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学期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7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1
人教版语文2年级下《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带提手旁的字(扑、托、摸),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并按照以前学习的提手旁的写法练习书写。
(二)朗读感悟
本文生字较多,但内容比较浅显,因此可把注意力放在读通读顺上,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
2.通过创设情境、角色体验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准:“弱”、“铃”、“芬芳”;书写:“末”、“弱”、“夏”;帮助学生树立不甘为弱者,勇于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准备与手段
铃兰花图片、野蔷薇图片、词语卡片、学生用生字卡片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
萨沙
掀起遮在
野蔷薇娇嫩→弱小
那么,在你眼里还有谁比你更弱小呢?(一丛野蔷薇)
三、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段。用“—”画出写野蔷薇的句子。
2.反馈,出示句子: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指名读,师评价)
3.看着这么美的野蔷薇,闻着它的芬芳,萨沙,你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想说的吗?(读议结合,以悟促读)
集体备课时间
年级科第周星期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一)识字写字
这篇课文生字较多,要充分让学生借助拼音自主识字,自读课文。下列指导识字的方法供参考:
本课有十二个要写的字,其中“托、铃、弱、末、芬、芳”六个字是本课新学的生字,可结合识字教学重点指导。
“弱”字,要注意提示两个“点、提”的写法。
“末”字,可与第二课的“未”字进行比较,这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字,建议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牢记,如,组词、联想记忆、多次再现。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我不是最弱小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会认14个字,会写8个字、两个词语。
2.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读好课文中带问号、感叹号的句子。
难点感悟课文描写野蔷薇的作用,理解“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的内涵,并受到思想教育。
3. 教学用具挂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PPT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现在你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但在爸爸妈妈的眼里,很多时候你们却是弱小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
板书:我不是最弱小的2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课题:我”是谁?“我”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二、初读课文,识字解惑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互听,相互正音。
3认读生字、生词。
4再读一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5你读懂了哪些问题?(“我”指萨沙,最弱小的是那朵野蔷薇。
)三、指导写字1出示“我会写”的字,请你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怎样用,比一比谁的记法最巧。
(分组学习——全班交流)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3范写,重点指导:弱:提示两个点、提的写法。
末:先与“未”比较再写。
芬芳: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横折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
4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
5展示,交流评价。
四、读悟交流,抒发情感1自由轻读第1—2自然段,用“”划出描写森林美好的语句。
2指名读出有关语句。
3它虽然只是一朵野蔷薇,但却让我们欣赏到了花色的艳丽,闻到花的芳香。
你想对花说什么?4出示语: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
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5这滂沱的大雨使原本美丽的花成了什么模样?(出示语句: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你听到花的呻吟了吗?它仿佛在说什么?看到花这样,你有没有想到是否能为它做些什么?文中萨沙为花做了什么?五、作业1默写生字词语。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我不是最弱小的 1教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现在是四年级的小学生,但在爸爸、妈妈眼里,爷爷、奶奶眼里,甚至在老师的眼里,很多时候我们都充当最弱小的角色。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1.齐读课题。
2.一看到这个课题时,你的心中就产生了哪些疑问?(“‘我’是谁?”、“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最弱小的又是谁?”并在相应的地方打上“?”)二、初读课文1.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你们预习了吗?下面大家准备准备,马上检查你们的预习情况。
2.学生自行读课文。
3.检查。
(1)出示生字词。
弱小滂沱蔷薇娇嫩纤弱附近聊天芳香扑鼻大雨如注①指名读。
②齐读。
(2)指名读课文。
4.通过预习,哪些问题你已经解决了?(1)指名说。
(2)板书:萨沙保护蔷薇(擦去相应的?)过渡:萨沙保护的是一朵怎样的蔷薇花呢?三、默读课文。
1.萨沙保护的是一朵怎样的蔷薇花呢?请大家默读课文。
2.指名说。
(1)出示第二自然段。
学生说,老师画。
(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2)这是一朵多么可爱、美丽的花儿呀!能把它读好吗?(3)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3.但此时,它却遭到了大雨的袭击,这时它又是怎样的呢?(1)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名说。
(2)老师画出:冲掉了低垂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3)指导朗读。
过渡:萨沙怎么会想到要保护这朵蔷薇花的呢?是受谁影响的?四、细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可以采用说一说的方式,可以采用分角色读一读的方式,还可以采用演一演的方式;弄清萨沙是怎样在家人的影响下一步一步学会保护弱小者的?2.指名说。
3.出示妈妈的话。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①妈妈的话你是怎么理解的?②指导朗读。
4.其实萨沙的家人也是这样做的,请大家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说萨沙的家人是怎么做的?(2)多么感人的场面啊!面对滂沱大雨,面对仅有的一件雨衣,一家人没有争抢,却在互相推让着,谁能把它读好?(3)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我不是最弱小的》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本文中的生字新词,如“弱小”、“强大”、“保护”等,了解课文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能够明白“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的意义和重要性。
同时,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文技能,如理解词语的方法、归纳段落大意等。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体会出爱和自我保护的意识,从而树立自信心,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本文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是教学的重点,这些语句和段落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同时,学生应该掌握的语文技能也是教学的重点。
2.教学难点:本文中的一些难点在于对“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的理解,以及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树立自信心和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另外,学生对一些词语的理解可能也比较困难。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关于自然界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自然界中的弱小与强大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话题。
2.呈现新知:教师介绍课文的基本情况,包括作者、写作背景等。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范读、领读等,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
同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解决生字新词的问题,如通过解释、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
3.探究新知: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探讨本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以及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本文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通过思考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语文技能。
4.练习环节:教师可以设计精简实用的课堂练习,巩固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或者让学生用所学的词语造句等。
5.评价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和评价方式,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例如,可以布置难度适中的作业,并采用互相评价的方式鼓励学生通过多读多写来提高语文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练习来提高语文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一)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篇文章《我不是最弱小的》。
生:齐读课题师:从课文题目来看,我是谁,这句话又是谁说的,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你知道谁是最弱小的吗?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让我们走进今天的小故事。
二、课文解读:1.扫清障碍,字词学习。
课件出示本课的字词:(生字用红色着重)这是开放题。
示例:①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只要符合思乡的诗,即可)弱小周末掀起簇拥娇嫩递给蔷薇聊天萨沙托利亚铃兰花倾盆大雨垂着头随风舞动芬芳扑鼻2.学生开火车读课文,一人一句。
(生读,师巡视指导读书姿势)3.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4.师范读,同时让学生思考问题: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三、品读课文1.课件出示: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画出描写森林和野蔷薇花美丽的句子,并划出来。
反复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2.生回答,课件出示:(1)美丽的森林图片。
⑥正因为居里夫人是位高级妈妈,所以她的两个女儿能成为有出息的孩子。
大女儿伊瑞娜获得了诺贝尔奖,小女儿艾芙成了音乐家、传记作家。
(2)野蔷薇和铃兰花图片。
(3)指导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随课文相机理解簇拥、随风舞动、芬芳扑鼻的词义。
3.突然,雷声大作,下起了倾盆大雨,美丽的野蔷薇被雨打成什么样子了?请同学们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
同时出示被大雨打得垂下了头的蔷薇花?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语文课本以外的渠道,增强识字量。
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共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4.你听到蔷薇花的呻吟了吗?这时的野蔷薇在会说什么呢?它最需要的是什么?5.生回答。
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七课《我不是最弱小的》第1课时活动设计

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七课《我不是最弱小的》第1课时活动设计科目版本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下册章节第二组课名第二组第七课我不是最弱小的第1课时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弱、末、萨、托、铃、簇、随、芬、芳、聊、倾、递、娇、掀;会写12个字:扑、托、摸、利、铃、弱、末、芬、芳、夏、应、该。
2.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具体环节设计教学环节内容1. 教师上课1.1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图片中的这些动植物中,你觉得哪些是强大的?哪些是弱小的?(2)这四个人中,你觉得谁最弱小?(3)这个穿雨衣的小男孩,就是我们课文中的主人公萨沙,他的个子是最小的,那他是不是就是最弱小的呢?那谁是最弱小的呢?怎样才算是最弱小的呢?让我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1.2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27页,先听老师读一读课文。
(2)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读课文,边读边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看课文下面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请你反复多读几遍。
(3)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你都标对了吗?有错误的同学赶快改过来。
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分小节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们读得对不对,好不好。
1.3学习字词(1)课文中藏着的词语朋友跑出来了,请你先跟着老师读一读。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提示:教师指名读。
)(2)这些生字朋友又从词语中跑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请你自己读一读。
(3)你能正确掌握下面生字的拼音、字形、笔画、结构,了解字义,并利用生字组词吗?扑托摸利铃弱末芬芳夏应该(提示:教师利用flash动画中的生字教学部分。
)(4)重点观察。
末:注意和“未”区分,上半部分是上横长下横短。
夏:上半部分不是“百”,比“百”多一横,下面是三笔折文。
(5)请你在生字本上认真抄写本课生字。
1.4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初读了课文,正确标注了自然段。
认识了14个生字,会写了12个生字,课下请同学们勤练习,看谁写得最漂亮。
二年级语文下《我不是最弱小的》优秀教案3篇优秀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我不是最弱小的》优秀教案3篇优秀教案《我不是最弱小的》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14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维护弱小者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体会问号、感叹号的不同语气。
难点:末──未的区分;有不甘为弱者、应该维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卡片、古筝曲。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趣,板书课题1、板书课题,认识生字“弱”,范写“弱”字。
2、什么是“弱小”?它的反义词是什么?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学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⑴小老师领读。
⑵小兔开门游戏。
如:师边举生字卡片边问:小兔、小兔、谁来开?生边做小兔动作边回答:我来开,我来开。
师:XX,你来开,你来开。
XX:弱、弱、弱,弱小的弱。
全班同学:弱、弱、弱,弱小的弱。
⑶认读词语:弱小、周末、萨沙、托利亚、铃兰、簇拥、随风舞动、芬芳、聊天、倾盆大雨、递给、娇嫩、掀起指名同学读生字词,读对了其他同学拍三下手,表示奖励。
⑷说说自身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生字。
⑸画一画:把偏旁一样的生字画成红花。
(萨、芬、芳)⑹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写字指导1、观察我会写的字,说发现。
2、范写以下几个字:末:与“未”的区分,采用组词、联想、记忆再现等多种形式牢记。
弱:提示点、提的写法。
芬芳:草字头的两竖向内展,“八”要舒展,“方”的一横要长。
以“支撑”整个字的方正平稳。
泞:宝盖宜小,横要略长。
3、同学练比,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
5、强调“夏”字的中间是“自”而不是“白”。
四、认读新词投影出示:夏天、周末、萨沙、托利亚、铃兰花、蔷薇、簇拥、聊天、芬芳、扑鼻、应该、娇嫩、摸了摸五、重点识记读不熟的字放到句子中记一记六、同桌互读,打五角星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课文写了哪些人物?(板书爸爸、妈妈、托利亚、萨沙)他们当中谁是最弱小的?说说你的理由。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文中生字新词,通过阅读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保护弱小”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树立关爱他人,勇于担当的意识,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力量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生命。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讲解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该篇课文讲述了萨沙在家庭野外郊游时,面对风雨,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并非最弱小,并主动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的故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制作PPT课件,包括生字新词讲解、课文重点段落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等;准备相关的课堂活动道具如角色卡片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熟悉生字词,初步理解文章大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播放自然界风雨交加的视频,引入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感知:全班齐读课文,教师纠正发音,指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感受文章的情感基调。
3. 内容解析:逐段分析课文,引导学生找出萨沙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转变的关键点,理解“保护弱小”的内涵。
4. 活动实践: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课文情境,体验萨沙的角色,进一步深化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5. 思维拓展:围绕“你认为怎样才是真正的强大?”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提升思辨能力。
五、教学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保护弱小”现象,写一篇短小的日记或者绘画,以此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六、教学总结:回顾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每个人都有力量去保护他人,无论年龄大小,都应具备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同时,激励学生们在生活中践行“我不是最弱小的”,勇敢承担起保护他人的责任。
七、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角色扮演的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是否真正领悟到“保护弱小”的精神实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会认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情感: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认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设计策略】
1、以读为主,读写结合: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配乐范读及学生自由读、默读、对比着读、边读边做记号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的知识习得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小组学习、同桌交流等活动,就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3、想象体验,发展个性: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时的畅想及创编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现在你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但在爸爸妈妈的眼里,很多时候你们却是弱小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我不是弱小的》这篇课文。
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我是谁?我为什么说自己不是弱小的?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出示生词认读:
周末萨沙托利亚铃兰花野蔷薇簇拥随风舞动
芬芳扑鼻聊天倾盆大雨递给垂着头显得娇嫩
掀起雨衣
(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3、老师把熟字去掉,你还认识这些生字吗?
4、这些生字藏到句子中了,你还会读吗?
出示: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
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
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的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5、再读一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请你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怎样用,比一比谁的记法最巧。
分组学习──全班交流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范写,重点指导:
弱:提示两个点、提的写法。
末:先与未比较再写。
芬芳: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
4、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
5、展示,交流评价。
四、作业
1、默写生字词语。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揭题导读,体现个性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相机板书。
2、指名学生读课题,教师通过评价鼓励学生读出个性。
3、教师小结:即使是同一个题目,我们用不同的读法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的的魅力。
那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
阅读应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对学生以后的朗读能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4、教师配乐讲故事,学生听后把自己的感受和老师、同学交流交流。
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给学生强烈的情感熏陶,而读后交流又能了解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情况。
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因为这一篇课文中有许多生字和新词,小朋友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读正确。
2、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蔷薇花的?找到后,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一标。
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边读边画则有利于学生良好
学习习惯的培养。
3、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老师相机出示:
⑴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⑵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
在这种对比中,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
4、你看到了这一株野蔷薇,会怎么想?
亲身的朗读实践,奠定了学生关爱野蔷薇的情感基调,适时想象,启发学生和蔷薇花对话,则引导他们走进教材,走近萨沙。
5、萨沙是怎么做的呢?(依据学生回答,揭示描写萨沙做法的句子:“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这是教学的一个切入口,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6、静静地读读课文,想想萨沙为什么这样做,边读边把你的体会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一写。
语文课需要学生静心体会,这也是一个自主探究、知识自我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与人合作、开展交流的基础。
7、小组交流各自的体会,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8、大堂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指导感情朗读。
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这样两点:
⑴父母亲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者的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
这里要联系上文他们的做法来谈。
⑵萨沙内心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
这里要抓住妈妈的答话,引导学生通过读,通过想象,感受到萨沙在妈妈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萨沙反问的话语,体会萨沙内心不愿意做一个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
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做个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四、想象倾诉,“链接”生活
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体会:
其实萨沙和你们一样,只是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可他却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们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东西呢?
(同桌交流后,再指名说说自己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
教师适时点评,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萨沙的做法,将妈妈的话拓展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植物、动物或其他的东西。
”)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凭借教材中的萨沙这个同龄人的形象,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体验妈妈的话,就能让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的共鸣,满怀和萨沙同样的感情走出教材。
学生通过想象练说、练写,将所有的积淀在此倾吐,将所有的体会予以表达,将课本知识与自身发展紧密结合。
五、教学剩下的几个生字
夏应该摸
1、让学生观察字形,说一说如何记住他们
2、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
六、布置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
妈妈—托利亚—萨沙—野蔷薇
(爱心)
【练习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托利亚不是最弱小的,因为他保了()2、萨沙不是最弱小的,因为他保护了()3、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保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