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疏齿木荷+福建柏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研究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南五针松保护措施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南五针松保护措施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众多受保护的珍稀物种中,華南五针松便是其中之一。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华南五针松十分丰富,是科研人员研究华南五针松的首选之地。
华南五针松为分布较南的五针松树种,对于研究松属分类、分布有一定的价值。
干材端直,材质优良,坚实。
为中亚热带至北热带中山地区的优良造林树种。
现已分布零星,数量少,主要见于南岭山地,随着林区的开发,森林面积已日益缩减,生存林木,多生于交通不便或悬岩险峰处,显然对华南五针松的保护已刻不容缓。
标签: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南五针松;保护措施;人工繁殖1 前言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南五针松是最有名气的植物之一。
华南五针松树形优美,非常具有观赏价值;加之其木材结构质地较为轻软,结构细密耐腐,具树脂,可供建筑、家具等用材;又因为其为分布较南的五针松树种,对于研究松属分类、分布有一定的价值,华南五针松可谓是远近闻名的明星植物。
但随着林区的开发,华南五针松的生境遭到破坏,生存面积已逐渐减少,加之华南五针松的天然更新困难,对华南五针松的保护,势在必行!2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珠江的发源地之一,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最大的生物物种基因库,是我国1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地位,被誉为“物种宝库”、“南岭明珠”。
2.1 地理环境2.1.1 位置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于粤湘两省交界的粤北南岭腹地,广东省北部南岭山脉中心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0′~113?04′,北纬24?37′~24?57′。
跨两市三县,分别是韶关市的乳源瑶族自治县和清远市的连州市、阳山县,与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邻,总面积为5.84万公顷,约占广东省陆地面积的0.31%。
2.1.2 地貌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南岭山脉中段南坡,珠江支流北江的发源地。
南岭大顶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 - (1 广东省自然

南岭大顶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毕肖峰1,彭华贵2,黄忠良3*,曹洪麟4(1. 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广州 510173;2.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顶山保护站,广东乳源 512726;3.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树木园,广东肇庆 526070;4.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州 510650)【摘要】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的亚热带和热带区域,是广东省天然的绿色屏障。
根据在南岭大顶山建立的1 hm2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永久样地的调查,对样地所在的植物群落的结构、物种组成和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该群落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应称为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仁昌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gii)-山羡叶泡花树(Meliosma thorelii)群落。
该群落结构复杂,各层次的代表种类明显。
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特别是乔木层(DBH>1CM)的1 hm2物种数达163种,高于亚热带其它地区的森林群落。
各个层次中,以层间植物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乔木层次之,草本层最低。
究其原因是层间植物的均匀度指数较高。
因此,该森林群落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应该加强其物种维持机制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南岭大顶山;群落结构和组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图分类号: Q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873(2005)02-113-04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species diversity of the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 in Nanling Dadingshan Nature ReserveBI Shao-feng1, PENG Hua-gui2, Cao Hong-lin3, HUANG Zhong-liang3 (1. Nature Conservation Station of Forestry Department of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173; 2. Dadingshan Station of Nanl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Zhaoqin 526070; 3. South China Botanic Garden, Academy sciences of China, Guangzhou 510650, China )Abstract A plot (100m×100m)was set up in 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Nanling Dadingshan Nature Reserve for long-term monitoring of the plant biodiversity.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to each,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physiognomy, structure, florists, species diversity of the community for all plants with DBH>1 cm, and all shrub and herbs in 25 auadrates (5m*5m) within the plo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orest have characteristics of rich in species of Lauraceae and Fagaceae.and should be named of “Machilus chinensis、Cryptocarya chingii and Meliosma thorelii community”. There are rich species diversity in the community, especially for the tree layer (DBH>1cm). Results further suggests that, the community has high conservation values and should be studied for the mechanism of rich species biodiversity.Key words: Nanling Dadingshan;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的亚热带和热带区域,是广东省天然的绿色屏障。
闽南沿海山地福建柏与木荷不同种植模式对生物量的影响

闽南沿海山地福建柏与木荷不同种植模式对生物量的影响郑志征【摘要】采用样地调查和植物生物量测定方法,对闽南沿海山地福建柏、木荷纯林和混交林不同种植模式的生物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生物量为福建柏纯林>福建柏木荷混交林>木荷纯林;灌木层生物量为福建柏木荷混交林>木荷纯林>福建柏纯林;草本层生物量为木荷纯林>福建柏木荷混交林>福建柏纯林;凋落物层生物量为福建柏木荷混交林>木荷纯林>福建柏纯林;各层生物量为福建柏木荷混交林>福建柏纯林>木荷纯林.表明福建柏-木荷混交林比福建柏、木荷纯林更有利于林分光合产物的积累,增加养分归还量,有利于林分养分循环利用.【期刊名称】《林业勘察设计》【年(卷),期】2018(038)004【总页数】3页(P21-23)【关键词】福建柏;木荷;混交模式;生物量【作者】郑志征【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小坪林业试验场,福建厦门36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3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和木荷(Schima superba)是我国南方广泛种植的优质树种[1-2]。
福建柏属常绿乔木,是园林绿化和山地造林的优良树种。
木荷属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树,是优良的绿化、防火、用材树种。
闽南沿海地区高温多雨,林地土壤多酸性粗骨性土壤,淋溶性强,肥力低。
研究通过对沿海贫瘠山地福建柏、木荷不同种植模式对生物量的影响试验,总结经验,以期为科学指导闽南山地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厦门市同安区小坪林场第三工区,处北纬24°48'~24°51',东经118°00'~118°07',年平均气温18 ℃,年均降水量2 400 mm,平均海拔550 m,土壤为酸性粗骨性红壤,土层厚度约100 cm,坡度25°。
试验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较低,立地质量等级Ⅲ级,林下杂灌木主要有桃金娘(Rhodomytrus tamentosa)、芒草(Miscanthus dridutus)、芒箕骨(Dicranopteris linecaris)、东方乌毛蕨(Blechnum crientale)等。
典型森林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研究

科S t r y c a c a a e e 等, 主 要以 泛 热 带 分 布 科为 主。 从属 的 分 布 型 可 知, 该区 具 有中
国1 5 个种子植物属的分布类型的 1 4 个类型, 表明该区区系成分复杂, 以热带分 布占有绝对优势,温带分布成分也有一定的影响。
罗坝 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 的分层现象明显,7 5 个样方中乔木层的
N a m e W e nw e i b i n g
u a nD o n 只 s h e n gP r o f e s s o r S u p e r v i s o r G
Ab s t f a C t
At h o r o u g h s u ve r y o f or f e s t c o m m u n i t i e s o f t h e uo L b a N a t u eR r e s e ve r i nN Or t h
背锥c as an l s臼 P o a f g r e ‘ 1 1 、马尾松I au h s仍 so a n n。 a i 进行空间 格局分析, 结果表明 米
锥、 荷木、 红背锥种群结构呈金字塔型, 而马尾松为倒金字塔型。 所有样地的空 间分布都呈集群型分布, 但在不同发育阶段有一定的差异, 可能由于种群的生态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树蛙属物种分类厘定兼记2个省级新记录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树蛙属物种分类厘定兼记2个
省级新记录
水坤春;张思雨;刘志发;朱永亨;龚粤宁;赵健
【期刊名称】《四川动物》
【年(卷),期】2023(42)1
【摘要】本文利用分子系统学结合形态学的方法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张树蛙属Zhangixalus物种进行了分类厘定,确认了保护区内分布有张树蛙属物种3种,即大树蛙Z.dennysi、峨眉树蛙Z.omeimontis和侏树蛙Z.minimus,其中,侏树蛙和峨眉树蛙是广东省新记录物种,此前记录的白线树蛙Z.leucofasciatus应为大树蛙幼体的误订。
【总页数】10页(P75-84)
【作者】水坤春;张思雨;刘志发;朱永亨;龚粤宁;赵健
【作者单位】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深圳市双花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9.5
【相关文献】
1.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疏齿木荷+福建柏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研究
2.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的分类系统历史变化——兼论该科植物在我国合格发表的新分类群与国家级分布新记录情况分析
3.贵州分布树蛙科泛树蛙属两新记录种——凹顶泛
树蛙、布氏泛树蛙4.悠悠二十七载,有坚守也有革新——记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成效5.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头蝰的调查及白头蝰属物种在湖南的记录修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珍稀濒危植物广东松林的群落特征

珍稀濒危植物广东松林的群落特征
珍稀濒危植物广东松林的群落特征
基于南岭乳阳林区7 200 m2 样地的广东松Pinus kwangtungensis群落内共有227种维管束植物,分属于76科138属. 群落外貌主要由中高位芽植物决定. 整个群落垂直结构可明显分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结构等层次. 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9,均匀度为0.37,生态优势度为0.27,乔木层的这3项指数均高于其他层次,表明乔木层物种丰富,分布均匀. 乳阳林区广东松林得以保存下来,主要与乳阳的特殊地形、地貌条件有关. 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广东松,首先要保护其适宜的生境,可采取必要的人工抚育措施,保证广东松幼苗幼树的天然更新.
作者:杨沅志张璐陈北光苏志尧 YANG Yuan-zhi ZHANG Lu CHEN Bei-guang SU Zhi-yao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刊名:华南农业大学学报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年,卷(期):2006 27(2) 分类号:Q948.15 关键词:珍稀濒危植物广东松群落特征南岭。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松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第2 7卷 第 2期 20 06年 4月
华南农 业大学学报
J un lo o t ia A rc l rlUnv ri o ra fS uh Chn giut a u iest y
V 12 o . 7,N . o2 Ap .2 0 r 06
Nih a a t rsiso mi a tP p l t n n Pi u wa g u g n i r s c e Ch r c e itc fDo n n o u a i s i n sk n t n e s Fo e t o s i n i g Na i n lNa u e Re e v Gu g o g, i a n Na l to a t r s r e, a d n Ch n n n
稳定状态 .广东松与其他优势种之 间的生态 位重 叠值 较 小 , 一方 面与其 生物学 和生态 学特性 有关 , 一方 面与在 另 不 考虑资 源利用 率情况下其生态位宽度值较小有关 . 关 键词 : 广东松 ;生态位宽度 ; 态位重 叠 ; 生 资源利用 率 中图分 类号 :7 8 5 Q 4 .2 ¥ 1 . ; 98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14 1 20 )2 o 7 .4 10 . 1 X(0 6 0 .0 40
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 .结果显示 , 在考虑资源 利用率 和不 考 虑资源 利用 率 2种情 况下 , 得 出的生态 位宽度值 不 所
同, 2种情况下优势 种群 排列顺 序有很大差异.结合重要值 分析结果 , 认为在考虑资源利用率 情况 下所计测 的生态 位宽度值更具有合理 性.群落优势种生态位 宽度 值大 部 分较 高 , 优势 种之 间能相互适 应 与互补 , 各 整个 群落 处于
,
广东南岭自然保护区广东松群落特征的研究

摘
5 00 ) 10 6
要 :应 用植 被 调 查样 地 法研 究 了广 东 南 岭 自然 保 护 区广 东松 群 落 的 种 类 组 成 、 系地 理 成 分 、 种 多样 区 物
性, 以及优势种种群的年龄 结构等特征.结果表 明 , 30 0m 在 0 样 方 中, 有维 管植物 1 1种, 7 隶属 于 6 4科 15 0 属.群落的数 量优 势科 为蔷薇科 、 杜鹃花科 、 壳斗科 、 山茶科、 樟科 、 冬青科 、 茜草科 、 山矾科 和木 兰科等 , 种类组 成 的科 、 的地理 成分以热 带成 分 占优势 , 属 温带成分也 占有很 大的 比例 , 别是群 落的主要 建群 种 以温带成分 特 为主 , 体现 出广 东松群 落具有 明显 的中亚热带 山地针一 阔叶 混交林植被 的典型特征,群 落乔木层 优势种 为广 东
流和东西交汇的重要过渡地 区, 其中有原生的广东松( P
2 研 究方 法
/Sk ag ne i C u x Ti g 林, 积 约 1 00 2 1 调 查 方 法 Z w nt gn s hn e s n ) / Z u s a 面 0 . h .广东松又名华南五针松, m 产粤、 黔、 湘、 桂和琼 , 是 于20 年 7 05 月上旬, 选择南岭乳阳的小黄山和保护站 国家 Ⅱ 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J .有学者曾对南岭的广东 后山广东松长势较好、 群落分布面积相对较大的区域, 设 松一 长苞铁杉原生林的结构特征进行过动态分析¨ .为 置 6 2 2 J 个 0m× 5m的样地.用 G ril G S定位约 a n2型 P m 加强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 , 对比研究该区广东松群落学 2。745N 131.7 E 海拔约 110m 42.2 ;1。 5 1 , 4 2 .乔木层采用 特征的过去与现状, 将有助于对群落中多个珍稀濒危物种 每木调查法, 对于胸径( B ) 25c D H I . m的立木测定树高和 > 的保护和发展. 胸径, 记录群落郁闭度.对于灌木 、 草本和藤本等, 记载各 个种的个体数或盖度、 高度或长度、 更新幼苗情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e tg t fa 1 6 0 m plta h lt d f 140 iv si ain o 0 o o tt e at u e o 0 m.Re ut s w e h tt e e w e e 1 3 a c a p ce , i s l ho d t a h r r 1 v s ulr s e is s
Co m u iy S r c u e a d S e i s Di e st fS h ma m n t t u t r n p ce v r iy o c i r m o ie r t + Fo i n a h d i siCo m u iy i r i g e t ra a s k e i o g n i m n t n Na f n l Na i n lNa u e Re e v to a t r s r e,Gu n d n a g o g
(. 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广州 5 05 2 中国科学 院研究生 院, 16 0; . 北京 104 ; 0 0 9 3 广东南岭国家级 自然保护 区秤架管理处 , . 广东 清远 5 3 1) 13 8
摘要 : 通过样方调查 , 广东南 岭 国家级 自然 保护 区秤 架管 理站 辖 区 内海 拔 14 0m 左右 的疏 齿 木荷 (c oa 对 0 Shn rmoi r t +福建柏(oi i ogni e ter a s a) F k n di O e ah s 群落的物种组成 、 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分 析。结果表明 , 1 0 2 在 0r 的 6 n 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 4 5科 7 5属 13种 , 1 以泛 热带 成分 为主 , 热带和温带成分也有一定 的比例 , 表现出较为 明显 的过渡性质 ; 群落组成以疏齿 木荷 、 福建柏和 青茶冬青 (e ccoa等为 主 , 分复杂 , 型多样 , Ix ha en ) / a 成 类 优势种 优势地 位分散而不 明显 ; 群落分为乔木层 、 灌木层和草本. 藤本层 3层 , 层间植 物稀少 , 生活 型 以常绿小 、 中高位 芽植物为 主, 分别 占 3 . %和 2 .3 ; R tkar标 准 , 落 内的种 群 频 度 为 1 09 7 74 % 按 a i m e 群 %~2 % 的种 类 占优势 , 总种 数 的 0 为 5.%, 5 5 福建柏种群以低龄幼树为主 , 7 呈增长状态 ; 丰富度指数 、h n o— ee 指数 、i sn指数 和均匀度指数 S an nWi r n S mpo
等均 表 现 出相 同 的趋 势 , 灌木 层 >乔木 层 >草本 本 层 。 为 藤
关键词 : 广东 ; 南岭 ; 福建柏 ; 群落 ; 物种 多样性 ;种群结构
中 图分 类 号 : 9 817 Q4 — 0 9 0 10 — 352 1)1 0 5 - 9
S i cs B  ̄ g10 4 , hn ; . hnj na e n fi G ag ogNalgNai aNa r eev, i y a 13 8 C m ) c n e, ei 0 0 9 C i 3 C egi e j n a aMa g met f eo u d n ni t nl t eRs re Qn un53 1, h a O c f n n o u g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 1,81:9 6 0 01() - 7 5
J u n l f乃 pc l n o r a o ia dS b rpi l a u to c Bo a
广 东南 岭 国家级 自然保 护 区疏 齿木 荷 +福 建 柏 群 落 结 构 与 物 种 多样 性 研 究
陈 林 , 安 强 一 王 发 国 , 明锋。姜伟 斌 刘 宗君。邢 福 武 一董 , 胡 , , ,
b l g g t 7 e ea n 5fmi s P nrpce met wee h o n t2 . %) flwe yT o i l n e n i o 5gn r d a l . at i l ns r ed mi o n a 4 i e o e t n a (05 9 ,o o db rp a ad l c
CHE Li ,DONG N n An— ing , ANG — uo ,HU ig f n qa W Fa g M n —e g ,
JA G We b LU o gjn , I uWH I N i i , I Z n - X NG F — —n u
(. ot h aB t i l adn C i s cdm S i cs Gun zo 160 C ia2 G au eU i r妙 o C i s cdm 1 S u C i oa c G re h eeA ae y o c n e, agh u5 0 5 , hn; . r a n es f h eeA ae y o h n na n f e d t v n f
A bsr c : W e n lz d h fo it c m p st n, sr c u e p y i g m y n d pe is ie st o Sc i a ta t a ay e te l r i sc o o io i tu t r , h so no a s ce dv r i y fa hm r mot e r t + Fo e a o gisi o q lni i N a l g e i raa s kini h d n i C n l u t n T y ni N aina Na u e Re e v , Gu n do g, b n t o l tr sr e ag n y l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