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精华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时分秒文字表示法:11时55分(12秒)电子表示法:11:55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钟面上有( 12 )个数字,( 12)个大格,( 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1 )个大格,也就是( 5 )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 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 1)分钟走,1大格是( 5 )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即(1)小时;秒针走1小格是( 1)秒钟,走1大格是( 5)秒钟,走一圈是(60)秒钟即(1)分钟。

4、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秒钟)。

5、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6、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7、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8、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一刻=15分一天=24小时9、跑步比赛用时间最短的最快。

10、计算一段时间的方法(1)从钟面上数格子,数开始到结束分针走的格数。

(分针走一小格为1分,一大格为5分,时针走一大格为1时)(2)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公式: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例题1:少儿节目每晚6:10播出,6:30结束,一共播放多长时间?方法一:6:30一6:10=20(分钟)。

方法二:如下图所示,分针从2走到6,走了4个大格,4×5=20(分)所以是20分钟。

例题2:文文的学校8:10开始上课,每节课40分钟,第一节课什么时间下课?8时10分+40分=8时50分答:第一节课8时50分下课。

例题3:一场篮球比赛用了40分钟,下午4:20结束,这场篮球赛什么时间开始的?4时20分—40分=3时40分,即3:40开始的。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苏教版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口算乘法:(1)整十数或整百数乘一位数,可以用整十(或整百)数前面的数去乘一位数,因数有多少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加几个零。

如:2×3=6200×3=600,8×2=168×200=1600(2)口算乘法: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2、求一个数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计算。

如:10是5的()倍?10÷5=210是5的2倍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4的2倍是()4×2=84的2倍是84、三个数相乘,可用前两数相乘,乘得的积再和第三位数相乘。

也可用后两位数相乘,乘得积再与第一位数相乘。

400×2×4=400×()400×2×4=()×4235×3×3235×6(填>或<号)5、乘法规律:其中一个乘数不变,另外一个乘数越大积就越大。

6、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把两位数或三位数估大或估小看成整十或整百数后,与一位数相乘,再根据估算结果进行判断推理。

第二单元克与千克1、秤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表示。

千克又叫公斤。

2、秤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3、克与千克的关系:1千克=1000克1kg=1000g2千克=2000克3千克=3000克4、一定要看清单位,是以克为单位还是以千克为单位,单位不一样一定要换算单位。

知识补充:5、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填写单位时一定要看清是填长度还是重量。

6、时间单位:1小时=()分1分=()秒2小时=()分第三单元长方形与正方形1、长方形: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长的边叫作长,短的边叫宽。

2、正方形: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每条边叫作边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一、数的认识1.自然数的认识:a.自然数是从1开始逐个往后数的数,用N表示。

b.掌握自然数的顺序,可以进行自然数的比较大小。

2.整数的认识:a.正整数:大于零的整数。

b.负整数:小于零的整数。

c.零:表示没有数的数量,既不是正整数也不是负整数。

d.了解整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

3.分数的认识:a.分数是表示整体被平均分成若干份的数。

b.了解分子、分母、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

c.比较大小:相同分母,分子大的分数大;相同分子,分母小的分数大。

二、加减运算1.整数的加减法:a.同号两数相加,结果的符号不变,数值相加。

b.异号两数相加,结果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数值取两个数的绝对值之差。

c.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2.分数的加减法:a.分数的加法:分子相加,分母保持不变。

b.分数的减法:分子相减,分母保持不变。

c.化简结果:将结果进行化简为最简分数。

三、数的整体与部分1.整数的整体与部分:a.将一个数整体平分成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整体的1/4,即整体的16份就是16个1/4。

b.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通过计算整体或部分的数量来推得另一部分或整体的数量。

2.分数的整体与部分:a.将一个数整体平分成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1/8,可以找到其中的1/8、2/8、3/8、4/8、5/8、6/8、7/8等部分。

b.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通过计算整体或部分的数量来推得另一部分或整体的数量。

四、整数的乘法1.整数的乘法:a.同号两数相乘,结果为正数。

b.异号两数相乘,结果为负数。

五、整数的除法1.整数的除法:a.被除数除以除数,商的符号由被除数和除数的符号决定,结果为正数或负数。

b.商和余数的概念: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的商为商,所得的余数为余数。

六、几何图形的认识1.认识平面图形:a.点:空间中没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图形元素。

b.线段:由两个端点和它们之间的点组成,没有宽度的图形。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以下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汇总:
1. 自然数的认识:
- 自然数的概念
- 数的顺序
- 数的读法和写法
- 自然数的大小比较
2. 加法和减法:
- 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 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 加法和减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 进位与退位运算
3. 长度的认识:
- 长度的比较
- 长度的测量和计量(使用尺子测量长度)
4. 数字的拆分和组成:
- 数字的展开
- 数字的合并
5. 乘法:
- 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 乘法口诀表(小于等于9)
- 乘法的分配律和乘法的零
6. 数的分解和组合:
- 数的分解(将一个数分解成若干个加数的和)
- 数的组合(根据数的分解结果进行组合)
7. 形状的认识:
- 不同形状的比较和分类
- 图形的名称和性质
8. 数字的比较:
- 数字的大小比较
- 使用不等号进行数字的比较
9. 简便算法和方程:
- 简便算法(把计算中的乘法、除法问题转换成加法、减法问题)
- 方程的解法(使用方程求解问题)
10. 简单的数据统计: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数据的分组和统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全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全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班级姓名学号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两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2)三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3)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4)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不一定有0。

(5)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所以积的末尾一定有0。

【至少有这么多个零】(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一个数乘以倍数;倍数关系一定要看清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

(7)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乘后面两个数的乘积。

如:150×3×2=150×6(8)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变大用乘法,变小用除法,求倍数也是用除法”】(9)“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1)常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和克。

(2)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3)称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4)常用的秤有电子秤、盘秤、台秤、体重秤、天平……(4)1千克有多重——5个大苹果大约重1千克;10个橘子大约重1千克;18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4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

(5)1克大约有多重——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5粒黄豆大约重1克;(6)几种常见物品的质量——1个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30千克;1本数学书大约重250克;1只苹果大约重200克;1只鸡蛋大约重60克;1枚1角硬币大约重3克;1枚1元硬币大约重6克;(7)1千克=1000克。

(8)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以不超过5克为宜。

(9)水+空杯=总重,总重-水=空杯,总重-空杯=水。

(10)一定要看清单位,是以克为单位还是以千克为单位,单位不一样一定要换算单位。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前言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正文第一章:数到100以内•数数:1-10、10-20、20-30…90-100的数数方法•数的表示法:以张为单位、以点为单位、以两位数表示法•数量的比较: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数数的奇偶性比较:奇数、偶数的概念•数比数大:包括数的比较、表示和数的顺序第二章:减法•减法的表示法:减法符号、计算方法•减法的应用:减法的应用问题解决第三章:加法•加法的表示法:加法符号、计算方法•加法的应用:加法的应用问题解决第四章:找规律•数字规律:数列的顺序规律、数列的间隔规律•形状规律:几何图形的特征和规律•每日生活中的规律:时间的顺序规律第五章:乘法初步•加法与乘法的联系:乘法的加法性质•乘法的表示法:乘法符号、计算方法•数量的乘法:相同数的倍数、不同数的倍数•乘法的应用:乘法的应用问题解决结尾通过本文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这些知识点的内容和要点。

希望这份总结对学生和家长们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有所帮助,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

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的学科,希望大家在日常学习中能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感谢您的继续阅读。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第六章:长度和长度的比较•长度的比较:长短的概念•长度的测量:使用非标准单位、标准单位(米)进行测量•长度的应用:用长度解决问题第七章:形状•平面图形的认识:点、线段、直线、射线、角、平行线•尺规作图第八章:时间•时间的基本概念:秒、分、时、天、星期、月、年•时间的表示法:数字表示法、钟表表示法•时间的比较:早晚、长短的概念•日常生活中的时间问题:日常生活中时间的计算第九章:重量和重量的比较•重量的比较:轻重的概念•重量的测量:使用天平进行重量的比较•重量的应用:用重量解决问题第十章:二维图形•平面图形的辨认: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第十一章:金钱•面值和组合:金钱面值的概念和组合方式第十二章:四位数的正确读法和写法•数的进位:千、百位数与十、个位数间的关系•四位数的认识:千、百、十、个位数的读法和写法•四位数的拆分与组成:千、百、十、个位数的拆分和组成通过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学生和家长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提升数学学习的效果。

江苏数学三年级知识点

江苏数学三年级知识点

江苏数学三年级知识点
江苏是中国的一个省份,其教育体系有着自己的特色。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三年级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学生开始接触更多的数学概念和解题技巧。

以下是江苏地区三年级数学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1. 整数的认识:学生需要掌握整数的读写,理解整数的大小比较以及整数的加减法。

2. 分数的初步认识:开始接触分数的概念,学习如何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若干份。

3. 乘法和除法:学习乘法口诀表,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4. 四则混合运算:理解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

5. 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学习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6. 长度单位和数据的整理:了解米、厘米等长度单位,学习如何测量和记录数据。

7. 时间的认识:认识时、分、秒,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习如何计算时间。

8. 统计图表:学习如何使用条形图、饼图等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

9. 简单的几何图形:认识并能够识别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等基本几何图形。

10. 问题解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11. 数学思维训练:通过练习题和游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如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

12. 数学语言:学习如何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问题和解题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通过探索和实践来学习数学。

同时,也要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为更高年级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小学(xiǎoxué)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fùxí)知识点总结苏教版小学(xiǎoxué)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一、知识(zhī shi)框架一级知识点数与代数二级知识点数的运算(yùn suàn)三级知识点1、列竖式计算除法。

2、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验算3、一步计算的问题4、两步计算的问题1、质量单位千克、克数与代数常见的量2、千克、克之间的换算,简单的实际问题3、24时计时法空间与图形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图形的认识从三个方向观察用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形状1.周长的认识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期末知识点第一单元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是在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和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的根底上安排的。

1.计算:列竖式计算除法。

2.口算:被除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分别除以除数都没有余数的除法,包括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数。

3.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验算〔用乘法验算〕。

4.估算:估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5.一步计算的问题:在解决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量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6.两步计算的问题:先求总和或剩余是多少,再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练习:〔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62÷266÷672÷347÷7〔2〕口算:36÷360÷268÷290÷3〔3〕列竖式计算:39÷389÷467÷274÷3〔4〕你能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各是几十多吗?64÷584÷395÷481÷3〔5〕王老师用72元买笔记本,如果每本单价是2元,那么能买多少本?李老师用60元买了20本笔记本,那么每本笔记本多少钱?〔6〕一副乒乓球拍26元,一个乒乓球2元,用50元买一副乒乓球拍,剩下的钱能够买几个乒乓球?第二单元认数1.认数、读数、写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整十或整百的乘法口算:(挡0法)先把乘数末尾的0挡住进行口算,再将挡住的0加到乘积末尾,挡住几个0就再加几个0。

2、竖式计算: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或三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

哪一位上乘得的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讲解时,要演示给学生看。

并且要确保所有学生注意力都在黑板上。

讲解后,立即训练。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变大用乘法,变小用除法,求倍数也是用除法”】5、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任何数和1相乘还得这个数本身。

【强调任何数除以零等于零是错的。

强化领不能做除数】6、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

【演示法教学】7、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不少于几个0。

【至少有这么多个零】8、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最多只能多一位】9、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用实际问题进行强化训练。

不少于三个。

可以带入学生的名字进入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

】10、对折绳子和对折纸:11、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比这两个数相加的和大(错)【举例说明:1X3=3,1+3=4】12、两学生和学校的举例问题。

要考虑在学校同侧和异侧。

13、绳子对折问题。

每次对折绳子变为原来段数的两倍。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1、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千克又叫作公斤。

2、2包盐重1千克。

4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

书包约重2千克。

【考察学生的生活的感知。

如果学生能力薄弱,要喝家长沟通,让家长帮助学生去感知生活。

但是要学生记住几个常见题型。

鸡蛋50g 鸭蛋60g 学生体重25到45kg之间一分钱硬币1g 左右】3、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电子秤、体重秤、大型台秤、小型电子秤、天平、盘秤、杆秤、小型台秤。

4、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5、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6、1千克=1000克 1000克=1千克7、水+空杯=总重,总重-水=空杯,总重-空杯=水。

【装油,倒油问题。

一瓶油连瓶重7千克,倒出一半油后重4kg。

求油重多少千克,瓶重多少千克?典型题。

画图讲解】8、一定要看清单位,是以克为单位还是以千克为单位,单位不一样一定要换算单位。

【反复强调单位要统一】9、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重量单位:千克和克。

填写单位时一定要看清是填长度还是重量。

10、一千克棉花和一千克铁哪个重?【这个是典型题,要经常提到。

最好是以幽默的方式提出来并且强调,这样容易让学生记得住。

】11、经常强化解决问题的训练。

反复训练单位的换算和统一。

【大单位化小单位乘以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12、重量单位之间进率是1000,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这个说法是错的。

强调相邻】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边长。

4、正方形是邻边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

5、剪(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原来长方形的宽。

【典型题,可以剪纸给学生看】6、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只要是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找它的长和宽,然后用公式去算。

【要为了长远考虑,强化学生用第一种计算方法。

】8、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篱笆最长=长×2+宽篱笆最短=宽×2+长【靠墙围菜地】9、画图题:画一个周长是多少的长方形,先让周长÷2,得到长加宽的和,然后再将和分成,确定长和宽。

【图形可以画很多种,但是长加快可以自己分配,但是一定和一定要是周长的一半。

不要画正方形】10、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说明它们长与宽的和相等,但长和宽不一定分别相等。

11、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几倍,周长也扩大几倍。

【联想到五年级的边长扩大基本面积扩大平方倍】12、把一个图形剪成两个图形之后,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之和肯定大于原来图形的周长。

【一个正方形剪成两个长方形,周长增加了8厘米,求原来正方形周长。

注意点在剪之后多了两条边】13、把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图形,这个图形的周长小于原来两个长方形周长的和。

【同12题,少了两条边】14、一根铁丝围城一个长是6宽是2的长方形,现在将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求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典型题:周长不变是突破点】15、用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12个。

拼成大的长方形有几种拼法。

【画图解释,拼一行、两行、三行....来解释】16、给图计算周长题。

【必考,务必所有学生会运用公式】17、缺拐角的图形周长计算。

【周长是原来的图形周长,答题时要画虚线恢复图。

如果是中间缺一部分则不是原图形周长了】18、画一个长方形对角线用波浪线连起来分为甲乙两部分。

此时两边的周长相等。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整十、整百数后面的0挡住,再除以一位数,商是几,就再商后面加上挡住的0。

2、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一位不够看两位。

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当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时,用0占位。

除的过程中,每次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

【反复强调,每一步的余数都不能大于除数,否则说明商上的不对。

】3、被除数首位不够除,说明:首位<除数。

被除数首位够除,说明:首位大于等于除数。

4、被除数是三位数,若想让商中间商0,则被除数的十位<除数。

5、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6、被除数的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有0。

被除数的末尾有0,商的末尾不一定有0。

7、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8、比赛中,单打是2人一组,双打是4人一组。

9、一个数除以2再除以4相当于除以了8。

(2×4=8)10、遇到师生坐船,师生乘车,和给商品装箱等问题,除得的余数也要考虑,最后别忘记让商再加1才是最后需要的数量。

如果题中说明了有几位老师,要把老师的数量加到总数中。

【举例进行讲解。

乘车问题,租船问题都要考虑加一】【PS:本单元是计算单算,每天要进行计算训练。

同时要批改。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1、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2、两种物品间隔排列,两端是同一种物品,两端物品要比中间物品多1;如果以一种物品开头,以另一种物品结束,则两种物品数量相等。

3、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8个,到第三天是共增加了2个8,第五天是增加了4个8。

4、不太明白谁多谁少或者不清楚相互关系时,要画线段图。

【注意:这个是每个年级每一册书都会有的一个单元,这个单元的辅导要注意几个问题:1、要复习前面几个单元涉及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重难点2、要把本单元的所有解决问题的题型出一张分析样卷3、对解决问题中容易粗心的问题进行强化。

单位统一、后面单位要写、要写答。

4、解决问题比较差的学生要加强理解能力训练,要和家长沟通。

】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1、物体或图形在直线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就可以看成是平移。

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转动,就可以看成是旋转。

2.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注意:这个单元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单元,但是也是学生最容易失分数的单元。

这个单元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和画图能力。

这个单元强化了学生为主题,多说无益。

要让学生实际感受到才行。

注意的是,平移、旋转、轴对称都是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的】第七单元分数的认识(一)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是几分之一,这样的几份是几分之几。

2.分数大小比较: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分数大;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分数大。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4、必须是平均分,才能用分数去表示其中的一部分。

(判断题)【这个单元只做最简单的了解教学。

所以可以根绝学生层次可以适当增加点补充教学。

本单元要学会形象化教学,举例切西瓜,切蛋糕等形象化的上课。

调动上课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