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指导:改写《曹刿论战》教案及范文【推荐】
改写曹刿论战作文教案

改写《曹刿论战》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曹刿论战》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把握故事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学会运用文言文进行写作。
3. 通过对《曹刿论战》的改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曹刿论战》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曹刿论战》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3. 改写《曹刿论战》的作文训练。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曹刿论战》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4.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对《曹刿论战》进行改写,可以改变故事情节,也可以增加或减少人物形象,但要保持故事的主题思想不变。
四、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评价,通过回答问题的形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评价,通过改写作文的形式检查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把握程度和文言文的运用能力。
3. 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评价,通过改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评价,检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曹刿论战》的文本。
2. 与《曹刿论战》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学鉴赏资料。
3. 作文纸张和文具。
六、教学准备:1. 收集与《曹刿论战》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注释和译文,以便于学生查阅和加深理解。
2. 准备作文评价的标准和反馈模板,以便于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客观评价。
3. 准备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关键点和讲解。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曹刿论战》原文的内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能够进行有效的作文改写。
2.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正确把握原文的主题思想,如何在改写过程中保持原文的精神风貌,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写作能力。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曹刿论战》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和战略思想。
八年级上语文版七单元作文:《曹刿论战》改写作文字初二上册第七单元作文

八年级上语文版七单元作文:《曹刿论战》改写作文字初二上册第七单元作文一、背景介绍《曹刿论战》是《史记》中的一篇历史典故,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孟尝君和智士曹刿之间的一次智慧较量。
这篇文章作为古代名篇之一,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与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
二、故事梗概春秋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在进行外交方面的谈判时,遇到了一个困难。
当时,孟尝君面对着智商超群的智士曹刿,他不知道如何是好。
于是他请教了智慧高超的政治家管仲。
管仲告诉孟尝君,曹刿是一位非常厉害的智者,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都要首先提出一个自己反对的观点,从而引发辩论,讨论的过程中,他会趁机寻找对方的破绽,从而达到最后胜利的目的。
孟尝君听了管仲的话,精心准备,决定向曹刿提出一道难题。
曹刿听了孟尝君的话,果然像管仲所说的那样,马上提出了自己反对的观点,这引起了孟尝君的思考。
但是,孟尝君聪明绝顶,经过一番思考,利用曹刿的反对意见,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成功地赢得了这次谈判。
三、改写故事以下是我根据《曹刿论战》故事背景的改写,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叫张宏的小学生,在班级里表现非常出色,不仅成绩好,而且还非常活跃。
有一天,班上到来了一名转学生,叫做李军。
李军也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成绩好,口才好,而且比张宏还高一头。
一天,班里要进行一场辩论赛,张宏和李军被选中了作为代表参加比赛。
张宏本来想选择简单的辩题,但是想到李军的实力,决定尝试挑战一下李军的智商。
辩论正式开始,李军提出了一个他认为十分正确的观点,张宏听了之后,马上提出了一个与李军相反的观点,并且开始开口发言。
在辩论的过程中,张宏表现得非常出色,反驳了李军的每一个观点,而他自己提出的反对意见也越来越得到了其他同学的支持,甚至李军也已被逼到了尽头。
最终,在张宏的恰到好处的引导下,辩论结束了,他成功地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四、故事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不要轻易认输,而是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技巧,决定自己的命运。
曹刿论战扩写作文曹刿论战改编作文

曹刿论战扩写作文曹刿论战改编作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派大军三十万,向南杀奔而来。
一路上浩浩荡荡,所向披靡,扬言要扫平鲁国。
鲁国边境连连吃紧,告急文书像雪片般飞向朝廷。
鲁庄公慌忙召集文武大臣商讨对策。
大臣们也一时慌了手脚,有的说:“我们鲁国总共不过十万军队,敌众我寡,不如割地求和。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有的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如拼死一战,来个鱼死网破。
”鲁庄公问:“谁有上上之策,能够以少胜多,打败来势汹汹的齐国呢?”这时大臣们都哑口无言,谁也说不出一个好办法来。
鲁庄公发怒了,呵斥道:“平日里只见你们争权夺利,邀功请赏,事到临头却一个个束手无策!全是一群酒囊饭袭!看来寡人只有张榜纳贤了,看看民间有没有高人。
”一时间全国各地都贴满了招贤的榜文。
过了两天,终于有人揭榜了,这个人叫曹刿,是个读书人,虽然有满肚子的学问,可是隐居民间,不愿出来做官。
看到曹刿去揭榜,同乡劝曹刿说:“那些国家大事不是有朝廷的大官担着吗?关我们这些小老百姓什么事呢?”曹刿叹了口气说:“唉!要是他们有远谋,还用广贴招贤榜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虽说是平民百姓,又怎能坐视不管呢?”于是差吏就把曹刿带到宫里去见鲁庄公。
鲁庄公急忙求教退敌良策。
曹判说:“不忙,还是先讨论一下我们鲁国靠什么才能打败强大的齐国吧!”鲁庄公想了一下,说:“寡人对手下的人可是恩重如山哪!你看寡人平时吃的穿的,自己用不完就拿来赏给他们,他们总能够替寡人分忧吧!”曹判说:“大王的这些恩惠,老百姓是分享不到的。
打起仗来,老百姓不出力,光靠几个大臣又有什么用呢?”庄公又说道:“寡人每次祭拜祖宗的时候,那些祭品可都是货真价实的,祖宗想必会保佑寡人打赢这一仗吧?”曹刿笑了笑,说:“小小的诚信之礼,不足以感动天地神灵。
”庄公沉吟了半晌,又说道:“全国每年大大小小的案不下万起,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也尽力秉公执法,严明赏罚。
”曹刿称赞说:“对呀!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大王只有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才有把握打败齐国,出征时,请您亲征以鼓舞士气,也请让我与您同往,以尽绵薄之力。
改写曹刿论战作文教案

改写《曹刿论战》作文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曹刿论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散文,选自《左传》。
本文记述了曹刿与鲁庄公论战的情景,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本章将通过改写《曹刿论战》作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写作能力。
1.2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曹刿论战的主要观点。
2. 学会分析课文,提炼关键信息。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进行作文写作。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课文概述《曹刿论战》记述了曹刿与鲁庄公论战的情景。
曹刿针对鲁庄公的提问,分别从“小大之狱”、“取信于民”、“庄公问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
曹刿总结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2 课文分析1. 分析曹刿论战的主要观点。
2. 理解曹刿为什么说“可以一战”。
3. 探讨曹刿论战对当代的启示。
第三章:改写作文3.1 作文要求1. 以“我眼中的曹刿论战”为主题,进行作文改写。
2. 文章结构清晰,观点明确,论述充分。
3.2 作文指导1. 开头:简要介绍《曹刿论战》的背景,引出自己的观点。
2. 主体:分析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看法。
可以围绕曹刿的论点,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论证。
3.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曹刿论战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章:修改作文4.1 作文评价标准1. 内容完整,观点明确。
2. 论述充分,有说服力。
3. 语言表达流畅,无错别字。
4. 结构合理,条理清晰。
4.2 作文修改1. 针对学生的作文,提出修改意见。
2. 帮助学生完善论据,提高论述水平。
3. 指导学生调整文章结构,使文章更加紧凑。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程总结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曹刿论战》的内容和意义。
2. 学会分析课文,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进行作文写作。
3. 掌握作文的基本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5.2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改写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邀请历史老师,进行《左传》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课文背景的了解。
第七单元改写《曹刿论战》_初中语文教案

第七单元改写《曹刿论战》_初中语文教案第七单元改写《曹刿论战》一、训练目标:1、学会改写的要领2、忠于原作又不拘泥于原作,大胆想象要合乎情理.3、恰当剪裁又要加以补充,自由发挥创造能力。
二、写作指导:(一)导入:改写,就是对原文进行内容或形式的改变,是按照要求和需要把一种文章改变为另一种文章的作文方法,是对原作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某种改动的再创造.改写主要有两个基本类型,一个是形式上的改写,另外一个是内容上的改写但在有些时候也兼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改写。
形式上的是指体裁、表现方法、语言、人称等方面的改变,而不涉及内容的重大改变;内容上的是指主题思想的转移和中心人物的改换。
另外,还有内容与形式兼有的改写。
无论内容或形式上的改变,仍然要忠实于原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否则就不是另外创作了。
(二)指导:我们常见的改写形式有四种:一、改变人称,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二、改变叙述方式,即把人物对话改为叙述形式。
三、改变文章的体裁,把古文改为现代文,改成记叙文等。
四、改变文章的叙述方式把顺序改为倒叙或插叙,或把倒叙改为顺叙等。
改写也是属于给材料作文,只不过所给的材料是一篇文章,比较特殊,它要求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重新构思,有较大的发挥空间;但和其他的写作方式一样,它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下面按改写的类型分别阐述.1、改人称,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二是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此时应注意改文中的主要情节应与原文中的情节相符,而且如有人物描写的话,改写后应合乎人物的实际。
2、改体裁,即将原文的体裁改变,以另一种方式将文章表现出来,如将改成一般文章,将改成剧本。
改体裁时应注意:既要紧原文内容,又要根据自己的生活进行合理想象,从而使文章既合乎原文内容,又合乎现代生活审美的要求。
的,那么中心要相应变,标题自然不应用原文的,要按照要求确定中心,按中心确定标题。
4、要有自己的风格。
写作 改写《曹刿论战》

写作改写《曹刿论战》【学习目标】1.领会改写的要领。
(重点)2.提高学生忠于原作又不拘泥于原作,大胆想象又要合乎情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恰当剪裁又要加以补充,自由发挥创造能力。
(难点)【学法指导】概括要点——明确方法——改写文章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长勺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曹刿论战》向我们讲述了这场战争的过程,今天,让我们把这篇课文改写成浅显易懂的现代文吧!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知识卡片1.什么是改写?改写是以原著为依据,适当改变原作的体裁、结构、表现手法等的一种写作方式。
改写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各种文体、语体、人称、结构、表现手法的特殊作用和相互关系,学会应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同一内容,加深对原作的理解。
它对提高我们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很有效的。
尽管改写只是根据别人现成的文章来写,不像其他文章那样固有创造性,但改写仍有可供发挥才华的天地,在语言的运用、材料的组织以及对各种文体的掌握方面,还是有练习价值的。
知识板块二写作导航2.改写方法指导:常见的改写形式有四种:一、改变人称,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
二、改变叙述方式,即把人物对话改为叙述形式。
三、改变文章的体裁,把古文改为现代文,诗歌改成记叙文等。
四、改变文章的叙述方式把顺序改为倒叙或插叙,或把倒叙改为顺叙等。
改写也是属于给材料作文,只不过所给的材料是一篇文章,比较特殊,它要求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重新构思,有较大的发挥空间;但和其他的写作方式一样,它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下面按改写的类型分别阐述。
(1)改人称,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二是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
此时应注意改文中的主要情节应与原文中的情节相符,而且如有人物描写的话,改写后应合乎人物的实际。
(2)改体裁,即将原文的体裁改变,以另一种方式将文章表现出来,如将诗歌改成一般文章,将小说改成剧本。
改体裁时应注意:既要紧扣原文内容,又要根据自己的生活进行合理想象,从而使文章既合乎原文内容,又合乎现代生活审美的要求。
文档:改写《曹刿论战》写作训练指导

改写《曹刿论战》写作训练指导【写作导引】“改写”实质上是一种规定性作文,是一种以某篇现成作品为基础,按照写作要求,对原文或部分内容进行加工改造后所写出的新作品。
那么,改写《曹刿论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一、忠实原文,把握重点改写此文,可以改写整个故事,也可以改写其中的一个片段,但一定要在准确翻译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认真分析重点要点、人物性格、事件的主要意义、作者的思想情感等问题,把握重点后再加以改写。
这是改写获得成功的前提。
二、联想想象,合理拓展改写时不必局限于课文本身而字字落实,但也不能固守原文简单地解说,或把原文抛在一边,信马由缰地另起炉灶。
而是要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张开思维的翅膀,借助联想和想象对原文进行合理拓展,比如适当补充故事情节,在情节中凸显人物性格等。
这是改写获得成功的关键。
三、细腻描绘,凸现个性改写时要注意恰当运用语言、外貌、心理、行动等描写,尤其要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这样才会使人物性格更为突出,形象更为鲜明,思想感情更为丰富。
比如曹刿与乡人交谈时的神情肯定与他和鲁庄公交谈时的神情不一样,如果运用生动的文笔细腻描绘曹刿的神态和曹刿的远见卓识,乡人的目光短浅便凸显出来了。
当然,也可以适当地嵌入对长勺之战的场面描写,通过作战场面来渲染烘托人物。
这是改写获得成功的手段。
总之,改写《曹刿论战》,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练笔方式,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此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佳作展示】曹刿请战——《曹刿论战》片段改写听说强大的齐国又向弱小的鲁国发来战书了,一时间,民心惶惶,曹刿更是坐立不安。
作为自幼熟读兵法的他,深通用兵之妙,他打算去助庄公一臂之力。
历经千辛万苦,曹刿终于见到了庄公。
此时的庄公正在心急如焚地召集朝中大臣商议御敌之策,听说曹刿求见,不假思索地就宣曹刿入朝。
当布衣短裳、面目黝黑的曹刿出现在艳衣美服的朝臣面前时,大臣们都对这位农夫露出鄙夷之色。
但曹刿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没等庄公寒暄几句,就直截了当地问庄公:“臣早闻大王要派兵迎战,敢问您凭什么去作战?”庄公马上回答说:“吃穿住行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从来没有独自享用过,平时总要分一些给手下们,一点都没亏待他们,他们肯定效力于我!”曹刿觉得庄公目光太短浅了,连连摇头说:“这些只是小恩小惠,您分给了大臣们,而天下千千万万的百姓却没有得到,百姓不可能在打仗时配合您的。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七单元写作指导设计改写曹刿论战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七单元写作指导设计-----改写《曹刿论战》一、设计用意:一、教学理念依据:新的教学理念注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创新。
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探讨性、创造性;学习方式要灵活、多样,突出实践创新。
二、教学大纲依据:语文教学《新大纲》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3、课文依据: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但文言文理解和人物把握对初二学生有必然困难。
文中的主人公形象鲜明生动,曹足智多谋,深谋远虑,对学生很有教育意义。
文中所讲道理对学生很有启发。
课文故事性强,剪裁得体、详略适当。
是学生进行复述故事、口头作文训练,进行创造性的片段描述和课文改写的好材料。
4、学生依据:按照课文内容和学生特点,增加说和写的训练,进行课型创新、教法创新。
让学生多说、多写,用说和写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和创造。
二、教学目标:1、了解改写的大体知识二、在改写的进程中,提高在原文的基础上从头构思的能力;学会运用细节刻画人物。
3、培育进行合理想象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运用细节刻画人物;运用合理想象加以构思四、教学内容:一、交代改写的大体知识。
了解《曹刿论战》的主要内容,理解内容,复述故事情节。
二、分析曹刿、鲁庄公的性格,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3、可以丰硕联想,进行口头片段作文训练。
4、进行创造性的片段描述和课文改写。
五、课型:写作指导实践课六、课时:二课时。
七、教学进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课前准备。
1.回顾课文内容,找学生复述课文2.按老师要求搜集资料,并制成卡片:上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找资料,了解《左传》及长勺之战的背景。
二、导入新课: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辉煌战例,如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军取胜曹操的赤壁之战;东晋时的淝水之战等。
咱们大家都知道咱们所学的《曹刿论战》写的就是春秋时期发生在齐国与鲁国之间的另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长勺之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写《曹刿论战》教案及范文
要求:
1、重温原文,把握曹刿等人物的特点
2、可以改写整个故事,也可以改写一个片断
3、注意用学过的手法刻画人物
4、要有合理的细节描写
六、紧扣要点评改
作文完成了,你是否觉得意犹未尽?曹刿这位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的军事家是否在你的笔下更栩栩如生?同学们可以先自我批阅,然后再相互间交换修改,我们的要求是:
尽显原作精神,材料适当增删;
细节描写生动,人物形象突出;
谋篇布局合理,语言富有特色。
围绕这几个方面修改后,我们可参照下面几篇例文,在比较中提高。
《曹刿论战》改写(片断)
张思琦敖雪飞戴时敏
片断一
战国时期,齐鲁诸候争权夺势,齐国以强凌弱,于鲁庄公十年的春天,向鲁国发起进攻。
(话外音)
(乐声响起。
打出字幕,演员、导演等)
森森宫门内,鲁庄公正焦急不安地踱来踱去。
这时,一人飞奔上前,道:“禀大王,宫外曹刿求见。
”“不见。
”庄公头也不抬,匆匆挥了挥手。
“他是为战争而来的。
”“快快有请。
”庄公急忙转身,向宫外望去。
曹刿快步走进去,(远镜头)他步伐坚定,面色严肃。
庄公满意地笑了,(近镜头)匆匆迎上。
亲切地说:“咱们里面谈。
”曹刿抬手:“大王请。
”
宫内,两人密谈。
外景。
马蹄声碎。
人流滚滚直向长勺。
突然,马蹄声戛然而止,人马停立于长勺一片宽阔的平野上。
原来就为数不多的鲁军更是显得寥寥无几,庄公与曹刿一同站在最前的一辆战车上。
远方是一块略微突起的小山丘,广阔的平野别无他人。
鲁军知道,那块小山丘后是令他们心惊胆战的敌军。
那儿显得格外阴森恐怖。
风从那儿刮过,带来的不只是砂石,也似乎带来了丝丝缕缕的硝烟味。
片断二
五彩的灯笼挂满了大街小巷。
迎接的百姓堵住了鲁国城门。
海边,澎湃的浪花拍打着峭壁。
郊野,闪烁的寒星点缀着长空。
一切都似乎特意安排过,一切都似乎为此刻蓄势良久。
长龙似的火把缓缓挪动着,高头大马上鲁庄公满面春色。
苍老的脸上一条条皱纹似乎也满载着喜悦,丝毫没有疲惫之意,丝毫没有往日颓唐的神态。
在他身旁,一位高大魁梧、威风凛凛的青年男子则一脸冷静,一脸沉着,他一声不吭地眺望着远方的山河。
他想,祖国的江山终于有欢声笑语,终于镀上了胜利的光辉。
就要进城门了,拥挤的人群立即让出了一条笔直的通道,喧哗的人群不约而同地停止了议论。
月光泻下,照亮了前方望不到头的路,洒在年轻人的脸上,他显得很平静。
突然,他调转马头,快马加鞭地向远方奔去,千千万万的视线锁定在那远去的背影上。
一位鲁庄公身边的御前侍卫企图把他追回,被鲁庄公阻止道:“由他去吧,留得住他的人也留不住他的心啊,像他这样爱国爱民而又学富五车的人少啊!”
这位年轻人便是曹刿,他飞快地奔驰着,似风、似电,道旁的树木,远处的山峦都风驰电制掣般地向后飞奔。
他闭上肯,那场大快人心的战斗又浮现在眼前。
片断三
鲁国的都城显得与往常一样,街市上的买卖吆喝声已变成了战前的议论声,人们的脚步也更快了。
一切都显得那么紧张。
鲁国的宫庭里,一个个臣子纷纷接诏进殿,也不敢像平时那样移官府步了,似乎有一场大战争要开始了。
鲁国都城的城门守卫森严。
齐国军队的马蹄声似乎越来越近了,仿佛一切都笼罩在硝烟和鼓声中。
鲁庄公来回地踱着方步,他双眉紧蹙,忧心忡忡:(画外音)眼下齐军已兵临城下,大兵压境,志在必得,我区区几万军队,如何能抵挡?看来一场浩劫在所难免了……
只见一中年男子,着一身白衣,从容走进来。
庄公见此人剑眉高耸,目光炯炯,风度翩翩,暗自赞叹道:好气魄!
夕阳,秃鹰,风沙。
当风烟散尽时,一串震天的鼓声打破了残酷的宁静。
齐军冲进来,像海潮一般,数不清的人影,听不清的喊杀声。
鲁庄公的眼中弥漫着杀气,他紧握鼓槌,走向战鼓。
两军对峙,皆虎视眈眈。
“咚咚……”齐军擂起战鼓。
鲁庄公正欲下令,却被曹刿阻止了。
鲁国将士们见统帅不擂鼓,都感到纳闷,不明白为什么。
齐军见好久没动静,便擂起了第二遍鼓。
鲁庄公又欲击鼓,曹刿目光炯炯地望着前方,镇定地说:“慢。
”鲁军正欲攻杀,又被阻止了。
怎么了?鲁国将士似乎忍不住了,手中的兵器微微抖动,脸上的肌肉绷得紧紧的,就等一声令下好让他们杀个痛快。
齐军敲响了第三遍鼓,鼓声已没有先前那么洪亮。
“咚咚咚!”一阵惊天动地的鼓声响起来了,“杀——”鲁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齐军扑去。
齐军先头部队一下子被鲁军冲乱了阵脚。
鲁军好似一支支锐利的长矛刺向敌人。
齐军抵挡不住,接连败退。
鲁军越战越勇。
齐国后备部队见鲁军如此神勇纷纷逃跑,顿时乱作一团。
齐军仓皇而逃。
曹刿仔细看了看阵势,喊道:“追!”鲁军将士乘胜追击,把齐军打得落花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