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题训练:-速度的图像与计算

合集下载

专题(二) 速度的相关计算(Ⅰ)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专题(二) 速度的相关计算(Ⅰ)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v1= =
=152


km/h;
-16-
(3)G310列车通过隧道的速度为:v2=180 km/h=50 m/s,
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t2=1 min=60 s,
列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为:
s2=v2t2=50m/s×60 s=3000 m,
则隧道的长度为:
L隧=s2-L车=3000 m-200 m=2800 m。
(2)G310从重庆北站到华山北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若G310列车全长200 m,当以速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km
度180 km/h通过某隧道时,从车头
重庆北站
09:39
0
开始进入隧道到车尾完全通过隧道
所需时间为1 min,求隧道长?
成都站
11:21
11:32
308
华山北站
16:39
16:41
测速路段,此时小峰看了一下时间正是10:24,根据这块
警示牌,请计算判断大巴车是否超速了。
-11-
解:(1)图甲交通标志牌的含义为:“武隆40 km”表示该位
置到达武隆的路程为40 km,“80”表示该路段限速80
km/h。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到达武隆,最快


需要t= =
=0.5


h;
-12-
(2)大巴车经过白马隧道的速度v′=72 km/h=20 m/s,
大巴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
s′=v′t′=20 m/s×400 s=8000 m,
隧道的长度L=s′-s车=8000 m-15 m=7985 m;
-13-
(3)大巴车通过区间测速路段所用时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速度图象和速度计算专项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速度图象和速度计算专项练习

速度图象及速度计算类型一图象问题1.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1中描点作图,完成s-t、v-t图象。

(无须填表)路程s/m24681012时间t/s123456速度v/(m·s-1)图1(1)s-t图象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v-t图象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以用图象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图2所示,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选填“甲”“乙”“丙”或“丁”)图23.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3所示。

根据图象可以判断()图3A.0~5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 m/sB.0~7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1.5 m/sC.2~5 s内,小车做匀速运动D.5~7 s内,小车在不断加速4.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4所示,图5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路程与时间关系的是()图4图55.甲、乙两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6所示,由图象可知()图6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车的速度为10 m/s,乙车的速度为 2 m/sC.经过 6 s,甲、乙两车相距 2 mD.经过 5 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 m6.沿同一条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A、B,运动时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7所示。

求:图7(1)物体A和B的运动速度。

(2)当t=4 s时,物体A、B之间的距离。

类型二速度计算(一)基础计算7.小雨同学乘坐一辆汽车行驶在一条限速为60 km/h的公路上,他测出汽车每隔10 s 就驶过6根路边相距45 m的电线杆,则汽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汽车有没有超速?(二)过桥、隧道问题8.某列车长160 m,以一定的速度完全通过一条长200 m的隧道,用了0.01 h。

第一章专题2+速度计算+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专题2+速度计算+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时间为多少?
解:以最大速度行驶大 = /,行驶的最少时间
少 =


=

/
= . = .
. .则:
(1)在驾驶员正常的情况下,制动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
解: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的路程
反应 = − − =
刹车制动前的速度(即反应过程的速度)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反应
反应
=

.
= / = /
(2)若驾驶员酒后驾驶,反应时间变为 ,计算说明上述情况下,汽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专题2 速度计算
经过桥、隧道
例1 郑州率先建成全国首个“米”字形高铁网,以郑州为中心,承东启西,
连南贯北.一列车的车身长度 ,某次通过 长的隧道时全部
80
在隧道内运行只用了 的时间,该列车的速度约为____/.该列车完
25
全通过隧道所需时间为____.
车能否安全停下来.
解:酒后驾驶时的反应路程
反应 ′ = 反应 ′ = / × =
汽车停下来需要行驶的路程
= 反应 ′ + 制动 = + = >
所以,汽车不能安全停下来
列车时刻表
例3 从上海到南京的次动车组部分运行时刻表如表所示.
段.
(1)求汽车以 /的速度行驶的路程.
解:汽车以 /的速度行驶的路程
= = / ×


=
(2)请通过计算说明,该车通过该测速区间是否会被判超速.
解:以 /的速度行驶的路程
= − = − =

初中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微精练:单元微专题(二)速度的图象(答案解析)

初中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微精练:单元微专题(二)速度的图象(答案解析)

【精品】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微精练:单元微专题(二)速度的图象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是A、B两物体的距离-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运动过程中,A物体比B物体运动快B.t=0时,A、B两物体的速度均为零C.在0~t1时间内,A、B两物体通过的距离相同D.t=t1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二、填空题2.如图所示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的路程s 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根据该图线能够获得的合理信息有:信息一:他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信息二:_____;信息三:_____.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 min内通过的路程为120 m,则它的速度为________m/s,其物理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a)、(b)所示.(1)观察图(a)可知,甲车在作________直线运动.甲车通过 0.6 m的路程所用时间为__________s.(2)观察图(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__m.(3)比较图(a)、(b)可知,甲车的速度________乙车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三、综合题5.如图所示为某物体运动的“距离-时间”图象,根据图象求出:(1)0~2 s内,2 s~6 s内,6 s~8 s内物体各做什么运动?各段速度是多大?(2)整个8 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前6 s的平均速度是多大?参考答案1.A【解析】解答:由图象知,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距离,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A 图象的倾斜程度大,B图象的倾斜程度小,说明相同时间A通过的距离大,即A物体比B物体运动快.选项A正确,选项D错误;当t=0时,A、B通过的距离都是0,说明都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0.所以B正确;在0~t1时间内,A通过的距离大,B通过的距离小.所以C错误.2.骑车者在15s内运动了200m 骑车者速度比跑步者速度大【详解】信息二:由图看出,骑车者在15s内运动了200m;信息三:由图看出,跑步者在25s内运动了200m,所以,骑车者速度比跑步者速度大.【点睛】此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s-t图象及v-t图象的考查,一直是中考的热点,所以要重点掌握.3.2 它在1 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2 m【详解】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根据题意知道,物体在1 min内通过的路程为120 m,所以,物体的速度是:v=s/t=120m/60s=2m/s;其的物理意义是:物体在1s内通过的路程为2m.4.匀速 6 1.2 小于【详解】(1)图(a)是路程和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甲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路程为0.6m时,对应的时间是6s;(2)观察图(b)可知,A点距离为0.6m,B点距离为1.8m,所以AB段乙车通过和路程为1.8m-0.6m=1.2m;(3)由图(a)可知,甲车2秒通过的路程为0.2m,所以甲车的速度为0.1m/s;由图(b)可知,乙车3秒通过的路程为0.6m,所以乙车的速度为0.2m/s,所以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5.(1) 1.875 m/s;(2) 0.83 m/s.【解析】解答:图中纵轴表示路程,横轴表示时间,由图可以看出在0~2 s内和6 s~8 s内物体通过路程和所用时间成正比,所以这两个时间段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2 s ~6 s 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不变,所以处于静止状态;物体8秒通过的路程是15m ,根据公式v =s t =158m s =1.875m/s 前6 s 的平均速度是'v ='s t =56m s =0.83m/s。

八年级上册物理 专题练习一——运动 图像与速度计算(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 专题练习一——运动 图像与速度计算(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专题训练一——运动图像及速度计算专题概述1.运动的图象可以形象地描述出物体运动的位置和速度的变化情况。

解题时要注意:弄清纵、横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析图象的起点、交点的含义,根据相关信息解题。

2.速度的计算要注意:找准对应速度、路程和时间,熟悉各种类型行程问题,仔细挖掘其中隐含的等量关系。

分类训练类型1 运动的图象(一)s-t图象1.如图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该物体在0~5s内的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物体在5s内运动的路程为2mB.物体在3~5s内通过的路程是0~1s内通过路程的2倍C.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0.67m/sD.物体在1~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第1题图) (第2题图)2.如图为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运动的s-t图象,v甲:v乙= ,1 min之后,运动最快的物体将比最慢的物体多运动 m的路程。

3.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车的速度,甲车的速度为 m/s。

当t=40 s 时,甲、乙两车相距 m.(二)v-t图象4.如图是某汽车通过某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甲B.乙C.丙D.丁(第4题图) (第5题图)5.(四川泸州)甲、乙两位同学在同一考点参加800m体考,t=0时同时起跑,t4时刻同时到达终点,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0~t1时间内,甲、乙两同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t1~t2时间内,甲、乙两同学保持相对静止C.0~t3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同学通过的路程D.刚到达终点时,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6.如图甲所示,小满用水平力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物体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

(1)物体在0~1s时处于状态。

(2)物体在第2s的速度是 m/s.(3)物体在4~6s内通过的路程是 m.类型2 速度的综合计算(一)追及和相遇问题7.小明家距学校2km,小明以10km/h的速度骑自行车上学,出发5min 后小明的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了,于是立即以30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电动车去追小明,问:(1)小明上学需要几分钟?(2)小明的父亲能否在小明上学途中追上小明?如果能,追上时距学校多远?如果不能,说明理由。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专题st图像和vt图像2020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专题st图像和vt图像2020

s/m
v/(m/s)
2

乙 1
0
t/s
甲:静止在2m处。 乙:静止在1m处。
甲 2
乙 1
0
t/s
甲:匀速运动,速度为2m/s。 乙:匀速运动,速度为1m/s。
s/m 2
s-t 图像
乙 甲
v-t 图像
v/(m/s)

2

0
t/s
甲:匀速直线运动。 乙:匀速直线运动,v乙>v甲。
0
t/s
甲:加速运动。 乙:加速运动,乙加速快。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专题 速度图像分析
路程时间图像(s-t 图像) 速度时间图像(v-t 图像)
s/m 2
s-t 图像
乙 甲
A
v-t 图像
v/(m/s)


2
A
0
2
t/s
甲:静止在2m处。 乙:匀速直线运动。
0
2
t/s
甲:匀速运动,速度为2m/s。 乙:加速运动。
s-t 图像
v-t 图像
甲:匀速直线运动。
乙:匀速直线运动,v乙>v甲。 甲在1m处开始运动,甲乙在 2m相遇。
v-t 图像
v/(m/s)

甲 2
A 1
0
2
t/s
甲:加速运动。
乙:加速运动,乙加速快。 甲以1m/s的速度开始运动,甲 乙在A点速度相同。
s-t 图像
v-t 图像
s/m
v/(m/s)


1
A


1
A
0
t/s
甲:匀速直线运动。 乙:匀速直线运动。

第一章 专题二 运动图象分析及速度的相关计算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业课

第一章 专题二 运动图象分析及速度的相关计算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业课
解:(1)由交通标志牌可知,从交通标志牌到南昌西站的路程s=30 km,汽车在 这段路程内行驶的最大速度v=60 km/h,由v=st 得,驾车到南昌西站所用的最 少时间t=vs =6300kkmm/h =0.5 h=30 min,爷爷9:35开车出发,经过30 min后到 达南昌西站的时间为10:05,由于到站时火车G1386正好出发,根据实际情况, 爷孙俩只能赶上G1348车次 (2)根据列车时刻表可得,乘坐G1348到达上海虹桥站所用时间t′=13:41- 10:26=3 h 15 min=3.25 h,总路程s′=780 km,所以G1348次高铁运行的平均 速度v′=st′′ =738.025khm =240 km/h
解:(1)由v=st 得通过蝴蝶桥用的时间t=vs =80..01434kmkm/h =8103440 h=8103440 ×60
min=1 min
(2)由v=st 得小强在反应时间内骑行的路程s1=vt1=8.04×31.6 m/s×0.6 s=1.34
m,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过程中的总路程s′=s1+s2=1.34 m+8.66 m=10
解:(1)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则甲地 开往乙地所用时间t1=16:30-7:30=9 h。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v1=st11 =12996hkm =144 km/h=40 m/s (2)列车速度v2=72 km/h=20 m/s,由v=st 可得,火车过桥时通过的总距离s2= v2t2=20 m/s×90 s=1800 m,则火车的长度s火车=s2-s桥=1800 m-1600 m=200 m
车次 G1346 G1386 G1348
南昌西开 09:43 10:05 1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6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速度》图像题专项练习(解析版)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速度》图像题专项练习(解析版)

《速度》图像题专项练习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是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物体运动的速度为5m/sB. 从计时起再经过2s,物体又前进了10mC. 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D. 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2.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象(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C. 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东运动D. 经过4s,甲乙相距8m3.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 0至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B. 0至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C. 2s至5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2mD. 5s至7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6m4.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 sB. 4 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 第8 s时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D. 0 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5.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6秒时通过的路程为6米,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米,在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A. 一定是图线aB. 一定是图线bC. 可能是图线bD. 可能是图线c6.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B. 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 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D. 甲、乙是同时出发的7.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 甲图和丙图B. 甲图和丁图C. 乙图和丙图D. 乙图和丁图8.物理学中经常用图象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则下图中能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 甲丙B. 甲丁C. 乙丙D. 乙丁9.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a)、(b)所示,经过6s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A. v甲>v乙,s=16mB. v甲>v乙,s=8mC. v甲<v乙,s=16mD. v甲<v乙,s=8m10.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 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B. 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C. 甲、乙两车都以10m/s匀速运动D. 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都是10m11.如图为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可知()A. 甲车快B. 乙车快C. 甲车慢D. 无法确定12.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B.C. D.13.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关于该物体的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0s−4s物体的速度是4m/sB. 4s−8s该物体的速度是4m/sC. 4s−8s该物体处静止状态D. 8−11s物体的速度是7m/s14.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向东运动,其路程S跟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速度的图像与计算
类型一速度的图像
(一)速度-时间图像
1.如图1所示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前2 s物体做________运动;
第2~6 s物体做________运动;第6~7 s物体做________运动;7 s后物体停止运动。

(均
选填“减速”“匀速”或“加速”)
图1 图2
2.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以甲为参照物,乙向________做直线运动;经过6 s,甲、乙两物体相距________m。

3.某运动物体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式为s=3 m/s×t,请在图3中画出该物体的速度-时
间图像。

图3
(二)路程-时间图像
4.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
4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图4
A.前4 min乙同学的速度比甲同学的大
B.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 m/s
C.乙同学第4 min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同学相遇时距起点240 m
5.[2018·黄石] 图5是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分析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图5
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B.两物体往同一方向行驶
C.两物体在t=10 s时刻相遇
D.两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相等,都是5 m/s
6.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东运动,测出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关系图像,如图6所示。

由图知小车甲做________运动,速度大小为
________m/s。

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_运动。

图6
(三)综合运用
7.甲、乙、丙三辆电动汽车同时开始运动,它们的运动图像如图7所示。

其中________车运动最快;经过6 s,最快的小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m。

图7
8.图像法是一种整理、分析数据的有效方法。

图像中的图线可直观、简洁地显示出因变量随自变量变换的趋势或规律。

下表是一物体运动过程中,路程、时间与速度的一组数据。

时间t/s012345678
路程s/m01020304050607080速度v/(m·s-1)01010101010101010
(1)根据表中数据可判断,物体在做_______运动。

(2)请在图8中画出s-t、v-t图像。

图8
(3)由图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路程-时间(s-t)图像是一条________;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时间(v-t)图像是一条________。

(4)根据图像甲预测物体运动100 s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m。

类型二速度的计算
(一)估算题
9.用高速摄影机拍摄子弹射穿鸡蛋前后的两帧画面,如图9所示。

已知拍摄两帧画面的时间间隔为×10-4 s,则子弹的速度约为( )
图9
m/s m/s m/s m/s
(二)过桥(或隧道)问题
10.一列车长为450 m的火车匀速穿过一条长1500 m的隧道,测得火车完全在隧道内的时间是105 s。

求:
(1)火车运行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每时。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多少秒。

(三)比值问题
11.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所用时间之比为
2∶3,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_______;若他们通过相同的路程,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_______。

(四)反应时间问题
12.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 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 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度前行了15 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滑行30 m才能停下。

问: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你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五)安全距离问题
13.在实施城市拆迁工程时,为了减少对居民的影响,常采用定向爆破的方式。

若某次拆迁一高层建筑时,采用的爆破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 cm/s,人跑步的速度是5 m/s。

若人点燃导火索后需要离爆破点400 m才安全,爆破人员选用了长度为80 cm的导火索进行定向爆破,该爆破手能否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
1.加速 匀速 减速 2.东 30 3.如图所示
4.C 5.C
6.匀速直线 15 西 7.乙 36
8.(1)匀速直线 (2)如图所示
(3)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4)1000 9.B
10.(1)火车完全在隧道内通过的路程:s 1=1500 m -450 m =1050 m ,火车运行的速度
为:v =s 1t 1=1050 m
105 s
=10 m/s =36 km/h 。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通过的路程:s 2=1500 m +450 m =1950 m ,所需时间:t 2=s 2v
=1950 m
10 m/s
=195 s 。

11.9∶8 8∶9
12.(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v =s t =15 m
s
=20 m/s 。

(2)刹车前,汽车通过的路程:s 1=vt 1=20 m/s ×4× s =60 m ,汽车行驶的总路程:
s 总=s 1+s 2=60 m +30 m =90 m >80 m ,故会撞上障碍物。

13.导火索燃烧完所用的时间:t =s 1v 1=80 cm
cm/s
=100 s ;人能跑出的距离:s 2=v 2t =5 m/s
×100 s=500 m>400 m,故爆破手能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