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
《网络技术应用》教案

《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第一章:网络基础知识1.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拓扑结构理解网络协议和分层模型的概念1.2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和分层模型1.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1.4 教学资源PPT课件网络技术应用案例网络拓扑结构图1.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第二章:网络设备与网络介质2.1 教学目标掌握常见网络设备的功能和作用了解网络介质的类型和特点学会使用网络设备搭建简单网络2.2 教学内容常见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网关、防火墙等网络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电波等网络设备搭建简单网络2.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操演示法小组实践法2.4 教学资源PPT课件网络设备实物网络搭建实操环境2.5 教学评价实操考试小组实践报告课后作业第三章:TCP/IP协议栈3.1 教学目标理解TCP/IP协议栈的组成和作用掌握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会使用网络诊断工具3.2 教学内容TCP/IP协议栈的组成:IP协议、TCP协议、UDP协议、ICMP协议等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网络诊断工具的使用:ping、tracert、netstat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操演示法小组讨论法3.4 教学资源PPT课件网络诊断工具软件网络搭建实操环境3.5 教学评价实操考试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第四章:局域网技术4.1 教学目标掌握局域网的基本技术和应用了解局域网的组网方法和拓扑结构学会局域网的规划与设计4.2 教学内容局域网的基本技术:共享式局域网、交换式局域网、无线局域网等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等局域网的规划与设计4.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操演示法小组讨论法4.4 教学资源PPT课件网络设备实物网络搭建实操环境4.5 教学评价实操考试小组实践报告课后作业第五章:网络互联设备与技术5.1 教学目标理解网络互联设备的作用和功能掌握网络互联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会使用网络互联设备搭建互联网络5.2 教学内容网络互联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网关、防火墙等网络互联技术:静态路由、动态路由、VLAN、NAT等网络互联设备搭建互联网络5.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操演示法小组讨论法5.4 教学资源PPT课件网络设备实物网络搭建实操环境5.5 教学评价实操考试小组实践报告课后作业第六章:互联网应用6.1 教学目标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服务与应用掌握常见的互联网应用协议学会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与交流6.2 教学内容互联网的基本服务: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常见的互联网应用协议:、FTP、SMTP、POP3等互联网信息检索与交流工具:搜索引擎、在线交流工具、社交网络等6.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操演示法小组讨论法6.4 教学资源PPT课件互联网应用软件网络搭建实操环境6.5 教学评价实操考试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第七章:网络安全与管理7.1 教学目标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学会网络管理与维护的基本方法7.2 教学内容网络安全概述:安全威胁、安全策略等网络安全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加密算法等网络管理:网络监控、故障排查、性能优化等7.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操演示法小组讨论法7.4 教学资源PPT课件网络安全与管理软件网络搭建实操环境7.5 教学评价实操考试小组实践报告课后作业第八章:网络编程与应用开发8.1 教学目标理解网络编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应用开发的流程与方法学会使用网络编程接口8.2 教学内容网络编程基础:套接字编程、多线程编程等网络应用开发:客户端/服务器模型、Web应用开发等网络编程接口:Socket API、协议等8.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操演示法小组讨论法8.4 教学资源PPT课件网络编程与开发软件网络搭建实操环境8.5 教学评价实操考试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第九章: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9.1 教学目标了解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基本概念掌握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基本技术了解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应用场景9.2 教学内容云计算基本概念:IaaS、PaaS、SaaS等大数据技术: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等云计算与大数据应用场景:在线教育、智能医疗、智慧城市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操演示法小组讨论法9.4 教学资源PPT课件云计算与大数据软件网络搭建实操环境9.5 教学评价实操考试小组实践报告课后作业第十章:网络技术发展趋势10.1 教学目标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历程掌握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展望未来网络技术的应用前景10.2 教学内容网络技术的发展历程:从ARPANET到互联网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5G、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未来网络技术的应用前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无人驾驶等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10.4 教学资源PPT课件网络技术发展案例网络搭建实操环境10.5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课堂问答重点和难点解析1. 网络基础知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拓扑结构,理解网络协议和分层模型的概念。
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IP地址的分类、格式与子网掩码的作用
2、掌握域名的组成和格式、域名系统的作用
3、了解客户机域名服务器设置与互联网域名管理
教学重点、难点:会区别IP地址类别,会判断IP格式正确与否,会判断网络号和主机号
教学过程:
一、IP地址与其管理
1、IP地址:采用TCP/IP协议接入因特网,为了使网上的每一台主机都能够和其他计算机通信,需要有一个全球都接受的方法来标识网上的计算机。因特网上的每台主机都分配了一个唯一的地址,称为互联网地址(Internet address)或IP地址(IP address),该地址用在所有与该主机的通信中。
有关上述协议的具体模型详见P23-26。
2、安装网络协议软件
(1)、安装网络协议的前提条件:安装网卡与驱动程序
1)电脑在断电前提下将网卡插入PIC槽
2)启动电脑,进入操作系统,安装网卡驱动程序
(2)、安装网络协议
1)安装TCP/IP协议
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网络→配置→添加→协议→“microsoft”→TCP/IP →确定
2、专线接入
Cable Modem接入、DDN专线接入、光纤接入
3、局域网接入
4、无线接入
二、ADSL虚拟拨号配置
1、ADSL硬件安装
2、网卡、网卡驱动程序、TCP/IP网络协议的安装
3、ADSL虚拟拨号软件(PPPoE拨号程序)的安装
WinXP已自带PPPoE软件
三、因特网上的服务组织
ISP:因特网服务供应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优缺点
线路利用率低,专线专用,费用较高。
延时短,线路利用率高,费用低,但话音质量低。
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教案

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常见的网络应用技术,如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
3. 培养学生安全上网、文明上网的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防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网络应用技术的基本操作3. 网络安全与道德规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网络应用技术的基本操作。
2. 难点:网络安全与道德规范的实践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网络应用技术的基本操作。
2.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网络应用技术。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网络安全案例,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网络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网络应用技术的基本操作。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网络应用技术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案例分析:分析网络安全案例,讨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收获,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总结所学内容,并结合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网络问题进行思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实践操作:检查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掌握程度,评价学生对网络应用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网络技术应用》教材,用于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 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上网实践的场所和设备,如计算机、网络等。
3. 安全案例:收集网络安全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讲解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网络技术应用教案模板

网络技术应用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培养学生使用网络技术进行信息检索、交流和协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学会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二、教学内容1. 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网络协议和技术标准网络的物理组成和逻辑结构2. 网络的使用互联网接入方式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的使用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工具的应用3. 网络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网络购物和电子支付社交媒体和网络娱乐在线教育和远程办公4. 网络安全网络攻击方式和防范措施个人信息保护和隐私权维护计算机病毒和恶意软件的防范5. 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展望5G和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在网络技术中的应用未来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演示法:展示网络技术的实际操作和应用案例。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网络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利与弊。
4.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网络技术的实际操作。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网络技术应用教程。
2. 课件: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3. 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上网实践的机会。
4. 安全软件:用于教学过程中的网络安全防护。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网络技术实践中的表现。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观点阐述。
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网络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2. 教学安排:每四个课时为一个教学单元,分别讲解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网络的使用、网络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网络安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3. 进度安排: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了解网络技术的风险和安全性问题,培养他们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网络技术应用教案教案一:网络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网络的组成和分类;3.熟悉互联网的发展和结构;4.理解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的概念。
教学重点:1.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互联网的发展和结构。
教学难点:1.掌握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的概念。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网络设备示意图;3.互联网结构图。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网络的基本概念。
Step 2 讲解网络的组成和分类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网络设备示意图,讲解网络的组成和分类,包括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和终端设备等。
Step 3 讲解互联网的发展和结构通过互联网结构图,讲解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结构,包括骨干网、区域网和接入网等。
Step 4 练习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的概念通过例题和实例讲解,介绍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做相关练习。
Step 5 总结与讲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了解网络设备的功能和作用;2.引导学生了解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和前景。
教案二:网络通信协议教学目标:1.了解网络通信协议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常见的网络通信协议;3.理解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4.掌握IP地址的分类和子网划分。
教学重点:1.网络通信协议的概念和作用;2.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1.理解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网络通信协议图表;3.IP地址分类和子网划分示意图。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网络通信协议的概念和作用,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Step 2 讲解常见的网络通信协议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网络通信协议图表,讲解常见的网络通信协议,包括TCP/IP、HTTP、FTP和SMTP等。
Step 3 讲解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包括分层结构和数据传输过程等。
《网络技术应用》教案

《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第一章:网络基础知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让学生掌握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网络协议。
让学生了解网络拓扑结构和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常见的网络协议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的网络协议。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探讨网络拓扑结构和发展趋势。
1.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学生能准确回答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课后作业:学生能独立完成有关网络协议的案例分析。
第二章:互联网应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互联网应用协议和应用层协议。
让学生了解互联网应用的分类和应用场景。
2.2 教学内容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常见的互联网应用协议应用层协议的基本概念互联网应用的分类互联网应用场景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的互联网应用协议和应用层协议。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探讨互联网应用的分类和应用场景。
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学生能准确回答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课后作业:学生能独立完成有关互联网应用协议的案例分析。
第三章:电子邮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让学生掌握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过程。
让学生了解电子邮件客户端和邮件服务器的基本概念。
3.2 教学内容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电子邮件的组成部分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过程电子邮件客户端的基本概念邮件服务器的基本概念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过程。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探讨电子邮件客户端和邮件服务器的基本概念。
3.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学生能准确回答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高中网络技术教案【精品】(全套)

高中网络技术教案【精品】(全套)介绍本教案是针对高中网络技术课程而设计的全套教学教案。
该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和问题解决。
目标1. 了解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网络拓扑结构和通信协议的基本知识。
3. 学会使用网络工具和软件进行网络配置和管理。
4. 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网络技术基础知识:介绍网络的定义、分类、组成和功能。
2. 网络拓扑结构:介绍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等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和应用。
3. 通信协议:介绍TCP/IP协议和OSI模型,了解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
4. 网络设备与技术:介绍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网络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5. 网络配置和管理:研究使用网络配置工具和软件进行网络配置和管理。
6. 网络安全: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安全威胁,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7. 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传授网络技术知识。
2. 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练,让学生亲自配置、管理网络设备。
3.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网络配置和管理实践中的操作技能。
3. 作业和考试:通过作业和考试,测试学生对网络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使用网络技术相关的教材,如《高中网络技术教程》等。
2. 多媒体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展示。
3. 实验设备:准备必要的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计算机等。
参考文献以上是本教案的简要概述,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学习和掌握高中网络技术知识。
网络技术应用教案

第一章第一课时总第一课时课题:1.1跨时空的服务教学目标:1了解因特网的基本服务类型和特点;2能够利用因特网为生活和学习服务,形成“网络技术服务于生活和学习”的观念;3了解因特网广阔的应用前景,体会网络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
教学重点:文件传输(FTP)教学难点:文件传输(FTP)的操作过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一、文件传输FTP1.提问:ftp有什么作用?使用FTP快速的上传和下载图片、文字甚至声音资料。
2.ftp登录的两种不同方式①使用匿名帐号登录用匿名账号anonymous做用户名进行登录,其权限由FTP服务器的权限设置决定②使用用户名、密码登录进入服务器前,需要先向服务器的系统管理员申请用户名和密码,通常供内部使用或提供收费服务。
3.常用窗口式FTP客户端软件:如:CuteFTP WS_TFP等。
二、远程登录Telnet1.定义:telnet是因特网的远程登录协议,指一台计算机根据一定的协议,通过网络连接到另一台计算机上去,登录后,就可以与其进行交互性的信息资源共享。
2.利用telnet工具登录①使用图形用户界面的远程登录工具软件(如Ctrem)利用Telnet工具登录②直接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如:telnet://3.小结:FTP与Telnet的不同telnet是将用户的计算机当成远程计算机的一个终端,用户在完成远程登录后,具有与计算机上的本地用户一样的权限。
FTP则没有给予用户这种地位,它只允许用户对远程计算机上的文件进行有限的操作,包括查看文件、交换文件以及改变文件目录等。
三、电子公告板BBS、聊天室、新闻组、邮件列表等1.因特网的其他一些服务功能,如:电子公告板BBS、聊天室、新闻组、邮件列表等。
2.信息检索服务利用浏览器软件访问FTP,Telnet站点。
3.总结因特网的基本服务:电子邮件、远程登录、文件传输、新闻组等。
因特网把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超文本技术融为一体,体现了当代多种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为教学、科研、商业、远程医学诊断和气象预报等应用提供了新等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认识计算机网络【教学课题】认识计算机网络【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和拓扑结构;(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3)列举并解释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及其用途。
过程及方法:(1)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2)能利用所学网络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网络的神奇作用,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参及网络技术学习的态度。
(2)认识到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推动人类学习,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环境】:硬件:网络教室,投影仪;软件: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定义。
【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教学过程】:一、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让我们眼花缭乱,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息爆炸的威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阅读课本P2~P3,并填表1-1)活动一:小组讨论总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计算机网络。
活动二::结合活动一中列举的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实例,总结归纳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虽然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所有的应用可以归结为三大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及分布控制。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及定义活动三:了解学校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情况。
总结两点:1、计算机网络组成:(1)、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
(2)、通信协议。
(3)、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
2、计算机网络是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互相连接起来,实现数据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覆盖的面积的大小来分:名称网络规模大小局域网LAN 10千米以内城域网MAN 10千米到60千米以内广域网WAN 100千米以外交流:除我们了解的校园网、网络实验室这类局域网以外,请及同学们交流,看能否为城域网和广域网举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三、课堂小结四、作业1、学习本节内容之前,你是否认为计算机网络就是因特网,谈谈你的看法。
2、浏览网页、收发邮件、网络聊天就是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请你谈谈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3、完成在线随堂小测。
第二课不同的连接策略【教学课题】不同的连接策略【涉及课标】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及拓扑结构。
2、能列举并解释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及其用途。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及技能: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网络连接设备的功能、主要的网络拓扑结构及各自的优缺点过程及方法:根据给出的条件和要求,设计网络的连接方案。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选择”意识,学会“选择”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体现。
【教学重点】常见网络设备的功能、主要的网络拓扑结构【教学难点】组成方案的完成【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教师总结【教学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各类网络设备的图片【教学过程】一、根据需求选择网络问题:假如你希望及邻居好友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能够共享彼此的文件及打印机,并可以联网打游戏,请问你如何组网?需求分析:计算机数量?实现服务?组网距离?速度?介质?设备?协议?一、网络类型二、网络传输介质图示传输速率100Mbps/155Mbps以上10Mbps/100Mbps1000Mbps以上价格相对便宜相对便宜昂贵安装难易度容易安装和管理,需使用RJ-45连接器。
容易安装和管理,需使用BNC连接器件,线两端需要使用终结器件并有良好接地比较复杂和精细,需使用光纤连接器件和光电转换器件适用100M内500M内可达20公里以上场合三、网络中的连接设备网络连接设备通常分为两大类:(1)网内连接设备;(2)网间连接设备。
网内连接设备主要有网卡、集线器、交换机及中继器等。
网间连接设备主要有网桥、路由器及网关等。
同时随着无线局域网产品技术的不断成熟,基于802.11系列标准的无线局域网连接设备也开始出现。
四、网络的拓扑结构第三课网络中的数据通信、网络协议【教学目标】:知识及技能1、了解网络中的数据通信知识2、知道信息交换方式3、区分数字信号及模拟信号4、了解及网络协议安装相关的硬件知识,认识采用连网设备,能够判断“网卡”是否已经正确安装;过程及方法:掌握安装网络通信协议软件的方法,能够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参数。
对TCP/IP协议的配置参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从IP电话的特点体会科学技术的力量,加深对信息技术的感情;让学生通过模仿教师操作,学会进行结果验证。
【教学重点】信息交换方式;了解及网络协议安装相关的硬件知识,认识采用连网设备,能够判断“网卡”是否已经正确安装;(2)掌握安装网络通信协议软件的方法。
难点数字信号、分组交换及线路交换【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1.3 网络中的数据通信1、通信信号数字信号模拟信号波形特点抗干扰能力强、便于存储、保密性好、可靠性高保密性差、易失真、易受干扰、通信质量差2、信道及带宽信道带宽概念是通信双方之间以传输介质为基础传递信是指通信信道的传输容量。
从抽象的角度3、信息交换方式1.4 网络协议1、什么是网络协议◆网络协议:通信双方所共同遵循的规则。
(如人及人之间交流约定都讲大家能听懂的普通话)◆在局域网中通常用NETBEUI、IPX/SPX、TCP/IP三种协议。
(阅读P21表1-6三种协议的比较)有关上述协议的具体模型详见P23-26。
2、安装网络协议软件(1)、安装网络协议的前提条件:安装网卡及驱动程序1)电脑在断电前提下将网卡插入PIC槽2)启动电脑,进入操作系统,安装网卡驱动程序(2)、安装网络协议1)安装TCP/IP协议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网络→配置→添加→协议→“microsoft”→TCP/IP →确定2)设置TCP/IP协议第四课接入因特网教学目标认知:1、了解因特网的常见接入方式;2、了解因特网上的服务组织及基本运作。
技能:掌握因特网接入方法;情感:体验因特网接入过程,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重点因特网的接入方式及各种接入方式的特点难点配置因特网的接入一、因特网的接入方式1、拨号接入:普通Modem拨号接入、ISDN拨号接入、ADSL虚拟拨号接入2、专线接入Cable Modem接入、DDN专线接入、光纤接入3、局域网接入4、无线接入二、ADSL虚拟拨号配置1、ADSL硬件安装2、网卡、网卡驱动程序、TCP/IP网络协议的安装3、ADSL虚拟拨号软件(PPPoE拨号程序)的安装WinXP已自带PPPoE软件三、因特网上的服务组织ISP:因特网服务供应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ICP:因特网内容提供商,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
如新浪、搜狐等网站。
ASP:网络应用服务商,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
主要为企业、事业单位进行信息化建设,开展电子商务提供各种基于因特网的应用服务,如主机租用、托管、应用系统(邮件,电子商务平台)服务。
第五课 IP地址及其管理、网络域名及其管理学习目标:1、掌握IP地址的分类、格式及子网掩码的作用2、掌握域名的组成和格式、域名系统的作用3、了解客户机域名服务器设置及互联网域名管理教学重点、难点:会区别IP地址类别,会判断IP格式正确及否,会判断网络号和主机号教学过程:一、IP地址及其管理1、IP地址:采用TCP/IP协议接入因特网,为了使网上的每一台主机都能够和其他计算机通信,需要有一个全球都接受的方法来标识网上的计算机。
因特网上的每台主机都分配了一个唯一的地址,称为互联网地址(Internet address)或IP地址(IP address),该地址用在所有及该主机的通信中。
2、IP格式:IP 地址是由四个用小数点隔开的十进制整数组成的。
实际上,一个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
每8个位可以用一个十进制整数数字来表示,以简化人们的记忆。
例如:某学校网络中的一台计算机IP地址为202.112.81.34,则对应的二进制表示:202.112.81.3411001010.01110000.01010001.00100 0103、IP地址分类二、网络域名及其管理(一)、域名和域名系统同学们上网的时候在浏览器里有三种输入地址的方法:1、输入IP地址,如:166.111.4.1002、输入英文名称,如:3、输入中文名称,如:清华大学其实计算机只能识别IP地址,但这种数对人来说太难记,于是引入了后面两种方式(域名),当人们使用域名方式访问某台远程主机时,计算机必须首先将域名“翻译”成对应的IP地址,然后才能通过IP地址及该主机联系。
这个翻译的过程称为“域名解析”。
反过来,由IP地址得出域名地址的过程称为“域名反向解析”。
因特网采用一种分布式分层机制的域名系统DNS来使域名及IP地址之间的解析和反向解析能快速有效地进行。
(二)、域名的组成域名的基本格式:主机名 . 机构名 . 网络名 . 地区域或行业域名(三)、客户机域名服务器的设置以windows XP 为例,桌面“网上邻居”右键--属性,在新打开的窗口中的“本地连接”上右键--属性。
(四)、域名的管理其域名表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一台主机一台主机 计算机科学系 清华大学校园网络名 中国科研教育网的网络名 “中国”地区域名因特网的域名管理方法是:规定顶级域的划分,顶级域名由Internet网络信息中心负责管理;顶级域以下的划分则由各个域自行管理。
因特网的顶级域分为两大类:顶级域名行业域名属性对照表顶级域名地区域名范例对照表第六课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2、掌握因特网信息资源的形式3、掌握WWW信息资源、FTP资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种网络信息资源:WWW信息资源、FTP资源教学过程:1、什么是网络信息资源●定义:是指在网络上蕴藏着的各种形式的知识、资源、情报、消息等。
●主要内容:(1)为国家和政府服务的政府信息资源。
(2)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公共信息资源。
(3)为生产和消费提供的商用信息资源。
媒体类型: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
2、因特网信息资源的特点(1)呈全球性分布式结构。
(2)以多媒体、多语种的形式表现。
(3)属于数字化信息。
(4)获取便捷,不受时间和空间制约。
(5)分散存储,数量庞大。
(6)具有时效性。
3、因特网信息资源的形式(1)WWW信息资源(2)Telnet信息资源(3)FTP资源(4)Usenet新闻组信息(5)Gopher信息资源(6)其他信息资源(如TCR,流媒体资源)本节课重点掌握万维网和FTP:一、WWW信息资源,即万维网1、什么是万维网(1)定义:World Wide Web,缩写WWW)是因特网上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