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检法司]汲取传统文化正能量 重塑戒毒人员价值观

合集下载

以戒为本 重治慎罚——重塑新时期的戒毒工作理念

以戒为本 重治慎罚——重塑新时期的戒毒工作理念


8 — 9

黎 :以戒为本 重治慎罚——重塑新时期的戒毒工作理念
规定 为犯 罪 ,如 果 不 将 吸毒 行 为 也规 定 为 犯 罪 ,
就会失 去法 律规范 内部 的协调 统一 ,也有 悖 于运 用刑罚 全面禁 毒 的立 法精 神 。 再 次 ,当今 世 界 … 许多 国家 的法律都 将 吸毒 行 为规定 为犯罪 ,如 美 国 、 日本 、意大利 、土耳 其等 ,因而从禁 毒 国际 合作角 度来看 ,确 立吸毒 罪有 助于 国际社会 的全 面禁毒 合作 。 持 “ 吸毒行 为非 犯 罪 化 ” 观 点 者认 为 吸毒 行 为不应 被视 为犯 罪行为 ,否定 增设 吸毒罪 的必 要性 和 可行性 。其 主要根 据为 :首先 ,就 吸毒行 为本 身 而言 ,它仅仅 危害 到吸毒 者 自己的身 心健 康 ,没有 直接 损 害其 他 公 民、组 织 和 国 家 的法 益 ,也不 直接导 致其 他社会 危 害后 果 的发生 ,因
应 属犯罪 行 为还是 其他 违法 行为 。 国 内学术 界对 吸毒 行为 的性 质众 说纷 纭 ,大致 可将这 些学 术观 点分 为 “ 毒 行 为犯 罪 化 ” “ 吸 、 吸毒 行 为非 犯 罪
化 ” 这两 类 。

罪 与非罪 :吸毒行 为处 置方式 的选 择
就 吸毒行 为本 身来看 ,系吸毒 者 为满足 自身
《 毒法 》 确立 了 “ 禁 采取 各 种措 施 帮 助吸 毒 人 员
戒 除毒瘾 ,教 育和 挽 救 吸毒 人 员 ” 的戒 毒 方 针 ,
等性 质 的违法 行为 ?对 吸毒 者应处 以何 等程度 的 处罚 措施 ? 吸毒行 为 仅 仅 是 单 纯 的违 法 行 为 么 ?
对 吸毒者 是否 还应 给予其 他处 置方 式 ?这些 问题 的答案 将 帮助我 们理 解并 解决 对 吸毒行 为 的定 性

厚德崇法公正务实

厚德崇法公正务实

厚德崇法公正务实作者:孟耀斌来源:《公民与法治》 2014年第11期孟耀斌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我们检察机关应带头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笔者结合本地情况和工作实际认为,应着重以“厚德、崇法、公正、务实”为主题,统一全院干警思想,开创望都检察工作新局面。

厚德为先。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

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

天高行健,地厚载物。

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

人应有“德”,检察官更要有“德”。

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这实际上是对每一个公民的要求。

因此,我们检察工作者首先要厚德。

崇法为要。

首先,崇法要敬仰法律。

检察官作为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只有把法律因子浸渗入血液、固化在骨髓,把法律与自己身体和精神融为一体,把法律作为自己的精神信仰与目标追求,才能更加艺术和纯熟地以法律衡量是非、判断曲直。

其次,崇法要精通法律。

检察官作为国家法律执行的监督者,应该是精通法律的楷模,成为人们心中“法律”的化身,唯有此才能对社会公众产生广泛的、现实的、强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使社会公众自觉按照法律昭示和倡导的公平公正的方式调整自己的行为。

再次,崇法要严格执法。

一是提高司法效率。

认真、及时、有效地开展检察工作,尽可能地缩短诉讼周期,减轻群众奔波之累、等待之苦,力求在法定期限内尽早结案。

二是维护司法公正。

公正是检察机关的生命线,我们要以公开促公正,接受群众监督,并把其作为检验和促进司法公正的“试金石”。

三是实现案结事了。

进一步提高办案艺术,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把诉讼指导、释法、答疑落到实处,真正用对、用好、用活法律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罪犯“修心教育”的实践探索

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罪犯“修心教育”的实践探索

法学研究法制博览2019年09月(上)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罪犯“修心教育”的实践探索高斐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罪犯“修心教育”是浙江省监狱系统教育矫正罪犯的有益探索与实践。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罪犯“修心教育”的目标在某些方面具有契合度,对破除罪犯“犯罪人格”和“监禁人格”有着“正心塑身”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罪犯“修心教育”的可行性、实践要求、实践策略、实践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罪犯;修心教育;实践探索中图分类号:D9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25-0069-03作者简介:高斐(1987-),女,满族,山东淄博人,法学硕士,浙江警官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罪犯教育、犯罪学。

浙江省司法厅厅长马柏伟在南湖监狱调研工作时指出:“要探索创新修心教育的方式方法。

以向社会输出合格‘产品’为目标,通过创新教育改造方式方法和传统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造方式方法的有机结合,使罪犯破除‘犯罪人格’和‘监禁人格’,塑造罪犯的健康人格,把罪犯改造成为人格健康、适应社会的守法公民。

”罪犯“修心教育”突出罪犯的“心灵改造”,通过罪犯的修身、修行、修心,将罪犯改造成为适应社会、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载体,其精华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为人处世、做事做人的道理,具有牢固的社会根基,广泛的社会认同感,对于个体社会化发挥着“正心塑身”的重要影响作用。

所谓修心教育是指监狱为了实现惩罚与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的根本目标,而对罪犯开展的以修德养心、心灵净化、恶习矫正,素养提升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教育矫治活动的总称。

就监狱罪犯教育工作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为罪犯“修心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与监狱“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工作方针相一致。

要实现通过修心教育将罪犯教育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的目的,需要系统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对罪犯进行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滋养罪犯心灵的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具有强烈的正能量。

罪犯常常因为思想境界低下、道德观念淡薄等问题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通过深入学习和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引导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正确道路,使其逐渐重建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

罪犯的改造,不仅仅是对其犯罪行为的制止,更重要的是对其心灵和思想的重新塑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身养性、顺应天命、尊重他人。

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改造工作中,可以帮助罪犯正确认识自己、关注他人,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孝道、礼仪和仁爱。

在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破裂和道德观念的淡化是导致犯罪问题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改造罪犯的过程中,可借助孝道、礼仪和仁爱的教育引导他们重建家庭观念、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人际关系,提高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使他们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人的自觉管理和自我思考。

传统文化强调“以治观己,以礼观人,以德观世”,要求每个人明辨是非、自省自律。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中,可以帮助罪犯自觉反思自己的错误,深入思考犯罪的根源和危害,逐步重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经受诱惑和风险的自觉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方法和途径的选择。

传统文化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注重实践和体验。

可以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如戏曲表演、书法绘画、文化讲座等,让罪犯亲身参与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实践中体会到其中的智慧和美好。

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教育、多媒体展示,借助新媒体和社交平台等渠道,让更多的罪犯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工作,不但能够帮助罪犯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而且可以帮助他们重建家庭观念、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禁毒 传统文化

禁毒 传统文化

禁毒传统文化
《禁毒与传统文化》
禁毒工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传统文化对于禁毒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禁毒的有力武器。

首先,中国的传统文化注重道德和伦理观念。

自古以来,中国人便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修养和家庭和睦,这与吸毒行为所违背的社会伦理是相悖的。

另外,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忠孝”、“礼仪”等观念,也是对毒品的排斥。

凝聚着这些价值观念的传统文化,对于
禁毒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传统文化对于个人心灵的滋养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文学和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们追求内心寄托和精神慰藉的宝贵财富。

人们若是在传统文化的陶冶下修心养性,就会远离毒品,接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最后,传统文化中的节庆活动和庙会也是禁毒工作的有力助手。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和庙会上,人们通常会举行一些传统民俗活动和文艺表演,这些活动既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可以成为禁毒宣传的重要平台。

通过这些活动,人们可以了解毒品的危害,加强对毒品的警惕意识,同时也可以表达对健康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传统文化与禁毒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全社会的禁毒意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使之成为我们禁毒工作的坚实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融入罪犯改造工作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特点,能够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灵疗愈,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文明素养,促使其重新融入社会,实现良好的心态和行为的改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道德教化,尊重家庭、敬老爱幼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罪犯改造不仅仅是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惩罚,更应该是对他们内心的触动和感化。

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罪犯能够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重新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明白了亲情、友情及社会责任的意义。

这些都能够促使罪犯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深刻反思,悔过自新,为重新融入社会做好准备。

传统文化强调礼仪和仁义,注重人际关系和道德规范。

罪犯在犯罪过程中往往丧失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道德观念,因此他们急需进行心灵的治愈和情感的修复。

传统文化以其丰富的礼仪和仁义观念,能够帮助罪犯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修复和解脱,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传统文化强调孝道、忠义、诚信等美德。

这些美德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罪犯改造工作中,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入,引导罪犯重树孝道忠义等美德,重新认识到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底线。

帮助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守法良民,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统文化重视教化和教育,注重修身致用。

在罪犯改造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教授传统文化经典,引导罪犯明辨是非、悔过自新,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

教育罪犯如何做人、如何处事,懂得感恩、懂得怀疑、懂得报恩,懂得知错能改,知错能改。

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够帮助罪犯重拾人生信心,获得内心的平静,重新踏上正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民族精神和文明内涵,对罪犯改造有着深远的影响。

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不仅可以帮助罪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更能够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文明素质,为其回归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2024年戒毒工作心得体会范文(2篇)

2024年戒毒工作心得体会范文(2篇)

2024年戒毒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在2023年这个特殊的时期,我有幸参与到了戒毒工作中。

这是一项艰巨而充满挑战的工作,但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和体会。

在这____字里,我将分享一些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戒毒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毒品问题是社会的一大顽疾,它不仅危害个人的身心健康,也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作为一名戒毒工作者,我们的职责就是帮助毒品使用者戒除毒瘾,重新融入社会,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指导。

我们的工作直接影响到一个个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这让我深深地感到责任重大。

其次,我发现戒毒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戒毒工作既要从心理上给予支持,也要从身体上进行康复。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毒瘾者解决内心的矛盾和困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体育运动、音乐疗法等方式帮助毒瘾者重新建立健康的身体。

在戒毒工作中,我们需要与各方面的专业人士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戒毒计划,以期达到最佳的戒毒效果。

此外,我深刻地意识到戒毒过程中的挫折和困难。

毒品的使用和依赖对毒瘾者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和生理依赖,因此戒断过程中的身体和心理反应也是非常强烈的。

有些毒瘾者在戒毒期间会出现情绪失控、焦虑抑郁等症状,我们需要耐心和关爱去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同时,对于戒毒工作者来说,我们也需要时刻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和挑战。

在戒毒工作中,与毒瘾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毒瘾者往往身负重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会负担,他们需要有人倾听他们的痛苦和困惑。

作为戒毒工作者,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言行举止,去寻找他们潜在的需求和心理需要,并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只有通过真心实意的关怀和帮助,我们才能够取得毒瘾者的信任,真正地帮助他们摆脱毒品的依赖。

最后,成功戒断毒瘾只是整个戒毒过程的开始。

戒毒工作的终极目标是帮助毒瘾者重新融入社会,成为有用之才。

为此,我们需要将戒毒与就业、教育等领域结合起来,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帮助,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自信和自尊,并为他们提供就业和教育的机会。

戒毒所文化理念

戒毒所文化理念

戒毒所文化理念
戒毒所的文化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文关怀:戒毒所致力于以人为本,关注戒毒人员的身心健康和个人成长,尊重和关爱每一个戒毒者,为他们提供全面的帮助和支持。

2. 平等公正:戒毒所坚持平等和公正原则,不论戒毒人员的背景、地位或种族,都会给予相同的机会和待遇,确保每个人都能公平地接受戒毒治疗和康复帮助。

3. 专业服务:戒毒所注重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包括定期的戒毒指导、心理咨询、康复计划制定和执行等,通过系统化的治疗手段帮助戒毒者戒除毒瘾,重建他们的社会功能。

4. 社会融入:戒毒所倡导戒毒人员积极融入社会,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社区活动和公益事业,培养积极的行为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摆脱对毒品的依赖,实现社会重新融入。

5. 安全保障:戒毒所重视戒毒环境的安全保障,确保戒毒人员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戒毒和康复治疗,防止艾滋病和其他传染病的传播,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

戒毒所的文化理念旨在为戒毒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帮助他们彻底戒除毒瘾,从而重新获得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检法司]汲取传统文化正能量重塑戒毒人员价值观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积淀,是历史文化的道德传承。

XX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在戒毒人员中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汲取其中的知识和智慧,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逐步摆脱毒品的控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建好宣传阵地,营造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该所结合女性戒毒人员的特点,积极开展戒毒文化工程建设,在学员公寓、习艺车间、餐厅等公共场所,制作了百幅宣传挂图、百米文化墙,喷绘了名人名言和警句,每季度更换宣传栏,张贴鼓励戒毒人员追求新生活、创造新人生的格言和人生感悟,每周制作一次黑板报,宣传戒毒人员的典型事迹,促使其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力量。

为每位戒毒人员购买了、、等书籍,统一配发学习笔记本。

开展大型活动时集体背诵,自编自演手语操、情景剧等,为传统文化教育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戒毒人员冯某说:“从传统文化中我懂得了仁、爱、礼、智、信的真正内涵,学会了如何去做一个正直的人,自己从中受益匪浅。


汲取传统文化精华,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由于长期受毒品侵蚀,戒毒人员价值观念大多存在严重缺陷,如果得不到有效矫治,很难保证戒治效果。

该所采取多种形式学习传统文化,帮助戒毒人员重塑正确的价值观、亲情观、情趣观、社会观。

一是举办传统文化大讲堂,重塑正确价值观。

邀请国学专家来所举办专题讲座,开设警察大讲堂,通过多媒体讲授、等,举办爱国主义题材影片展播,开展“牵手明天、与法同行”知识竞赛活动。

通过多角度教育,使传统文化精髓逐渐入脑入心,引导戒毒人员转变生活观念,完善恢复正常人格。

二是开展感恩责任教育,重塑正确亲情观。

该所将感`巴亲情教育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充分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等传统女性节日,举行场所开放日暨母亲节感恩教育活动,建立亲情帮戒QQ群,开办“戒毒亲属学校”,帮助戒毒人员修复受损的家庭亲情关系。

通过组织开展给母亲写一封信、制作“感恩母亲”爱心卡片、打亲情电话等活动,增强戒毒人员知恩、感恩、报恩的意识,树立重亲情、知感恩、明责任、懂回报的亲情观。

三是成立文化兴趣小纽,重塑正确情趣观。

根据女性特点,该所成立鼓乐队、书法绘画、瑜伽、剪纸等10余类兴趣小组,帮助戒毒人员实现情志趣味转移和身心康复;定期举办文艺汇演、队列康复操比赛等系列活动,调动戒毒人员的戒治积极性;开展“学弟子规,促行为养成”主题教育活动,举办“我与弟子规”征文比赛和“弟子规”诵读会,让戒毒人员展现学习后的崭新精神风貌。

四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重塑正确社会观。

健全社会帮教长效机制,开展
“文化戒毒共建”活动,定期邀请XX师范大学、XX仁爱心理学研究中心、XX 煤炭技术学院专家学者来所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戒毒人员塑造正常人格,提升自我价值,争取顺利融入社会,开创美好新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