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管桩基础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合集下载

预应力管桩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

预应力管桩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

预应力管桩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一、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预应力管桩施工为即打即隐蔽的工程,出现问题无法在施工完成之后再进行整改,只能采取补桩等措施补救,因此,必须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质量,每一步骤都要按照标准严格进行。

1、桩体倾斜二、产生原因(1)施打前未按要求双向校核垂直度。

(2)遇有地下障碍物。

(3)场地不平整,桩机底盘不稳固水平。

三、防治措施(1)施打前,应按要求在桩机的正方和垂直的管桩侧面双向架设经纬仪或线坠,垂直度满足要求(小于0.5%L)后方可起锤,打入约1m左右再用仪器校核一次桩的中心位置和垂直度,确认无误后方可正常施打。

(2)地下障碍物如果较浅,可以先将桩拔出,清除障碍物后,将坑填实填平,重新放点打桩;如果障碍物较深,无法处理,可会同监理、设计院等单位商议解决办法,更改桩位。

(3)场地应平整坚实,一般不宜大于9°,符合桩机行走条件。

桩机下方应垫好枕木,保持桩机底盘稳固水平。

2、焊缝不饱满,接桩处开裂四、产生原因未按规定进行焊接作业,未分层焊接。

五、防治措施(1)接桩前,对连接部位上的杂质、油污、水份等必须清理干净,保证连接部件清洁。

(2)接桩时,两节桩应在同一轴线上,焊接预埋件应平整,焊接层数不得少于2层,焊接时必须将内层焊渣清理干净后再焊外一层,坡口槽的电焊必须满焊,电焊厚度宜高出坡口1mm。

3、贯入度剧变产生原因(1)地质情况不明,地下存在有空洞、溶洞、夹层、古墓等。

(2)地下持力岩层起伏大。

(3)桩身破碎断裂。

防治措施(1)在施打过程中,出现贯入度突然变大的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可采取超前钻等方法,先探明桩位处的地质情况,将空洞、溶洞等先用中砂或粘土等填塞密实后再重新打桩,或改用其他形式的基础处理方法。

(2)在即将收锤时,遇到贯入度突然加大的情况,一般均因地下持力岩层起伏大导致桩身折断或桩身自身破碎造成的。

这种情况下,采用从桩身内孔吊灯和吊重物检查桩身的完整看是由何种原因造成。

预应力管桩施工中的问题及处理

预应力管桩施工中的问题及处理

河南建材2017年第3期预应力管桩施工中的问题及处理林跃建厦门鹭建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361000)摘要:现今为止,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相对成熟,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其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桩身断裂、斜桩、露桩与短桩以及遇硬夹层无法沉桩等,因此,这里将具体分析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施工特点以及常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预应力;管桩施工;问题及处理1预应力管桩施工中的问题1.1桩身断裂问题桩身断裂是预应力管桩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一般在施工过程中属于隐性问题,不易被发现,只有在打桩完成后,相关技术人员检测后才能发现这一问题。

桩身断裂的主要原因是生产预应力管桩的原材料不符合施工要求,例如水泥、砂石、外加剂、掺和料等,造成桩身局部承载力较弱,影响桩身整体强度。

或者是由于成桩过程中,未按照生产要求,几何尺寸偏差过大,导致桩身弯曲程度难以负荷高强度锤击,易发生桩身断裂的问题。

在地质勘探过程中,勘探人员提交的勘察报告地层剖面、各土层承载力等相关数据存在较大误差,使得沉桩过程中,桩身无法穿过坚硬的岩石、土层以及其他障碍物。

在沉桩锤击过程中,就会使桩顶被挤向一侧,进而出现桩身断裂的情况。

从力学的角度出发,预应力管桩施工中,桩身需要被反复锤击才能沉入土层中,所以桩身要承受受拉应力以及压应力的双重作用,然而在拉应力超出桩身受拉强度的情况下,桩身必然会出现断裂的情况,甚至破碎。

如果出现锤击过重,也会导致管桩断裂。

1.2露桩和短桩问题根据相关规定,预应力管桩接桩时的焊接应在桩身四周进行对称焊接。

在上下桩节固定后,将导向箍拆除,采用分层焊接的方式进行施工。

焊接层数要保证在两层以上。

第一层焊接完成后必须保证现场整洁无异物,再进行第二层的焊接,确保连续、饱满的焊缝。

焊接完成后,锤击应在桩接头冷却凝固8min后进行。

在焊接过程中要注意禁止利用冷水冷却。

1.3斜桩问题桩身倾斜就是桩身垂直偏差较大,主要是因为:预制桩质量不达标,桩顶表面倾斜于桩尖位置偏移或变形;桩机安装位置不妥,桩架与地面没有达到垂直标准;桩锤、桩帽、桩身的中心轴线存在一定距离,锤击时偏离中心;沉桩时受地质条件的影响;桩与桩之间的距离设计不合理,打桩工序没有按照相关施工要求,出现较强的挤土效应;基坑土方开挖不当。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应用管理规定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应用管理规定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应用管理规定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广泛应用于基础工程中,具有承载能力强、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因此在管桩施工中,对其应用管理十分重要。

以下是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应用管理的一些规定。

1. 设计规范:在进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设计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

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土质情况、荷载要求和施工工艺等因素,并进行合理的设计方案选择。

2. 施工方案:在进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施工设备和施工组织等内容。

施工方案要经过专业人员审核,并按照方案进行施工操作。

3. 材料选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制作要选择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的材料。

混凝土材料要进行质量检测,钢材要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并保证其质量符合要求。

4. 施工工艺控制:在进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施工工艺的准确执行。

包括预应力张拉、浇注混凝土、养护等工艺步骤,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工艺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5. 质量检查和验收:对于已经施工完成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要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

检查包括材料质量、预应力张拉质量、混凝土质量等方面,验收要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6. 施工记录和档案管理:施工过程中要做好详细的施工记录,包括材料使用情况、施工操作过程、质量检测数据等内容。

施工完成后要及时整理归档,建立完整的档案管理系统。

7. 施工安全管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施工过程涉及到高度、重物悬吊等安全风险,因此要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包括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施工现场的安全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综上所述,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应用管理规定对于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只有在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管理和操作的前提下,才能保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工程中发挥其优越的性能和效果。

8. 质量监控: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中,要加强质量监控工作,通过定期检查和抽样检测等方式,对混凝土材料、预应力钢筋等进行质量监测。

同时,要建立质量监控台账,记录检测结果和处理情况,确保施工质量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一、引言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中的一种桩基础,其具有负载能力强、抗震性能好、施工工期短等优点。

本技术规程旨在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设计与施工提供详细的规范与指导。

二、设计要求1.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并且应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设计。

2.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设计应根据桩的长度、直径、荷载等参数进行计算,并且应采用合适的预应力水平和预应力钢束数量。

3.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设计应注重桩身的质量控制,应合理选择混凝土配合比、预应力钢束的张拉力度、锚固长度等参数。

4.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桩与土壤的相互作用,应进行相应的地基勘察和土壤力学分析。

三、材料与设备1. 混凝土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应选用优质水泥、砂、石等材料配制而成。

2. 预应力钢束应选用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要求的优质钢材。

3. 立管、锚固管、锚固卡等配件应选用质量可靠的优质材料。

4. 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包括钢筋切断机、张拉机、锚固机、混凝土搅拌机等。

四、施工要求1. 桩基础的施工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应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设计。

2. 预应力钢束应在混凝土灌注前进行张拉,并且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张拉力度和锚固长度的控制。

3. 混凝土应在充分搅拌后迅速灌注,且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灌注。

4. 立管、锚固管、锚固卡等配件应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并且应进行质量检查。

5.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安全,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五、验收要求1.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桩的尺寸、强度、预应力钢束张拉力度等。

2. 验收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并且应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查和试验。

3. 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程建设。

六、维护保养1.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维护保养应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要求进行。

2. 桩基础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

预应力管桩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预应力管桩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预应力管桩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1、预应力管桩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施工单位应检查管桩的外观、尺寸、钢筋、预应力钢束的位置和张力等质量指标,确保管桩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施工单位应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施工,特别是在打桩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桩的竖直度和水平度,避免桩身弯曲或者偏斜。

3、在灌浆过程中,应保证灌浆料的质量和比例,避免出现灌浆不足或者过多的情况,同时应注意灌浆的均匀性和密实度,避免出现空洞或者孔洞等缺陷。

4、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桩顶处理,特别是在钢筋连接和预应力钢束张拉的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张拉力的大小和均匀性,避免出现钢筋错位或者预应力钢束断裂等问题。

5、施工单位应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桩基验收,特别是在进行桩顶荷载试验时,应注意控制试验荷载的大小和持续时间,避免出现桩身破坏或者变形等问题。

四、施工安全管理1、施工单位应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度,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

2、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和安全检查,特别是在进行高空作业和机械作业时,应注意控制风险和安全风险。

3、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现场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特别是在进行土方开挖和灌浆作业时,应注意控制粉尘和噪声等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健康。

在进行工程桩施工之前,需要先进行试桩,并根据地质勘察资料、设计文件和试桩情况确定最大压桩力、最小压桩力、最大桩长和最小桩长。

待试桩检测结果出来后,再提供桩长、压桩力、单桩承载力值等数据给设计方,才能出正式的施工图纸。

预应力管桩进场后,需要进行验收。

监理工程师和购货方代表要根据合同订货的质量等级按检验批进行验收,并审查出厂产品合格证和质量检验证书。

同时,还需要对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包括粘皮和麻面、桩身合缝漏浆、局部磕损、内外表面不允许有露筋、断筋、脱头现象、内外表面砼不允许有塌落现象等方面。

预应力管桩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预应力管桩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预应力管桩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关键信息项:1、施工工艺流程2、材料质量要求3、施工设备要求4、施工人员资质5、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标准6、质量问题处理措施7、竣工验收标准1、施工工艺流程11 测量放线依据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精确测量桩位,确保桩位偏差在允许范围内。

对测量控制点进行保护,定期复核。

111 桩机就位桩机安装平稳,保证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倾斜和位移。

调整桩机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规定值。

112 吊桩插桩起吊管桩时,采用专用吊钩,平稳起吊,防止管桩受损。

插桩时,保证桩身垂直,偏差及时调整。

113 沉桩按照设计要求的沉桩顺序进行施工。

控制沉桩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影响桩的质量。

密切观察桩的入土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停止施工。

114 接桩接桩时,保证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超过规定值。

焊接质量符合要求,焊缝饱满、连续。

115 送桩送桩深度符合设计要求。

送桩器与桩顶接触面平整,确保送桩过程中桩不受损。

2、材料质量要求21 管桩的规格、型号、强度等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管桩应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检验报告。

对进场的管桩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裂缝、破损等缺陷。

211 焊接材料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焊条、焊丝等焊接材料应具备合格证书。

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保证焊接材料不受潮、不变质。

3、施工设备要求31 桩机性能良好,具备相应的施工能力。

定期对桩机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桩机的计量装置准确无误,能有效控制施工参数。

311 吊桩设备的起重能力满足施工要求。

吊具、索具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更换。

312 测量仪器精度符合要求,并经过校准。

测量仪器在使用过程中,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和维护。

4、施工人员资质41 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岗位证书和操作技能。

特殊工种(如焊工)必须持证上岗。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411 施工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施工经验和管理能力。

能熟练掌握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5、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标准51 桩位偏差检验群桩基础的边桩偏差不超过规定值,中间桩偏差不超过规定值。

预应力管桩使用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预应力管桩使用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预应力管桩基础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提要】本文主要从岩土工程的观点来探讨预应力管桩的应用条件,提出管桩基础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工程勘察问题;②单桩承载力问题;③收锤标准问题;④不宜应用管桩的工程地质条件问题。

经过十年来的推广应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作为一种较新型的基桩已被广东土木界所接受。

广东现有管桩厂四五十家,年生产量四百万米左右,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以上。

目前广东高层建筑桩基主要采用人工挖孔桩、冲钻孔灌注桩和预应力管桩。

在10-40层楼房的基础工程中,原来采用人工挖孔桩和冲钻孔灌注桩的,有不少已被预应力管桩所替代,这是因为预应力管桩具有工程造价较便宜、质量较可靠、长度易调整、施工速度快、监理方便、检测时间短、现场简洁等优点。

但是,若对管桩的应用条件认识不清,对使用方法掌握不当,也会发生工程质量问题。

下面就设计预应力管桩基础应注意的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管桩的应用条件了解管桩的应用条件,对控制管桩基础的设计质量非常有益。

管桩的制作质量要求已有国家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92)。

管桩按混凝土强度等级分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

前者代号为PC桩,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为C60或C70;后者代号为PHC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一般要经过高压蒸养才能生产出来,从成型到使用权用的最短时间只需三四天。

管桩按抗裂变距和极限变距的大小又可分为:A型、AB型、B型,有效预压应力值约3.5~6.0Mpa的有效预压应力,打桩时桩身混凝土就可能不会出现横向裂缝,所以,对于一般的建筑工程,采用A类或AB类型桩就行。

目前,广东地区常用的管桩规格如表1。

常用管桩规格表:外径(㎜)壁厚(㎜)混凝土强度等级节长(㎜)承载力标准值(KN)适用楼层30065-75C60-805~11600.~9006~12 40090-95C60-805~12900~17006~18 500100C60-805~121800~235010~30 550125C805~122000~270020~35 600105-130C806~131800~250010~30管桩的施工方法即沉桩方式有六七种之多。

实例分析预应力管桩(PHC)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实例分析预应力管桩(PHC)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1引言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一种预制混凝土桩,采用先张法施加预应力,达到规定强度后释放预应力筋,再经蒸压养护成型。

预应力管桩作为一种常见的桩型,具有强度高,承压性能好,施工速度快等特点,适用于一般黏土、填土、泥沙、粉质土及非自重湿陷性黄土等土体的施工作业[1]。

预应力管桩具有应用范围广、桩身强度高、单桩承载力高、生产简便、施工工艺简单、造价低、挤土效应小、运输吊装方便、无污染源产生等优点。

特别是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管桩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为我国节约了大量的建设成本。

在项目建设中,预应力管桩会碰到孤石、断桩、桩身切断(见图1)和桩心偏位、桩身上浮、桩身开裂(见图2)等质量问题。

这些问题应结合勘察报告及工程经验后,综合权衡后采取最优处理措施,保证管桩符合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节约建设成本。

图1桩基施工问题1实例分析预应力管桩(PHC)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The Analysis of Common Problem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in PHC ConstructionAccording to Actual Cases曾桂军(垒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泉州362000)ZENG Gui-jun(LEIZHI Design Group,Quanzhou362000,China)【摘要】由于预应力管桩造价低,施工速度快,在工业、房屋建筑、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民用设施工程中得到广泛运用。

基础工程是隐蔽工程,同时基础工程施工是项目施工的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论文介绍了实际项目桩基施工工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以勘察报告和桩基施工单位的施工日记作为依据,分析导致桩基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结合项目建设代表和设计代表最终提出解决方案。

【Abstract】Prestressed pipe pile(PHC)is widely used in industry,housing construction,high-speed railway,expressway and civil facilities engineering because of its low cost,fast construction speed,saving construction period,speeding up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dvantages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various situations in the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actual project,the survey report and the construction diary of the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unit,the author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leading to the problems of pile foundation,and finally puts forwarda solution combining with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representative and the design representative.【关键词】预应力管桩(PHC);施工;措施【Keywords】prestressed pipe pile(PHC);construction;problems;measures【中图分类号】TU75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9467(2024)01-0205-03【DOI】10.13616/ki.gcjsysj.2024.01.062【作者简介】曾桂军(1989~),男,福建龙岩人,工程师,从事岩土勘察设计与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应力管桩基础设计应注意的问题2007-06-30 07:57【提要】本文主要从岩土工程的观点来探讨预应力管桩的应用条件,提出管桩基础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工程勘察问题;②单桩承载力问题;③收锤标准问题;④不宜应用管桩的工程地质条件问题。

经过十年来的推广应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作为一种较新型的基桩已被广东土木界所接受。

广东现有管桩厂四五十家,年生产量四百万米左右,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以上。

目前广东高层建筑桩基主要采用人工挖孔桩、冲钻孔灌注桩和预应力管桩。

在10-40层楼房的基础工程中,原来采用人工挖孔桩和冲钻孔灌注桩的,有不少已被预应力管桩所替代,这是因为预应力管桩具有工程造价较便宜、质量较可靠、长度易调整、施工速度快、监理方便、检测时间短、现场简洁等优点。

但是,若对管桩的应用条件认识不清,对使用方法掌握不当,也会发生工程质量问题。

下面就设计预应力管桩基础应注意的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管桩的应用条件了解管桩的应用条件,对控制管桩基础的设计质量非常有益。

管桩的制作质量要求已有国家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92)。

管桩按混凝土强度等级分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

前者代号为PC桩,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为 C60或C70;后者代号为PHC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一般要经过高压蒸养才能生产出来,从成型到使用权用的最短时间只需三四天。

管桩按抗裂变距和极限变距的大小又可分为:A型、AB型、B型,有效预压应力值约3.5~6.0Mpa的有效预压应力,打桩时桩身混凝土就可能不会出现横向裂缝,所以,对于一般的建筑工程,采用A类或AB类型桩就行。

目前,广东地区常用的管桩规格如表1。

常用管桩规格表:管桩的施工方法即沉桩方式有六七种之多。

广东前几年主要采用打入法,过去用过自由落锤,目前几乎都采用柴油锤。

柴油锤的极限贯入度厂家规定为20㎜/10击,过小的贯入度作业会损坏柴油锤,减少其使用寿命。

管桩用柴油锤施打,震动大,噪音大。

近年来,广东开发了一种静压沉桩工艺,即采用液压式静力压桩机将管桩压到设计持力层。

前几年在广东应用的静压桩机,最大压桩力只有1600kN~2400 kN,现在,静压桩机的最大压桩力增大到5000 kN,可以将φ500 和φ550的预应力管桩压下去,单桩承载力可达2000~2500 kN,适用于15~30层的高层建筑,特别适用于市区施工。

管桩桩尖形式主要有三种:十字型、圆锥型和开口型。

前两种属于封口型。

穿越砂层时,开口型和圆锥型比十字型好。

开口型桩尖一般用在入土深度为40m以上且桩径≥550㎜的管桩工程中,成桩后桩身下部约有1/3-1/2桩长的内腔被土体塞住,从土体闭塞效果来看,单桩承载力不会降低,但挤土作用可以减少。

封口桩尖成桩后,内腔可一目了然,对桩身质量及长度可用目测法检查,这是其他桩型所没有的。

十字型桩尖加工容易,价钱便宜,破岩能力强,故广东省约90%以上的管桩采用十字型桩尖。

桩尖规格不符合设计要求,也会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管桩桩端持力层可选择为强风化岩层、坚硬的粘土层或密实的砂层,广东汕头、湛江及珠江三角洲某些地区,基岩埋藏太深,管桩桩尖一般座落在中密至密实的砂层上,桩长约30~40m,这是以桩侧摩阻力为主的端承摩擦桩。

广东其他许多地区基岩埋藏较浅,约10~30m,且基岩风化严重,强风化岩层厚达几米、十几米,这样的工程地质条件,最适合预应力管桩的应用。

预应力管桩一般可以打入强风化岩层1-3m,即可打入N=50~60的地层;管桩不可能打入中风化岩和微风化岩层。

这是一个基本概念,弄不清这个概念就无法正确应用预应力管桩。

预应力管桩的应用,同基他任何桩型一样都有基局限性。

有些工程地质条件就不宜用预应力管桩。

主要有下列四种:(1)孤石和障碍物多的地层不宜应用;(2)有坚硬夹层时不宜应用或慎用;(3)石灰岩地区不宜应用;(4)从松软突变到特别坚硬的地层不宜应用。

详见下节2.4条.二、管桩基础设计应注意的问题2.1工程勘察问题勘察是设计的前提。

错误的勘察必然会导致错误的设计。

目前工程勘察存在以下问题:①勘察是设计的前提。

错误的勘察点要适当加密。

就是一些小型工程,勘察点也不宜少于五个。

有些建设单位为省勘察费用而减少必要的勘察点,结果导致打桩施工时的更大浪费甚至失败。

②标贯试验次数少管桩工程要求地质勘察报告中多提供有用的N值,所谓有用的N值,主要是遇到砂夹层、下卧软弱层、残积层及强风化岩层时多做一些标贯试验,残积层最好每2m、强风化岩层最好每1m测一次N值,有利于配桩和打桩收锤。

有些勘察单位往往在持力层上面的软土层中做了许多标贯试验,而在硬夹层和强风化岩层中一个也不做,这样会给设计和施工带来许多困难,甚至会引起工程质量中故。

③勘察中的弄虚作假个别勘察单位作风不正。

有些孔根本没有钻探,凭空写出来。

有些土层随意升级,如将残积土定为强风化岩,将强风化岩定为中风化岩。

设计人员根据这些报告确定管桩的持力层,必然出差错。

④标贯值不准一个原因就是试验设备不标准,如锤不是63.5kg,落距不是76cm;另一原因就是触探杆长度校正系数取值问题,现行国家规范列出的触探杆长度最长21m,校正系数为0.7,而广东30~40的管桩是常见的,根据广东经验,30m时校正系数为0.61,39m为0.52,有些勘察单位将大于21m的触探杆长度校正系数为0.7m,这就会引起对持力层的误判。

三是当标贯深度达不到30cm时又如何表达N值,常用的换算方法不能反应实际情况。

⑤提供的岩土力学指标不符合实际目前有些勘察人员对建工方面的岩土标准不熟,对基础工程更是隔行隔山,加之现行规范对管桩基础没有专门的规定,给出的设计参数比实际偏小许多,不利于管桩的推广应用。

⑥标贯本身试验的缺陷目前我国的现场标贯试验几乎全是在水冲成孔中进行的,有的特种土层,遇水后立即软化,现场测得的贯入击数比实际偏低很多,根据这样的标贯击数来判断管桩的可打性,有时也会出差错。

2.2单桩承载力问题①管桩的竖向承载力按现行规范公式计算普遍偏低对于入土深度40m以上的超长管桩,采用现行规范提供的设计参数,是可以求得较高的承载力,但对于一些10~20的中短桩,尤其象广州开发区那样的地质,强风化岩层顶面埋深约20m,地面以下16-17m都是淤泥软土,只有下部2-3m才是硬塑土层,这种桩尖进入强风化岩层1-3m的管桩,按现行规范提供的设计参数计算,承载力远远偏小,有时计算值要比现在实际应用值小一半左右。

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定得很低,会造成很大浪费。

事实上,管桩有其独特之处,管桩穿越土层的能力比预预制方桩强得多,管桩桩尖进入风化岩层后,经过剧烈的挤压,桩尖附近的强风化岩层已不是原来的状态,岩体承载力几乎达到中风化岩体的原状水平,据对多知试压桩试验结果进行反算以及广州开发区建总对管桩应力实测数据表明,管桩桩尖进入强风化岩层后qp=5000~6000 kPa,qs=130~180kPa,而现行的规范没有列出强风化岩体的设计参数,一般的设计人员参照坚硬的土层,取qp=2500~3000 kPa,qs=40~50 kPa,这样的设计结果必然偏小。

1991年笔者在《预应力管桩的设计、施工和工程质量控制》一文中提出了一个估算桩尖进入强风化岩层的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的经验公式。

Rk=100NAp+UpΣqsiLi式中Rk——管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N——桩端处强风化岩的标贯值;Ap——桩尖(封口)投影面积;Up——管桩桩身外周长;Li——各土层划分的各段桩长;qsi——桩周土的摩擦力标准值,按GBJ7-89规范附录十五所列数值的上限(高值)取用,强风化岩的qs值取150 kPa。

公式适用范围:a、管桩桩尖必须进入N≥50的强风化岩层,当N﹥60时,取N=60;b、当计算出来的Rk大于桩身额定承载力Rb时,取Rk为额定承载力Rb。

所谓桩身额定承载力就是桩身最大允许轴向承压力,目前我国管桩生产厂家流行的算式是套用日本和英国的公式,即Rb=1/4*(fce-σpc)·A式中Rb——管桩桩身额定承载力;fce——管桩桩身混凝土设计强度,如C80时,取fce=80 kPa;σpc——桩身有效预应力;A——桩身有效横截面积。

]②桩间距大小影响管桩的承载力规定桩的最小中心距是为了减少桩周应力重迭,也是为了减少打桩对邻桩的影响.<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规定挤土预桩排数超过三排(含三排)且桩数超过9根(含9根)的摩擦型桩基,桩的最小中心距为3.0d。

目前,大面积的管桩群,在高层建筑的塔楼基础中被广泛应用,有的一个大承台含有管桩200余根。

如果此时桩间距仍为3.5甚至3.0,打桩引起的土体上涌现象很明显,有时甚至可以将施工场地地面抬高1米左右,这样不仅影响桩的承载力,还可以将薄弱的管桩接头拉脱。

因此高层建筑主楼的管桩基础,最小桩间距为4.0,有条件时采用4.5,这样挤土影响可大大减少,对保证管桩的设计承载力很有帮助。

当然,太大的桩间距又会增加桩承台的造价。

③对静载试桩荷载最大值的不同理解将会引起对管桩承载力的不同评价现行基础规范采用RK和R两种不同承载力表达方式,Rk是单桩的竖向承向承载力标准值,R是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对桩数为3根或3根以下的桩承台,取R=1.1 Rk,四根或四根以上的桩承台取R=1.2 Rk。

检验单桩竖向承载力时是用2 Rk还是用2R来进行静载荷试验?不少设计人员往往要求将二倍的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作为静载试验荷载值来评价桩的好坏。

这是一种误解。

按规范要求,应以2 Rk作为最大荷载值来检验桩的承载力,因为2 Rk等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如果用2倍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也即用2.4 Rk或2.2 Rk(大于极限承载力)为最大荷载来试压,对一些承载力富余量较多的管桩,是可以过关的;对一些承载力没什么富余的管桩,按2 Rk来试压,是可以合格的,按2.4 Rk来试压是不合格的,结论完全不一样。

2.3收锤标准问题收锤标准即停止施打的控制条件与管桩的承载力之间的关系相当密切,尤其是最后贯入度,常常被作为收锤时的重要条件,但将最后贯入度作为收锤标准的唯一指标的观点值得商榷,因为贯入度本身就是一个变化的不确定的量:①不同柴油锤贯入度就不同重锤与轻锤打同一根桩,贯入度要求不一样。

②不同桩长贯入度要求不同同一个锤打长桩和打短桩,贯入度要求不一样。

根据动量原理,冲击能相同,质量大(长桩)的位移小即贯入度小,反之贯入度大。

所以,承载力相同的管桩,短桩的贯入度要求可大一些,长桩的贯入度应该小一些。

③收锤时间不同贯入不一样在粘土层中打管桩,刚打好就立即测贯入度,贯入度可能比较大,由于粘土的重塑固结作用,过几小时或几天再测试,贯入度就小得多了,在一些风化残积土很厚的地区打桩,初时测出的贯入度比较大,只要停一二个小时再复打,贯入度就锐减,有的甚至变为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