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
晏几道《阮郎归》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晏几道《阮郎归》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阮郎归宋晏几道天边金掌露成霜 [19] ,云随雁字长 [20] 。
绿杯红袖趁重阳 [21] ,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 [22] ,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23] 。
注释:[19]金掌:指铜仙手掌。
《三辅故事》:“汉武帝以铜作承露盘,高二十丈、大十围,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以求仙。
”后世称铜人为铜仙或金铜仙人。
露成霜:谓深秋天气逐渐寒冷。
《诗·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20]“云随”句:目尽雁群飞过之处,都是绵绵的云。
雁字,雁群飞行,组成一字或人字,故谓雁字。
[21]“绿杯”句:谓与歌女饮酒唱歌,莫辜负重阳佳节。
绿杯,翡翠杯或碧玉杯,以作酒杯的美称。
白居易《醉中戏赠郑使君》诗:“密坐移红毯,酡颜照绿杯。
”红袖,妇女衣袖。
趁,陆校本《小山词》作“称”,当从之。
享用之意。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诗酒趁年华。
”[22]“兰佩紫”二句:佩挂紫色的秋兰,头上插着黄色的秋菊。
[23]“清歌”句:唱的清曲莫要是伤心的曲调。
清歌,指歌女唱歌侑酒。
断肠,《世说新语·黜免》:“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绝。
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
”指悲伤过甚。
译文:天边的云彩有如仙人金掌承玉露。
玉露凝成了白霜,浮云随着大雁南翔,排成一字长。
举绿杯,舞红袖,趁着九九重阳,人情温厚似故乡。
佩戴紫色兰花,头上插着黄菊,急切切重温旧日的颠狂。
想借一番沉醉换掉失意悲凉,清歌莫唱悲曲,一唱断人肠。
评析:词作于小山晚年,斯人自道,是其哀乐过人、自甘畸零的人生总结。
首二句暗用杜牧《早雁》诗的句意:“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二句自蕴无限慷慨悲凉。
“绿杯红袖”,以明亮的色泽衬托情感的低沉,更有耐人寻绎的深味。
“人情似故乡”乃谓他乡人情之厚,略如故乡,实是异乡人自我宽慰,在洒落中饱含热泪。
《阮郎归》秦观诗词原文翻译与赏析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彬阳和雁无。
【注释】: ①湘天:指湖南地域的天空。
②丽谯:城门上的高楼。
③徂:往,过去。
④峥嵘:不同寻常,指坚难岁月。
⑤衡阳:今湖南衡阳市。
【译文】: 湘南的天气现在正好是风雨大作,初初的带来寒气的时候。
深深的庭院空荡无人。
一位丽人在华丽的小楼上吹奏着“小单于”的乐曲,漫漫的清冷的长夜,就这样渐渐的过去。
思乡的梦被无故打断,定我一个人感到特别孤独,那种寂寞的情怀实在无法向人诉说。
现在正是万家团圆的团年夜。
衡阳还可以有鸿雁传书捎信。
这郴阳比衡阳还远,所以连鸿雁影子都见不到,更是没有家乡的消息。
【赏析】: 这首词是岁暮思乡之作。
秦观于襟哲宗绍圣四处(1097年)末在湖南郴阳(即郴州)所写。
除夕这夜,世人阖家守岁,除旧迎新,可是对于贬谪他乡的词人来讲,却倍感孤独凄凉。
整首词的情调比较低沉,蕴含着作者许我年的痛苦和磨难。
湘天风雨,庭院深虚,笛曲比咽,长夜迢遥,作者写乡思旅愁烘染了足够的氛围,之后集中倾泻愁怀,家乡远,梦魂单,又到岁除时节,乡音渺无,其谪居之凄苦况味,可以想见。
结尾两句虽然用典,但不着痕迹,且富有情韵,非常贴切地表现了词人当时的衷苦这情。
本词上阙定居人寒之认,庭院深沉空寂,楼头画仍声哀,清夜浸长人孤独的愁绪言,已到了度日如年的境地。
最后两句,真实地写出了作者身在贬所,举目无亲,孤凄无援。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
这里以“梦断”、“魂孤”写其远谪湘南,羁旅悲伤孤独的愁绪。
“峥嵘”者, 是对其仕途生涯不同寻常的艰难,坎坷的深切感受。
全词景凄情哀,意境黯然;语辞哀婉,韵调低沉凄楚。
创作背景 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秦观贬监处州酒税,平时不敢过问政治,常常到法海寺修忏。
然而使者犹承风望旨,以谒告写佛书为罪,于是再次削秩徙郴州。
词人丢官削秩,愈贬愈远,在郴州贬所挨过了整整一年,眼看又到了除夕,词人心情无比哀伤,便提笔写下这首词。
北宋-晏几道《阮郎归 天边金掌露成霜》原文、译文及注释

北宋-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晏几道是晏殊幼子,年轻的时候过着酒筵歌席的富贵生活。
晏殊死后,家道中落,生活陷于贫困,晏几道对于人情世故、悲欢离合有了更多的感受.他的词作由真率走向深沉,这首词即是他情思深沉的代表作之一。
原文: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北宋-晏几道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翻译: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天边金铜仙人掌上的托盘里,露水已凝结成霜,雁行一去是那么遥远,唯见云阔天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绿酒杯,红袖女,趁着重阳佳节,大家来乐一场,人情之温暖,倒有几分像在家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我佩带着紫茎的兰花,把几朵黄菊插在头上,竭力再做出从前那种狂放的模样。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我想要用沉醉来换取悲凉,动人的歌声啊,千万别撩起我心中的哀伤!
注释:
①金掌:铜仙人掌。
汉武帝刘彻曾在建章宫筑神明台(一作柏梁台),上铸铜柱二十丈,有仙人掌托承露盘以伫露水,和玉屑服之,以求长生。
②绿杯:美酒。
红袖:美女。
秦观《阮郎归·潇湘门外水平铺》原文译文赏析

秦观《阮郎归·潇湘门外水平铺》原文|译文|赏析《阮郎归·潇湘门外水平铺》为宋代词人秦观所作。
全词上下两片不直接写作者谪徙羁旅之苦和宴别伤离之悲,而是通过一位美女的饯别伤离,向隅而泣,挥泪如玉箸,洒泪如真珠的情态描写,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吧。
《阮郎归·潇湘门外水平铺》原文宋代:秦观潇湘门外水平铺,月寒征棹孤。
红妆饮罢少踟蹰,有人偷向隅。
挥玉著,洒真珠,梨花春雨徐。
人人尽道断肠初,那堪肠已无。
译文及注释译文在冷冷的月光笼罩下,潇湘水平静地从门外流过,一只孤舟泊在岸边,扬帆待发。
离别的苦酒已经饮过,离别的情话也已经说过,然而在启程的这一刻,为词人送别的女子却踟蹰不前,向隅而泣。
女子流泪告别,梨花带雨。
一般离别只是令人肠断,而这场离别早已令他痛断肝肠,连肠也无了。
注释潇湘门:疑指长沙一城门。
水指湘江。
征棹:征人所乘之船。
棹,船桨。
红妆:相传秦观经长沙遇一义妓,“为留数日,倡不敢以燕惰见,愈加敬礼。
将别,嘱曰:‘妾不肖之身,幸得侍左右。
今学士以王命不可久留,妾又不敢从行。
’”(见宋洪迈《夷坚志》卷二)踟蹰,犹像不舍。
向隅:汉刘向《说苑》:“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此指“红妆”之人。
人人:指恋人。
赏析“潇湘门外水平铺,月寒征棹孤。
”首二句写离别的环境。
送别的时间是在寒夜,而即将启程的船只有孤零零的一个,越发使送别的场面增添了冷落的气氛。
这两句不仅为全词营造了冷清凄惨的氛围,而且显示出一种离别的紧迫感,为下文写离别情事张本。
“红妆饮罢少踟蹰,有人偷向隅。
”后两句笔触转向离别之人,“红妆”和“有人”实际上是一人,就是义妓。
“有人偷向隅”取自于“有一人独索然向隅”之意。
“踟蹰”二字,反映了她心中的依恋与不舍;偷偷向隅,又显示出她的矜持与体贴。
“挥玉箸,洒真珠,梨花春雨馀。
”过片承接上片最后一句,具体形容这位女子哭泣的情态。
连用三个形象比喻义妓的眼泪:如玉箸,如珍珠,如春雨,连连不断,展现了一位形象优雅、感情真挚的美丽女性形象,使读者深深体会到,词人与这样深爱他的人离别,是何等伤心与遗憾。
《阮郎归》原文、译文及赏析

《阮郎归》原文、译文及赏析《阮郎归》原文、译文及赏析1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出自北宋秦观词作《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
这首词系秦观贬谪郴州时岁暮天寒的感慨之作,抒发的是思乡之情。
上阕写寒夜梦醒,只感觉庭院深深,听到城楼门头传来阵阵边地乐曲,漫长的清夜又过去了。
反映了羁居贬所的凄凉困境。
下阕就梦断写异乡飘泊的孤独幽怨。
除夕时节还没有见亲人来信,正是引发梦中相思及梦断悲苦的原因。
词尾真实地写出作者身在贬所,举目无亲,孤寂难耐的况味。
此词笔触精致,用典贴切,景语、情语、浅语、淡语,含蓄巧妙,意味深远。
作品原文阮郎归秦观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
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作品注释①湘天:指湘江流域一带。
②丽谯:城门更楼。
《庄子·徐无鬼》:“君亦必无盛鹤列于丽谯之间。
”郭象注:“丽谯,高楼也。
”陆德明释文:“谯,本亦作蠛。
”.成玄英疏:。
言其华丽瞧蛲也。
”小单于:乐曲名。
李益‘听晓角》诗:“无限寒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乐府诗集》:“按唐大角曲有《大单于》、《小单于》、《大梅花》、《小梅花》等曲,今其声犹有存者。
”③迢迢;漫长沉寂。
清夜:清静之夜。
徂(音cú):往,过去。
④峥嵘:比喻岁月艰难,极不寻常。
鲍照《舞鹤赋》;“岁峥嵘而莫愁。
除:逝去。
⑤衡阳,古衡州治所。
相传衡阳有回雁峰,鸿雁南飞望此而止。
《舆地记胜》:“回雁峰在州城南。
或日雁不过衡阳,或日峰势如雁之回。
”陆佃《埤雅》:“南地极燠,雁望衡山而止。
”雁传书:典出《汉书.苏武传》:“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教使者谓单于。
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⑥郴阳:今湖南郴州市,在衡阳之南。
王水照先生《元佑党人贬谪心态的缩影——论秦观(千秋岁)及苏轼等和韵词》云:“从郴州至横州,当时必须先北上至衡州,然后循湘水,入广西境,至桂州兴安,由灵渠顺漓水下梧州,复由浔江、郁水西至横州。
辛弃疾《阮郎归》赏析

辛弃疾《阮郎归》赏析辛弃疾是北宋大词人,一生写过很多重要的诗作,这首诗就是其中一首,以下是阮郎归辛弃疾赏析,大家可以通过赏析来了解这首诗的内容,下面是原文以及翻译和阅读答案,欢迎参考~!原文: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作者: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阮郎归辛弃疾拼音:shān qián dēng huǒ yù huáng hūn ,shān tóu lái qù yún 。
zhè gū shēng lǐ shù jiā cūn ,xiāo xiāng féng gù rén 。
huī yǔ shàn ,zhěng lún jīn ,shǎo nián ān mǎ chén 。
rú jīn qiáo cuì fù zhāo hún ,rú guàn duō wù shēn 。
一:阮郎归辛弃疾阅读答案1.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析。
答案:上阕营造了昏暗、萧瑟、凄冷的意境。
“山前灯火欲黄昏”写出了夜幕似降非降的昏暗,“山头来去云”写出了作者飘然不定的凄苦,“鹧鸪声里数家村”以“鹧鸪”,写出了意境凄冷,表明作者对前途的忧虑。
2.下阕运用什么样的手法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运用对比或用典的手法,写出了一个少年时期风流潇洒、意气风发而现在漂沦憔悴、落魄江湖的诗人形象。
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与郁愤。
二:问题及答案【注】①张处父,词人好友。
②招魂,《楚辞》的名篇。
③借用杜甫诗句“纨绔不饿死,儒官多误身”。
1,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作析。
阮郎归(赵彦端作品)原文、翻译及注释

阮郎归宋代:赵彦端一春种得牡丹成。
那知君遽行。
东君也自没心情。
夜来风雨声。
追间阔,数清明。
不应歌渭城。
只愁河畔草青青。
却须离绪生。
译文注释沉阴:形容忧伤的样子。
良会未有期,中心摧且伤。
不聊:不是因为。
聊,赖,因。
慊慊:空虚不满的样子。
这二句是说,并不是缺少吃的东西,但自己时常感到空虚饥饿。
这是用饥饿来比相思之情。
端坐而无为,仿佛君容光。
峨峨高山首,悠悠万里道。
郁结:沉郁纠结,指忧愁痛苦之深。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时不可再得,何为自愁恼?诵:忆念。
鸿恩:大恩,厚意。
贱躯:妇女自指。
这二句是说,每当我想起你对我的深恩厚意,我就觉得自己吃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徙倚:低徊流连的样子。
徒:空自,白白地。
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
不治:不修整,这里指不揩拭。
明镜不拭,积满尘土,亦犹《诗经·伯兮》“谁适为容”之意。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惨惨:伤心的样子。
时节:时令季节。
兰华:即兰花。
华字古义作花。
喟然:伤心的样子。
期:读如其,恳请的语气。
或曰“君期慰我情”,似应作“期君慰我情”。
期,期待,盼望。
辗转不能寐,长夜何绵绵。
蹑履:穿鞋而不提后帮,即俗所谓趿拉。
三星:即参星。
自恨志不遂,泣涕如涌泉。
巾栉:手巾、篦子,泛指洗梳用具。
益:增添。
这二句是说,见到你昔日用的洗梳用具,更加增添我思念的苦痛。
觏:遇见。
亮:实在,诚然。
不遂:不能如愿。
悁悁:忧劳的样子。
何言一不见,复会无因缘。
故:从前。
比目鱼:指鲽鱼和鲆鱼。
鲽负的两眼都长在身体的右面,鲆鱼的两眼都长在身体的左面,两种鱼不合并不能游行。
古人常以比目鱼来比喻恩爱夫妻。
参辰:二星名,参在西方,辰在东方,两星出没互不相见。
“人靡不有初”二句:《诗经·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意思是人们办事情开头往往都不错(有初),但能够善始善终的却很少。
这里反用其意说,我想你是能善始善终的。
期:期待,希望。
以上二句是说,离别已经好几年了,旧日的恩情还能有希望保持吗?尤讥:谴责,讥刺。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原文、译文及赏析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晏几道天边金掌露成霜。
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
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
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
清歌莫断肠。
【译文】天边金铜仙人掌上的托盘里,露水已凝结成霜,雁行一去是那么遥远,唯见云阔天长。
绿酒杯,红袖女,趁着重阳佳节,大家来乐一场;人情之温暖,倒有几分像在家乡。
我佩带着紫茎的兰花,把几朵黄菊插在头上,竭力再做出从前那种狂放的模样。
我想要用沉醉来换取悲凉,动人的歌声啊,千万别撩起我心中的哀伤!【注释】①金掌:铜仙人掌。
汉武帝刘彻曾在建章宫筑神明台(一作柏梁台),上铸铜柱二十丈,有仙人掌托承露盘以伫露水,和玉屑服之,以求长生。
②绿杯:美酒。
红袖:美女。
【赏析】此词写于汴京,是重阳佳节宴饮之作。
词中感喟身世,自抒怀抱,虽写抑郁之情,但并无绝望之意。
全词写情波澜起伏,步步深化,由空灵而入厚重,音节从和婉到悠扬,适应感情的变化,整着词的意境是悲凉凄冷的。
起首两句以写秋景起,点出地点是在京城汴梁,时序是在深秋,为下文的“趁重阳”作衬垫。
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建高二十丈的铜柱,上有铜人,掌托承露盘,以承武帝想饮以求长生的“玉露”。
承露金掌是帝王宫中的建筑物,词以“天边金掌”指代宋代汴京景物,选材突出,起笔峻峭。
但作者词风不求以峻峭胜,故第二句即接以闲淡的笔调。
白露为霜,天上的长条云彩中飞出排成一字的雁队,云影似乎也随之延长了。
这两句意象敏妙,满怀悲凉,为全词奠定了秋气瑟瑟的基调。
三、四两句将客居心情与思乡之情交织来写,用笔细腻而蕴涵深厚,一方面赞美故乡人情之美,表达出思乡心切的情怀,另一方面又赞美了重阳友情之美,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
过片从《离骚》中“纫秋兰以为佩”和杜牧“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化出的“兰佩紫,菊簪黄”两句,写出了人物之盛与服饰之美,渲染了宴饮的盛况。
接下来一句,写词人仕宦连蹇,陆沉下位,情绪低落,不得不委屈处世,难得放任心情,今日偶得自在,于是不妨再理旧狂,甚至“殷勤”而“理”,以不负友人的一片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