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关元穴与十七椎穴对原发性痛经疗效比较

合集下载

经期痛经,三穴一灸,任取一穴均有特效

经期痛经,三穴一灸,任取一穴均有特效

经期痛经,三穴一灸,任取一穴均有特效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中医爱好者大家好,我是中医界一粒沙,我接触中医针灸已有8个年头了,我跟其他医者同行有一点不同的是,我不用任何药物包括西药。

我只用自己的正骨(正骨是为了改变人体力线让身体平衡,身体平衡了疼痛自消)其次就是用自己的针灸技术来打通穴位,让穴位工作起开让愈堵的地方疏通起开,我个人感觉经络就像一个流水线,只有一个岗位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流线。

女性经期痛经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这种疼痛严重影响到人的症状生活,而现在很多病都开始年轻化,很多少女们从第一次接触经期就遇到了痛经的症状,痛经症状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

疼痛常呈痉挛性。

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

其实在调理痛经时西药是没有什么特效方法的,都是需要一个过程来缓解疼痛,而中医调理痛经简直是易如反掌,并且也有很多穴位都可以调理痛经,基本上都是10分钟左右都可以缓解非常多,笔者曾经在中医院实习的时候看到很多痛经的患者,而在用穴位调理的时候患者完全两个状态,此乃患者之福分,也是笔者第一次见到穴位的神奇之处。

笔者临床上面经常运用的三个穴位,三阴交穴、十七椎穴、门金穴,艾灸关元穴即可,轻者任取两穴即可,重症的患者三穴并用,如果还是疼痛,松解下腹直肌即可,没事的时候多艾灸一下关元穴。

十七椎穴位于位于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俯卧取穴。

在很多中医古书中均有记载十七椎调理痛经特效,一直传承至现在,可见此穴的神奇之处。

三阴交穴:是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穴。

也是女性圣穴,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

此穴位于内踝上三寸的地方。

门金穴:此穴位于奇穴,按照传统经络此穴位于我们的胃经上面,而笔者遇到痛经的患者基本上都会用上此穴位,并且屡建奇功。

此穴位:当第二、三跖骨叉口处下五分处是门金上穴(与陷谷穴差五分),门金上穴向下一寸为门金下穴。

单刺十七椎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_省略_原发性痛经患者即时止痛作用的比较_陈少宗

单刺十七椎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_省略_原发性痛经患者即时止痛作用的比较_陈少宗

针灸的介入治疗,能协同增效,缩短疗程,有助于减少药物用量及用药时间,改善毒副作用症状,从而降低药物治疗的负面影响,提高患者坚持治疗的顺应性,减少复发率,增强远期疗效。

综上,针灸治疗本病在借鉴前人治疗惊风抽搐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现代临床的不断实践与总结,取得了较为肯定的成绩。

但中医对多发性抽动症的认识历史并不长,针灸治疗本病更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不够丰富,辨证分型差异较大,临床选穴亦多庞杂,尚需在进一步积累临床经验、充分重视与有收稿日期:2009-12-06基金项目:/十一五0国家支撑计划课题(2006BA I12B06)作者简介:陈少宗(1963-),男,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针灸学科研及临床工作。

效借鉴现代医学对本病发病机制及治疗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建立针灸分型论治标准,总结辨病与辨证用穴规律,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目前治疗本病的针灸方法并不丰富,临床报道多为毫针针刺,该刺激方法不易被畏针惧痛的患儿所接受,或难以坚持长期治疗,因此应进一步拓展治疗本病的无痛针灸疗法,以适应不同患儿及长期治疗的需要。

迄今用穴位注射法、药物穴位导入法等治疗本病的报道很少,能否通过穴位等特殊部位的给药方式,开创针药结合的新疗法,也应成为今后临床研究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1]刘立公,顾杰.急病针灸典籍通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4-76.[2]谭锋,张唐法.头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自身对照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5,5(4):1-2.单刺十七椎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即时止痛作用的比较陈少宗1,李艳梅1,翟华普2,曲延3,高树中3(11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4;21昌邑市中医院,山东昌邑261300;31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00)摘要:进一步比较了留针30m in内,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即时止痛作用。

针刺单穴、多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即时止痛作用规律的初步观察

针刺单穴、多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即时止痛作用规律的初步观察
CHEN Shao - zong , BU Yan - qing , ZHA I Hua - pu , YANG Ka i , G AO Shu - zhong
1 1 2 3 3
(1. Acupu nctu re Resea rch Ins titu te of Shan dong Ch ineseM ed ica l Resea rch Ins titu te, J inan 250014, Ch ina; 2. Sh and ong Cha ngy i Ch in ese Med icin e Hospita l, Ch an gyi 261313, Ch in a; 3. Sha ndong U n ivers ity of Ch ineseM ed icine, J ina n 250300, Ch ina )
针灸临床杂志 2010 年穴 、 多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 即时止痛作用规律的初步观察
陈少宗 1 , 卜彦青 1 , 翟华普 2 , 杨 凯 3 , 高树中 3
(11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山东 济南 250014; 21 山东省昌邑市中医院 ,山东 昌邑 261313; 31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 济南 250300) 摘 要 :目的 : 从针刺作用时效关系角度初步比较留针 30 m in 内 , 单刺十七椎 、 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 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即时止痛作用。方法 :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 26 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十七 椎单穴组 、 针刺十七椎多穴组 , 均留针 30 m in, 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 进针 5 m in、 10 m in、 20 m in、 30 m in 的 VAS 读值 , 然后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针刺后 , 两组的止痛作用迅速产生 , 进针 10 m in 后即有明显作 用 ( P < 0105 ) ;留针 30 m in内 , 两组患者的止痛作用均持续加强 , 直至起针 ;进针 30 m in 时多穴组的即 时止痛作用明显优于针刺单穴组 ( P < 0105) 。结论 :单刺十七椎 、 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原发性痛经 患者均有明显的即时止痛作用 , 并且两组患者在留针 30 m in内的 VAS 读值变化趋势相同 , 但针刺十七 椎等多个穴位的即时止痛作用明显优于单刺十七椎 。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针刺 ;时效规律 ;时效关系 ; 即时止痛作用 中图分类号 : R 246.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5 - 0779 ( 2010) 01 - 0001 - 03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
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效果走访及对 比。 结果: 将两组患者治疗3 个月后的效果记录进行对 比, 比较治愈率和总有效率。 中. 其 治疗组治愈率为 6 % 总有效率为9 . ; 0, 75 对照组治愈率为3 , 0 总有效率为8 。 O 结论: 针灸配合 中药治疗原发 性痛经效果显著 , 疗效确切, 安全可靠, 值得在临床应
12 方 法 .
治愈率3%, O 总有效率8%。 0 两组数据具体分析见下表。
治疗 组通过 针灸 的同时配 合 中药 , 次选 择的 中药为 桂枝茯 苓胶囊 本 取患 者仰 卧位 , 持下肢 伸展 , 皮肤进行 常 规消毒 后 , 保 对 采用施搓 针手 法将 将 15 的毫针直 刺 关元 穴l .寸 , .寸 ~12 使针 感 向会阴部 传导 , 着在刺三 阴 接
大法 的基础 上灵 活加 减 , 才能 取 得较 好疗效 。
参 考文献
【 成都中医学院主编,金匮要略选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90 1 】 《 , 18年6
月第 一版 .
针灸配合 中药治疗原发性痛 经 的疗效 观察
吉万林
( 徽省 当涂县石 桥医院 安 安徽 当涂 2 3 3 4 7 ) l
宣 通胸 阳治疗胆 囊炎 , 体现 了祖 国医学 辩证施 治的一大 特点 , 它既 不 同于一 般 的“ 症治 疗 ”也不 同 于现 代 医学 的 “ 对 , 辨病 治疗 ” 。 以上两个胆囊 炎病例 , 例一偏 肝气郁 结 , 味栝萎薤 自汤; 病 用加 病例二
Hale Waihona Puke 偏痰湿郁结, 故用加味栝蒌薤白半夏汤。 在临证运用时, 要运用祖国医学的 辩汪施治来整体调节, 还要根据病情轻重、 病程长短、 体质强弱的不同, 在
用 推广 。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Ab tat O jcieT bev l i l f c o cp n tr o bndwt a u— mbd igtea yo ai t wt s c bet : oo sreci c f t f u u cuecm ie i ct te e dn hrp np t ns i r v n aee a h g e h
关键字 痛经; 刺 ; 针 穴位 埋 线 ; 临床 观 察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10 5 (0 10 — 0 2 0 17 — 2 82 1 )3 0 3— 3 中 图 分 类 号 : 2 11+ R 7 .1 3
Cl i a s r a i n o u u c u e Co b n d W i t u - i c lOb e v to fAc p n t r m i e t Ca g t n h
s n i T i h n whl a g t e e d n h r p s a p i d a o n s Ci a S i ih i a n u n e st f p t n s wa a l , a c o g, i c t u — mb d i g t e a y wa p le tp i t l o, h q z u .P i f l i tn i o a i t s e i y e r c r e n e e s o sr d o , r g se o e i ai n s mi l t a h s r ee t d b f r n fe r ame t e o d d a d l v l f e ta i l p o e t r n n p te t d u e lp a e we e d t c e e o e a d at r te t n .Re — s i : tr t ame t p i f li t n i s d c e s d o vo sy, sr d o e e sd c e s d e i e t p o e t r n o — u t Af r t n , a n u n e s y wa e r a e b i u l e ta ill v l s e e t wa e r a e v d n l r g se o e c n y,

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52例疗效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52例疗效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52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针药结合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

方法:对52例门诊病例进行中药辨证治疗,结合针刺中极、关元、三阴交、次髎、十七椎、足三里、太冲穴位,治疗三个月经月期,再随访三个月经周期观察结果。

结果:治愈28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31%。

结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是产生痛经的基本病机,其变化在气血,病位在胞宫、冲任。

针药结合辨证治疗调理气血,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针药结合;原发性痛经;辨证治疗【中图分类号】r2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114-02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是指患者在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坠胀,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难忍者。

又称“经行腹痛”、“经前腹痛”、“月水来腹痛”、“经后腹痛”。

有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之分。

月经初潮即开始痛经者称原发性痛经,常由子宫发育不良、子宫颈狭窄等引起,多见于未婚或未孕妇女。

继发性痛经又称为器质性痛经,主要指因妇女生殖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而产生的痛经。

最常引起继发痛经的妇科疾患有: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症、子宫肌瘤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是取门诊诊治的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患者52例。

年龄18至23岁,平均年龄20.2岁。

病程约4个月至6年。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西医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痛经的诊断标准,妇女凡在经期或经期前后(1周以内)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为主症,伴有其他不适,以至影响工作及生活者。

1.2.2 西医疾病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2]原发性痛经:凡在月经前或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骶部痛,甚至剧痛难忍,或伴有恶心呕吐,肢冷汗出等症,且疼痛开始出现在初潮后1-2年内, b超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2 治疗方法2.1 辩证用药。

气滞血瘀型: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刺痛,拒按,经血色暗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胸胁胀满,两乳胀痛,心情烦躁,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象弦或弦滑。

痛经患者关元、十七椎穴伏安特性研究

痛经患者关元、十七椎穴伏安特性研究

痛经患者关元、十七椎穴伏安特性研究史菊霞;毛慧娟;张璐;沈雪勇;魏建子【摘要】目的观察痛经患者月经周期关元、十七椎穴位伏安特性的变化规律,为临床选穴及穴位特异性研究提供试验证据.方法检测痛经组50例痛经患者非经期、经期、经后关元和十七椎的伏安曲线,分析痛经患者穴位伏安特性,并与对照组51例健康女性进行比较.结果痛经组非经期十七椎穴的增程伏安面积和惯性面积小于对照点(P<0.05),经期十七椎穴惯性面积小于对照点(P<0.05),经后十七椎穴增程伏安面积、惯性面积均小于对照点(P<0.05);痛经组非经期关元穴的减程伏安面积大于对照点(P<0.05).对照组经后十七椎穴的增程伏安面积、惯性面积小于对照点(P<0.05).非经期,痛经组关元穴增程伏安面积、减程伏安面积及惯性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经后,痛经组关元穴增程伏安面积、惯性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元、十七椎穴具有明显的穴位特异性,并随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与健康女性比较,痛经患者关元、十七椎穴伏安特性在非经期和经后发生了显著变化.【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年(卷),期】2019(038)001【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穴,关元;穴,十七椎;痛经;月经周期;穴位特异性;伏安特性【作者】史菊霞;毛慧娟;张璐;沈雪勇;魏建子【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03经穴病理反应是内在脏腑疾患的外在表现,通过经穴病理反应的探查有助于治疗穴位的选择。

痛经是胞宫气血受阻,血行不畅产生的疼痛[1],在体表相应穴位也会出现病理反应。

关元、十七椎是针灸临床治疗痛经的常用穴位,同样也是痛经时体表常见的反应点。

针刺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不同留针时间即刻止痛效果观察

针刺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不同留针时间即刻止痛效果观察
上海针灸杂 志 2 0 1 4年 1 0月第 3 3卷第 l 0期
文章编号 : 1 0 0 5 - 0 9 5 7 ( 2 0 1 4 ) 1 0 - 0 9 0 1 — 0 2

・9 01 ・
临床 研 究 ・
针刺十七椎治疗原 发性痛 经不同留针时 间即刻止痛效果观察
柳春梅 , 马玉侠 , 郭之平 , 公春 荣 ( 1 . 山东中医药大 学, 济南 2 5 0 0 1 4 : 2 . 临沂市人 民医院, 临沂 2 7 6 0 0 0 )
间提供依据 。方法
组3 0 例 。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 V A S ) 观察治疗前后随时间变化情况, 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结论 针刺十七椎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 的即刻止痛作用, 留针 3 0 m i n优 于留针 2 0 m i n 。 【 文献标志码 】 A
刺 1 0 m i n时开始显现, 镇痛效应随留针时间的延长而递增 ( P <O . 0 5 ) : 留针 3 0 m i n组疗 效明显优于 留针 2 0 m i n组 ( P <O . O 1 ) 。 【 关键 词】 痛经 : 穴, 十七椎 : 留针 针刺 【 中图分类号】 R 2 4 6 . 3
J i n a n 2 5 0 0 1 4 , Ch i n a ; 2 . Li n y i Pe o pl e Ho s pi t a l , L i n y i 2 7 6 0 0 0 , Ch i n a
I Ab s t r a c t 】 0b j e c t i v e T o t r e a t t h e p a t i e n t s wi t h p r i ma r y d y s me n o r r h e a b y p u n c t u r i n g S h i q i z h u i ( E X- B8 ) a n d o b s e r v e t h e c h a n g 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2 . 3 统 计方 法 : 使用 S P S S 1 7 . 0统计软件 进行统 计学 处
理, 两组间差异 的显著性采用 t 检验 , 多组 间差 异的显著性 采用单 因素方 差分 析 ( o n e—w a y A N O V A) , 视觉模 拟评 分
组问年龄 、 病程 以及治疗前 疼痛程度( V A S读数 ) 均无统 计
不适 , 且经妇科检查, 生 殖 器 官 无 明显 器 质 性 病 变 的 疾 病… 。本 病是妇科临床常见病与 多发病 , 随着 月经周期 而
反复发作 , 尤其 多见于未育 的女性 。痛 经是最 常见 的妇 科
平泻 0 . 5 mi n( 具体 操作方法参 照 《 针灸学》 ) , 留 针 3 0 m i n , 其 间每 隔 1 0 m i n行 针 1次 , 每 次行 针 0 . 5 m i n左
右 。空 白组不予处理 , 观察记录 。 1 . 2 . 2 观察指标 : 疼痛指标 : 用视觉模 拟评分 V A S( V i s u a l A n a l o g u e S c l a e , V A S ) [ 5 3 法评定痛经 时腹痛程度 。采用 中华 医学会疼 痛学 会监督制造的 V A S卡 , 将 疼痛程度 用数 字 0
山西 中 医
2 0 1 5年 8月第 3 l卷第 8期
S H A N X I J O F T C M A u g .2 0 1 5 V o 1 . 3 1 N o . 8
・ 3 5・
针 刺 关 元 穴 与 十 七 椎 穴 对 原 发 性 痛 经 疗 效 比较
王 辉 张 霞 于岩 瀑 马 玉侠
V A S 参数随 时间的变化 , 并比较三组之 间的差异。结果 : 单针 十七椎 穴组 与单针 关元穴组 治疗后 与治疗 前的 V A S 参数 有显
著统计 学意义( P<0 . 0 5 ) 。治疗后 治疗组与 空白组 V A S参数差异均有显著 统计 学意义( P<0 . 0 5 ) 。从 针刺后 5 mi n到起 针 后1 8 0 mi n针刺 十七椎 穴具有持 续的镇 痛效应且镇痛作用较针刺 关元 穴明显。结论 : 针刺 十七椎及 关元 穴均 能有效缓 解原

2 5岁 , 平均( 2 1 . 4 5±3 . 0 2 ) 岁; 病 程 6—2 1 0个 月 , 平 均
( 6 8 . 4 6- 1 - 4 0 . 5 3 ) 个月 ; V A S 参数( 5 8 . 2 3±1 6 . 2 9 ) 。空 白组 年龄 1 8—2 3岁 , 平 均( 2 2 . 1 1 - 4 2 . 5 0 ) 岁; 病程 6—1 9 2个 月 , 平均 ( 6 7 . 3 3 4 - 0. 4 2 1 ) 个月; V A S参数 ( 5 8 . 6 6±2 0 . 6 5 ) 。各
治疗 后 2 O m i n 、 治疗后 3 0 m i n 、 起 针后 3 0 m i n 、 起 针 后 6 0 m i n 、 起针后 9 0 m i n 、 起针后 1 2 0 mi n 、 起 针后 1 5 0 mi n及 起针后 1 8 0 m i n的疼痛评分 。空 白等 待组从疼痛 开始时作 为治疗前 的 时 间点 , 由此依 照 治 疗 组 的时 间点 按顺 序 记
( 2 2 . 7 2 -2 4 . 5 4 ) 岁; 病程 6~1 9 8个月 , 平均 ( 6 2 . 4 4± 4 1 . 5 7 ) 个月 ; V A S参数 ( 5 8 . 5 0±1 1 . 2 5 ) 。单针关元 穴组年龄 1 8—
V A S读数 : 观察记 录针刺 前 、 治 疗后 5 ai r n 、 治 疗后 1 0 m i n 、
原发性痛经 ( P i f m a  ̄D y s m e n o r r h e a , P D) 是指妇 女在经 期或行经前后 , 出现 以周期 性下 腹疼 痛 为主症 , 伴 有其 它
脐中下 3寸 , 前正 中线上 。直刺 1 ~ 2寸 。治疗组在疼痛 发 作 时治疗 1 次 。具体操作方 法 : 常规针刺 , 针刺得气后平补

疾病之一 , 严 重者会 影 响生活 、 工 作 和学 习。 自 2 0 1 3年 3
月至 2 0 1 4年 3月 , 笔者选取 背部督脉 上的十七椎 穴和腹 部
任脉上 的关元 穴进 行对 比研 究 , 在患 者发 作 时进行 针 刺 ,
观察其对原发性痛经 的镇痛效应及差异 。报道如下 。
发 性 痛 经 的疼 痛症 状 和 整 体 不 适 感 , 降低 疼 痛 程 度 。针 刺 十七 椎 穴镇 痛 效 果优 于 关 元 穴 。
关键词 : 原发性痛经 ; 十七椎 穴 ; 关元 穴; 针 灸疗法
中 图分 类 号 : R 7 1 1 . 5 l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0— 7 1 5 6 ( 2 0 1 5 ) 0 8— 0 0 3 5— 0 2
1 对 象 与 方 法
1 0 0表示 , 0表示 没有疼痛 , 1 0 0表示不 能忍 受的疼 痛 , 受
试者根据 个 人疼 痛 感受 选 取 一个 最 能表 现 疼痛 的数 字 。
1 . 1 研究对象 : 受 试者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校医院 。选 用简易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 , 把符合纳入标准的 6 0例患者 分为 3组各 2 O例 , 单针 十七 椎 穴组 年 龄 l 8~2 6岁 , 平 均
摘要 : 目的 : 观 察针 刺十七椎 穴与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 的时效规律 。方法: 采用 简易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 , 将符合纳入
标 准的 6 0例患者分为 3组 , 单针 十七 椎 穴组 2 0例 , 单针 关元 穴组 2 O例 , 空 白组 2 0例 。观 察 治疗组 针 刺前后 及 空 白组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