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干预在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中的应用
足部护理知识与行为对糖尿病足发病的影响

从本组研究 的调查结果可 以看 出, 糖 尿病足组 患者发生糖
尿病足 的危险因素显 著高 于非糖 尿病 足组 的患者 。在 危险 因
素方面 , 我们发现两组 患者 在微循 环障 碍、 皮肤意 外损 伤后不 易愈合 、 存在周 围神经 病变 、 个人 卫生 情况 差等几 项危 险因素 方面有显著差异 。因此 , 应重点加强对 于糖尿病足 患者 的健康 教育 , 让其对 双足 的保 护 引起足 够的重 视 , 督促其 改善 生活质
多 。从而 , 我们认为对于糖尿病的患者进 行糖尿病 足相关知识 的讲解 , 让其掌握相关知识并做到早期预 防糖 尿病足 的发生有
着重要的意义。
( 是、 否) , 回答是者记 1分 , 否 者不计 分 , 危 险因素 与得分 高低
呈正 比例 ; ( 2 ) 糖尿病足相关医学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 是否知 道定期检 测血 糖、 糖化 血红 蛋 白等 1 3个 项 目的重要 性和 意义 并是 否定期做 到 , 回答是着记 1 分, 否者不计分 , 得分越 高者表 示相关 知识掌 握越 好 ; ( 3 )足 部护理情 况 : 共计 1 3个 项 目, 每
~
目前糖尿病足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 的趋 势 , 由于糖尿病 足感染后引起的高截肢率和致残率 , 如何 预防糖尿病 足的发生 发展一直是 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J 。根 据美 国疾 控 中心 颁布的一项最新研究结 果显示 , 在 糖尿 病的各 种并 发症 中 , 通
7 8 岁, 平均 6 3 . 3岁 。观察组患者 5 4例 , 其 中男 3 1例 , 女2 3
例; 年龄 3 8—8 1 岁, 平均 6 3 . 8岁。两组 患者 在性别 、 年龄 、 病 程、 文化教育程度 、 治 疗费 用负担 等一般 资料 方面差 异无 统计
行为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护理的效果分析

行为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护理的效果分析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应用于内分泌科室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方法选择我院内分泌科室收治的糖尿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给予试验组患者行为干预,对照组仅常规护理,评估干预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体重指数的达标率。
结果行为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体重指数达标率分别为88.76%、89.89%、79.78%,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行为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护理的效果好,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标签:行为干预糖尿病内分泌护理由于人类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等原因,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且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如不及时治疗,糖尿病患者可产生多种严重并发症[1],如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眼底损害、糖尿病足等,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极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选择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给予试验组行为干预,与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评估患者不同方法护理后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选择我院内分泌科收治,且经过体格、实验室检查等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79例。
1.2 研究方法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其中试验组89例,对照组90例。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增加行为干预内容:(1)心理干预。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糖尿病的决心,及时与患者沟通,给予心理辅导[2],减少其对疾病的疑惑和恐惧;(2)饮食干预。
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日常饮食以粗纤维含量高的食物[3]为主,倡导患者营养饮食;(3)运动干预。
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体育锻炼,锻炼方式可选择步行、健身操、慢跑、游泳等,每天锻炼时间以30min左右为宜,可根据患者自身条件做适当调整;(4)自我检测干预[4]。
鼓励患者遵医嘱,坚持监测血糖,注射胰岛素时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口服药物的患者应定期找医生沟通,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
足部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

足部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在过去的几年里,我的健康状况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我的血糖水平持续偏高。
医生告诉我,我已经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
这个消息让我深感忧虑,因为我了解到糖尿病可能会带来许多并发症,包括足部问题。
然而,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我有机会控制病情,并减少这些并发症的风险。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足部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
糖尿病患者面临的足部问题主要包括神经病变、血管疾病和感染。
神经病变会导致感觉丧失,使我对足部的疼痛和不适无法做出及时反应。
血管疾病则会减少足部的血液供应,影响组织的氧和营养供应。
感染则可能进一步加剧足部问题,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为了保护我的足部健康,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措施。
我每天都会认真清洗足部,用温水泡脚,以保持足部的清洁和干燥。
我还会定期修剪指甲,避免过短或过长的指甲导致划伤或感染。
我会特别注意鞋子的选择,穿着合脚、透气、舒适的鞋子,以避免摩擦和压迫。
除了日常的足部护理,我还密切关注着足部的任何异常变化。
如果发现有伤口、水泡、裂口或其他不适,我会立即寻求医生的帮助。
同时,我也会定期进行足部检查,与医生一起评估我的足部健康状况,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到了一些关于足部护理的知识。
例如,保持足部的温暖和干燥非常重要,因为低温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影响足部的血液供应。
定期进行足部运动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足部的肌肉力量。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糖尿病患者,我深知足部护理的重要性。
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我有机会控制糖尿病的病情,并减少足部问题的风险。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我一定能够保持健康的足部,过上更高质量的生活。
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维护我的健康,但生活的压力和岁月的侵蚀让我的身体状况逐渐走下坡。
尤其是我的血糖水平持续偏高,医生告诉我,我已经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
这个消息让我深受震撼,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
糖尿病患者行为干预护理的效果分析

糖尿病患者行为干预护理的效果分
析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全球范围内都非常常见。
据统计,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对于糖尿病患者,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糖尿病患者行为干预护理的效果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行为干预护理是一种有效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手段。
这种干预方法主要通过对病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进行干预,以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行为干预护理手段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干预、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等。
这些方法的目的都是帮助病人控制病情,降低血糖水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关于糖尿病患者行为干预护理的效果,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了它的重要性。
例如,一项针对中国糖尿病患者的调查显示,行为干预护理可以显著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血脂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等。
另外,一些针对特定干预手段的研究也表明,饮食控制、运动干预、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等手段的具体效果也非常显著。
但是,行为干预护理也会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病人的自我管理意愿不足、交流沟通不畅、干预内容过于机械化、不个性化等问题,都会影响干预效果。
因此,尽管行为干预护理的
效果良好,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需要注重细节,注意个性化和精细化的干预方法。
总的来说,糖尿病患者行为干预护理的效果是显著的。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行为干预护理,并且注意干预方法的个性化和精细化,以达到最佳的干预效果。
互动式护理干预模式对糖尿病足患者自护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影响

互动式护理干预模式对糖尿病足患者自护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互动式护理干预模式对糖尿病足患者自护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30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服务,实验组患者接受互动式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自护能力包括自我概念(23.60±3.86)分、自护责任(18.59±2.05)分、自护技能(28.74±3.17)分、健康知识(48.93±4.77)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健康行为包括合理饮食(17.40±2.14)分、定期运动(17.11±1.25)分、血糖监测(18.26±1.31)分、遵医嘱服药(18.15±1.04)分、足部护理(17.89±0.99)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互动式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护理效果良好,值得推荐。
【关键词】糖尿病足;互动式护理;自护能力;健康行为【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8-0218-03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神经病变和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导致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破坏以及畸形形成,从而导致足部从轻度神经症状到严重溃烂[1]。
糖尿病足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
因此,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探讨互动式护理干预模式对糖尿病足患者自护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选择2015年4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30例。
行为干预在糖尿病患者应用论文

行为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摘要]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我院于2011年5月-2011年9月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及对照组均按照糖尿病的诊疗常规选择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给予强化社区行为干预措施。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虽然平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实验组较对照组血糖控制更为显著(p<0.05)。
结论对患者进行日常行为方式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行为干预;糖尿病;护理[中图分类号] r58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糖尿病(dm)是个长期慢性的疾病过程,其治疗的有效性与病人对dm知识的掌握和遵医行为有很大的相关性[1]。
糖尿病为慢性疾病,需要终生面对,不良的行为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
如何面对现实,解决问题,在行为护理过程中,我们细心观察病情,用心沟通,对影响糖尿病患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健康。
我院于2011年5月-2011年9月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对象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1年9月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43-75岁,平均(60±8)岁;dm史12-27年,平均(18±4)年。
工人25例,干部24例,其他51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42例,初中以下58例,婚姻状况结婚79例,离婚11例,丧偶10例,按治疗方法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50例,两组在年龄、病程病情、文化程度、职业、婚姻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实验组及对照组均按照糖尿病的诊疗常规选择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给予强化社区行为干预措施。
1.3 行为干预内容1.3.1 心理干预帮助病人树立信心、提高认识,积极配合治疗。
知信行模式在糖尿病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临床护理·糖尿病新世界 2024年2月知信行模式在糖尿病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姜凤雅,潘丽萍,李晨艳丹阳市妇幼保健院糖尿病专科,江苏丹阳212300[摘要]目的探讨在糖尿病足患者护理中应用知信行模式的效果。
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0月丹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行知信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
结果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予知信行护理模式,能够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并能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糖尿病足;知信行模式;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4)02(a)-0135-04Application Value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Mode in Nursing Care of Dia⁃betic Foot PatientsJIANG Fengya, PAN Liping, LI ChenyanDepartment of Diabetes, Danya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Danyang, Jiangsu Province, 212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pplying the knowledge and action mode in the nursing of diabetic foot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96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admitted to Danya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22 to October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48 cases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nursing mod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knowledge and action mod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self-management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elf-management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Knowledge and action nursing mode for diabetic foot patients can enhanc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and improve quality of life.[Key words] Diabetic foot; Knowledge and action mod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Quality of life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行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水平的影响

行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水平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行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100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行为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遵医行为评分、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结果:干预组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患者实施行为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行为护理干预;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患者;遵医行为;生活质量水平;影响糖尿病足是由糖尿病长期高血糖等综合因素引起的足痛,皮肤深层溃疡,四肢坏疽等疾病的总称。
该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以足部溃疡和/或坏疽为主,病程往往较长,常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失望等消极心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进而影响疗效。
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病人逐渐出现更多的症状,甚至有截肢的危险,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本研究分析了行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水平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2017年1月-2018年12月100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2组。
每组例数50。
其中干预组年龄32-75岁,平均(48.56±2.78)岁,男29:女21。
对照组年龄31-75岁,平均(48.21±2.67)岁,男28:女22。
两组一般资料统计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行为护理干预。
(1)行走。
不要盘腿或长时间走路。
(2)穿鞋,选择大小适当、柔软透气的棉布或羊毛袜,避免高跟鞋和尖头鞋,不要穿新鞋,不超过2小时,与旧鞋交替穿;(3)洗脚,每晚要用温水洗脚,水温不超过37℃,洗脚时不要用力,以免擦伤皮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80・ 业与健康,2009,25(1):28. [5] 邱秀芬.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观察及 吉林医学2013年4月第34卷第11期 护理[J].河北医学,2010,16(5):624. [收稿日期:2013—01—11编校:朱林]
行为干预在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中的应用 桑青 ,冯鹏博 (1.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中医医院,陕西西安710061;2.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中医医院,陕西西安 710500)
[摘要】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在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糖尿病足患者100例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 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O例,两组在住院期间都接受常规的糖尿病治疗与日常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积极的行为干预。结 果:所有患者治疗后顺利出院,两组在干预前对糖尿病知识、态度、行为各项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 月后两组上述得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干预在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中的应用能有效控制病情,并且 改善患者的知识水平与行为态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糖尿病足;行为干预;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2型糖 尿病的发病率却在逐年上升,目前全球由糖尿病引发的死亡 率仅次于癌症…。在我国有大约3~4千万人正在受2型糖 尿病的困扰 j。糖尿病患者多伴随足部症状,形成糖尿病足, 严重者可导致截肢。因此对糖尿病足的患者除正确及时的治 疗外,行为干预尤为重要。笔者具体探讨了行为干预在糖尿 病患者足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糖 尿病足患者100例,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 断标准;符合ADA制定的糖尿病足危险度分级系统在1级和 2级的患者;居住本地区;生活能自理、思维正常;知情同意自 愿参加本研究。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48~70岁,平均 59岁,病程1一 6年。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0例,两组糖尿病足的资料对比类似(P>0.05).具有可比 性。 1.2干预方法:两组在住院期间都接受常规的糖尿病治疗与 日常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积极的行为干预,具体方法 如下: 1.2.1足部指导:以图示、实物等方法示范,指导【¨I常足部护 理步骤,指导患者选择正确的鞋与袜,正确掌握修 ,指呵】的方 法,矫正患者不良的足部护理行为。用温水和香皂每天洗l 表1两 干预前后知识掌握情况得分对比( ±s) 次脚。洗完后再涂抹凡士林或者护肤液以保养,但是不要抹 到脚趾之间的缝隙。 1.2.2饮食护理:根据糖尿病足坏死患者的理想体重计算出 每天的总热量,糖尿病足坏死患者因感染消耗大,应适当增强 热量10%和20%,同时要根据患者饮食习惯,使食谱多样化。 要定时定量进餐,注射胰岛素者更应如此。 1.2.3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因足部坏疽伴有恶臭,常有自 卑心理,另外,有些人因住院时间较长,易产生焦虑情绪。家 属和医生应多安慰、多鼓励,适时疏导,使患者心态稳定,配合 治疗。 1.3知识掌握情况调查:知识掌握情况调查问卷包括三个维 度,分别为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知识掌握情况、预防糖尿病 的态度和日常足部护理行为的情况,该问卷的重测信度为 0.822,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本次调查的有效 率为100.O%。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 行分析,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都治疗后出院,两组在干预前对糖尿病知识、态 度、行为各项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 3个月后两组上述得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周围神经病变、微细管病变、 大血管病变和其他诸多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一旦发病,由于其治疗复杂,困难大,会面临截肢等后果,给社 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 活质量 。 在行为干预中,首先应该避免足部的损伤,如穿宽松的 鞋,脚指甲不宜剪得太短,洗脚水不要太烫,不宜修脚,避免有 潜在受伤危险的活动和劳作。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足的有 效措施之一。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的选择 要适当,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度”,“不能 强所不能”。应在医生指导下制订科学的饮食计划,控制主食 如米、面的摄入量,并忌食糖食甜。有饥饿感时,可增加副食 如豆制品、乳类、肉类等。平时要多吃些新鲜蔬菜,以满足机 体需要 ]。同时针对每个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问题当面详细施 教,对其实施细致、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所有患者都治疗后 吉林医学2013年4月第34卷第11期 出院,两组在干预前对糖尿病知识、态度、行为各项得分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上述得分对 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行为干预在糖尿病 患者足部护理中的应用能有效控制病情,并且改善患者的知 识水平与行为态度,值得推广应用。 4参考文献 [1] 王珩.老年2型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J].中国疗养 医学,2005,14(1):52. 两种真空静脉采血方法效果比较 ・2181・ [2] 朱雪梅.糖尿病教育对糖尿病足护理的影响[J].临床中 老年保健,2012,5(4):297. [3] 王爱红.赵浞,李强,等.中国部分省市糖尿病足调 查及医学经济学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9,21(6): 496. [4] 甘俊丽,刘纯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自我防护意识的 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10,15(11):842. [收稿日期:2013一O1—28编校:朱林]
杨春霞‘,刘金凤 (1.广东省湛江市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广东湛江524037;2.广东省湛江市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感 染性疾病科,广东湛江524037)
[摘要] 目的:对两种真空静脉采血方法进行比较,提高临床静脉采血效果。方法:将220例需静脉采血患者按采血日期 随机分为两组,单日期为观察组122例,双日期为对照组98例。观察组采取先用无菌敷贴固定针头再采血,拔针时先慢后快拔针 的采血方法;对照组采取只用右手无名指固定针头,拔针时快速拔出采血针的采血方法。结果:观察组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而 针头脱出、穿刺部位疼痛、皮下淤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先用无菌敷贴固定针头再采血,拔针时先慢后快拔针的采血方 法,可有效减少针头脱出、患者穿刺部位疼痛和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真空采血器;静脉采血;方法;效果比较
静脉采血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采集血液标本的最基本的 操作技术。我院呼吸内科对采血方法进行了改进,并与传统 的采血方法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取随机原则,选择我院呼吸内科2011年 l2月一2012年4月需静脉采血的住院患者220例,其中男 146例,女74例,年龄2O~67岁,平均(38.6±7.9)岁。单管 采血或多管采血,患者均出凝血功能正常,血小板计数正常。 按采血日期随机分为两组,单日期为观察组122例,双日期为 对照组9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操作方法 1.2.1材料:两组均采用同一厂家生产的一次性双向采血针 和真空采血管组成的静脉真空采血器,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操 作。采血时选取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或桡静脉。 1.2.2采血方法:①观察组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先用无菌 敷贴固定前针头,再将橡皮套针头(后针头)刺入真空采血管, 利用负压差使血液自动流人采血管。在采集最后一个采血试 管时,提前松开止血带,将真空管直立,与需要血量相差 0.3 ml时,嘱患者松拳,护士将针头与血管平行,慢慢向外拔 出,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时,嘱患者以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按 压穿刺点后快速拔出体外,即“先慢后快”拔针法H J。穿刺处 继续按压3—5 mln至不出血为止,待采血针软管内血液全部 流人试管后分离采血针与真空试管。②对照组行静脉穿刺见 回血后,不用无菌敷贴固定前针头,只用右手无名指固定针 头,食指和拇指捏住后针头的针柄,将后针头刺人真空管进行 采血,待采血完毕后松开止血带,取棉签按压穿刺点快速拔出 针头,穿刺处继续按压3—5 mln至不出血为止。 1.2.3观察的评价标准:①针头固定不稳脱出致重新穿刺为 标准;②皮下淤血情况以采血后观察1—3 d为标准;③穿刺部
位疼痛标准为患者诉不痫或疼痛不明显为不痛,诉疼痛明显 伴表情痛苦为有疼痛 。
2结果 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而针头脱出、皮下淤 血和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l 两利睬血方法观察指标效果比较[例(%)]
3讨论 随着静脉真空采血器的问世和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如 何正确、高效、科学地应用真空采血器,使其更具有实用性和 可操作性,以提高采血工作效率,是医护工作者应当探讨的课 题_]J。通过对两种采血方法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 组。①针头脱出率低:观察组先用无菌敷贴固定针头再采血, 可防止针头滑动、脱出。对照组不用无菌敷贴而只用右手无 名指固定针头,在多试管采集血标本时,若动作不协调,动作 幅度过大或患者躁动时,极易将针头牵拉脱出血管外,导致患 者恐惧心理而引发护理不满。②有效降低皮下淤血发生率: 采血时扎上止血带可使血管充盈,增加血管内压力,提高静脉 穿刺的准确性。但过高的压力同时使针头内压力过高,拔针 时针头内的血液流入皮下而导致皮下淤血。对照组在采集足 量血标本后再松开止血带拔针,这时血管及针头内的压力均 较高,导致针头内血液流入皮下,穿刺点出血,致皮下淤血;或 在采血过程中由于动作过猛,使针头完全滑脱出血管至皮下 或针尖斜面的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血管外,造成血液流入皮 下而致皮下淤血。观察组在采集最后一个血标本时,提前松 开止血带,可使血管内压力降低,这时由于负压的作用,血液 还能流人真空管,待与需要血量相差0.3 ml时拔针。拔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