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技术与应用教案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教案-3.4因特网服务

3.4因特网服务教学内容:因特网服务。
教学目的:掌握常用的四种因特网服务。
教学重难点:因特网服务的作用及相关协议、应用。
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
因特网上最基本和最广泛的服务有四种:WWW信息服务、电子邮件服务(E-mail)、文件传输服务(FTP)、远程登录服务(Telnet)。
二、WWW信息服务。
外语缩写WWW是中文称为"万维网","环球网"等,常简称为Web。
分为Web客户端和Web服务器程序。
WWW可以让Web客户端(常用浏览器)访问浏览Web服务器上的页面。
WWW提供丰富的文本和图形,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将这些内容集合在一起,并提供导航功能,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在各个页面之间进行浏览。
由于WWW内容丰富,浏览方便,目前已经成为互联网最重要的服务。
(1)WWW服务(3W服务)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基本互联网应用,我们每天上网都要用到这种服务。
通过WWW服务,只要用鼠标进行本地操作,就可以到达世界上的任何地方。
由于WWW服务使用的是超文本链接(HTML),所以可以很方便的从一个信息页转换到另一个信息页。
它不仅能查看文字,还可以欣赏图片、音乐、动画。
最流行的WWW服务的程序就是微软的IE浏览器。
(2)超文本(Hypertext)是由一个叫做网页浏览器(Web browser)的程序显示。
网页浏览器从网页服务器取回称为“文档”或“网页”的信息并显示。
通常是显示在计算机显示器。
人可以跟随网页上的超链接(Hyperlink),再取回文件,甚至也可以送出数据给服务器。
顺着超链接走的行为又叫浏览网页。
相关的数据通常排成一群网页,又叫网站。
(3)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网页的本质就是超级文本标记语言,通过结合使用其他的Web技术(如:脚本语言、公共网关接口、组件等),可以创造出功能强大的网页。
因而,超级文本标记语言是万维网(Web)编程的基础,也就是说万维网是建立在超文本基础之上的。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的第四章,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Internet的基本应用、计算机安全与防护。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
2. 使学生掌握Internet的基本应用,如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Internet的基本应用、计算机安全与防护。
难点: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协议、计算机安全防护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鼠标、键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网络和技术是如何应用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
通过示例图和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网络协议的作用和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Internet的基本应用,如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等。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浏览器和电子邮件客户端。
4.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Internet上的有趣经历,加深对Internet应用的理解。
6.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绘制计算机网络结构图、设置电子邮件客户端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Internet的基本应用;计算机安全与防护。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网络应用并分析其优缺点。
答案:略。
2. 题目:绘制计算机网络结构图。
答案:略。
3. 题目:设置电子邮件客户端。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计算机网络、Internet应用和计算机安全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实际操作方面还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增加课堂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索未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领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Internet教案

Internet教案Internet是当今信息社会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为人们提供了无尽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
在教育领域,教师可以利用Internet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本教案旨在介绍如何有效地利用Internet进行教学,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资源和活动。
一、教学目标1.了解I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掌握利用Internet进行教学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4.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准备1.计算机和互联网连接设备;2.多媒体投影仪或电子白板;3.教学软件和网站的收集和筛选;4.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
三、教学内容和活动1.引入(10分钟)介绍I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功能,让学生了解Internet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网站、视频或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探究Internet(2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了解Internet的起源、发展和应用领域。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式(海报、PPT、视频等)来呈现他们的研究结果。
3.利用Internet进行课堂教学(30分钟)介绍如何利用Internet进行课堂教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线教学资源:介绍一些优质的教育网站和在线课程平台,如Khan Academy、Coursera等。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资源。
- 教学游戏和互动活动:介绍一些教育游戏和互动活动的网站,如Quizlet、Kahoot等。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虚拟实验室和模拟软件:介绍一些虚拟实验室和模拟软件的网站,如PhET Interactive Simulations。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进行实验教学或模拟实际情境。
4.网络安全教育(20分钟)教育学生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避免上当受骗和遭受网络欺凌。
可以通过讲解网络安全知识、分享案例和讨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搜索、、Internet信息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搜索、整理Internet信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整理和归纳网络信息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2. 网络信息的整理与归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网络信息的整理与归纳。
2. 教学难点:如何快速准确地使用搜索引擎找到所需信息,以及如何对找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
四、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和整理网络信息。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查找和利用网络信息。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案例,制作PPT。
2. 学生准备:了解搜索引擎的基本功能。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搜索、整理Internet信息。
2. 讲解与演示:讲解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演示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信息。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指定信息。
4. 总结与讲解:讲解网络信息的整理与归纳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对找到的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和总结。
5. 练习与拓展:布置一道课后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独立完成一个搜索与整理信息的任务。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操作能力等方面。
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网络信息的整理与归纳技巧。
2. 完成课后练习题,独立完成一个搜索与整理信息的任务。
九、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和指导。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共同提高。
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简单网络应用探索教案

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简单网络应用探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学会使用电脑和互联网浏览器进行简单的网页浏览;3. 了解网络应用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内容1.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互联网浏览器的使用方法;3. 网络应用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简要介绍网络的概念,如何使用互联网浏览器等。
2. 理论学习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和学生互动讨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详细介绍互联网浏览器的使用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 实践操作让学生根据指导手册自行操作电脑,学会打开互联网浏览器,输入网址进行浏览。
通过提供相关网页链接,让学生体验网络浏览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网络应用的理解。
4. 拓展延伸通过展示网络应用在不同领域的实际案例,如电子邮件、在线购物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网络在现代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网络的未来发展方向。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并分享他们对网络应用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2. 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分享的质量。
五、教学资源1. 电脑设备;2. 互联网浏览器;3. 相关网络应用案例的链接和材料。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并学会使用互联网浏览器进行简单的网页浏览。
同时,通过案例分享,学生对网络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网络应用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交流。
《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课程

(2)、通信协议。
(3)、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
2、计算机网络是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互相连接起来,实现数据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覆盖的面积的大小来分:
名称 网络规模大小
局域网LAN10千米以内
第五课IP地址及其管理、网络域名及其管理
学习目标:
1、掌握IP地址的分类、格式及子网掩码的作用
2、掌握域名的组成和格式、域名系统的作用
3、了解客户机域名服务器设置及互联网域名管理
教学重点、难点:会区别IP地址类别,会判断IP格式正确与否,会判断网络号和主机号
教学过程:
一、IP地址及其管理
1、IP地址:采用TCP/IP协议接入因特网,为了使网上的每一台主机都能够和其他计算机通信,需要有一个全球都接受的方法来标识网上的计算机。因特网上的每台主机都分配了一个唯一的地址,称为互联网地址(Internet address)或IP地址(IP address),该地址用在所有与该主机的通信中。
一、根据需求选择网络
问题:假如你希望与邻居好友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能够共享彼此的文件与打印机,并可以联网打游戏,请问你如何组网?
需求分析:
计算机数量?
实现服务?
组网距离?速度?
介质?设备?协议?
一、网络类型
类型
优点
缺点
对等网
(workgroup)
每台计算机能同时提供和使用资源;无须服务器
负载大;备份困难
因特网的顶级域分为两大类:
顶级域名行业域名属性对照表 顶级域名地区域名范例对照表
第六课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Internet应用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Internet应用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 Internet 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使学生掌握 Internet 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应用。
3、培养学生运用 Internet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协议和体系结构。
(2)IP 地址、域名系统和网络接入方式。
(3)Internet 常见服务如万维网、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的原理和应用。
2、难点(1)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概念。
(2)IP 地址的分类和子网掩码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和 Internet 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演示,展示Internet 应用的使用方法。
3、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的网络操作和应用练习。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上网搜索资料、在线购物、社交媒体等,从而引出计算机网络和 Internet 的主题。
2、计算机网络基础(约 30 分钟)(1)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
(2)讲解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通过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拓扑结构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阐述网络协议和体系结构,重点讲解 OSI 参考模型和 TCP/IP模型,以及各层的功能和协议。
3、 Internet 原理(约 40 分钟)(1)讲解 Internet 的概念、起源和发展。
(2)详细介绍 IP 地址和域名系统,包括 IP 地址的分类、表示方法和子网掩码的计算,以及域名的构成和解析过程。
(3)解释网络接入方式,如拨号上网、宽带接入、无线接入等,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4、 Internet 应用(约 50 分钟)(1)万维网(WWW)介绍 WWW 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讲解浏览器的使用方法,包括网页浏览、搜索、书签管理等。
信息技术课教案优秀5篇

信息技术课教案优秀5篇信息技术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自主学习,会浏览站,会查找信息。
能力目标:能从大量信息中找到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
能按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自主合作学习。
情感目标:通过竞赛的形式使学生体会到运用新知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正确进入少年站。
教学难点: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入(给学生介绍):第一个应用Internet类似技术的试验络用了四台计算机,建立于1969年。
该时间是拉链发明后的56年;汽车停放计时器出现后的37年;也是第一台IBM个人计算机诞生后的一三年。
Internet不仅是一个计算机络,而且也是一个庞大的、实用的、可享受的信息源。
世界各地上百万的人可以用Internet通信和共享信息源。
可以送出或接受电子邮件通信;可以与别人建立联系并互相索取信息;可以在上发布公告,宣传你的信息;可以参加各种专题小组讨论;可以享用大量的信息源和软件资源。
在使用Internet时,你就像开始了一次大的探险活动。
你即将进入一个由不同国家和文化组成的世界,受到极有礼貌的接待,这是一个乐于互相合作的人们组成的世界,大家来此共享丰富的资源。
Internet是第一个全球论坛,第一个全球性图书馆。
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加入进来,Internet永远向你敞开大门,不管你是什么人,总是受欢迎的,无论你是否穿了不适合的衣服,是有色人种,或者宗教信仰不同,甚至并不富有,Internet永远不会拒绝你。
使用Internet就是坐在计算机屏幕前获取信息,你可以在办公室、学校或是家里通过任何一种计算机来进行。
你可以得到信件,答复需要回答的信件,或者发送一封信给你在另一个城市的朋友。
你可以读一些世界范围内各种专题研讨团体的文章,其中可能有来自一个幽默小组的笑话,或许可帮你准备周末正餐的食谱,也许你正在参加有关星球旅行、哲学、文学或航空等话题的讨论。
离开讨论后,你可轻松一下,读一本电子杂志或在另一个国家的计算机上查找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首页)
页脚内容1
页脚内容2
教案(课时备课)
第1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4
教案(课时备课)
第2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6
页脚内容7
页脚内容8
教案(课时备课)
第3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9
页脚内容10
教案(课时备课)
第4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11
页脚内容12
教案(课时备课)
2
第5次课学时
页脚内容13
页脚内容14
教案(课时备课)
第6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15
页脚内容16
页脚内容17
教案(课时备课)
学时2
第7次课
页脚内容18
页脚内容19
教案(课时备课)
第8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20
页脚内容21
教案(课时备课)
第9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23
页脚内容24
教案(课时备课)
第10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25
教案(课时备课)
第11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27
教案(课时备课)页脚内容28
第12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29
教案(课时备课)
第13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31
页脚内容32
教案(课时备课)
第14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33
页脚内容34
教案(课时备课)
第15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35
页脚内容36
教案(课时备课)
第16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37
页脚内容38
教案(课时备课)
第17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39
页脚内容40
教案(课时备课)
第18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41
页脚内容42
教案(课时备课)
第19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43
页脚内容44
教案(课时备课)
第20次课学时2
页脚内容45
页脚内容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