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课程设计--- 数控车床的编程设计.doc

合集下载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机床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机床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机床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原理、结构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对数控技术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数控机床的定义、分类、基本构成和主要性能指标,掌握数控机床的加工原理和工作原理,熟悉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操作数控机床,进行简单零件的加工,具备一定的数控编程和调试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控技术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控机床的定义、分类和基本构成。

2.数控机床的加工原理和工作原理。

3.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

4.数控机床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5.数控机床的安全操作和维护。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讲解数控机床的基本原理、结构和操作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数控机床,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实践法:学生进行数控机床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数控编程方法和加工技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本节课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数控技术》相关章节。

2.多媒体资料:数控机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图片、视频。

3.实验设备:数控机床、数控编程软件。

4.参考书:相关数控技术书籍。

以上是对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机床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分析与设计。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数控机床与编程课程设计

数控机床与编程课程设计

图示为一短轴零件,单件小批量生产,毛坯尺寸为Ф30mmx80mm,现分析其车削加工工艺并编制程序。

一、零件图分析该零件由外圆柱面、外圆锥面、顺逆圆弧、螺纹及倒角组成,其中径向和轴向的尺寸有较高的尺寸精度要求,表面粗糙度最小Ra1.6µm。

零件图尺寸完整,符合数控加工尺寸标注要求。

零件材料为2A12,切削加工性能好,无热处理和形位公差及硬度要求。

通过上述分析,采取以下几点工艺措施。

零件图样尺寸有公差,在编程时取基本尺寸即可。

根据毛坯尺寸,采取一次装夹全部加工出所有的表面,最后切断工件。

二、装夹方法该工件毛坯为棒料,采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加紧,Φ20mm外圆靠近卡盘端,工件伸出长度70mm。

三、加工顺序及进及路线加工顺序按由近到远、又粗到精的原则确定,本零件先粗加工Φ15mm、M18、Φ24mm、圆锥和Φ20mm的外圆,接着精加工上述表面。

然后由切断刀车出Φ16mm 槽和Φ20mm外圆,再用螺纹刀车M18x1.5螺纹,最后由切断刀切断工件。

四、刀具选择1)用90°硬质合金正偏刀粗车端面和各台阶。

2)用90°硬质合金正偏刀精车端面和各台阶。

3)用硬质合金切断刀粗车和精车Φ16mm槽和Φ20mm外圆。

4)用60°螺纹车刀车削M18螺纹。

表4-1为该零件数控加工刀具卡片。

表4-1 零件数控加工刀具卡产品名称零件名称短轴零件图号序号刀具号刀具名称数量加工表面刀尖半径备注1 T01 90°偏刀 1 端面和外圆粗加工2 T02 90°偏刀 1 端面和外圆0.3mm 精加工3 T03 切断刀 1 Φ20mm外圆刀宽4mm4 T04 螺纹刀 1 M18螺纹60°编制审核批准五、切削用量的选择根据工件质量、材料以及上述分析结果,参考《金属切削加工工艺人员手册》及车床使用说明书,选择的切削用量为1)粗加工:背吃刀量ap=3mm,进给量f=0.3mm/r,切削速度vc=200m/min。

数控车床编程教案

数控车床编程教案

数控车床编程教案教案标题:数控车床编程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数控车床编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数控车床编程的基本语法和指令。

3. 能够根据要求编写简单的数控车床程序。

4. 提升学生的数控车床编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教学重点:1. 数控车床编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数控车床编程的基本语法和指令。

教学难点:1. 能够根据要求编写简单的数控车床程序。

教学准备:1. 数控车床编程教材和参考书籍。

2. 数控车床编程软件和仿真平台。

3. 数控车床编程实验设备和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数控车床编程概念和原理- 通过简单的例子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数控车床编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解释数控车床编程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Step 2: 数控车床编程语法和指令讲解- 介绍数控车床编程的基本语法和指令,包括坐标系、插补方式、刀具半径补偿等。

- 分析不同指令的作用和使用场景,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操作方法。

Step 3: 数控车床编程实践操作- 提供一系列实际案例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数控车床编程的实践操作。

-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Step 4: 数控车床编程实验- 安排数控车床编程实验,让学生独立进行编程和操作。

-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结果分析,加深对数控车床编程的理解和掌握。

Step 5: 数控车床编程案例分析- 提供一些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分析和编写相应的数控车床程序。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程序,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

Step 6: 数控车床编程评估与总结- 进行数控车床编程的评估,包括书面测试和实际操作评估。

- 总结教学内容,回顾重点和难点,解答学生的问题。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索更复杂的数控车床编程技术和应用。

- 引导学生参与相关竞赛和项目,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资源:- 数控车床编程教材和参考书籍。

- 数控车床编程软件和仿真平台。

- 数控车床编程实验设备和工具。

数控编程课程设计

数控编程课程设计

数控编程课程设计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自动化的不断提高,数控机床已经成为了制造业中极为重要的设备之一。

但是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掌握数控编程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这门课程设计中,我们将学习数控编程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设置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让学员学习:1.数控编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数控编程的语法规则和编程技巧;3.数控机床的操作和编程方法;4.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内容介绍数控编程基本概念和原则数控编程是指通过一种特定的语言,将制造零件的设计图纸转化为数控机床可读取的程序。

数控编程的核心在于确定加工路径和确定加工参数。

本篇文档将会介绍数控编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包括各种编程语言和标记符号、加工路径的确定方法、加工参数的设定和解释以及常用的数控机床控制器等。

数控编程语法规则和技巧在数控编程中,编程语法规则和技巧的掌握非常重要。

本篇文档将会介绍数控编程语法规则中的基本语句、数学运算符和函数、条件语句等,为此我们将通过分析示例程序来进行学习。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一些编程技巧,例如如何通过宏定义和子程序进行模块化编程。

数控机床操作和编程方法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编程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在本篇文档中,我们将具体介绍数控机床的类型、操作面板和操作方法,并且将对机床编程方法进行讲解。

我们还将通过实验来让学员更加具体地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编程方法。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在本课程设计的最后,我们将会对一些实际应用案例进行分析,例如数控车床加工实例、数控铣床加工实例、数控钻床加工实例等。

这些案例是从实际的生产中抽取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通过分析和探讨这些案例,学员将会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控编程技术。

总结数控编程课程设计是对学员数控编程技能的考核,同时也是对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的考验。

本篇文档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学员更好地学习数控编程技术。

同时,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把本课程设计作为对人才的选拔标准,来筛选出高技能的人才。

数控编程课程设计范本(DOC 13页)

数控编程课程设计范本(DOC 13页)

数控编程课程设计范本(DOC 13页)目录一.图形设计 (1)二.工艺分析 (2)三.加工程序 (4)四.仿真图形 (8)五.设计总结 (11)六.参考文献 (11)螺纹联接轴的设计编程及加工一.图形设计螺纹联接轴如图1—1所示,该零件表面由圆柱、圆锥、顺圆弧、逆圆弧及螺纹等表面组成。

其中多个直径尺寸有严格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等要求。

零件材料为45淬火钢,选择毛坯尺寸为¢45mm ×130mm的圆棒料。

图1—1 螺纹联接轴技术要求1.不允许使用砂布或锉刀修整表面。

2.锐边倒钝去毛刺。

3.未注公差尺寸按IT12加工和检验。

二.工艺分析1.工件的装卡使用三爪卡盘夹持零件的毛坯外圆,确定零件伸出合适的长度。

2.加工设备的选择HNC—21T CJK6032—3。

3.量具清单量具清单如表1所示。

表1 量具清单序号量具规格及名称测量位置1 150mm游标卡尺工件长度槽宽槽深2 25—50mm的千分尺Ф0-0.03328的轴Ф0-0.03332的轴Ф0-0.03335的轴Ф0-0.05216的轴Ф0-0.06232的轴Ф0-0.05224的轴Ф0-0.08442的轴3 R2mm的R规R2圆弧4 R20mm的R规R20圆弧5 R4mm 的R规R4圆弧6 M24×2的外螺纹环规M24×2的外螺纹4.刀具清单刀具清单如表2所示。

表2 刀具清单序号刀具号刀具规格及名称刀尖半径加工位置数量备注1 T0101 14×14×12035°外圆车刀粗车零件外轮廓精车零件外轮廓12 T0202 18×5×120切5×2的退刀1左刀尖宽4毫米的切槽车刀槽3 T030318×5×12060°外螺纹车刀车M24×2的外螺纹15.加工工序卡加工工序卡如表3表4所示。

表3 右端加工工序卡零件名称零件材料卡具使用设备程序名螺纹联接轴45淬火钢三爪卡盘HNC—21TCJK6032—3%1工步号工步内容刀具号刀具规格及名称主轴转速r/min进给速度r/min背吃刀量mm1 粗车零T01014×14×120600 60 0.5件外轮廓1 的35°外圆车刀2 精车零件外轮廓T010114×14×120的35°外圆车刀800 20 0.13 切5mm×2mm退刀槽T020218×5×120宽4mm的切槽车刀300 15 /4车削M24mm×2mm外螺纹T030318×5×12060°外螺纹车刀300 /0.850.60.60.4表4 左端加工工序卡零件名称零件材料卡具使用设备程序名螺纹联接轴45淬火钢三爪卡盘HNC—21TCJK6032—3%2工步号工步内容刀具号刀具规格及名主轴转速进给速度背吃刀量称r/min r/minm m1 粗车零件外轮廓T0101 14×14×12035°外圆车刀600 60 0.52 精车零件外轮廓T0101 14×14×12035°外圆车刀800 20 0.16.确定加工顺序及加工先加工零件右边部分,此时调用程序%1。

《数控机床编程》课程设计

《数控机床编程》课程设计

机电工程系《数控机床编程》课程设计题目:壳体类零件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班级:姓名:学号:成绩:指导教师:(2013-4-10)目录一、任务书 (1)二、设计零件 (1)三、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1)四、程序清单 (4)五、零件加工 (6)六、设计小结 (7)七、参考文献 (7)八、感想 (7)九、附件 (8)十、封底 (9)一、任务书1.课程设计概述《数控机床实训》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

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专业基础课。

通过《数控机床实训》课程设计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设计常用的轴类零件和型腔壳体类零件,并能够合理的选择卡具和加工设备,独立分析工艺,独立编程及完成其加工。

通过数控编程仿真实训,使学生掌握南京宇航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

提高实际操作和手工编程能力。

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其控制原理和方法。

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设计目的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掌握数控机床进行机械加工的基本方法,巩固数控加工编制的相关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并最终达到独立从事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的工作能力。

3.课程设计任务根据本任务书相关技术要求,完成零件设计,零件工艺分析,加工工序卡的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最后用HNC-21M数控系统机床加工出所设计的工件。

二、设计零件(见附件)三、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在对零件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数控加工工艺确定原则,确定整个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拟定零件的工艺路线,包括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正确划分加工阶段、合理安排加工工序的顺序、选择工装、刀具、量具,并对其加工工艺参数进行确定;确定对刀点和换刀点。

本次加工的零件为壳体类零件,该零件由平面,凸台及外轮廓组成,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

在加工过程中采用铣削加工,平面与外轮廓粗糙度为Ra6.3。

加工顺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加工质量,生产效率及加工成本,按照基面先行,先面后孔,先主后次,先精后粗的加工工艺原则确定加工顺序。

机床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设计

机床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设计

机床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设计1. 课程概述本课程是针对机械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旨在通过讲授机床数控技术和编程知识,培养学生对机床数控技术和编程的基本认识和掌握,以及相关技能的提升。

2. 课程内容2.1 数控技术基础1.数控技术概述2.传统机床和数控机床的比较3.数控机床单位4.数控系统的组成和分类2.2 程序设计基础1.程序设计基本流程2.编程语言选择3.程序结构4.算法设计2.3 编程实践1.数控综合加工实验2.数控车床编程实验3.数控铣床编程实验2.4 机床数控编程1.机床数控编程概述2.编程要求和规范3.编程技巧和方法4.常见编程错误及剖析3.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面授、实验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通过教师讲授、实验操作、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机床数控技术与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明确培养目标,掌握机床数控编程的基本规范和方法。

4. 实践教学安排本课程将安排以下实践教学内容:4.1 数控综合加工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数控机床组合程序设计与加工加强学生对数控编程的理解和掌握。

2.实验项目: (1) 设计制作一件工件,包括铣、钻、攻丝加工等。

(2) 编写数控程序,加工工件并进行质量检测。

4.2 数控车床编程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数控机床车削加工实践,提高学生对机床数控编程的技能与实践水平。

2.实验项目: (1) 设计制作一件零件。

(2) 编写数控程序,利用车床加工完成。

(3) 检测零件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

4.3 数控铣床编程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数控铣床加工实践,加强学生对数控编程的理解和掌握。

2.实验项目: (1) 设计制作一件工件,加工之前需要进行数控编程。

(2) 良好规划零件加工路线,选择合适工具,进行预编程制作程序。

(3) 通过加工规程程序,加工出一件满足规定要求的工件。

5. 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下列几项:5.1 课堂成绩平时课堂表现将占总成绩的30%,包括出席情况、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等。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设计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设计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数控技术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基础技术之一,其可以通过编程实现高效率、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数控加工。

而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是数控技术的核心内容,在机械制造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此,我校机械工程专业特设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并对其开设课程设计,以帮助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技能。

二、课程设计目标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能够:1.理解数控机床的基本原理及组成结构;2.掌握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及相关加工参数;3.能够使用G代码编写数控机床加工程序;4.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工工艺制定与修改;5.能够熟练操作数控机床进行加工。

三、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按照项目的完整生命周期进行设计,包括项目规划、设计、开发、测试、实施及运维等多个环节。

其具体内容如下:1. 项目规划1.1 了解数控机床的基本构造特点,掌握其加工工艺与加工参数; 1.2 制定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设计的计划,并完成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 1.3 总结以往相关课程设计的经验,提出本次课程设计的改进点和创新点。

2. 系统设计2.1 数据库设计:根据数控机床加工的不同参数,建立相关数据库; 2.2 界面设计:设计课程设计的图形用户界面; 2.3 系统设计: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完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等工作。

3. 系统开发课程设计的开发主要包括编写代码及进行调试、测试等工作:3.1 编写G代码:根据数控机床加工的不同参数,编写相应的G代码; 3.2 编写系统代码:编写课程设计所需的系统代码,并进行调试和测试; 3.3 开发和完善数据库:包括数据清洗、处理和导出等工作。

4. 系统测试4.1 进行单元测试及集成测试; 4.2 进行模拟测试和真实测试; 4.3 修复测试中发现的问题。

5. 系统实施将完成的系统安装到数控机床上,进行实际应用。

6. 系统运维6.1 监控系统运行情况,及时处理异常; 6.2 维护系统和机器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资料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材料目录
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数控技术课程设计
系部: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1年6月9 日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数控车床的编程设计
数控铣床的编程设计
系部: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学号:
起迄日期: 2011年5月26日~2011年6月9日
指导教师:
教研室主任:
2.对课程设计成果的要求〔包括图表、实物等硬件要求〕:
1、设计说明书一份,包括课程设计目的,本人的设计任务,设计步骤,结论,心得体会;
3.主要参考文献:
[1] 施仁,刘文江,郑辑光.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第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 廖效果,朱启逑.数字控制机床.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3] 林洁.数控加工程序编制.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l993
[4] 于华.数控机床的编程及实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5] 顾京.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6] 范超毅.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4.课程设计工作进度计划:
序号起迄日期工作内容
1 5月25日~5月27日方案确定
2 5月28日~5月30日坐标点的计算
3 5月31日~6月2日程序的编制
4 6月3日~6月5日程序的校验和调试
5 6月6日~6月9日编写设计说明书
主指导教师日期:2011年 6月9日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5.附录(设计题目及参考例题)
下面工件毛胚的材料为尼龙棒,编写程序并加工成工件。

图一图二
图三图四
图五图六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用提供的刀具(Ø12㎜/Ø10㎜立铣刀)在蜡模上完成下列零件的加工,图示凸块外侧面,有刀具半径补偿功能,图二凸块厚3㎜。

图一图二
图三图四
目录
1 引言 (1)
2 设计任务与内容 (1)
3 设计步骤 (2)
3.1 数控车床加工零件 (2)
3.1.1 零件结构工艺分析、毛坯及加工定位基准的确定 (2)
3.1.2 加工方案 (2)
3.1.3 选择机床设备 (3)
3.1.4 选择刀具 (3)
3.1.5 确定切削用量 (3)
3.1.6 确定工件坐标系、对刀点和换刀点 (3)
3.1.7 编写程序 (3)
3.1.8 程序仿真 (4)
3.2 数控铣床加工零件 (4)
3.2.1 零件结构工艺分析、毛坯及加工定位基准的确定 (4)
3.2.2 加工方案 (5)
3.2.3 选择机床设备 (5)
3.2.4 选择刀具 (5)
3.2.5 确定切削用量 (6)
3.2.6 确定工件的坐标系、对刀点 (6)
3.2.7 编写程序 (6)
3.2.8 程序仿真 (7)
4 结语 (7)
5 参考文献 (8)
1 引言
2 设计任务与内容
图1 车床加工零件图2 铣床加工零件
3 设计步骤
3.1 数控车床加工零件
3.1.1 零件结构工艺分析、毛坯及加工定位基准的确定
(1)零件图的分析
该零件可看成由2个轴段和一个球头组成,只需要加工外圆和球头。

阶梯轴结构、形状简单。

从图纸上可以看出,径向尺寸基准为中心线,尺寸以中心线标注,轴向尺寸基准为左端面,φ10和φ12的轴段定位基准都是左端面,基准比较统一。

尺寸精度要求和表面粗糙度要求比较低。

(2)毛坯的确定
因为已知工件毛胚的材料为尼龙棒,故毛胚选用φ15X30的尼龙棒棒料。

(3)工件基准分析
此工件的径向尺寸设计基准为中心线,轴向尺寸设计基准为右端面。

采用三爪自定位卡盘装夹,定位基面为外圆,可认为定位基准为中心线,满足基准重合原则。

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持φ15外圆,使工件伸出卡盘15㎜,一次装夹完成粗精加工。

3.1.2 加工方案
因为工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较低。

先粗车端面及φ12㎜外圆,φ41㎜外圆,留1㎜半精车余量;再半精车φ10㎜外圆,φ12㎜外圆,R5㎜半圆头至尺寸。

3.1.3 选择机床设备
根据零件图样要求,选用经济型数控车床即可满足零件加工要求。

故选用CK0630型数控卧式车床。

3.1.4 选择刀具
根据加工要求,要粗车和精车,所以选用两把刀具,T01为1号90°偏刀,作为粗车车刀;T02为2号90°偏刀,作为半精车车刀。

同时把两把刀在自动换刀刀架上安装好,且都对好刀,把它们的刀偏值输入相应的刀具参数中。

3.1.5 确定切削用量
查阅《切削用量简明手册第3版》,确定切削用量如下:
车端面:主轴转速1500r/min,进给量0.1mm/r;
粗车:主轴转速600r/min,进给量0.2mm/r。

半精车:主轴转速1000r/min,进给量0.1mm/r。

3.1.6 确定工件坐标系、对刀点和换刀点
以工件右端面与轴心线的交点O为工件原点,建立XOZ工件坐标系。

采用手动试切对刀方法,把点O作为对刀点。

换刀点设置在工件坐标系下X60、Z50处。

3.1.7 编写程序
按该机床规定的指令代码和程序段格式,把加工零件的全部工艺过程编写成程序清单。

该工件的加工程序如下:
O 0001
N0001 G92 X60 Z50 ;
N0002 G90 G00 X0 Z0 ;
N0003 G91 G00 U14 W0 F100 S600 M03 ;
N0004 G01 U0 W-20 ;
N0005 G00 U0 W20 ;
N0006 U-3 ;
N0007 G01 U0 W-10 ;
N0008 G00 U0 W10 ;
N0009 U-11 W0 ;
N0010 G03 U10 W-5 R5 ;
N0011 G00 U10 W5 ;
N0012 U-20 W0 ;
N0013 G03 W10 W-5 ;
N0014 G01 U0 W-5;
N0015 U2 W0 ;
N0016 W-10 ;
N0017 U3 W0 ;
N0018 G00 U15 W50 ;
N0019 M05 M02;
3.1.8 程序仿真
图3 车削加工仿真示意图
3.2 数控铣床加工零件
3.2.1 零件结构工艺分析、毛坯及加工定位基准的确定(1)零件图分析
由图可知,小凸台高5mm,总高30mm,底座大小为140x140mm,其中小凸台为正八边形,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无要求。

(2)毛坯的确定
由任务书已知工件毛胚的材料为蜡模。

(3)工件基准分析
以底面为定位基准,两侧用压板压紧,固定于铣床工作台上。

3.2.2 加工方案
按照小凸台的外轮廓线逆时针走刀铣削轮廓。

3.2.3 选择机床设备
根据零件图样要求,选用经济型数控铣床即可达到要求。

故选用华中Ⅰ型数控铣床。

3.2.4 选择刀具
现采用φ10㎜的立铣刀,定义为T01。

采用φ12㎜的立铣刀,定义为T02同时把T01刀在自动换刀刀架上安装好,T02在主轴上安好。

且都对好刀,把它们的刀偏值输入相应的刀具参数中。

3.2.5 确定切削用量
查阅《切削用量简明手册第3版》,确定切削用量如下:
铣轮廓,主轴转速800r/min,进给量0.1mm/r。

3.2.6 确定工件的坐标系、对刀点
在XOY平面内确定以0点为工件原点,Z方向以工件表面为工件原点,建立工件坐标系。

采用手动对刀方法把对刀点定在O’(150,150)处。

3.2.7 编写程序
按该机床规定的指令代码和程序段格式,把加工零件的全部工艺过程编写成程序清单。

编程如下:
O 0002
N0001 G92 X150 Y150 Z40 ;
N0002 G91 G00 W-45 S800 M03 ;
N0003 G41 G01 U-125 V-90 F100 D01 M08 ;
N0004 U35 V-35 ;
N0005 V-50 ;
N0006 U-35 V-35 ;
N0007 U-50 ;
N0008 U-35 V35 ;
N0009 V50 ;
N0010 U35 V35 ;
N0011 U50 ;
N0012 G00 G40 U125 V90 W45 M09 ;
N0013 M02 ;
3.2.8 程序仿真
图4 铣削加工仿真示意图4 结语
5 参考文献
[1] 施仁,刘文江,郑辑光.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第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 廖效果,朱启逑.数字控制机床.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3] 林洁.数控加工程序编制.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l993
[4] 于华.数控机床的编程及实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5] 顾京.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6] 范超毅.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