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节 运动的快慢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 (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小聪同学的100 m跑成绩为17 s,小明同学的50 m 跑成绩为8 s,要知道他们谁跑得快,应该怎么办?
物理学中采用了前一种,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 除以时间,再进行比较。
知识点 1 速度
反映物体运动快慢
1. 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0 10 s 20 s
30 s
40 s
0 200 m 450 m 750 m
1 200 m
在直线运动中,按速度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 3 匀速直线运动
0
10s
20s
30s
40s
0
300 m
600 m 900 m 1200 m
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同
2. 用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那么有
v s t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 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 得越快。
3.速度单位:
基本单位 m/s 或 m ·s-1
读作 米每秒
常用单位 km/h 或 km ·h-1
读作 千米每小时
1 km
1m/s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即路程
与时间成正比;
速度大小不随路程和时间变化。不
平直轨道上平稳行驶的列车有时 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 可认为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成反比”。
匀速直线运动的s-t和v-t图像 (1)s-t图像: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s与t成正比,即 s 的值不变。在同一坐标 t
图中,斜率越大,速度越大(即v甲>v乙)。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3节 运动的快慢 (共24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3节 运动的快慢 (共24张PPT)

【理解与运用】
1. 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
VS t
可知,物体的( )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 (点拨:隐含了v一定)
2. 一个物体沿平直的高速公路运动,在10s 内通过 60m的路程,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4s,那么该物体在 前、后半程内的平均速度分别是( )
运动的快慢
情景创设
如图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 前一阶段,“观众”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快。判断依据是什么? 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判定最先到达 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你同意“裁判员”的观点吗?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课件展示】:下图是甲伦敦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起跑6秒后的 情景,谁运动的快?你是依据什么判断的?下图乙是决赛成绩表, 谁运动的快?依据又是什么的?
➢常见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
物体做变速运动时,速度有时快, 有时慢,怎样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呢?
➢变速运动比较复杂,如果只是做粗略研究,
也可以用公式
来计算它的速
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说到某一物 体的平均速度, 一定要指明是在 哪段路程内的平 均速度。
自行车运动员做 变速运动
【强调】
1.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掌握其不变性,理解并牢 记匀速直线运动概念。
v/(m/s)
t/s
• 【拓展】-----生活中的物理 • 例:交通标志牌的意义 • (以小轿车的限速为例) • 表示该路段允许通过的最大速度是
120Km/h; • 从该标志牌处到徐州还有 100Km
• 【活学活用】
• 在不违反交通的情况下,上图中的轿车从 此刻到达徐州至少需要多少min?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与考点解析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与考点解析 新人教版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精析1.速度(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一个物体,在t时间内,运动了S的路程,这个物体的运动速度为:(时间t用表示,路程用S表示,速度v用表示)。

(2)速度单位: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单位(m)和时间单位(s)组成,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m/s(读作米每秒)。

速度的常用单位还有km/h(1m/s=3.6km/h)。

(3)匀速直线动: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运动快慢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运动方向、速度大小始终保持不变(如传送带上物体的运动)。

(4)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如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属于变速直线运动)。

(5)路程图像: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叫路程时间图像(s-t图像),纵坐标表示路程(s),横坐标表示时间(t),图像表示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如果是图像是一条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直线的倾斜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

由图可以看出甲比乙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长,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但甲的速度大,乙的速度小。

(6)速度图像: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叫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纵坐标表示速度(v),横坐标表示时间(t),图像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甲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不是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加速运动),丙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减速运动)。

2.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求平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公式:平均速度的公式是(如:小明从家步行走到学校用时10分钟,已知小明家距学校1500米,那么,小明上学的平均速度为2.5m/s)。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快慢》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快慢》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教案本篇教案是针对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运动的快慢》的教学设计。

本章主要介绍了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并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速度和加速度对运动的影响,以及如何描述和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 了解速度和加速度对运动的影响。

3. 熟练掌握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 了解如何描述和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

5.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二、教学重点1. 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如何描述和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教学难点1. 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如何描述和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归纳法、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有关运动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运动?运动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描述运动状态?引入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介绍本次课的学习目标。

2. 概念讲解(1) 位移: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从起点到终点所移动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

(2)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又称为路程,用$v$表示,单位是米/秒($m/s$)。

(3)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用$a$表示,单位是米/秒$^2$。

(4)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路程相等,速度不变。

(5)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路程不等,速度变化。

3. 计算方法讲解(1) 速度的计算公式:$v=\dfrac{s}{t}$。

(2)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dfrac{v_2-v_1}{t}$。

(3) 位移的计算公式:$s=s_2-s_1$。

4.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如,通过测量小车在不同时间内的速度,计算出其加速度;通过比较不同物体在同一高度下落的时间,了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案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案 (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素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教学难点1、建立速度的概念2、“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二、速度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

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3)再举例让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启发:有两个小球各自的运动的快慢都不变,其中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30m,用了1min;另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40m用了50s。

图11-2-1是两个小球运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ppt课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ppt课件
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是几何研究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 几何图形
合作探究
观察这个纸盒,从中可以看出哪些你熟悉的图形?
看整体
看上面
看顶点
看侧面
看棱
.
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 长方体 ;看不同的 侧面,得到的是 正方形 或 长方形 ;看棱得到的 是 线段 ;看顶点得到的是 点 .
类似地观察罐头、足球或篮球的外形,可以得到 圆柱、球、圆等. 长方体、圆柱、球、长(正)方形、 圆、线段、点等,以及小学学过的三角形、四边形 等,都是从物体外形中得出的,它们都是几何图形.
该速度表能显示的 最大时速是220km/h
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m/s)
蜗牛 自行车
约1.5×10-3
步行的人
约1.1
约5 高速路上的小轿车 约33
雨燕
可达48 上海磁悬浮列车 可达120
喷气式客机 约250
超音速歼击机 约700
出膛的子弹 约1000
同步卫星
3070
列车沿直线运动
过山车沿曲线运动
做一做
1. 图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 物与图形用线连接起来.
正方体 球 六棱柱 圆锥 长方体 四棱锥
思考: (1) 棱锥与棱柱的区别是什么?
(2) 圆锥与圆柱的区别是什么?
问题2 根据已有的数学经验,我们能否把它们进行分 类?你的标准是什么?
正方体 长方体
三棱柱 六棱柱 圆柱
后50m平均速度:
v2

s2 t2

50m =7.1m/s 7s
全程时间:
t3 t1 t2 6s+7s=13s
全程平均速度:
v3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专题st图像和vt图像2020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专题st图像和vt图像2020

s/m
v/(m/s)
2

乙 1
0
t/s
甲:静止在2m处。 乙:静止在1m处。
甲 2
乙 1
0
t/s
甲:匀速运动,速度为2m/s。 乙:匀速运动,速度为1m/s。
s/m 2
s-t 图像
乙 甲
v-t 图像
v/(m/s)

2

0
t/s
甲:匀速直线运动。 乙:匀速直线运动,v乙>v甲。
0
t/s
甲:加速运动。 乙:加速运动,乙加速快。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专题 速度图像分析
路程时间图像(s-t 图像) 速度时间图像(v-t 图像)
s/m 2
s-t 图像
乙 甲
A
v-t 图像
v/(m/s)


2
A
0
2
t/s
甲:静止在2m处。 乙:匀速直线运动。
0
2
t/s
甲:匀速运动,速度为2m/s。 乙:加速运动。
s-t 图像
v-t 图像
甲:匀速直线运动。
乙:匀速直线运动,v乙>v甲。 甲在1m处开始运动,甲乙在 2m相遇。
v-t 图像
v/(m/s)

甲 2
A 1
0
2
t/s
甲:加速运动。
乙:加速运动,乙加速快。 甲以1m/s的速度开始运动,甲 乙在A点速度相同。
s-t 图像
v-t 图像
s/m
v/(m/s)


1
A


1
A
0
t/s
甲:匀速直线运动。 乙:匀速直线运动。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_运动的快慢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_运动的快慢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1.4.2509:54:4009:54Apr -2125- Apr-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09:54:4009:54:4009:54Sunday, April 25, 2021
方法二:
1m
30m/s= 30× 1s
= 108km/h
1/1000 km
= 30× 1/3600 h
(108km/h > 72km/h,汽车快)
2.匀速直线运动
➢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 直线运动。
向右运动,快慢不变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你发现了什么?
比较两辆汽车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这座桥面受到的压力超过 1.5×105 N时,就可 能发生危险。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1.4.2521.4.25Sunday, April 25,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09:54:4009:54:4009:544/25/2021 9:54:40 AM
2.宇航员在地球上的重量 为G地 mg 90kg10 N / kg 900 N,
在月球上重为G地
1 6
G地
1 900N 6
150N。
3. 先利用细线、小石块做一个重垂线,再利用直 角三角尺,看重垂线是否与地面或桌面垂直,如果 垂直则地面或桌面是水平的。
4.根据公式 G mg,G限重 mg 15 103 kg10 N / kg 1.5105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运动的快慢课题运动的快慢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的概念.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感受速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平均速度的理解和计算.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2)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3)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公式为v= s/t .3.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符号为m/s ;在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s=3.6km/h .4.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通常用平均速度表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于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那么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们认为哪些物体运动快,哪些备课笔记新课导入物体运动快,哪些物体运动慢呢?学生讨论、交流.师:今天我们就探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新课速度的比较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师:平时我们是怎样比较和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生1: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得远.生2:比较在相同路程内谁用的时间短.师:(播放视频1“110m跨栏比赛”)请大家观看视频,并思考怎样比较运动员的快慢.师:(播放视频2“110m跨栏比赛现场的观众和裁判的结论”)请你们说说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1)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运动快,路程短则运动慢;(2)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运动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2.速度的概念师:这就是平时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而在实际当中,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都不同,那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生(讨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人为地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1)让它们运动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2)让它们通过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经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师:鉴于这种情况,物理学中引进了速度的概念,来描述运动的快慢.即速度是路程与时间之比,它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板书: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师:请大家思考、讨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呢?生1:如果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那么所用的时间越长,则运动越慢;反之,所用时间越小,则运动越快.它们是反比例关系,按理说应该还是可以的.生2:因为单位时间的路程越大,则速度越大;而单位路程的时间越长则速度越小,由此可见虽然后者也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比较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用单位时间的路程来表示速度.3.速度的定义式师:请大家利用平时的生活经验推导出速度的定义式.备课笔记思想方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运用了这种方法,在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路程或在运动路程相同时比较运动时间.进行新课生(踊跃回答):速度=路程/时间,用符号表示是v=s/t.师:回答正确,很好.下面让我们看各个物理量的意义及单位: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每秒(m/s).板书:1.速度定义式:速度=路程/时间,用符号表示是v=s/t.2.速度的单位: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还用到千米每小时作速度的单位,符号是km/h或km·h-1.两种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 m/s =1×1/1000km÷1/3600h=3.6km/h.师:不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同,如我们上学步行的速度通常约为1.1 m/s,骑自行车时的速度约5 m/s,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轿车的速度通常可达33m/s.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P20“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师生一起阅读,并举例,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物体的运动速度.【例1】(多媒体展示)火车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为1463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少时间?解:由公式v=s/t变形可以得到t=s/v,因此,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t=s/v=1463km÷104km/h=14h.4.交通工具上的速度表师:教材P20图1.3-2是汽车速度表.注意它上面的单位是千米每小时,当指针指在哪个位置时,说明此时的速度是几千米每小时.中间的计数器显示累计里程,下面的计数器显示临时里程.在运用速度公式计算时,要善于进行变形,根据已知量求出未知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汽车等交通工具上的速度表有时指示的数值大,有时指示的数值小,那么它测量的是什么速度.学生交流、讨论并积极举手发言.教师总结:汽车等交通工具上安装的速度表,它的示数在不断变化,它指示的是汽车等交通工具在行驶时,每时每刻的速度,当汽车做匀速行驶时,速度表会指在某一位置不动.因此,它显示的是汽车的瞬时速度.5.频闪摄影师:在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到一种“频闪摄影”的实验方法,来观察、分析物体运动的情况.就是每间隔相等的时间拍摄一次物体运动的位置,然后对运动的路程进行分析,即可判断物体做何种运动.好,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P21“想想议议”,并思考甲、乙图中汽车分别做何种运动.生1:从甲图中可以看出,在间隔相等的时间内,汽车移动的距离几乎相等,因此,速度不变;生2:观察乙图可知,乙图中汽车移动的距离逐渐变大,因此汽车做加速运动.从两个图中还可以看出,汽车运动的路径是直线的.匀速直线运动师:物体做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如在平直轨道上运行的列车便可看作是做直线运动,而同学们在游乐场玩的摩天轮便是做曲线运动,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运动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生: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过程是直线运动;电风扇的转动是曲线运动.备课笔记知识拓展:瞬时速度是运动的物体在经过某一个位置或在某一个时刻的速度.进行新课板书:机械运动按运动轨迹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师: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在教材P21“想想议议”的甲图中,汽车在相同时间间隔内运动的距离相同(即速度不变),且运动的路径是直线的,这种运动方式叫匀速直线运动.而在乙图中,汽车虽做直线运动,但在相同时间间隔内运动的距离不同(速度改变),这种运动方式叫变速直线运动.板书: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但运动速度在改变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师:请同学们思考匀速直线运动有什么特点.生:匀速直线运动有两个特点:①速度的大小不变;②运动的路径是直线的.板书: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它的特点:①速度大小不变;②运动的路线是直线的.【例2】(多媒体展示)下列有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速度v=s/t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由速度v=s/t可知,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则路程越大D.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不能由公式v=s/t计算解析:匀速直线运动有两个特点:①速度大小不变,也就是说速度是恒定的;②运动方向不变.因此,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当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则通过的路程就越长,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当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公式v=s/t计算.答案:C平均速度师:实际中物体的运动很难保证速度大小和方向始终不变,也就是说实际中物体的运动是变速运动.如我们平时上学的过程中,出门下楼的速度较慢,路线是曲线.在平直的马路上,当人、车不拥挤时走得较快,赶上人多拥挤的时候速度变慢,在上教学楼时速度变慢……请同学们再举些变速运动的例子.学生举例,教师评价.师:我们知道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的的直线运动,其速度可以由v=st计算.而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得多,变速运动的速度虽然是不固定的,但我们也可以比较它们整个路程的速度,我们把它叫做平均速度.也就是用平均速度来粗略地表示它的运动情况,那么什么叫平均速度呢?其大小如何计算呢?生1:平均速度就是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生2: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s/t,s是整个路程的长度,t是通过整个路程所需要的时间,v就是平均速度.板书:1.平均速度的定义: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路程(或时间)的平均速度.2.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s/t.教师总结:①平均速度用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但不能精确地知道它的运动情况,即不知它何时加速,何时减速,何时中途停留.②我们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出在哪段时间内,或在哪段路程中,否则平均速度的含义就不确切了.在公式v=st中,s和t之间有着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s一定是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t一定是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备课笔记易错提示: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运动物体的速度都相同,速度的大小是由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决定的,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进行新课③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④在求平均速度时,必须指出在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中,因为在不同的时间或路程中,平均速度一般不同.【例3】(多媒体展示)小明同学早晨7:30从家出发,骑自行车上学,行驶了1200m到街上,此时他看了手表时间为7:35,紧接着又行驶了5min到达学校,已知学校距离他家3000m,小明骑自行车上学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多大?解:由题可知小明骑自行车上学经过的路程s=3000m,所用时间t=7h35min-7h30min+5min=10min=600s,由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得,v=3000m/600s=5m/s.因此小明骑自行车上学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5m/s.教学板书课堂小结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学习了速度这个物理量,知道了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明白了速度的概念是路程与时间之比.物体运动速度可以由v=st公式计算,如果计算出的值大,表明它的速度大,即运动快.我们还知道了一种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就是速度的大小不变,经历的路径是直线的一种运动.实际中的运动是变速的,在粗略的研究中,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教材习题解答【教材P19“想想议议”】学校运动会上,短跑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着.1.在比赛过程中,你是如何判断谁跑得快的?解:在相同时间内,谁经过的路程长(即谁跑在前面),谁就跑得快.2.运动员跑完全程后,裁判员是怎样计算成绩的?你与裁判员所用的方法一样吗?为什么?解:裁判员是通过他们到达终点时的时间来计算成绩的,用时最少的,跑得最快,用时最多的,跑得最慢.我和裁判员所用的方法不一样,我是通过在相同时间内,备课笔记小组问题探讨:甲车在每10s内行驶的距离都是300m,那么甲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吗?甲车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在每个10s内小车可能做变速运动,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是30m/s.教材习题解答比较经过的路程来判断,而裁判员是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的时间来判断.3.小聪同学的100m跑成绩为17s,小明同学的50m跑成绩为8s,要知道他俩谁跑得快,应该怎么办?解:比较小聪和小明同学单位时间内所跑的路程来判断.【教材P21“想想议议”】图中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甲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乙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解:甲图中的汽车做直线运动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它的速度是不变的.乙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速度也不相等.【教材P22“想想议议”】我们在媒体上常常可以看到“两地车程1小时”之类的说法,请你说说此说法有何不妥.解:因为时间确定,但车速不确定,所以路程不确定.【教材P22“动手动脑学物理”】1.v=st是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运动快慢的.能不能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来表示运动的快慢?解:可以用这个方法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如果按照这个规定,物体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就越快;而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越长,则物体运动得越慢.但采用这种方法比较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通常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2.有些公路旁每隔1km就立着一个里程碑.如何利用里程碑估测自行车的速度?解:用手表测出人骑车通过1km所用的时间,再用速度公式求出速度.3.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用时6s,后50m用时7s,小明前、后50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解:前50m平均速度v1=s1/t1=50m/6s=8.33m/s,后50m平均速度v2=s2/t2=50m/7s=7.14m/s,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v=s/t=100m/(6s+7s)=100m/13s=7.69m/s.4.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G11次高速列车运行时刻表(2011)如下表所示.备课笔记特别提醒:应用v=s/t解题注意事项:(1)要交代所求的物理量,有必要的文字说明;(2)根据题目的需要进行单位换算;(3)代入数据时要带单位,且单位也要参与运算;(4)最终结果要化为整数或小数,数字的后面还要写上正确的单位.教材习题解答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1)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列车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快?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慢?解:(1)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全程的平均速度:v=s/t=1318km÷45560h=268.07km/h.(2)从北京南站到济南西站,列车速度v1=s1/t1=406km÷13260h=264.78km/h.从济南西站到南京南站,列车速度v2=s2/t2=(1023km-406km)÷(114660h-93460h)=280.45km/h.从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列车速度v3=s3/t3=(1318km-1023km)÷(125560h-114860h)=264.18km/h.比较三个路段的运行速度可知,v2>v1>v3,因此列车在济南西站到南京南站路段运行得最快,在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路段运行得最慢.难题解答【例4】甲车以30m/s的速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在相邻的平行铁路上,迎面开来一列长300m的乙车,速度是20m/s,坐在甲车窗口的乘客看到乙车从他眼前经过的时间是()A.30sB.15sC.10sD.6s解析:由于两车的运动方向是相对的,以坐在窗口的乘客为参照物,甲车的速度为v=v1+v2=30m/s+20m/s=50m/s,从乙车车头经过乘客到车尾离开共经历的路程为乙车的车长,所以,乙车从他眼前经过的时间为t=s/v=300m÷(50m/s)=6s,故选D.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备课笔记规律总结:(1)过桥问题:一列火车要完全通过一座大桥,所通过的路程等于桥长加火车长.(2)假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v静,水的流速是v水,则船顺水行驶的速度v顺=v静+v水,船逆水行驶的速度v逆=v静-v水.教学反思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层面上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交流与合作的教学氛围.可以结合学生平时乘车时,看到的速度表上面的指针和里程计数器的变化,理解速度的概念,同时还结合公路上的限速标识牌等,进行安全教育,养成良好的文明交通习惯.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教师点评和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