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湘夫人

合集下载

2021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02课 湘夫人(解析版)

2021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02课 湘夫人(解析版)

第一单元第2课湘夫人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眇.眇(miǎo)水裔.(yì)偕.逝(xié)北渚.(zhǔ)B.葺.之(qì)紫坛.(tán)踯.躅(zhí)踟.蹰(chí)C.潺.湲(chán)汀.洲(dīng)芳馨.(xīn)骤.得(zhòu)D.九嶷.(yí)麋.鹿(mí)薜.荔(pì)荟萃.(cuì)【答案】D【解析】“薜”应读“bì”。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荟萃袅袅踯躅逍遥容予B.潺湲沅江荒忽白头偕老C.水裔澧浦修茸腾蛟起凤D.芳馨佳期眇眇缈无人烟【答案】B【解析】A项,“逍遥容予”应为“逍遥容与”,C项,“修茸”应为“修葺”,D项,“缈无人烟”应为“渺无人烟”。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与佳期.兮夕张匪我愆期.B.思公子..兮未敢言公子..王孙把扇摇C.帝子..之长洲..降兮北渚临帝子D.遗.余褋兮澧浦采之欲遗.谁【答案】D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目眇眇兮愁.予愁:使……发愁袅袅..兮秋风袅袅:微风吹拂的样子B.与佳期兮夕张.张:张设罗帐观流水兮潺.湲.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C.擗.蕙櫋兮既张擗:剖开缭.之兮杜衡缭:缠绕D.捐.余袂兮江中捐:捐献搴汀.洲兮杜若汀:水中平地【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捐:丢弃。

5.下列加点的词与“辛夷楣兮药房”中的“辛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目.眇眇兮愁予B.洞庭波.兮木叶下C.隔夜黄鹂空.好音D.出师一表真名.世【答案】C6.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湘夫人》课件【带课文范读】.

《湘夫人》课件【带课文范读】.

《湘夫人》课件【带课文范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湘夫人》这篇课文。

该课文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章《诗意的栖居》第四节《湘夫人》。

课文详细描绘了湘夫人的美貌与神韵,以及作者对她的敬仰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句式。

2.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湘夫人美好形象的描绘,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古汉语句式以及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范读录音、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课文范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韵味。

2. 课文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讲解生词、短语和句式。

(2)分析课文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

(3)细读课文,品味描绘湘夫人的精彩语句,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

3. 例题讲解:(1)列举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进行详细讲解。

(2)针对修辞手法,给出相关例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进行句子仿写。

(2)对课文中的难点、重点进行巩固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结构图2. 重点词语和句式3. 修辞手法及例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并背诵部分精彩语句。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湘夫人的理解。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描绘女性形象的古典文学作品,如《洛神赋》等。

(2)组织学生进行古典文学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信息量与逻辑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课件4:第2课 湘夫人

课件4:第2课 湘夫人

3.香草美人,寄予情怀。 4.用赋的铺陈手法反复叙写。 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 饰爱巢的过程,这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执着、 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写 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 的如海深情。
THANK YOU
湘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的执着追求,寄托着 屈原对政治理想、复兴事业的至死不渝。
文学常识
(1)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 的一种新诗体。楚辞采用浪漫主义手法,感情 奔放,想象奇特,且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 和神话色彩。句式灵活,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 言。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 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故楚辞又称为骚或 骚体。
2.作者为何如此详细地介绍了湘君建筑水屋 的过程? 提示:运用铺陈的手法;(1)尽力地装饰爱巢, 极力渲染湘君对湘夫人炽热的爱恋;
(2)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侧面烘托充溢于 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为迎而未得的失落作 铺垫;(3)香草代表美人,用来侧面烘托思慕 对象——湘夫人的美丽高洁。
3.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 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 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你 同意这一说法吗?试查找有关资料,用“以意逆 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
合作交流
1.此诗开头所渲染的气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首诗的开头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 仿佛湘夫人飘然而降,但又倏忽不见,心中充 满愁思。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痴情人 的心理,尤其动人。第三、四句写沅湘秋景, 清丽如画。开头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 理交融在一起,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 出人物的惆怅、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 全诗,为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1-2 湘夫人(56张PPT)

1-2 湘夫人(56张PPT)


开放思维



预 习
有人说,屈原的《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
课 后

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
展 延

课 堂
世悲剧的曲折反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查找有关资料,用

动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






第29页
湘夫人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课 后














第14页
湘夫人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课标版·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3.课文名句默写。
前 自 主
(1)登白烦艹兮骋望,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夕济兮西澨。
后 拓

(3)________________,辛夷楣兮药房。
展 延











第23页
湘夫人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课标版·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提示:诗歌涉及的主要人物是湘君和湘夫人。这首诗的题

前 自
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因为诗

预 习
歌主要是写了湘君赴约不遇时的情感活动。诗歌讲述的是湘君
课 后

和湘夫人的神恋故事,是由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起的

《湘夫人》原文、注释及解析

《湘夫人》原文、注释及解析

《湘夫人》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湘夫人[战国] 屈原帝子降兮北渚②,目眇眇兮愁予③。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④。

登白薠兮骋望⑤,与佳期兮夕张⑥;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⑦?沅有茝兮醴有兰⑧,思公子兮未敢言⑨。

荒忽兮远望⑩,观流水兮潺湲(11)。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12)?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13)。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14)。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15)。

荪壁兮紫坛(16),匊芳椒兮成堂(17)。

桂栋兮兰橑(18),辛夷楣兮药房(19)。

罔薜荔兮为帷(20);擗惠櫋兮既张(21)。

白玉兮为镇(22),疏石兰兮为芳(23)。

芷葺兮荷屋(24),缭之兮杜衡(25)。

合百草兮实庭(26),建芳馨兮庑门(27)。

九嶷缤兮并迎(28),灵之来兮如云(29)。

捐余袂兮江中(30),遗余褋兮醴浦(31)。

搴汀洲兮杜若(32),将以遗兮远者(33)。

时不可兮骤得(34),聊逍遥兮容与(35)!〔注释〕①本篇选自《楚辞·九歌》。

《九歌》是屈原根据民间祭神的乐歌改写成的一组诗。

“湘夫人”是湘水之神。

“湘君”,旧说指舜。

相传舜南巡时,死在苍梧,她的妃子娥皇、女英,寻到洞庭湖,投湘江身死,成为湘江女神,即湘夫人。

近人大多认为湘君、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

本篇写湘君对湘夫人的思慕之情。

②帝子,指湘夫人。

相传是帝尧的女儿,故称帝子。

渚(zuu主),水中小块陆地。

③眇(miao秒)眇,远望的样子。

愁予,使我忧愁。

④袅(niao鸟)袅,微微吹动的样子。

波,作动词用,起水波。

⑤登白薠(fan烦),登上长着白薠的地方。

薠,草名。

骋望,放眼眺望。

⑥佳,一本下有人字,佳人,指湘夫人。

期,期约。

夕,黄昏。

张,陈设,布置。

⑦萃(cui粹),草木丛生貌,引申为聚集。

苹,水草名。

罾(zeng增),鱼网。

⑧沅,沅江,在今湖南西部。

茝(zhi止),白芷。

醴,醴江,在湖南澧县南。

⑨公子,贵族子女的通称,这里指湘夫人。

课件6:第2课 湘夫人

课件6:第2课 湘夫人
诗歌涉及的主要人物是湘君和湘夫人。这首诗的题目虽然是“湘 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因为诗歌主要是写了湘君赴 约不遇时的情感活动。诗歌讲述的是湘君和湘夫人的神恋故事。是由 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悲剧。
疑难点析
2.诗的开头渲染了什么环境气氛?对于全诗起了什么作用? 此诗开头所渲染的环境气氛,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有力地 渲染了湘君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的心理。这是一个环境气氛都 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 岸上树叶飘落。这里诗人用朴素的语言,以清秋的景色构成一个美 妙而略带轻愁的意境。这样一开始就有力地衬托了湘君久候恋人不 来所勾起的怅惘。
结构图解
写作特色
1.情景交触,虚实相生 《湘夫人》的景物描写十分成功。它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与主人 公的心理活动相映衬,即情感的流动与外在形式同步。它不只写现实 中的景象,还有追忆幻想等,因而使全诗的境界充满了奇幻的色彩。 2.双层结构,明暗对应 主人公情感的表现,有明有暗,明暗结合。抒情对象既有实指,又有 象征性。这种双层结构,明暗对应,相辅相成,既构成了一种情景交 融的境界,又增大了情感的容量,使情感的表现呈立体状。
答:“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比兴手法,写的是男主 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却久久不见其人而产生的一种错觉:鸟儿聚集 在水草间,鱼网则被挂在树上。这是比喻湘夫人仍旧没来,种种费 心都不过是瞎张罗,表现了男主人公的伤心和失落。
精读文本
2.“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 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
答:这是湘君在极度懊丧之下感受到的假象,比况着其自身的 尴尬处境,也传达出他对湘夫人的无限思念与无比渴望。这些问句 用自然现象的错位、颠倒,比喻诗中主人公的爱情不顺利,愿望得 不到实现。

湘夫人完整版课件

湘夫人完整版课件

湘夫人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湘夫人》。

本文是一篇充满神话色彩的民间故事,讲述了湘水之滨的湘君与湘夫人彼此相爱却不能相会的悲剧。

课文以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为主线,描绘了湘君在洞庭山、湘水边反复寻找湘夫人的情景,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真挚爱情和深切的思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湘君对湘夫人的真挚爱情,感受到深厚的友谊,培养珍惜身边情感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带。

2.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湘水风景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湘水的美丽,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作标记。

3. 合作探究(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对课文进行讲解,重点解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检验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湘夫人湘君——真挚爱情湘水——美景七、作业设计1. 课后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2. 结合课文内容,以“我心中的湘夫人”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3. 家长协助孩子了解湘水文化,了解湘君和湘夫人的故事背景,下节课分享。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2课 《湘夫人》(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2课 《湘夫人》(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2课《湘夫人》(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湘夫人教学目标:1、注意几个意思为“水边”的字,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

2、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理解本文的主旨。

3、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

教学重点: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洞庭湖有着独特的美景以及瑰丽的传说以及一些古代文人的赞美和歌颂,因而闻名天下。

洞庭湖中有君山,又叫洞庭山。

山上有二妃墓和湘妃寺,在二妃墓和湘妃寺周围生长着高低起伏、郁郁葱葱、苍翠茂盛的斑竹,在这些竹子上长满泪痕似的斑点,有人说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景观。

大家知道这种斑竹是怎么来的吗?根据《山海经》、《尚书》的记载,在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尧考察他的接班人舜,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后来舜外出巡行生了重病,娥皇、女英就赶去看望他,当她俩赶到洞庭湖中君山的时候,那边传来消息说大舜已经崩于苍梧之野,娥皇女英悲痛哭泣,然后就投江而死。

她们投江而死之前哭泣的泪痕就化成了现在的斑竹。

当地把这个美丽的传说编成歌舞,而湘君和湘夫人就成为传说中湘江的一对恋人神,屈原则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作家简介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夫人(教师案)预习案【知识链接】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本篇选自《楚辞.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王逸《九歌序》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人间众多痴男怨女的投影。

[背景介绍]洞庭湖特殊的自然景观,由于其独特的美景以及瑰丽的神话传说以和一些古代的文人(如范仲淹、孟浩然、杜甫等)在文章中的赞美和歌颂,因而就显得特别有名,在我们所知道的历代文人中和洞庭湖关系最密切的,影响最早的就是屈原的神话悲剧故事《湘君》和《湘夫人》。

洞庭湖有中君山,又叫洞庭,.山上有二妃(尧的两个女儿即舜的两位妻子娥皇、女英)墓和湘妃寺,在二妃墓和湘妃寺周围生长着高低起伏、郁郁葱葱、苍翠茂盛的斑竹,在这些竹子上长满泪痕似的斑点,有人说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景观。

根据《山海经》、《尚书》的记载,在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尧考察他的接班人舜,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后来舜到九嶷山惩戒恶龙,死在苍梧,他的妃子是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到南方寻找舜,走到洞庭湖附近,听说舜已死,二人抱头痛哭起来,一直哭了九天九夜,眼睛流干了,哭出血泪来,最后也死在了舜帝的旁边.娥皇和女英的眼泪,洒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现出点点泪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还有血红血红的,这便是“湘妃竹”。

竹子上有的像印有指纹,传说是二妃在竹子上抹眼泪印上的;有的竹子上有鲜红鲜红的血斑,那是两位妃子眼中流出来的血泪染成的。

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就叫这种竹子为湘妃竹。

可以说,这个名称,这种竹子形象化了一段凄迷的叫人生死相许的爱情。

这段爱情神话,在民间广为流传,屈原以此为题材,写成了诗歌:《湘君》《湘夫人》。

【自主预习】一.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疏通课文。

1、给下列加字注音袅袅()白薠()罾何()澧有兰()水()骋望()余褋()潺湲()西澨()罾何()九嶷()擗蕙櫋()荪壁()兰橑()罔薜荔()搴汀洲()()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目眇眇兮愁予(2)洞庭波兮木叶下(3)袅袅兮秋风(3)荪壁兮紫坛,(4)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5)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6)夕济兮西澨。

(7)与佳期兮夕张。

3.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二、三题.二.思考:1.诗歌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湘君和湘夫人,这首诗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

2. 诗歌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湘君和湘夫人的神恋故事,是由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悲剧。

3.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幽怨哀婉4.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第三段纯粹是湘君幻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

这是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神奇世界:建在水中央的厅堂都用奇花、异草、香木构筑修饰。

其色彩之缤纷、香味之浓烈,堪称无与伦比。

作品在这里一口气罗列了荷、荪、椒、桂、兰、辛夷、药、薜荔、蕙、石兰、芷、杜衡等十多种植物,来极力表现相会处的华美艳丽,其目的则全在于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烘托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执著、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很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

同时也更好的反衬了幻觉失去后他内心的惆怅与痛苦。

5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这四句各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湘君怎样复杂的心情?把您赠给我的短袄向大江之中投弃,又向澧水之滨抛下您赠我的单衣,我却又来到平坦的汀洲采来杜若,且将它珍重地赠给远人,聊表我的柔情蜜意,表现湘君因与湘夫人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但仍流露了藕断丝连、依依不舍的心情湘君在绝望之余,向江中和岸边抛弃了对方的赠礼,但表面的决绝却无法抑制内心的相恋,他最终同样恢复了平静,打算在耐心的等待和期盼中,走完相恋相思这段好事多磨的心理历程,他在汀洲上采来芳香的杜若,准备把它赠送给远来的湘夫人。

探究案1.如何理解“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作用是什么?。

这是一个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萧瑟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

以清秋的景色营造了凄凉冷落意境。

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有力地衬托了湘君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的心理。

2、赋得洞庭一句,遂令一篇生色,可见《楚辞》写景妙。

——孙矿:《楚辞评林》“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句历来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为什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 《九歌》) 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

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3.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应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用学过的知识,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理由.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诗歌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4.诗歌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现这个幽怨、哀婉的苦恋故事的?1.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是融情于景、以景染情的手法。

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

《湘夫人》此二句之妙,还在以景写情。

刘熙载云:“叙物以方情谓之赋,余谓《楚辞·九歌》最得诀。

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写出‘目眇眇兮愁予’来;‘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正是写出‘思公子兮未敢言’来,俱有‘目击道存,不可容声’之意。

”2.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四句,是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鸟不宿到树上而聚集在水草里,鱼网不撒在水中而挂到树上,麋鹿不在草地上而跑进庭院里,蛟龙不潜在水底而爬到水边,这都不是真实存在的景象,而是假想的反常景象。

是湘君在等不到湘夫人、心情越来越懊丧的情况下,对自身尴尬处境的自我比况。

而反过来,这种反常景象在头脑中的出现,这种自我比况心理的发生,也充分体现出当时湘君的心情懊丧到何种程度。

这样的景物描写,不是将情感融入现实景物,不是以景染情,而是通过象征、隐喻、暗示的途径来达到表现目的,特点鲜明,很有表现力,但一般只能用在某些特定情况之下。

3..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拓展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题题龙阳县青草湖①唐温如西风吹老洞庭湖,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星辉压星河注:①青草湖,即今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题目中说“青草湖”,而诗中又写“洞庭”,是因为两水相连相通1这句诗中“西风吹老洞庭湖,一夜湘君白发多”哪个字用的最妙?为什么?.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两句中一个“老”字不可轻易放过。

秋风飒飒而起,广袤无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层层白波,渺渺茫茫。

那景象,与春日中轻漾宁静的碧水比较,给人一种深沉的逝川之感。

诗人悲秋之情隐隐而出。

但他故意不用直说,而塑造了一个白发湘君的形象,发人深思。

传说湘君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追随不及,啼竹成斑,那是够悲切的了。

而此时萧瑟之秋景,竟使美丽的湘君一夜间愁成满头银发。

这种新奇的构想,更使人可以想象到洞庭秋色是怎样的触目惊心了。

客观世界如此,诗人自己的迟暮之感、衰颓之意,自然尽在不言中了。

一个“老”字,融情入景,真可谓达到神而化之的地步。

2.诗的前半部写景萧瑟,后半部记梦美好,是否矛盾?为什么?(5分)不矛盾。

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写对美好梦境的留恋,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

所以三、四句看似与一、二句情趣各别,内里却是一气贯通、水乳交融的。

(表明态度1分,手法及分析3分,表述1分。

)3.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具体说就是在创作手法上与李白相似。

对此你的看法是怎样的?请说出具体理由。

(6分)本诗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想象奇特,确有“太白遗风”。

如开头一句用一“老”字,赋予洞庭湖水波以人的情感,由眼前的水波联想到人生易老,想象到美丽的湘君竟一夜间愁成了满头白发。

后两句用了夸张的手法,醉酒后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自己所做的梦,也有了体积压在船上,也压在星河之上。

所以有太白遗风。

(本题从表达技巧方面答题,答出夸张、拟人手法和丰富的想象联想得3分,对每种手法的具体分析恰当的,各1分。

)二.高考链接(2010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