dot计算值见表5-1。

表5-1 南向外墙主体部位的Roz、Doz计算值材料名称(由内至外)厚度δm计算导热系数λcW/(m.K)计算蓄热系数S cW/(m2·K)热阻R j(m2·K)/W热惰性指标D jD j=R.S1:3水泥砂浆内抹灰0.02 0.93 11.37 0.02 0.23 KM1空心砖0.19 0.58 7.92 0.33 2.59 保温砂浆0.03 0.080⨯1.15 1.56⨯1.15 0.33 0.58 抹面层0.005 0.93 11.37 0.01 0.12 涂料饰面/ / / / /总计0.69 3.52 南向外墙填充部位的传热阻R o.t=R e+R p+R i=0.04+0.69+0.11=0.84(m2·K)/W南向外墙填充部位的传热系数K Ot=1/R o.p=1/0.84=1.19W/(m2·K))南向外墙填充部位的热惰性指标D Ot=3.522、南向外墙结构部分外墙结构部位采用与主体部位相同的水泥基复合保温砂浆外墙外保温系统,南向外墙结构部分的构造层次及Ros、Dos计算值见表5-2。

表5-2 外墙结构部位的Ros、Dos计算值材料名称(由内至外)厚度δm计算导热系数λcW/(m.K)计算蓄热系数S cW/(m2·K)热阻R j(m2·K)/W热惰性指标D jD j=R.S1:3水泥砂浆内抹灰0.02 0.93 11.37 0.02 0.23 钢筋混凝土梁、柱0.20* 1.74 17.2 0.12 1.97 界面层保温砂浆0.03 0.080⨯1.15 1.56⨯1.15 0.33 0.58 抹面层0.005 0.93 11.37 0.01 0.12 涂料饰面/ / / / /总计0.48 2.90 外墙结构部位的传热阻R o.b=R e+R S+R i=0.04+0.48+0.11=0.63(m2·K)/W外墙结构部位的传热系数K b=1/R o.p=1/0.63=1.58W/(m2·K)外墙结构部位的热惰性指标D b=2.90提示:1、为简化计算,取钢筋混凝土梁、柱等结构性冷(热)桥部位的计算厚度与墙体的计算厚度相同;5、当采用外墙保温系统时,结构性冷(热)桥部位应有适当的保温措施,使该部位的低限传热阻R o.min符合内表面在采暖期间不结露的要求(0.52)。

3、其他冷桥凸窗上下挑板部位采用与主体部位相同的水泥基复合保温砂浆外墙外保温系统,南向外墙结构部分的构造层次及Ros1、Dos1计算值见表5-3。

表5-3 凸窗上下挑板部位的Rp、Dp计算值材料名称(由内至外)厚度δM计算导热系数λcW/(m.K)计算蓄热系数S cW/(m2·K)热阻R j(m2·K)/W热惰性指标D j1:3水泥砂浆内抹灰0.02 0.93 11.37 0.02 0.23 钢筋混凝土板0.08 1.74 17.2 0.05 0.79 界面层保温砂浆0.03 0.080⨯1.15 1.56⨯1.15 0.33 0.58 抹面层0.005 0.93 11.37 0.01 0.12 涂料饰面/ / / / /总计0.41 1.72 凸窗上下挑板部位的传热阻R o.p=R e+R S+R i=0.04+0.41+0.11=0.56(m2·K)/W 凸窗上下挑板部位的传热系数K p=1/R o.p=1/0.63=1.78W/(m2·K)凸窗上下挑板部位的热惰性指标D p=1.724、南向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K m和热惰性指标D m面积m2面积百分比KW/(m2·K)D填充墙面积Fo 414.7 65.8 1.19 3.52外墙框架结构面积Fs 198.4 31.5 1.58 2.90凸窗挑板面积Fp 16.8 2.7 1.78 1.72汇总(平均)629.9 100.0 1.33* 3.28**K m=65.8%⨯1.19 W/(m2·K)+31.5%⨯1.58 W/(m2·K)+2.7%*1.78=1.33 W/(m2·K) Rom=1/1.33=0.75m2·K/WD m=65.8%⨯3.52+31.5%⨯2.9+2.7%*1.72=3.28《江苏省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B32/478-2001规定:夏热冬冷地区南墙当D在 1.6~4之间时,传热阻Ro不应低于0.69 m2·K/W,Rom=0.75m2·K/W冷桥传热阻Ro不应低于0.52 m2·K/W,R o.p=0.56(m2·K)/W满足要求寒冷地区保温层要加厚5mm计算提示;为简化计算过程,可按以下比例选择外墙主体部位面积F p和结构性冷(热)桥部位面积F b在外墙面积中所占的百分比计算外墙K m和D m的:(1)若建筑为砖混结构体系,取外墙主体部位面积占外墙面积的80%,结构性冷(热)桥部位面积占外墙面积的20%,计算外墙的K m和D m;(2)若建筑为框架结构体系,取外墙主体部位面积占外墙面积的65%,结构性冷(热)桥部们面积占外墙面积的35%,计算外墙的K m和D m;(3)若建筑为框剪结构体系,取外墙主体部位(填充墙)面积占外墙面积的55%,结构性冷(热)桥部位(框剪)面积占外墙面积的45%,计算外墙的K m和D m;(4)若建筑为剪力墙结构体系,取外墙剪力墙部位面积占外墙面积的75%,填充墙部位占25%,计算外墙的K m和D m;或直接取剪力墙部位的K和D作为外墙的K m和D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