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生活中常见的格言名句、古诗词
哲学生活中常见的格言名句、古诗词

哲学生活中常见的格言名句、古诗词哲学生活中经常遇到很多的格言名言、古诗词,我发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经常出错,找了一部分这样的格言、诗词和大家一起讨论。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
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4.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5.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18.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因果联系的观点。
19.瑞雪兆丰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处世哲学 古诗词名句

处世哲学古诗词名句1.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保持客观的态度,不要陷入自己的主观想法中无法自拔。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应该像旁观者一样客观地看待,并尝试从外部角度去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
2. 若无华尔街,我便是你。
这句话是从古诗中提取的,意思是如果没有物质上和社会地位上的差距,我们都是平等的。
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努力提高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争取更好的未来。
3. 亲朋好友如蜉蝣,独善其身如登天。
这句话告诉我们,亲朋好友的力量是有限的,只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帮助和支持。
而独善其身,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自己的努力,才能让我们享受真正的人生。
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句话表达的是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困难漫长,我们都要勇敢前行,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
5.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
这是一句古代格言,意思是有时候我们知道做什么才是正确的,但是实际行动起来却十分困难。
所以,我们要把知道的变成实际的行动,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最终达到成功的境界。
6.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句话表达的是友谊的可贵和珍惜。
即使身处异乡,只要有真正的朋友,就可以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助。
友谊让我们感到温暖和陪伴,在人生路上一起前行,也让我们更加勇敢和坚强。
7.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句话是从《滕王阁序》中提取的,描述的是大自然的美妙景象。
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把握每一个美好的瞬间,欣赏自然的美丽,并随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激之心,才能真正享受生活。
有哲学的诗句

有哲学的诗句1.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2.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3.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4.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5.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6.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7.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周易》8.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9.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10.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11.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12.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
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13.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14.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15.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礼记》16.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17.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
宋·叶适18.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明《增广贤文》19.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2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2.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3.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4. 见义不为,非勇也。
论语5.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6.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7.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彭端叔8.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9.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10.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11. 春宵一刻值千金。
苏轼12.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13.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1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苏轼15.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书16.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古文名句人生哲理

古文名句人生哲理1. 《论语·为政篇》中的名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意味着有志向的人应该以追求道义为目标,而不是只追求私利。
2. 《论语·子路篇》中的名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能被人们认可和依赖。
3. 《庄子·逍遥游》中的名句“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提醒人们追求真正的知识和智慧,而不是被琐碎的事情所困扰。
4. 《孟子·离娄下》中的名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告诫人们要在追求伟大的事业之前,必须经过辛勤努力和牺牲。
5. 《红楼梦》中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达了人生短暂、死亡不可避免的哲理,鼓励人们要坚守信念,不畏困难。
6. 《诗经·卫风·木瓜》中的名句“无则加于名,多则折志”。
提醒人们要保持适度,不要过于追求名利,否则会破坏对事业的追求。
7. 《后汉书·哀帝纪》中的名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形容帝王孤独无助的境况,暗示人们权力和财富都是虚幻的,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8.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中的名句“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强调柔软和虚静的力量,反映了中国哲学中的“柔弱胜刚强”的思想。
9. 《大学》中的名句“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强调个人修身齐家治国的重要性,指引人们在不同层面上追求和平与和谐。
10. 《诗经·小雅·车舝》中的名句“文王既勤,丕顼既文”。
强调通过勤奋和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卓越。
古文哲学金句大全

古文哲学金句大全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惟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
是谓盗夸,非道也哉!4.古代哲学句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
6.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7.古代哲学句子: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8.古代哲学句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
9.古代哲学句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2.古代哲学句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14.古代哲学句子: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5.古代哲学句子: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16.万物流转,唯人永恒;世事如云,唯我如山。
17.古代哲学句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18.交疏自古戒言深,肝胆徒倾致铄金。
19.老子曰:“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0.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21.故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倾也,喑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常(恒)也。
22.物生者,气聚也;物死者,气散也。
23.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24.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
25.如欲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2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下地位焉,万物育焉。
28.古代哲学句子: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29.挟泰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而不能也。
30.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哲理名言警句古诗词_哲理诗词名句

哲理名言警句古诗词_哲理诗词名句哲理名言警句古诗词摘抄1、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2、山外青山楼外楼。
——林升《题临安邸》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9、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10、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苏麟《断句》11、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以寄》12、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断句》13、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
——李白《上李邕》14、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曹操15、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刘琨《重赠卢谌》1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7、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陈亮《三都乐》1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19、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禹锡20、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哲理名言警句古诗词精选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7、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9、折戟沉沙铁围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人生哲理古诗词

以下是一些蕴含人生哲理的古诗词: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战国屈原《离骚》语意:前方道路漫长又遥远,我将要上上下下探求真理。
人生之路漫漫,生也无涯,而知也无涯,需要不断探索,上下求索,才能攀登学知高峰。
2.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汉曹操语意: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心有壮志,无论什么时候都不算晚,即使人生暮年,也能焕发事业的青春。
3.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南北朝鲍照语意:人生有自己的命运,怎么能在行走、坐着时叹息、哀愁呢?人生于世,不拘于命,自我奋斗,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4.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唐代虞世南语意:因为它身居高处,声音自会远扬,而不是凭借阵阵秋风。
身处高位,自然声远。
站得高才能看得更远。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代杜甫语意: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潜入,无声无息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做事情雷厉风行固然好,然而不能忽视潜移默化的力量,长久而强大的力量,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改变着你。
以上只是部分诗词,可以阅读诗词书籍,获取更多诗词和诗意。
哲学与古诗、名言

唯物主义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水火木金土2.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3.气着,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4.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5.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6.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
7.形者,有生之本;天地为万物之本;夫行与天地之间者,物也;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8.形存神存,形谢神灭。
9.人病、忧惧、鬼出。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原子、元素2.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形而上:孤立、静止、片面三、辩证唯物主义(1)辩证唯物论①物质决定意识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ⅱ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ⅲ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
ⅳ我在故我思;见与不见②客观加主能: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ⅱ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ⅲ间接经验: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易下结论。
(3)唯物辩证法1.联系观①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②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发展观①古今异俗,新故异备。
②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③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④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⑤发展的途径: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山路陡峭盘旋,但毕竟朝着顶峰延伸。
⑥发展的状态: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及贵;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联系加发展)3.矛盾观①花好月圆人又散,人意共怜花月满;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②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③特殊性:万物独化,物各自生。
④特普相结合:解剖麻雀,抓好典型;先试点,再推广;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白马非马;吃水果;举一反三,触类旁通;⑤主次矛盾:画龙点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生活中常见的格言名句、古诗词
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孙振[
哲学生活中经常遇到很多的格言名言、古诗词,我发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经常出错,找了一部分这样的格言、诗词和大家一起讨论。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
人们必须以站在
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4.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5.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18.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因果联系的观点。
19.瑞雪兆丰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0.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
21.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部分对事物的整体起决定作用。
22.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断章取义:割裂了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孤立地看问题。
23.舍卒保车:整体处于统帅和决定地位,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24.未雨绸缪: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25.坐井观天:把部分当作整体的错误观点。
2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7.树欲静而风不止:物质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9.少小离家老人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0.涸泽而渔: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31.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没有看到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
的。
3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向前发展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3.刻舟求剑;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3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因果联系的客观性。
3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馋入之: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36.怨天尤人:否认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忽视主观努力的错误观点。
37.严师出高徒;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方面看到了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又忽视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3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39.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0.田忌赛马: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当事物的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结合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
分功能之和。
4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堤溃蚁穴,气泄针芒;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2.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矛盾双方(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3.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质变,推动事物的发展。
44.好事多磨: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为二的。
46;不见高山,不显平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47.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矛盾双方是对立的。
48.和谐,就是美和善;万事如意: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
49.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盾问题。
50.物极必反,相反相成;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爱人者则人爱人,恶人者则人恶人;居安思危;蝉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反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5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3.失败乃成功之母;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54.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5.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6.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违背了矛盾具有特殊性。
57.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58.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般号召与个
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59.和而不同: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普遍性一特殊性是统一的。
6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抓主要矛盾。
6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产生重大影响。
6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学会“弹钢琴”;把握重点、统筹兼顺:抓主要矛盾,不忽视次要矛盾。
63.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想问题办事情应有所侧重,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64.浅尝辄止、固步自封: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认识应当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65.守株待兔:把现象当本质、把偶然联系当作必然联系的错误观点。
66.声东击西:真象与假象,现象与本质。
6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占有感性材料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前提条件,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关键、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68.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69.吃一堑长一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
厚也;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