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无名氏词作鉴赏

合集下载

晏几道《阮郎归》赏析

晏几道《阮郎归》赏析

晏几道《阮郎归》赏析《阮郎归》晏几道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称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作品赏析此词写于汴京,是重阳佳节宴饮之作。

词中感喟身世,自抒怀抱,虽写抑郁之情,但并无绝望之意。

全词写情波澜起伏,步步深化,由空灵而入厚重,音节从和婉到悠扬,适应感情的变化,整着词的意境是悲凉凄冷的。

起首两句以写秋景起,点出地点是在京城汴梁,时序是在深秋,为下文的“趁重阳”作衬垫。

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建高二十丈的铜柱,上有铜人,掌托承露盘,以承武帝想饮以求长生的“玉露”。

承露金掌是帝王宫中的建筑物,词以“天边金掌”指代宋代汴京景物,选材突出,起笔峻峭。

但作者词风不求以峻峭胜,故第二句即接以闲淡的笔调。

白露为霜,天上的长条云*中飞出排成一字的雁队,云影似乎也随之延长了。

这两句意象敏妙,满怀悲凉,为全词奠定了秋气瑟瑟的基调。

三、四两句将客居心情与思乡之情交织来写,用笔细腻而蕴涵深厚,一方面赞美故乡人情之美,表达出思乡心切的情怀,另一方面又赞美了重阳友情之美,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

过片从《离骚》中“纫秋兰以为佩”和杜牧“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满头归”化出的“兰佩紫,菊簪黄”两句,写出了人物之盛与服饰之美,渲染了宴饮的盛况。

接下来一句,写词人仕宦连蹇,陆沉下位,情绪低落,不得不委屈处世,难得放任心情,今日偶得自在,于是不妨再理旧狂,甚至“殷勤”而“理”,以不负友人的一片盛情。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说:“‘绿杯’二句,意已厚矣。

‘殷勤理旧狂’,五字三层意:狂者,所谓一肚皮不合时宜,发见于外者也。

狂已旧矣,而理之,而殷勤理之,其狂若有甚不得已者。

”试想,本是清狂耽饮的人,如今要唤起旧情酒兴,还得“殷勤”去“理”才行,此中的层层挫折,重重矛盾,必有不堪回首、不易诉说之慨,感情的曲折,自然把意境推向比前更为深厚的高度。

结尾两句:“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由上面的归结,再来一个大的转折,又引出很多层次。

辛弃疾《阮郎归》鉴赏

辛弃疾《阮郎归》鉴赏

《阮郎归》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

现在,一起来鉴赏辛弃疾《阮郎归》这首词吧!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山前风雨欲黄昏。

山头来去雪。

鹧鸪声里数家村。

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

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

儒冠多误身。

《阮郎归》鉴赏
译文
山前灯火闪烁,快到黄昏,山头上飘来飘去的是朵朵浮云。

鹧鸪声响起的地方住着数户山村人家,我在冷清的潇湘道上喜逢故人。

少年时也曾学诸葛亮手执羽扇,头戴纶巾,风度潇洒镇定自假设地指挥千军万马与敌鏖战。

如今虽然憔悴落魄,但我要像宋玉那样作《招魂》赋招回失去的灵魂,自古以来书生多是无用之辈,读书多反而误了自身。

《阮郎归》阅读题
1.诗词讲究通过“炼字〞来传神,这首词前两句中哪个字有这种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
2. 这首词的下阙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6
分)
参考答案
1、欲〞。

它巧妙的写出了黄昏时分夕阳似落非落、夜幕似降非降的霎那之间
的景象。

2、用典下阙用了三个典故:第一,诸葛亮指挥战斗的形象。

借此暗示自己当年抗击金兵时潇洒风度,抚今追昔,感慨不已。

第二,《楚辞》中的《招魂》篇。

借此表达自己恢复中原的壮举难以实现的满腹哀怨与牢骚。

第三,杜甫诗中“纨绔
不锇死,儒冠多误身〞(《奉曾韦丞相丈二十二韵》),表现对议和派的强烈控诉,
以及自己一身落魄蹉跎的痛苦心境。

(具备其中一点且句意通顺,即给分)。

宋无名氏《鹧鸪天六○首》原文、赏析、鉴赏、翻译

宋无名氏《鹧鸪天六○首》原文、赏析、鉴赏、翻译

宋无名氏《鹧鸪天六○首》原文、赏析、鉴赏、翻译作者:宋无名氏宝炬金莲一万条。

火龙围辇转州桥。

月迎仙仗回三殿,风递韵音下九霄。

登复道,听鸣鞘。

再颁酥酒赐臣僚。

太平无事多欢乐,夜半传宣放早朝。

别得东皇造化恩。

黛消铅褪自天真。

耻随庾岭花争白,疑是东篱菊返魂。

风淡淡,月盈盈。

麝煤沈馥动孤根。

寒蝉冷蝶知何处,惟有蜂房不待春。

不贪名利乐优游。

收转心猿踢气球。

日享三餐朋友饭,夜眠一宿玉人缕。

真快活,度春秋。

从他乌兔走无休。

或时戏耍名园里,或把长竿湖上游。

步障移春锦绣丛。

珠帘翠幕护春风。

沈香甲煎薰炉暖,玉树明金蜜炬融。

车流水,马游龙。

欢声浮动建章宫。

谁怜此夜春江上,魂断黄梁一梦中。

彻晓华灯照凤城。

犹嗔宫漏促天明。

九重天上闻花气,五色云中应笑声。

频报道,奏河清。

万民和乐见人情。

年丰米贱无边事,万国称觞贺太平。

春入江梅破晚寒。

冻枝惊鹊语声乾。

离愁满抱人谁问,病耳初闻心也宽。

风细细,露珊珊。

可堪驿使道漫漫。

斜梢待得人来後,簪向乌云仔细看。

春晓千门放钥匙。

万官班从出祥曦。

九重彩浪浮龙盖,一点红云护赭衣。

车马过,打球归。

芳尘洒定不教飞。

钧天品动回銮曲,十里珠帘待日西。

此夕薰风息舜弦。

明朝早振蓐收权。

鹊饶喜舌喧华屋,烛富祥光耀绮筵。

宣玉旨,敕炎官。

月宫催诞跨鸾仙。

福如沧海无穷极,寿比灵椿过八千。

当日名驹产渥洼。

追风千里堕君家。

不辞贤路甘栖棘,来伴河阳且种花。

梅试雪,酒潮霞。

寿觞还捧笑声哗。

唐朝九相青毡旧,为报新堤早筑沙。

冬至阳生才两日,欣逢伯氏绂麟辰。

鶺鴒原上欢声沸,棣萼堂前喜气新。

斟九酝,劝千巡。

华途从此问云津。

杨前未把耆年祝,且愿青云早致身。

风约微云不放阴。

满天星点缀明金。

烛龙衔耀烘残雪,羯鼓催花发上林。

河影转,漏声沈。

缕衣罗薄暮云深。

更期明夜相逢处,还尽今宵未足心。

鹤算遗芳绩世传。

武夷来作散神仙。

柳营隐隐兵戎整,兰砌诜诜子舍贤。

倾柏酒,爇沉烟。

殷勤起舞祝长年。

行须一札飞鸦诏,促缀银班侍九天。

虎掌葵花一锭银。

全凭巧匠弄精神。

201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与翻译赏析详解汇编详解

201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与翻译赏析详解汇编详解

2014年高考诗歌阅读真题与赏析资料汇编一、(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

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

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

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

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试题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

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

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

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

【《阮郎归》诗歌赏析】“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

“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

201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与翻译赏析详解汇编详解

201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与翻译赏析详解汇编详解

2014年高考诗歌阅读真题与赏析资料汇编一、(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

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

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

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

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试题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

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

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

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

【《阮郎归》诗歌赏析】“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

“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

阮郎归无名氏翻译

阮郎归无名氏翻译

阮郎归无名氏翻译诗词赏析阮郎归无名氏翻译 1无名氏翻译、赏析和诗意山池芳草绿最初均匀。

柳寒眉毛还颦。

东风吹雨细如尘。

一庭花脸皱。

莺共蝴蝶,怨恨还生气。

眼前没有喜好春天。

这番天气杀了愁人。

人愁旋旋新。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介绍无名氏,宋人。

相关诗句阮郎归无名氏翻译 1[宋代] 无名氏月桥风槛水边居。

画楼三鼓初。

草堂收拾读闲书。

起看清夜徂。

闲想像,尽踌躇。

玉牌金字铺。

梦昏纵有也成虚。

那堪和梦无。

阮郎归无名氏翻译 1[宋代] 无名氏胡虏中原乱似麻。

此景依稀似永嘉。

丁珠片玉落泥沙。

何时返翠华。

呈祥鸾凤失仙槎。

因循离恨加。

前生应是负偿他。

思量无岸涯。

阮郎归无名氏翻译 1[宋代] 无名氏东风成阵送春归。

庭花高下飞。

柔条缭绕入帘帏。

斑斑装舞衣。

云鬓乱,坐偷啼。

郎来何负期。

人生恰似这芳菲。

芳菲能几时。

阮郎归无名氏翻译 4[宋代] 无名氏人情冷暖共高低。

疏慵非所宜。

老夫碌碌本无机。

闲教造物疑。

形木槁,鬓丝垂。

山林先有期。

故人只道挂冠迟。

此心应不知。

阮郎归无名氏翻译 1[宋代] 无名氏褪花新绿渐团枝。

扑人风絮飞。

秋千未拆水平堤。

落红成地衣。

游蝶困,乳莺啼。

怨春春怎知。

日长早被酒禁持。

那堪更别离。

阮郎归无名氏翻译 1[宋代] 无名氏宫腰袅袅翠鬟松,夜堂深处逢。

无端银烛殒秋风,灵犀得暗通。

身有限,恨无穷,星河沈晓空。

陇头流水各西东,佳期如梦中。

阮郎归无名氏翻译 1[宋代] 无名氏潇湘门外水平铺,月寒征棹孤。

红妆饮罢少踟蹰,有人偷向隅。

挥玉箸,洒真珠,梨花春雨余。

人人尽道断肠初,那堪肠已无。

阮郎归无名氏翻译 1[宋代] 无名氏山前风雨欲黄昏。

山头来去雪。

鹧鸪声里数家村。

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

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

儒冠多误身。

千古名句山之旅,水之旅,关羽河岸之旅,夜晚的一千盏灯。

出自《长相思》[宋代] 无名氏到了极点的山峰,云雾,悬崖,瀑布。

出自《沁园春·忆黄山》[宋代] 无名氏绯红的雪生出凉意,夜晚的蓝天守着牢笼,小院杂草丛生。

阮郎归阅读答案

阮郎归阅读答案

阮郎归阅读答案阮郎归阅读答案「篇一」阮郎归晏几道阅读答案翻译赏析,这是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重要作家晏几道所创作的一首重阳佳节宴饮之作,描写了作者客居思乡的悲凉心情。

原文: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晏几道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字词解释:①阮郎归:词牌名,又名《碧桃春》《醉桃源》等。

《神仙记》载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二仙女。

留住半年,思归甚苦。

既归则乡邑零落,经已十世。

曲名本此,故作凄音。

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②金掌:汉武帝时在长安建章宫筑柏梁台,上有铜制仙人以手掌托盘,承按露水。

此处以“金掌”借指国都,即汴京。

即谓汴京己入深秋。

③雁字:雁群飞行时排列成人字,有时排列成一字,故称雁字。

④绿杯红袖:代指美酒佳人。

⑤人情:风土人情。

⑥“兰佩紫”两句:佩戴紫色兰花,头上插黄菊。

屈原《离骚》中有“纫秋兰以为佩”。

⑦理旧狂:重又显出从前狂放不羁的情态。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翻译:天边的云彩有如仙人金掌承玉露。

玉露凝成了白霜,浮云随着大雁南翔,排成一字长。

举绿杯,舞红袖,趁着九九重阳,人情温厚似故乡。

身佩紫兰,头簪菊黄,急切切重温旧日的颠狂。

想借一番沉醉换掉失意悲凉,清歌莫唱悲曲,一唱断人肠。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阅读答案:试题:1.这首词前两句的描写展现了怎样的情景?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2.说说“人情似故乡”中的“似”和“欲将沉醉换悲凉"中的“换”字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4分)答案:1.描写了汴京深秋时节的景象,白露为霜,云彩中飞出排成一字的雁阵,云似乎也随之延长了。

(2分)作者借此表达出重阳节远在异地,渴望回乡的情感。

(2分)(酌情给分)2.“似”,是说重阳时节,对着“红袖”佳人,举“绿杯”而饮,习俗犹如故乡,使人感觉到异乡的温暖。

然而只是相似而已,毕竟不是故乡亲人相伴,词人既欣慰,又心酸。

2014诗歌鉴赏《阮郎归》

2014诗歌鉴赏《阮郎归》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 掩抑低回之感。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 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 惨淡。“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 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 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两句为全篇奠定了 哀婉的基调。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 作用
• 【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 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 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 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 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 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 上。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 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 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
【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 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 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 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 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 缓。
[备考答案]词篇结末两句写出了词中 人物郁结沉重,欲解也难,纠结纷乱的 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人物动作的精微 细节表现出来的。词中人物难以隐瞒内 心的悲愁,于是转回身来整顿续弈残棋, 希望靠弈棋转移悲愁的压抑。但是此时 要专注沉思也很困难,在面对比较复杂 的打劫局面时,不禁迟疑,心思旁骛, 以致迟迟不能定夺落子。
帘幕一半卷起,燕子成双成对地飞归。 要掩抑内心的愁绪却无奈透露在两眉。 转回身子整顿案几上的残棋预备落子, 思忖应对棋局打劫沉吟中却不禁迟疑。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 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
【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 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 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 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 的暮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阮郎归》无名氏词作鉴赏
【作品介绍】
《阮郎归;春风吹雨绕残枝》南宋无名氏作的一首词。

词先写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

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

【原文】
阮郎归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绿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赏析】
“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

“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

两句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调。

三、四句写雨霁天晴,按理色调应该转为明朗,情绪应该转为欢快。

可是不然,词的感情旋律仍旧脱离不了低调。

风雨虽停,而红日
却已西沉。

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被抹上了一层暮色。

在暮色下,更能感受词人凄凉哀伤之情。

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仍从景物引起。

“帘半卷,燕双归”,开帘待燕,亦闺中常事,而引起下句如许之愁,无他,“双燕”的“双”字作怪耳。

其中燕归又与前面的花落相互映衬。

花落已引起红颜易老的悲哀;燕归来,则又勾起不见所欢的惆怅。

燕双人独。

怎能不令人触景生愁,于是迸出“讳愁无奈眉”一个警句。

所谓“讳愁”,并不是说明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掩抑内心的愁绪,而是言“愁”的一种巧妙的写法。

“讳愁无奈眉”,就是对双眉奈何不得,双眉紧锁,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语似无理,却比直接说“愁上眉尖”艺术性高多了。

结尾二句,紧承“讳愁”句来。

因为愁词无法排遣,所以她转过身来,整顿局上残棋,又从而着之,借以移情,可是着棋以后,又因心事重重,落子迟缓,难以应敌。

这个结尾通过词中人物自身的动作,生动而又准确地反映了纷乱的愁绪。

这首词上片写景,暗含春愁;下片抒情,直写闺怨。

“春风”二句撷取暮春事物“春风”“春雨”“残枝”“落花”而成一幅凄迷悲凉景象,此时的“春风”“春雨”绝不是“吹面不寒杨柳风”的“风”和“沾衣欲湿杏花雨”的“雨”,而是将要入夏时节的急风吹雨。

风雨交加之中,花朵不胜摧残,跌落尘土之中,难以飞起,正似女子青春被时光无情抛弃不可追回。

花朵既无,粗陋的枝残留雨中,犹自被风雨纠缠,恰如愁绪“无计可消除”令人憔悴却仍绵
绵不休。

“小池”二句,“小”言池塘小,“渌”言池水清澈,“寒”则是说小池令人生寒,古诗有云“莲(怜)子清如水”,以清水暗示自己思君之心单纯殷切,而年华流逝君不归,则心思渐冷。

“寒”或是两指,一是暮春时节风雨交加之寒,一是思君不归之寒,感时伤怀,如是而已。

如此观之,“欲生漪”亦是一言池塘波起,一言内心波起。

这等时候,再没有晴日能够救人于愁苦之中了,但风雨终止,晴日露面,却已然西斜欲落,时间之不可挽留如是,反使人愈发悲伤。

雨后初晴,卷帘观望,是闺中常作之事。

但卷帘所见却是“燕双飞”,“双燕”是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如“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冯延巳《清平乐》)“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梁燕双飞画阁前,寂寥多少恨,懒孤眠。

”(毛熙震《小重山》)皆是以“双燕”反衬人之孤单,燕子尚能双栖双飞,而自己却只能鸳枕独宿。

闺房之怨,正在两者对比之中显现。

但词中的女主人公却似乎并不想让别人知晓自己的愁绪,讳莫如深,简直有些“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唐婉《钗头凤》)的味道。

只是这愁绪由来已久,此番又触景生情,“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御街行》),到底是有些形于颜色,对之只能无奈。

辗转反侧之下,女主人公或许觉着做些其他的事情能够多少消解一下此时的愁绪,便重新对着早时的残局,这棋局正是关键的几步,她迟迟未落子,却是在寻思些什么呢?这步棋还如何走?还是想着若是他在,两人对弈该有多好?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