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目标的制定
浅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浅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国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做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的教育也必然做出相应的调整,重新审视自己。
所以,从教学目标来看七、八十年代我们只重视知识目标,所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是一个唯“知识”目标的时代。
八、九十年代我们提出了双基目标,开始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个“唯知识与技能”的时代。
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经济的到来,世界竞争激烈。
竞争,归根结底是创造性人才的创造速度和创造效率的竞争,比尔盖茨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不是因为他掌握了多少制造软件的知识,而是他有超前的创新精神。
所以,新一轮课程改革把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核心,人们此时才发现了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开始关注人的发展,创建以人为本的教育。
为了实现课程培养目标,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不论是“唯知识”目标,还是“唯知识与能力”目标都是对教育的片面理解,都是走进了教育的误区,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只不过是还教育的本质而已。
教育本应如此,而我们在教育的误区里徘徊了这些年,而且至今难回头。
在我们国家浩瀚的人才长河中,教育是源头,源头治理不好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河水的质量。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能不能走进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定位是关键,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对教学目标不明确,就会迷失教育的方向,走进教育的误区,最终培养出的是与时代相背的人,我们今天的教育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国家培养出了很多奥赛夺冠的人,却没培养出一个科技方面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我们有很多的高科技现代化企业,却有很少的高科技知识产权。
关于三个目标的关系和在教学中如何落实三个目标我也听过很多专家的讲座,但有些观点我不敢苟同。
在此我只是谈谈自己对三个目标之间关系的理解,但也不一定正确。
我认为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不应该说以哪一个目标为核心,而应该说在不同的学段侧重哪一个目标。
让教学目标成为课堂的“导航仪”——浅谈小学教学目标的制订

设 计 研 究 课 程标 准 规 定 的 目标 。 教 师 要 根 据 课 程 标 准 的 要 求 , 实 把 握 课 程 标 准 对 该 部 分 教 学 内容 的 目标 切 要 求 。 为 了 教 学 目标 的 准 确 定 位 , 们 常 常研 读 教材 、 我 翻 阅 教 参 , 忽 略 了 最 不 应 该 被 忘 记 的课 程 标 准 。 华 东 师 而 范 大 学 崔 允 都 教 授 曾 指 出 , 课 程 背 景 下 的 有 效 教 学 首 新 先 应该 是 基 于 课 程 标 准 的 教 学 , 此 , 学 目标 的 准 确 定 因 教 位 必 须 来 源 于课 程 标 准 。 分 析 教 材 的 编 排 体 系 , 明 教 学 思 路 。从 教 材 中提 探 取 知 识 点 , 将 其 放 到整 个 教 材体 系 中 去 , 究 怎 样 把 教 再 研
之 中 ; 目标 的维 度 上 看 , 从 已经 将 原 来 的 单 一 目标 变 为 了 多元 目标 。 3 了解 学 生 , . 结合 学 生 实 际 在 目标 的 制 订 时 , 需 要 考 虑 学 生 的 实 际 情 况 。数 还
案 文 本 而 去 履 行 的 “ 事 ” 而是 保 障教 学过 程 中 师 生 具 公 , 有 明确 的共 同指 向 的必 不 可少 的设 计 。 教学 目标 直 接 影 响 和 制 约 着 教 学 内容 、 学 行 为 , 系 到 教 育 、 学 的 质 教 关 教
以往 数 学 学 习过 程 中 已经 具 备 或 已经 掌 握 的 数 学 知 识 发 , 计 适 度 的 目标 。 上 课 时 内 容 设 的提 炼 , 要 符 合 课 程 标 准 、 材 要 求 , 要 遵 循 维 果 茨 既 教 又 基 的“ 近 发 展 区” 最 理论 ; 学 目标 应 确 定 在 学 生 的“ 近 教 最
浅谈教学三维目标

教学三维目标浅谈在听课来的老师中,只有我一个实习老师,我很幸运能听到省里面的专家来给我们点评和指导我们的教学,这节课堂她讲的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下面是专家对此次课的点评;一1引入;复习口算和整十乘两位数2新华店买书,教学情境设置非常好,鼓励学生看书和学习。
3知识链接非常好,有利于学生自己动手。
4知识目标完成得很好,但教学三维目标要完善。
二给予指出的不足;1笔算和口算缺少联系,和比较对照。
2课堂上要出错,把握学生的不足,要暴露在课堂上,课堂不要太安静和顺利。
3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说说自己的做法和理由,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要合理地调整老师和学生老套的一问一答得模式。
4教学情境要贴近生活;教学情境要来自生活,让学生发现上生活中有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把数学带入生活。
5课堂要打破传统的规定,课堂要活跃,要有激情和高低起伏,不再是平平淡淡,安安静静的。
6教材只是参考,可用生活素材应用数学,让教材走进生活。
7合理调整对学生评价,注意及时表扬学生和鼓励学生以下是个人看法和建议;1我们教师要合理调整教学三维目标,使它落实在课堂上。
“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这是我们以前的教学目标,时代变了,我们多了一个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教师要做到: (1)教学目标有新突破,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科学、全面地体现了数学课程,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2)教师努力营造让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能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3)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力图给学生提供“再创造”的通道。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生活化的语言,转化成数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去学习、去领悟。
二下面我分三个层次来谈谈个人认识:(一)、该如何评价数学课“掌握知识”的教学,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内容:1.“感知、理解新知”的评价内容。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

开朗了。
如果 大部分学生 已经掌握 , 可以略讲 。总之 , 就 教学 目 标的详略处理一定要慎重 ,一定要研究 透 了学生再作
定夺 。
第三 : 对课 文 中的难点要注重 。难点 , 就是指 是 也 学生难 以理解和掌握 的知识 ,即通 常所说 的需 要学生 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实 。那么 , 什么样的知识点才能算
对 每一堂课 的教 学 目标 , 我们应该如何去确立 呢? 结合 自身的工作实践 ,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 :是对课文 内容 的理解 和感悟 。我们在备课 时, 在教 学中 , 注意学生对文章 内容 的整体理解和感 要
悟, 要做 到读懂课 文 , 理解主 旨。新教学大纲对 阅读 能 力的要求是 以理解 为核心的。只有能准确的理解和感
一
围绕教 学 目标 分别加 以实施 , 少 随意性 , 减 这就是 定 。
当各方 面的因素发生 变化时 , 我们就应该及 时调整 、 变
故事情节。如果我们平均用力 , 每一点都去详细分析 ,
那么就很难 给学生留下深刻 印象 。抓住第一点 ,响鼓 “ 重锤 ” 紧紧围绕 “ , 中国农民勤俭和坚韧性格 ” 这一 点来 分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样 , 目标实施 过程 中,把所要表达 的思想融 在 “
乡》 文时 , 一 我分析课 文重点有 二条 : 一是理 解运用 对 比来 突出主题 思想的写法 ;二是理解小说 中议论 的作 用。而议论 这种表达方式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可 以意
备好课 , 上好课 , 让学生在课 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 , 明白 更多做人的道理 。 以, 所 课堂教学 目标 的确立对于教 师、
悟每一 篇课文 的 内容 ,学生驾驭语 文的能力才能得 到 真正提高。所 以在确定教学 目 时 , 当注重对课文 内 标 应 容 的理解 ,从 而让知识传授 和能力 训练为达到这一 目 标发挥更为积极 的作用。事实表明 , 那种不注重对文章 内容 的理解和感悟 ,而把重心放在具体 的各个知识点 的传授上是错误的 , 不利于学生理解课 文 , 把握主 旨。 第二: 是对课文中的教学重点要做 到凸显 。一篇课 文, 可教的东西 很多 , 多教师一 味求全 , 许 惟恐遗 漏 了 其 中之一点 ,好像只有讲 了才放心 ,只有 全讲了才安 心, 我认为这大可不必 。我们应该 以是否能正确理解和 感悟课文 的主 旨作为取舍教学重点 的标准 。例如在苏 教版 九年级下册 中的《 阶》 台 一文 中 , 有这样 的几个 教 学重点 : 一是对 中国农 民勤俭 和坚韧 的性格 的感 知 ; 二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内容具有很强的思维性和抽象性。
学生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那么就无法把握数学学习的规律,更谈不上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
因此,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数学思维方法,学生才能有效地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在进行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结合教材的特点,以及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
具体地说,在进行中学数学教学时应该落实这样的几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
因此,在进行中学数学教学时,应该注意使学生逐步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标。
同时还要注意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根本上确保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实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
同时,也可以采用各种游戏、故事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和探索空间,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指导,逐步形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实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目标。
另外,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争辩,共同分析,从而达到集思广益、启迪思维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体系,逐步养成科学的数学思维方式。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必须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即科学思维能力,否则,学生将不可能全面掌握知识体系。
在进行中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以便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目标设置

31 阶段 目标 和长期 目标相 结合 .. 2
对 于许 多 教师来 说 只注重 设 置长 期 的 目标 , 对
设 置 的专 著 和 文献 , 为本 文 的研 究 基 础 . 索并 作 检
设 置 阶段 目标 重视 不够 , 长期 目标 漫 长 、 远 , 遥 具有 阅读 了体育教学论 、 教学论 、 学校体育学等相关领 方 向性 特 征 ,短 期 目标 则 具 有更 多 的 机 会 评价 成 域 的文 献资 料 ,对 相关 文献 资 料 做重 点 阅读 和分 绩 , 对长期 目标 的形成具有反馈 的功能 . 事实上短 析 , 注 意不 同文 献之 间 的相 互 补 充 . 取 的文 献 期 目标 比长 期 目标更 有 效 ,1当活 动 开始 后 , 期 并 获 () 短
第2 卷 第 1 6 期
21 0 0年 1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u ao C i n nvrt N trl c neE i n o r lf hf g i sy( a a Si c dt ) n e U ei u e i o
V0 . .1 1 26 No
获得 成 功.
标设置可以从多方面影响学生的表现 , 能使学生的 注意和行为指向需要学习的任务 ; 能激发学生学习 的动力和动员其能量 ; 能促使其为完成 目标而主动 执行 和设计最 合适 的策 略 和手段 ; 助 于增加 学生 有
现 时 的努 力程 度 . 目标 确 定后 , 生 练 习的单 调 当 学 感就 会 消失 , 而有 助 于延 长 这种 努 力 . 之 , 目 从 反 当 标 设 置 的太 高 、 离实 际 时 , 脱 学生 会 产生 挫 折感 和
三依据 定目标——浅谈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9年第34期(总第653期)·144·摘 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决定着教学行为,是教学评价的依据。
教学目标倘若出了问题,必将导致教学活动出现偏差。
本文从基于课程目标,基于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基于准确的学情分析这三方面,来谈谈阅读教学中制定恰当教学目标的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目标;文本解读;学情分析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它决定着教学行为,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
教学目标倘若出了问题,必将导致教学活动出现偏差。
因此,我们必须对此重视。
那么,我们怎样找到关键点,制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呢?我们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基于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关键的准则,它包含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等。
教学目标又包含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因此,语文课教的是语文,要有语文的课程意识,要尊重编者意图。
教师要依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单元训练的要点,前后单元的联系,来思考我们的课时教学目标。
教师要在课程目标这个大框架下,确定课文的出发点和归宿,不能误把课程目标套用为课时目标。
课程目标是教学指导性文件。
课时目标是具体的、准确的,是一堂课的聚焦,是这堂课能达到的具有检测性的终点。
它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教学内容、教学支架、学习活动都必须跟着目标来。
这就好像抓住了牛鼻子,牛才会跟着你走一样!二、基于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上海师大的王荣生教授指出:教学目标不在课外,就在课文里。
他提出:备课备两头,一头备教材,一头备学生。
[1]解读文本其实就是备教材。
怎样备教材?教师就是要根据文本体式,正确深入地解读文本。
所谓的体式,它包括了类型、题材、语言特色等。
何为正确?就是教师要用常态的眼光去读懂文章。
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确立好教学目标

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确立好教学目标【摘要】教学目标对教学的效率非常重要,它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确立好每一课教学目标,是实现高效课堂众多途径当中的一个重要途径。
而要确立好教学目标,必须吃准年段目标、单元目标。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目标;确立说到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我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目标把握不准。
教学目标对教学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基础,因为教学目标指出了教学的主攻方向,规定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学习层次水平,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的深广度等,它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并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教学改革,不管怎么改,怎么创新,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这个目标和方向就是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
可以说,教学目标确立好了,教师就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理想境界呢?我结合自己的阅读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把握。
1. 吃准年段目标,不越位崔峦老师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指出:“吃准目标”,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
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
的确,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着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确立好教学目标,才能抵达高效。
通观《语文课程标准》年段目标,我们可以发现,它主要是从培养语文能力的角度提出来的。
比如课标对低年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提得比重最大的是识字、写字、朗读、词语积累,而对词句及课文内容只提“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作了解和大概了解”。
但在平时的听课中,我却发现不少低年段老师由于对年段目标的模糊而走进了教学误区:课首10分钟集中处理识字教学,剩余的时间进行没有任何识字学词任务的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