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
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

巩固凸透镜成像规律,增强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学生巩固新知,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
突出重点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
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二、
实验探 究
1、
提出问 题
2、
猜想与假设
3、
设计实验
4、
进行实 验
5、
分析论 证
6、
交流评 估
三
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猜想: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可能跟物距有关,小组讨论设计出验证猜想的实验方案。然后师点拨确定实验方案:让蜡烛由远及近逐次靠近光屏,改变物距,每次相应的移动光屏,得到蜡烛火焰的像。
①利用课件提醒学生实验时注意的问题:及时记录物距和像距,将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烛焰的中心调至同一高度等。
②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对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如:
②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③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借助规律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让学生分析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分别应用了凸透镜的哪一个成像规律?
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看在实验过程中有哪些不足和失误,应怎样改进?
找三名学生分别扮演蜡烛、凸透镜、蜡烛的像,演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 凸透镜成像规律 导学案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 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2一、学习目标1.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本内容。
2.掌握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
3.能够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光学现象。
二、知识回顾1.什么是凸透镜?凸透镜是由两个球面更曲率的透镜片合成的光学元件,它会使光线经过透镜后发生偏折。
2.什么是凸透镜的主轴?凸透镜的主轴是通过透镜两个球面中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一条直线。
3.在凸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物体,如何确定成像的位置?根据光线传播的三条基本规律,我们可以通过绘制光线传播的示意图来确定成像位置。
三、新知引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凸透镜的基本知识和成像规律。
在本次导学案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请你回想一下,在成像过程中,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有哪些?在凸透镜上方放置一个物体,并设置一个屏幕观察,我们会发现在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投影,这个投影就是由凸透镜成像产生的。
那么,我们如何确定这个投影的位置呢?下面我们将学习具体的方法。
四、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1.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光线从凸透镜左侧射入时,一个比物体较小的倒立实像将在凸透镜的右侧形成。
如果光线从凸透镜右侧射入,实像倒立。
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会遇到以下几种情况:–物体在凸透镜的远处,成像位置是实数(可测量的)。
–物体在凸透镜的近处,成像位置是的负实数(不可测量)。
–物体距凸透镜很近,成像位置无穷大(平行光)。
2.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问题的步骤:–分析问题,确定物体的位置、凸透镜的参数等。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绘制光线传播示意图。
–根据图中的几何关系,求解成像位置和成像大小。
例如:当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凸透镜焦距为5cm时,求成像位置和成像大小。
3.虚物成像规律:当光线从凸透镜中心射入时,不存在实像,只存在一个放大的虚像。
虚物成像规律是在特殊情况下的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凸透镜的焦距时,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不会发生偏折,因此不能形成实像,只能形成一个放大的虚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5.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一)【自主学习】12’阅读教材P9720cm。
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每种物距范围选两组)。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u/cm像的性质像距v/cm实、虚大、小正、倒u>2fu>2f2f>u>f2f>u>fu<fu<f (4)进行实验:根据实验要求安装器①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光屏(凸透镜在中间),使它们中心同高(三心同高)。
②把蜡烛光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轮廓最清),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物距u,像距v,填入表。
③按要求依次做出表格中其它物距范围的成像。
根据表格记录,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像的虚实:________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像的正倒:__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u=2f,u=f的成像;物距越远,像距怎样变,像怎样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8’(三)【展示质疑,精讲点拨】15’(四)【课堂小结】3’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五)【达标测评】7’1、画出一个带箭头的线段“个”竖立在凸透镜主轴上,u>2f,f<u<2f,u<f三个不同位置上成像光路。
2、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 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1)在a、b、c、d、e这五个点中:新-课- 标-第- 一-网①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②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所成的像最小;③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④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
(2)小宇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5、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课标要求:1、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考纲要求:1、能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过程作出正确的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2、能定性描述凸透镜成像的基本特点(包括成像大小、正立或倒立、虚实情况等)。
学习目标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认识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3、了解人类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的过程及宇宙组成【使用说明】依据学习目标,结合导学案中的问题,认真研读教材,进行归纳总结,解答完成所有问题。
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组长做好监督检查,还要认真参阅学法指导。
导学过程学法指导课堂流程:一、激趣引入约2-3min 请大家利用手上的凸透镜近距离看学案上的字,会看到什么现象?字被放大了,是正立放大的像,所以人们称之为放大镜。
那么凸透镜只能成正立放大的像吗?大家再用同一支凸透镜观看远处大屏幕上的图片和文字,看到什么?将两次看到的现象进行对比,你发现了什么?那么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二、明确目标约2min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约28min 学生阅读教材第97--98页内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情况与什么因素有关呢?2、猜想假设:(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提示:成像情况,焦距f;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为物距,用u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像距,用v表示)3、制定计划(1)你认为需要哪些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2)你认为除了观察像的、、特点外,还需测量什么?(提示:凸透镜焦距已知,不必测量,标签上已注明)(3)参考课本97、98两页,你认为该实验应分几种情况来研究,该怎样设计试验?4、进行实验注意: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光屏和凸透镜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下物距u和像距v(此步骤做两次)。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5.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目标导学】知识目标: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重点难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能力目标: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情感目标: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自主学习】1、照相机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投影仪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放大镜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三、【合作探究】一、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凸透镜成的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有关系,不同的透镜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应该是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因此,像的性质还与有关系。
2.在该实验中我们需要记录数据有 ______和______,观察的实验现象是像____________。
二、请按以下实验步骤进行实验:1、用平行光汇聚法测得实验所用凸透镜的2、将实验器材按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顺序放在桌面的直线上,调整它们的______,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使物距u ﹥2f,保持物距不变,调整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倒正以及物距、像距的大小,把观察结果和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u =2f ,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记录;4、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____________,重复以上操作。
实验做两次,进行观察记录;5、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u =f ,这时调整光屏,在光屏上已经看不到蜡烛的像(思考为什么?)6、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u ﹤f ,这时在光屏上已经看不到蜡烛的像用眼睛直接通过凸透镜去观察蜡烛,把物距和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7、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实像时,如果用手或其他不透明的物体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这光屏上的像有什么变化?8、换用凹透镜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5.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无答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设计:李庆忠审核:詹仲达姜华学习目标:①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②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③凸透镜应用实例的理解和应用。
重点难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的成像情况,它们成什么性质的像?那么,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什么因素有关呢?2.猜想假设提示:我们使用照相机时镜头离拍摄物体相对较远,使用投影仪时镜头离投影片较近,而使用放大镜是放大镜离物体更近,根据这一现象同学们讨论一下考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实验注意事项:调整烛焰焰心、透镜光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可以保证像能成在光屏上)必须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只有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光屏所在的位置才是像的位置)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请按以下实验步骤进行实验:①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使物距u ﹥2f ,保持物距不变,调整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倒正以及物距、像距的大小,把观察结果和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②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u =2f ,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记录。
③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 和f 之间,即2f ﹥u ﹥f ,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记录。
④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u =f ,这时调整光屏,在光屏上已经看不到蜡烛的像。
(思考为什么?) ⑤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u ﹤f ,这时在光屏上已经看不到蜡烛的像,取走光屏,从原光屏的一侧用眼睛直接通过凸透镜去观察蜡烛,把物距和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⑥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实像时,如果用手或其他不透明的物体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成像,如果能成像,所成像的变化为 。
⑦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5.分析论证各小组根据你们的数据,看能否总结出凸透镜的这些成像规律。
重庆市江津第五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习目标】1.能用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分析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会利用三条特殊光线研究成像规律的方法。
3.建立生活与物理知识的联系,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 依据目标认真阅读课本,勾画并思考本节的重点内容(凸透镜成像规律),完成预习案部分,联系生活实际,尝试探究案问题,用红笔标出疑问,以备上课交流。
2. 结合上一节所学的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总结凸透镜成像特点随物距变化的规律。
预习案1.完成下列光路图。
2.你知道实像与虚像有哪些不同?3.总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思考比较三种光学仪器中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的大小。
我的疑问探究案探究实验1.提出问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照相机、投影仪,里面都有凸透镜,放大镜本身就是一个凸透镜,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使物体成像。
照相机所成的像比物体小,而投影仪所成的像比物体大;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而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那么,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什么有关系?2.进行猜想针对提出的问题,说出自己的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3.设计实验实验装置:实验器材:(带有刻度尺的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4.进行实验和记录数据①拿着凸透镜在阳光下来回移动,找着最小、最亮的点,用刻度尺量出亮点与凸透镜的距离,这就是这个凸透镜的焦距,用此方法测量出透镜焦距②把透镜放在桌子中央,把蜡烛、光屏放在其两侧,刻度尺放在桌子上,如图1所示.③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④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设计(学生版无答案)

※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班级: 学生姓名: 学习日期: 评价等级: 学习目标:1.会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知道凸透镜所成虚实、倒正、大小像所满足的条件。
3.掌握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学习重点: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学习难点: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学法指导: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的方法1、请同学们自已作图画出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2、请同学们结合以前所学知识总结焦距、物距和像距的概念;并以凸透镜成像为像画图做具体说明。
3、如何测定凸透镜焦距?★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目的: 提出猜想: 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作图探究:利用通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u >2f结论:当u >2f 时,像距v ,成 的像。
2、u = 2fv ,成 的像。
3、f<u<2f 结论:当f<u<2f 时,像距v ,成 的像。
4、u=f课堂展示、合作学习课前热身、自主预习FFf FFf FFf FFfFFf结论:当u=f 时,像距v ,成 的像。
5、u <f结论:当u < f 时,像距v ,成 的像。
实验探究:根据实验演示,得到结论(填写表格):物距(u )像的性质应用倒立 或正立 放大 或缩小实像 或虚像像距 ( v )一束平行光 u > 2f u =2f f < u < 2fu =f u<f实验分析:1、 如何保证蜡烛的像始终能成在光屏上?2、在实验中,你能发现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3、在实验中,你能发现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4、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两侧? 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同侧?5、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少,像距是怎样变化的?6、用黑纸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在光屏上还能看到完整的像吗?光屏上的像左右是否相反的?1、(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 处,光屏上呈现出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 cm.(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无答案)(新
版)新人教版(2)
【学习目标】
1.会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知道凸透镜所成虚实、倒正、大小像所满足的条件
3.掌握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学习重点】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学习难点】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实验器材:
二、课堂导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将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张白纸竖直放在凸透镜的两侧,移动蜡烛和白纸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
(一)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情况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二)猜想假设:(说出自己的猜想,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三)制订计划:
1、你认为需要哪些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
2、你认为除了观察像的、、特点外,还需测量什么?
3、参考课本66、67两页,你认为该实验应分几种情况来研究,该怎样设计试验?
(四)进行实验
注意: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光屏和凸透镜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把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处逐渐移近透镜,同时移动光屏保证屏上的像清晰,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以及像距的大小,看有什么规律
(五)数据收集
1、像的虚实: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实像,当物体
放在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虚像.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
界点
2、像的大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的像是缩小
的实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的像是放大
的实像.成实像时,点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_____缩小的虚像(填“有”或“没有”)
3、像的正倒:凡是实像都是(填“正立”或“倒立”)的,且在光
屏上(填“能”或“不能”);凡是虚像都是(填“正立”或“倒立”)的,且在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成实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填“同侧”或“异侧”);成虚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填“同侧”或“异侧”)。
4、当物体逐渐向凸透镜移近时,物体所成的像逐渐_______,像离凸
透镜的距离逐渐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课堂练习】
1、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在离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
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35cm处时,在透镜的另
一侧可得到 (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物体离开凸透镜的距离为15厘
米,那么所成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像
D.正立放大的像
【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