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数控编程》课程设计******系别: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12级机自专升本1班指导教师:***学号:***********数控技术课程说明书新乡学院2013年 12 月前言数控加工作为机械制造业中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经过十余年的引进与发展,已经在汽车、航空、航天、模具等行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它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增长。

数控编程是从零件图纸到获得数控加工程序的全过程,它的主要任务是计算加工走刀中的刀位点。

刀位点一般取为刀具轴线与刀具表面的交点,多轴加工中还要给出刀轴矢量。

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数控加工技术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题。

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而对于数控加工,无论是手工编程还是自动编程,在编程前都要对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刀具,确定切削用量,对一些工艺问题(如对刀点、加工路线等)也需要一些处理。

并在加工过程掌握控制精度的方法,才能加工出合格的产品。

数控编程课程设计是我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切削方向学生在学习完本科大纲要求的“数控编程”“工艺设计”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编程,并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中进行仿真,使我们熟悉数控车床编程流程。

当然,由于水平有限,在设计中有很多纰漏,恳请老师指正。

目录1.课程设计任务书 (1)1.1、目的与要求 (1)1.2、课程设计内容 (1)1.3、课程设计步骤与方法 (1)1.4、课程设计说明书与图纸 (2)1.5、课程设计进度表 (2)2.零件的数控工艺分析 (3)2.1、工艺分析 (3)2.2、工件定位与装夹 (5)2.3、机床的合理选用 (6)2.4、选择刀具和确定切削用量 (6)2.5、确定走刀路线 (8)3.轨迹坐标的计算 (10)3.1、基点坐标计算 (10)4.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 (13)4.1、左半部分程序的编制 (13)4.2、右半部分程序的编制 (13)5.加工程序的调试及运行结果 (15)5.1、仿真软件简介 (15)5.2、加工仿真过程叙述 (15)5.3、加工仿真结果 (20)总结 (28)参考文献 (29)1.课程设计任务书1.1、目的与要求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是学习数控技术课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可提高学生的数控编程能力,加深对数控原理及数控机床结构的理解,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控机床知识及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10级机制数控课程设计说明书

10级机制数控课程设计说明书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题目:数控机床操作与加工仿真—— FANUC OI 数控加工中心说明数控技术课程设计实习是高等本科机械专业中重要的一个实践环节。

是在学生学完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的。

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步骤。

通过对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制、数控系统设计总体方案的拟定,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机械、电子和计算机的知识,进行一次数控技术的实践性训练。

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加工编程能力,初步设计计算能力以及分析和处理生产中所遇到的数控技术方面技术问题的能力。

目录1 样品一数控加工 (4)1.1 零件分析 (4)1.2 零件工艺分析及确定工艺路线,选择数控机床设备 (4)1.3 编制加工程序 (5)1.4 使用仿真软件进行加工仿真 (6)2 样品二的数控加工......................................................................2.1 零件分析. (13)2.2 零件工艺分析及确定工艺路线,选择数控机床设备 (13)2.3 编制加工程序 (13)2.4 使用仿真软件进行加工仿真 (15)3 样品三的数控加工................................................................... 3.1 设计零件 (21)3.2 零件工艺分析及确定工艺路线,选择数控机床设备 (21)3.3 编制加工程序 (22)3.4 使用仿真软件进行加工仿真 (23)参考文献 (30)1样品二的数控加工1.1零件分析样品二如右图所示,材料为45#,毛坯尺寸150mm ×80mm ×10mm 。

1.2 工艺分析及确定工艺路线,选择数控机床设备(1)确定装夹方案,定位基准,编程原点,加工起点,换刀点由于毛坯为棒料,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紧定位。

编程原点取为完工工件的右端面与主轴轴线相交点。

数字积分圆弧第一二三四象限顺逆插补计算

数字积分圆弧第一二三四象限顺逆插补计算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数字积分法圆弧插补计软件设计指导老师: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机姓名:学号:目录一、课程设计题目 (1)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1)三、课程设计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 (1)四、课程设计的任务题目描述和要求 (1)五、数字积分法插补原理 (2)5.1从几何角度来看积分运算 (2)5.2数字积分圆弧插补 (3)5.3数字积分法圆弧插补程序流程图 (5)5.4插补实例 (6)六、程序清单 (7)七、软件运行效果仿真 (18)八、课程小节 (21)九、参考文献 (22)一、课程设计题目数字积分法第一、二、三、四象限顺、逆圆插补计算二、课程设计的目的《数控原理与系统》是自动化(数控)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安排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课程设计方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消化数控原理基本内容,了解数控系统的组成,掌握系统控制原理和方法,通过设计与调试,掌握各种功能实的现方法,为今后从事数控领域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1)了解连续轨迹控制数控系统的组成原理。

2) 掌握数字积分法(DDA)插补的基本原理。

3)掌握数字积分法(DDA)插补的软件实现方法。

三、课程设计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1、PC计算机一台2、数控机床实验装置一台3、支持软件若干(选用VB环境)四、课程设计的任务题目描述和要求数字积分法又称数字微分分析法DDA(Digital Differential Analyzer)。

数字积分法具有运算速度快、脉冲分配均匀、易于实现多坐标联动及描绘平面各种函数曲线的特点,应用比较广泛。

其缺点是速度调节不便,插补精度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才能满足要求。

由于计算机有较强的计算功能和灵活性,采用软件插补时,上述缺点易于克服。

本次课程设计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数字积分插补法基本原理(2)设计出数字积分(DDA)插补法插补软件流程图(3)编写出算法程序清单算法描述(数字积分法算法在VB中的具体实现)(4)要求软件能够实现第一、二、三、四象限顺、逆圆插补计算(5)软件运行仿真效果插补结果要求能够以图形模式进行输出五、数字积分法插补原理数字积分法又称数字积分分析法DDA(Digital differential Analyzer),简称积分器,是在数字积分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插补算法。

课程设计现代数控系统

课程设计现代数控系统

课程设计现代数控系统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掌握现代数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数控系统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现状。

–掌握数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熟悉现代数控系统的常见类型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操作数控机床,进行简单的数控编程。

–能够分析数控系统的工作过程,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问题。

–能够运用现代数控系统进行零件加工,提高生产效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现代数控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技术观。

–培养学生遵守生产纪律,注重安全生产的意识。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数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节:数控系统概述–数控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数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2.第二节:现代数控系统类型–常见数控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现代数控系统在我国的应用领域。

3.第三节: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步骤。

–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第四节:现代数控系统应用案例–典型现代数控系统的应用案例分析。

–现代数控系统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前景。

三、教学方法本章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数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讨论法:学生讨论数控系统的特点和优势。

3.案例分析法:分析现代数控系统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实际应用。

4.实验法:安排数控机床操作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支持本章教学,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现代数控系统》教材,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数控系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直观展示数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过程。

4.实验设备:准备数控机床等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评估学生在本章学习中的成果,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比20%。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坞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坞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坞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掌握数控编程的方法和步骤,了解数控加工的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操作数控机床,进行编程和加工,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数控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对数控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树立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和数控应用四个部分。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数控技术概述,介绍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

2.第二章:数控编程基础,讲解数控编程的方法和步骤,包括指令系统、编程规则等。

3.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分析数控加工的工艺特点和应用领域。

4.第四章:数控机床操作,教授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5.第五章:数控技术应用案例,介绍数控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控技术的应用和优势。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数控机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数控技术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数控技术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研究。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地展示数控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4.实验设备:准备数控机床、编程软件等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

机床数控技术第三版课程设计

机床数控技术第三版课程设计

机床数控技术第三版课程设计1. 设计背景本课程设计是机床数控技术第三版的课程设计项目,旨在通过学生对数控工具机刀具路径规划与数控简单加工程序的编制,从而提高学生对机床数控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设计目标1.掌握工具路径规划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方法。

3.实现针对不同零件的数控加工。

3. 设计内容3.1 实验环境1.本实验使用的数控工具机为CNC3020雕刻机。

2.软件环境:Mach 3 CNC控制软件以及AutoCAD 2014(或以上版本)。

3.2 实验步骤1.选择一种标准工件进行零件图的准备和3D模型的建立。

在AutoCAD中完成设计,并将模型导出为STL文件。

2.在Mach 3中完成设备的配置,包括控制器驱动程序、设备密码和连接方式等。

3.设计并编写相应的G代码程序,其中包括垂直下刀和水平下刀两个方向的切削程序。

完成程序后,使用Mach 3进行验证。

4.使用CNC3020雕刻机进行数控加工实验。

3.3 实验要求1.设计完成后,请按照设计格式和标准进行文档输出。

2.实验结果包括数控加工后的工件图和相应的G代码程序。

3.实验时间为1周。

4. 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人员需具备一定的AutoCAD及Mach 3的使用技能。

C3020雕刻机工作时请注意安全,切勿将人体及其他物品靠近刀具区域。

3.加工完成后,请不要关闭设备电源及软件。

5. 评分细则1.设计方案的创新性、合理性以及程序的完整性等均需要考虑,满分为100分。

2.设计内容的完成度,评分范围为0-30分。

3.代码和文档的格式、规范性等方面,评分范围为0-20分。

6. 实验成果提交打包需要提交的实验内容,包括文档、G代码程序以及数控加工后的工件图,将其压缩成一个文件。

最后将文件提交到指定邮箱中。

7. 实验总结数控技术是现代制造业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次课程设计通过CNC3020雕刻机进行数控加工实验,使学生在学习中直接体验到数控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数控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

数控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

数控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数控技术是一种利用数字控制系统对机床、测量仪器等进行控制的技术。

数控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以提高机械加工的精度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在数控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中,我们需要学习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数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设计数控加工程序和完成实验操作。

一、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数控技术是一种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程序来控制机床和测量仪器的工艺过程。

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加工对象的设计图形转换成数学模型,然后计算出加工路径和控制指令,通过数控系统控制机床进行加工。

数控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机械加工、电子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

二、数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数控系统由数控装置、机床、工作台、测量仪器和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

数控装置是数控系统的核心部件,它包括计算机、存储设备、数控软件和接口电路等。

机床是数控系统的执行部件,它包括主轴、进给系统、定位系统和夹具等。

工作台是机床的工作平台,它可以进行定位、固定和移动等操作。

测量仪器是用来检测加工精度的设备,它可以测量加工件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等。

电气控制系统是用来控制机床和工作台的电气设备,它包括电机、开关、传感器和执行器等。

数控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加工对象的设计图形转换成数学模型,然后计算出加工路径和控制指令,通过数控系统控制机床进行加工。

在数控系统中,控制指令是通过计算机程序生成的,然后通过接口电路传输到机床和工作台上。

机床和工作台上的电气控制系统根据控制指令进行动作,实现加工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三、设计数控加工程序和完成实验操作在数控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中,我们需要掌握数控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设计数控加工程序和完成实验操作。

设计数控加工程序是将加工对象的设计图形转换成数学模型,然后编写数控程序,计算出加工路径和控制指令。

完成实验操作是通过机床和工作台进行加工,测量加工件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检验加工精度和效率。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数控车床横向和纵向进给系统设计(全套图纸)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数控车床横向和纵向进给系统设计(全套图纸)

2纵向进给系统的设计计算 (2)2.1主切削力及其切削分力计算 (3)2.2导轨摩擦力的计算 (3)2.3计算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轴向负载力 (3)2.4确定进给传动链的传动比i和传动级数 (3)2.5滚珠丝杠的动载荷计算与直径估算 (4)2.6滚珠丝杠螺母副承载能力校核 (5)2.7计算机械传动的刚度 (6)2.8驱动电机的选型与计算 (7)2.9机械传动系统的动态分析 (9)2.10机械传动系统的误差计算与分析 (10)2.11确定滚珠丝杠螺母副的精度等级和规格型号 (10)3进给系统的结构设计 (11)3.1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设计 (11)总结与体会 (12)致谢词 (12)参考文献 (13)1数控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的训练,使学生在完成数控机床及金属切削机床的结构课程学习之后,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数控机床传动系统的设计,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学生的分析、设计能力,同时巩固《金属切削机床》课程的部分知识。

全套图纸,加1538937061.运用所学理论及知识,进行数控机床部分机械结构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2.掌握数控机床传动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3.掌握设计的基本技能,具备查阅和运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4.基本掌握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

2纵向进给系统的设计计算设计参数如下:工作台工作台质量 kg m T 600= 最大加工受力N F W 1500= 快进速度s m v f /2.0max =工作台导轨摩擦力 N F R 5.2= 工作行程m s W 7.0=减速机构丝杠螺母机构(图2),已知数据如下:图2 丝杠螺母机构轴承轴向刚度 800/L K N m µ=丝杠螺母刚度 800/M K N m µ=螺母支座刚度 1000/TMK N mµ=丝杠传动效率 0.9sp η=丝杠长度 0.5sp L m=丝杠轴承、丝杠螺母摩擦力矩, 2.5R sp M N m =g轴承平均间距 1550L mm =导程10sp h mm = 最大转速常数 60000A = 支承方式 双推—双推 伺服电机电机转子惯量320.0510M J kg m −=×g2.1主切削力及其切削分力计算取机床的机械效率0.8η=,/1w z F F =,/0.35c z F F =,/0.2v z F F =则有 1500z w F kF N N ==工作台横向进给方向载荷c F 和工作台垂直进给方向载荷v F 为0.350.351500525c z F F N N ==×= 0.20.21500300v z F F N N ==×=2.2导轨摩擦力的计算导轨受到垂向切削分力300v F N =,纵向切削分力c F =525N ,移动部件的全部质量(包括机床夹具和工件的质量)m=600kg ,查表得镶条紧固力2000g f N =,取0.15(3002000300525)=×+++468.75N =计算在不切削状态下的导轨摩擦力0F µ和0F 0()0.15(3002000)345g F W f N µµ=+=×+= 00()0.2(3002000)460g F W f N µ=+=×+=2.3计算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轴向负载力计算最大轴向负载力max a Fmax (300468.75)768.75a y F F F N N µ=+=+= 计算最小轴向负载力min a F min 0345a F F N µ==2.4确定进给传动链的传动比i 和传动级数取步进电动机的步距角 1.5α=°,滚珠丝杠的基本导程010L mm =,进给传动链的脉冲当量0.004/p mm P δ=,则有0 1.51010.423603600.004p L i αδ×===× 根据结构需要,确定各传动齿轮的齿数分别为120z =、2208z =,模数m=2,齿宽b=20m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湖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数控技术课程设计系部:机电学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08机制02姓名:**学号:*********年月日南湖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数控技术课程设计系部:机电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学生姓名: 学号: 24071900193起迄日期: 2010年 5 月15日至2010年5月30日指导教师:谭华《数控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学完数控编程之后,进行的下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它一方面要求学生能根据零件图,用ISO码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熟悉加工程序输入、检查、编辑及执行的方法,另一方面,为今后的毕业设计、今后从事数控加工进行一次综合训练。

二、课程设计任务根据指导书提供的零件图及相关技术要求,选择车床和铣床加工零件各一个,选择某种数控系统的编程指令编程,并进行数控加工仿真。

三、设计题目、内容及步骤(具体题目见附录)1.根据零件图样要求、毛坯情况,确定工艺方案及加工路线;2.选择机床设备;3.选择刀具;4.确定切削用量;5.确定工件坐标系、对刀点和换刀点;6.编写程序。

四、完成的工作量1、设计说明书一份,包括课程设计目的,本人的设计任务,设计步骤,结论,心得体会;2、上交加工程序的仿真界面和图形。

五、进度安排按教学计划的规定,本课程设计时间为二周方案确定约占20%坐标点的计算约占15%程序的编制约占25%程序的仿真、效验和调试约占25%编写设计说明书约占15%六、附录(设计题目及参考例题)下面工件毛胚的材料为尼龙棒,编写程序并加工成工件。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图六用提供的刀具(Ø12㎜/Ø10㎜立铣刀)在蜡模上完成下列零件的加工,图示凸块外侧面,有刀具半径补偿功能,图二凸块厚3㎜。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目录1前言 (1)2设计任务与内容 (1)3设计步骤 (1)3.1数控车床加工零件 (1)3.1.1零件结构工艺分析、毛坯及加工定位基准的确定 (1)3.1.2加工方案 (2)3.1.3选择机床设备 (2)3.1.4选择刀具 (2)3.1.5确定切削用量 (3)3.1.6数控加工工序卡片 (3)3.1.7确定工件坐标系、对刀点和换刀点 (3)3.1.8编写程序 (4)3.1.9加工程序仿真 (4)3.2数控铣床加工零件 (5)3.2.1零件结构工艺分析、毛坯及加工定位基准的确定 (5)3.2.2加工方案 (6)3.2.3选择机床设备 (6)3.2.4选择刀具 (6)3.2.5确定切削用量 (6)3.2.6数控加工工序卡片 (6)3.2.7确定工件坐标系、对刀点 (7)3.2.8编写程序 (7)3.2.9加工程序仿真 (8)4.结语 (10)5 参考文献 (11)1前言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是高等院校机械专业类各专业实践性很强的,重要的课程设计。

针对各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人才技能需要,对于工科专业的大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应该自主加强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有两个:一个是关于轨迹控制装置的设计,另一个是关于顺序控制装置的设计。

通过课程设计将学生能够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机械电子有机结合,是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初步掌握改造一般车床,设计数控机床的方法与步骤,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设计目的1,加强数控机床结构设计的模块化训练2加强数控机床功能部件的选型与设计计算的训练3坚强数控机床的整机设计中应该把握的主要问题的训练2设计任务与内容分别用关数控车床和铣床加工各加工一个零件:零件(1)零件(2)3设计步骤3.1数控车床加工零件工件毛胚的材料为尼龙棒,编写程序并加工成工件。

3.1.1零件结构工艺分析、毛坯及加工定位基准的确定(1)零件图的分析零件共有2个轴段和一个半圆头,只需要加工外圆。

阶梯轴结构、形状简单。

从图纸上可以看出,径向尺寸基准为中心线,尺寸以中心线标注,轴向尺寸基准为右端面,φ10和φ12的轴段定位基准都是右端面,基准比较统一。

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较低。

(2)毛胚的确定因为已知工件毛胚的材料为尼龙棒,故毛胚选φ15*30的尼龙棒棒料。

(3)工件基准的分析此工件的径向尺寸设计基准为中心线,轴向尺寸设计基准为右端面。

采用三爪自定位卡盘装夹,定位基面为外圆,可认为定位基准为中心线,满足基准重合原则。

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持φ15外圆,使工件伸出卡盘15㎜,一次装夹完成粗精加工。

3.1.2加工方案因为工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较低。

先粗车端面及φ12㎜外圆,φ41㎜外圆,留1㎜半精车余量;再半精车φ10㎜外圆,φ12㎜外圆,R5㎜半圆头至尺寸。

3.1.3选择机床设备根据零件图样要求,选用经济型数控车床即可达到要求。

故选用CK0630型数控卧式车床。

3.1.4选择刀具根据加工要求,要粗车和精车,所以选用两把刀具,T01为1号90°偏刀,作为粗车车刀;T02为2号90°偏刀,作为半精车车刀。

同时把两把刀在自动换刀刀架上安装好,且都对好刀,把它们的刀偏值输入相应的刀具参数中。

3.1.5确定切削用量查阅《切削用量简明手册第3版》,确定切削用量如下:车端面:主轴转速1500r/min,进给量0.1mm/r;粗车:主轴转速600r/min,进给量0.2mm/r。

半精车:主轴转速1000r/min,进给量0.1mm/r。

3.1.6数控加工工序卡片数控加工工序卡片产品名称或型号零件名称零件图号车间使用设备工艺序号程序编号夹具名称夹具编号三爪卡盘GS53-61工步号工步内容加工面刀具号刀补量主轴转速r/min进给量mm/r背吃刀量mm备注1 车端面右端面T010 600 0.12 粗车外圆面T010 600 0.23 车半圆头右端面T01600 0.14 半精车外圆面T020 600 0.13.1.7确定工件坐标系、对刀点和换刀点以工件右端面与轴心线的交点O为工件原点,建立XOZ工件坐标系。

采用手动试切对刀方法,把点O作为对刀点。

换刀点设置在工件坐标系下X60、Z50处。

3.1.8编写程序按该机床规定的指令代码和程序段格式,把加工零件的全部工艺过程编写成程序清单。

该工件的加工程序如下:O001N1 G54 X0 Z0N2 G90 G00 X14 Z0 F100 S600 M03N3 G01 X14 Z-20N4 G00 X14 Z0N5 X11N6 G01 X11 Z-10N7 G00 X11 Z0N8 X0 Z0N9 G03 X10 Z-5 R5N10 G00 X20 Z0N11 X0 Y0N12 G03 X10 Z-5 R5N13 G01 X10 Z-10N14 X12 Z-10N15 Z-20N16 X15 Z-20N17 G00 X30 Z30N18 M05 M023.1.9加工程序仿真3.2数控铣床加工零件用提供的刀具(Ø12㎜/Ø10㎜立铣刀)在蜡模上完成下列零件的加工。

3.2.1零件结构工艺分析、毛坯及加工定位基准的确定(1)零件图的分析从图纸上可以看出,内孔直径为Ø12,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无要求。

(2)毛胚的确定已知工件毛胚的材料为蜡模。

(3)工件基准的分析以底面为定位基准,两侧用压板压紧,固定于铣床工作台上。

3.2.2加工方案按OABCD线路铣削轮廓。

3.2.3选择机床设备根据零件图样要求,选用经济型数控铣床即可达到要求。

故选用华中Ⅰ型数控铣床。

3.2.4选择刀具现采用φ10㎜的立铣刀,定义为T01。

采用φ12㎜的立铣刀,定义为T02同时把T01刀在自动换刀刀架上安装好,T02在主轴上安好。

且都对好刀,把它们的刀偏值输入相应的刀具参数中。

3.2.5确定切削用量查阅《切削用量简明手册第3版》,确定切削用量如下:铣轮廓,主轴转速800r/min,进给量0.1mm/r3.2.6数控加工工序卡片数控加工工序卡片产品名称或型号零件名称零件图号车间使用设备工艺序号程序编号夹具名称夹具编号工步号工步内容加工面刀具号刀补量主轴转速r/min进给量mm/r铣削深度mm备注1 铣内孔轮廓面T020 600 0.12 精铣轮廓面T010 600 0.13.2.7确定工件坐标系、对刀点在XOY平面内确定以0点为工件原点,Z方向以工件表面为工件原点,建立工件坐标系。

采用手动对刀方法把对刀点定在O’处。

3.2.8编写程序按该机床规定的指令代码和程序段格式,把加工零件的全部工艺过程编写成程序清单。

该工件的加工程序如下:O 002N0010 G54 X-10 Y-10 Z100M03 S600G00 X50 Y-10 F100G01 Z60G02 X70 Y10 R20 G03 X90 Y30 R20 G02 X110 Y50 R20 G02 X90 Y70 R20 GO3 X70 Y90 R20 G02 X50 Y110 R20 G02 X30 Y90 R20 G03 X10 Y70 R20 G02 X-10 Y50 R20 G02 X10 Y30 R20 G03 X30 Y10 R20 G02 X50 Y-10 R20 G00 Z100 M05MO23.2.9加工程序仿真4.结语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是很注重实际操作应用的一次设计,在做课程设计的工程中我遇到了许许多多的一系列的问题,有些问题通过与同学讨论以及询问得到了答案,但还有些一直也没有找到答案,一直徘徊在我的心头。

课程设计不仅暴露了我对于实际操作的缺乏经验,让我在设计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出现问题单总是找不到解决的方法。

但同样也增加了我各方面的知识。

为了完成设计,我一次又一次的编程,刚开始我以为会很容易。

一开始程序很快就编写出来了,我很直还检查了还几次,没想到一放到仿真模拟程序上去试车时,不是提示我程序编写错误,就是零件被车坏了。

苦恼了一次又一次,终于发现自己懂得哪些仅仅只是一些皮毛而已。

辛苦了一个星期课程设计总算是完成了。

我收获的有辛酸也有快乐。

我想我以后会更加注重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一些设计都都离不开现实实际。

这次的设计我增加操作能力,对数控机床的操作有了更深入的熟悉与了解。

我也懂得了只有踏踏实实掌握好牢固的基础知识,在以后工作中才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5 参考文献【1】顾京.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廖效果.数字控制机床.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l992.【3】郭培全.数控机床编程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4】于华.数控机床的编程及实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5】林洁.数控加工程序编制.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l9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