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西湖春暮原文-翻译及赏析

合集下载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阅读答案解析及赏析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阅读答案解析及赏析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阅读答案解析及赏析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阅读答案解析及赏析(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

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

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

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

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

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

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

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

【诗歌赏析】“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

“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

古诗阮郎归·西湖春暮翻译赏析

古诗阮郎归·西湖春暮翻译赏析

古诗阮郎归·西湖春暮翻译赏析
《阮郎归·西湖春暮》作者为宋朝诗人马子严。

其古诗全文如下: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

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

凌波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释】
①不多时:过了不多久。

②番腾,即“翻腾”。

此处指翻腾衣柜,寻找春衣。

③苏堤:亦称苏公堤,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堤。

为苏轼任杭州知府疏浚西湖时取湖泥和葑草堆筑而成。

已经成为西湖十景之首,名曰“苏堤春晓”。

④花褪雨:花朵被雨洗洒而褪去鲜艳之色。

⑤絮沾泥:柳絮飘落于泥中,被沾住而无法扬起。

⑥凌波句:凌波指水仙。

这里指女子步履。

⑦寸:寸步。

【翻译】
清明、寒食节过了没多oRG久,百花逐渐退去了原有的艳丽色彩,慢慢凋谢了。

人们为了挽留春光,翻腾衣柜,找出春天穿的衣服,纷纷出城来到苏堤,尽情游玩。

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然而春之神似乎并不懂得人们的用意。

一场大雨过后,花朵被雨水洗洒而褪去鲜艳之色,柳絮飘落于泥中,被沾住而无法扬起,赏花的女子似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一
步也没有移动,两个、三个游人结伴乘着船儿回去了,春天的脚步声也渐渐远去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点面结合.完整版PPT资料

点面结合.完整版PPT资料
二、品读文段,探讨写作方法
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
“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
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商调•黄莺儿•赠燕 [清]张潮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 花 注 口。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 前憾。语 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 称。
(1)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 写抒发 了怎样的感情?(4分)
阅读文段一,思考:
一个场面中包含哪些要素?
走进车站,人潮涌动,沉闷的空气 让人呼吸不过来,一个并不宽敞的车站 将近容纳了几百人。我坐在车站的一个 角落里,看到无数的人头在攒动,目光 最终落到了一个老人身上。她衣衫褴褛, 佝偻着那沉淀着岁月的身躯,艰难前行。 一个穿西装的男人过来了,箭步如飞, 不小心撞了老人一下,头也没回匆匆地 走了。一个年轻人过来了,看着老人脏 兮兮的衣服,捂着口鼻,快速地走了。
点面结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 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 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 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一个衣着华丽的女人过来了,瞟了一眼 老人凌乱的头发和满脸的皱纹,冷笑了 一声,扭着那婀娜的身躯走了。一位农 民工过来了,他将老人仔细打量了一番, 小心翼翼地将她扶到最近的座位上,把 手里的矿泉水也递给了她,似乎又说了 什么,然后带着最朴实的微笑走了。看 到这里,心里悲喜交加。悲,是因为老 人受到了无尽的委屈;喜,是因为这世 上仍然有爱在传承。

诗歌鉴赏《阮郎归》培训讲学

诗歌鉴赏《阮郎归》培训讲学

所谓“讳愁”,并不是说明她想控制自己的 感情,掩抑内心的愁绪,而是言“愁”的一 种巧妙的写法。“讳愁无奈眉”,就是对双 眉奈何不得,双眉紧锁,竟也不能自主地露 出愁容,语似无理,却比直接说“愁上眉 尖”。艺术性高多了。结尾二句,紧承“讳 愁”句来。因为愁词无法排遣,所以她转过 身来,整顿局上残棋,又从而着之,借以移 情,可是着棋以后,又因心事重重,落子迟 缓,难以应敌。这个结尾通过词中人物自身 的动作,生动而又准确地反映了纷乱的愁绪。
•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 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
【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 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 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 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 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 缓。
[备考答案]词篇结末两句写出了词中 人物郁结沉重,欲解也难,纠结纷乱的 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人物动作的精微 细节表现出来的。词中人物难以隐瞒内 心的悲愁,于是转回身来整顿续弈残棋, 希望靠弈棋转移悲愁的压抑。但是此时 要专注沉思也很困难,在面对比较复杂 的打劫局面时,不禁迟疑,心思旁骛, 以致迟迟不能定夺落子。
三、四句写雨霁天晴,接理色调应 该转为明朗,情绪应该转为欢快。 可是不然,词的感情旋律仍旧脱离 不了低调。盖风雨虽停,而红日却 已西沉。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 解除,反而又被被抹上了一层暮色。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 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仍从景 物引起。“帘半卷,燕双归”,开帘 待燕,亦闺中常事,而引起下句如许 之愁,无他,“双燕”的“双”字作 怪耳。其中燕归又与前面的花落相互 映衬。花落已引起红颜易老的悲哀; 燕归来,则又勾起不见所欢的惆怅。 燕双人独。怎能不令人触景生愁,于 是迸出“讳愁无奈眉”一个警句。

欧阳修《阮郎归》全解与赏析:诗、人与情爱融合的和谐旋律

欧阳修《阮郎归》全解与赏析:诗、人与情爱融合的和谐旋律

欧阳修《阮郎归》全解与赏析:诗、人与情爱融合的和谐旋律一、原文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宋·欧阳修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二、译文在南郊的园林中游春,和暖的春风中,时时听到马的嘶鸣。

青青的梅子,才豆粒一样大小,细嫩的柳叶,像眉毛一般秀灵。

春日渐长,蝴蝶飞得多么轻盈。

花上露珠晶莹,春草茂密如烟,这户人家已放下窗帘。

她荡罢秋千格外疲倦,轻解罗衣床上眠,伴她的只有梁上双燕。

三、注释1.踏青:春日郊游。

唐宋踏青日期因地而异,有正月初八者,也有二月二日或三月三日者,后世多以清明出游为踏青。

2.风和:春风暖和。

3.马嘶:指游人车马的声音。

嘶,叫。

4.青梅如豆柳如眉:青梅结得像豆子那么大,柳叶长得像美人的眉毛。

后世多以此句描绘明媚的春日风景。

5.日长:过了春分的节令,白天渐渐长了。

这里还有整个白天的意思。

6.草烟:形容春草稠密。

7.帘幕:帘子和帷幕。

8.慵困:困倦。

9.罗衣:香罗衫。

10.画堂:彩画装饰的堂屋。

四、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

汉族,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四岁丧父,虽家贫而好学。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

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高中语文 古诗词感情鉴赏

高中语文 古诗词感情鉴赏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 消。当年粉黛,何处笙萧?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 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最后一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 析。(4分) 答案: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 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借 景抒情,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有人评价这首诗“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请结合颔联简要分 析。 在颔联中诗人感叹活在尘世上,难得开心一笑,因此,重阳 登临之际,便应头插菊花,尽享欢乐。“尘世难逢开口笑” 表达抑郁之思,“菊花须插满头归”表达旷达之情,一个虽 遭贬谪但却乐观旷达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阮郎归·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 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 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 品简要分析。(4分) “番腾妆束闹苏堤”,爱春之心。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 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 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 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 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
[自己]:愉悦之情、归隐之情、 闲适淡泊
[社会]: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

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

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目录一、全国新课标卷I二、全国新课标卷II三、四川卷四、安徽卷五、广东卷六、江西卷七、湖南卷八、山东卷九、湖北卷十、福建卷十一、重庆卷十二、辽宁卷十三、北京卷十四、天津卷十五、浙江卷十六、江苏卷十七、大纲全国卷一、(2014年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试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 【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

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

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

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

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 【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试题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

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

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

点面结合(精选优秀)PPT

点面结合(精选优秀)PPT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①点面结合。②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 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 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 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 ③诗句从“鸟飞 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 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 “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 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解析:鉴赏人物形象----分析情感。依据题 干从“人物动作神态”切入,首先必须 从词作中找到词人对西湖游人描写的文 字,然后去揣摩不同动作神态的人所具 有的不同情感。
标答:翻腾妆束,闹春苏堤,爱春之心; 步履迟迟,驻足流连,惜春之情;三三 两两,唤船离去,叹春之意。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 度作简要赏析。(4分)
文本赏析:
本词描写南宋都城杭州市民暮春游 览西湖的情景。清明、寒食一过,百 花逐渐凋谢,人们为了挽留春光,纷 纷出城来到苏堤之上,尽情游赏。然 而春之神似乎并不懂得人们的用意, 终于随着游人的船儿默默无言地归去 了。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 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分)
阅读文段一,思考:
一个场面中包含哪些要素?
走进车站,人潮涌动,沉闷的空气 让人呼吸不过来,一个并不宽敞的车站 将近容纳了几百人。我坐在车站的一个 角落里,看到无数的人头在攒动,目光 最终落到了一个老人身上。她衣衫褴褛, 佝偻着那沉淀着岁月的身躯,艰难前行。 一个穿西装的男人过来了,箭步如飞, 不小心撞了老人一下,头也没回匆匆地 走了。一个年轻人过来了,看着老人脏 兮兮的衣服,捂着口鼻,快速地走了。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 简要赏析。(4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阮郎归·西湖春暮原文|翻译及赏析
【注释】
①番腾:同翻腾。

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清明、寒食节过了没多久,百逐渐退去了原有的艳丽色彩,慢慢凋谢了。

人们为了挽留春光,翻腾衣柜,找出春天穿的衣服,纷纷出城来到苏堤,尽情游玩。

想留住的脚步,然而春之神似乎并不懂得人们的用意。

一场大过后,花朵被雨水洗洒而褪去鲜艳之色,柳絮飘落于泥中,被沾住而无法扬起,赏花的女子似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一步也没有移动,两个、三个游人结伴乘着船儿回去了,春天的脚步声也渐渐远去了。

注释
①不多时:过了不多久。

②番腾,即翻腾。

此处指翻腾衣柜,寻找春衣。

③苏堤:亦称苏公堤,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区的林荫大堤。

为苏轼任杭州知府疏浚西湖时取湖泥和葑草堆筑而成。

已经成为西湖十景之首,名曰苏堤春晓。

④花褪雨:花朵被雨洗洒而褪去鲜艳之色。

⑤絮沾泥:柳絮飘落于泥中,被沾住而无法扬起。

⑥凌波句:凌波指水仙。

这里指女子步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