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

合集下载

中国地理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中国地理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中国地理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貌中国位于东亚的东部,东经73°33′42″至135°05′11″,北纬18°10′49″至53°33′46″之间。

东濒黄海、东海和台湾海峡,南临南海,西依中亚高原,北界戈壁滩和蒙古高原。

地理位置使中国成为连接东亚和欧亚大陆的重要枢纽。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国家,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

中国地域广阔,由23个省份、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组成。

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地形和地貌。

中国地理位置多样,包括高山、丘陵、平原、盆地、河流和湖泊。

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它不仅是亚洲乃至全球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最宽的高原。

青藏高原以其壮丽的山脉、雪峰和广袤的草原而闻名。

中国还拥有丰富多样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大别山脉、华山和黄山等。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中国西南部,是全球最高的山脉,包括珠穆朗玛峰,是诸多登山者梦寐以求的目标。

中国的河流也是其地理特点之一,如长江、黄河和珠江等。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全球第三长的河流。

它流经中国多个省份,包括川渝、湖北、湖南、江西和上海等地。

黄河位于中国的北部,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黄河流经中国多个省份,形成了黄土高原的壮丽景观。

另外,中国还拥有众多的湖泊,包括鄱阳湖、洞庭湖和太湖等。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珍稀鸟类的栖息地。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太湖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之间,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以其美丽的风景和鲜美的水产而闻名。

综上所述,中国地理位置独特,地貌多样,拥有壮丽的山脉、广袤的平原、浩渺的河流和风景如画的湖泊。

这些地理特点不仅赋予了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也造就了中国独特而多样的文化。

正是这样独特的地理环境使中国成为了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国家。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
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四川 省。 云南省,贵州省。
土家族
哈尼族
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
云南省。
哈 萨 克 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
傣族 黎族 傈僳族 佤族 畲族 高山族 拉祜族 水族 东乡族 纳西族 景颇族
云南省。 海南省。 云南省,四川省。 云南省。 福建省,浙江省,江西省,广东省,安徽省。 台湾省,福建省。 云南省。 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云南省,四川省。 云南省。
位置和范围 昆仑山,祁连山以南, 青藏高原 横断山以东,喜马拉雅 以北 大兴安岭以西延伸到祁 内蒙古高原 连山,长城以北 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 黄土高原 太行山,秦岭以北,长 城以南 云贵高原
名称
平均海拨及地形特点
面积
4000米以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有珠穆朗马蜂是世界最高 8848米
1000米左右,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东岳泰山 (海拔1545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
南岳衡山 (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
西岳华山 (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
北岳恒山 (海拔2016.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
中岳嵩山 (海拔1491.7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郊)
中华民族----中国各民族的总称。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中部。 中华民族共包括汉族和其他55个少数民族。
中国民族主要分布
民族名称 蒙古族
主要分布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省,黑龙 江省,青海省,河北省,河南省,甘肃省,云南省。
回族 藏族
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 海省,云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安徽省,辽宁省,北京市, 黑龙江省,天津市,吉林省,陕西省。 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云南省。

中国地理知识

中国地理知识

中国地理知识中国是一个广袤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地理资源和多样的地理景观。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著名的地理景点等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地理知识。

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邻近韩国、日本等国家,西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

北起蒙古国,南界越南、老挝等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14个与周边国家接壤的国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二、地形地貌中国的地形地貌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河流等。

中国的地势主要由西北高、东南低的梯度构成,西部和南部是高原和山地,例如青藏高原、巴山蜀水等;东部和北部是平原和丘陵,例如长江流域和华北平原等。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的峡谷长江三峡,地形地貌的多样性为中国带来了独特的地理风貌。

三、气候特点中国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气候。

中国地域广大,南北长达5000多公里,跨越了多个纬度带。

因此,中国北方较冷,南方较热,气温和降水分布不均匀。

在中国北方,冬季寒冷,夏季炎热,而在南方,气候湿润多雨。

中国还是灾害多发地区,常常受到台风、洪水、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四、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硫磺、钢铁、铝等矿产资源,水力、风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以及世界上最大的稻谷、小麦和棉花产区。

中国的自然资源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著名的地理景点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地理景点,吸引了无数游客。

例如,长城是中国最著名的地标之一,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黄山以其奇特的峰林和云海而闻名;张家界则以其险峻的山峰和石柱而著名;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和独特的植被吸引着众多旅游者。

中国的地理景点丰富多样,每一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结论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地理知识的国家。

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到自然资源和著名的地理景点,中国都展现了其多样性和独特之处。

通过了解中国地理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中国的美丽,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和感情。

中国地理 知识点

中国地理 知识点

中国地理知识点中国地理概况:中国,位于东亚,是世界第三大面积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它东临黄海和东海,南界南海,西连新疆、西藏、云南,北接蒙古和俄罗斯。

中国的国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包括高山、平原、河流、湖泊、丘陵和沙漠等地形地貌。

地理位置和边界: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

中国的边界线长达2.2万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包括蒙古、俄罗斯、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巴基斯坦等。

这些边界线跨越了高山、河流和湖泊等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多样化,主要分为东部沿海地带、华北平原、西南高原、青藏高原、新疆盆地和东北平原等。

东部沿海地带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包括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

华北平原位于华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地带,农业发展十分重要。

西南高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包括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

这个地区地势较高,山脉交错,气候多样。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也是亚洲的主要水源地之一。

新疆盆地位于中国的西北边疆,是亚洲内陆最大的盆地之一。

这个地区拥有广袤的沙漠和戈壁地貌,同时也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和能源生产区。

东北平原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

这个地区也拥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

主要山脉和河流:中国拥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和河流。

其中,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除此之外,还有松花江、黑龙江、珠江等重要河流。

中国的主要山脉包括秦岭、太行山、华山、长白山、黄山和喜马拉雅山等。

喜马拉雅山位于中国西南边界,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也是珠穆朗玛峰所在地。

气候和自然资源: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北方和南方的气候差异很大。

北方气候干燥,夏季炎热而冬季寒冷,而南方气候湿润,四季温暖。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它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铝等矿产资源。

此外,中国还是世界重要的农业和渔业大国,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渔业资源。

中国地理知识总结

中国地理知识总结

中国地理知识总结1. 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接欧亚大陆,北濒北冰洋,南与东南亚诸国接壤。

中国的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最南端在海南省三沙市,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最东端在黑龙江省抚远市。

2. 地形地貌:中国地势大致呈阶梯状分布,自西向东分为高原、山地、平原和丘陵四大类型。

主要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祁连山脉等。

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等。

3. 气候特点: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

主要包括东部沿海地区的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内陆地区的干旱半干旱气候、西南地区的高原气候、华南地区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等。

4. 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

5. 行政区划: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省会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

6. 人口与民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超过14亿。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1.6%,其他55个民族占8.4%。

7. 经济发展: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经济持续增长。

主要产业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对外贸易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服务贸易国。

8. 文化传统: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包括诗词、书法、绘画、音乐、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仁爱”、“和谐”等价值观,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9. 旅游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著名景点有长城、故宫、颐和园、黄山、九寨沟等。

10. 科技创新: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包括载人航天、高速铁路、超级计算机、5G通信等方面。

同时,中国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地理知识大全

中国地理知识大全

中国地理知识大全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样地理景观的国家。

从北方的广袤的草原到南方的蜿蜒的长江,中国的地理多样性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和探索的机会。

本文将为你介绍中国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和资源分布等相关内容。

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濒临东海、黄海、南海和台湾海峡。

它与俄罗斯、蒙古、朝鲜、印度、尼泊尔等临近国家相邻,是亚洲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连接东亚、中亚和南亚。

这个地理优势赋予了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重要影响力。

二、地貌特征中国地貌特征多样,包括高山、平原、盆地和丘陵等。

中国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喜马拉雅山脉,以及其它重要山脉如长白山、昆仑山和秦岭等。

此外,中国还有大片广袤的平原,如华北平原、松辽平原和四川盆地等。

这些地貌特征不仅构成了中国的独特风景,也为中国的农业和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

三、气候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多样。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而南方地区则气候温和湿润。

中国还有西藏高原上的高寒气候和台湾岛上的亚热带气候。

中国的季风气候也是其独特之一,决定了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分配和季节变化。

这种气候特征对中国的农业和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资源分布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稀土等。

这些资源的分布在中国各地不均匀,东部沿海地区资源丰富,而西部地区则资源相对贫乏。

此外,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之一,拥有广阔的耕地和丰富的水资源。

这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尤为重要。

结语中国的地理知识广阔而丰富。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和资源分布等重要内容。

希望通过本文的阅读,你对中国的地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中国这个美丽的国家有了更多的欣赏之情。

未来,随着中国的发展,地理知识也将持续丰富和更新,为人们带来更多新的发现和研究领域。

中国地理简介

中国地理简介

中国地理简介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样地理特征的国家。

本文将就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进行简要介绍。

地理位置中国地跨东经73°33′到135°05′,北纬18°10′到53°35′之间,东西横跨约50度,南北纵跨约35度。

中国的陆地总面积为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中国东边与东海和黄海相邻,南边与南海接壤,连接太平洋;西南边与老挝、越南、缅甸、印度、不丹和尼泊尔相连;西部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蒙古接壤;北部与俄罗斯、蒙古和朝鲜相邻。

地形地貌中国的地形地貌很复杂多样,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地理区域:东部沿海平原、中部山地高原区、西部盆地山脉区和南部高原丘陵区。

中国的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海拔达8848.86米。

此外,中国还拥有大片的草原、河流和湖泊。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区,流域面积达一百八十多万平方公里。

中国还有许多大型湖泊,如青海湖、洞庭湖、鄱阳湖等。

气候特点中国的气候类型多样,包括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气候。

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各地气候有明显的区别。

例如,西南地区气候温暖潮湿,四季如春;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自然资源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生物资源。

其中,煤炭、铁矿石、铜和铝等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

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和小麦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和水产品消费国。

此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水力发电资源。

总结中国地理上独特的位置和多样的地形地貌使其成为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

从温带到热带,从高山到平原,中国拥有多种气候类型,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巨大的土地面积和多样的自然资源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中国地理 知识点

中国地理 知识点

中国地理知识点中国地理是指中国国土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点。

中国地理辽阔多样,包括了广袤的大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景观。

下面将从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资源和自然资源等方面介绍中国地理的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中国地处东亚,濒临西太平洋,东临黄海和东海。

位于北纬18°10′~53°33′,东经73°33′~135°05′之间。

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占亚洲总面积的1/3,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中国东西跨度约约5500多公里,南北跨度约约5000多公里,跨越东、中、西三个时区。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从东向西,可以分为东部沿海平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西南高原、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

东部沿海平原是中国最主要的平原地带,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则是中国两大重要平原。

西南高原是中国的第三大高原,包括了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西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亚洲主要的水源地。

西北地区则是中国的沙漠和戈壁地带。

三、气候中国气候多样,从寒冷的北部到温暖的南部,从湿润的东部到干燥的西部,各地气候差异较大。

总体上可以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气候和沙漠气候等几种类型。

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北方地区寒冷干燥,冬季较长;西南地区气候温和多雨;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尘暴较多。

四、水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江河湖泊和地下水资源。

中国的主要江河有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等。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流。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素有“中华母亲”之称。

中国的湖泊众多,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面积约为4400多平方公里。

五、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铁矿石、锌矿石等矿产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也是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

此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水力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发电国家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我国五大海区的主要特征答案:(1)我国近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东侧的太平洋海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相连,跨温带亚热带热带自北向南呈现弧状分布,是北太平洋西部的边缘海。

(2)渤海:是我们的内海;由5部分组成,分别是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中央盆地以及渤海海峡;在构造上北东向德地堑式盆地,坡度平缓平均坡度是28分,平均水深是18米;表层沉积物:在三个海湾是粉砂质粘土和粘土质软泥,中央盆地主要是泥沙;受大陆影响大:渤海三面环陆,水文特征受大陆性气候影响,由于大陆河川大量淡水注入又使渤海盐度最低的,含沙量大,注入渤海的主要河流带来了大量的泥沙不断沉积在海底使渤海逐渐缩小。

(3)黄海:是半封闭大陆架浅海:位于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为一半封闭式的浅海,西北经渤海海峡相通,西滨中国山东半岛和江苏北部;海底地貌:水下三角洲,长江浅滩,中央东西向浅滩;构造上:以北为被黄海,以南是南黄海,其中北黄海属中朝淮地台沉降部分,基地为前寒武纪变质岩。

(4)东海:东海是比较开阔的边缘海,地质构造上时一个大型沉降盆地油气储量丰富,海底地形复杂,西部为大陆架范围,向东南倾斜,东部为大陆坡和冲绳海槽,西北高,东南低;表层沉积物为沙质沉积物。

(5)南海:平均水深是1212米,南海四周几乎全被大陆和岛屿所包围,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海盆,是一个完整的海区。

构造上:从构造上看,从北向南分为广东广西陆缘坳陷区,南海中央海盆断陷区,南沙、西沙隆起区。

北部陆架油气储量丰富,南部陆架是油气开发的远景地区。

南海与太平洋、印度洋相通。

南海是我国南部的近海,整个南海几乎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6)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区:位于西太平洋的边缘,深受大洋的影响。

具有狭长的岛屿陆架,陡而狭长的大陆坡和深海沟。

本海区常年受黑潮暖流的影响,加上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具有高温高盐的性质2、简述我国海岸的类型,分布及主要特征答案:(1)我国海岸可分为三大类型。

即平原海岸、基岩海岸、和生物海岸。

(2)平原海岸A三角洲平原海岸:主要分布在河口地区,以黄河、长江和珠江三角洲规模最大。

其他如滦河、韩江及台湾的浊水溪也有不同程度的发育•B淤泥质平原海岸:河流输送入海的泥沙,颗粒较粗的在河口堆积,颗粒较细的淤泥,通过潮汐,波浪及沿岸流,输送到海湾沉寂下来,发育成淤泥质平原海岸。

主要分布在渤海三湾、苏北沿岸。

•C砂砾质平原海岸:平原海岸的一些局部岸段,因紧靠山地或丘陵,入海河流或邻近海岸供给的物质较粗,则发育砂砾质平原海岸•(3)基岩海岸:集中分布在杭州湾以南的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沿岸。

此外,在北方的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秦皇岛、葫芦岛附近,以及台湾东部也有些此类海岸分布。

根据基岩性质和水动力条件的差异,又可分为侵蚀及沿海岸和堆积基岩海岸。

(4)生物海岸:在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生物的繁殖对海岸的发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形成了特殊的海岸类型。

典型的是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

•A珊瑚礁海岸:分布于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

最常见的珊瑚礁类型有:岸礁、堡礁、环礁。

•B红树林海岸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独特的海岸类型。

以至西起广西钦州湾,北到福建福鼎都有分布3、试述黑潮与中国沿岸流答案:(1)我国近海的海流可分两大系统,一是源于太平洋的黑潮暖流系统,一是在本国海区生成的沿岸流及季风漂流海流系统。

(2)黑潮:源于北赤道暖流,在菲律宾以东,分南北两支,较大的北支沿吕宋岛北上,形成黑潮,经东海和日本南岸,向东流,成为太平洋总环流的一部分,黑潮的总行程有6000公里。

是世界海洋中第二大暖流,终年存在,方向不变,高温高盐。

在东海,黑潮表面流速由冬弱夏强的趋向,与季风的影响有关。

(夏季,东南季风,右边界向西推移,左边界仍以大陆前缘为其自然边界,因此流幅变窄,导致表面流速增大,冬季相反。

但黑潮暖流流量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因为处于稳定状态的水流,对于周期小于一年的风场变化的反映,主要表现在表层,所以季风的变化尚不能影响黑潮整个水层的流量。

对我国气候起加温加湿的作用(3)中国沿岸流:分鲁北沿岸流和黄海沿岸流A鲁北沿岸流;由黄河、海河等入海的径流组成。

从渤海湾西部起,沿山东北岸东流经成山角南下,以流动路径终年不变为其主要特征。

在成山角附近,除小部分汇入黄海暖流外,绝大部分海水往南或西南流动。

成山角以南,因进入宽阔海面,势力减弱,流速减小。

B黄海沿岸流: 起源于海州湾附近,沿岸南下至长江口以北,然后离岸转向东南越过长江浅滩进入东海北部。

在南下过程中,一部分海水与黄海暖流构成一个气旋式环流;另一部分南下至长江口附近,逐渐转向东北与长江冲淡水混合。

混合后的海水,一部分在济州岛以南汇入对马暖流;大部分则随同黄海暖流北上。

冬季因风场稳定,风力较强,助长了沿岸流的发展,沿岸流的势力比夏季要强。

在沿岸流增强的同时,因补偿缘故,北上的黄海暖流也加强。

4、简述我们近海表层水温和盐度的分布规律•答案:(1)盐度:入海河川径流,降水量与蒸发量之差,以及环流强弱是决定研读分布与变化的重要原因。

特点:表层低,下层高,近岸低,外海高。

盐度值由北往南,由近海向外海升高。

时间变化:夏季:降水多,盐度低。

冬季:降水少,蒸发强烈,表层盐度普遍增大•(2)温度:受太阳辐射、海水深度、海域地形及大陆的影响,因此,表层海水的温度各海区差异较大,基本特点是:自北向南温度升高,年较差逐渐变小。

•夏季:南北温差小,各海区平均温度在24度以上,南北温差4—8度。

•冬季:寒流的影响,南海在26度左右,渤海部分结冰,南北温差大。

秦皇岛和葫芦岛为不冻岛。

•5、简述我国成土过程的地区分异•答案:(1)在纬度、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的影响下,我国气候从西北向东南由干到湿,自北到南又冷到热,这样的水热分布规律,决定着我国土壤与风化壳的地球化学过程,产生一定的地区分异•(2)东部湿润地区:雨量充沛,在排水良好的情况下,地球化学过程大大加强,土壤与风化壳中,不仅易溶盐类多被淋失,就是难以迁移的硅、铝、铁等元素,在一定条件下也发生迁移和聚积。

粘化过程和富铝化过程占统治地位。

•(3)半干旱地区由于雨量稍多,土壤风化壳中,易溶性盐类大都被淋失,但比较难溶的得以保存。

土壤与风化壳具有明显的钙化过程,形成了碳酸盐风化壳和草原土壤类型。

如:棕钙土、灰钙土、黑钙土、栗钙土、黑垆土等。

•(4)西北干旱地区缺少水分,土壤与风化壳中,石灰与石膏以及其他易溶性盐类军得以大量保存,盐化过程由盆地外围向中心加强,形成含盐风化壳和荒漠土。

(5)青藏高原地区风化过程和成土过程处于初始阶段,成土时间短,土壤还未熟化。

寒化过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加强。

形成碎屑状风化壳和年幼的高山土壤类型。

6、简述我国土壤的分布规律答案:(1)在东部湿润区,受季风影响,温度和降水都是由高纬向低纬递增,土壤带基本随纬度变化,表现出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自北而南依次出现:A寒温带针叶林寒棕壤、温带针阔混交林暗棕壤、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黄棕壤、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黄壤、南亚热带和热带雨林、季雨林赤红壤与砖红壤B我国秦淮以北的温带与暖温带广大地区,自东向西,干燥度逐渐增加,土壤按东西经度方向更替,表现出干湿带性分布规律:温带:暗棕壤、经东北平原的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

暖温带:棕壤、褐土、黑垆土、灰钙土、棕漠土。

•(2)垂直地带性分布:垂直带谱,由基带开始,随山体升高,依次出现一系列与所在地区向极地(或沿海)相应的土壤类型。

(3)东部湿润区,由南往北,带谱由繁到简,土壤分布高度由高到低。

这里,热量的改变是影响土壤变化的主要因素。

(4)从东部湿润区到西部干旱地区,土壤垂直带分布高度由低到高,带谱结构由繁到简,影响土壤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湿润状况。

(5)土壤垂直--水平复合式分布规律是指在垂直地带基础上表现的水平分布规律,再在水平地带基础上出现的垂直分布规律。

这是高原土壤分布的特点。

7、简述我国植物区系的特征答案:(1)种类丰富现有维管束植物353科、3184属、27150种,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云南最多,其次是四川。

(2)起源古老由于我国特殊的地质历史、复杂的地形极其多种有利于植物生存繁衍的自然条件,致使我国植物区系中含有大量的古老科属•(3)植被类型复杂多样,热带特征明显:森林植被有: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热带雨林,及他们之间的过渡类型。

另外还有隐域性的盐生植被、草甸植被、沼泽植被和沙生植被等。

从区系起源和生态地理特征来看,我国植被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

全国有各类热带植物成分1467属,约占全国属数的51.9% .•(4)特有植物繁多:由于自然地理和地史的的种种原因,特有植物种类丰富,共计约192属•(5)人类活动影响深刻我国历史悠久,农业发达,对植物的影响十分深刻。

大部分地区的天然植被基本上被人工植被所取代。

•8、简述我国植被分布的干湿度分异规律•(1)温带:针阔混交林(东北)--草原(松辽平原)--灌丛草原(内蒙高原)--戈壁草原•(2)暖温带: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3)亚热带我国亚热带水平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东西仍有差异。

•a东部:旱季不显著(四川盆地、贵州高原以东地区),常绿林中含有喜湿的水青冈。

•b西部:云南高原和横断山脉,旱季较显著,林内不含水青冈。

•9\简述我国东部湿润地区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规律•答案:寒温带针叶林(大兴安岭北部,分布大面积的兴安落叶松.)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长白山,小兴安岭)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华北山地)北亚热带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带(秦白山地以南,到长江中下游平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是我国常绿果树产区。

热带季雨林、雨林面积小,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海南,台南,滇南河谷地区和南海诸岛。

•10.简述我国东部湿润区植被垂直带结构的变化•答案:①各垂直带都是以各类森林占优势,仅在山顶或接近山顶出现灌丛、草甸带。

各基带都分别反映其所在水平带的森林类型。

•②各山地垂直带谱,自下而上,大体相当于由其所在温度带,向高纬方向排列的水平地带谱。

相同森林类型所处海拔由北向南升高。

•③各温度带的垂直带谱中,都有该水平带特有的植被类型。

如:亚高山针叶林在温带为冷杉林、云杉林;在亚热带除了云杉外,还有铁杉。

•④在同一温度带内,由于干湿状况差异,山地垂直带也有差异,亚热带最明显。

表现在:西部亚热带山地阴坡和阳坡差异很大,而东部则差别很小。

亚热带东西之间,无论基带、中山、亚高山、山顶都有很大差异。

如:西部亚高山有大陆性落叶松林,东部没有。

11、试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答案:(1)土地的利用与改造:劳动人民以农事活动为中心,因地制宜改造和利用土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