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科学关系浅析

合集下载

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

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

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科学和艺术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两大力量,它们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科学是通过分析、观察和实验来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而艺术则是通过创造和表达来反映主观情感和审美体验。

尽管科学和艺术是截然不同的领域,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相互关系。

首先,科学与艺术都追求真理和美。

科学追求的是客观的真理,通过实证和实验来验证理论,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运行规律。

而艺术则追求主观的美感,通过创作和表达来展现作者的审美情感和艺术追求。

尽管真理和美感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科学和艺术在不同层面上都致力于揭示和展现事物的真实和美丽。

其次,科学和艺术都需要创新和创造。

科学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创新的思维和方法,通过跳出传统思维模式,寻找新的研究途径和思路。

而艺术则通过创造性的表达来展现独特的审美观点和风格,通过不断探索和尝试,开辟新的艺术领域。

科学和艺术的创新都需要大胆的尝试和不断的实践,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

此外,科学和艺术都需要观察和思考。

科学通过观察和实验证据来推断和验证理论,通过思考解决问题。

而艺术则通过观察和感受来获取灵感,通过思考和反思来展示作品的深意。

观察和思考是科学和艺术的基础,它们都需要细致地观察、深入思考,才能获得新的发现和突破。

此外,科学和艺术在一些领域中相互交织。

科学的发展需要艺术的辅助,比如科学家们通过艺术形象来展示复杂的科学概念,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艺术作品中也常常融入科学元素,比如一些艺术作品可以利用科学原理来创造特殊的视觉效果,增强观众的感官体验。

科学和艺术的交织使得两者相互补充,共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然而,科学和艺术之间也存在一些分野。

科学强调客观和理性,注重验证和实证。

而艺术则更注重主观和情感,追求独特和个性化的表达。

科学和艺术在方法和目标上有所不同,但它们仍然是相互补充和互相促进的关系。

综上所述,科学与艺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

浅析科学研究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浅析科学研究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浅析科学研究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作者:王海文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年第08期摘要:科学与艺术其实是相互联通的,既然我们要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只有了解两者的概念,才能进一步讨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科学艺术;艺术;关系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4-0019-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4.010科学一词本意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而科学的特点呢是可重复验证可证真伪,自身没有矛盾,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也是生日常生活中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涵盖范围很广,比如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单单从两者的定义来看,关系似乎不大,其实不难,艺术家追求的普遍性是对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抽象的和总结,适用于所有的自然现象,而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呢,也是外在的根植于整个人类,且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二者并不完全相同,但两者之间有很强的关联。

两者面对的都是同一个,自然都试图去理解这个自然,都追求对人类的情感的一种精确而细致的表达,或者是一种精确而细致的描述,共同构筑起科学跟艺术的一种方式,比如高更的一幅画《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何处去?》展现了人的一生与自然之间来去交融的这个关系,同时这个画名也是科学的最基本问题,即宇宙是怎样起源的?生命是怎样起源的?人的未来会是怎样?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家艺术家分属不同时代和民族地域,但都追求对自然的认知,都有对自然的理解。

从科学和艺术的起源来看,它们都源自于实践,从自然当中来,同时又是人发明的,根植于大脑,所以伟大的艺术家和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都有一种强烈的创造力去试图探究现象表面的那种背后的永恒的东西,所以不管是艺术家还是科学家,他们在不同领域内去寻找这种创造的时候,学科间的差异就消失了。

艺术与科学的共同一个共同主题就是空间、时间和光,科学家与艺术家他们沟通很少,甚至不太谋面。

艺术与科学关系浅析

艺术与科学关系浅析

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科学与艺术呢,其实是相通的,要想了解这个问题呢,是个很复杂的过程。

首先呢,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科学,什么是艺术,弄清楚二者的概念。

只有了解这二者的概念了,才能够进一步讨论这两个之间的关系。

下面就先讨论下这二者的概念。

科学一词,源于中国古汉语,科举之学。

而科,单独有分类,条理,项目之意,学则为知识,学问。

因此近代翻译文章中,引入了这个词汇,意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

随后的康有为,严复都引用了这个词汇。

后来,科学这个词开始在中国广泛应用起来。

是对一定条件下物质变化规律的总结。

科学的特点呢,是可重复验证、可证伪、自身没有矛盾。

1888年,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

达尔文的定义指出了科学的内涵,即事实与规律。

科学要发现人所未知的事实,并以此为依据,实事求是,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纯思维的空想。

至于规律,则是指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因此,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也有很多分类。

首先指对应于自然领域的知识,经扩展、引用至社会、思维等领域,如社会科学。

它涵盖两方面含义:致力于揭示自然真象,而对自然作理由充分的观察或研究。

科学是反映事实真相的学说。

科学首先是一种学说,这种学说是对事实真相的客观反映。

科学与事实真相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科学是文明的永恒、普适、唯一性就是科学。

科学有别于真理,真理就是一定前提条件下的正确的客观规律及其描述,而科学就是一定条件下的合理的方法、实践机器描述;科学不一定是真理,真理就一定是科学。

艺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

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

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艺术是一种很重要、很普遍的文化形式,有着非常复杂而丰富的内容,与人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艺术概论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艺术概论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艺术概论艺术与科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大重要领域,它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

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不仅体现在它们的共同点,更体现在它们各自的独特性和相互补充的关系上。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旨在揭示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

艺术与科学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

艺术以创造性和感性为特征,通过诗歌、音乐、绘画等形式表达个体的情感和思想。

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传递情感,引起观众的共鸣。

科学则追求客观和理性,以实验和推理为手段,通过研究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来揭示世界的真相。

科学家通过实证和验证理论,推动了人类的认知和技术的发展。

艺术与科学在目的和价值上也有所不同。

艺术的目的是创造美,追求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艺术家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传递人类的情感和价值观。

艺术作品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思考,提供心灵的满足和启迪。

科学的目的是追求真理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科学家通过研究和实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人类提供科技支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而,尽管艺术与科学在形式和目的上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渗透。

艺术与科学都源自人类对世界的探索和理解,都是对人类经验的诠释和表达。

艺术家和科学家都是创造者和发现者,他们都通过观察和思考,以不同的方式解构和重构世界。

艺术和科学都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都需要对事物的深入思考和观察。

艺术家和科学家都是探索未知和追求真理的勇士,他们的创作和研究都为人类带来了无尽的惊喜和启迪。

艺术与科学之间的联系还体现在它们共同的价值和影响力上。

艺术和科学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对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艺术作品能够唤起人们的共鸣和情感,使人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和理解世界。

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技术支持。

艺术和科学都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艺术与科学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两大领域,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艺术和科学的关系

艺术和科学的关系

艺术和科学的关系艺术和科学是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领域,一个强调创造与表达,一个注重观察与实验。

然而,深入探究两者的本质与内涵,我们会发现艺术和科学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艺术与科学一样,追求的是真理。

科学通过严密的观察、实验和推理,探索和揭示客观世界的规律和本质。

而艺术则通过对内心感受、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探索和揭示人类的精神世界和情感共鸣。

无论是科学还是艺术,都在不同层面上追求真理,揭示人类和世界的本质。

艺术和科学都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

科学家在研究中需要不断提出新的假设、构建新的模型,通过想象力来推测和预测。

而艺术家则需要通过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科学和艺术都需要跳脱出常规思维,勇于探索未知和超越自我。

艺术和科学都强调观察与细节。

科学家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实验,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而艺术家也需要对对象进行观察和感知,捕捉到细微的细节和表现形式。

观察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科学家发现新的现象,也能让艺术家更好地表现事物的真实和美感。

艺术和科学都需要持续的学习和探索。

科学家通过阅读文献、参加学术研讨会等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而艺术家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艺术形式、技巧和理论,以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水平。

学习是艺术和科学的基石,只有不断学习和积累,才能不断进步和创新。

艺术和科学都有助于人类的发展和进步。

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艺术则满足了人类的精神需求,提供了情感的宣泄和思想的启迪。

艺术和科学的共同点是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艺术和科学虽然在形式和方法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追求真理,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注重观察和细节,要求持续的学习和探索,并对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艺术和科学的交融与互补,不仅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和认知,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和表达的空间。

因此,艺术和科学的关系既是相辅相成的,又是相互促进的,共同构建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和文明进程。

浅谈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浅谈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浅谈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摘要】艺术与科学虽然在表面上看起来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通过探讨艺术与科学的共同点和区别,以及科学对艺术、艺术对科学的相互影响,揭示了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跨学科的发展中,艺术和科学的融合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和灵感。

艺术与科学互补性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强调,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和创新。

最终,艺术与科学之间的互动将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丰富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艺术,科学,关系,共同点,区别,影响,跨学科,互补性,未来发展,结论1. 引言1.1 艺术与科学的定义艺术与科学是人类文明的两大支柱,它们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艺术是以审美为目的的创造性活动,通过表现形式和意义的结合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科学是一种系统化的知识体系,通过实证研究和推理来揭示客观规律,解释现象和探索未知。

艺术和科学虽然在表现形式和方法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人类对世界的探索和理解。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在实践中相互交融、互为补充。

艺术可以激发科学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科学可以为艺术家提供理性思考和技术支持。

艺术与科学的交叉点还体现在它们对于人类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影响上,艺术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和共鸣,科学则可以帮助人类认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艺术和科学虽然各有自身的特点和价值,但二者的边界并不是非常清晰。

它们在实践中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

在当今世界,跨学科的研究和实践越来越受到重视,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将会为人类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1.2 艺术与科学的联系艺术与科学在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一个强调创造和感知,另一个强调实证和理性。

它们之间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

艺术与科学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不同的方面展现出了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

艺术与科学都以探索和发现为基础,都追求真理和美的表达。

从设计角度浅析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从设计角度浅析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从设计角度浅析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作者:孙睿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第10期摘要:科学与艺术最终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而不断创新和发展的。

而工业设计作为两者结合的产物,其目的就是要解决问题来满足人类的需求的。

“科学艺术化,艺术科学化”是科学与艺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在以科技为主导力量之下,设计将在科学与艺术高层次融合的轨道上稳步的前行。

关键词:设计;科学;艺术;融合科学与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两大主要形态,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经历了两个阶段——自起始起的不分到中世纪的独立发展。

时至今日,已到第三个阶段,即“重逢”的阶段。

在今天重逢的日子里,科学与艺术已经不是简单的相会,而是具有更广泛、更深刻、更普遍的内涵。

一设计师眼中的艺术与科学设计概念产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其最初的意义是指素描和绘画。

古代中国的“设”字就是制图、计划之意。

设计乃一种特殊的艺术,其创造过程是遵循实用化求美法则的艺术创造过程[1]。

设计被视为艺术活动,是艺术生产的一个方面,因而工业设计常称为工业艺术。

早在工业设计萌芽之初,被誉为现代设计之父的莫里斯就提倡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19世纪初,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沙利文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

作为现代工业设计先驱的贝伦斯的设计作品则又体现了一种新的艺术美学。

包豪斯校长格罗皮乌斯提出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基本观点,并强调科学技术的作用。

在两战期间,工业设计作为一种正式的职业出现并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工业设计将消费者的动机和科学技术不断产生出来的可能性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消费需求、艺术与科学三者的统一[2]。

二从设计史的角度看科学与艺术(1)艺术是设计的起源设计的起源应该从艺术的起源里探寻痕迹。

在对古老的艺术起源论——模仿说中,不难发现艺术在最初的模仿过程后所出现的表现感性和象征情感的艺术形态。

在艺术模仿的中后期,人们再做的模仿就是经过思想的表现和象征,而这种思想正是设计的最初的思维过程[1]。

浅谈现代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浅谈现代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浅谈现代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现代科学与艺术是两个独立却又相互影响的领域。

虽然科学和艺术在方法、目的和研究对象上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互动。

本文将从人类文明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的特征以及现代科学和艺术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人类文明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和艺术的独立发展。

科学和艺术是人类文明历程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人类最早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到现代悬浮艺术,艺术一直是人类表达情感、追求美感和审美的方式。

而科学则是为了了解自然规律、推动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搜索真理的方法。

人类文明的进步促使科学和艺术的独立发展,它们各自追求自身的价值和发展。

科学和艺术有不同的特征和目的。

科学强调理性思维、实证研究和客观性,追求真理和知识的积累。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以推测和验证的方式去揭示自然规律。

而艺术则注重情感、想象和审美体验,强调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

艺术追求音乐、绘画、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创作,通过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科学和艺术在目的和方法上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是人类思考和表达的方式。

现代科学和艺术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

科学和艺术在现代社会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科学的发展为艺术带来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工具。

当代艺术家通过科技和科学的手段,创造出数字艺术、虚拟现实艺术等前所未有的形式。

艺术也可以给科学带来新的创意和启发。

许多科学家通过艺术家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发现了科学研究的新领域和潜力。

科学家和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可以互相促进,推动创新和进步。

现代科学和艺术是两个相对独立却又相互影响的领域。

科学和艺术通过对不同领域的探索和理解,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科学和艺术在方法、目的和研究对象上存在差异,但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思考和表达的方式。

现代科学和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在于科技对艺术的推动和启发,更在于科学和艺术的交流和合作能够促进创新和进步。

只有在科学和艺术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人类文明才能不断进步和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科学与艺术呢,其实是相通的,要想了解这个问题呢,是个很复杂的过程。

首先呢,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科学,什么是艺术,弄清楚二者的概念。

只有了解这二者的概念了,才能够进一步讨论这两个之间的关系。

下面就先讨论下这二者的概念。

科学一词,源于中国古汉语,科举之学。

而科,单独有分类,条理,项目之意,学则为知识,学问。

因此近代翻译文章中,引入了这个词汇,意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

随后的康有为,严复都引用了这个词汇。

后来,科学这个词开始在中国广泛应用起来。

是对一定条件下物质变化规律的总结。

科学的特点呢,是可重复验证、可证伪、自身没有矛盾。

1888年,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

达尔文的定义指出了科学的内涵,即事实与规律。

科学要发现人所未知的事实,并以此为依据,实事求是,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纯思维的空想。

至于规律,则是指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因此,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也有很多分类。

首先指对应于自然领域的知识,经扩展、引用至社会、思维等领域,如社会科学。

它涵盖两方面含义:致力于揭示自然真象,而对自然作理由充分的观察或研究。

科学是反映事实真相的学说。

科学首先是一种学说,这种学说是对事实真相的客观反映。

科学与事实真相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科学是文明的永恒、普适、唯一性就是科学。

科学有别于真理,真理就是一定前提条件下的正确的客观规律及其描述,而科学就是一定条件下的合理的方法、实践机器描述;科学不一定是真理,真理就一定是科学。

艺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

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

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
艺术是一种很重要、很普遍的文化形式,有着非常复杂而丰富的内容,与人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艺术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具有无限发展的趋势,并在整个社会产品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艺术价值是很重要的精神价值,其客观作用在于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意志水平)。

艺术的欣赏就是人对艺术品的价值进行发现和寻找,是欣赏者、创作者及表演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情感共鸣。

在艺术欣赏过程中,作者或表演者用动作、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把自己所曾经体验过的感情表达出来,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别人体验到同样的感情。

艺术欣赏所产生的情感从表面上看具有超功利性,但它不是对功利性的否定,而是对功利性一种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肯定
从科学和艺术的定义看,两者似乎关系不大,其实不然。

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适用于所有的自然现象。

它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这个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

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植根于整个人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尽管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

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说:
首先从研究对象来说。

科学研究的本质是揭示大自然的奥秘。

大自然本身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如简单、美、对称、和谐等等,必然在其物理规律(定律或公式)中有所体现。

科学研究实际上就是要揭示大自然的美丽,科学研究到最高的层次一定会发展到艺术的层面。

实际上,科学在不同的层次可以表现出美。

特别是在物理本质和数学基础上。

一个方程可以表现出简约和对称的美。

黄金数则与美丽的五次对称性[如五角星]相联系。

看到黄金数,
也可以说看到了连分数、连根式的分形结构[分别为花状和树枝状分形],从而您的脑海里可以浮现出分形的美丽图案。

一个非线性的方程可以与沟渠中的水波甚至大海中的惊涛骇浪联系起来。

而另外一方面,从艺术的角度,自然界实际上是最大手笔的艺术家。

许多艺术家实际上都在从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吸收艺术营养,表现大自然的美丽。

然后从研究的过程来说,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的过程与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是相似的。

都是一个追求创新、追求卓越的过程。

都有一个全身心的探索过程,而且需要达到前人所没有达到的境地。

追求创新必然需要经历一个艰苦曲折的过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高水平的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境界是相通的,都一定经历了十年磨一剑的艰辛。

也一定会体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做学问的三个境界。

科学家和艺术家都需要让思想自由飞翔,也需要经历一个孤独地面对自然的时期。

孤独的灵魂,甚至是与世俗社会不相容的灵魂,必定有一个痛苦挣扎的过程。

科学/艺术探索的疯狂与真正的精神疯狂可能就是一线之差,举止古怪,离经叛道,梵高、纳什等人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一个极端。

接着是从科学和艺术的表现形式上来说。

科学家在发现自然的规律后,需要将它们展示在世人面前。

一方面,由于自然规律本身是美丽的,所以展示出的科学理论和实验结果也一定是美丽的。

当然,另一方面,科学家也需要一定的艺术素养,知道如何来展示美丽。

现在,随着画图软件的技术进步,科学论文越来越强调用图形、视频等吸引读者。

科学家在表达其思想和结果的同时实际上也在做艺术家做的事情。

例如,考虑一张照片/图的比例、色彩、对称、和谐等。

在现代科学技术深入了纳米和微观尺度后,神奇的纳米/微观世界也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灿烂多姿的艺术世界。

现在的许多科学论文也越来越象一件艺术作品。

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而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

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实一种人为的,并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科学与艺术能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

我们不谈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原料、材料、工艺等方面的进步会促进艺术的发展。

科学思维的拓展也会推动艺术的创新。

所以,有些时代科学和艺术的繁荣是同步的。

著名就是西方的文艺复兴的时代。

而科学家甚至可以是艺术家,反之亦然[达芬奇是最好的例子]。

而毕加索立体派的画应该与当时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有一定的关系,起码与当时科学界对四维时空的认识相关。

据称,毕加索就是在两维的平面上利用三维空间的透视描述四维时空的物质。

其它例子,如埃舍尔的画主要就是表现立体、拓扑、双曲等空间结构的奇异性。

而分形美丽的图案肯定会对画家、工艺美术家有一定的启迪。

最后呢,科学和艺术的评价在好几个方面是相通的。

考察一个科学家的成就最初浅的办法是数论文数,同样可以数艺术家的作品数;更进一步的比较合理评价,是研究科学家的论文的内涵以及艺术家作品的艺术水平,就象现在看引用数以及如何引用。

当然,最好的评价方法是,仅仅看一个科学家/艺术家一生所达到的高度,也就是说,仅仅看一个科学家/艺术家这一辈子的一篇论文/作品所达到的高度。

就好比,曹雪芹有一篇《红楼梦》就足够了。

科学和艺术的评价也分不同的层次,有大众的层次,也有科学和艺术本征的层次。

得到通俗的大众化的廉价喝彩,甚至得到众星捧月般的拥戴,可能都是过眼烟云式的繁华,未必是真正的科学和艺术的高水准。

因为,通常曲高必定和寡。

一个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因为思想超越时代,往往是穷困潦倒一生,这在历史上不范其例,曹雪琴、梵高、波尔兹曼。

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名单。

由于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而通常科学强调的是逻辑思维,艺术强调的是形象思维。

一个科学家/艺术家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两种思维,使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在大脑中相互
促进,则有更大的可能性提出创新性的思想,做出原创性的成果/作品,成为大师的可能性大增。

著名的例子有达芬奇兼有科学家和艺术家的身份,爱因斯坦的小提琴,费曼的架子鼓,。

而目前我们的基础教育早早就开始文理分科,更何谈对理科学生开展艺术修养的教育,对文科和艺术类学生开展科学思维的训练了。

从这个角度说,我们不注重科学与艺术的相通性,培养不出大师级人才也是必然的。

或者,说得极端点,现行的教育体制是在扼杀一个个未来的大师。

因此,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

对艺术的美学鉴赏和对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随后的感受升华语情感又是分不开的。

没有情感的因素和促进,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的道路吗而没有智慧的情感能够达到完美的意境吗所以,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的,两者都在寻求真理的普遍性。

普遍性一定植根于自然,而对自然的探索则是人类创造性的最崇高的表现。

事实上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科学和艺术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