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1 平均数(第1课时)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下册《20.1.1 平均数》导学案3(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20.1.1 平均数》导学案3(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20.1.1 平均数》导学案3(新版)新人教版20、1、1平均数学习目标1、能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2、能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学习重点、难点:1、能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2、能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1、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第114至115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1、利用计算器的________功能可以求平均数,一般操作的步骤是:(1)按动有关键,使计算器进入_______状态;(2)依次输入数据x1,x2,……,xk以及它们的_____f1,f2,……,fk;(3)按动求平均数的功能键(例如______键),计算器显示结果、2、请用计算器求下列各题的平均数、(1)下表是校(1)下表是校女子排球队队员的年龄分布、女子排球队队员的年龄分布、年龄/岁13141516频数1452求校女子排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结果取整数)、解:依题意,数据13,14,15,16的权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计算器计算得校女子排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约为_________、2、合作探究1、某灯泡厂为测量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随机抽查了50只灯泡、它们的使用寿命如表所示、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是多少?使用寿命x/h600≤x<10001000≤x<14001400≤x<18001800≤x<22002200≤x<2600灯泡只数510121763、种菜能手李大叔种植了一批新品种黄瓜、为了考察这种黄瓜的生长情况,他随机抽查了部分黄瓜藤上长出的黄瓜根数,得到下面的条形图、请估计这个新品种黄瓜平均每株结多少根黄瓜?(结果取整数)图见多媒体归纳小结:1、利用计算器的________功能可以求平均数、2、实际生活中经常用________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三课堂检测1、某校生物兴趣小组11人到校外采集植物标本,其中2人每人采集到6件,4人每人采集到3件,5人每人采集到4件,则这个兴趣小组平均每人采集标本()A、3件B、4件C、5件D、6件2、1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是x,如果另外5名学生平均成绩得84分,那么这15人的平均成绩是()A、B、C、D、3、3、为了检查一批零件的质量,从中随机抽取10件,测得它们的长度(单位:mm)如下:22、3622、3522、3322、3522、3722、3422、3822、3622、3222、35根据以上数据,估计这批零件的平均长度、。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1 平均数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1 平均数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

平均数一、学习主题:1、知道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计算加权平均数,知道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课堂元素自学合学展学学法指导(内容·学法·成果。

时间)互动策略(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新课引入问题一:1. (1)数据:4,5,6,7,8的平均数是。

(2)2、8、7、2、7、7、8、7、6的算术平均数为。

(3)一组数据中有3个x1和8个x2,这组数据中共有个数据;它们的平均数为。

小学所学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2.某次考试A、B、C、D、E这5名学生的平均分为62分,若学生A除外,其余学生的平均得分为60分,那么学生A的得分是____ ___.3. 加权平均数:(预习新知)(1)m个数据:f1个a1,f2个a2,…,f n个a n(f1+f2+…+f n=m)它的加权平均数为x(2)权反映的是【流程】两人对学(依据“互帮互助”)→八人第一阶段(依据“双基检测”和“冲刺挑战”)→八人第二阶段(预展+培辅)【任务】互帮互学①平均数的概念;②怎样求平均数;双基检测①平均数的概念;②将练习的题目在导学案空白处检测,组长监督并批改;主题型展示方案预设一:主题:如何求平均数方案预设二:主题:例题导析※依据:读题分析→规范解答→总结步骤→易错点分析的流程,完整再现算式的解答;※重在如何正确求平均数应用探究例1、某校初二年级共有4个班,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参考人数和成绩如下:班级1班2班3班4班参考人数40 42 45 32平均成绩80 81 82 79求该校初二年级在这次数学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例2、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部门经理,现对甲、乙两名应聘者从笔试、面试、实习成绩三个方面表现进行评分,笔试占总成绩20%、面试占30%、实习成绩占50%,各项成绩如表所示:应聘者笔试面试实习甲85 83 90乙80 85 92试判断谁会被公司录取,为什么?梳理小结查学老师在计算学期总平均分的时候按如下标准:作业占100%、测验占30%、期中占35%、期末考试占35%,小关和小兵的成绩如下表:求两人的平均成绩个是多少?学生作业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小关80 75 71 88小兵76 80 68 90评学(回家25分钟)[训练课导学] 日清三层级能力提升达标题自评:师评:书写等级:基础题:1.在一组数据中,2出现了3次,3出现了2次,4出现了5次,则2的权为,3的权为,4的权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2.某人打靶,有1次中10环, 2次中7环,3次中5环,则平均每次中靶环.3.在一个样本中,2出现了x1次,3出现了x2次,4出现了x3次,5出现了x4次,则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 .4.某人打靶有a次打中x环,b次打中y环,则此人平均每次中靶环。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是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平均数的求法,进而引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并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运算能力方面也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复杂运算的计算过程不够熟练。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难点:对实际问题中权重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加权平均数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巩固知识,提高合作意识。

4.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探讨平均数的概念。

2.准备PPT课件,展示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成绩统计、商品销售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这些问题的平均值。

通过讨论,让学生回顾算术平均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通过PPT课件展示加权平均数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加权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关系。

同时,讲解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计算加权平均数的基本步骤。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1 平均数(1)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1 平均数(1)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八年级数学下册20.1.1 平均数(1)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八年级数学下册20.1.1 平均数(1)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八年级数学下册20.1.1 平均数(1)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课题:20。

1。

1平均数(1)学习目标:1.认识和理解数据的权及其作用。

2.通过实例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自主学习】1。

什么是加权平均数?2。

P111“问题1"中,所求的结果已不再是各人听说读写成绩的简单平均,而是听说读写成绩的加权平均数,它们的权分别是多少?3.P112“例1"中,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都是两个95分与一个85分,为什么他们的最后得分不同呢?谈谈你对权的作用的体会。

课题:20.1。

1平均数(1)达标检测1.某广告公司欲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对甲、乙、丙三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他们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测试项目测试成绩甲乙丙创新746670综合知识857250语言456690(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平均成绩确定录用人选,那么谁将被录取?(2)根据实际需要,公司将创新、综合知识、语言三项测试得分按4:2:2的比例确定各人的测试成绩,此时谁将被录用?。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1 平均数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1 平均数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1 平均数学案新人教版20、1、1 平均数一、今天学什么?1、二、怎样学习?1、回忆加权平均数的求法以及权的意义、2、弄清组中值、频数等概念及作用、3、与同学共同认真研讨课本P128页的内容,读懂表格中的意思、三、知识导航与回顾:(用学过的知识完成下列填空)①在一组数据中,2出现了2次,3出现了3次,4出现了5次,则2的权为,3的权为,4的权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②、某人打靶,有1次中10环,2次中7环,3次中5环,则平均每次中靶环、③、在一次英语口试中,已知50分1人、60分2人、70分5人、90分5人、100分1人,其余为84分。

已知该班平均成绩为80分,则该班有人、④、一辆共公汽车上载有x人,并且1≤x<21,我们虽无法知道x的准确值是多少,但从统计的角度,我们可做出一个相对合理的估计,这个估计值在一般情况下取比较好、四、体验学习、课本导学(请认真阅读课本P128页的内容,围绕学案中的问题互学、群学,讨论、探究吧!记住:知识不会施舍给懒汉哦!)★思考与探究1、观察统计表发现:5路公交线上共有个班次运行,这些班次被分成了个小组,第1组有个班次,每一班次运载的人数均不小于且小于;第2组有个班次,每一班次运载的人数均不小于且小于;第3组有个班次,每一班次运载的人数均不小于且小于;第4组有个班次,每一班次运载的人数均不小于且小于;第5组有个班次,每一班次运载的人数均不小于且小于、2、组中值是指:例如第5组101≤x<121的组中值为=、从统计表中可看出每班次的载客量都是用它的来表示、于是5路公交车这天平均每班的载客量为:≈ (人)、3、由表格可知:组中值为91的个班次和组中值为111的个班次共有个班次超过平均载客量,占全天总班次的 %、时间t(分钟)人数0<t≤10410<t≤20620<t≤301430<t≤401340<t≤50950<t≤604★回顾与归纳1、加权平均数及其应用、2、组中值、频数的概念、3、a≤x <b的组中值=、★练习与提高1、某校为了了解学生作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对学生作课外作业所用时间进行调查,右表是该校初二某班50名学生某一天做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统计表。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第1课时《 平均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第1课时《 平均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第1课时《平均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平均数》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平均数的定义、性质和求法,以及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对数据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均数的定义和求法还不够明确,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操练。

此外,学生对于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来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均数的定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均数的定义和求法。

2.难点: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自主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3.实践性教学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平均数的定义、性质和求法。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练和巩固。

3.实际问题:收集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平均数的概念,例如:“小明的数学、语文、英语三科成绩分别为90分、80分、85分,那么他的平均成绩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通过PPT展示相关的知识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平均数的方法求解一些给定的数据。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20.1.1 第1课时 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20.1.1 第1课时 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导学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1)请计算2名运动员的平均考核成绩,谁的成绩更好?(2)要选拔一名“主攻手”,传球、垫球、发球、扣球的成绩按1:3:2:4来计算,谁能晋级?(3)要选拔一名“二传手”,传球、垫球、发球、扣球的成绩按4:3:1:2来计算,谁能晋级?2.自主归纳:(1)一般地,若n个数x1,x2,…,xn的权分别是w1,w2,…,wn,则叫做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2)数据的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三、自学自测学校卫生大检查,两个班级各项卫生成绩(十分制)如下表:给成绩高者发班级“卫生流动红旗”.(1)按黑板、门窗、桌椅、地面四项得分依次2:3:1:4的比确定,计算班级卫生成绩;(2)按黑板、门窗、桌椅、地面四项得分依次20%、20%、20%、40%的比例确定,计算班级卫生成绩.四、我的疑惑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问题1:请决出两人的名次.探究点2:加权平均数的其他形式知识要点:在求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时,如果x1出现f1次,x2出现f2次,…,xk出现fk次(这里f1+f2+…+fk =n)那么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也叫做x1,x2,…,xk这k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f1,f2,…,fk分别叫做x1,x2,…,xk的权.例2某跳水队为了解运动员的年龄情况,作了一次年龄调查,结果如下:13岁8人,14岁16人,15岁24人,16岁2人.求这个跳水队运动员的平均年龄(结果取整数).2.某校八年级一班有学生50人,八年级二班有学生45人,期末数学测试中,一班学生的平均分为81.5分,二班学生的平均分为83.4分,这两个班95名学生的平均分是多少?1.一组数据为10,8,9,12,13,10,8,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已知一组数据4,13,24的权数分别是111,,,632则这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是_____ .3.某公司有15名员工,他们所在的部门及相应每人所创的年利润(万元)如下表: 该公司每人所创年利润的平均数是_____万元.4.某次歌唱比赛,两名选手的成绩如下:(1)若按三项平均值取第一名,则______是第一名.(2)若三项测试得分按3:6:1的比例确定个人的测试成绩,此时第一名是谁?(无须注册,直接下载)。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_1_1 平均数(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_1_1 平均数(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1 课题:平均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我能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我能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重难点:会求加权平均数。

对“权”的理解。

一、自主学习: 1.算术平均数的定义:一般地,对于n 个数x 1,x 2,…,x n ,我们把)(121n x x x n+++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mean),简称平均数,记为x ,读作“x 拔”.小明经过认真的观察,对上海东方大鲨鱼队队员的年龄总结如下:年龄/岁 16 18 21 23 24 26 29 34 相应队员数12413121计算该队的平均年龄如下:2.某广告公司欲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对A 、B 、C 三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他们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测试项目 测试成绩A B C 创新 72 85 67 综合知识 50 74 70 语言884567(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确定录用人选,那么谁将被录用?(2)根据实际需要,公司将创新、综合知识和语言三项测试得分按4:3:1的比例确定各人的测试成绩,此时谁将被录用?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如例1中4、3、1分别是创新、综合知识、语言三项测试成绩的权(weight),而称1341 88350472++⨯+⨯+⨯为A的三项测试成绩的加权平均数.二、合作交流与展示: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表所示:应试者听说读写小关85 78 85 73小兵73 80 82 83(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

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1:3:4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的分析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 20.1.1 平均数 第1课时 平均数
1.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能运用加权平均数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
自学指导:阅读课本111页至114页,完成下列问题. 知识探究
1.一般地,如果有n 个数如x 1、x 2、…、x n ,那么x =
1
n
(x 1+x 2+…+x n )叫做这n 个数的平均数.“x ”读作“x 拔”. 2.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数值的代表值,它刻画了这组数据整体的平均状态,对于这组数据的个体性质不能作出什么结论.
3.若n 个数x 1,x 2,…,x n 的权分别是w 1,w 2,…,w n ,则1122123n n
n
x w x w x w w w w w ++⋯++++⋯+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4.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
.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1 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各项的成绩(百分制)如下:
(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比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2∶3∶3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解:(1)听、说、读、写的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则甲的平均成绩为853*********
3322
⨯+⨯+⨯+⨯+++=81
乙的平均成绩为
733803852822
3322
⨯+⨯+⨯+⨯+++=79.3
显然甲的成绩比乙高,所以从成绩看,应该录取甲.
(2)听、说、读、写的成绩按照2∶2∶3∶3的比确定,则甲的平均成绩为852*********
2233
⨯+⨯+⨯+⨯+++=79.5
乙的平均成绩为
732802853823
2233
⨯+⨯+⨯+⨯+++=80.7
显然乙的成绩比甲高,所以从成绩看,应该录取乙.
例2 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按演讲内容占50%、演讲能力占40%、演讲效果占10%的比例,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进入决赛的前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如下表所示:
请计算确定A 、B 两名选手的排名情况.
解:选手A 的最后得分是
8550%9540%9510%
50%40%10%
⨯+⨯+⨯++=42.5+38+9.5=90
选手B 的最后得分是9550%8540%9510%
50%40%10%
⨯+⨯+⨯++=47.5+34+9.5=91
由上可知选手B 获得第一名,选手A 获得第二名. 活动2 跟踪训练
1.某公司欲招聘公关人员,对甲、乙候选人进行了面试和笔试,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1)如果公司认为面试和笔试同等重要,从他们的成绩看,谁将被录取? 解:x 甲=88,x 乙=87.5,x 甲>x 乙,甲被录用.
(2)如果公司认为,作为公关人员面试的成绩应该比笔试更重要,并分别赋予它们6和4的权,计算甲、乙两人各自的平均成绩,看看谁将被录取.
解:x 甲=87.6,x 乙=88.4,x 乙>x 甲,乙将被录用.
2.晨光中学规定,学生的学期体育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早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50%.小桐的三项成绩(百分制)依次是95分、90分、85分,小桐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 解:x =88.5分
3.某次考试,5名学生的平均分是82,除甲外,其余4名学生的平均分是80,那么甲的得分是( D ) A.84 B.86 C.88 D.90
4.若m 个数的平均数为x ,n 个数的平均数为y ,则这(m+n)个数的平均数是( D ) A.
2x y + B.x y m n ++ C.mx ny
x y
++ D.mx ny m n ++ 5.已知数据a 1,a 2,a 3的平均数是a ,那么数据2a 1+1,2a 2+1,2a 3+1的平均数是( C ) A.a B.2a C.2a+1 D.
23
a
+1 6.某班10名学生为支援希望工程,将平时积攒的零花钱捐献给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每人捐款金额如下(单位:元): 10,12,13.5,21,40.8,19.5,20.8,25,16,30. 这10名同学平均捐款多少元? 解:
1
10
(10+12+13.5+21+40.8+19.5+20.8+25+16+30)=20.86(元). 7.某校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早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占20%,体育理论测试占30%,体育技能测试占50%.小颖的上述三项成绩依次为92分、80分、84分,则小颖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 解:92×20%+80×30%+84×50%=84.4(分).
8.八年级一班有学生50人,二班有45人.期末数学测试成绩中,一班学生的平均分为81.5分,二班学生的平均分为83.4分,这两个班95名学生的平均分是多少?
解:1
95
(50×81.5+45×83.4)=82.4(分)
9.一组6个数1,2,3,x,y,z的平均数是4.
(1)求x,y,z三数的平均数;
(2)求4x+5,4y+6,4z+7的平均数.
解:(1)6; (2)30.
活动3 课堂小结
1.加权平均数的公式.
2.运用加权平均数的公式计算样本数据的平均数.
3.体会加权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