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甄嬛传》表现的间接言语行为
《甄嬛传》的语言修辞艺术

《甄嬛传》的语言修辞艺术《甄嬛传》不仅是一部经典的清装宫斗剧,同时也是一部语言修辞艺术的宝库。
剧中的对白、台词和修辞手法都展现了高度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部剧中运用到的几种语言修辞艺术。
一、比拟手法在《甄嬛传》中,比拟手法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技巧。
比如,皇上把沈眉庄比作菊花,突出了她高洁、独立、耐得住寂寞的性格特点。
这种修辞手法赋予了被描绘的事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使得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加生动、形象、立体。
同时,也传递了皇上对眉庄高洁品质的肯定和赞赏。
二、析词手法析词手法在《甄嬛传》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例如,皇上说“嬛嬛一袅楚宫腰,那更春来香减玉消”,这里把成语“香消玉殒”拆分为“香减玉消”和“玉减香消”,通过变序式的析词手法,使得原词在意思上增添新色,更强调、细致地表达了皇上对甄嬛的怜爱之情。
三、示弱与弦外之音在《甄嬛传》中,甄嬛用“示弱+只有你能保护我”的方式拿捏住了温实初。
她表示自己被接踵而至的纷争吓到,不想当出头鸟被算计,因此需要温实初的保护。
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示了她的柔弱和依赖,又激发了温实初的保护欲和责任感。
同时,当甄嬛提到当日的承诺时,温实初再次表明坚定守护她的态度,而甄嬛则通过“泪盈于睫,我害怕”的表演,进一步强化了温实初的保护欲。
这种修辞方式有效地利用了语言的暗示性和诱导性,达到了弦外之音的效果。
四、修辞的个性化与人物塑造在《甄嬛传》中,修辞的运用也与人物性格和形象的塑造紧密相连。
例如,华妃用“红”字来形容枫叶的颜色,实际上是指刑罚“一丈红”,这种指物借意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华妃阴险狠辣的性格特点。
而甄嬛则运用了更多的修辞手法来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情商,比如通过拟物、比拟等手法来描绘事物,以及运用示弱和弦外之音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综上所述,《甄嬛传》不仅在剧情和表演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在语言修辞艺术的运用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剧中的对白和台词更加生动、形象、立体,同时也为人物性格和形象的塑造增添了更多的层次和深度。
论《后宫甄嬛传》的文学性

论《后宫甄嬛传》的文学性《后宫甄嬛传》是一部以封建王朝后宫为背景的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甄嬛在后宫中的生活、情感和争斗,展现出宫廷生活的细节和阴谋,同时也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女性处境的不同层面。
本文将从多维度分析《后宫甄嬛传》的文学性,进一步认识其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一、小说的历史背景和文学风格二、人物塑造的功力和深度三、形象细节的描述和生动性四、情感描写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五、叙事手法的变化和表现力六、作者的文学价值和创作思想七、社会反映和文化想象的特点八、语言运用和形式艺术的探索九、结局和主题意义的阐释以以上九个提纲为线索,可以对《后宫甄嬛传》的文学性进行深入分析。
其中,历史背景和文学风格可以对作品的叙事背景和写作特点进行探讨;人物塑造和情感描写则是小说中最具性格魅力的部分,可以从内心感受和行为表现等方面进行剖析;形象细节的描写和叙事手法的变化则切实反映了作家的写作技巧和特色;作者的文学价值和创作思想则是作品所要传达的深层思考;社会反映和文化想象则是从小说中所体现出的细节中推测出的社会文化情况和人们的文学想象;最后,结局和主题意义的阐释则是对整个小说的总括,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综合上述内容,对《后宫甄嬛传》的文学性产生深入的认识,也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和小说的艺术价值。
一、历史背景和文学风格小说《后宫甄嬛传》所描绘的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后宫生活,这是一段历史资料丰富、文化底蕴厚重的时期。
小说在叙事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通过对于时代特征和宫廷文化的描写,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同时,小说还融入了大量的文学风格,把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学元素结合得十分巧妙,使读者感受到了历史与现代的交融,进一步打开了小说的艺术价值。
二、人物塑造的功力和深度《后宫甄嬛传》中的人物刻画非常深入、细致而且立体,每个角色都有着独特的人格特点和情感交错,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能够感受到他们内在的冲突和情感发展变化。
浅谈《甄嬛传》的语言美

浅谈《甄嬛传》的语言美《甄嬛传》是根据流潋紫的网络小说《后宫甄嬛传》改编,由郑晓龙导演,孙俪,陈建斌等主演的后宫争斗清装剧。
故事讲述了甄嬛十八岁进宫和后宫“姐妹们”来来往往,用尽计谋,明争暗算,竞相比坏斗狠,但是最终一个个都难逃曲终人离散的悲惨命运。
标签:《甄嬛传》语言美这部76集的电视剧引发了收視狂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戏剧语言的美。
语言,既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又是人类交际的产物。
语言在影视剧剧作品中主要表现为人物的台词以及各种器物建筑的命名等。
此剧的语言具有哲理性、含蓄性、文雅性等特点,成为观众竞相学习、模仿、运用的焦点。
一、哲理内蕴美语言是思想的外在表现与承担,思想是语言的灵魂与内核,好的语言一定是能够承担更多精神内涵,寓意深蕴的鲜活语言。
《甄嬛传》中这种具有启人深思的哲理性语言颇多。
它的理性思考有的活用了前人的创造,有的是作者自己的生活原创性感悟,在生动的外在形象中,融入强烈的情感,然后发心灵之声。
下面精选几句为例。
例1、有时候不争,比能争会争之人有福多了。
——甄嬛例2、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甄嬛例3、别人帮你,那是情分,不帮你,那是本分。
容不容得下是你的气度,能不能让你容下是我的本事?人是活给自己看的,不是他人的一句话就能左右自己,让自己活出潇洒自我——甄嬛例4、向来这女人的温柔是抚平男人伤痛的一剂良药啊。
——皇后例5、给太后的东西,要送就送最好的,否则还不如不送。
——华妃例6、放不下荣华富贵的人,就永远成不了大气候。
——槿汐例7、姐妹间的情谊再深,不留意也会生出芥蒂。
——安陵容例1阐明了得失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急功近利,往往不能得偿所愿,而无心插柳者有时却会柳成荫。
例2告诫了妄想靠美色上位的人,青春不能永驻,当你没有了美貌,原本靠美貌的得来的东西自然就不在了。
例3包含了三层意思。
求人时的心态摆正了;能给自己撑腰的始终是自己的本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例4直视了人的内心脆弱例5 简直就是讨好领导的经验。
甄嬛传中甄嬛语言特色分析

《甄嬛传》中甄嬛语言特色分析电视剧《后宫·甄嬛传》改编自流潋紫所著的同名小说。
《甄嬛传》,由郑晓龙导演,孙俪、陈建斌、等人主演,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制作。
该剧是一部宫廷情感大戏,片中描述甄嬛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单纯少女成长为一个善于谋权的深宫妇人,凝结了千百年来无数后宫女子的缩影。
其复古、略带古韵,接近红楼体的特点的语言更是引起热潮,更成为本剧重要的标志。
要分析《甄嬛传》大热的原因,首先要讲一讲这本书的作者——潋紫,女,本名吴雪岚,浙江湖州人,84年生。
杭州作家协会会员。
07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学位,被誉为浙江80后作家群的领军人物之一。
其阅读广泛,尤好诗词曲赋、武侠、言情,历史(野史),古典文学积淀深厚,语言典雅,婉约,柔美,细腻,华丽。
善于人物心理描写和刻画,笔下人物性格鲜明而丰满,善于描写复杂的矛盾冲突,情节跌宕起伏,悬念重生。
从甄嬛出场时,自解名字蕴意“嬛嬛一袅楚宫腰”,再到人物对话以及宫廷嫔妃之间的称呼、人物性格等,众人所言令人倾慕。
其宏大而严谨的结构、细腻而传神的心理描写、鲜明的人物形象、高度个性化的语言、伏笔千里的妙用、浓郁的文化氛围、精妙的场面描写等,影响了一代读者。
编剧流潋紫在作品中大量借用古代典籍、唐宋诗词等,古诗风韵令人喜欢。
由于她从小深爱《红楼梦》,为其语言风格所倾倒,潜移默化中,语言风格越来越接近红楼体,因此运用这样的语言写出这部作品,甚至一度被怀疑是抄袭。
从句式上分析,所谓“甄嬛体”就是古腔古调,再加上习惯用语“极好的”、“最好不过了”及宫廷专用语“不负恩泽”。
“我的语言是有模仿红楼梦的”,在此前接受采访时,小说编剧流潋紫表示因为自己很喜欢红楼梦,所以《甄嬛传》中的语言风格都有模仿,而她也表示这种语言风格也很符合当时的朝代,“雍正年间的语言也就是这样子。
”甄嬛语言特色有如下几点。
(1)注重凝练字句,趣味盎然。
【甄嬛体之吃蛋糕】“咦,你今儿买的蛋糕是极好的,厚重的芝士配上浓郁的慕斯,是最好不过的了。
从合作原则分析《后宫甄嬛传》经典对白

由流 潋 紫 同名 小 说 改 编 的 电视 剧 《 后 宫甄 媚 传 》 , 因其 精 良的制 作 ,唯 美 的画 面 以及 演 员 们 精 湛 的 演 技 , 一 经 播 出 , 就 受 到 了广 大 观 众 的热 捧 。而 剧 中众 “ 小 主 ”之 间看 似 亲 密 无 问 ,实 则 工 于 心 计 , 暗 流 涌 动 的对 白也 给 观 众 们 留下 了深 刻 的 印象 。这 些 对 白同 时也 为 语 言学 研 究 提 供 了丰 富 的分 析材 料 。 “ 合作 原 则 ” “ 合 作 原 则 ”是 由美 国著 名 语 言 哲 学 家格莱斯于 1 9 7 6 年 在 哈佛 大 学 的演 讲 中提
、
出的 。
格 莱 斯认 为 ,人 们在 交 际过 程 中 , 对 话 双 方 似 乎 在 有 意无 意地 遵 循 着 某 一 原 则 , 以求 有 效 地 配 合 从 而 完 成 交 际任 务 。 他 认 为 ,人 们 在 谈 话 过 程 中遵 守 的合 作 原 则 包 括 四个 范 畴 ,每 个 范 畴 又 包 括 一 条 准 则 和 一些 次 准则 。 ( 1 )数量准则 ( T h e m a x i m o f q u a n t i t y ) 指 所 提 供 的信 息 的 量 :① 所 说 的 话 应 包 含 为 当前 交 谈 目的所 需要 的信 息 ; ② 所 说 的话 不 应 包含 多于 需要 的信 息 。 ( 2 ) 质量 准 则 m 1 e m a x i m o f q u a l i t y ) 所 说 的话 力求 真 实 ,尤其 是 : ① 不 要 说 自知 是 虚 假 的话 ;② 不 要 说 缺 乏 足 够 证 据 的话 。 ( 3 ) 关 系准 则 ( T h e m a x i m o f R e l e v nc a e ) 在 关 系 范 畴 下 ,只 提 出一 个 准 则 ,即 所 说 的话 是 相关 的 。 ( 4 )方式准则 ( T h e m a x i m o f M a n n e r ) 清楚明 白地说出要说的话,尤其要 :①避 免含混 不清;② 避免歧义;③要简短 ( 避免冗 长 );④要有序 ( 胡壮麟,2 0 0 6 ,p 1 9 1 — 1 9 2 ) 上述 的各 条准 则是 很重 要的 ,交 际 中应 该 遵 守 。但 这不 表 明没有 违反 这些 准则 的情 况 出现 。甚 至在 一 些场合 中 ,会话 双方 故意 打 破其 中的一条 或 某条 原则 , 以传 递会 话含 义 。在 电视 剧 《 后 宫甄媳 传 》中 ,就有 许 多 精 彩 的 对 白是 以这 种 方 式 展 开 的 。
甄嬛体的语言特征

句式特点
1、言必称“本宫”;描述事物用双字:方 才、想来、极好、罢了,真真,。 2、短语、短句:若是……想必是极好地, 但……倒也不负……,虽不合时宜,倒 也…..的。
3、还有经常使用……(叠词)的。
例句
• “这路走错了不打紧,这东西交错了人,那可就不好办 了!” • “在本宫身边,只有卑躬屈膝之人,没有痴心妄想之人, 更不能有夺我宠爱之人!敢跟本宫争宠,就全都得死!”
• 【网购版】 • 亲,今儿上新的这件衣衫款型是极好的,这苏绣的料 子配上简洁的裁剪,是最好不过的了。我愿多买几件,虽 会荷包骤然消瘦,倒也不负恩泽。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甄嬛体
来源: 甄嬛体是网友模仿2012年4月热播电视剧《后
宫甄嬛传》的台词而创造的一种网络文体
其特征:是语言复古、略带古韵,接近红楼体的特
点。剧中人物对话文艺调十足,语调不急不缓,口气 不惊不乍,从容大方. 《后宫甄嬛传》的语言非常考究,精致打造的台词仿 佛令人身处其境,略带古风,却又可以清晰明确地听 懂。从甄嬛出场时,自解名字蕴意“嬛嬛一袅楚宫 腰”,再到人物对话以及宫廷嫔妃之间的称呼、人物 于忠心与否。”
又如,剧中华妃深爱着皇上,吃醋时她醋意浓浓地说: “你试过从天黑等到天亮的滋味吗?
现实实例
• 【交警版】
今儿个是小长假最后一日,赶着回家 虽是要紧,却也不能忘了安全二字。如今的路虽是越发的 宽广了,但今日不比往昔,路上必是车水马龙,热闹得紧。 若是超了速,碰了车,人没事倒也罢了,便是耽搁了回家 的行程,明日误了早班,也是要挨罚的。总之你们且记住 了:舒心出门,平安到家。
会话含意可取消性在《甄嬛传》中的运用研究

会话含意可取消性在《甄嬛传》中的运用研究-社会科学论文会话含意可取消性在《甄嬛传》中的运用研究曹运波(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会话含意着重于探究字面意义和语义意义以外的隐含信息,但这一含意也可能因为语境因素的变化而消失,即会话含意是可取消的。
《后宫·甄嬛传》作为近年来少有的如此受大众欢迎的电视剧,其语言的使用颇为讲究,而人物之间的对话更是深富艺术性,对会话含意的可取消性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具体运用方式主要有:词语变异、修辞运用和话题转移。
从这些角度可探究影视中如何运用语言技巧以提升自身语言运用的品质。
关键词:会话含意;可取消性;《甄嬛传》;词语变异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7-0196-02会话含意取消的方式多种多样,就《甄嬛传》而言,主要是从词语变异、修辞运用和话题转移三大方式的运用进行取消的。
研究《甄嬛传》中会话含意可取消性的具体运用方式,有利于更精准地把握这部作品。
一、词语变异词是音义结合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它具有表意功能和造句功能,对言语活动中意义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词义的概括性、模糊性对意义的表达却有另类作用。
词语的调整,主要是指表达者在保持原有词语的语言材料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为了满足表达的需要,临时性、适度地对词语进行调整的修辞现象[1]。
在《甄嬛传》中,词语变异主要有相同词语、相似词语和相对词语变异,这极大地丰富了作品语言,提高了影视语言的质量。
1.相同词语的变异。
同一词语在不同情形下会表现出不同的含义,即不同义项,这是因为受到上下文语境以及情景语境的影响。
例如:(1)在《甄嬛传》第三集中,新进宫的妃嫔参拜完皇后,拜见华妃。
但华妃为了显示年轻貌美,借机挖苦皇后,摸着耳环说:“总觉得翡翠老气了些,臣妾不佩戴,若皇后娘娘不嫌弃,臣妾就把这副耳环送给皇后娘娘吧!”皇后答:“本宫新得了一对东珠,才吩咐制了耳环,若再收妹妹这对耳环,岂不是太奢靡了,让皇上知道的话定会不高兴的。
从语用学的角度看《后宫甄嬛传》中人物对话言外之意的功能

从语用学的角度看《后宫甄嬛传》中人物对话言外之意的功能作者:朱方杰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11期摘要:语言是人们表达自我,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重要手段;而言外之意是人们日常交际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
影视剧中的人物对话方式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提取自我们的日常交际,是揭示语用手段,表达语用意义的典型。
本文以近几年广为流传,风靡全球的一部影视作品—《后宫甄嬛传》为脚本,从语用学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剧人物对话中言外之意的语用功能,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效果,并能合适地把言外之意运用到日常交际中。
关键词:《后宫甄嬛传》;言外之意;语用功能作者简介:朱方杰,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1--01第一章引言1.1 《后宫甄嬛传》研究背景流潋紫的《后宫甄嬛传》是一部在网上广泛流传的历史小说,经过改编成剧本拍成电视剧《甄嬛传》。
该剧一播出就备受大众的喜爱,剧中的语言表达形式也广为流传,形成大家熟识的“甄嬛体”。
目前关于该剧的研究大都限于影视剧的评论等,在语用方面的研究很少,但是该剧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所产生的一些对话与交际很有技巧,对于语用的研究有很丰富的价值。
因此本文以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的台词为分析文本,从语用的角度对其中人物对话言外之意的语用功能进行探讨。
1.2 言外之意的研究现状在日常交际中,有时由于交际环境的限制,人们不能明确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所以往往会釆取曲折、委婉、含蓄的方式间接地表达自己的目的及想法,以避免直抒胸臆带来的不便,这种表达方式叫做“言外之意”。
言外之意是人们进行话语交际时常用的方式,在交际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于言外之意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美学研究与语用学研究两个方面。
言外之意的美学理论始于老庄哲学的“虚无”理论;“言外之意”的“言”是可以直接感知,是“实“,而“言外之意”的“意”只有在主观意识领域中可以领悟,是“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