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技术在Internet中的应用
ATM(传输模式)

ATM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是异步传输模式,是国际电信联盟ITU-T制定的标准。
实际上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就已经开始进行快速分组交换的实验,建立了多种命名不相同的模型,欧洲重在图像通信,把相应的技术称为异步时分复用(ATD);美国重在高速数据通信,把相应的技术称为快速分组交换(FPS);国际电联经过协调研究,于1988年正式命名为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A TM)技术,推荐其为宽带综合业务数据网B-ISDN的信息传输模式。
数据通信传输方式:●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单工、半双工与双工传输1、基带传输基带传输就是将DTE经过码型变换、电平转换等必要处理后直接在信道上传输,常用于短距离的数据传输系统中。
2、频带传输频带传输是在数据传输之前首先经过调制器,将基带信号变换成频带信号,然后在信道中传输。
3. 并行传输并行传输是指将数据符号编码后,在两条以上的并行信道上同时传输,一般一次传输一个字符;如:采用8单位代码组成的字符时,可以用8条信道并行传输。
特点:(1)优点:对于每次只传输一个字符,因此它不需要额外的措施来实现收发双方的字符同步;(2)缺点:必须有多条并行信道,成本比较高,不适宜远距离传输。
适用场合:计算机等设备内部或两个设备之间距离比较近时的外线上采用,如计算机到打印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4. 串行传输串行传输是指将数据编码按位或按码元依次在一条信道上传输。
特点:(1)优点:只需要一条传输信道,花费的成本低,易于实现(2)缺点:是要采取措施实现字符同步。
适用场合:是目前外线上主要采用的一种传输方式,通常用于远距离通信。
5.异步传输所谓异步传输是指只要DTE有数据需要发送,就可以在任何时刻向信道发送信号,而接收方通过检测信道上的电平变化与否就能自主判断何时接收数据。
异步传输方式一般以字符为单位传输,每个字符的起始时刻可以是任意的。
局域网第二单元复习(自动判断对错)

A.以太网 B.FDDI
C.令牌环网 D.ATM 43.ATM信元中的寻址信息是( ) a.目的地址DA b.源地址SA c.虚拟路径识别符VPI d.虚拟通道标识符VCI
A.a,b B.c,d C.c D.a,b,c,d 44.ATM技术继承以往技术的特性是( ) a.电路交换的可靠性 b.分组交换的高效性 c.电路交换的高效性 d.分组交换的可靠性
A.2.94Mbps B.10Mbps C.29.4Mbps D.100Mbps
12.以太网的第一个国际认可标准是( )
A.DIX1.0 B.DIX2.0 C.IEEE802.3 D.10BASE5
13.以太网使用共享的公共传输信道技术来源于( )
A.Ethernet系统 B.ARPANET系统 C.ALOHA系统 D.Oahu系统
D.网卡 57.ADSL利用( )来传输数据 A.专用线路 B.数字通信线路 C.现有电话线路 D.电力线路 58.ADSL的传输距离为( ) A.8~10km B.3~5km C.10~20km D.不受距离限制 59.ADSL的上行传输速率为( ) A.640Kbps~1Mbps B.640Kbps~2Mbps C.1Mbps~2Mbps D.1Mbps~8Mbps 60.ADSL的下行传输速率为( ) A.640Kbps~1Mbps B.640Kbps~2Mbps C.1Mbps~2Mbps D.1Mbps~8Mbps 61.HDSL利用( )来传输数据 A.双绞线 B.数字通信线路 C.现有电话线路 D.电力线路 62.HDSL与ADSL的最大不同点是( ) A.ADSL的上下行速率对称 B.HDSL的上下行速率对称 C.HDSL的上下行速率不对称 D.没有什么不同 63.HDSL利用两条双绞线其传输速率可达( ) A.256Kbps
ATM协议模型(异步传输模式)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协议参考模型一.ATM概述ATM 通信网又称为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是建立在ISDN(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基础上的新型网络。
窄带ISDN用户-网络接口不灵活,其接口处速率不能高于PCM一次群的速率,限制了数据的传输;窄带ISDN的基础-综合数字电话网,其内部是基于64kbit/s的电路交换方式;对技术的适配性很差;窄带ISDN没有网络内部综合分组交换业务,不可能产生综合传输的经济效益。
由此导致窄带ISDN只用于支持传统的话音和低速非话业务。
基于不同传输要求的多媒体业务;更宽更高速率的通信业务要求,以及适应现代通信希望灵活有效的交换技术,业务独立的传输技术等要求,产生了新的交换方式,ATM诞生。
同时当今各种技术的发展(光纤技术,半导体技术等)为ATM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ATM 的基本工作原理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是异步转移模式。
“转移”是指信息在网络中传输和交换两个方面的工作方式。
异步是指在接续和用户中带宽分配的方式.为某个特定用户的信息在信道并不一定周期性地出现。
ATM将来自不同信息源的信元汇集到一起,在缓冲器内排队,队列中的信元根据到达的先后按优先等级逐个输出到传输线路上,形成首尾相接的信元流。
具有同样标志的信元在传输线上并不对应着某个固定的时隙,也不是按周期出现的。
异步时分复用使ATM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任何业务都按实际信息量来占用资源,使网络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此外,不论业务源的性质有多么不同,网络都按同样的模式来处理,真正做到完全的业务综合。
为了提高处理速度、保证质量、降低时延和信元丢失率,ATM以面向连接的方式工作。
通信开始时先建立虚电路,并将虚电路标志写入信头,网络根据虚电路标志将信元送往目的地。
虚电路是可以拆除释放的。
在ATM网络的节点上完成的只是虚电路的交换。
为了简化网络的控制,ATM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交给终端去做,不需逐段链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中国电信试题库

市场类1, 中国军团08奥运会51金21银28铜2,中国电信宗旨用户至上用心服务3, 中国电信品牌天翼e surfing号码百事通114商务领航我的E家中国宽带互联网中国公用Internet骨干网Chinanet 1995年开始建设中国电信互联星空ChinaVnet 是在chinanet互联网接入层之上运营的互联网应用层业务,通过聚合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应用提供商向用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互联网拿个。
4,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31个省级美洲公司欧洲公司香港公司固话业务,移动业务,互联网接入和应用服务,数据通信,视讯服务国际港澳台通信主业资产02年11月香港纽约上市实体业06年12月香港注册资本1580亿RMB主要经营国内、国际各类固定电信网络设施,包括本地无线环路;基于电信网络的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通信与信息服务;进行国际电信业务对外结算,开拓海外通讯市场;经营与通讯及信息业务相关的系统集成、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信息咨询、广告、出版、设备生产销售和进出口、设计施工等业务。
聚焦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5 中国电信的logo是蓝色的6 合同文本的书面结构模式一般由首部、正文、尾部和附件四部分构成。
合同内容要素即主要条款如下所述。
1.标的标的是合同当事人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合同标的可以是货物,可以是货币,也可以是工程项目,智力成果等等。
合同的标的要写明标的名称,以使标的特定化,以便确定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2.数量和质量数量是以数字和计量单位来衡量标的的尺度。
质量是标的内在素质和外观形态的综合,包括标的名称、品种、规格、型号、等级、标准、技术要求、物理和化学成分、款式、感觉要素、性能等。
数量和质量条款是合同的主要条款,没有数量,权利义务的大小很难确定;没有质量,权利义务极易发生纠纷。
因此该条款要给予明确、具体的规定。
3.价款或者报酬价款是根据合同取得财产的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支付的以货币表示的代价。
ATM与千兆以太网解析

前言INTERNET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国际互联网,通过它用户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和资源。
同样,INTERNET的发展也导致了INTRANET的出现,INTRANET给各行业带来了全新的生命活力。
呈几何比例增长的用户频繁地点击WEB、发MAIL来获取各种信息,使网络流量大量地涌入主干,使得原先的网络流量格局80/20发生了逆转,主干的流量不再是20%。
局部的高性能处理器使终端不再是瓶颈。
100M的网络方案已远不能满足今天的发展。
在5年前,一个每秒达到1000兆位的LAN看起来简直就是浪费,但是在今天,它是一个合理的投资。
LAN的应用所产生的业务类型比以往都有更多媒体形式,包括用户间共享更多的图形、影像和动态文件。
此变化的另一方向为实时多媒体应用的出现。
比如,视像培训即我们身边的常见应用.作为一个基本的要求,事实上------不管是622兆的ATM还是1000兆的Ethernet,必须建造快速主干以满足更快的网络需求。
在今天,不同的因素集中在不断扩展的LAN的带宽需求中。
网络向高带宽过渡,必须是合理、可靠的。
目前校园网主干网的技术是以快速以太网、ATM、FDDI等为主。
将FDDI升级,而提供千兆位的带宽成本较高,因而千兆级的校园网的主干技术只有两种选择:用千兆以太网取代快速以太网或采用ATM。
自从1992年以来,ATM就开始独占掌握高速LAN的思想,成为主流,即使是交换技术和快速以太网的出现。
ATM根本上允许在以SONET的速率处理多种业务类型和拓展,同时ATM发展比较成熟。
以太网技术经历了从共享的Ethernet 到10兆的交换和100 兆快速Ethernet的过程;随着Gigabit Ethernet的出现,这些庞大的基于Ethernet的设备、适配卡和交换器使得带宽达到1,000 Mbps 的Gigabit Ethernet也比较适合作为一个主干核心。
那么,在主干之争究竟鹿死谁手呢?下面是Gigabit Ethernet 和ATM的性能比较Gigabit Ethernet优点●价格比较低廉●升级比较方便●采用许多与Ethernet 和Fast Ethernet相同的管理,不需要追加管理投资缺点●工作站和服务器无法获得高吞吐量性能的好处●缺少新的交换和路由硬件●由于通过的铜线和共享式网络,使其距离受到限制●没有服务品质的保障●标准目前还没推出ATM优点●许多厂商已经推出可用的产品●保证服务品质(QoS)●可靠地、可扩展的带宽缺点●需要重新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相对来说比较贵,需要构造新的网络基础设备●标准尚待完善我们就上面的几点进行细致地分析:目前,尽管热衷于ATM的支持者开始认同Gigabit Ethernet,而且Gigabit Ethernet厂商的产品已经逐步成型,并在第三层交换和QoS方面开始增强;但是ATM方面的MPOA(multiprotocol over ATM) 协议已经完成。
互联网技术模拟试题

第一章数据通信基础一、单选题1、对于一个物理网络,数据的最大传输单元是由(协议)决定的。
2、在当前的数据通信网络中,存在以下交换方式(电路方式、分组方式、帧方式、信元方式)。
3、与电路交换方式相比,分组交换方式的优点是(提高了线路的有效利用率)。
4、计算机网络中各节点之间传输方式采用(串行方式)。
5、每秒传输二进制码元的个数称为(数据传信率)。
二、多项选择题1、数据通信有以下特点(人-机或机-机通信、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求高、传输速率高,要求接续和传输时间响应快、通信持续时间差异大;)。
2、数据通信系统中,利用纠错编码进行差错控制的方式主要有(前向纠错、检错重发、反馈校验、混合纠错;)3、计算机通信网可以划分为两部分,它们是(通信子网、资源子网)。
4、以下属于数据通信网络的网络有(DDN、X.25、ATM、FR(帧中继))。
5、从网络覆盖范围划分,可以有(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
三、是非判断题1、模拟信号可以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输,同样数字信号也可以转换为模拟信号传输。
(V)2、数据通信是人-机或机-机之间的通信,必须按照双方约定的协议或规程进行通信。
(V)3、数据传输速率,至每秒传输的数据字节数,单位是比特/秒或是bit/s.(X)4、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可以采用复用技术,将多路信号组合在一条物理信道上进行传输。
(V)5、局域网的传输介质通常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无线4中。
(V)第二章数据通信网络与协议一、单选题1、被称作分组数据网的枢纽的设备为(分组交换机)。
2、帧中继技术主要用于传递(数据)业务。
3、在帧中继中和X.25协议中类似的是(帧格式)。
4、关于B-ISDN的叙述错误的是(B-ISDN的中文名称为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5、信元是一种固定长度的数据分组。
一个ATM信元长(53个字节,前5个字节称为信头,后面48个字节称为信息域)。
二、多选题1、X.25网络包含了三层,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分组层)),是和OSI参考模型的下三层一一对应,它们的功能也是一致的。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习题与答案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习题与答案一、判断题1。
( √)网络节点和链路的几何图形就是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网络单元的地理分布和互联关系的几何构型。
2。
(×)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其信道访问技术、网络性能、设备开销等基本相同,适合相同场合.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是指资源子网的拓扑结构。
4。
( √)总线型拓扑结构的网络结构简单、扩展容易,网络中的任何结点的故障都不会造成全网的故障,可靠性较高.5。
(×)星型网络的中心节点是主节点,具有中继交换和数据处理能力,网络结构简单,建网容易,可靠性好。
6.(√)环型网数据传输路径固定,没有路径选择的问题,网络实现简单,适应传输信息量不大的场合,但网络可靠性较差。
7。
( √)树状网络是分层结构,适用于分级管理和控制系统,除叶节点及其连线外,任一节点或连线的故障均影响其所在支路网络的正常工作。
8。
(√)当网络中各节点连接没有一定规则、地理位置分散,而设计通信线路是主要考虑的因素时,我们通常选用网状网络。
9。
(√)总线型拓扑结构分单总线结构和多总线结构,局域网一般采用的是单总线结构。
10.(×)总线型拓扑结构的优点是电缆长度短、可靠性高、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和实时性强.11。
(×)星型网络拓扑结构集中控制,简单的访问协议,但电缆长度及安装费用高,故障诊断困难、扩展困难,全网工作依赖于中央节点。
12。
(√)环型拓扑结构适合于光纤、网络实时性好,但网络扩展配置因难,故障诊断困难,节点故障则引起全网故障.13。
(√)树型拓扑结构易于扩展、故障隔离方便,但对根的依赖性太大,如果根发生故障则全网不能正常工作。
14。
(×)网状型拓扑结构是将星型和总线型两种拓扑结构混合起来的一种拓扑结构.15.(√)网状型拓扑结构的优点是易于扩展、故障的诊断和隔离方便、安装电缆方便.16。
(√)建立计算机网络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而通信则是实现所有网络功能的基础和关键。
ATM与以太网

ATM与以太网千兆以太网是第一个与155Mbps和622Mbps ATM连接相竞争的技术,因此它们可以说是针锋相对的。
就中小型网络节点而言,以太网在LAN中的应用比ATM更为广泛。
这可能是因为它的历史比较长,而且易于实现。
据估计,LAN中80%的台式机和服务器都使用以太网。
从宽带网络来说。
是有很多局域网和PC构成的广域网,在局域网端包括PC、CMTS、IP电话、Internet都采用以太网技术。
在以往许多大型LAN节点中,ATM比较流行,它作为骨干网能够提供更加可靠的网络连接。
ATM易于建立冗余链路,能够形成完全的网状结构,支持通信量管理;这特征都表明ATM需要专门的机制来管理这个复杂的网络。
ATM的优势在于内置的QoS,在建立通信连接时(与其它LAN技术不同,ATM是面向连接的,它利用信令协商建立具有特定带宽的连接),它能够提供性能保证,使其非常适合于传输实时数据。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ATM的QoS实现起来非常困难,而且代价昂贵,另外,QoS 必须是端到端的,而不是像现在仅用于骨干网。
总之,ATM极其复杂;仅仅理解其原理并不一定能够构建真正的ATM网络。
以前的以太网不能保证QoS;它必须依赖上层提供的通信量管理。
以太网支持可变长度的帧(与ATM的53字节固定长度的信元不同);这使得它很难控制实时数流,在文件传输中,常常会形成若干连续的1500字节的帧,其中某些可能由于网络无法保证QoS而出现传输错误,从而导致整个文件传输失败。
而采用了RSVP和COS,它们为在以太网上实现QoS提供了辅助机制。
以太网采用了过度设计(overengineering)或过度供给(overprovisioning)的方法来减少可能产生的冲突,提供令人满意的响应时间。
实际上,千兆以太网是一个很宽的管道;需要大量的通信数据才能够填满千兆以太网的链路。
因此,利用过度设计的方法,以太网能够为对延迟敏感的应用程序提供低延时的连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TM技术在Internet中的应用摘要:本文在介绍Internet的特点和A TM技术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A TM技术在Inte rnet中的应用和发展,认为A TM技术和Internet的发展将相互促进和影响。
关键词:ATM Internet TCP/IPInternet的迅速发展,是90年代信息领域中振奋人心的事件,它作为一个蕴含着巨大信息资源和人类智慧的电脑空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
Internet已经连接了3万个网络、6000万台主机、6000个图书馆和1万个联机数据库,进入了156个国家,拥有400万个用户。
它的用户数还以每年39%的速度在增长,而Web节点的增长速度达到每3个月翻一番,到2000年,其用户将超过2亿以上。
Internet的实质是开放的、互连的网络系统,它通过高速骨干网将许多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连接起来。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现有的Internet主干网在带宽和速率上已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必须加以改进。
为此,提出了各种局域网扩展、局域网互连以及大范围高速数据通信的实现方案,包括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分布式队列双总线(DQDB)、帧中继、快速以太网及A TM等。
它们都属于高速网络技术,能够提供上百兆比的速率,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用户日益增加的以高带宽和低时延访问局域网的需要。
而比较各种技术,只有A TM能够最好地满足这种需要。
因为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和分布式队列双总线的服务范围有限,主要应用于校园网和城域网;快速以太网则仍属于局域网的范畴,不能提供远程访问业务;帧中继则难以支持实时业务,如话音、图象等。
只有ATM,作为ITU-T建议的BISDN 的最终传输模式,以它所具有的灵活性和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而成为最有前途的远程互连局域网技术。
目前,为了使传统的局域网与A TM 网络互连,有关组织已制定出两个比较成熟的标准。
其一是ATM论坛开发的局域网仿真(LANE)标准,另一个则是由IETF组织颁布的传统的互连网层(IP)在A TM上的运行标准(IPOA)。
一、Internet与A TM网络的互连1.Internet和A TM现在的Internet是在ARPANET(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ARPA)建立的广域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为实现网络互连,美国国防部通信局和ARPA在1 980年研制成功了TCP/IP协议,从1983年起,要求与ARPANET相连的主机都采用TCP/IP协议。
随着Internet的起飞和快速普及,TCP/IP协议广为流传,已成为一种事实上的开放系统互连的体系结构标准。
TCP/IP是一种实现网络互连的重要协议,它分为四层:网络接口层、互连网层、传输层(TCP)和网络应用层。
互连网层和传输层是网络互连的桥梁和可靠性的保证;网络接口层则能灵活地支持多种物理层和链路层协议;网络应用层除了原有的一些网络层协议外,很容易接纳其他应用层协议,既适应于广域网,也能嵌入局域网,实现网络互连。
ATM是为实现B-ISDN而发展起来的网络技术,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任何时候都能按实际需要来占用资源;对特定业务,传送速率随信息到达的速率而变化。
此外,ATM 能够适应任何类型的业务,无论其速率高低、突发性大小、实时性要求和质量要求如何,都能提供满意的服务。
CCITT I.321建议的A TM协议参考模型为一立体分层模型,由3个平面组成,分别表示用户信息、控制和管理等3方面的功能。
该模型共分4层:物理层、A TM层、ATM适配层(AAL)和高层。
物理层完成传输信息的功能;ATM层和传输媒体无关,它主要实现信元的复用和分路、A TM交换路由选择和信头的产生或提取及一般的流量控制;AAL层主要负责将业务信息适配成ATM流CCITT定义了4种AAL,每种AAL 针对一类业务,其中AAL3/4用来适配面向连接和无连接数据业务,AAL5用来支持比AAL3/4更高速率的数据通信业务;高层实际上是与业务有关的多层功能,根据不同业务的特点来完成相应的功能。
ATM 信息的传递,首先要建立永久或暂时的虚通道(VC)和虚通路(VP),信元在各节点的转发依据信头中的VCI/VPI域,是面向连接的。
而Internet中的局域网一般是面向无连接的,两者的互连就意谓着无连接数据在通过A TM传输之前,必须建立虚拟连接,而从局域网用户的角度看,信息是透明穿过A TM网络的。
因此,局域网和A TM互连的关键是在面向连接的A TM上支持无连接业务。
2.局域网仿真计算机局域网络协议IEEE 802 系列标准将数据链路层分为逻辑链路控制(LLC) 子层和介质访问控制(MAC) 子层。
逻辑链路控制主要提供寻址、排序、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功能;介质访问控制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数据封装和介质存取管理。
为了实现局域网和A TM的互连,ATM论坛制定了能够提供基于A TM 传输的共享介质局域网仿真(LANE)标准,负责实现以太网与令牌环网络接口卡上的介质访问控制功能。
共享介质局域网仿真通过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和ATM地址的映射,把ATM交换机对高层协议所要求的建立连接功能和握手功能完全屏蔽,把基于介质访问控制地址的数据联网协议变成ATM虚拟连接,使ATM网络的作用和表现好似无连接的局域网,故称其为局域网仿真。
其协议栈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局域网仿真示意图共享介质局域网仿真使A TM 网络可以控制供传输用的虚连接,并模仿局域网的无连接特性。
这种功能使现有的数据网络协议软件可以不加修改地利用高速的A TM 网络。
这是因为共享介质局域网仿真服务为网络层驱动程序提供了与现有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相同的服务接口(如一个类似于网络驱动接口规范(NDIS)或开放数据链路接口(ODI)的驱动程序接口)所以不需对这些驱动程序进行任何修改,从而加快了A TM的推广和应用。
共享介质局域网仿真至少要使用局域网仿真服务器(LES)和广播-未知服务器(BUS) 这两个服务器。
局域网仿真服务器用于登录和地址解析,它为每个用户分配一个A TM 地址和介质访问控制地址。
未知服务器用于负责多点广播和未知地址帧的传送。
目前版本的共享介质局域网仿真不允许多个虚拟网络的通信共用一个虚电路,因此当虚拟网的数目增加时,虚电路的数目也随之增加,这大大增加了建立虚电路的开销,且交换机所能支持的虚电路是有限的。
另一方面,局域网仿真服务器和未知服务器所形成的瓶颈也限制了直接通过局域网仿真进行通信的用户数目,从而限制了局域网仿真的网络规模。
3.互连网层在A TM网上的传输(IPOA)POA是IETF制定的RFC 1577标准,其主机/路由器的协议栈结构如图2所示。
所有IP帧将在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加上逻辑链路控制/子网接入协议(LLC/SNAP)信头,然后作为AAL5公共部分会聚子层协议数据单元(CPCS-PDU)的净荷加上填充位和CP CS-PDU尾,形成A TM信元进行传送,在逻辑链路控制/子网接入协议头部中的域标明了在上层使用的协议类型。
图2 IPOA协议栈模型逻辑子网中的用户终端通信时,首先由终端向所在的逻辑子网的A TM 地址解析服务器(ARP)广播请求,ATM 地址解析服务器根据目的终端IP地址将其转换为相应的A TM地址,并将该地址通知源端,源端用该A TM地址建立A TM虚电路(VC或VP),目标端收到源端第一个数据分组后,向它所在的逻辑子网的ATM地址解析服务器发出A TM 地址解析请求,由该服务器响应源端A TM地址建立方向通道,至此,ATM地址解析服务器退出服务,通信以面向连接的方式进行。
IPOA能将地址解析请求直接送往A TM地址解析服务器,ATM地址解析服务器对其响应以一个A TM地址。
因此,源与目标之间请求A TM连接的建立只需一步即可完成,避免了信号往来的复杂应答过程,减少了广播通信的数量,改善了延迟。
但IPOA存在可扩展性问题,对其地址解析所支持的用户规模有限制(不超过数千用户),故也只适应于较小规模的网络。
二A TM上的多协议传输标准为在ATM网络上运行TCP/IP协议,目前有关组织制定了两个标准:LANE和IPOA,但它们各有局限性,并不能充分利用A TM 的高速通信能力,为此,许多研究人员又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案,其中在ATM网络上进行的多协议信息传输标准(MPOA)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它集中地克服了共享介质局域网仿真与IPOA的局限性,能够高效可伸缩地在A TM上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并支持网络层的虚拟子网。
多协议信息传输标准模型包括3部分:边界设备、A TM直连主机和路由服务器。
1.边界设备边界设备也称多层交换机,它使用目标地址或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在传统的局域网网段与A TM接口之间传送信息包,以使传统的局域网能够通过A TM高效传输。
2.A TM直连主机ATM直连主机具有能够实现多协议信息传输标准功能的ATM网络接口卡,它允许ATM直连主机相互进行通信,并允许ATM直连主机通过边界设备与传统局域网进行通信。
3.路由服务器路由服务器是一个路由器或交换机中所包含的一组功能,它使用某些协议路由算法和构造表响应多协议信息传输标准系统的请求。
路由服务器类似于局域网仿真服务器,完成网络层地址对A TM地址的映射,并支持未知服务器的多路广播功能。
多协议信息传输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连地址综合组或虚拟子网。
互连地址综合组指的是一组相关的互连网层设备和协议,它们由第三层协议与一个地址范围加以标识。
位于同一地址综合组内的装有局域网仿真软件的适配器和边界设备能与多协议信息传输标准通信。
不同地址综合组内主机进行通信则相对较复杂,需依靠路由服务器的支持,其通信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多协议信息传输标准模型多协议信息传输标准模型不需要传统的路由器完成信息包的转发,取而代之的是使用边界设备完成包的交换,并由路由服务器完成地址与路由的解析。
这种结构克服了局域网和IPOA在可扩展方面的局限性与性能的瓶颈等问题。
多协议信息传输标准与路由器具有互操作性,它的虚拟路由器(包括边界设备、路由服务器与A TM 机构)能够使用现有的路由协议。
因此,多协议信息传输标准能够与现有路由器网络协同工作,保护用户已有的投资。
多协议信息传输标准虽然能够在A TM网上提供高速、综合的互连网层服务,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如何解决具有NHRP协议的地址解析响应时间所导致的较大的延迟。
三、结语Internet是当前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网络,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最重要的原型网络。
ATM技术以其可提供高速、伸缩性强和高质量通信服务的优点,在未来Int ernet 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最终目标是为所有的网络互连环境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