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谣言及其治理——以“昆明暴恐事件”与“马

合集下载

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舆情应对的问题及对策

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舆情应对的问题及对策

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舆情应对的问题及对策作者:陈然谢薇来源:《今传媒》2014年第10期基金项目: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政务微博传播效果的评估体系与提升策略研究”(14YJC860002);黄冈师范学院博士基金项目(20130316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陈然,女,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网络传播研究;谢薇,女,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网络传播研究。

摘要:本文以“昆明火车站3·01暴力恐怖事件”为例,将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微博云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考察政务微博应对突发事件的具体表现及其传播效果,并针对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鉴管理学中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突发事件;政务微博;舆情;应对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0-0016-02转型期的中国,突发事件频发。

依托于互联网的政务微博凭借渗透性强、影响力大等特点,日益成为政府机构应对突发事件舆情、实现信息公开、提供公共服务的优选渠道。

政务微博应对突发事件的传播效果究竟如何?是否存在行为失当?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微博云南”发布的涉及“3·01暴力恐怖事件”的微博条文及其评论进行分析,同时对“微博云南”与该事件相关的微博数、发布时间、转发数、评论数以及评论回复数等基本数据进行统计,数据搜集时间确定为2014年3月1日至3月8日,内容分析的主要变量包括“微博议题”、“微博信源”、“微博功能”和“评论解读方式”。

一、政务微博应对突发事件的具体表现2014年3月1日晚,昆明火车站发生了一起惨绝人寰的暴力恐怖案件。

作为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微博云南”对此案进行了连续播报。

对其发布行为以及微博内容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8天时间内,“微博云南”共发布了65条与事件相关的微博,日均发布数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如图1所示)。

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谣言传播及应对策略

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谣言传播及应对策略

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谣言传播及应对策略作者:韩国良孙海霞来源:《采写编》2014年第05期2006年1月8日,国务院授权新华社全文播发了《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预案中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微博谣言划分为多种类别。

根据微博谣言的传播是自发的还是有预谋的,可以将微博谣言划分为:自发型、预谋型、自我实现型。

根据微博谣言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微博谣言可以划分:突发公共事件衍生型、原发型。

所谓突发公共事件微博谣言,是指与大多数民众利益相关的突发性事件,在强大的集体情绪的裹挟下,借助于微博扩散的谣言。

这类微博谣言关注度很高,社会危害性极大。

一、从芦山地震微博谣言看微博谣言特点2013年4月20日8点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在芦山地震发生后十天里,各路谣言四起。

本文选取寻找徐敬回家、地铁预报地震、一条搜救犬反复被“牺牲”、“地震解密之祖”预测地震、雅安又一救护军队坠崖、多张雅安地震现场图、红会称“不捐500万不能进灾区”、地震局内部消息成都9.2级地震、地震期间大吃大喝,航空公司坐地起价等十则较具有代表性的微博谣言作为样本,通过对谣言样本的归纳分析,其可发现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谣言传播速度迅疾微博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使谣言在极短的时间内扩散式广泛传播,并且抢先在权威信息发布之前进入受众视野。

芦山地震中的微博谣言几乎在事件发生的同一时间出现,在“多张雅安地震现场图”谣言中,一组“房屋一片废墟,伤者倒在地上”的图片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并像病毒细胞一样裂变式增长,迅速波及全国,可见谣言传播速度之迅疾。

(二)谣言和事实真假难辨新闻性的特征是谣言在一定程度上所具有的,能在情况尚不明确的时候向受众提供信息。

这类的谣言混杂于真假难辩的各类信息中,简单的重复变成了解释,从而影响公众舆论的走向。

从“昆明暴恐事件”看主流媒体微博传播中的编码与解码

从“昆明暴恐事件”看主流媒体微博传播中的编码与解码

2015年第3期突发事件指的是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①这类事件因为其所具有的突发性、显著性、灾难性、接近性和人情味等很自然地成为了各大媒体进行新闻报道的重中之重。

而如今,随着微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微博了解信息并主动投身到信息的互动传播和分享当中。

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微博迅速成为舆论的集散地,主流媒体所构建的官方舆论场和普通网民所建构的民间舆论场在微博空间里展开了互动和博弈。

本文以人民日报新浪微博为个案,分析2014年3月1日发生的“昆明暴恐事件”,试图探究突发事件中主流媒体利用微博进行编码以及微博用户对此进行解码的全过程。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2014年3月1日21时20分左右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了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组织策划的无差别砍杀事件。

“昆明暴恐事件”是一起典型的突发事件,事件发生之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网络舆论一片哗然,微博迅速成为这起突发事件舆论的集散地。

一方面,主流媒体积极利用微博平台发声,引导网络舆论,@人民日报(22:30)、@新华视点(22:55)、@央视新闻(23:13)等均在第一时间介入此事;另一方面,这起突发事件也引起了网民的广泛讨论,并与主流媒体积极互动。

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编码解码”理论基础上的,采用个案研究和文本分析法,对@人民日报关于“昆明暴恐事件”的微博报道以及网民对此的评论进行文本分析,揭示这些文本背后的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微博热门话题的热度通常保持三到七天,除非事件真相不明或者有重大变化,否则关注度会逐渐下降,所以本文统计的文本截止时间为2014年3月7日24时。

二、主流媒体微博传播中的编码与解码(一)编码——意义生成的过程霍尔将文本的生产流通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就是文本意义的生成,也就是所谓的编码阶段。

在这一阶段,编码者对世界的看法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如何取舍材料、如何建构“现实”都掌握在编码者的手里。

昆明暴恐案系新疆分裂势力策划 警方击毙4人抓1人

昆明暴恐案系新疆分裂势力策划 警方击毙4人抓1人

“3·01”严重暴力恐怖事件,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损失。有关部门表示,要以坚决态度、有力措施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活动,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昆明火车站暴力案件已造成28名群众遇难、113名群众受伤】3月1日晚9时20分,10余名统一着装的暴徒蒙面持刀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截至3月2日1时,暴力案件已造成28名群众遇难、113名群众受伤。公安干警当场击毙5名暴徒,其余暴徒仍在围捕中。
新华社昆明3月2日电 记者从昆明市政府新闻办获悉,昆明“3·01”。
3月1日21时许,昆明火车站广场发生蒙面暴徒砍人事件。截至2日6时,已造成29人死亡、130余人受伤。民警当场击毙4名暴徒、抓获1人。目前,案件侦破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受伤群众已分别被安置在多家医院,各级医疗部门已调集精干力量,全力救治伤员。昆明火车站当晚各车次均已发出,昆明市社会秩序稳定。

微博谣言信息传播规律及其治理对策

微博谣言信息传播规律及其治理对策
中 图分 类 号 : 9 文献 标识 码 : D1 A 文章编 号 :6 1 15 (0 0 —0 80 17— 7 2 1 )60 7— 3 1 1
微博是一种新 的信息传播形式 、 文化娱乐形式和 人际交往方式 , 微博平 台突破 了以往传统媒体的线性 传播和 网络媒体的网状传播 ,形成 了其独特的链状 、 环状 、 树状 的对话结构 , 从而为谣言的迅速传播 、 聚合 和裂变带来了可能。 在微博新媒体的舆论环境下, 谣言 信息传播事件频频发生 , 严重影响了政府和人 民的工 作和生活 , 威胁到社会 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规范微博 谣言信息传播行为, 加强对微博谣言信息传播治理与
府面前的一个迫切且急需解决的问题 。 微 博信 息传 播的特 点


微博是一种基于用户关 系的信息传播及 获取平 台, 用户通过约 10字的信息 , 4 实现更新与即时分享 。 微博平 台的出现 ,赋予每个人平等的网络话语权 , 每
个人均可 以通过网络发表言论 , 因此微博 的出现改变 了传统舆论生态和舆论环境。0 年上半年我国微博 21 1
用户已经达到 1 8 ,微博 已经超过 B S成为第二 . 亿 9 B
大舆情源 。谣言遇到微博就像插上了翅膀 , 其快速的
体从 5 . 8 %降低为 5 . 9 61 %。因此 , 我国微博信息传播门
槛低 、 平民化 、 草根性 。微博的“ 碎片化” 表达方式导致 微博信息多元化 , 也造成信息泛滥失控 。
情引导等方面的研究.
的信息 , 直接 @某用户 。一条信息可以被上千万的用 户粉丝收看 , 如果他们再转发一 次 , 就会达到倍几何
级的传播影响力 ,能够在短时间内呈现雪崩式传播。
低收入 、 少理性的特点 , 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往往 会将一点小事演化成酝酿成谣言事件。 相对于网络上

谣言在微博中的产生及应对之策

谣言在微博中的产生及应对之策
形 ,一方 面往往导致没有表 达出原有 的力度或意义 ,另一方面可能导致
解决矛盾 , 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 首先就是要和谣言抢时间。微博传递信息速度非常快 ,如果对信息
不敏感 ,那么会陷人非常尴尬和被动的境地。微博具有一定 的 自净功能 ,
但是与其传播速度相 比 仍然滞后 , 所 以辟谣需要及时介入。 微博辟谣能够加快微博信息 自净的速度 ,是有益于整个信息传播环 境的。但是 目 前没有形成完善的辟谣机制 ,新浪微博用户常常对 官方辟
谣言在微博中的产生及应对之策
陈 雨春
西安体育 学院
陕西
西安
7 1 0 0 6 8
【 摘 要 】在微博事件 中,由于精英话语权被分散 ,把关功能被大大削弱,信 息的传播 内容及传播 方向相 比传统媒介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信 息 源从可信度较 高的官方消息或传统媒 体报 道分散到个人 ,传播过程 中信息原本意义会被破 碎 、扭 曲 ,变得极 不可靠,成 为 “ 谣 言” 。 【 关键 词】微 博 信 息扭曲 谣言 社会公共 问题 中图分类号:T P 3 9 3 . 0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 0 0 9 — 4 0 6 7 ( 2 0 1 3 ) 2 1 - 5 1 — 0 1 微博赐予人们一种公 开传播信息 的渠道 ,这是一次值得普通 民众欢 呼的媒介革命 。微博在普通人生 活中乃至社会中扮演 的角色 日 益重要 , 不单单是抒发个人| 隋感的场域 , 更成为普通 民众参 与社会议题讨论的重 要途径 。网络媒体携带信息的特性决定 了在微博中存在着数量巨大的未 确定信息 , 在面对对公共社会领 域问题 的质疑或不实猜测时 ,这些未确 定信息是 帮助 民众 向有关部门行使知情权的一种表现。尤其是 当国内由 下至上 的沟通渠道 出现各种问题时 , 微博 中的 “ 谣言”更显信息公开的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谣言及其治理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谣言及其治理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谣言及其治理作者:姜鹤江洋洋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22期【摘要】“3.1昆明暴恐事件”与“马航失联事件”是2014年开年以来发生的两起较大的突发公共事件,不管是从信息的时效性,公众的参与度,还是影响力来看,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平台都成为了两次事件的一个重要发声渠道。

信息在相对自由的网络环境中传播,网络谣言成为了不可避免的存在,并给现实社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谣言;微博谣言2014年3月1日发生的昆明暴恐事件被誉为中国的9·11,接踵而至的马航失联事件更是因为150多名中国乘客而成为了举国瞩目的公共性事件。

在面对两起突发公共事件时,微博不仅成为了新闻报道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成为了谣言泛滥的重灾区。

本文将以两起事件中谣言的产生、传播和应对为例研究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谣言,以及应对策略。

一、微博谣言《辞海》中对谣言的定义为:“谣言,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捏造的消息。

”学者胡珏也曾提出:“谣言是一种以公开或非公开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和诠释。

”与谣言的发生相比,关于谣言的发生则多引用国外学者的公式,或在国外较为成熟的理论基础之上进行。

如较早期的谣言产生公式是1947年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提出:Rumor=Importance×Ambiguity。

学者胡珏在奥尔波特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反常度”概念,认为影响谣言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事件的反常性,事件的重要性、模糊性和反常性,构成了谣言发生的内因。

关于微博谣言的研究大致从传播学、政治学、心理学、法学等几个方面展开,其中从传播学角度入手是主要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作为新媒体的微博与谣言产生的关系,二是探讨微博谣言的类型与传播规律,三是对微博自净功能的关注,四是微博谣言的治理策略。

总体来看,学界大多对微博谣言持否定态度,进而导致微博谣言功能研究的单一性,忽视微博谣言作为信息的社会功能,微博谣言治理的边界也尚需明确。

微博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微博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微博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作者:贾菁来源:《新闻爱好者》2013年第03期【摘要】微博是随着网络的兴起和普及而产生的网络衍生品,并以极快的速度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会传播格局。

微博所带来的影响的一个方面就体现在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上,微博的自由性和广泛参与性导致了虚假信息的扩散,从而使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和处理变得复杂。

本文从实例入手探讨了在微博时代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相关机构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微博;公共危机事件;信息传播模式现代社会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日常生活中的娱乐、交流、学习、工作等都离不开网络,我们获得信息和传播消息也主要通过网络进行,这种方式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大,于是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网络衍生品,如微博。

2006年微博从国外兴起,短短几年时间迅速成为人们钟爱的网络平台。

微博的迅速崛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改变,140字的简短讯息,充分利用了现代社会人的碎片化时间。

因此微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各种信息在微博上迅速传播,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但也使得虚假信息和谣言在网络上蔓延,从而导致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和处理变得极为复杂。

近年来,面对公共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相关应对机制却并不完善,使得公众产生信任危机,这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定。

本文基于当前微博的影响力和特点,从近期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着手,探讨相关机构的应对策略。

一、公共危机事件概述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公共危机事件不再独立于我们的生活之外,而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而且,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催生了一系列新型危机事件,如食品安全问题、交通问题、政府公信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企业诚信问题等。

高效的传播速度和便捷的传播途径,让许多公共危机事件暴露在公众面前,处在风口浪尖的当事人或者机构如果不能合理及时地应对,自然会造成公众情绪不稳定,引来大量质疑甚至谩骂。

对于政府来说,会造成公信力的减弱,增加群众的不满情绪;对于企业来说,会引起品牌影响力和品牌价值的降低,从而有损企业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年 与社会
2 0 1 4 年8 月上
第2 2 期总第5 6 8 期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谣言及其治理
以 “ 昆明暴 恐事件"与 “ 马航失联事件"为例 姜( 兰州大学鹤
江 洋洋
兰州 7 3 0 0 0 0)
新闻与传播 学 院,甘肃
【 摘 要】 “ 3 . 1 昆明暴恐事件”与 “ 马航失联事件”是2 0 1 4 年开年以来发生的两起较大的突发公共事件,不管是从信息 的时效性 ,公众 的参 与度 ,还是 影响 力来 看 ,以微博 为代表 的网络平 台都成 为 了两次 事件 的一个重要发 声渠道 。信 息在 相对

( 二 )两起事件微博谣 言对 比分析 两起 突发公 共事件的报道过程 中都产生 了微博 谣言 ,但 是 由于具体事件性质 的差异 等特点 ,两起事件 中的微博谣 言 同样有着不 同之 处 :
昆 明暴 恐事 件 报 道信 息源 网 友 、国 内相关 行政 部 门或媒 体 马航 失联 事件 国外个 人 、相关 部 门或媒 体
传 播模 式 由 网友传 向媒 体 再传 向其 他 网友 辟谣 速度 及 效 果 辟 谣及 时且效 果 明显 由媒体 传 向网友
辟 谣及 时 ,但反 复发 布与 辟谣 ,导 致舆 论 和信息 混乱
三、微博谣 言的应对策略 微博谣 言的泛滥 比传统谣言要更加迅猛 ,尤 其是在近几 年 发生 的突发公共事 件当 中,给社会 的发展带来许 多不利影 响。当前微博等 自媒体 的发展 仍然方兴未艾 ,相对应 的 ,微 博谣 言等新 兴的谣言发展也会 随之水涨船高 ,因此 ,加强对 微博谣 言的治理变得 日益重要 。 根据对 3 . 1昆明暴恐事件 和马航失联事件 中微博谣 言的 情况来看 ,可以从 以下几个层 面展 开针对微博谣言 的应对 策 略 : 加 强微博 实名制 。虽然很 多人对 网络实名 制存在质 疑 , 但 实名 制 的实施使 得用 户必 须对 自身 发布 和传播 的信 息 负 责 ,这有利 于从 源头 上限制微 博谣 言的扩散 。 提高网 民的谣言抵抗力 。微博 使用 的门槛相对较低 ,用 户 的媒介素养水 平参 差不齐 ,这就使得不 同的受 众在译码和 释码 中得到不 同的结论 , 对微博谣言 的识别能力也 大不 相同。 因此 ,加 强 网民媒介 素养教育 , 保 持清 醒头脑 和独立思考 , 增强 自身免疫力 ,提 高网民针对 网络信息 的思考判 断能力 , 对于遏制网络谣言 的传播有着至关重要 的意义 。 主动公 开信 息 ,及时辟谣 。微博谣言 的传播在一 定程度 上反映 了民众对 于信 息有需求 ,当 民众有信息需求 时就会到 处寻找信息 ,在官方信息 延迟发布或不公开 的时候就 是谣 言 最容 易得到传播 的时候 。因此 ,在微博时代应对 突发 的公共 事件 时 ,我们的权威部 门更要及 时的发布信息 ,满足公众信 息需 求 ,阻断谣言 的传播通道 ,加 强舆论监控 ,针对谣 言迅 速反应 ,及 时辟 谣 ,将 谣言扼杀在萌芽状态 。

始作俑者及 网友转发其他媒介上信息 , 动机 国内媒体发布或转发国外信息,动 动机 为 提醒 他人 ,非 恶 意散播 谣 言 机 为新 闻报 道 ,非恶 意散 播 谣言的被传 仅个别媒体参与传播 , 被转发数 较多媒体参与了传播 , 不乏主流媒 播情况 量较少 体,被转发次数较多
自由的 网络环境 中传播 ,网络 谣言成为 了不 可避免 的存在 ,并给现 实社会 带来了较 大的影 响。
【 关键 词 】 突发 公共事件 ;谣 言;微博 谣言
2 0 1 4年 3月 1日发 生 的 昆 明暴 恐 事 件 被 誉 为 中 国 的 9・1 1 ,接 踵而 至的马航 失联 事件更 是 因为 1 5 0多名 中国乘 客而成 为了举 国瞩 目的公共性 事件 。在 面对 两起 突发公共事 件时 ,微 博不仅成为 了新 闻报 道的重要 阵地 ,同时也成为 了 谣言泛滥 的重 灾区。本文将 以两起 事件 中谣 言的产生 、传播 和应对为例研究 突发公 共事件 中的微博谣言 , 以及应对 策略 。 微博谣言 《 辞海 》中对谣 言的定义为 : “ 谣言 ,没有事 实根据 的传 闻; 捏造 的消 息。 ”学者胡珏 也 曾提 出 : “ 谣言是一种 以公开 或非公开渠道传播 的对公众感兴趣 的事物 、事件或 问题的未 经证实 的 阐述 和诠释 。 ”与 谣言 的发生相 比,关 于谣言 的发 生则 多引用 国外学 者的公式 ,或在 国外 较为成熟 的理 论基础 之 上进行 。如较 早期 的谣言产 生公式 是 1 9 4 7年奥尔 波特 和 波 斯特 曼提 出 : R u mo r = I m p o r t a n c e ×A mb i g u i t y 。学者 胡珏 在 奥尔 波特公式 的基 础上提出 了一个 “ 反 常度 ”概念 ,认 为影 响谣 言发生的一个重要 因素就是事件 的反常性 ,事件 的重要 性 、模糊性 和反常性 ,构成 了谣 言发 生的内因。 关于微 博谣 言的研究 大致从 传播 学 、政治 学 、心 理学 、 法学 等几 个方面展开 , 其 中从传播学角度人 手是主要研究 方 向,研究 内容大致可 以分 为四个方面 : 一是作 为新媒体 的微 博与谣言产生 的关 系 , 二是探 讨微博谣言 的类 型与传 播规律 , 三是对微博 自净功能 的关注 ,四是微博谣言 的治 理策略 。总 体来看 ,学界 大多对微博谣 言持否定态度 ,进 而导致微博谣 言功 能研究 的单一性 ,忽视微 博谣 言作为 信息 的社 会功 能 , 微博谣言治理 的边界也 尚需 明确 。 二、事件 中的微博谣言分析 ( 一 )两起 事件 中的微博谣言 1 . 昆 明暴 恐事件 。在 事件 发生 的当晚 ,谣 言就 产生 了。 在 微博 中流传开 的第一 条谣 言是 网友 @ 小杨 转遍 经筒发 布 的: “ 昆明官渡 区大树 营 同时发生 了相似 的恶性伤 人事件 ” , 随后 网友 @仇 春敬 也发 布 了一条类 似 的微博 ,这两 条信 息 被 @东 方早报 和 @凤 凰 网相 继转 载 ,并 且截止 到 2日凌晨 时 就分别 被转 发 了 2 7 6 0次 和 2 0 9 8次 ,假 消息被 迅速 传播 。 官 方 的辟 谣 行 动 很快 就 展 开 了 ,央视 新 闻 于 3月 2日 0 0: 1 2 分 开始 辟谣 ,澄清 了除 昆 明火 车 站暴力 事件 外 ,其 余多 地 的暴力 事件均为谣传 。此条微博截 止 2日 2: 1 1 分被转发 了1 7 7 7 2次 ,评论 了 1 5 9 7次 ,很快 的实现 了辟谣的效果 。 2 . 马航失联事件 。作 为一起涉及我 国公 民利益的境外 突 发公共事件 ,此 事件本身就有着 不 同之处 ,在针对 其的新 闻 报道工作 也存 在着特殊性 。马航 事件 中第一条 完全意义上 的 谣言是 由 @人 民 日 报在 3 月 8日 1 3: 3 4 分发 布的 : “ 【 越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